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reeding of ‘Huayu 40’ through EMS Mutagenesis

EMS诱变选育花生新品种-花育40号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14,28(6):0967 ~ 0969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7⁃22  接受日期:2014⁃01⁃08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 - 14),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12 - 1 - 4 - 11(3) - jch]
作者简介:唐月异,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花生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E⁃mail:yueyit@ 126. com
通讯作者:王传堂,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花生分子育种研究。 E⁃mail:chinapeanut@ 126. com
文章编号:1000⁃8551(2014)06⁃0967⁃03
EMS诱变选育花生新品种 -花育 40 号
唐月异  王秀贞  吴  琪  杨  珍  宋国生  王传堂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花育 40 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将浓度为 0􀆰 3% 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注入花生品
种花育 16 号开放的花朵内,育成的高产稳产、高出米率、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广
泛的适应性,于 2011 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2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
审定委员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3 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关键词:花生;花育 40 号;EMS诱变;选育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4􀆰 06. 0967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油料作物和
经济作物。 大力发展花生生产对于保证国家油脂安全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目前我国食用油脂自给率
不足 40% ,油料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
求[2]。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均土地资
源日益减少,要满足国内食用油脂市场的需要,依靠扩
大面积增加总产已十分有限,必须致力于提高花生单
位面积的年产油量[3]。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工
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生
产上迫切需要高产稳产、适合机械化收获的花生品
种[4]。
化学诱变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已有 60 余年的
历史,具有效果好、稳定快等优点[5]。 目前,利用化学
诱变技术已在小麦[6 - 7]、 水稻[8]、 玉米[9 - 12]、 花
生[13 - 15]、大豆[16]、油菜[17 - 18]和马铃薯[19 - 20]等多种作
物中创制出高产、优质以及抗逆的新种质。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通过化学诱变技术培育出的花
生新品种花育 40 号具有高产稳产、出米率高、直立抗
倒和果柄坚韧不落果(适宜机收)等特性,可以满足新
时期生产的需要。
1 花育 40 号的选育
1􀆰 1  亲本来源
花育 40 号,原代号 08 -测 A2,为花育 16 号 EMS
突变体。 花育 16 号是以 8223 为母本、鲁花 10 号为父
本杂交选育而成,1999 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 花育 16 号系早熟大花生品种,抗旱耐涝性强,
较耐贫瘠,较抗根腐病和病毒病,适应性广。
1􀆰 2  选育过程
2001 年:将 0􀆰 3% EMS注入花育 16 号开放的花朵
内,注满为止,并在节位上做好标记。 秋天收获荚果。
2002 - 2004 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农场进
行种植和观察,按系谱法选择。
2005 年:秋收时从处理后代中发现一果多果饱、
表现特优的株行 E7 - 2。
2006 年:进行繁殖、观察。
2007 年:升为品系,命名为 08 -测 A2。
2008 - 2009 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农场春播
产量鉴定。
2010 年:参加全国北方区大粒组花生区试、安徽
省夏播花生区试以及吉林省花生品种区试。
2011 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
会鉴定登记,命名为花育 40 号。
769
核  农  学  报 28 卷
    2012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非主
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2013 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  花育 40 号产量、特征特性及品质
2􀆰 1  产量表现
2􀆰 1􀆰 1  山东省品系比较  2008 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试验农场春播产量鉴定,08 -测 A2(单粒播种)子仁
产量 4304􀆰 55kg·hm - 2, 比对照鲁花 11 号增产
34􀆰 60% 。 2009 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农场春播产
量鉴定,08 - 测 A2(双粒播种)子仁产量 5270􀆰 7kg·
hm - 2,比对照丰花 1 号增产 10􀆰 71% ,比花育 16 号增
产 5􀆰 4% 。
2􀆰 1􀆰 2  安徽省区试表现  2011 年公布的安徽省夏播
花生区试结果显示:在合肥的荚果产量为 4695􀆰 3 kg·
hm - 2,比对照鲁花 8 号增产 8􀆰 6% ;在宿州的荚果产量
为 3836􀆰 9 kg·hm - 2,比对照鲁花 8 号增产 8􀆰 8% ;在固
镇的荚果产量为 3382􀆰 8g·hm - 2,比对照鲁花 8 号增产
27􀆰 4% 。 3 地平均产量为 3970􀆰 8 kg·hm - 2,比对照鲁
花 8 号增产 14􀆰 60% ,增产幅度居本轮参试品种首位。
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登记,
命名为花育 40 号。
2􀆰 1􀆰 3  吉林省品系比较与区试表现  2009 年吉林范
家屯、扶余春播种植试验,子仁产量 3001􀆰 5kg·hm - 2,
比对照品种四粒红增产 20􀆰 32% 。 2010 年吉林省区试
花育 40 号平均子仁产量为 3822􀆰 1kg·hm - 2,比对照品
种白沙 1016 增产 20􀆰 6% ;2011 年吉林省区试,花育 40
号平均子仁产量为 2877􀆰 2kg·hm - 2,较对照品种白沙
1016 增产 21􀆰 3% 。 2010 年和 2011 年两年区域试验平
均子仁产量是 3349􀆰 7kg·hm - 2,比对照增产 21􀆰 0% 。
以上数据为扣除供种试验点的统计结果,将全部试验
点结果合并统计,花育 40 号子仁产量位居第一。 2012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非主要农作物品
种登记。 此外,在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在东北农牧
交错区进行的品种筛选试验中,该品种的表现也十分
突出。
2􀆰 1􀆰 4  海南地区引种试验产量表现  在 2013 年中国
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组织开展的海南文昌市的
引种试验中,花育 40 号的荚果产量为 2501􀆰 25kg·
hm - 2,比对照品种文昌普通花生增产 87􀆰 51% ,产量居
参试 13 个花生品种之首。
2􀆰 1􀆰 5  全国(北方区)区试品种比较试验与生产试验
表现  2010 年试验,平均荚果产量 4281􀆰 3kg·hm - 2,
比对照鲁花 11 号的 4002􀆰 75kg·hm - 2增产 6􀆰 96% ;子
仁产量 3106􀆰 2kg·hm - 2,比对照的 2825􀆰 85kg·hm - 2增
产 9􀆰 92% 。 2011 年试验,平均荚果产量 4165􀆰 65kg·
hm - 2,子仁产量 3057􀆰 15kg·hm - 2,分别比对照花育 19
号增产 2􀆰 5%和 8􀆰 22% 。
在 2012 年参加国家(北方区)生产试验的 9 个品
种中,花育 40 号(08 -测 A2)10 个试点荚果平均产量
4897􀆰 5kg·hm - 2,子仁平均产量 3684􀆰 15kg·hm - 2,分
别比对照花育 19 号增产 0􀆰 46%和 6􀆰 34% 。 通过全国
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 2  特征特性
2􀆰 2􀆰 1  植物学特征  花育 40 号连续开花,株型直立。
果柄坚韧不落果。 主茎高 46􀆰 43cm,侧枝长 49􀆰 85cm,
总分枝数 9􀆰 16 条,结果枝 6􀆰 98 条。 叶片椭圆形,叶色
深绿,花深黄色。 荚果普通形,网纹深。 种仁短椭形,
种皮粉红色,无油斑,无裂纹。 千克果数 564 个,千克
仁数 1194 粒,百果重 233􀆰 33g,百仁重 145􀆰 62g,出仁
率 72􀆰 55% 。
与亲本花育 16 号相比,花育 40 号叶片颜色更深
更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测定均高于花育 16
号,而且封垄早于花育 16 号;结合分子水平鉴定,证实
其确为花育 16 号突变体[13 - 14]。
2􀆰 2􀆰 2  生育期   花育 40 号属中间型早熟大花生品
种。 平均生育期 127d,适于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及东
北早熟花生区春播种植,在黄淮南部也适于夏直播。
2􀆰 2􀆰 3  抗性  植株抗倒伏能力强,病毒病抗性强,叶
斑病抗性较强,抗旱性中等、耐涝性强、种子休眠性强。
2􀆰 3  品质测定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
汉) 检测,平均粗脂肪含量 51􀆰 6% ,粗蛋白含量
25􀆰 34% ,油酸含量 42􀆰 2% ,亚油酸含量 37% ,油亚比
1􀆰 14。
3  栽培技术要点
3􀆰 1  土壤及肥力
应选择土层深厚、耕作层肥沃的砂壤土,地势平
坦,排灌方便;将全部有机肥、钾肥及 2 / 3 氮、磷化肥结
合冬前或早春耕地施于耕作层内,剩余 1 / 3 氮、磷化肥
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
3􀆰 2  选种、播种及生育期田间管理
选择花育 40 号典型果剥壳,选皮色好、健康饱满
的一级米作种,做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在 98%以上,
发芽势在 85%以上;春播于 4 月下旬 - 5 月上旬进行,
869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28(6):0967 ~ 0969
当连续 5d 5cm 日均地温≥15℃为播种适期,覆膜播
种,密度约为 15 万穴·hm - 2;夏直播按当地常规品种
播期进行,密度约为 16􀆰 5 万穴·hm - 2,每穴 2 粒种子;
出苗期应及时开孔放苗,避免灼伤幼苗;生育期间应注
意防治病虫草害;旱涝条件下,注意灌溉排水。
3􀆰 3  收获、晒干和贮藏
成熟时及时收获、晒干,收获后保证在 5d 内使荚
果含水量降至 10%以下,子仁含水量降至 8%以下。
注意防止机械混杂,确保品种纯度。
4  结论
通过花器注入化学诱变剂育成的花生新品种花育
40 号,在山东、安徽、吉林和全国北方区试验中,均表
现出较好的丰产性,适于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及东北
早熟花生区春播种植、黄淮南部夏直播种植。 该品种
具有株型直立、抗倒伏、种子休眠性强、果柄坚韧不落
果等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特点,能够满足新时期我国花
生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 ]  禹山林. 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8
[ 2 ]  禹山林. 中国花生遗传育种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1
[ 3 ]  王传堂,张建成. 花生遗传改良[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3
[ 4 ]  陈有庆,胡志超,王海鸥,彭宝良. 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制约因
素与发展对策[J] . 中国农机化,2012,(4):11,14 - 17
[ 5 ]  安学丽,蔡一林,王久光,王国强,孙海燕. 化学诱变及其在农作
物育种上应用[J] .核农学报,2003,17(3):239 - 242
[ 6 ]  陈洋,高兰英,邵艳军,张增艳. EMS诱导小麦异位系 YW642 突
变体的鉴定与分子标记分析[J] . 核农学报,2011,25(4):617 -
621
[ 7 ]  李卫华,胡志伟,褚洪雷,薛 芳,张东海. EMS 对小麦产量性状和
农艺性状诱变效应的研究[J] . 种子,2011,30(1):41 - 44
[ 8 ]  王峰,徐飚,杨正林,凌英华,何光华,陈胜,卿明敬,桑贤春.
EMS诱变水稻矮生资源的鉴定评价 [ J] . 核农学报,2011,25
(2):197 - 201
[ 9 ]  Kumar G, Rai P K. EMS induced karyo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in
Maize ( Zea mays L. ) inbreds [ J] . Turkish Journal of Biology,
2007, 31:187 - 195
[10]  李海军,池书敏,刘志增,陈景堂,路 鹏,张丽华. 利用 EMS 化学
诱变改造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J] . 玉米科学,2002,10(3):36 -
37
[11]  祝丽英,池书敏,刘志增,王静华. 甲基磺酸乙酯(EMS) 在创造
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J] . 玉米科学,2000,8(1):19 - 20
[12]  安学丽,蔡一林,王久光,王国强,孙海燕. 甲基磺酸乙酯(EMS)
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应的研究[ J] . 玉米科学,2003,11(3):74
- 75,84
[13]   王传堂,王秀贞,唐月异,陈殿绪,张建成,崔凤高,禹山林. EMS
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创制高产突变体 [ J] . 核农学报,2010,24
(2):239 - 242
[14]  Wang C T, Wang X Z, Tang Y Y, Zhang J C, Chen D X, Xu J Z,
Yang X D, Song G S, Cui F G. Huayu 40, a groundnut cultivar
developed through EMS mutagenesis [ J ] . Journal of SAT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 12:1 - 4
[15]  朱保葛,路子显,耿玉轩,邓向东,谷爱秋.烷化剂 EMS诱发花生
性状变异的效果及高产突变系的选育 [ J]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30(6):87 - 89
[16]  王培英,王连铮,朴德万. EMS 诱发大豆脂肪酸组成优良突变的
研究[J] . 核农学报,1993,7(2):81 - 87
[17]  张宏军,肖钢,谭太龙,李栒,官春云. EMS 处理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获得高油酸材料[ J] .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
(12):4016 - 4022
[18]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黄驰,宋克先,蒋俊,何平,李平,蒋梁
材.甘蓝型油菜 EMS 诱变后代农艺性状观察及分子检测[ J] .
核农学报,2012,26(2):245 - 249
[19]  杨乾,张峰,王蒂,张俊莲,杨宏羽,刘玉汇. EMS 诱变筛选马铃
薯茎段离体耐盐突变体[J] .核农学报,2011,25(4):673 - 678
[20]  董颖苹,连勇,何庆才.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的 EMS诱
变研究[J] . 中国马铃薯,2006,20(3):145 - 149
Breeding of ‘Huayu 40’ through EMS Mutagenesis
TANG Yue⁃yi  WANG Xiu⁃zhen  WU Qi  YANG Zhen  SONG Guo⁃sheng  WANG Chuan⁃tang
(Shandong Peanut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Abstract:‘Huayu 40’ was developed through injecting 0􀆰 3% ethylmethane sulfonate directly into flowers of Huayu 16
at Shandong Peanut Research Institute. The cultivar was found to have high and stable yields, high shelling outturn,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harvest. With wide adaptability, Huayu 40 was approved for release in
Anhui by the Anhui Crops Approval Committee(CAC) in 2011, in Jilin by the Jilin CAC in 2012 and in northern China
by China CAC in 2013.
Key words:Peanut; ‘Huayu 40’; EMS mutagenesis; Breeding
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