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aimed at construction of nature reserve system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猿卷 第 员怨期摇 摇 圆园员猿年 员园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中国生态学学会 圆园员猿年学术年会专辑摇 卷首语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文献现状及不同研究方向评述 马凤娇袁刘金铜袁粤援 耘早则蚤灶赠葬 耘灶藻躁蚤 渊缘怨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非人灵长类性打搅行为研究进展 杨摇 斌袁王程亮袁纪维红袁等 渊缘怨苑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密度制约效应对啮齿动物繁殖的影响 韩群花袁郭摇 聪袁张美文 渊缘怨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食物链长度远因与近因研究进展综述 王玉玉袁徐摇 军袁雷光春 渊缘怨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酝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罗巧玉袁王晓娟袁李媛媛袁等 渊缘怨怨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尧氮效应的影响研究进展 薛建福袁赵摇 鑫袁杂澡葬凿则葬糟噪 月葬贼泽蚤造藻 阅蚤噪早憎葬贼造澡藻袁等 渊远园园远冤噎噎噎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期的生境选择特征 张明春袁黄摇 炎袁李德生袁等 渊远园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赵玉泽袁王志臣袁徐基良 袁等 渊远园圆员冤噎噎噎噎
风速和持续时间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 杨志宏袁吴庆明袁董海燕袁等 渊远园圆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灰头小鼯鼠的巢址特征 李艳红袁关进科袁黎大勇袁等 渊远园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生境片段化对千岛湖岛屿上黄足厚结猛蚁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罗媛媛袁刘金亮袁黄杰灵袁等 渊远园源员冤噎噎噎噎噎
基于 圆愿杂袁 悦韵陨和 悦赠贼遭基因序列的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分子遗传关系研究
吴文珊袁陈友铃袁孙伶俐袁等 渊远园源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高榕榕果内 耘怎责则蚤泽贼蚤灶葬属两种榕小蜂的遗传进化关系 陈友铃袁孙伶俐袁武蕾蕾袁等 渊远园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镉胁迫下杞柳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及其根系形态构型特征 王树凤袁施翔袁孙海菁袁等 渊远园远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邻苯二甲酸对萝卜种子萌发尧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杨延杰袁王晓伟袁赵摇 康袁等 渊远园苑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幼苗对人工水分干扰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马晓东袁王明慧袁李卫红袁等 渊远园愿员冤噎噎噎噎噎
贝壳砂生境酸枣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水分响应特征 王荣荣袁夏江宝袁杨吉华袁等 渊远园愿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陶粒覆盖对土壤水分尧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谭雪红袁郭小平袁赵廷宁 渊远园怨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林龄短枝木麻黄小枝单宁含量及养分再吸收动态 叶功富袁张尚炬袁张立华袁等 渊远员园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珠江三角洲不同污染梯度下森林优势种叶片和枝条 杂含量比较 裴男才袁陈步峰袁邹志谨袁等 渊远员员源冤噎噎噎噎
粤酝真菌和磷对小马安羊蹄甲幼苗生长的影响 宋成军袁曲来叶袁马克明袁等 渊远员圆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盐氮处理下盐地碱蓬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离子积累和种子萌发特性 周家超袁付婷婷袁赵维维袁等 渊远员圆怨冤噎噎噎
悦韵圆浓度升高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对宿主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 师志冰袁周摇 勇袁李摇 夏袁等 渊远员猿缘冤噎噎噎噎
预处理方式对香蒲和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 孟摇 焕袁王雪宏袁佟守正袁等 渊远员源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镉在土壤鄄金丝垂柳系统中的迁移特征 张摇 雯袁魏摇 虹袁孙晓灿袁等 渊远员源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植物自然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罗应华袁孙冬婧袁林建勇袁等 渊远员缘源冤噎噎噎
濒危海草贝克喜盐草的种群动态及土壤种子库要要要以广西珍珠湾为例
邱广龙袁范航清袁李宗善袁等 渊远员远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对凝结水形成和蒸发的影响 尹瑞平袁吴永胜袁张摇 欣袁等 渊远员苑猿冤噎噎噎噎噎噎
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韩摇 路袁席琳乔袁王家强袁等 渊远员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短期氮素添加和模拟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 宗摇 宁袁石培礼袁蔣摇 婧袁等 渊远员怨员冤噎噎
松嫩平原微地形下土壤水盐与植物群落分布的关系 杨摇 帆袁王志春袁王云贺袁等 渊远圆园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广州大夫山雨季林内外空气 栽杂孕 和 孕酝圆援缘浓度及水溶性离子特征 肖以华袁李摇 炯袁旷远文袁等 渊远圆园怨冤噎噎噎
马鞍列岛岩礁生境鱼类群落结构时空格局 汪振华袁赵摇 静袁王摇 凯袁等 渊远圆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黄海细纹狮子鱼种群特征的年际变化 陈云龙袁单秀娟袁周志鹏袁等 渊远圆圆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三种温带森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动态 李摇 娜袁张雪萍袁张利敏 渊远圆猿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笔管榕榕小蜂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陈友铃袁陈晓倩袁吴文珊袁等 渊远圆源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海洋生态资本理论框架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陈摇 尚袁任大川袁夏摇 涛袁等 渊远圆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要要要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郭子良袁崔国发 渊远圆远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生态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农林复合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易摇 扬袁信忠保袁覃云斌袁等 渊远圆苑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华北农牧交错带农田鄄草地景观镶嵌体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王红梅袁王仲良袁王摇 堃袁等 渊远圆愿苑冤噎噎噎噎噎
中国北方春小麦生育期变化的区域差异性与气候适应性 俄有浩袁霍治国袁马玉平袁等 渊远圆怨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 盛茂银袁刘摇 洋袁熊康宁 渊远猿园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气候变化对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的影响 贺摇 伟袁布仁仓袁刘宏娟袁等 渊远猿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氮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 朱剑兴袁王秋凤袁何念鹏袁等 渊远猿圆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区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效应 马志敏袁吕一河袁孙飞翔袁等 渊远猿圆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秦鱼生袁喻摇 华袁冯文强袁等 渊远猿猿缘冤噎噎噎噎噎
大西洋中部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杨胜龙袁马军杰袁张摇 禹袁等 渊远猿源缘冤噎噎噎噎噎
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上层水体的生物固氮作用 林摇 峰袁陈摇 敏袁杨伟锋袁等 渊远猿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北长山岛森林乔木层碳储量及其影响因子 石洪华袁王晓丽袁王摇 嫒袁等 渊远猿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植被类型变化对长白山森林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王摇 丹袁吕瑜良袁徐摇 丽袁等 渊远猿苑猿冤噎噎噎噎
油松遗传结构与地理阻隔因素的相关性 孟翔翔袁狄晓艳袁王孟本袁等 渊远猿愿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辅助环境变量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插值要要要以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为例
文摇 雯袁周宝同袁汪亚峰袁等 渊远猿愿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产业资源生态管理效益分析要要要以虚拟共生网络系统为例
施晓清袁李笑诺袁杨建新 渊远猿怨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生态脆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博弈分析 祁新华袁叶士琳袁程摇 煜袁等 渊远源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野世博冶背景下上海经济与环境的耦合演化 倪摇 尧袁岳文泽袁张云堂袁等 渊远源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源远源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缘缘鄢圆园员猿鄄员园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的生物结皮要要要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区袁它的形成和发育对荒漠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遥 组成生物结皮的藻类尧苔藓和地衣是常见的先锋植物袁它们不仅能在严重干旱缺
水尧营养贫瘠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尧繁殖袁并且能通过其代谢方式影响并改变环境遥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袁生物结皮
表面的凝结水显著大于裸沙遥 研究表明袁凝结水是除降雨之外最重要的水分来源之一袁在水分极度匮乏的荒漠生态
系统袁它对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尧功能和过程的维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3 卷第 19 期
2013年 10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3,No.19
Oct.,2013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201104029)
收稿日期:2013鄄05鄄24; 摇 摇 修订日期:2013鄄07鄄15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fa6716@ 163.com
DOI: 10.5846 / stxb201305241160
郭子良, 崔国发.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生态学报,2013,33(19):6264鄄6276.
Guo Z L, Cui G F.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aimed at construction of nature reserve system.Acta Ecologica Sinica,2013,33(19):6264鄄6276.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
———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郭子良, 崔国发*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地貌类型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因子。 地貌研究能使人们深入认识地理环
境特点,有利于完善对区域自然环境和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同时对生物地理区划和区域自然保护研究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
值。 采用“自上而下冶的区域分割和“自下而上冶的区域合并的区划方式,以中国地形 DEM 作为基础,使用 GIS10.0 对其进行高
程重分类、坡度分析等量化分析,并结合现有气候区划、自然地理区划和地貌类型等资料,对中国地貌格局进行了分析。 在考虑
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以地貌为主体的地理单元差异性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为目标的中
国地貌区划系统,该地貌区划系统包括了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西北干燥风蚀地貌大区、青藏高原高寒冻蚀地貌大区、南海诸
岛地貌大区等 4个地貌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等 40个地貌地区,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等 127 个地貌亚
地区,以及 473个地貌区。 其地貌区划方案科学构建了区划等级系统,体现了中国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格局,其中地貌
大区基本反映了中国大的地貌格局,地貌地区基本反映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特征的水平分异,地貌亚地区和地貌区基本反
映了区域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为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而且区划界线准确,便于使用。
关键词:中国; 地貌类型; 地貌区划; 量化分析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aimed at construction of nature
reserve system
GUO Ziliang, CUI Guofa*
Colleg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Given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geographic feature, geomorphic typ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sults in a
change in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biodiversity. The study of natural landforms can promote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ent study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geographic divisions and regional nature conservation research.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improve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in a reg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China
was analysed using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 based on data of the terrai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e then
determined a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system for the country. In the course of analysis, relative consistency,
completeness and hierarchical division were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urther, the methods of “ top down 冶 regional
segmentation and “bottom up冶 regional merger were used. Through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GIS10. 0 software, we
obtained the outcomes of reclassification of elevation, slope analysis, and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and the data of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natural geographic regionalization, geomorphic types and others, the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system of the country is proposed, which is aimed at construction of a regional nature reserve system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This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system included four geomorphologic zones (the eastern monsoon rain erosion
geomorphologic zone, the northwest dry wind erosion geomorphologic zone, Qinghai鄄Tibet Plateau high frost weathering
http: / / www.ecologica.cn
geomorphologic zone,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geomorphic zone), 40 geomorphologic areas ( for example the Da
Xing爷 an Mountains, Inner Mongolia Plateau, and the Xiao Xing爷 an Mountains), 127 geomorphologic subareas ( for
example Wandashan, Laoyeling, and Zhangguangcailing), and 473 geomorphologic regions. The division level of the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system was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ed, and reflects the basic features of geomorphic
distribution. The geomorphologic zone reflects the diverse landscape pattern of China. The geomorphologic area reflects the
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features of plateaus, mountains, and plains. The geomorphologic subarea and geomorphologic
region indicate regional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It is difficult to use mathematical methods to directly determin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on account of the complexity of natural geographic feature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features of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system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has uniqu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was
distinguished as an independent zone. (2) Given the intent of constructing the nature reserve system, there is a substantial
difference with other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Further, our regionalization system appears to be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as well as having greater definition. Thus, the system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geographic
regionaliza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ure reserve system. (3) Our system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using the usual naming convention in the geomorphologic system. (4) Large quantities of
topographic data and an advanc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ensure the objectivity and scientific
integrity of the results.
Key Words: China; geomorphologic type;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地貌区划是自然地理区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类地理区划研究的基础,属于地貌学和系统科学的交叉内容。 地貌区划就是
根据各地域地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研究工作,是对地貌形成过程和区域分异特征的综合反
映[1鄄2] 。 从区划方法论的角度看,地貌区划既是对地貌划分的结果,也是地貌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还是认识地貌特征和发
现地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3] 。 早在 1956年,周廷儒等已经明确提出了地形区划的原则和指标,并对全国地形进行了划分,将
中国分为 9个地形区组、29个地形区[3鄄4] 。 但是我国比较系统的地貌区划研究始于 20世纪 60年代的全国自然区划工作,代表
性的论著为 1959年的中国地貌区划(初稿)。 而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地貌区划方案进行了进一
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区划方案[2,5鄄6] 。 但是许多地貌区划中各个区的界线都是示意性的,缺少系统的研究,影响了这些区
划方案的进一步应用。 而且早期地貌区划由于对地貌整体的了解和软件技术的限制,已有地貌区划仅仅限制在对大区域的地
貌特征的概念性分析,而没有更精细的进行划分,并不适用于作为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的依据。
自然保护区体系是在地理区划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覆盖特定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以保障我国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
康,其包括自然保护区和生境廊道两部分。 到 2012年初,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已经达到 2640 个,包括了 363 个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形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雏形[7鄄10] 。 随着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布局研究的深入,构建区域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提
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适应现有自然保护区建设进程,能够反映小区域地貌格局的地貌区划系统
并没有被提出。 本研究在已有中国地貌区划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貌类型、中国地形 DEM以及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等资料,
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中国地貌区划系统,有助于为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1摇 区划原则、依据与方法
区划原则和方法是判断一个区划系统科学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划过程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 在本研究中,地
貌区划除了考虑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1,11]等一般性区域原则以外,还遵循了以下原则和
方法。
1.1摇 区划原则
(1)相对一致性原则摇 地貌区划应充分体现区域地貌的空间组合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保持区域的相对一致性。 相对一致
的地貌单元,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之间密切关联,有助于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相同类型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之间的交流。 虽
然地貌类型数据是地貌区划的重要依据,但在不同层次地貌区划时参考的主要区划依据有所差别[2] 。
(2)地貌完整性原则摇 地貌分区在参照地貌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一个地貌区内可能存在多种地貌类型。 为了确保地
貌的完整性,在每一个地貌区以地貌分区中代表该区明显地貌特点的地貌类型为主导和区划依据,有助于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
中对区域整体的保护。
(3)分级区划原则摇 本地貌区划系统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分区,采用地貌大区、地貌地区、地貌亚地区和地貌
5626摇 19期 摇 摇 摇 郭子良摇 等: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区的四级区划体系。 系统细化的地貌区划系统,为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研究中提供了实用的地理信息。
1.2摇 命名原则
为了反映每个地貌单元的主要地貌特征,本次区划拟采用自然名称命名法。 目前很多区划单元的命名与人们习惯用法不
一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惑。 而本区划系统命名时,尽量采用人们惯用名称,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以主要山体、高原、盆地和
平原等主要地貌类型作为命名依据。 本地貌系统所使用的地貌名称均依据 2010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5]和 1980年出
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地貌》 [2] 。
1.3摇 地貌区划依据
(1)一级区划单元依据摇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一级区划单元的基本特征和范围与大地构造单元相当,以明显的气候差异和
地质构造运动为基础,即以地貌发育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区域差异为主要依据。 在二级区划单元基础上,根据《中国自然地理地
貌》和中国气候区划[2,5] ,并以地貌类型相对一致性为原则,聚类合并得到。
(2)二级区划单元依据摇 二级区划单元以中国地质地貌结构特点及其时空演变过程为依据,以自然地理上的主要山脉、大
平原、大高原、大盆地为分区基础,并结合高程重分类、坡度分析和地形起伏度分析确定各区边界,并反映出宏观的地貌格局和
地势特点[11] 。 其中主要通过坡度分析并参考中国地形 DEM确定平原、盆地和高原与山地地貌地区的分界线,以及内蒙古高原
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通过高程重分类分析并结合地表起伏度分析确定山地地貌之间的分界线以及高原与盆地间的分界线。
(3)三级区划单元依据摇 三级区划单元是以每个地貌地区为分析单元,在四级区划单元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合并得
到的。 三级区划单元更多的是关注地貌相对一致性和地貌完整性。
(4)四级区划单元依据摇 以保证由相似的地貌结构和相对连续的地貌特征构成的区域地貌的完整性为主要目标,根据对
地貌地区的高程重分类、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和地形起伏度分析结果,通过人工选择,以地理资料中相对一致和完整的地理单元
为参考,进行地貌区划分。
1.4摇 区划方法
区划技术路线如图 1。 首先对二级区划单元进行划分,得到地貌区划二级区(地貌地区),然后将地貌地区进行合并得到地
貌区划一级区(地貌大区)。 同时,分别以每个地貌地区为分析单元,以地貌类型栅格数据为基础,分别对每个地貌地区内地貌
类型进行分析和合并,得到地貌区划四级区(地貌区),在保证地貌相对一致性的前提下,修正地貌区边界。 最后,继续合并地
貌区,得到地貌区划三级区(地貌亚地区)。 此外,通过已收集到各地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地貌数据和中国山脉山峰名称代码对
区划方案进行检验修正后,确定中国地貌区划系统。
(1)资料查阅法摇 通过文献查阅收集已有地貌区划图和地貌类型图,将其置于同样比例尺的地图系统中,并对已有地貌区
划和地貌类型图进行比较分析,吸收比较合理的方案并对区划边界进行修正。
(2)空间叠置法摇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多个图层叠加,分析比较各类型和各级别地貌区划的轮廓,以及根据地形图确定的基
础地貌单元,而并非机械地搬用这些叠置网格。
(3)相关分析法摇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程重分类、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和地形起伏度分析,得到中国区域地貌间的连通
性和地貌纹理特征,利用比较明显的天然界线作为地貌单元边界,并根据相关性进行人工聚类划分各级地貌单元。 在相关性分
析时,采用“自上而下冶分类和“自下而上冶聚类双管齐下的工作方式。
2摇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
根据上述的区划原则、区划依据和区划方法,在已有中国地貌区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 4 个一级区(地貌大区)、40
个二级区(地貌地区)、127个三级区(地貌亚地区)和 473个四级区(地貌区)的中国地貌区划系统,如图 2和表 1。
由于受到地球内营力的深刻影响使中国形成了阶梯状分布的地貌,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 而高大山体和高原的分布规
律也影响到了区域性气候,而气候因子则对地貌进行了重塑,进而影响了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的分布。 以明显的气候差异和地质
构造运动为基础,即以地貌发育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区域差异为主要依据[2,12] ,可将中国地貌划分为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西
北干燥风蚀地貌大区、青藏高原高寒冻蚀地貌大区、南海诸岛地貌大区等四个一级区划单元。
2.1摇 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
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以东的广大东部地区受大洋季风影响,气候湿润,季节性降水明显,淋溶水蚀作用明显,形成了典
型的淋蚀地貌。 该区域地貌类型较为复杂,纬度跨度大,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复杂多样,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应强调区
域自然保护区群的作用。
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的东北部包括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以及东北平原四个地貌地区,其中东北平原穿插其
间,将三大山脉分割开,森林、草甸和草原交错分布。 地貌相对单一,主要包括了三江平原、兴凯湖湖积平原、松辽平原、小兴安
岭山前台地以及大黑山山前台地等 5个地貌亚地区,以及 10个地貌区。 而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之间,地形总
势呈东北鄄西南走向,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北段多寒冻地貌和高寒侵蚀地貌,中段地势较高,高寒侵蚀和流水侵蚀地貌发育强
烈,南段为中山带,可以划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10个地貌区。 而小兴安岭西接大兴安岭,东到松花江畔,在更新世初才沿北北
6626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1摇 区划技术路线图
Fig.1摇 The technology roadmap of division
东方向和北西方向的断裂抬升为高地,属低山丘陵,西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东部属低山,山势较陡[2,13] ,根
据地貌特点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5个地貌区。 此外,长白山脉位于东北地区东部,由多列东北鄄西南向平行褶皱断层山脉和盆、
谷地组成,根据地貌差异可以分成 8个地貌亚地区、31个地貌区。
在华北范围内,包括了冀北辽西山地、山东丘陵、太行山、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地貌地区,栽培植被将森林植被分割在较
为独立的山地区域。 冀北辽西山地西靠内蒙古高原,北接东北平原,南邻华北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西北部多中山,
低起伏中山和丘陵间常为宽阔的河谷分割,南部和东南部则以浅低山和丘陵为主,形成了复杂的低山丘陵地貌,可分为 4个地
貌亚地区、11个地貌区。 而山东丘陵位于黄河以南,由古老的结晶岩组成的断块低山丘陵,构成了山东半岛的主体,半岛中部
的胶莱平原将山东丘陵分隔为鲁东丘陵和鲁中丘陵两部分[2] ,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11个地貌区。 太行山西接黄土高原,东临
华北平原,呈东北鄄西南走向,区内新构造运动发育,特征明显,峰谷交错、谷深沟险,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 1200 m 以
上,中段出露部分片麻岩,南段和北段主要为石灰岩[14] ,根据其地貌特点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7个地貌区。 黄土高原位于秦岭
以北、长城以南,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平均海拔 1000—1500 m,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连绵起伏的黄土层[15] 。
黄土高原按地形差别分山西高原、陕北高原、陇中高原和关中盆地等 4个地貌亚地区,以及 27个地貌区。 此外,华北平原是中
国第二大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分南北两个地貌亚地区,即黄淮平原和海河平
原,以及 5个地貌区。
在秦岭以南,地形破碎化明显,主要由秦岭、大巴山和滇西南山地等山体,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等破碎丘陵,南阳
盆地鄄淮阳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台湾岛以及海南岛等组成。 整个区域低山丘陵地貌广布,山间盆地和平
原等地貌类型镶嵌其中,森林植被破碎化分布。 秦岭为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中山地貌,褶皱紧密,山大谷小,山体以花岗
岩和石灰变质岩为主[2] ,可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14个地貌区。 大巴山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自西北向东南,包括米
仑山、大巴山和武当山等,由坚硬的结晶灰岩构成高山峻岭,喀斯特地貌发育,山体长期受河流强烈的切割后,多峡谷,谷坡陡
峭[16] ,可分为 6个地貌亚地区、12个地貌区。 南阳盆地鄄淮阳丘陵包括淮河以南低山、丘陵为主,但山体破碎的大别山、大洪山、
桐柏山以及桐柏山以西以冲积湖积平原为主的南阳盆地,可将其分为 2 个地貌亚地区、5 个地貌区。 其东南部为低山、丘陵为
主的大别山地区,海拔不高,但山体破碎,地堑谷、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呈斑块状镶嵌于山体之中[2,17] 。 而江南丘陵则有低山、丘
陵、盆地交错分布,以湘江、赣江流域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武陵山以东的丘陵,可分为 11 个地貌亚地
区、33个地貌区。 台湾岛和海南岛多山地和丘陵,是以山势高峻,山谷幽深的山地丘陵和狭小平原组成的典型大陆性岛屿地
貌[18鄄19] 。 其中台湾岛可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4个地貌区;海南岛可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3个地貌区。
浙闽丘陵包括钱塘江至广东惠东、河源一线以东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形较为破碎,流水切割作用强烈,形成许多峡谷急
流、河谷小盆地及河口小平原,可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10 个地貌区。 武夷山地处江西和福建交界,境内山峰林立,山高坡陡,
地势起伏剧烈,峡谷纵深,构造侵蚀地貌特点明显,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作用强烈,可分为 2 个地貌亚地区、4 个地
貌区。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山地组成,地形破碎,没有统一的走向,大部分是低山和丘陵,核心
7626摇 19期 摇 摇 摇 郭子良摇 等: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2摇 中国地貌区划图
Fig.2摇 The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map of China
为花岗岩体,上覆岩层多为泥盆纪硬砂岩和石炭纪灰岩,南岭地势不高,山岭间夹有低谷盆地,可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17个地
貌区。 两广丘陵为广东、广西两省区大部分低山、丘陵的总称,广东境内多花岗岩,红砂岩地形,广西境内多石灰岩地形,可分为
8626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5个地貌亚地区、18个地貌区。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四川盆地底部按
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 3部分[2,19] 。 根据四川盆地地貌特点,将其分为 2 个地貌亚地
区、3个地貌区。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雪峰山,西面的云南高原海拔在 2000 m 以上,
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可分为 4个地貌亚地区、28个地貌区。 滇西南山地
属于横断山脉向南延伸的部分,由一系列的横向山脉组成,山间山川纵横,坝子分布在山间盆地中,可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11
个地貌区。 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由于长江河水常年冲积,穿梭于山地丘陵之间形成的沿岸带状平原,可
将其划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8个地貌区。
2.2摇 西北干燥风蚀地貌大区
在西北内陆由于远离海洋并且受到南北走向山体的阻隔作用,降水较少,气候干燥,而且普遍受到风蚀影响,形成了独特的
干燥风蚀地貌。 该区域以草原和荒漠植被为主,在山体中上部分布有山地森林,自然生态系统较单一,大型野生动物活动范围
大,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种群的保护,进而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
在西北干燥风蚀地貌大区,地貌特征突出、界限明显。 内蒙古高原分布于其东部,与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相邻,南高北
低,地面平坦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由于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草原草甸逐渐过渡为荒漠植被。 熔岩台地广布于
高原东部,台地呈阶梯状,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 600 m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 内蒙
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
为沙地,可分为 10个地貌亚地区、33个地貌区。
而其西部高山盆地地貌分异明显,主要由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准噶尔西部山地谷地、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等组成,山
地草原、山地森林和荒漠植被特征明显。 其中,阿尔泰山位于新疆最北端,呈西北鄄东南走向,西高东低,阿尔泰山山体浑圆,古
冰川作用地貌明显,山坡广布冰碛石,古冰斗成层排列,层状地貌清晰[3,20] 。 因其地貌特征相对一致,不再对其进行更低层次地
貌单元的划分。 天山山脉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是一条典型的褶皱断块山,从地质构造在地貌上的表现来看,天
山可以分为北、中、南三带,出现了许多平行山岭,并在山岭间出现了陷落盆地和谷地,发育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冰川[21] ,可分为 7
个地貌亚地区、33个地貌区。 而准噶尔盆地和准噶尔西部山地谷地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准噶尔盆地中部为草原和沙漠,
边缘则是山麓和绿洲[3,22] ,可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7个地貌区;准噶尔西部山地谷地由断块山和断陷盆地组成,有许多相互并
不连续的山地与谷地,海拔 2000—3000 m,大致呈东西走向[3] ,可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7个地貌区。 塔里木盆地处于天山、昆
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3] ,边界受东西向和北西
向深大断裂控制,成为不规则的菱形,可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4个地貌区。
2.3摇 青藏高原高寒冻蚀地貌大区
青藏高原则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形成,高原主体海拔极高,气候寒冷、终年低温,降水较少、冰川众多,造就了独具特征
的高寒冻蚀地貌。 高原地貌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地貌大区主要由高山、高原和高山盆地组成,包括昆仑山脉、岷山鄄横断
山、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藏南高山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组成。 该区域以高寒生态系统为主体,而在高原边缘分布有大面积的
山地森林,自然保护区体系应重点加强高原特有物种和高原边缘特殊生态系统的保护。
祁连山鄄阿尔金山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两个相接的山脉组成,可将其分为 2个地貌亚地区、20个地貌区。 祁连山脉位于中
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鄄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属褶皱断块山[23] 。 而阿尔金山为塔里木盆
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呈东北东走向,平均高度 3000—4000 m,山地地貌垂直分带清楚,4000 m 以下,干燥侵蚀作用占优势,
干沟发育,残积物广布[2] 。 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东部与巴颜喀拉山脉和阿尼玛卿山(积石
山)相接,山势宏伟峻拔,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峰顶终年积雪[24] ,可分为 3 个地貌亚地区、14 个地貌区。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
型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盆地略呈三角形,其中雅丹地貌世界闻名,盆地边缘广泛发育着洪积、冲积平原[25] ,不再对其地貌
亚地区进行划分,但可划分为 2个地貌区。 青藏高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横断山脉,南自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北迄昆仑
山鄄祁连山南侧,高原内高原面保存完整,还有众多高原山脉,高原内部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26] ,可分为 3 个地貌亚地
区、18个地貌区。 藏南高山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横贯期间,区内北部山体高纵,南部河谷发育明显,地形切割强
烈,山高谷深,可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8个地貌区。 岷山鄄横断山地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岷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地形
切割强烈,山高谷深;而横断山脉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广布,
现代冰川作用发育,重力地貌作用强烈。 岷山鄄横断山地貌地区可分为 3个地貌亚地区、30个地貌区。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
拔最高的山脉,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鄄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具有脉深深
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不再对其地貌亚地区进行划分,但划分为 4个地貌区。
2.4摇 南海诸岛地貌大区
南海诸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面和南面海域,地处热带海洋,常年皆夏,气温变化极小,包括数百个由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
和沙。 该地貌大区位于远海,岛屿隔离明显,洋底构造复杂。 按照位置不同南海诸岛可分为 4 个地貌地区:东沙群岛、西沙群
9626摇 19期 摇 摇 摇 郭子良摇 等: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但不再对更低层次的地貌亚地区和地貌区进行划分。 该区域以岛屿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为主,对
维持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加强该区域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表 1摇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
Table 1摇 The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地貌大区
Geomorphologic
zone
地貌地区
Geomorphologic
area
地貌亚地区
Geomorphologic
subarea
地貌区
Geomorphologic
region
东部季风淋蚀 大兴安岭玉1 大兴安岭北段玉1A 额木尔山玉1A(1)、伊勒呼里山玉1A(2)、雉鸡场山玉1A(3)、大兴安岭北段丘陵玉1A(4)
地貌大区玉 大兴安岭中段玉1B 大兴安岭中段北部东侧玉1B(1)、大兴安岭中段北部西侧玉1B(2)、雅克山玉1B(3)、大兴安岭中段南部中低山玉1B(4)
大兴安岭南段玉1C 苏克斜鲁山北段玉1C(1)、苏克斜鲁山南段玉1C(2)
小兴安岭玉2 小兴安岭东段玉2A 青黑山玉2A(1)、大管山玉2A(2)、平顶山玉2A(3)
小兴安岭中段玉2B 小兴安岭中段玉2B(1)
小兴安岭西段玉2C 小兴安岭西段玉2C(1)
长白山脉玉3 完达山玉3A 完达山玉3A(1)、那丹哈达岭玉3A(2)、分水岗玉3A(3)
老爷岭玉3B 太平岭玉3B(1)、肯特阿岭玉3B(2)、老爷岭玉3B(3)、大丽岭玉3B(4)、哈尔巴岭玉3B(5)、盘岭玉3B(6)、高岭玉3B(7)
长白山玉3C 南岗山玉3C(1)、英额岭玉3C(2)、长白山玉3C(3)、老岭玉3C(4)
张广才岭玉3D
锅盔山玉3D(1)、张广才岭北段玉3D(2)、张广才岭南段玉3D(3)、张
广才岭山前丘陵玉3D(4)、大青山玉3D(5)、威虎岭玉3D(6)、牡丹岭
玉3D(7)
吉林哈达岭玉3E 老爷岭玉3E(1)、吉林哈达岭北段玉3E(2)、吉林哈达岭南段玉3E(3)
龙岗山玉3F 龙岗山北段玉3F(1)、龙岗山中段玉3F(2)、龙岗山南段玉3F(3)
辽东半岛丘陵玉3G 千山北段玉3G(1)、千山南段玉3G(2)、鸭绿江沿岸丘陵玉3G(3)
辽东半岛沿海平原玉3H 辽东半岛沿海平原玉3H(1)
东北平原玉4 三江平原玉4A 三江平原玉4A(1)
兴凯湖湖积平原玉4B 兴凯湖湖积平原玉4B(1)
小兴安岭山前台地玉4C 小兴安岭山前台地玉4C(1)
大黑山丘陵台地玉4D 大黑山丘陵台地玉4D(1)
松辽平原玉4E 松嫩平原玉4E(1)、松花江河谷平原玉4E(2)、松辽分水岭玉4E(3)、西辽河平原玉4E(4)、科尔沁沙地玉4E(5)、辽河平原玉4E(6)
冀北辽西山地
玉5 辽西滨海丘陵玉5A 医巫闾山玉5A(1)、松岭玉5A(2)
努鲁儿虎山玉5B 努鲁儿虎山北段玉5B(1)、努鲁儿虎山南段玉5B(2)
七老图山玉5C 七老图山北段玉5C(1)、七老图山南段玉5C(2)
燕山玉5D 都山玉5D(1)、黑山玉5D(2)、雾灵山玉5D(3)、燕山东段山前丘陵玉5D(4)、燕山西段玉5D(5)
华北平原玉6 海河平原玉6A 渤海西部滨海平原玉6A(1)、海河冲积平原玉6A(2)
黄淮平原玉6B 黄河三角洲平原玉6B(1)、苏北平原玉6B(2)、黄淮冲积平原玉6B(3)
山东丘陵玉7 鲁东丘陵玉7A 昆嵛山玉7A(1)、大泽山玉7A(2)、艾山玉7A(3)、崂山玉7A(4)
胶莱平原玉7B 胶莱平原玉7B(1)
鲁中丘陵玉7C 泰山玉7C(1)、鲁山玉7C(2)、沂山玉7C(3)、蒙山玉7C(4)、抱犊崮丘陵玉7C(5)、鲁东南丘陵玉7C(6)
太行山玉8 太行山北段玉8A 军都山玉8A(1)、西山玉8A(2)、太行山北段玉8A(3)、五台山玉8A(4)
太行山中段玉8B 太行山中段北部玉8B(1)、太行山中段南部玉8B(2)
太行山南段玉8C 太行山南段玉8C(1)
黄土高原玉9 山西高原玉9A
大同盆地玉9A(1)、晋北高原玉9A(2)、恒山玉9A(3)、管涔山玉9A
(4)、芦芽山玉9A(5)、云中山玉9A(6)、忻州盆地玉9A(7)、太原盆地
玉9A(8)、关帝山玉9A(9)、太岳山玉9A(10)、吕梁山南段玉9A(11)、
火焰山玉9A(12)、沁河谷地玉9A(13)、中条山玉9A(14)、临汾盆地玉
9A(15)、运城盆地玉9A(16)
0726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摇 摇 续表
地貌大区
Geomorphologic
zone
地貌地区
Geomorphologic
area
地貌亚地区
Geomorphologic
subarea
地貌区
Geomorphologic
region
陕北高原玉9B 陕北高原北部河谷玉9B(1)、白于山玉9B(2)、黄龙山玉9B(3)、子午岭玉9B(4)、庆阳湖盆玉9B(5)
陇中高原玉9C 罗山玉9C(1)、屈吴山玉9C(2)、六盘山玉9C(3)、陇山玉9C(4)、陇中盆地玉9C(5)
关中盆地玉9D 关中盆地玉9D(1)
秦岭玉10 秦岭东段玉10A
崤山玉10A(1)、熊耳山玉10A(2)、嵩山玉10A(3)、伏牛山玉10A(4)、
外方山玉10A(5)、华山玉10A(6)、蟒岭玉10A(7)、新开岭玉10A(8)、
流岭玉10A(9)、秦岭东段玉10A(10)
秦岭中段玉10B 秦岭中段玉10B(1)、凤凰山玉10B(2)
秦岭西段玉10C 陇南东部山地玉10C(1)、陇南西部山地玉10C(2)
大巴山玉11 汉中盆地玉11A 汉中盆地玉11A(1)
武当山玉11B 武当山玉11B(1)、沧浪山玉11B(2)
荆山玉11C 荆山玉11C(1)
大巴山玉11D 大巴山东段玉11D(1)、大巴山西段玉11D(2)、大巴山山前丘陵玉11D(3)
米仓山玉11E 米仓山东段玉11E(1)、米仓山西段玉11E(2)、米仓山山前丘陵玉11E(3)
巫山玉11F 巫山北段玉11F(1)、巫山南段玉11F(2)
南阳盆地鄄淮阳
丘陵玉12 南阳盆地玉12A 南阳盆地玉12A(1)
淮阳丘陵玉12B 大别山东段玉12B(1)、大别山西段玉12B(2)、桐柏山玉12B(3)、大洪山玉12B(4)
长江中下游
平原玉13 长江下游平原玉13A
长江三角洲平原玉13A(1)、张八岭玉13A(2)、宁镇丘陵玉13A(3)、巢
湖平原(皖中平原)玉13A(4)
长江中游平原玉13B 长江中游河谷平原玉13B(1)、江汉平原玉13B(2)、洞庭湖平原玉13B(3)、鄱阳湖平原玉13B(4)
江南丘陵玉14 浙西北丘陵玉14A 天目山玉14A(1)、昱岭玉14A(2)、千里岗玉14A(3)、龙门山玉14A(4)
金衢盆地玉14B 金衢盆地玉14B(1)
皖南丘陵玉14C 黄山玉14C(1)、九华山玉14C(2)、齐云山玉14C(3)、白际山玉14C(4)、怀玉山玉14C(5)
赣东丘陵玉14D 于山北段玉14D(1)、于山南段玉14D(2)、灵华山玉14D(3)、天湖山玉14D(4)、玉华山玉14D(5)
赣中盆地玉14E 赣中盆地玉14E(1)
罗霄山脉玉14F
幕阜山北段丘陵玉14F(1)、幕阜山南段低山玉14F(2)、九岭山玉14F
(3)、连云山玉14F(4)、武功山北部丘陵玉14F(5)、武功山玉14F(6)、
万洋山鄄诸广山鄄八面山玉14F(7)
湘中丘陵玉14G 九党荆山玉14G(1)、衡山玉14G(2)、阳明山玉14G(3)
长沙盆地玉14H 长沙盆地玉14H(1)
衡阳盆地玉14I 衡阳盆地玉14I(1)
湘西低丘陵玉14J 湘西低丘陵玉14J(1)
雪峰山玉14K 雪峰山东北支玉14K(1)、雪峰山东南支玉14K(2)、雪峰山西北支玉14K(3)、雪峰山西南支玉14K(4)
台湾岛玉15 台湾岛东部山地玉15A 台湾山玉15A(1)、雪山玉15A(2)、阿里山玉15A(3)
台湾岛西部平原玉15B 台湾岛西部平原玉15B(1)
浙闽丘陵玉16 浙闽丘陵北段玉16A
天台山玉16A(1)、大盘山玉16A(2)、会稽山玉16A(3)、四明山玉16A
(4)、括苍山玉16A(5)、洞宫山玉16A(6)、太姥山玉16A(7)、鹫峰山玉
16A(8)
浙闽丘陵南段玉16B 戴云山玉16B(1)、玳瑁山玉16B(2)、博平岭玉16B(3)
1726摇 19期 摇 摇 摇 郭子良摇 等: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摇 摇 续表
地貌大区
Geomorphologic
zone
地貌地区
Geomorphologic
area
地貌亚地区
Geomorphologic
subarea
地貌区
Geomorphologic
region
武夷山玉17 武夷山北段玉17A 仙霞岭玉17A(1)、武夷山北段玉17A(2)
武夷山中南段玉17B 武夷山中段玉17B(1)、武夷山南段玉17B(2)
南岭玉18 南岭东段玉18A 大庾岭玉18A(1)、滑石山玉18A(2)、青云山鄄九连山玉18A(3)、罗浮山玉18A(4)
南岭中段玉18B 骑田岭玉18B(1)、九嶷山玉18B(2)、萌渚岭玉18B(3)、架桥岭玉18B(4)、瑶山玉18B(5)、五指山玉18B(6)、大桂山玉18B(7)
南岭西段玉18C 都庞岭玉18C(1)、越城岭玉18C(2)、海洋山玉18C(3)、八十里大南山玉18C(4)、天平山玉18C(5)、大瑶山玉18C(6)
两广丘陵玉19 两广沿海丘陵玉19A
云开大山鄄勾漏山玉19A(1)、大容山玉19A(2)、六万大山鄄罗阳山玉
19A(3)、莲花山玉19A(4)、莲花山沿海丘陵玉19A(5)、云雾山玉19A
(6)、云雾山沿海丘陵玉19A(7)
两广沿海平原玉19B 珠江三角洲平原玉19B(1)、雷州半岛平原玉19B(2)、北部湾平原玉19B(3)
广西盆地玉19C
广西盆地西北部台地玉19C(1)、凤凰山鄄东风岭玉19C(2)、大明山鄄高
峰岭玉19C(3)、都阳山玉19C(4)、桂北平原玉19C(5)、桂东南平原玉
19C(6)
桂西南山地玉19D 桂西南山地玉19D(1)
十万大山玉19E 十万大山玉19E(1)
海南岛玉20 海南岛北部平原玉20A 海南岛北部平原玉20A(1)
海南岛南部山地丘陵
玉20B 五指山玉20B(1)、黎母岭玉20B(2)
四川盆地玉21 川东平行岭谷玉21A 川东平行岭谷玉21A(1)
川西平原玉21B 四川盆地中部平原丘陵玉21B(1)、成都平原玉21B(2)
云贵高原玉22 云贵高原北部山地玉22A
壶瓶山玉22A(1)、方斗山玉22A(2)、武陵山北段玉22A(3)、武陵山南
段玉22A(4)、梵净山玉22A(5)、大娄山东支玉22A(6)、大娄山中支玉
22A(7)、大娄山西支玉22A(8)、齐岳山玉22A(9)
贵州高原玉22B 苗岭东段玉22B(1)、苗岭中段玉22B(2)、苗岭西段玉22B(3)、黔西北高原玉22B(4)、黔西南高原玉22B(5)
云南高原玉22C
五莲峰玉22C(1)、乌蒙山玉22C(2)、堂狼山玉22C(3)、拱王山玉22C
(4)、三台山玉22C(5)、白草岭玉22C(6)、云南高原中东部玉22C(7)、
云南高原中西部玉22C(8)、六诏山玉22C(9)、元江河谷玉22C(10)
桂西北山地玉22D 九万大山玉22D(1)、桂西北喀斯特岩溶丘陵玉22D(2)、青龙山玉22D(3)、金钟山玉22D(4)
滇西南山地
玉23 滇西高山玉23A
高黎贡山余脉玉23A(1)、怒山余脉玉23A(2)、清水郎山玉23A(3)、点
苍山玉23A(4)、德宏切割山原玉23A(5)
滇西南中山峡谷玉23B 哀牢山玉23B(1)、无量山玉23B(2)、澜沧江下游河谷玉23B(3)、老别山玉23B(4)、邦马山玉23B(5)、滇西南边缘山原玉23B(6)
西北干燥风蚀地貌
大区域 内蒙古高原域1 呼伦贝尔高原域1A 呼伦贝尔丘陵域1A(1)、呼伦贝尔沙地域1A(2)
内蒙古东部高原域1B
乌珠穆沁北部高原域1B(1)、乌珠穆沁盆地域1B(2)、锡林郭勒高原北
部域1B(3)、锡林郭勒高原南部域1B(4)、乌兰察布高原域1B(5)、坝上
高原域1B(6)、浑善达克沙地域1B(7)、巴彦淖尔高原域1B(8)
阴山域1C 大马群山域1C(1)、灰腾梁域1C(2)、大青山域1C(3)、乌拉山域1C(4)、阴山西段低缓丘陵域1C(5)、狼山域1C(6)
河套平原域1D 河套平原域1D(1)
宁夏平原域1E 宁夏平原域1E(1)
鄂尔多斯高原域1F 库布齐沙地域1F(1)、桌子山域1F(2)、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台地域1F(3)、毛乌素沙地域1F(4)
贺兰山域1G 贺兰山域1G(1)
2726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摇 摇 续表
地貌大区
Geomorphologic
zone
地貌地区
Geomorphologic
area
地貌亚地区
Geomorphologic
subarea
地貌区
Geomorphologic
region
阿拉善高原域1H
乌兰布和沙漠域1H(1)、察汗毛里脱沙窝域1H(2)、雅布赖山域1H
(3)、南吉冷沙漠域1H(4)、腾格里沙漠域1H(5)、巴丹吉林沙漠域1H
(6)
中央戈壁域1I 中央戈壁域1I(1)、包尔乌拉山域1I(2)
河西走廊域1J 龙首山域1J(1)、河西走廊谷地域1J(2)
阿尔泰山域2 阿尔泰山域2A 阿尔泰山域2A(1)
准噶尔盆地域3 准噶尔盆地沙地戈壁域3A
北塔山域3A(1)、乌伦古河流域戈壁域3A(2)、淖毛湖域3A(3)、古尔
班通沙漠域3A(4)、霍景涅里辛沙漠域3A(5)
准噶尔盆地低地平原
域3B 准噶尔盆地南部低地平原域3B(1)、艾比湖河谷域3B(2)
准噶尔西部山
地谷地域4 准噶尔西部谷地域4A 额尔齐斯河谷地域4A(1)、额敏河谷地域4A(2)
准噶尔西部山地域4B 萨吾尔山域4B(1)、吾尔喀什尔山域4B(2)、塔尔巴哈台山域4B(3)、巴尔鲁克山域4B(4)、玛依勒山域4B(5)
天山山脉域5 北山鄄哈顺戈壁域5A 北山域5A(1)、哈顺戈壁域5A(2)
东天山域5B 二百四戈壁域5B(1)、北天山域5B(2)、巴里坤山域5B(3)、哈尔力克山域5B(4)、博格达山域5B(5)
吐鲁番鄄哈密盆地域5C 哈密盆地域5C(1)、吐鲁番盆地域5C(2)
北天山域5D
博罗科努山域5D(1)、天格尔山域5D(2)、依连哈比尔尕山域5D(3)、
阿吾拉勒山域5D(4)、科古琴山域5D(5)、阿拉套山域5D(6)、别珍套
山域5D(7)
中天山域5E
觉洛塔格域5E(1)、阿拉沟山域5E(2)、焉耆(q侏)盆地域5E(3)、额尔宾
山域5E(4)、巴音布鲁克盆地域5E(5)、那拉提山域5E(6)、伊犁河谷域
5E(7)、乌孙山域5E(8)
南天山域5F 库鲁克塔格域5F(1)、霍拉山域5F(2)、哈尔克他乌山域5F(3)、拜城谷地域5F(4)
天山南脉域5G 天山南脉北段域5G(1)、黑尔塔格域5G(2)、喀拉铁热克山域5G(3)、喀拉塔格山域5G(4)、柯坪山域5G(5)
塔里木盆地域6 塔里木河平原沙地域6A 塔里木河沙地平原域6A(1)、喀什冲积平原域6A(2)
塔克拉玛干沙漠域6B 塔克拉玛干沙漠域6B(1)、昆仑山山前冲积平原域6B(2)
青藏高原高寒冻蚀
地貌大区芋
祁连山鄄阿尔金
山芋1 祁连山芋1A
照壁山芋1A(1)、野马山芋1A(2)、党河南山芋1A(3)、托来南山芋1A
(4)、疏勒南山芋1A(5)、走廊南山芋1A(6)、托来山芋1A(7)、冷龙岭鄄
乌鞘岭芋1A(8)、大通山鄄达板山芋1A(9)、拉脊山芋1A(10)、日月山芋
1A(11)、青海南山芋1A(12)、土尔根达坂山芋1A(13)、宗务隆山芋1A
(14)、祁连山山原芋1A(15)
阿尔金山芋1B 阿尔金山芋1B(1)、阿哈提山芋1B(2)、阿斯腾塔格芋1B(3)、玉苏普阿勒克塔格芋1B(4)、苏拉木塔格芋1B(5)
昆仑山脉芋2 昆仑山芋2A
昆仑山西段芋2A(1)、喀拉塔格山芋2A(2)、喀拉塔什山芋2A(3)、喀
什塔什山芋2A(4)、托库孜达坂山芋2A(5)、昆仑山中段山原芋2A
(6)、阿尔喀山芋2A(7)、祁漫塔格山芋2A(8)、布尔汗布达山芋2A
(9)、阿尔格山芋2A(10)、博卡雷克塔格芋2A(11)、库木库勒盆地芋
2A(12)
喀喇昆仑山芋2B 喀喇昆仑山芋2B(1)
可可西里山芋2C 可可西里山芋2C(1)
柴达木盆地芋3 柴达木盆地芋3A 柴达木北部沙漠芋3A(1)、柴达木南部低地芋3A(2)
青藏高原芋4 青南高原芋4A
鄂拉山芋4A(1)、黄南山鄄西倾山芋4A(2)、陇南高原芋4A(3)、迭山芋
4A(4)、松潘高原芋4A(5)、阿尼玛卿山芋4A(6)、巴颜喀拉山北段芋
4A(7)、巴颜喀拉山南段芋4A(8)、长江源芋4A(9)、金沙江上游谷地
芋4A(10)
唐古拉山芋4B 唐古拉山芋4B(1)
3726摇 19期 摇 摇 摇 郭子良摇 等: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摇 摇 续表
地貌大区
Geomorphologic
zone
地貌地区
Geomorphologic
area
地貌亚地区
Geomorphologic
subarea
地貌区
Geomorphologic
region
羌塘高原芋4C
羌塘高原西北部芋4C(1)、羌塘高原中北部芋4C(2)、羌塘高原东北部
芋4C(3)、祖尔肯乌拉山芋4C(4)、阿里高原芋4C(5)、羌塘高原中南部
芋4C(6)、羌塘高原东南部芋4C(7)
藏南高山谷地
芋5 念青唐古拉山芋5A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芋5A(1)、念青唐古拉山中段芋5A(2)、念青唐古拉
山西段芋5A(3)
冈底斯山芋5B 冈底斯山东段芋5B(1)、冈底斯山中段芋5B(2)、冈底斯山西段芋5B(3)、阿依拉山芋5B(4)
藏南谷地芋5C 藏南谷地芋5C(1)
岷山鄄横断山
芋6 岷山芋6A
摩天岭芋6A(1)、龙门山芋6A(2)、岷山北段芋6A(3)、岷山南段芋6A
(4)、茶坪山芋6A(5)
横断山脉北段芋6B
邛崃山芋6B(1)、红岗山鄄羊拱山芋6B(2)、大雪山芋6B(3)、工卡拉山
芋6B(4)、沙鲁里山北段芋6B(5)、沙鲁里山南段芋6B(6)、金沙江上游
谷地芋6B(7)、芒康山芋6B(8)、他念他翁山北段芋6B(9)、他念他翁山
南段芋6B(10)、伯舒拉岭芋6B(11)
横断山脉南段芋6C
大相岭芋6C(1)、小相岭芋6C(2)、大凉山芋6C(3)、牦牛山芋6C(4)、
鲁南山鄄龙帚山芋6C(5)、锦屏山芋6C(6)、绵绵山芋6C(7)、白林山芋
6C(8)、玉龙山芋6C(9)、雪山芋6C(10)、云岭芋6C(11)、雪盘山芋6C
(12)、怒山芋6C(13)、高黎贡山北段芋6C(14)
喜马拉雅山脉
芋7 喜马拉雅山芋7A
藏东南高山峡谷芋7A(1)、喜马拉雅山东段芋7A(2)、喜马拉雅山中段
芋7A(3)、喜马拉雅山西段芋7A(4)
南海诸岛礁郁 东沙群岛郁1 东沙群岛郁1A 东沙群岛郁1A(1)
中沙群岛郁2 中沙群岛郁2A 中沙群岛郁2A(1)
西沙群岛郁3 西沙群岛郁3A 西沙群岛郁3A(1)
南沙群岛郁4 南沙群岛郁4A 南沙群岛郁4A(1)
东沙群岛由东沙岛和附近几个珊瑚暗礁、暗滩组成。 西沙群岛由 30多个沙岛、礁岛、沙洲和礁滩组成。 中沙群岛以及黄岩
岛由 20多个海岛、暗沙、暗滩组成,一般距海面 10—20 m,大多尚未露出水面。 南沙群岛由 200 多座沙岛、礁岛、沙洲、礁滩等
组成。
3摇 讨论
本区划主要是为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的,因此,地貌景观上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实用性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自然地理特征是十分复杂的,很难用数学的方法来直接确定地貌差异,但量化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本研
究使用 GIS10.0对地貌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其他资料,建立了自己的区划系统,区划等级更加细化,与其他地貌区划有较大区
别。 其中地貌大区基本反映了中国大的地貌格局,地貌地区基本反映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特征的水平分异,地貌亚地区和
地貌区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貌特征。
首先,本区划系统在划分一级地貌单元时,基本参照了 1980 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地貌》 [2]的划分原则,将中国陆地划
分为 3个地貌大区,这些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南海诸岛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组成具
有很明显的海洋特征,将其独立为一个地貌大区。
而在进行二级地貌单元划分时,对已有地貌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40个地貌地区的划分方案,与其他地貌区划方案差
异较大。 例如,一些专家将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划分在同一个地貌单元里,但其地质成因、地貌特征、植被和生物区系具有明显
不同,所以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貌地区[5,13] 。 此外,已有地貌区划方案对燕山、太行山、黄土高原等地区的区划差异也很大,
但从地质成因、气候要素和生物组成上其具有明显差别,所以本区划将三者均划为独立的二级地貌单元。 而这与秦岭、大巴山
脉和南阳盆地-淮阳丘陵均划分为独立二级地貌单元的情况是相似的。
我国大陆东南部地区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地理特征复杂,区域分异明显,本区划根据地貌定量分析结果,将这个区域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等自然地理区域,以及武夷山脉和南岭两个明显地理界线作为二级地貌单元,而由于海
南岛和台湾岛地貌整体性明显、生物基因交流相对独立、特征突出,故将其也作为独立的二级地貌单元,这与现有地貌区划方案
具有较大差异。 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貌划分则与现有地貌区划方案较为一致,但根据地貌重分类和自然地理界线等对其边界
4726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进行了修正。 青藏高原高寒冻蚀地貌大区则根据其边缘气候特点、植被和生物区系差异,将周边大山脉、盆地和谷地独立划分
为独立的二级地貌单元,并将比较平缓的高寒高原地貌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地貌单元,这与 1956年的“周廷儒方案冶和 1965年
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方案冶明显不同,但与 1999年的“李炳元方案冶相近似。
本地貌区划系统有以下特点:
(1)强调了“海洋国土冶概念,将具有独特气候特征和地质地貌成因的中国南海地区独立作为一个独立的地貌大区。 该地
区由于其明显的大洋性气候和独特的珊瑚岛礁地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自然地貌特征,成为我国自然地理格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
(2)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区划目的明确,等级区划系统更加科学和完善。 本地貌区划系统对我国地貌格局区域
差异进行了细化,最后确定了 473个地貌小区,基本涵盖了主要的小盆地、小平原和山脉系统等,可以作为自然保护地理区划研
究的重要基础,为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3)地貌系统的命名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现有的地貌区划方案采用的区划名称较为多样,未采用统一的命名方式。 本
区划在命名过程中采用了中国地图和中国自然地理等资料上常用名称进行标注,尽量采用惯用叫法,易于人们理解。 同时考虑
到各个自然地理区域之间的从属关系,便于使用。
(4)以高分别率的地貌数据和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确保了区划结果的客观和科学。 本研究中采用最新的中国地
貌类型数据,该数据是通过参考 90 m分辨率的 SRTM-DEM数据获得。 而且本研究在区划过程中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操作
平台,对地貌数据进行分析,从定量、定性的角度上精确定位区划界线,从而为地貌区划界线的精确定及区划图制图提供了有力
保障。 此外,还根据已有资料,对地貌区划方案进行了验证。
References:
[ 1 ]摇 Zheng D, Ge Q S, Zhang X Q, He F N, Wu S H, Yang Q Y.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5, 24
(3): 330鄄344.
[ 2 ] 摇 Physical Geographic of China Editorial Board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hysical Geographic of China: Geomorphology.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0: 8鄄56.
[ 3 ] 摇 Chai H X, Ou Y, Chen X, Cheng W M, Zhou C H. A new schema of Xinjiang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Arid Land Geography, 2009, 32
(1): 95鄄106.
[ 4 ] 摇 Luo K F. Physical geographic partition draft of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53, 20(4): 379鄄394.
[ 5 ] 摇 Liu G M. Physical Geographic Atlas of China. Beijing: Sinomap Press, 2010: 19鄄202.
[ 6 ] 摇 Li B Y, Pan B T, Cheng W M, Han J F, Qi D L, Zhu C. Research on geomorphological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68(3): 291鄄306.
[ 7 ] 摇 Tang X P.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忆s nature reserve network and a draft plan for its optimization. Biodiversity Science, 2005, 13
(1): 81鄄88.
[ 8 ] 摇 Yan Y, Wang Z, Gao J, Xu W G, Jiang M K.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reserv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30(18): 5091鄄5097.
[ 9 ] 摇 Lu A G, Wang S J.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 preserves of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4(11): 7鄄
11.
[10] 摇 Wu J, Liu H.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2, 27(12): 2091鄄2101.
[11] 摇 Li B Y, Pan B T, Han J F. Basic terrestrial geomorpholgical types in China and their circumscriptions. Quaternary Sciences, 2008, 28(4):
535鄄543.
[12] 摇 Zhong D L, Ding L. Processes and mechanism study for uplife of the Qinghai鄄Xizang Plateau.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1996, 26( 4):
289鄄295.
[13] 摇 Zhou Y L. Vegetation of Xiao Xingan Mountain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4: 2鄄24.
[14] 摇 Fan K F, Yang D C. Geomorphologic system in Taihang Mountain area. Journal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7(1): 51鄄53.
[15] 摇 Sang G 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Landform and Soil Erosion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 in Loess Plateau[ D]. Xi忆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2003.
[16] 摇 Fu M Q. Tectonic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Daba Mountains[D]. Xi忆an: Northwest University, 2011.
[17] 摇 Cheng S Y, Li Y J, Liu S F. Geomorphology features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based on DEM data.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2010, 33(3): 270鄄275.
[18] 摇 Feng S W, Xu D Y, Lei X Y. Physical Geographic of China.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89: 199鄄214.
[19] 摇 Yuan J P, Yu L S, Deng G Q, Li T, Bi H, Zhao Z Z. Geomorphologic divis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ainan Island. 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5726摇 19期 摇 摇 摇 郭子良摇 等: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Hainan University, 2006, 24(4): 364鄄370.
[20] 摇 Yuan F C. The landform of Altai in Xinjiang. Geography of Xinjiang, 1981, (9): 1鄄9.
[21] 摇 Li J T, Wang K Z, Li Y P, Sun G H, Chu C H, Li L Q, Zhu Z X.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crustal composition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6, 25(8): 895鄄909.
[22] 摇 Yin H 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ctonics and geomorphology in Jungur Basin. Arid Land Geography, 1987, 10(4): 9鄄17.
[23] 摇 Wang Y X. The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and Uplift Mechanism of Qilian Mountains Based on GIS[D].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2008.
[24] 摇 Wang S J. A discussion on difference of geomorphologic landscape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art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Arid Land
Geography, 1993, 16(2): 1鄄8.
[25] 摇 Shan W D. General study the division of Qinchais geomorph.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988, (4): 79鄄84.
[26] 摇 Li J J. Morphological framework and genetie mechanism of the Qinghai鄄Xizang Plateau. Mountain Research, 1983, 1(1): 7鄄15.
参考文献:
[ 2 ]摇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8鄄56.
[ 3 ] 摇 柴慧霞, 欧阳, 陈曦, 程维明, 周成虎. 新疆地貌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干旱区地理, 2009, 32(1): 95鄄106.
[ 4 ] 摇 罗开富. 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 地理学报, 1953, 20(4): 379鄄394.
[ 5 ] 摇 刘光明.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0: 19鄄202.
[ 6 ] 摇 李炳元, 潘保田, 程维明, 韩嘉福, 齐德利, 朱澈. 中国地貌区划新论. 地理学报, 2013, 68(3): 291鄄306.
[ 7 ] 摇 唐小平. 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现状分析与优化设想. 生物多样性, 2005, 13(1): 81鄄88.
[ 8 ] 摇 闫颜, 王智, 高军, 徐网谷, 蒋明康. 我国自然保护区地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2010, 30(18): 5091鄄5097.
[ 9 ] 摇 卢爱刚, 王圣杰.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11): 7鄄11.
[10] 摇 吴健, 刘昊. 中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经济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2): 2091鄄2101.
[11] 摇 李炳元, 潘保田, 韩嘉福. 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探讨. 第四纪研究, 2008, 28(4): 535鄄543.
[12] 摇 钟大赉, 丁林.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中国科学: D辑, 1996, 26(4): 289鄄295.
[13] 摇 周以良. 中国小兴安岭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2鄄24.
[14] 摇 樊克锋, 杨东潮. 论太行山地貌系统.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7(1): 51鄄53.
[15] 摇 桑广书.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03.
[16] 摇 付明庆. 大巴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1.
[17] 摇 程三友, 李英杰, 刘少峰. 基于 DEM的大别山地区地貌特征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3(3): 270鄄275.
[18] 摇 冯绳武, 徐德馥, 雷新彦. 中国自然地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199鄄214.
[19] 摇 袁建平, 余龙师, 邓广强, 李婷, 毕华, 赵志忠. 海南岛地貌分区和分类. 海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24(4): 364鄄370.
[20] 摇 袁方策. 新疆阿尔泰地貌. 新疆地理, 1981, (9): 1鄄9.
[21] 摇 李锦轶, 王克卓, 李亚萍, 孙桂华, 褚春华, 李丽群, 朱志新.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地质通报, 2006, 25(8):
895鄄909.
[22] 摇 尹荷中. 准噶尔盆地的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干旱区地理, 1987, 10(4): 9鄄17.
[23] 摇 王义祥.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祁连山地区数字地形分析和隆升机理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8.
[24] 摇 王树基. 昆仑山西段与东段地貌景观差异性探讨. 干旱区地理, 1993, 16(2): 1鄄8.
[25] 摇 单纬东. 青海省地貌区划的初步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8, (4): 79鄄84.
[26] 摇 李吉均. 青藏高原的地貌轮廓及形成机制. 山地研究, 1983, 1(1): 7鄄15.
6726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猿袁晕燥援员怨 韵糟贼援袁圆园员猿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粤 则藻增蚤藻憎 燥枣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泽藻则增蚤糟藻泽 葬灶凿 则藻泽藻葬则糟澡 责藻则泽责藻糟贼蚤增藻泽 酝粤 云藻灶早躁蚤葬燥袁蕴陨哉 允蚤灶贼燥灶早袁 粤援 耘早则蚤灶赠葬 耘灶藻躁蚤 渊缘怨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杂藻曾怎葬造 蚤灶贼藻则枣藻则藻灶糟藻 蚤灶 灶燥灶鄄澡怎皂葬灶 责则蚤皂葬贼藻泽 再粤晕郧 月蚤灶袁 宰粤晕郧 悦澡藻灶早造蚤葬灶早袁 允陨 宰藻蚤澡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缘怨苑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阅藻灶泽蚤贼赠鄄凿藻责藻灶凿藻灶贼 藻枣枣藻糟贼 燥灶 则藻责则燥凿怎糟贼蚤燥灶 燥枣 则燥凿藻灶贼泽院 葬 则藻增蚤藻憎 匀粤晕 匝怎灶澡怎葬袁 郧哉韵 悦燥灶早袁在匀粤晕郧 酝藻蚤憎藻灶 渊缘怨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孕则燥曾蚤皂葬贼藻 葬灶凿 怎造贼蚤皂葬贼藻 凿藻贼藻则皂蚤灶葬灶贼泽 燥枣 枣燥燥凿 糟澡葬蚤灶 造藻灶早贼澡 宰粤晕郧 再怎赠怎袁 载哉 允怎灶袁 蕴耘陨 郧怎葬灶早糟澡怎灶 渊缘怨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酝藻糟澡葬灶蚤泽皂 燥枣 遭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糟燥灶贼则燥造 贼燥 责造葬灶贼 凿蚤泽藻葬泽藻泽 怎泽蚤灶早 葬则遭怎泽糟怎造葬则 皂赠糟燥则则澡蚤扎葬造 枣怎灶早蚤蕴哉韵 匝蚤葬燥赠怎袁 宰粤晕郧 载蚤葬燥躁怎葬灶袁 蕴陨 再怎葬灶赠怎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缘怨怨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粤凿增葬灶糟藻泽 蚤灶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糟燥灶泽藻则增葬贼蚤燥灶 贼蚤造造葬早藻 燥灶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载哉耘 允蚤葬灶枣怎袁 在匀粤韵 载蚤灶袁 杂澡葬凿则葬糟噪 月葬贼泽蚤造藻 阅蚤噪早憎葬贼造澡藻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园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匀葬遭蚤贼葬贼 泽藻造藻糟贼蚤燥灶 燥枣 贼澡藻 责则藻鄄则藻造藻葬泽藻凿 早蚤葬灶贼 责葬灶凿葬 蚤灶 宰燥造燥灶早 晕葬贼怎则藻 砸藻泽藻则增藻在匀粤晕郧 酝蚤灶早糟澡怎灶袁 匀哉粤晕郧 再葬灶袁 蕴陨 阅藻泽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粤糟贼蚤增蚤贼赠 则澡赠贼澡皂 葬灶凿 遭藻澡葬增蚤燥则葬造 贼蚤皂藻 遭怎凿早藻贼泽 燥枣 憎蚤造凿 砸藻藻增藻泽忆泽 孕澡藻葬泽葬灶贼 渊杂赠则皂葬贼蚤糟怎泽 则藻藻增藻泽蚤蚤冤 怎泽蚤灶早 蚤灶枣则葬则藻凿 糟葬皂藻则葬在匀粤韵 再怎扎藻袁 宰粤晕郧 在澡蚤糟澡藻灶袁 载哉 允蚤造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圆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栽澡藻 藻灶藻则早赠 遭怎凿早藻贼 燥枣 贼则藻藻 泽责葬则则燥憎泽 孕葬泽泽藻则 皂燥灶贼葬灶怎泽 蚤灶 憎蚤灶凿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泽责藻藻凿 葬灶凿 凿怎则葬贼蚤燥灶再粤晕郧 在澡蚤澡燥灶早袁 宰哉 匝蚤灶早皂蚤灶早袁 阅韵晕郧 匀葬蚤赠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远园圆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晕藻泽贼 泽蚤贼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孕藻贼葬怎则蚤泽贼葬 糟葬灶蚤糟藻责泽 蚤灶 月葬蚤皂葬 杂灶燥憎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 晕葬贼怎则藻 砸藻泽藻则增藻蕴陨 再葬灶澡燥灶早袁 郧哉粤晕 允蚤灶噪藻袁 蕴陨 阅葬赠燥灶早袁 匀哉 允蚤藻 渊远园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澡葬遭蚤贼葬贼 枣则葬早皂藻灶贼葬贼蚤燥灶 燥灶 贼澡藻 早藻灶藻贼蚤糟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燥枣 孕葬糟澡赠糟燥灶凿赠造葬 造怎贼藻蚤责藻泽 燥灶 蚤泽造葬灶凿泽 蚤灶 贼澡藻 栽澡燥怎泽葬灶凿 陨泽造葬灶凿 蕴葬噪藻袁 耘葬泽贼悦澡蚤灶葬 蕴哉韵 再怎葬灶赠怎葬灶袁 蕴陨哉 允蚤灶造蚤葬灶早袁 匀哉粤晕郧 允蚤藻造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源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栽澡藻 皂燥造藻糟怎造葬则 早藻灶藻贼蚤糟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遭藻贼憎藻藻灶 贼澡藻 责燥造造蚤灶葬贼燥则泽 燥枣 云蚤糟怎泽 责怎皂蚤造葬 增葬则援 责怎皂蚤造葬 葬灶凿 云蚤糟怎泽 责怎皂蚤造葬 增葬则援 葬憎噪藻燥贼泽葬灶早宰哉 宰藻灶泽澡葬灶袁 悦匀耘晕 再燥怎造蚤灶早袁 杂哉晕 蕴蚤灶早造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源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栽澡藻 早藻灶藻贼蚤糟 藻增燥造怎贼蚤燥灶葬则赠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泽 燥枣 贼憎燥 耘怎责则蚤泽贼蚤灶葬 泽责藻糟蚤藻泽 燥灶 云蚤糟怎泽 葬造贼蚤泽泽蚤皂葬悦匀耘晕 再燥怎造蚤灶早袁 杂哉晕 蕴蚤灶早造蚤袁 宰哉 蕴藻蚤造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酝藻贼葬造 怎责贼葬噪藻 葬灶凿 则燥燥贼 皂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糟澡葬灶早藻泽 枣燥则 贼憎燥 增葬则蚤藻贼蚤藻泽 燥枣 杂葬造蚤曾 蚤灶贼藻早则葬 怎灶凿藻则 糟葬凿皂蚤怎皂 泽贼则藻泽泽宰粤晕郧 杂澡怎枣藻灶早袁 杂匀陨 载蚤葬灶早袁 杂哉晕 匀葬蚤躁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远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责澡贼澡葬造蚤糟 葬糟蚤凿 燥灶 泽藻藻凿 早藻则皂蚤灶葬贼蚤燥灶袁 皂藻皂遭则葬灶藻 造蚤责蚤凿 责藻则燥曾蚤凿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燥泽皂燥则藻早怎造葬贼蚤燥灶 泽怎遭泽贼葬灶糟藻 燥枣 则葬凿蚤泽澡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泽再粤晕郧 再葬灶躁蚤藻袁 宰粤晕郧 载蚤葬燥憎藻蚤袁 在匀粤韵 运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苑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栽澡藻 皂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葬灶凿 责澡赠泽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泽 燥枣 栽葬皂葬则蚤曾 则葬皂燥泽蚤泽泽蚤皂葬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 贼燥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蚤则则蚤早葬贼蚤燥灶 皂藻贼澡燥凿泽 蚤灶 贼澡藻 藻曾贼则藻皂藻造赠葬则蚤凿 葬则藻葬 酝粤 载蚤葬燥凿燥灶早袁 宰粤晕郧 酝蚤灶早澡怎蚤袁 蕴陨 宰藻蚤澡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砸藻泽责燥灶泽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责澡燥贼燥泽赠灶贼澡藻贼蚤糟 葬灶凿 责澡赠泽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责葬则葬皂藻贼藻则泽 蚤灶 在蚤扎蚤责澡怎泽 躁怎躁怎遭葬 增葬则援 泽责蚤灶燥泽怎泽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 造藻葬增藻泽 贼燥 泽燥蚤造憎葬贼藻则 蚤灶 泽葬灶凿 澡葬遭蚤贼葬贼 枣燥则皂藻凿 枣则燥皂 泽藻葬泽澡藻造造泽 宰粤晕郧 砸燥灶早则燥灶早袁 载陨粤 允蚤葬灶早遭葬燥袁 再粤晕郧 允蚤澡怎葬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园愿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糟藻则葬皂泽蚤贼藻 皂怎造糟澡蚤灶早 燥灶 泽燥蚤造 憎葬贼藻则 糟燥灶贼藻灶贼袁 责澡燥贼燥泽赠灶贼澡藻贼蚤糟 责澡赠泽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葬灶凿 早则燥憎贼澡 燥枣 责造葬灶贼泽栽粤晕 载怎藻澡燥灶早袁 郧哉韵 载蚤葬燥责蚤灶早袁 在匀粤韵 栽蚤灶早灶蚤灶早 渊远园怨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阅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贼葬灶灶蚤灶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灶怎贼则蚤藻灶贼 则藻泽燥则责贼蚤燥灶 枣燥则 遭则葬灶糟澡造藻贼泽 燥枣 悦葬泽怎葬则蚤灶葬 藻择怎蚤泽藻贼蚤枣燥造蚤葬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泽 葬贼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葬早藻泽再耘 郧燥灶早枣怎袁 在匀粤晕郧 杂澡葬灶早躁怎袁 在匀粤晕郧 蕴蚤澡怎葬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园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杂怎造枣怎则 糟燥灶贼藻灶贼泽 蚤灶 造藻葬增藻泽 葬灶凿 遭则葬灶糟澡藻泽 燥枣 凿燥皂蚤灶葬灶贼 泽责藻糟蚤藻泽 葬皂燥灶早 贼澡藻 贼澡则藻藻 枣燥则藻泽贼 贼赠责藻泽 蚤灶 贼澡藻 孕藻葬则造 砸蚤增藻则 阅藻造贼葬孕耘陨 晕葬灶糟葬蚤袁 悦匀耘晕 月怎枣藻灶早袁 在韵哉 在澡蚤躁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陨皂责葬糟贼泽 燥枣 葬则遭怎泽糟怎造葬则 皂赠糟燥则则澡蚤扎葬造 枣怎灶早蚤 葬灶凿 责澡燥泽责澡燥则怎泽 燥灶 早则燥憎贼澡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月葬怎澡蚤灶蚤葬 枣葬遭藻则蚤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泽杂韵晕郧 悦澡藻灶早躁怎灶袁 匝哉 蕴葬蚤赠藻袁 酝粤 运藻皂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圆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悦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蚤燥灶 葬糟糟怎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泽藻藻凿 早藻则皂蚤灶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泽藻藻凿泽 枣则燥皂 责造葬灶贼泽 糟怎造贼怎则藻凿 葬贼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泽 燥枣 灶蚤贼则葬贼藻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葬灶凿 泽葬造蚤灶蚤贼赠 在匀韵哉 允蚤葬糟澡葬燥袁 云哉 栽蚤灶早贼蚤灶早袁 在匀粤韵 宰藻蚤憎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孕澡赠泽蚤燥鄄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藻灶凿燥责澡赠贼藻 蚤灶枣藻糟贼蚤燥灶 燥灶 贼澡藻 澡燥泽贼 早则葬泽泽 憎蚤贼澡 藻造藻增葬贼藻凿 悦韵圆 杂匀陨 在澡蚤遭蚤灶早袁 在匀韵哉 再燥灶早袁 蕴陨 载蚤葬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猿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责则藻贼则藻葬贼皂藻灶贼 燥灶 早藻则皂蚤灶葬贼蚤燥灶 燥枣 栽赠责澡葬 凿燥皂蚤灶早藻灶泽蚤泽 葬灶凿 孕澡则葬早皂蚤贼藻泽 葬怎泽贼则葬造蚤泽酝耘晕郧 匀怎葬灶袁 宰粤晕郧 载怎藻澡燥灶早袁 栽韵晕郧 杂澡燥怎扎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源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栽则葬灶泽枣藻则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糟葬凿皂蚤怎皂 枣则燥皂 泽燥蚤造 贼燥 杂葬造蚤曾 伊 葬怎则藻燥鄄责藻灶凿怎造葬 在匀粤晕郧 宰藻灶袁 宰耘陨 匀燥灶早袁 杂哉晕 载蚤葬燥糟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源苑冤噎噎耘枣枣藻糟贼 燥枣 悦造燥泽藻鄄贼燥鄄晕葬贼怎则藻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燥灶 贼澡藻 灶葬贼怎则葬造 则藻早藻灶藻则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泽责藻糟蚤藻泽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蚤灶 葬 皂葬泽泽燥灶 责蚤灶藻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蕴哉韵 再蚤灶早澡怎葬袁 杂哉晕 阅燥灶早躁蚤灶早袁 蕴陨晕 允蚤葬灶赠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葬灶凿 泽藻藻凿 遭葬灶噪泽 燥枣 贼澡藻 贼澡则藻葬贼藻灶藻凿 泽藻葬早则葬泽泽 匀葬造燥责澡蚤造葬 遭藻糟糟葬则蚤蚤 蚤灶 孕藻葬则造 月葬赠袁 郧怎葬灶早曾蚤匝陨哉 郧怎葬灶早造燥灶早袁 云粤晕 匀葬灶早择蚤灶早袁 蕴陨 在燥灶早泽澡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遭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糟则怎泽贼泽 燥灶 凿藻憎 凿藻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葬灶凿 藻增葬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蚤灶 贼澡藻 杂燥怎贼澡藻则灶 耘凿早藻 燥枣 贼澡藻 酝怎 哉泽 杂葬灶凿赠 蕴葬灶凿袁 晕燥则贼澡藻则灶 悦澡蚤灶葬再陨晕 砸怎蚤责蚤灶早袁宰哉 再燥灶早泽澡藻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载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苑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蕴蚤枣藻 澡蚤泽贼燥则赠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葬灶凿 泽责葬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燥枣 孕燥责怎造怎泽 责则怎蚤灶燥泽葬 责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 葬贼 贼澡藻 怎责责藻则 则藻葬糟澡藻泽 燥枣 栽葬则蚤皂 砸蚤增藻则匀粤晕 蕴怎袁 载陨 蕴蚤灶择蚤葬燥袁 宰粤晕郧 允蚤葬择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陨灶贼藻则葬糟贼蚤增藻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泽澡燥则贼鄄贼藻则皂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藻灶则蚤糟澡皂藻灶贼 葬灶凿 泽蚤皂怎造葬贼藻凿 早则葬扎蚤灶早 燥灶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则藻泽责蚤则葬贼蚤燥灶 蚤灶 葬灶 葬造责蚤灶藻 皂藻葬凿燥憎 燥灶 贼澡藻栽蚤遭藻贼葬灶 孕造葬贼藻葬怎 在韵晕郧 晕蚤灶早袁 杂匀陨 孕藻蚤造蚤袁 允陨粤晕郧 允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员怨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糟燥则则藻造葬贼蚤燥灶 遭藻贼憎藻藻灶 泽燥蚤造 憎葬贼藻则 泽葬造蚤灶蚤贼赠 葬灶凿 责造葬灶贼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怎灶凿藻则 皂蚤糟则燥鄄贼燥责燥早则葬责澡赠 蚤灶 杂燥灶早灶藻灶 孕造葬蚤灶再粤晕郧 云葬灶袁 宰粤晕郧 在澡蚤糟澡怎灶袁 宰粤晕郧 再怎灶澡藻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圆园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悦燥皂责葬则蚤泽燥灶 燥枣 栽杂孕袁 孕酝圆援缘葬灶凿 贼澡藻蚤则 憎葬贼藻则鄄泽燥造怎遭造藻 蚤燥灶泽 枣则燥皂 遭燥贼澡 蚤灶泽蚤凿藻 葬灶凿 燥怎贼泽蚤凿藻 燥枣 阅葬枣怎泽澡葬灶 枣燥则藻泽贼 责葬则噪 蚤灶 郧怎葬灶早扎澡燥怎凿怎则蚤灶早 则葬蚤灶赠 泽藻葬泽燥灶 载陨粤韵 再蚤澡怎葬袁蕴陨 允蚤燥灶早袁运哉粤晕郧 再怎葬灶憎藻灶袁藻贼 葬造 渊远圆园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云蚤泽澡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藻糟燥造燥早赠 蚤灶 则燥糟噪赠 则藻藻枣 澡葬遭蚤贼葬贼 燥枣 酝葬忆葬灶 粤则糟澡蚤责藻造葬早燥 域援 杂责葬贼蚤燥鄄贼藻皂责燥则葬造 责葬贼贼藻则灶泽 燥枣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宰粤晕郧 在澡藻灶澡怎葬袁 在匀粤韵 允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运葬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圆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陨灶贼藻则葬灶灶怎葬造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 蚤灶 贼澡藻 责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泽灶葬蚤造枣蚤泽澡 蕴蚤责葬则蚤泽 贼葬灶葬噪葬藻 蚤灶 贼澡藻 再藻造造燥憎 杂藻葬悦匀耘晕 再怎灶造燥灶早袁 杂匀粤晕 载蚤怎躁怎葬灶袁 在匀韵哉 在澡蚤责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圆圆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杂责葬贼蚤葬造 葬灶凿 贼藻皂责燥则葬造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 燥枣 泽燥蚤造 皂葬糟则燥鄄枣葬怎灶葬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蚤灶 贼澡则藻藻 贼藻皂责藻则葬贼藻 枣燥则藻泽贼泽蕴陨 晕葬袁 在匀粤晕郧 载怎藻责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蕴蚤皂蚤灶 渊远圆猿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葬灶凿 泽责藻糟蚤藻泽 遭蚤燥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燥枣 枣蚤早 憎葬泽责泽 蚤灶 泽赠糟燥灶蚤葬 燥枣 云蚤糟怎泽 泽怎责藻则遭葬 酝蚤择援 增葬则援 躁葬责燥灶蚤糟葬 酝蚤择援 蚤灶 云怎扎澡燥怎悦匀耘晕 再燥怎造蚤灶早袁 悦匀耘晕 载蚤葬燥择蚤葬灶袁宰哉 宰藻灶泽澡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远圆源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酝葬则蚤灶藻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糟葬责蚤贼葬造院 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皂藻贼澡燥凿泽 燥枣 皂葬则蚤灶藻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泽藻则增蚤糟藻泽 悦匀耘晕 杂澡葬灶早袁砸耘晕 阅葬糟澡怎葬灶袁载陨粤 栽葬燥袁藻贼 葬造 渊远圆缘源冤噎噎郧藻燥皂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蚤糟 则藻早蚤燥灶葬造蚤扎葬贼蚤燥灶 燥枣 悦澡蚤灶葬 葬蚤皂藻凿 葬贼 糟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燥枣 灶葬贼怎则藻 则藻泽藻则增藻 泽赠泽贼藻皂 郧哉韵 在蚤造蚤葬灶早袁 悦哉陨 郧怎燥枣葬 渊远圆远源冤噎噎噎噎噎陨皂责葬糟贼 燥枣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燥灶 贼澡藻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 燥枣 葬 蕴燥藻泽泽 孕造葬贼藻葬怎 宰葬贼藻则泽澡藻凿再陨 再葬灶早袁 载陨晕 在澡燥灶早遭葬燥袁 匝陨晕 再怎灶遭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圆苑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杂责葬贼蚤葬造 澡藻贼藻则燥早藻灶藻蚤贼赠 燥枣 泽燥蚤造 皂燥蚤泽贼怎则藻 葬糟则燥泽泽 葬 糟则燥责造葬灶凿鄄早则葬泽泽造葬灶凿 皂燥泽葬蚤糟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枣燥则 葬早则燥鄄责葬泽贼怎则葬造 贼则葬灶泽蚤贼蚤燥灶 蚤灶 灶燥则贼澡 燥枣悦澡蚤灶葬 宰粤晕郧 匀燥灶早皂藻蚤袁 宰粤晕郧 在澡燥灶早造蚤葬灶早袁 宰粤晕郧 运怎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远圆愿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栽澡藻 则藻早蚤燥灶葬造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燥枣 糟澡葬灶早藻泽 蚤灶 早则燥憎蚤灶早 凿怎则葬贼蚤燥灶 燥枣 泽责则蚤灶早 憎澡藻葬贼 葬灶凿 蚤贼泽 糟燥则则藻造葬贼蚤燥灶 憎蚤贼澡 糟造蚤皂葬贼蚤糟 葬凿葬责贼葬贼蚤燥灶 蚤灶 晕燥则贼澡藻则灶悦澡蚤灶葬 耘 再燥怎澡葬燥袁 匀哉韵 在澡蚤早怎燥袁酝粤 再怎责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远圆怨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砸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泽燥蚤造 责澡赠泽蚤糟葬造鄄糟澡藻皂蚤糟葬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贼燥 则燥糟噪赠 凿藻泽藻则贼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泽怎糟糟藻泽泽蚤燥灶 蚤灶 杂燥怎贼澡 悦澡蚤灶葬 运葬则泽贼杂匀耘晕郧 酝葬燥赠蚤灶袁 蕴陨哉 再葬灶早袁 载陨韵晕郧 运葬灶早灶蚤灶早 渊远猿园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孕则藻凿蚤糟贼蚤燥灶 燥枣 贼澡藻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糟造蚤皂葬贼藻 糟澡葬灶早藻 燥灶 贼澡藻 责燥贼藻灶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燥枣 皂蚤则藻 蚤灶 晕燥则贼澡藻葬泽贼藻则灶 悦澡蚤灶葬匀耘 宰藻蚤袁月哉 砸藻灶糟葬灶早袁蕴陨哉 匀燥灶早躁怎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远猿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杂燥蚤造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皂蚤灶藻则葬造蚤扎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葬泽泽燥糟蚤葬贼藻凿 贼藻皂责藻则葬贼怎则藻 泽藻灶泽蚤贼蚤增蚤贼赠 燥枣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陨灶灶藻则 酝燥灶早燥造蚤葬灶 早则葬泽泽造葬灶凿泽在匀哉 允蚤葬灶曾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匝蚤怎枣藻灶早袁 匀耘 晕蚤葬灶责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圆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造葬灶凿 怎泽藻 燥灶 泽燥蚤造 灶怎贼则蚤藻灶贼 蚤灶 燥葬泽蚤泽鄄凿藻泽藻则贼 藻糟燥贼燥灶藻 蚤灶 贼澡藻 皂蚤凿凿造藻 则藻葬糟澡 燥枣 贼澡藻 匀藻蚤澡藻 砸蚤增藻则酝粤 在澡蚤皂蚤灶袁 蕴譈 再蚤澡藻袁 杂哉晕 云藻蚤曾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圆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粤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灶 澡藻葬增赠 皂藻贼葬造 责燥造造怎贼蚤燥灶 泽贼葬贼怎泽 蚤灶 责葬凿凿赠 泽燥蚤造泽 蚤灶 贼澡藻 灶燥则贼澡藻则灶 悦澡藻灶早凿怎 孕造葬蚤灶 葬灶凿 贼澡藻蚤则 责燥贼藻灶贼蚤葬造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则蚤泽噪匝陨晕 再怎泽澡藻灶早袁 再哉 匀怎葬袁 云耘晕郧 宰藻灶择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砸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遭藻贼憎藻藻灶 贼澡藻 贼藻皂责燥则葬造鄄泽责葬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燥枣 造燥灶早造蚤灶藻 枣蚤泽澡蚤灶早 早则燥怎灶凿泽 燥枣 赠藻造造燥憎枣蚤灶 贼怎灶葬 渊栽澡怎灶灶怎泽 葬造遭葬糟葬则藻泽冤 葬灶凿 贼澡藻贼澡藻则皂燥糟造蚤灶藻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蚤灶 贼澡藻 悦藻灶贼则葬造 粤贼造葬灶贼蚤糟 韵糟藻葬灶 再粤晕郧 杂澡藻灶早造燥灶早袁 酝粤 允怎灶躁蚤藻袁在匀粤晕郧 再怎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源缘冤噎噎噎噎噎月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枣蚤曾葬贼蚤燥灶 蚤灶 贼澡藻 怎责责藻则 憎葬贼藻则 糟燥造怎皂灶 蚤灶 贼澡藻 泽燥怎贼澡 栽葬蚤憎葬灶 杂贼则葬蚤贼 凿怎则蚤灶早 泽怎皂皂藻则 圆园员员蕴陨晕 云藻灶早袁 悦匀耘晕 酝蚤灶袁 再粤晕郧 宰藻蚤枣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杂贼燥则葬早藻 葬灶凿 凿则蚤增藻则泽 燥枣 枣燥则藻泽贼泽 糟葬则遭燥灶 燥灶 贼澡藻 月藻蚤糟澡葬灶早泽澡葬灶 陨泽造葬灶凿 燥枣 酝蚤葬燥凿葬燥 粤则糟澡蚤责藻造葬早燥杂匀陨 匀燥灶早澡怎葬袁宰粤晕郧 载蚤葬燥造蚤袁宰粤晕郧 粤蚤袁藻贼 葬造 渊远猿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陨皂责葬糟贼 燥枣 糟澡葬灶早藻泽 蚤灶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贼赠责藻泽 燥灶 泽燥蚤造 悦 皂蚤灶藻则葬造蚤扎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葬泽泽燥糟蚤葬贼藻凿 贼藻皂责藻则葬贼怎则藻 泽藻灶泽蚤贼蚤增蚤贼赠 蚤灶 贼澡藻 悦澡葬灶早遭葬蚤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枣燥则藻泽贼泽 燥枣 悦澡蚤灶葬 宰粤晕郧 阅葬灶袁 蕴譈 再怎造蚤葬灶早袁 载哉 蕴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苑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粤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遭藻贼憎藻藻灶 早藻灶藻贼蚤糟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燥枣 悦澡蚤灶藻泽藻 孕蚤灶藻 葬灶凿 皂燥怎灶贼葬蚤灶 遭葬则则蚤藻则泽酝耘晕郧 载蚤葬灶早曾蚤葬灶早袁 阅陨 载蚤葬燥赠葬灶袁 宰粤晕郧 酝藻灶早遭藻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愿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杂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蚤灶贼藻则责燥造葬贼蚤燥灶 遭葬泽藻凿 燥灶 葬怎曾蚤造蚤葬则赠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糟燥增葬则蚤葬贼藻泽院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葬贼 泽皂葬造造 憎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泽糟葬造藻 蚤灶 蕴燥藻泽泽 匀蚤造造赠则藻早蚤燥灶 宰耘晕 宰藻灶袁 在匀韵哉 月葬燥贼燥灶早袁 宰粤晕郧 再葬枣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猿愿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耘糟燥鄄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遭藻灶藻枣蚤贼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蚤灶凿怎泽贼则蚤葬造 则藻泽燥怎则糟藻泽 枣则燥皂 造蚤枣藻 糟赠糟造藻 责藻则泽责藻糟贼蚤增藻院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葬 增蚤则贼怎葬造 泽赠皂遭蚤燥泽蚤泽 灶藻贼憎燥则噪杂匀陨 载蚤葬燥择蚤灶早袁蕴陨 载蚤葬燥灶怎燥袁再粤晕郧 允蚤葬灶曾蚤灶 渊远猿怨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栽澡藻 早葬皂藻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遭藻贼憎藻藻灶 责燥增藻则贼赠 葬灶凿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蚤灶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造赠 枣则葬早蚤造藻 扎燥灶藻泽 匝陨 载蚤灶澡怎葬袁再耘 杂澡蚤造蚤灶袁悦匀耘晕郧 再怎袁 藻贼 葬造 渊远源员员冤噎栽澡藻 糟燥怎责造蚤灶早 凿藻增藻造燥责皂藻灶贼 燥枣 藻糟燥灶燥皂赠 葬灶凿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怎灶凿藻则 贼澡藻 遭葬糟噪早则燥怎灶凿 燥枣 宰燥则造凿 耘曾责燥 蚤灶 杂澡葬灶早澡葬蚤晕陨 再葬燥袁 再哉耘 宰藻灶扎藻袁 在匀粤晕郧 再怎灶贼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远源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远圆源远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猿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猿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猿园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本期责任副主编摇 陈利顶摇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猿卷摇 第 员怨期摇 渊圆园员猿年 员园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摇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摇灾燥造郾 猿猿摇 晕燥郾 员怨 渊韵糟贼燥遭藻则袁 圆园员猿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