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enotypic diversity in natural populationsof Sapindus mukorossi based on fruit and seed traits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源卷 第 远期摇 摇 圆园员源年 猿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
全球气候变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宋摇 飘袁张乃莉袁马克平袁等 渊员猿圆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从系统到景观院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景观取向 张晓刚袁曾摇 辉 渊员猿源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维度价值评估方法 宋豫秦袁张晓蕾 渊员猿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保幼激素在昆虫中的分子作用机理 金敏娜袁林欣大 渊员猿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岩画和壁画类文物微生物病害研究进展 李摇 强袁葛琴雅袁潘晓轩袁等 渊员猿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猿杂技术的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朱卫红袁苗承玉袁郑小军袁等 渊员猿苑怨冤噎噎噎噎噎噎
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王摇 伟袁田摇 瑜袁常摇 明袁等 渊员猿怨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个体与基础生态
速生树种尾巨桉和竹柳幼苗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邱摇 权袁潘摇 昕袁李吉跃袁等 渊员源园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三种增温情景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褚延梅袁杨摇 健袁李景吉袁等 渊员源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气象要素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冬夏岩溶作用的影响 刘摇 文袁张摇 强袁贾亚男 渊员源员愿冤噎噎
施用纳米碳对烤烟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梁太波袁尹启生袁张艳玲袁等 渊员源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灾燥则燥灶燥蚤图的林分空间模型及分布格局研究 刘摇 帅袁吴舒辞袁王摇 红袁等 渊员源猿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仇建习袁汤孟平袁沈利芬袁等 渊员源源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刁松锋袁邵文豪袁姜景民袁等 渊员源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 符利勇袁雷渊才袁孙摇 伟袁等 渊员源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种群尧群落和生态系统
毛竹材用林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 樊艳荣袁陈双林袁杨清平袁等 渊员源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温度和 悦韵圆浓度升高下转 月贼水稻种植对土壤活性碳氮和线虫群落的短期影响
陈摇 婧袁陈法军袁刘满强袁等 渊员源愿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中国东北地区近 缘园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动态 李摇 洁袁张远东袁顾峰雪袁等 渊员源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遥感与 郧陨杂支持下的盘锦湿地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董张玉袁刘殿伟袁王宗明袁等 渊员缘园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及对导水性能的影响 陆摇 斌袁张胜利袁李摇 侃袁等 渊员缘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
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尧大型溞和金鱼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马剑敏靳摇 萍袁郭摇 萌袁等 渊员缘圆园冤噎噎噎噎噎噎
普生轮藻浸提液对两种淡水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及其数学模型 何宗祥袁刘摇 璐袁李摇 诚袁等 渊员缘圆苑冤噎噎噎噎
北京永定河鄄海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的区系分析 修摇 晨袁欧阳志云袁郑摇 华 渊员缘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河流生境调查的东河河流生境评价 王摇 强袁袁兴中袁刘摇 红袁等 渊员缘源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景观尧区域和全球生态
应用 杂宰粤栽模型研究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郭军庭袁张志强袁王盛萍袁等 渊员缘缘怨冤噎噎
长白山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陈摇 力袁尹云鹤袁赵东升袁等 渊员缘远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石家庄市空气花粉散布规律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李摇 英袁李月丛袁吕素青袁等 渊员缘苑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放牧梯度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变化及固碳效应 闫瑞瑞袁辛晓平袁王摇 旭袁等 渊员缘愿苑冤噎噎噎噎噎
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武摇 婕袁李玉环袁李增兵袁等 渊员缘怨远冤噎噎噎噎
资源与产业生态
跨国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影响 陆小璇 渊员远园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圆愿愿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猿园鄢圆园员源鄄园猿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图们江河流中段要要要图们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袁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的石乙水袁河流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与朝鲜的
界河袁下游很小一段为俄罗斯与朝鲜的界河袁并由这里流入日本海袁我国珲春距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仅有 员缘噪皂遥 图
们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河流之一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袁图们江地区进入到多国合作联合开发阶段袁湿地生
态系统处于中度预警状态袁并有向重度预警发展的趋势袁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遥 对该区域进行湿地生态
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袁可为图们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遥 图中河道的远方为朝鲜尧河道近方为
中国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4 卷第 6 期
2014年 3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6
Mar.,2014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11C12015);国家公益性行业(林业)科研专项项目 (200804032)
收稿日期:2013鄄06鄄21; 摇 摇 修订日期:2014鄄01鄄23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germplasm鄄resources@ outlook.com
DOI: 10.5846 / stxb201306211756
刁松锋,邵文豪,姜景民,董汝湘,孙洪刚.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生态学报,2014,34(6):1451鄄1460.
Diao S F, Shao W H, Jiang J M, Dong R X, Sun H G.Phenotypic diversity in natural populationsof Sapindus mukorossi based on fruit and seed traits.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6):1451鄄1460.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刁松锋,邵文豪,姜景民*,董汝湘,孙洪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摇 311400)
摘要: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传统的重要绿化树种,其果皮富含皂苷,种仁富含油脂,是国家林
业局审定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为揭示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性状变异式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
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无患子 13个天然群体的 10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
表型多样性以及表型变异与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 7.34%,在群体间和群
体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 表型性状分化系数平均为 62.21%,群体间变异(39.93%)大于群体内(27.46%),是无患子种实表
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多数性状在群体间差异显著,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边缘群体易于分化的特点,但地理变化规律不连续,
而在群体内不同性状的差异性亦不一致。 种子形态受群体地理生态的影响较果实形态大,西北部群体种子趋于椭圆形,东部、
南部则趋于圆球形;地理纬度、年平均气温与多数种实性状间呈显著相关,是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生态影响因
子。 可见,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变异都较为丰富,这些变异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群体间和
群体内多层次的变异为无患子优良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无患子;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变异;地理生态因子;群体分化
Phenotypic diversity in natural populationsof Sapindus mukorossi based on fruit
and seed traits
DIAO Songfeng, SHAO Wenhao, JIANG Jingmin*, DONG Ruxiang, SUN Hongg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uyang 311400, China
Abstract: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is a traditional and important virescencetree species in the south part of China with
rich saponins in peel and rich oil in seed. This tree specie is one of the newly鄄developed woody oil species that were
approved by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investigating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10 fruit and seed traits among 13 natural populations of S. mukorossi and disclo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typic variation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Variance analysis, multiple compari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amine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among and within populations based on data of 10
phenotypic traits.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fruit and seed traits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s. The degree of
variation in the 10 trai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populations than that within populations. The averag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for the 10 traits was 7.34%. The mean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for the 10 traits was 62.21%,
and the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27.46%) was lower than that among populations (39.93%), indicating that variance
among populations wa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S. mukorossi.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st
traits among populations, and most traits exhibited larger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in the marginal populations.
http: / / www.ecologica.cn
Geographically continuous variation was not detected,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ost trait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in the
populations. Seed morphology was largely influenced by ecological factors of populations. The seed morphology in northwest
area is near oval, whereas the seed morphology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rea is near sphericity. Altitude an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corelated with major traits of fruit and seed, idicating that altitude an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the were the main gen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factors and they interactively contribute to variations of fruit and
seed phenotypic traits among populations and within populations. The multiple variations among and within populations
provided insights and guidelines for genetic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 mukorossi germplasm resources.
Key Words: Sapindus mukorossi; natural population; fruit and seed traits; phenotypic variation; geography and ecological
factors;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摇 摇 植物表型性状反映了基因型对环境变化的适
应,在长期的压力选择中发生不可逆变化,经稳定遗
传后产生新表型,因此表型变异往往在适应和进化
上有重要意义[1]。 种实性状表型变异不仅决定着物
种的扩散能力和种群的分布格局,也是人类开发利
用的重要经济性状[2],在林木良种选育[3]中具有重
要意义。 目前,对于植物表型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两方面[4],对于重要的经济性状,侧重于遗传分
析,寻找具优良性状的遗传材料,为遗传改良奠定基
础;在生态上较重要的性状主要从地理环境上开展
相关研究,注重探究物种的适应性。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为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落叶大乔木,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
布[5]。 无患子又称“肥皂树冶,其果皮皂苷含量达
10郾 76%[6],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去污能力,是天然
的环境友好型洗涤剂[7],此外,无患子种仁含油率达
42郾 7%[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 86.63%,为重要的生
物质能源树种[9]。 近年来,随着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无患子作为新兴工业原料树种越来越受到关注,从
事无患子大规模性种植的企业也相继增加。 因此,
为规范无患子原料林的培育利用活动,国家林业局
印发了《无患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 ([2012]
129号) [10]。
目前对无患子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及其提
取工艺[8,11]、医药应用[12鄄13]、组织培养[14鄄15]和主要经
济性状变异[16]等方面,关于无患子天然群体种实表
型多样性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良种选育及原料林
培育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无患子新兴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无患子
天然分布区内 13个群体种实表型性状的研究,旨在
揭示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变异式样,为无患
子种质资源收集、遗传改良和保育提供理论参考。
1摇 材料与方法
1.1摇 材料来源及取样方法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于 2009 年秋季果实成熟
期完成无患子 13 个主要天然群体果实采集工作。
野外取样时,要求同一群体采样单株间距 25 m 以
上,尽量避免株间亲缘关系。 于每个单株阳面树冠
的中上部位选择 3—5个生长发育良好的结果枝,收
获果枝上的全部果实,满足果实数量不少于 60 个。
根据取样群体的大小,每个群体分别采集 13—28 棵
单株,共 271 棵。 取样群体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因子
见表 1。
1.2摇 种实性状的选取及测定
选择遗传相对稳定、易于获得和测量的表型性
状,包括果实质量(FW)、果实纵径(FV)、果实横径
(FH)、种子质量(SW)、种子纵径(SV)和种子横径
(SH);分别计算果实、种子的纵径与横径的比值,记
为果实形态指数( FV / FH)和种子形态指数 ( SV /
SH);计算果实、种子的纵径与横径的乘积值,分别
记为果实大小指数(FV伊FH)、种子大小指数( SV伊
SH)。 以上共计选取 10 个种实性状,其中纵径指果
实或种子基部至顶部距离的测量值。
采集的果实经自然风干后,根据 GB / T3543.7—
1995百粒四分法每单株随机抽取 30粒果实,用电子
游标卡尺(精度 0.01 mm)测量每个果实的纵径和横
径,并用 1 / 1000 电子天平分别称取质量,重复 6 次。
果实性状称测后,剥离果皮,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测定
种子纵径、横径及其质量。
254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1摇 无患子各取样群体概况
Table 1摇 The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natural populations of S. mukorossi
群体
Populations
纬度
Latitude (N)
经度
Longitude (E)
年平均气温
Average
temperature / 益
年平均日照时数
annual average
sunshine hours / h
海拔
Altitude
/ m
年平均降雨量
Precipitation
/ mm
个体数
No. of individual
浙江遂昌 28毅32忆 118毅52忆 16.8 1755 245 1510 22
河南西峡 33毅25忆 111毅21忆 15.2 2019 253 850 28
浙江仙居 28毅50忆 120毅43忆 17.2 1786 416 1444 19
广西龙州 22毅20忆 106毅51忆 21.8 1654 280 1689 25
福建武夷山 27毅46忆 118毅02忆 17.9 1562 370 1881 16
浙江临安 30毅13忆 119毅32忆 16.2 1847 76 1453 18
安徽黄山 30毅12忆 118毅11忆 15.7 1885 448 1670 24
浙江龙泉 28毅04忆 119毅09忆 17.6 1758 228 1660 23
江西宜丰 28毅14忆 114毅49忆 17.2 1635 480 1800 21
福建建瓯 27毅01忆 118毅18忆 19.3 1612 299 1664 19
江西上犹 25毅57忆 114毅34忆 18.8 1765 335 1497 27
贵州榕江 25毅44忆 108毅34忆 18.1 1313 393 1211 16
湖北武汉 30毅33忆 114毅19忆 17.1 1985 35 1205 13
1.3摇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研究无患子种实性状变
异[17],线性模型为 Yijk = 滋 + P i + Ti( j) + e( ij)k ,其中
Yijk为第 i 群体第 j 个个体第 k 个观测值,滋 为总均
值,P i为第 i个群体的效应值(固定),T j( i)为第 i个群
体内的第 j个个体的效应值(随机),eijk为试验误差。
计算种实性状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
和表型分化系数(Vst),其中变异系数(CV) = 标准
差 /均值,表型分化系数 Vst = 滓2 t / s / (滓2 t / s + 滓2s) ,
滓2 t / s 、 滓2s分别为群体间、群体内方差值。 利用变异
系数(CV)表征性状变异的离散程度,Vst值可以近似
解释种群间分化大小[18]。
利用相关分析法计算种实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
间的 pearson相关系数,并对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方法,按照累计贡献率大
于 85%且特征根大于 1 为提取主成分的标准[19]。
数据处理利用 EXCEL2010 和 SPSS18. 0 软件
完成。
2摇 结果与分析
2.1摇 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在群体间和群体内
的差异
从表 2可知,除果实大小指数性状外,其它 9 个
种实性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P<
0.01),而在群体内仅有果实质量、果实纵径和种子
形态指数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种子质量性状
为显著差异水平(P<0.05),其余性状在群体内均差
异不显著。 可见,无患子多数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
间存在广泛差异,而不同性状在群体内的差异性不
一致。 种实性状变异的差异性既有来源于群体间、
群体内遗传基础的差异,也与各种群所处生长环境
的异质性有关,群体间、群体内广泛的变异为无患子
种实优良类型的选育奠定了基础,也为其栽培区划
提供了参考依据。
最北部的河南西峡县无患子群体果实质量均值
最大,为 7.12 g,与其它群体间差异显著,均值最小的
则来自中部群体湖北武汉,仅为 2.68 g,武汉群体果
实纵径、横径均值在各群体中亦为最小,差异显著;
而各群体中果实纵径、横径均值最大的群体分别为
北部的浙江临安 21. 21 mm 和西南部的广西龙州
20郾 41 mm。 果实形态指数均值最大的为贵州榕江群
体,最小的为广西龙州群体,而果实大小指数均值最
大的为浙江临安群体,最小的为湖北武汉群体。 无
患子种子各性状中,种子质量均值最大的群体是河
南西峡 1.90 g,最小的为湖北武汉 0.93 g;福建建瓯
群体的种子纵径、横径和大小指数均值在各群体中
均为最大,而湖北武汉群体的三者性状均值均为最
小。 无患子各群体的种子形态指数均值均大于 1,而
指数值越趋向于 1,说明种子形状越趋近于球形[20]。
河南西峡群体的种子形态指数均值最大为 1.335,近
椭圆形,与其它群体差异显著,而湖北武汉群体种子
形态指数均值为 1.002,最接近圆球形。
3541摇 6期 摇 摇 摇 刁松锋摇 等: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2摇




















Ta
bl
e
2摇
V
ar
ia
nc
e
an
al
ys
is
of
ph
en
ot
yp
ic
tr
ai
ts
am
on
g
an
d
w
ith
in
S.
m
uk
or
os
si
po
pu
la
tio
ns


Tr
ait
s






西





广
西




















西







西










F



Am
on
g
po
pu
lat
ion
s



W
ith
in
po
pu
lat
ion




/g
Fr
uit
we
igh
tF
W
4.
36

0.
21
bc
d
7.
12

0.
08
a
4.
88

0.
25
bc
5.
01

0.
15
b
3.
47

0.
11
de
4.
00

0.
03
cd
e
3.
85

0.
38
de
3.
62

0.
08
de
3.
18

0.
14
ef
4.
35

0.
04
bc
d
4.
04

0.
25
cd
e
3.
97

0.
05
cd
e
2.
68

0.
13
f
27
.85
**
2.
52
**




/m
m
Fr
uit
ve
rti
ca
ld
iam
ete
rF
V
19
.40

0.
37
ab
c
19
.90

0.
12
ab
c
20
.96

0.
09
a
20
.41

0.
31
ab
c
18
.08

0.
35
cd
21
.21

0.
03
a
20
.84

1.
04
ab
18
.37

0.
29
bc
d
16
.53

0.
66
d
19
.57

0.
20
ab
c
20
.53

0.
38
ab
c
18
.02

0.
27
cd
14
.48

0.
34
e
11
.71
**
1.
32
**




/m
m
Fr
uit
ho
riz
on
tal
dia
me
ter
FH
21
.89

0.
37
ab
c
22
.09

0.
07
ab
c
22
.58

0.
24
ab
23
.43

0.
27
a
20
.38

0.
21
bc
d
23
.36

0.
48
a
22
.18

0.
61
ab
c
20
.18

0.
12
cd
18
.71

0.
88
d
22
.05

0.
13
ab
c
23
.04

0.
29
ab
18
.92

0.
09
d
16
.43

0.
17
e
16
.49
**
1.
85






FV
/F
H
0.
88
6依
0.
01
a
0.
90
2依
0.
01
a
0.
92
8依
0.
01
a
0.
87
1依
0.
01
1a
0.
88
5依
0.
01
a
0.
91
0依
0.
02
a
0.
93
6依
0.
02
a
0.
90
9依
0.
01
a
0.
89
2依
0.
02
7a
0.
88
7依
0.
01
a
0.
89
2依
0.
01
a
0.
95
2依
0.
01
1a
0.
88
0依
0.
01
3a
2.
12
**
0.
98






FV
伊 F
H
42
5.
89

14
.65
ab
43
9.
61

2.
87
ab
47
3.
26

7.
00
a
47
8.
63

11
.58
a
36
8.
66

10
.31
bc
d
49
5.
49

10
.70
a
46
6.
50

35
.30
a
37
0.
84

7.
29
bc
d
31
4.
06

24
.86
d
43
1.
64

6.
51
ab
47
3.
38

14
.69
a
34
1.
18

6.
39
cd
23
8.
23

7.
78
e
13
.90
1.
68




/g
Se
ed
we
igh
tS
W
1.
66

0.
08
ab
1.
90

0.
03
a
1.
92

0.
03
a
1.
59

0.
08
ab
c
1.
13

0.
02
de
1.
41

0.
08
bc
d
1.
47

0.
18
bc
d
1.
48

0.
04
bc
d
1.
23

0.
05
cd
e
1.
89

0.
02
a
1.
40

0.
04
bc
d
1.
37

0.
03
bc
d
0.
93

0.
03
e
9.
33
**
2.
03
*




/m
m
Se
ed
ve
rti
ca
ld
iam
ete
rS
V
14
.28

0.
28
ab
c
16
.09

0.
07
a
15
.40

0.
05
ab
14
.39

0.
27
ab
c
12
.96

0.
19
bc
d
11
.80

0.
68
cd
12
.52

1.
55
cd
12
.78

0.
36
bc
d
10
.54

0.
43
d
16
.40

0.
17
a
12
.23

0.
35
cd
11
.59

0.
22
cd
8.
02

0.
21
e
12
.85
**
1.
05




/m
m
Se
ed
ho
riz
on
tal
dia
me
ter
SH
14
.15

0.
28
ab
c
12
.06

0.
15
bc
d
14
.76

0.
01
ab
13
.99

0.
25
ab
c
12
.59

0.
16
bc
d
11
.73

0.
68
cd
12
.37

1.
53
bc
d
12
.64

0.
35
bc
d
10
.42

0.
43
d
16
.21

0.
17
a
12
.09

0.
34
bc
d
11
.33

0.
22
cd
8.
03

0.
21
e
10
.61
**
1.
79






SV
/S
H
1.
01
0依
0.
01
bc
1.
33
5依
0.
01
6a
1.
04
8依
0.
00
b
1.
02
9依
0.
01
bc
1.
03
0依
0.
02
bc
1.
01
0依
0.
00
bc
1.
01
0依
0.
00
bc
1.
01
0依
0.
00
bc
1.
01
0依
0.
00
bc
1.
01
0依
0.
00
bc
1.
01
0依
0.
00
bc
1.
02
0依
0.
00
bc
1.
00
2依
0.
00
2c
99
.18
**
3.
90
**






SV
伊 S
H
20
2.
71

7.
78
ab
c
19
4.
06

2.
84
ab
c
22
7.
29

0.
65
ab
20
1.
94

7.
28
ab
c
16
3.
14

3.
70
bc
d
13
9.
39

15
.89
cd
17
1.
50

44
.94
bc
d
16
2.
51

8.
65
bc
d
11
1.
60

9.
07
de
26
6.
02

5.
43
a
14
8.
43

8.
65
bc
d
13
1.
59

5.
06
cd
64
.57

3.
34
e
8.
49
**
1.
60


*


P<
0.
05







;*
*


P<
0.
01







;




= 均

依标


,且















(P
<0
.05
)
454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摇 摇 上述可见,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不同程度的表
现出边缘群体易于分化的特点,从各群体的地理分
布来看,多数性状的地理变化规律不连续,然而不同
性状在群体间多表现为显著性差异。 无患子作为重
要的工业原料树种,其果实质量和种子质量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提取皂苷和油脂的潜力,河南西峡群
体的果实、种子质量均值在各群体中均为最大,可考
虑作为无患子种实用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
区域。
2.2摇 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特征
变异系数是统计学上表示变异程度的重要指
标,可以反映性状值的离散特征,数值越大说明性状
的离散度越大。 由表 4 可见,无患子种实各性状在
种群内个体间的变异大小因性状而异,种群内各性
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 1.16%—16.47%,10 个表型性
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种子大小指数(CV =
16.47%)、种子质量(CV = 9.81%)、果实质量(CV =
9郾 44%)、种子横径(CV = 8. 24%)、种子纵径(CV =
8郾 18%)、果实大小指数(CV= 8.02%)、果实纵径(CV
= 4.81%)、果实横径(CV = 3.75%)、果实形态指数
(CV= 3.54%)和种子形态指数(CV = 1.16%)。 无患
子种实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 7.34%,其中果实的 5
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平均为 5.92%,小于种子的 5
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 8.77%,表明无患子果实
表型性状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通过对各群体种实表
型性状变异系数的均值比较可知,安徽黄山和江西
宜丰群体的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较大,分别为
25郾 75%和 14.78%,河南西峡群体的最小为 2.30%。
分别对无患子果实、种子 5 个性状变异系数计算均
值,结果表明,江西宜丰群体的果实性状变异系数最
大(CV= 15.99%),河南西峡群体最小(CV= 1.64%),
反映出西峡群体果实性状稳定性较高,宜丰群体较
低;安徽黄山群体种子性状变异系数最大 ( CV =
35郾 78%),浙江仙居群体最小(CV = 1.12%),反映仙
居群体种子性状稳定较高,而黄山群体较低。 可见,
无患子果实和种子性状变异不具有同步性,而同一
性状在不同群体内的变异幅度的差异性,在一定程
度上表明无患子生长环境异质性可能是导致群体种
实表型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 3摇 无患子天然群体种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
Table 3摇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phenotypic traits in natural S.mukorossi populations
性状 Traits 浙江遂昌
河南
西峡
浙江
仙居
广西
龙州
福建
武夷山
浙江
临安
安徽
黄山
浙江
龙泉
江西
宜丰
福建
建瓯
江西
上犹
贵州
榕江
湖北
武汉
浙江
遂昌
果实质量 FW / g 16.73 2.60 11.64 9.35 6.55 1.09 28.04 6.38 14.92 2.39 13.78 2.96 11.19 9.44
果实纵径 FV / mm 6.65 1.47 0.91 4.84 3.89 0.28 14.14 4.73 13.31 2.66 4.13 3.65 5.23 4.81
果实横径 FH / mm 5.86 0.74 2.42 3.70 2.09 3.56 7.82 1.80 15.57 1.54 2.82 1.17 2.33 3.75
果实形态指数 FV / FH 3.92 1.78 1.60 4.10 2.84 3.30 7.24 3.98 9.90 1.81 1.46 2.93 3.41 3.54
果实大小指数 FV伊FH 11.92 1.60 3.31 7.65 5.59 3.74 21.40 5.90 26.25 3.99 6.94 4.59 7.31 8.02
种子质量 SW / g 16.99 4.24 3.32 16.07 3.02 10.00 34.87 8.32 13.59 2.69 6.51 4.79 6.18 9.81
种子纵径 SV / mm 6.76 1.06 0.71 5.94 2.88 10.04 34.95 8.35 13.64 2.69 6.36 4.72 5.90 8.18
种子横径 SH / mm 6.93 3.06 0.11 5.61 2.56 10.05 34.96 8.36 13.65 2.71 6.34 4.72 5.78 8.24
种子形态指数 SV / SH 3.68 2.91 0.80 2.44 2.8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45 1.16
种子大小指数 SV伊SH 13.29 3.59 0.64 11.40 4.54 19.75 74.12 15.96 26.94 5.40 13.03 9.43 11.58 16.47
均值 Mean 9.27 2.30 2.55 7.11 3.68 6.18 25.75 6.38 14.78 2.59 6.14 3.89 5.93 7.34
2.3摇 无患子群体间种实性状的表型分化
表型分化系数与遗传分化系数相对应,表示群
体间变异占遗传总变异的百分比,它反应了群体间
表型分化的大小,其值越大,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越大,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也越大。 根据巢式方差分
析结果,分别计算无患子种实 10 个表型性状种群
间、种群内的方差分量以及表型分化系数(表 4)。
可见,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种群内的平均
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 39.93%和 27.26%,各性状在
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变异幅度为 0. 98%—
86郾 48%,其中表型分化系数最大和最小的性状分别
为种子形态指数和果实形态指数,表明种子形态在
种群间分化较大,而果实形态分化较小,相对稳定,
这与前述性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一致。 无患子种
5541摇 6期 摇 摇 摇 刁松锋摇 等: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实各性状在群体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 62.21%,
表明种实性状群体间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种群间
的种实表型多样性程度大于种群内,这反映出群体
遗传与环境交互效应的复杂关系及其适应环境的程
度差异,是不同环境长期选择的结果,更是群体分化
的源泉[21]。
表 4摇 无患子表型性状的方差分量及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
Table 4摇 Variance components of phenotypic traits and Vst among different S. mukorossi populations
性状 Traits
方差分量
Variance component
群体间
Among
populations
群体内
Within
population
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方差分量百分比
Proportion of variance component / %
群体间
Among
populations
群体内
Within
population
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表型分化系数
Vst / %
果实质量 FW / g 0.95861 0.38403 0.41759 54.46 21.82 23.72 86.17
果实纵径 FV / mm 2.96973 2.24033 3.91097 32.56 24.56 42.88 63.73
果实横径 FH / mm 3.85648 1.98434 1.4931 52.58 27.06 20.36 79.07
果实形态指数 FV / FH 0.00019 0.00187 0.00629 2.23 22.38 75.39 0.98
果实大小指数 FV伊FH 4927.9 2825.1 3445.2 44.01 25.23 30.77 75.26
种子质量 SW / g 0.05368 0.06132 0.0512 32.30 36.90 30.81 43.39
种子纵径 SV / mm 4.23861 2.84227 2.60067 43.78 29.36 26.86 68.98
种子横径 SH / mm 3.37574 2.40721 2.60977 40.22 28.68 31.10 66.29
种子形态指数 SV / SH 0.00564 0.00223 0.00126 61.79 24.44 13.77 86.48
种子大小指数 SV伊SH 2080.1 2008.1 1790.9 35.38 34.16 30.46 51.76
均值 Mean — — — 39.93 27.46 32.61 62.21
2.4摇 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
关性
由表 5可知,无患子果实质量、种子形态指数性
状与 6个地理生态因子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
0.01),其中果实质量与经度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
且相关系数值相对较大(R = -0.027),表明东部群体
果实质量较大,而与海拔(R = -0.218)、年平均气温
(R= -0.202)因子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海拔
升高、温度下降,无患子果实质量变小。 种子质量与
经纬度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日照时
数(R= 0.074)、年平均气温(R = 0.050)间极显著正
相关,与年平均降雨量(R = -0.152)极显著负相关,
表明种子质量受群体地理空间影响较小,相对稳定,
在日照充足、温度相对较高的生长环境中更适于种
子质量的累积,这也反映出无患子作为阳性树种的
生物学特性。 无患子种子形态指数与各地理生态因
表 5摇 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Table 5摇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henotypic traits and ecological factors
性状 Traits 纬度Latitude (N)
经度
Longitude (E)
年平均气温
Average
temperature / 益
年平均日照时数
Annual Average
Sunshine Hours / h
海拔
Altitude / m
年平均降雨量
Precipitation / mm
果实质量 FW / g 0.093** 0.270** -0.202** 0.099** -0.218** -0.110**
果实纵径 FV / mm -0.097** 0.015** 0.083** 0.078** 0.044 -0.002
果实横径 FH / mm -0.194** -0.024 0.211** 0.111** -0.007 0.051**
果实形态指数 FV / FH 0.065** 0.031 -0.111** -0.042 0.085** -0.060**
果实大小指数 FV伊FH -0.141** -0.004 0.143** 0.117** 0.020 0.025
种子质量 SW / g 0.011 0.036 0.050* 0.074** -0.021 -0.152**
种子纵径 SV / mm -0.064** 0.021 0.140** 0.016 -0.008 -0.070**
种子横径 SH / mm -0.227** 0.118** 0.252** -0.126** 0.021 0.161**
种子形态指数 SV / SH 0.434** -0.256** -0.291** 0.378** -0.077** -0.629**
种子大小指数 SV伊SH -0.119** 0.097** 0.175** -0.028 0.005 0.057*
654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子间的相关性较大,其密切程度依次为年均降雨量
(R= - 0. 629)、纬度(R = 0. 434)、年平均日照时数
(R= 0. 378)、年平均气温(R = - 0. 291)、经度(R =
-0.256)和海拔(R = -0.077),表明种子形态受群体
生长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西北部群体种子趋于椭圆
形,东部、南部则趋于圆球形。 各地理生态因子中,
纬度、年平均气温与多数种实性状间呈显著相关关
系,两者对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的影响较大,而种实
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间不同的相关性,应是种实各
部位对环境条件适应的外在表现。
2.5摇 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通过对无患子 10 个种实表型形状进行主成分
分析(表 6),得到无患子种实性状地理变异 4 个特
征根大于 1的主成分,第一主成分(PC鄄 1)中种子大
小指数、种子横径、种子纵径、种子质量载荷度较高,
主要表征的是种子性状,贡献率为 55.475%;第二主
成分(PC鄄2)中果实大小指数、果实横径、果实纵径、
果实形态指数载荷度较高,主要表征的是果实性状,
贡献率为 12.946%;第三主成分(PC鄄 3)中果实形态
指数、果实纵径载荷度较高,贡献率为 10.984%;上
述 3个主成分描述了无患子 10 个种实表型性状中
约 80%的变异。
表 6摇 无患子不同群体种实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Table 6摇 The PCA of phenotypic traits in different S. mukurossi populations
性状
Traits
主成分 Component
1 2 3 4
果实质量 FW / g 0.412 0.089 -0.323 -0.287
果实纵径 FV / mm 0.342 0.834 0.420 0.015
果实横径 FH / mm 0.310 0.919 -0.217 0.039
果实纵横比 FV / FH 0.155 0.725 0.544 -0.029
果实纵横积 FV伊FH 0.341 0.924 0.163 0.021
种子质量 SW / g 0.877 0.308 0.077 0.178
种子纵径 SV / mm 0.915 0.310 0.081 0.204
种子横径 SH / mm 0.918 0.303 0.087 -0.143
种子纵横比 SV / SH 0.099 0.755 -0.017 0.660
种子纵横积 SV伊SH 0.926 0.290 0.106 0.004
特征值 Eigen value 6.275 2.667 1.793 1.028
贡献率 Contributive percentage% 55.475 12.946 10.984 10.626
摇 摇 根据 PC鄄1、PC鄄2构建散点图,由图 1可知,无患
子不同群体的地理分布对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影响
较大,对种子性状(PC鄄1)的影响大于果实性状(PC鄄
2)。 江西上犹、浙江临安、安徽黄山、河南西峡和浙
江遂昌群体的种实表型性状受地理因子影响较小,
湖北武汉、江西宜丰、贵州榕江群体则受地理因子影
响较大,而浙江龙泉和福建武夷山两个群体的种实
表型性状具有高度一致性。 种实表型性状主要受到
遗传因素控制,在不同地理分布区也会因适应不同
的生境而产生多样性[22]。 无患子适应性强,自然分
布范围广泛,栖息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在长期的进化
过程中,造成地理隔离、生境片段化和基因流隔离,
都会促使一定的表型变异的产生[23]。
图 1摇 基于种实表型性状(PC鄄1,PC鄄2)的无患子天然群体关系
Fig. 1 摇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S. mukurossi
populations based on PC鄄1 and PC鄄2
7541摇 6期 摇 摇 摇 刁松锋摇 等: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3摇 结论与讨论
对无患子 13 个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样性研究
表明,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变异都
较为丰富,这些变异多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群体间、群体内多层次的变异为无患子
优良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3.1摇 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多样性
表型性状变异是物种遗传变异的表现形式,是
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4]。 无患子种
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
差异,群体间果实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5.91%)小
于种子性状 (8.77%),表明果实性状较种子性状稳
定。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群体间的变异程度能反映
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程度,变异系数越大,适应的环
境条件越广[25];无患子种子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
高,使得其适生性强,种群易于繁衍,可能是无患子
在我国南方各地分布较广的原因之一。 无患子果实
质量、果实大小指数、种子质量和种子大小指数变异
系数幅度为 8.02%—16.47%,平均为 10.94%,而果
实和种子的纵径、横径和形态指数变异系数均值仅
为 4.95%,表明无患子果实、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较
大,而形状相对稳定,这与对毛梾(Cornus walteri)种
实表型性状的研究结果一致[26]。
群体间的多样性变异是种内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部分[27],反映了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状况,变
异大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物种对不同环境适应能
力的高低[21]。 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性
状差异较大且表现不一致,变化较为复杂而不稳定。
本文无患子取样群体基本涵盖其天然分布区,从西
部山地到东部沿海、从热带北缘到亚热带北缘,地理
生态因子差异较大,而分布广泛的种一般都表现出
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8],因此地理隔离造成的基因交
流障碍,很可能是促使无患子不同群体间种实表型
性状变异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27]。
3.2摇 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分化及其系统学意义
无患子种群间的变异是种实表型性状遗传变异
的主要部分,其中天然群体表型分化系数(Vst)的均
值为 62. 21%, 高 于 皂 角 ( Gleditsia sinensis )
( 20郾 42%) [23]、 川 西 云 杉 ( Picea likiangensis )
(36郾 53%) [25]、毛梾 ( 23%) [26] 和浙江柿 (Diospyros
glaucifolia)(40.15%) [29];低于山苍子(Litsea cubeba)
(66. 66%) [30]、 夏腊梅 ( 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
(89郾 30%) [31]、滇龙胆 ( 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73郾 14%) [32]等,表明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程度高,这
与本文对无患子变异模式的研究有相似之处。 不同
程度的表现出边缘群体易于分化的特点,多数性状
的地理变化规律不连续。 相关分析表明,无患子东
部群体果实质量较大,种子质量受群体地理空间影
响较小,而种子形态则受群体各地理因子影响较大,
西北部群体种子趋于椭圆形,东部、南部趋于圆球
形。 植物种实表型的地理变异一般比较复杂,因物
种而异,如川西云杉种实性状存在经度和纬度并存
的变异模式[25],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呈现出
以经度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33],山苍子则表现为
以年平均降雨量和海拔高度为主的变化规律[30],而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不同地理群体间种实表
型性状的变异与地理纬度和年平均气温两个主要因
子密切相关。
无患子的表型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原因可
能与无患子的繁育系统有关。 相关研究认为,交配
系统和基因流是影响种群遗传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之
一[34]。 无患子为虫媒传粉植物,有性繁殖是其种群
繁衍的最主要方式,相比较风媒花粉传播的距离,无
患子花粉的传播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种群间的基因
流水平相对较低,增加了无患子种群间分化的可能
性。 除繁育系统外,植物遗传多样性与物种的地理
分布范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一般说来,环境异质
性是决定物种变异的极其有利的因素,在较大的规
模上看,种群间变异的量值取决于其地理和生态分
布区[35],小种群的相互隔离和遗传漂变是导致其遗
传变异大幅下降、种群间遗传分化加大的主要原
因[34,36]。 无患子适生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
地,以至缅甸、尼泊尔等国亦有分布,宽泛的环境异
质性也是造成无患子地理群体间种实表型性状分化
的重要原因。
3.3摇 无患子种质资源的保育与利用
无患子冠形优美、秋叶金黄,是我国南方地区重
要的彩叶树种,同时,其果皮皂苷含量丰富、种仁油
脂含量高,又为环境友好型天然洗涤剂原料树种和
重要生物质能源树种。 无患子自然分布跨度大,生
长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自然选择,
854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使得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这为
无患子选择育种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目标改良性
状变异几率越大,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效果越好,因
此,在无患子遗传改良工作中既要重视不同地理群
体间目标性状的变异格局,也应注重对群体内重要
性状的变异分析,同时综合考虑子代遗传的稳定性,
提高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力度。 无患子种实丰富的
表型变异为其资源良种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前
景,但目前针对该树种的种质资源评价、良种选育、
栽培管理、生产加工等更进一步的研究尚缺乏系统
性,在国家倡导发展新兴生物质产业的需求下,本文
研究结果对无患子种质资源收集、遗传多样性保护
以及遗传改良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eferences:
[ 1 ]摇 Pigliucci M, Murren C J, Schlichting C D.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evolution by genetic assimil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06, 209(12): 2362鄄2367.
[ 2 ] 摇 Greipsson S, Davy A J. Seed mass and germination behaviour in
populations of the dune鄄building grass Leymus arenaius. Annual of
Botany, 1995, 76: 493鄄501.
[ 3 ] 摇 Liu Z L, Yu M K, Tang L Z, Fang S Z. Variation and cluster
analyse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nutrient content of
Quercus acutissima seed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 18(1): 36鄄41.
[ 4 ] 摇 Zeng J, Zheng H S, Gan S M, Bai J Y.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Betula alnoides in Guangxi, China.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5, 41(2): 59鄄65.
[ 5 ] 摇 Flora of China Editorial. Flora Re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V.
47鄄1) .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8: 14鄄15.
[ 6 ] 摇 Shao W H, Jiang J M, Dong R X, Yue H F, Diao S F.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saponins contents in Sapindus mukorossi
peel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2012, 32(5): 627鄄631.
[ 7 ] 摇 Rupeshkumar G, Surekha S K, Balu C A, Arun B G. Study of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apindus mukorossi as a potential bio鄄
surfactant. Ind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4
(5): 530鄄533.
[ 8 ] 摇 Huang S M, Wang J W, Du M H, Zhang J P, Jiang J M.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h. Seed oil.
China Oils and Fats, 2009, 34(12): 74鄄76.
[ 9 ] 摇 Sun S D, Ke X Q, Cui L L, Yang G L, Bi Y L, Song F F, Xu X
D. Enzymatic epoxidation of Sapindus mukorossi seed oil by
perstearic acid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1, 33(3): 676鄄682.
[10] 摇 http: / / www. forestry. gov. cn / / portal / swzny / s / 731 / content鄄
544875.html
[11] 摇 Liu G B, Zhao X X, Hu D N, Liu Y Q, Huang C G, Huang Z,
Du T Z, Xiong C L, Dong Z H. Study on extraction and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apindus mukorossi seed oil and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2013, 28(3): 59鄄64.
[12] 摇 Kanchanapoom T, Kasai R, Yamasaki K. ChemInform abstract:
Acetylated triterpene saponins from the Thai Medicinal Plant,
Sapindus emarginatus.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01, 49(9): 1195鄄1197.
[13] 摇 Guo Y, Xie J P, Liu A H, Hu X G, Luo Y P, Wu Z Q, Bao F
K. Overview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pindus mukorossi.
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 2011, 6(11): 873鄄874.
[14] 摇 Kim H T, Yang B H, Park Y H, Liu J R.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leaf tissue culture of Soapberry (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
Plant Biotechnology, 2012, 29(3): 311鄄314.
[15] 摇 Upma Dobhal, Snehlata Bhandari, Shivani Bisht. Plant
regeneration through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Sapindus
mukorossi. Plant Archives, 2012, (1): 219鄄221.
[16] 摇 Yue H F. Study on the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of Sapindus mukoross [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2010.
[17] 摇 Li B, Gu W C, Lu B M. A study on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seeds
and cones characteristics in Pinusbungea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02, 10(2): 181鄄188.
[18] 摇 Ge S, Wang M X, Chen Y W. An analysis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masson pine by isozyme technique.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1988, 24(4): 399鄄409.
[19] 摇 Jing X H, Cao L, Zang R 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ee species
richness in Xiaodonggou forest region of the Altai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3, 33 ( 9 ):
2886鄄2895.
[20] 摇 Zhou X, He Z B, Kang H Z, Sun X, Liu C J. Variations of seed
morphology related to climate for Quercus variabilis across
temperate鄄subtropical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13, 37(6): 481鄄491.
[21] 摇 Pang G C, Jiang D M.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data
analysis.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1995, 31(6): 543鄄550.
[22] 摇 Garc侏a D, Zamora R, G佼mez J M, Jordano P, H佼dar J A.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seed production, predation and abortion
in Juniperus communis throughout its range in Europe. Journal of
Ecology, 2000, 88(3): 435鄄446.
[23] 摇 Li W, Lin F R, Zheng Y Q, Li B.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pods
and seed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Gleditsia sinensis in souther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13, 37(1): 61鄄69.
[24] 摇 Merrll D J. Ecological Genetics. London: Longman, 1987.
[25] 摇 Gu Y J, Luo J X, Wu Y W, Cao X J. Phenotypic diversity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cea bafou鄄rlana in Sichua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09, 33(2): 291鄄301.
9541摇 6期 摇 摇 摇 刁松锋摇 等: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26]摇 Kang Y X, Zhao B X, Yun Y J, Chen M. Study on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seeds and fruits忆 characteristics in Cornus walteri.
Journal of Northwest A and F University: Nature Science Edition,
2011, 39(9): 107鄄117.
[27] 摇 Hartl D L, Clark A G.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Sunderland: Sinauer Associates, Inc., 1997.
[28] 摇 Zhang D Q, Yang Y P. A statis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detected by different molecular markers.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2008, 30(2): 159鄄167.
[29] 摇 Jing Z H, Li H, Shao W H, Yue H F, Jiang J M.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natural populations in Diospyros glaucifolia.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2010, 30(3): 325鄄331.
[30] 摇 Tian S P, Wang Y D, Chen Y C, Han X J.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natural Litsea cubeba population爷s leaf and fruit traits.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2, 31(7): 1665鄄1672.
[31] 摇 Jin Z X, Gu J J, Li J M.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of
the endangered 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ISSR profiles.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2, 32(12):
3849鄄3858.
[32] 摇 Yang W Z, Jin H, Yang M Q, Zhao Z L, Zhang Z H, Wang Y
Z, Zhang J Y. Phenotypic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 relations in
Gentiana rigescens of Yunnan. Aata Botanica Boreali鄄occidentalia
Sinica, 2012, 32(7): 1326鄄1334.
[33] 摇 Wang Y L, Li Y. Study on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cone and seed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cea crassifolia in Qilian Mountain,
China.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Chinese Version, 2008, 32(2):
355鄄362.
[34] 摇 Ge S, Wang H Q, Zhang C M, Hong D Y.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Cathaya argyrophylla in Bamian
Mountain. Acta Botanica Sinica, 1997, 39(3): 266鄄271.
[35] 摇 Yang J. Infraspecific variation in plant and the exploring methods.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1991, 9(2): 185鄄195.
[36] 摇 Ge S, Hong D Y, Wang H Q, Liu Z Y, Zhang C M.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conservation of an endangered conifer,
Cathaya argyrophylla ( Pinacea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1988, 159(2): 351鄄357.
参考文献:
[ 3 ]摇 刘志龙, 虞木奎, 唐罗忠, 方升佐.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形态特
征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及聚类分析. 植物资源和环境学报,
2009, 18(1): 36鄄41.
[ 4 ] 摇 曾杰, 郑海水, 甘四明, 白嘉雨. 广西西南桦天然居群的表型
变异. 林业科学, 2005, 42(2): 59鄄65.
[ 5 ] 摇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七卷(第 1 分
册)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4鄄15.
[ 6 ] 摇 邵文豪, 姜景民, 董汝湘, 岳华峰, 刁松锋. 不同产地无患子
果皮皂苷含量的地理变异研究. 植物研究, 2012, 32 ( 5):
627鄄631.
[ 8 ] 摇 黄素梅, 王敬文, 杜孟浩, 张金萍, 姜景民. 无患子籽油脂肪
酸成分分析. 中国油脂, 2009, 34(12): 74鄄76.
[11] 摇 刘光斌, 赵晓霞, 胡冬南, 刘苑秋, 黄长干, 黄忠, 杜天真,
熊春兰, 董振浩. 无患子油脂的提取、理化性质及其制备生物
柴油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3, 28(3): 59鄄64.
[13] 摇 郭英, 谢建平, 柳爱华, 胡兴国, 罗艳萍, 吴知情, 宝福凯.
无患子药理作用概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11):
873鄄874.
[16] 摇 岳华峰. 无患子主要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研究 [D]. 北京: 中
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17] 摇 李斌,顾万春,卢宝明. 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
研究. 生物多样性, 2002, 10(2): 181鄄188.
[18] 摇 葛颂, 王明庥, 陈岳武. 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
构. 林业科学, 1988, 24(4): 399鄄409.
[19] 摇 井学辉,曹磊,臧润国. 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乔木物种丰富度
空间分布规律. 生态学报, 2013, 33(9): 2886鄄2895.
[20] 摇 周旋,何正飚,康宏樟,孙逍,刘春江. 温带鄄亚热带栓皮栎种
子形态的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481鄄491.
[21] 摇 庞广昌, 姜冬梅. 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数据分析. 林业科学,
1995, 31(6): 543鄄550.
[23] 摇 李伟, 林富荣, 郑勇奇, 李斌. 皂荚南方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
样性.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1): 61鄄69.
[25] 摇 辜云杰, 罗建勋, 吴远伟, 曾小军. 川西云杉天然种群表型多
样性.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2): 291鄄301.
[26] 摇 康永祥, 赵宝鑫, 贠玉洁, 陈绵. 毛梾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样
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9(9):
107鄄117.
[28] 摇 张德全, 杨永平.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参数的统计
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2008, 30(2): 159鄄167.
[29] 摇 井振华, 李皓, 邵文豪, 岳华峰, 姜景民. 浙江柿天然群体表
型多样性研究. 植物研究, 2010, 30(3): 325鄄331.
[30] 摇 田胜平, 汪阳东, 陈益存, 韩小娇. 山苍子天然种群叶片和种
实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 2012, 31(7): 1665鄄1672.
[31] 摇 金则新,顾婧婧, 李钧敏. 基于形态及分子标记的濒危植物夏
蜡梅自然居群的遗传变异研究.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849鄄3858.
[32] 摇 杨维泽, 金航, 杨美权, 赵振玲, 张智慧, 王元忠, 张金渝.
云南滇龙胆居群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 西北植物
学报, 2011, 31(7): 1326鄄1334.
[33] 摇 王娅丽, 李毅.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
样性.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2): 355鄄362.
[34] 摇 葛颂, 王海群, 张灿明, 洪德元. 八面山银杉林的遗传多样性
和群体分化. 植物学报, 1997, 39(3): 266鄄271.
[35] 摇 杨继. 植物种内形态变异的机制及其研究方法. 武汉植物学研
究, 1991, 9(2): 185鄄195.
064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源袁晕燥援远 酝葬则援袁圆园员源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云则燥灶贼蚤藻则泽 葬灶凿 悦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砸藻增蚤藻憎
陨皂责葬糟贼泽 燥枣 早造燥遭葬造 憎葬则皂蚤灶早 燥灶 造蚤贼贼藻则 凿藻糟燥皂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杂韵晕郧 孕蚤葬燥袁在匀粤晕郧 晕葬蚤造蚤袁 酝粤 运藻责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猿圆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则燥皂 泽赠泽贼藻皂 贼燥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院 贼澡藻 燥贼澡藻则 燥则蚤藻灶贼葬贼蚤燥灶 燥枣 则藻早蚤燥灶葬造 皂葬贼藻则蚤葬造 枣造燥憎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燥早葬灶早袁 在耘晕郧 匀怎蚤 渊员猿源园冤噎噎噎噎噎
粤 皂怎造贼蚤鄄凿蚤皂藻灶泽蚤燥灶葬造 葬责责则燥葬糟澡 枣燥则 憎藻贼造葬灶凿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泽藻则增蚤糟藻 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杂韵晕郧 再怎择蚤灶袁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燥造藻蚤 渊员猿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酝燥造藻糟怎造葬则 皂藻糟澡葬灶蚤泽皂泽 燥枣 贼澡藻 蚤灶泽藻糟贼 躁怎增藻灶蚤造藻 澡燥则皂燥灶藻 允陨晕 酝蚤灶灶葬袁 蕴陨晕 载蚤灶凿葬 渊员猿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酝蚤糟则燥遭蚤葬造 凿藻贼藻则蚤燥则葬贼蚤燥灶 蚤灶 葬灶糟蚤藻灶贼 糟葬增藻 葬灶凿 憎葬造造 责葬蚤灶贼蚤灶早泽 蕴陨 匝蚤葬灶早袁郧耘 匝蚤灶赠葬袁孕粤晕 载蚤葬燥曾怎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猿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贼怎凿赠 燥灶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泽葬枣藻贼赠 藻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憎葬则灶蚤灶早 燥枣 憎藻贼造葬灶凿泽 蚤灶 栽怎皂藻灶 砸蚤增藻则 憎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遭葬泽藻凿 燥灶 猿杂 贼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在匀哉 宰藻蚤澡燥灶早袁 酝陨粤韵 悦澡藻灶早赠怎袁 在匀耘晕郧 载蚤葬燥躁怎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猿苑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 则藻增蚤藻憎 燥枣贼则葬灶泽遭燥怎灶凿葬则赠 责则燥贼藻糟贼藻凿 葬则藻葬泽 灶藻贼憎燥则噪 藻泽贼葬遭造蚤泽澡皂藻灶贼 宰粤晕郧 宰藻蚤袁栽陨粤晕 再怎袁 悦匀粤晕郧 酝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猿怨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怎贼藻糟燥造燥早赠 驭 云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泽
宰葬贼藻则 糟燥灶泽怎皂责贼蚤燥灶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葬灶凿 憎葬贼藻则 怎泽藻 藻枣枣蚤糟蚤藻灶糟赠 燥枣 耘怎糟葬造赠责贼怎泽 怎则燥责澡赠造造葬 伊 耘怎糟葬造赠责贼怎泽 早则葬灶凿蚤泽 葬灶凿 遭葬皂遭燥燥鄄憎蚤造造燥憎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泽 匝陨哉 匝怎葬灶袁 孕粤晕 载蚤灶袁 蕴陨 允蚤赠怎藻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园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则藻藻 憎葬则皂蚤灶早 泽糟藻灶葬则蚤燥泽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蚤葬造造赠 葬枣枣藻糟贼 贼澡藻皂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责造葬泽贼蚤糟蚤贼赠 燥枣 葬灶 蚤灶增葬泽蚤增藻 澡藻则遭 粤造贼藻则灶葬灶贼澡藻则葬 责澡蚤造燥曾藻则燥蚤凿藻泽
悦匀哉 再葬灶皂藻蚤袁 再粤晕郧 允蚤葬灶袁 蕴陨 允蚤灶早躁蚤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员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枣 皂藻贼藻燥则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枣葬糟贼燥则泽 葬灶凿 泽燥蚤造 责澡赠泽蚤糟燥糟澡藻皂蚤糟葬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燥灶 噪葬则泽贼 责则燥糟藻泽泽藻泽 蚤灶 泽蚤曾 造葬灶凿鄄怎泽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泽 蚤灶 泽怎皂皂藻则
葬灶凿 憎蚤灶贼藻则 蚤灶 葬 贼赠责蚤糟葬造 噪葬则泽贼 增葬造造藻赠 蕴陨哉 宰藻灶袁 在匀粤晕郧 匝蚤葬灶早袁允陨粤 再葬灶葬灶 渊员源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灶葬灶燥糟葬则遭燥灶 葬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 燥灶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葬遭泽燥则责贼蚤燥灶 葬灶凿 怎贼蚤造蚤扎葬贼蚤燥灶 燥枣 枣造怎藻鄄糟怎则藻凿 贼燥遭葬糟糟燥
蕴陨粤晕郧 栽葬蚤遭燥袁 再陨晕 匝蚤泽澡藻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再葬灶造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圆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泽贼葬灶凿 泽责葬贼蚤葬造 皂燥凿藻造 葬灶凿 责葬贼贼藻则灶 遭葬泽藻凿 燥灶 增燥则燥灶燥蚤 凿蚤葬早则葬皂 蕴陨哉 杂澡怎葬蚤袁 宰哉 杂澡怎糟蚤袁 宰粤晕郧 匀燥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猿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赠灶葬皂蚤糟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泽责葬贼蚤葬造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蚤灶 葬 糟造燥泽藻鄄贼燥鄄灶葬贼怎则藻 孕澡赠造造燥泽贼葬糟澡赠泽 藻凿怎造蚤泽 泽贼葬灶凿泽
匝陨哉 允蚤葬灶曾蚤袁栽粤晕郧 酝藻灶早责蚤灶早袁 杂匀耘晕 蕴蚤枣藻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源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澡藻灶燥贼赠责蚤糟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蚤灶 灶葬贼怎则葬造 责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泽燥枣 杂葬责蚤灶凿怎泽 皂怎噪燥则燥泽泽蚤 遭葬泽藻凿 燥灶 枣则怎蚤贼 葬灶凿 泽藻藻凿 贼则葬蚤贼泽
阅陨粤韵 杂燥灶早枣藻灶早袁 杂匀粤韵 宰藻灶澡葬燥袁 允陨粤晕郧 允蚤灶早皂蚤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缘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藻增藻造燥责皂藻灶贼 燥枣 糟燥皂责葬贼蚤遭造藻 遭蚤燥皂葬泽泽 皂燥凿藻造泽 枣燥则 贼则藻藻泽 枣则燥皂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泽贼葬灶凿 燥则蚤早蚤灶 云哉 蕴蚤赠燥灶早袁 蕴耘陨 再怎葬灶糟葬蚤袁 杂哉晕 宰藻蚤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远员冤噎
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袁 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葬灶凿 耘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栽澡藻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怎灶凿藻则泽贼燥则赠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燥灶 早则燥憎贼澡 燥枣 孕燥造赠早燥灶葬贼怎皂 糟赠则贼燥灶藻皂葬 蚤灶 藻曾贼藻灶泽蚤增藻造赠 皂葬灶葬早藻凿 孕澡赠造造燥泽贼葬糟澡赠泽 藻凿怎造蚤泽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 云粤晕 再葬灶则燥灶早袁 悦匀耘晕 杂澡怎葬灶早造蚤灶袁 再粤晕郧 匝蚤灶早责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澡燥则贼鄄贼藻则皂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悦韵圆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 藻造藻增葬贼蚤燥灶袁 憎葬则皂蚤灶早 葬灶凿 贼则葬灶泽早藻灶蚤糟 月贼 则蚤糟藻 糟则燥责责蚤灶早 燥灶 泽燥蚤造 造葬遭蚤造藻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袁 葬灶凿 灶藻皂葬贼燥凿藻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蚤藻泽 悦匀耘晕 允蚤灶早袁 悦匀耘晕 云葬躁怎灶袁 蕴陨哉 酝葬灶择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早 渊员源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藻皂责燥则燥泽责葬贼蚤葬造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泽 蚤灶 灶藻贼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责则燥凿怎糟贼蚤增蚤贼赠 蚤灶 晕燥则贼澡藻葬泽贼 悦澡蚤灶葬 泽蚤灶糟藻 员怨远员
蕴陨 允蚤藻袁 在匀粤晕郧 再怎葬灶凿燥灶早袁郧哉 云藻灶早曾怎藻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怨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枣 贼澡藻 澡葬遭蚤贼葬贼 泽怎蚤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枣燥则 憎葬贼藻则枣燥憎造泽 蚤灶 贼澡藻 孕葬灶躁蚤灶袁 蕴蚤葬燥灶蚤灶早 憎蚤贼澡 郧陨杂 葬灶凿 则藻皂燥贼藻 泽藻灶泽蚤灶早
阅韵晕郧 在澡葬灶早赠怎袁 蕴陨哉 阅蚤葬灶憎藻蚤袁宰粤晕郧 在燥灶早皂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园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燥枣 泽燥蚤造 皂葬糟则燥责燥则藻泽 葬灶凿 贼澡藻蚤则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灶 泽葬贼怎则葬贼藻凿 澡赠凿则葬怎造蚤糟 糟燥灶凿怎糟贼蚤增蚤贼赠 蚤灶 贼澡藻 匀怎燥凿蚤贼葬灶早 枣燥则藻泽贼 则藻早蚤燥灶 燥枣 贼澡藻
匝蚤灶造蚤灶早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泽 蕴哉 月蚤灶袁 在匀粤晕郧 杂澡藻灶早造蚤袁 蕴陨 运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灶枣造怎藻灶糟藻泽 燥枣 责澡燥泽责澡燥则怎泽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 燥灶 蚤灶贼藻则葬糟贼蚤燥灶泽 葬皂燥灶早 酝蚤糟则燥糟赠泽贼蚤泽 葬藻则怎早蚤灶燥泽葬袁 阅葬责澡灶蚤葬 皂葬早灶葬 葬灶凿 悦藻则葬贼燥责澡赠造造怎皂 凿藻皂藻则泽怎皂
酝粤 允蚤葬灶皂蚤灶袁 允陨晕 孕蚤灶早袁 郧哉韵 酝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圆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造造藻造燥责葬贼澡蚤糟 蚤灶澡蚤遭蚤贼蚤燥灶 葬灶凿 皂葬贼澡藻皂葬贼蚤糟葬造 皂燥凿藻造泽 燥枣 悦澡葬则葬 增怎造早葬则蚤泽 藻曾贼则葬糟贼泽 燥灶 贼憎燥 枣则藻泽澡憎葬贼藻则 葬造早葬藻 泽责藻糟蚤藻泽
匀耘 在燥灶早曾蚤葬灶早袁 蕴陨哉 蕴怎袁 蕴陨 悦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圆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造燥则葬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则蚤责葬则蚤葬灶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蚤灶 再燥灶早凿蚤灶早鄄匀葬蚤澡藻 则蚤增藻则 泽赠泽贼藻皂袁 悦澡蚤灶葬 载陨哉 悦澡藻灶袁 韵哉再粤晕郧 在澡蚤赠怎灶袁 在匀耘晕郧 匀怎葬 渊员缘猿缘冤噎噎
杂贼则藻葬皂 澡葬遭蚤贼葬贼 葬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枣 阅燥灶早 砸蚤增藻则袁 悦澡蚤灶葬袁 怎泽蚤灶早 砸蚤增藻则 匀葬遭蚤贼葬贼 杂怎则增藻赠 皂藻贼澡燥凿
宰粤晕郧 匝蚤葬灶早袁 再哉粤晕 载蚤灶早扎澡燥灶早袁 蕴陨哉 匀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源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袁 砸藻早蚤燥灶葬造 葬灶凿 郧造燥遭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粤责责造蚤灶早 杂宰粤栽 皂燥凿藻造 贼燥 藻曾责造燥则藻 贼澡藻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糟澡葬灶早藻泽 蚤灶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葬灶凿 糟造蚤皂葬贼藻 燥灶 贼澡藻 泽贼则藻葬皂枣造燥憎 蚤灶 葬 宰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燥枣 晕燥则贼澡藻则灶
悦澡蚤灶葬 郧哉韵 允怎灶贼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在澡蚤择蚤葬灶早袁 宰粤晕郧 杂澡藻灶早责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缘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造蚤皂葬贼藻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贼则藻藻 早则燥憎贼澡 葬造燥灶早 葬灶 葬造贼蚤贼怎凿蚤灶葬造 早则葬凿蚤藻灶贼 蚤灶 贼澡藻 悦澡葬灶早遭葬蚤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泽袁 晕燥则贼澡藻葬泽贼 悦澡蚤灶葬
悦匀耘晕 蕴蚤袁 再陨晕 再怎灶澡藻袁 在匀粤韵 阅燥灶早泽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远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凿蚤泽责藻则泽蚤燥灶 燥枣 葬蚤则遭燥则灶藻 责燥造造藻灶 葬灶凿 蚤贼泽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憎蚤贼澡 皂葬躁燥则 糟造蚤皂葬贼蚤糟 责葬则葬皂藻贼藻则泽 蚤灶 杂澡蚤躁蚤葬扎澡怎葬灶早
蕴陨 再蚤灶早袁 蕴陨 再怎藻糟燥灶早袁 蕴譈 杂怎择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苑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糟澡葬灶早藻 燥枣 泽燥蚤造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怎灶凿藻则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早则葬扎蚤灶早 早则葬凿蚤藻灶贼泽 蚤灶 匀怎造怎灶遭藻则 皂藻葬凿燥憎 泽贼藻责责藻
再粤晕 砸怎蚤则怎蚤袁载陨晕 载蚤葬燥责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载怎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愿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葬灶凿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蚤灶早 枣葬糟贼燥则泽 燥枣 枣葬则皂造葬灶凿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皂葬贼贼藻则 葬灶凿 贼则葬糟藻 藻造藻皂藻灶贼泽 蚤灶 贼澡藻 灶葬灶泽蚤澡怎 则藻早蚤燥灶
宰哉 允蚤藻袁 蕴陨 再怎澡怎葬灶袁 蕴陨 在藻灶早遭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怨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燥怎则糟藻 葬灶凿 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栽则葬灶泽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葬灶凿 蚤贼泽 责燥贼藻灶贼蚤葬造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糟燥灶泽藻择怎藻灶糟藻 蕴哉 载蚤葬燥曾怎葬灶 渊员远园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源员远员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源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源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圆愿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本期责任副主编摇 薛建辉摇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源卷摇 第 远期摇 渊圆园员源年 猿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摇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摇灾燥造郾 猿源摇 晕燥郾 远 渊酝葬则糟澡袁 圆园员源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