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Levels on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and K-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fter Anthesis in Oil Flax

不同供钾水平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以胡麻坝选3号为材料,设置不施钾、低钾(18.75 kg K2O·hm-2)、中钾(37.5 kg K2O·hm-2)和高钾(56.25 kg K2O·hm-2)4个施钾(K2O)水平,于2011年-2012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趋势基本一致,其变化量与施钾量有密切关系。不同施钾水平下,胡麻单株干物质总积累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中钾水平下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总积累量最大,较不施钾、低钾和高钾处理分别高出10.41%~42.93%、8.24%~35.78%和7.34%~31.71%。叶和茎是胡麻花后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器官,分别占全株干物质量的29.85%~37.24%、32.11%~56.78%。现蕾期干物质在叶部和茎部的分配率分别为23.12%~29.92%和61.17%~72.76%,到子实期分别下降到8.35%~14.09%和42.67%~49.33%,转运到籽粒中的干物质量为全株的4.11%~15.58%。各器官中,主茎干物质输出最多,转运率高达11.23%~33.37%。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处理下籽粒产量增加14.90%~30.11%,其中,中钾处理的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4.80~17.15kg·kg-1、41.16~64.44 kg·kg-1和61.49~65.21kg·kg-1。综合籽粒产量和钾肥施用效果,施钾量为37.5kg·hm-2为胡麻实现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施肥模式。


全 文 :核 农 学 报  2015,29(1):0192 ~ 0201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4⁃04⁃04  接受日期:2014⁃08⁃09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7⁃GW⁃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315)
作者简介:孙小花,女,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 E⁃mail: sunxiaohua66@ 126. com
通讯作者:牛俊义,男,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态生理研究。 E⁃mail: niujy@ gsau. edu. cn
文章编号:1000⁃8551(2015)01⁃0192⁃10
不同供钾水平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
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孙小花1   谢亚萍1   牛俊义1   李爱荣2   孙芳霞1
(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以胡麻坝选 3 号为材料,设置不施钾、低钾(18􀆰 75 kg K2O·hm - 2)、中钾(37􀆰 5 kg K2O·hm - 2)和
高钾(56􀆰 25 kg K2O·hm - 2)4 个施钾(K2O)水平,于 2011 年 - 2012 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胡麻不同生育阶段
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趋势基本一致,其变化量与施钾量有密切关系。 不同施钾水平下,胡
麻单株干物质总积累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中钾水平下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总积累量最
大,较不施钾、低钾和高钾处理分别高出 10􀆰 41% ~ 42􀆰 93% 、8􀆰 24% ~ 35􀆰 78%和 7􀆰 34% ~ 31􀆰 71% 。 叶
和茎是胡麻花后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器官,分别占全株干物质量的 29􀆰 85% ~ 37􀆰 24% 、32􀆰 11% ~
56􀆰 78% 。 现蕾期干物质在叶部和茎部的分配率分别为 23􀆰 12% ~ 29􀆰 92%和 61􀆰 17% ~ 72􀆰 76% ,到子
实期分别下降到 8􀆰 35% ~14􀆰 09%和 42􀆰 67% ~49􀆰 33% ,转运到籽粒中的干物质量为全株的 4􀆰 11% ~
15􀆰 58% 。 各器官中,主茎干物质输出最多,转运率高达 11􀆰 23% ~ 33􀆰 37% 。 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处理
下籽粒产量增加 14􀆰 90% ~ 30􀆰 11% ,其中,中钾处理的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吸收利用
率最高,分别为 14􀆰 80 ~ 17􀆰 15kg·kg - 1、41􀆰 16 ~ 64􀆰 44 kg·kg - 1和 61􀆰 49 ~ 65􀆰 21kg·kg - 1。 综合籽粒产量
和钾肥施用效果,施钾量为 37􀆰 5kg·hm - 2为胡麻实现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施肥模式。
关键词:胡麻;干物质;转运;分配;钾肥利用效率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5􀆰 01. 0192
    干物质是作物光合作用产物的最终形式,其积累、
分配和转运与作物经济产量有密切的关系。 作物产量
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受环境影响的干物质积累、分配
和转运的过程[1]。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等多种作物植株干物质积累
和分配规律进行了广泛探讨和研究。 姜东等[2]研究
认为,不同小麦品种叶片、鞘、茎、穗部的干物质积累与
运转存在显著差异,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决定小
麦产量的高低。 徐祥玉等[3]、徐国伟等[4]指出,同一
施氮量处理下,不同玉米品种各个器官的干物质和养
分转移有很大差异。 敖和军等[5]研究认为,超级杂交
稻干物质积累量与库容量的增加是获得高产的主要途
径。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干物质积累和转运
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结合一定的施肥措施,作物能积累
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在花后有效运转至籽粒,较好的
协调源库关系[6 - 10]。 关于肥料利用效率的评价,国内
外学者多采用肥料农学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吸
收利用率等重要参数进行分析,但有关胡麻钾肥利用
效率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钾是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主要营养元素
之一,以离子态存在的钾参与许多生命活动和生化过
程[11],Trehan等[12]证明,钾离子在植物根和地上部之
间可以循环流动,缺钾将显著影响胡麻籽粒产量和纤
维质量[13]。 可见,有关施钾量的研究对提高作物产
量,降低成本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本研究针
291
  1 期 不同供钾水平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表 1  供试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Table 1  Basic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experiment field and oil flax cultivars
试验地点
Experiment
site
土壤类型
Soil type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
(g·kg - 1)
全氮
Total Nitrogen /
(mg·kg - 1)
全磷
Total
Phosphorus /
(g·kg - 1)
全钾
Total
Potassium /
(g·kg - 1)
碱解氮
Alkali⁃
hydrolyzed
Nitrogen /
(mg·kg - 1)
速效磷
Available
Phosphorus /
(mg·kg - 1)
速效钾
Available
Phosphorus /
(mg·kg - 1)
pH值
pH value
张家口
Zhangjiakou
沙壤土
Sandy loam 17􀆰 31 0􀆰 99 0􀆰 41 18􀆰 49 28􀆰 31 6􀆰 85 57􀆰 81 8􀆰 19
对当前我国胡麻主产区肥料投入少,且多以氮肥为主,
而施钾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的实际状况,系统探讨了
不同施钾水平下胡麻干物质动态积累与分配的规律以
及钾肥利用效率,旨在为完善胡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 2011 年 - 2012 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进
行。 试验区设在张北县喜顺沟乡,海拔高度1 450 m,
年均气温 3􀆰 2℃,年日照时数2 300 ~ 3 100 h,≥10℃
积温1 320 ~ 2 200℃,年辐射量 140 kJ·cm - 2,无霜期
90 ~ 110 d,年均降水量为 393 mm,年均蒸发量为
1 723 mm。试验区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见表 1 所示。
供试品种为当地主栽胡麻品种坝选 3 号。
1􀆰 2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 设不施钾(K0, 0
kg K2O·hm - 2)、低钾(K1, 18􀆰 75 kg K2O·hm - 2)、中钾
(K2, 37􀆰 5 kg K2O·hm - 2)和高钾(K3, 56􀆰 25 kg K2O·
hm - 2)4 个水平,3 次重复,共 12 个小区。 小区面积为
20 m2(4 m ×5 m),小区间、重复间分别设置 30、50 cm
宽的走(过)道,四周设宽为 1 m的保护行。 种植密度
为 7􀆰 50 × 106 株·hm - 2,人工条播,播深 3 cm,行距 20
cm。 氮、磷肥选用尿素(含 N 46% )和过磷酸钙(含
P2O5 12% ),施用量分别为 90􀆰 0 kg·hm - 2 (纯 N)和
67􀆰 5 kg·hm - 2(P2O5),与钾肥一起混合基施。 2011 年
5 月 15 日播种,9 月 16 日收获;2012 年 5 月 10 日播
种,9 月 11 日收获。 胡麻生长期间,所有处理均未进
行灌溉,其他管理方式同一般大田。
1􀆰 3  调查项目及计算方法
干物质测定:分别于胡麻现蕾期、盛花期、子实期、
成熟期选取长势一致的植株采集样品,按根、茎、叶、果
皮、籽粒等器官分样,105℃杀青 30 min,80℃下烘干至
恒重,称重。 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相关计算公式:
籽粒灌浆期间各器官干物质移动率(move ratio,
MR)和转运率( transportation ratio,TR)按下列公式计
算[14 - 15]:
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 g·株 - 1) =
开花期干重 -成熟期干重;
干物质移动率(MR) = (开花后器官最大干重 -
成熟期器官干重) /开花后器官最大干重 × 100% ;
干物质转运率(TR) = (开花后器官最大干重 -成
熟期器官干重) /籽粒最大干重 × 100% 。
按 Cassman 等[6]、Fageria 等[7]的方法,计算钾肥
农学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钾肥吸收利用率,具体公
式如下:
钾肥农学利用率(kg·kg - 1) = (施钾区产量 -未
施钾区产量) /钾肥用量;
钾肥偏生产力(kg·kg - 1) =施钾区产量 /钾肥用
量;
钾肥吸收利用率 = (施钾区地上部分吸钾量 -未
施钾区地上部吸钾量) /施钾量 × 100% ;
收获时按小区单收单打,晒干后称量测得小区实
际产量。
1􀆰 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 Excel 2003 进行整理、计算与图表绘
制,数据统计分析用 SPSS 16􀆰 0 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 1  供钾水平对胡麻花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胡麻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不受供钾影响均呈现
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现蕾至子实期干物质增加速度
较快,之后略有下降(图 1)。 处理间比较,K2 处理的
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出 K0、K1、K3 处理 10􀆰 41% ~
42􀆰 93% 、8􀆰 24% ~ 35􀆰 78% 、7􀆰 34% ~ 31􀆰 71% ( P <
0􀆰 05,下同)。
施钾可以显著增加胡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 胡麻
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在开花初期增重较慢,到盛花期
39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注:同一生育期内以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在 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A为 2011 年;B2012 年。
Notes:Bars superscripted by different letters for the same growth period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5% probability level. A is 2011, B is 2012.
图 1  不同处理胡麻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
Fig. 1  The dynamic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 plan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oil flax.
快速增加,子实期后增重较平稳。 其中现蕾期 K0处理
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K1、K2、K3 处理分别较 K0
处理增重 18􀆰 09% ~ 36􀆰 22% 、23􀆰 54% ~ 42􀆰 91% 和
20􀆰 38% ~43􀆰 36% (P < 0􀆰 05);盛花期和子实期 K2 处
理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分别高出 K0处理 1􀆰 21 倍 ~
1􀆰 96 倍和 0􀆰 87 倍 ~ 1􀆰 35 倍;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
显著,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依次为 K2 > K3 > K1 > K0。
2012 年胡麻干物质积累量较 2011 年均有所增
加,K0、K1、K2、K3 处理较 2011 年分别增重 3􀆰 52% ~
11􀆰 14% 、9􀆰 83% ~ 14􀆰 37% 、7􀆰 52% ~ 13􀆰 95% 、6􀆰 27%
~12􀆰 42% (P < 0􀆰 05),2012 年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平
均高出 2011 年 1􀆰 61 倍 ~ 1􀆰 72 倍。
2􀆰 2  供钾水平对胡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图 2 可知,随着胡麻花后生长进程的推进,茎、
果实、全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而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持续下降,表明在花后植株积累
的同化物从源端向库端转运,并于盛花至子实期达到
峰值,之后有所下降。 试验区 2 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
致,各试验处理下胡麻茎部积累的干物质在盛花期比
成熟期分别高出 31􀆰 24% ~ 43􀆰 42% 、 15􀆰 76% ~
24􀆰 64% 、11􀆰 58% ~ 22􀆰 25% 、16􀆰 32% ~ 23􀆰 48% ;盛花
期各处理胡麻全株干物质的积累量达到整个生育期的
峰值,K2 处理最高达每株 1􀆰 08 ~ 1􀆰 58 g;单株胡麻现
蕾期、盛花期茎部积累的干物质分别为 0􀆰 24 ~ 0􀆰 29 g、
0􀆰 62 ~ 0􀆰 72 g,而同期根部仅为 0􀆰 02 ~ 0􀆰 07 g、0􀆰 10 ~
0􀆰 15 g。 2 年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各器官的干物质主要
积累在叶、茎部,分别占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的 29􀆰 85%
~37􀆰 24% 、32􀆰 11% ~56􀆰 78% 。
2􀆰 3  供钾水平对胡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花后胡麻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随生长中心
的转变而变化(表 2)。 开花初期叶和茎是植株的生长
中心,在现蕾期至盛花期,各处理胡麻植株叶和茎干重
占全株地上部总干重的 21􀆰 21% ~ 31􀆰 40%和 56􀆰 59%
~72􀆰 76% 。 现蕾期茎积累的干物质各处理差异显著,
K1、K2、K3 处理分别高出 K0处理 38􀆰 54% ~ 76􀆰 13% 、
22􀆰 48% ~ 47􀆰 84% 、31􀆰 73% ~ 42􀆰 87% (P < 0􀆰 05)。
进入盛花期后,植株的生长中心逐渐转向生殖器官,
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逐渐下降的同时,果实和籽粒的
干物质分配比例不断增大,成熟期各处理根、叶、茎、籽
粒积累干物质均差异显著,K0、K1、K2、K3 处理单株胡
麻籽粒上积累的干物质量依次为 0􀆰 14 ~ 0􀆰 26 g、0􀆰 25
~ 0􀆰 43 g、0􀆰 37 ~ 0􀆰 54 g、0􀆰 24 ~ 0􀆰 52 g,表明施钾有利
491
  1 期 不同供钾水平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注:SP:现蕾期;FS:盛花期;KP:子实期;MP:成熟期。 K0、K1、K2、K3 代表不同施钾处理。 A为 2011 年;B为 2012 年。
Notes: SP: Squaring period; FS: Flowering stage; KP: Kernel period; MP: Maturation period. K0、K1、K2、K3 represents
a different treatment of potassium. A is 2011; B is 2012.
图 2  不同处理胡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
Fig. 2  The dynamic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organ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oil flax
于胡麻籽粒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会导致籽粒产量下
降。
现蕾期,干物质在叶中的分配率为 23􀆰 12% ~
29􀆰 92% ,在茎中的分配率为 61􀆰 17% ~ 72􀆰 76% ,表明
茎是胡麻植株花前干物质转运的“临时库” [16]。 随着
籽粒灌浆的进行,各施钾处理下胡麻干物质在叶、茎中
的分配率逐渐下降,在子实期分别下降到 8􀆰 35% ~
14􀆰 09%和 42􀆰 67% ~ 49􀆰 33% 。 盛花期,胡麻植株中
绝大多数同化物已从叶片转运到茎中贮藏,成熟期籽
粒的分配率在 15􀆰 26% ~ 25􀆰 94%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
下,成熟期光合同化物向籽粒中的转运率仍较低,促其
从叶、茎向籽粒转移进而提高籽粒产量的潜力仍很大。
2􀆰 4  供钾水平对胡麻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开花后,胡麻叶、茎等营养器官中积累的干物质不
同程度地向生殖器官转移(表 3)。 其中,茎干物质输
出最多,其转运量为 0􀆰 24 ~ 0􀆰 29g,移动率为 21􀆰 36%
~23􀆰 77% ,转运率为 11􀆰 23% ~ 33􀆰 37% ,移动率较叶
高 11􀆰 85% ~27􀆰 23% ,对籽粒的贡献最大。 K2 水平叶
的转运量为 0􀆰 10 ~ 0􀆰 14 g,分别高出 K0、K1 和 K3 水平
13􀆰 15% ~ 36􀆰 30% 、11􀆰 22% ~ 30􀆰 81% 和 10􀆰 41% ~
29􀆰 20% (P < 0􀆰 05)。 茎杆、果皮在绿色时,也具有合
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能力,并随着籽粒的灌浆逐渐将
其所储备的部分同化物转移到籽粒中。 K1、K2 和 K3
处理单株胡麻果皮干物质转运量每株分别为 0􀆰 02 ~
0􀆰 04 g、0􀆰 02 ~ 0􀆰 07 g 和 0􀆰 02 ~ 0􀆰 04 g,分别高出 K0水
平 4􀆰 37% ~ 9􀆰 10% 、 3􀆰 78% ~ 8􀆰 51% 和 2􀆰 07% ~
10􀆰 99% (P < 0􀆰 05);K2 水平果皮的转运量为 0􀆰 07 ~
0􀆰 22 g,移动率为 16􀆰 78% ~19􀆰 76% ,转运率为 8􀆰 51%
~22􀆰 37% (P < 0􀆰 05)。 说明施钾可以不同程度的促
进各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
2􀆰 5  供钾水平对胡麻籽粒产量构成因素及钾肥利用
效率的影响
由表 4 可知,不同施钾处理对胡麻籽粒产量构成
因素影响较大。 各处理单株朔果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依
次为:K2 > K3 > K1 > K0,其中:K2 处理单株有效果数达
到 16􀆰 70 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0􀆰 06% ~ 12􀆰 79% (P
<0􀆰 01),与 K0处理差异显著;千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
从大到小的排序同单株有效果数,K2 处理分别高于其
他处理 0􀆰 17% ~ 11􀆰 57% 和 2􀆰 50% ~ 38􀆰 98% (P <
0􀆰 01);每果粒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 K2 > K1 > K3
> K0,且 K2 处理较其他处理最大高出 7􀆰 03% 。 K0、
K1、K3 各处理单株蒴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均小于
K2 处理,其库容量小,单株籽粒产量显著小于 K2 处
理。
59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表 2  不同供钾水平胡麻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among organs in different K⁃fertilizer management / %
年份
Year
器官
Organ
处理
Treatments
花后主要生育期 Main growth period of after blossom
现蕾期
Squaring period
盛花期
Flowering period
子实期
Kernel period
成熟期
Maturation period
2011 叶 K0 23􀆰 12 a 21􀆰 21 b 13􀆰 26 a 13􀆰 89 a
Leaf K1 25􀆰 03 a 23􀆰 37 ab 15􀆰 63 a 12􀆰 26 a
K2 29􀆰 92 a 28􀆰 75 a 14􀆰 09 a 10􀆰 97 b
K3 27􀆰 27 a 26􀆰 51 a 13􀆰 28 a 12􀆰 82 a
茎 K0 72􀆰 76 a 69􀆰 65 a 48􀆰 12 a 45􀆰 81 a
Stem K1 72􀆰 14 a 62􀆰 41 a 49􀆰 33 a 49􀆰 76 a
K2 70􀆰 71 a 68􀆰 54 a 42􀆰 67 c 49􀆰 52 a
K3 71􀆰 09 a 68􀆰 51 a 45􀆰 29 b 47􀆰 21 a
果实 K0 0􀆰 89 c 23􀆰 41 d 28􀆰 22 a
Fruit K1 1􀆰 23 b 26􀆰 05 c 32􀆰 78 a
K2 2􀆰 78 a 35􀆰 01 a 36􀆰 11 a
K3 1􀆰 64 b 29􀆰 37 b 32􀆰 83 a
籽粒 K0 15􀆰 81 c 19􀆰 46 c
Seed K1 14􀆰 03 c 22􀆰 54 b
K2 20􀆰 93 a 25􀆰 94 a
K3 17􀆰 52 b 22􀆰 61 b
2012 叶 K0 26􀆰 21 a 27􀆰 34 a 11􀆰 47 a 10􀆰 13 a
Leaf K1 27􀆰 24 a 28􀆰 50 a 10􀆰 56 a 10􀆰 18 a
K2 29􀆰 18 a 31􀆰 40 a 8􀆰 35b 8􀆰 16 b
K3 28􀆰 23 a 28􀆰 44 a 10􀆰 52 a 9􀆰 38 a
茎 K0 61􀆰 17 a 63􀆰 49 a 44􀆰 76 b 41􀆰 75 a
Stem K1 64􀆰 14 a 64􀆰 81 a 45􀆰 60 b 41􀆰 89 a
K2 66􀆰 16 a 56􀆰 59 b 49􀆰 00 a 42􀆰 15a
K3 64􀆰 23 a 65􀆰 54 a 43􀆰 62 b 39􀆰 48 b
果实 K0 0􀆰 59 b 21􀆰 45 b 21􀆰 28 b
Fruit K1 1􀆰 03 a 21􀆰 57 b 22􀆰 36 b
K2 1􀆰 18 a 23􀆰 48 a 25􀆰 35 a
K3 1􀆰 24 a 20􀆰 59 c 22􀆰 41 b
籽粒 K0 14􀆰 55 c 15􀆰 26 c
Seed K1 16􀆰 53 b 16􀆰 43 bc
K2 18􀆰 41 a 19􀆰 52 a
K3 17􀆰 44 b 17􀆰 54 b
    注:不同字母者表示在 P < 0􀆰 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下同。
Notes: Different lettersmea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P < 0􀆰 05 level. The same as following.
    施用钾肥可显著增加胡麻的籽粒产量,各施钾处
理间产量差异显著(表 5)。 低、中、高施钾量与对照比
较,2011 年和 2012 年籽粒产量增产率分别为 14􀆰 90%
~30􀆰 11% 、15􀆰 65% ~29􀆰 93% 。 当施肥量由 18􀆰 75 kg
·hm - 2增加到 37􀆰 5 kg·hm - 2时,施肥量增加了 100% ,
产量增加了 29􀆰 93% ~ 30􀆰 11% ;施肥量由 37􀆰 5 kg·
hm - 2增加到 56􀆰 25 kg·hm - 2时,施肥量增加了 50% ,产
量增加了 15􀆰 65% ~ 23􀆰 13% ,钾肥的增加量远远超过
产量的增加量。 各施钾处理钾肥农学利用率从高到低
排序依次为 K2 > K1 > K3,K2 处理的钾肥农学利用率
比 K1、K3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 3􀆰 28% ~ 17􀆰 38% 、
81􀆰 51% ~92􀆰 70% (P < 0􀆰 05);施钾处理钾肥偏生产
力和钾肥吸收利用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 K2 > K1 >
K3,随施钾量的增加,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吸收利用
率在增加,施钾量 37􀆰 5 kg·hm - 2时达最高,随后下降。
结果说明随施钾量的增加钾肥的增产效应先增加而后
下降,即中钾水平的增产效果最优。
691
  1 期 不同供钾水平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表 3  不同供钾水平胡麻各器官干物质的转运
Table 3  Transportation of dry matter among organs in different K⁃fertilizer management
年份
Year
器官
Organ
处理
Treatments
最大干重
Max dry
weight per
plant / g
成熟干重
Mature dry
weight per
plant / g
转运量
Amount of
transportation per
plant / g
移动率
Move ratio / %
转运率
Transportation
ratio / %
2011 叶 K0 0. 16 ± 0. 04 c 0. 15 ± 0. 03 b 0. 01 ± 0. 01 b 7. 76 ± 2. 26 b 2. 70 ± 0. 53 c
Leaf K1 0. 25 ± 0. 03 b 0. 23 ± 0. 04a 0. 02 ± 0. 01 b 7. 34 ± 3. 83 b 3. 19 ± 0. 97 c
K2 0. 40 ± 0. 01 a 0. 26 ± 0. 03a 0. 14 ± 0. 04 a 35. 54 ± 8. 61 a 15. 97 ± 5. 03 a
K3 0. 31 ± 0. 06 b 0. 24 ± 0. 06 a 0. 06 ± 0. 05 b 21. 09 ± 13. 64 ab 10. 06 ± 2. 15 b
茎 K0 0. 65 ± 0. 12 c 0. 55 ± 0. 14 a 0. 10 ± 0. 07 b 15. 46 ± 9. 40 b 11. 23 ± 3. 58 a
Stem K1 1. 09 ± 0. 24 ab 0. 80 ± 0. 11 a 0. 29 ± 0. 14 a 25. 61 ± 8. 10 a 18. 67 ± 8. 30 a
K2 1. 34 ± 0. 47a 1. 10 ± 0. 63 a 0. 24 ± 0. 17 a 21. 36 ± 16. 38 a 12. 48 ± 7. 87 a
K3 0. 87 ± 0. 12 ab 0. 77 ± 0. 17 a 0. 10 ± 0. 07 b 12. 15 ± 7. 95 b 11. 30 ± 7. 47 a
果皮 K0 0. 92 ± 0. 05 a 0. 89 ± 0. 04 a 0. 04 ± 0. 02b 3. 81 ± 2. 02 bc 6. 46 ± 2. 58 b
Peel K1 0. 89 ± 0. 13 a 0. 79 ± 0. 17 a 0. 10 ± 0. 09 b 12. 09 ± 9. 37 a 15. 18 ± 9. 01 ab
K2 1. 36 ± 0. 64 a 1. 15 ± 0. 72 a 0. 22 ± 0. 08 a 19. 76 ± 13. 19 a 22. 37 ± 11. 52 a
K3 1. 15 ± 0. 36 a 1. 07 ± 0. 36 a 0. 07 ± 0. 01 b 7. 00 ± 3. 11 b 10. 22 ± 4. 81 ab
2012 叶 K0 0. 48 ± 0. 19 a 0. 42 ± 0. 17 a 0. 06 ± 0. 03 a 13. 56 ± 7. 06 ab 7. 45 ± 4. 36 a
Leaf K1 0. 56 ± 0. 20 a 0. 53 ± 0. 19 a 0. 04 ± 0. 01 a 6. 35 ± 1. 13 b 3. 96 ± 1. 23 a
K2 0. 36 ± 0. 06 a 0. 26 ± 0. 06 a 0. 10 ± 0. 02 a 27. 97 ± 5. 02 a 12. 21 ± 0. 96 a
K3 0. 59 ± 0. 25 a 0. 51 ± 0. 25 a 0. 08 ± 0. 06 a 14. 19 ± 12. 26 ab 11. 96 ± 9. 79 a
茎 K0 0. 86 ± 0. 12 b 0. 67 ± 0. 12 b 0. 19 ± 0. 01 a 12. 14 ± 3. 54 a 22. 82 ± 1. 37 a
Stem K1 1. 17 ± 0. 08 ab 0. 89 ± 0. 14 b 0. 27 ± 0. 07 a 18. 95 ± 6. 98 a 30. 69 ± 6. 91 a
K2 1. 00 ± 0. 28 b 0. 82 ± 0. 25 b 0. 29 ± 0. 03 a 23. 77 ± 2. 37 a 33. 37 ± 2. 50 a
K3 1. 62 ± 0. 46 a 1. 38 ± 0. 38 a 0. 24 ± 0. 13 a 22. 46 ± 6. 30 a 35. 26 ± 23. 99 a
果皮 K0 0. 39 ± 0. 05 a 0. 34 ± 0. 04 a 0. 03 ± 0. 03 a 9. 53 ± 5. 46 ab 5. 21 ± 2. 82 a
Peel K1 0. 49 ± 0. 03 a 0. 44 ± 0. 03 a 0. 04 ± 0. 01 a 12. 51 ± 2. 45 ab 5. 85 ± 1. 49 a
K2 0. 44 ± 0. 15 a 0. 37 ± 0. 16 a 0. 07 ± 0. 01 a 16. 78 ± 6. 16 a 8. 51 ± 1. 32 a
K3 0. 52 ± 0. 08 a 0. 49 ± 0. 08 a 0. 04 ± 0. 01 a 13. 60 ± 0. 95 b 6. 99 ± 1. 51 a
表 4  施钾对胡麻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K⁃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oil flax
年份
Year
处理
Treatments
单株有效果数
Pod number per plant
每果粒数
Seed number per pod
千粒重
1 000 - grain eight / g
单株籽粒产量
Output per plant / g
2011 K0
K1
K2
K3
15. 20b
16􀆰 83a
16􀆰 93a
16􀆰 92a
8􀆰 33b
8􀆰 63a
8􀆰 67a
8􀆰 13c
5􀆰 31b
5􀆰 39b
5􀆰 88a
5􀆰 87a
0􀆰 68c
0􀆰 78b
0􀆰 87a
0􀆰 82a
2012 K0
K1
K2
K3
15􀆰 01b
16􀆰 22ab
16􀆰 47a
16􀆰 35a
8􀆰 10b
8􀆰 26ab
8􀆰 45a
8􀆰 19b
5􀆰 27b
5􀆰 31b
5􀆰 56a
5􀆰 40ab
0􀆰 59b
0􀆰 66ab
0􀆰 75a
0􀆰 70a
79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表 5  施钾对胡麻籽粒产量与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K⁃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yield and K⁃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oil flax
年份
Year
处理
Treatments
籽粒产量
Grain yield /
(kg·hm - 2)
增产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
钾肥农学利用率
K⁃fertilize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 /
(kg·kg - 1)
钾肥偏生产力
K⁃fertiliz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
(kg·kg - 1)
钾肥吸收利用率
K⁃fertilize recovery
efficiency /
(kg·kg - 1)
2011 K0
K1
K2
K3
1861􀆰 50 b
2141􀆰 50 ab
2416􀆰 50 a
2293􀆰 00 a

14􀆰 90 b
30􀆰 11 a
23􀆰 13 ab

14􀆰 33 a
14􀆰 80 a
7􀆰 68 b

54􀆰 21 b
64􀆰 44a
40􀆰 77 c

50􀆰 67 b
65􀆰 21 a
39􀆰 45 c
2012 K0
K1
K2
K3
1159􀆰 50 c
1433􀆰 50 ab
1502􀆰 50 a
1338􀆰 00 b

24􀆰 12 a
29􀆰 93 a
15􀆰 65 b

14􀆰 61 ab
17􀆰 15 a
3􀆰 17 b

36􀆰 45 b
41􀆰 16 a
23􀆰 79 c

50􀆰 35 b
61􀆰 49 a
21􀆰 33 c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施钾水平下胡麻各生育期单株
干物质总积累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中钾
水平下干物质总积累量最大,较不施钾、低钾和高钾处
理分别高出 10􀆰 41% ~ 42􀆰 93% 、8􀆰 24% ~ 35􀆰 78% 、
7􀆰 34% ~31􀆰 71% 。 茎部与叶部是干物质积累的主要
器官,分别占全株干物质总量的 29􀆰 85% ~ 37􀆰 24% 、
32􀆰 11% ~56􀆰 78% 。 这与高翔等[17]、李国强等[18]、杨
连新等[19]对小麦研究所得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呈“慢 -
快 -慢”S型结论相一致。 然而,对 S 型曲线所在的时
期存在分歧。 吴晓飞等[20]认为,小麦花后到成熟期间
的干物质变化趋势呈 S型。 而高翔等[17]认为,小麦整
个生育期干物质变化趋势呈 S 型。 Sheehy 等[21]研究
表明,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 个
阶段均呈 S型曲线变化。 本研究对胡麻花后干物质积
累所得结论与吴晓飞等[20]的研究结论一致。
在各施钾处理下,2012 年胡麻干物质积累量较
2011 年均有所增加,K0、K1、K2、K3 处理较 2011 年分
别增重 3􀆰 52% ~11􀆰 14% 、9􀆰 83% ~14􀆰 37% 、7􀆰 52% ~
13􀆰 95% 、6􀆰 27% ~12􀆰 42% 。 但各处理下 2012 年胡麻
籽粒产量较 2011 年明显降低,降幅达 33􀆰 06% ~
41􀆰 64% ,其中高钾处理减产幅度最大,达 41􀆰 65% ,低
钾处理减产幅度最小,为 33􀆰 06% 。 究其原因,一方面
是由于不同年份气候差异所致,2011 年张家口市年平
均气温 6􀆰 5℃,比常年偏高 0􀆰 3℃,年平均降水量
320􀆰 90 mm,比往年偏少 19% ,而 2012 年全市降水量
创 9 年来最高纪录,雨热同季,有利于生物量的形成。
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钾肥的后效作用。 关于肥料的后
效作用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争议,王立春[22]认为,磷肥
对玉米增收的后效作用在 2 ~ 3 年后即达到最高;程艳
丽等[23]则认为,棕壤条件下有机肥残留养分的后效作
用至少在 3 年以上才有所体现;而马欣等[24]研究表
明,油菜施硼后的第 3 季具有后效作用,但增产效果并
不显著。 我国钾肥利用率仅为 30% ~35% [25],钾肥对
胡麻产量的后效作用可能与环境条件如降水、土壤物
理性状、温度、光照有关,究其深入原因,还需进一步探
讨。
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量决定作物籽
粒产量。 而花后营养器官的同化产物在籽粒产量中所
占的比例,能测度花后“源”的供应能力和同化产物的
运输状况[26]。 本研究表明,胡麻盛花期至子实期是籽
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叶片与茎秆是向籽粒(“库”)
提供同化物的主要“源”。 现蕾期,干物质在叶、茎部
的分配率分别为 23􀆰 12% ~ 29􀆰 92% 和 61􀆰 17% ~
72􀆰 76% ;子实期,分别下降到 8􀆰 35% ~ 14􀆰 09% 和
42􀆰 67% ~ 49􀆰 33% ,转运到籽粒中的干物质量为全株
的 4􀆰 11% ~15􀆰 58% 。 籽粒产量的形成是在特定栽培
措施下,源、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27],协调好
“源”、“库”关系,促进物质向库器官分配是提高产量
的关键。 各器官中,主茎干物质输出最多,转运率高达
11􀆰 23% ~33􀆰 37% ,叶片次之。 各处理花后茎杆的干
物质分配率随着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表明在灌浆过
程中茎中贮藏的同化物逐渐向籽粒库转运。 籽粒积累
的干物质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呈增加趋势,说明在盛花
期后籽粒是活性最大的库。 这与其他学者在绿豆[28]、
棉花[29]等作物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而翟虎渠
等[30]认为超高产水稻品种的 80%以上籽粒产量来自
于抽穗后的光合作用;黄振喜等[31]对玉米的研究表
891
  1 期 不同供钾水平对胡麻花后干物质转运分配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明,玉米在小喇叭口期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之
后,茎、叶、鞘的干物质转移与分配是玉米籽粒产量形
成的重要因素。
通过肥料的合理配施达到养分之间的平衡是实现
资源高效、作物高产及环境风险规避的重要途径[32]。
Jin[33]认为不平衡的养分投入是导致中国化肥低效和
严重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李新旺等[34]研究认为,长
期合理配施氮、磷、钾能全面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和
作物产量。 本研究表明,在氮、磷肥施用量最佳的条件
下,不合理的施钾(不施钾、少施钾及过量施钾)均不
同程度地导致胡麻部分花蕾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脱
落,单株蒴果数减少,使同化物较多地分配和滞留在营
养器官上,造成营养的无谓浪费。 本试验中,K0、K1、
K3 各处理单株蒴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均小于 K2 处
理,其库容量小,籽粒产量显著小于 K2 处理,且 K2 处
理下施用钾肥的效果最优,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能力最
强。 K3 处理显著降低了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偏生产
力和钾肥吸收利用率,K2 处理的钾肥农学利用率、钾
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 14􀆰 80 ~
17􀆰 15 kg·kg - 1、41􀆰 16 ~ 64􀆰 44 kg·kg - 1和 61􀆰 49 ~
65􀆰 21 kg·kg - 1,说明钾肥增产效应随施钾量的升高而
降低,中钾水平对胡麻的增产效应最大。 因此,合理的
钾肥施用量能够提高胡麻根系活力,促进胡麻对氮、磷
的吸收和积累,促进同化物向生殖器官的转运与分配,
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 这与于振文等[35]对小麦的
研究结论一致。
4  结论
盛花期至子实期是胡麻植株生物产量和籽粒
“库”形成的关键时期,叶和茎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
官,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 不同施钾水平下胡麻干
物质积累和转运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中钾处理下各
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茎干物质合成
和积累较多,具有较充足的“源”,后期转运量和转运
率高。 因此,结合胡麻产量、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偏
生产力及钾肥吸收利用率,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生态
环境、土壤肥力及品种特性差异,在本试验区同等肥力
土壤条件下,胡麻的钾肥适宜用量为 K2 (37􀆰 5 kg·
hm - 2)处理。
参考文献:
[ 1 ]  谢亚萍,闫志利,李爱荣,高俊山,郭丽琢,方子森,牛俊义. 施磷
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 核农学报,
2013,27(10):1580 - 1587
[ 2 ]  姜东,谢祝捷,曹卫星,戴廷波,荆奇.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
光合特性和物质运转的影响[J] . 作物学报,2004,30(2):175 -
182
[ 3 ]  徐祥玉,张敏敏,翟丙年,李世清,李生秀. 不同夏玉米品种生育
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
(4):772 - 777
[ 4 ]  徐国伟,谈桂露,王志琴,刘立军,杨建昌.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
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 中国农业科
学,2009,42(8):2736 - 2746
[ 5 ]  敖和军,王淑红,邹应斌,彭少兵,唐启源,方远祥,肖安民,陈玉
梅,熊昌明.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1927 - 1936
[ 6 ]  Cassman K G, Peng S, Olk D C, Ladha J K, Reichardt W.
Opportunities for increase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from improv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irrigated rice systems [ J ] . Field Crops
Research,1998,56(1):7 - 39
[ 7 ]  Fageria N K, Baligar V C.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on of lowland
rice genotypes fo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 J] .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3,26(6):1315 - 1333
[ 8 ]  阳显斌,张锡洲,李廷轩,吴德勇. 施磷量对不同磷效率小麦氮、
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 (1):141 - 149
[ 9 ]  Rathke G W, Behrens T, Diepenbrock W. Integrated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seed yield, oil content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f winter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A review[J]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6,117(2):80 - 108
[10]  姚玉波,吴冬婷,龚振平,马春梅. 磷素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
产量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 (6):947 - 951
[11]  李银水,鲁剑巍,廖星,邹娟,李小坤,余常兵,马常宝,高祥照.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
学报,2011,33(2):152 - 156
[12]  Trehan S P, El⁃Dessougi H, Claassen N. Potassium efficiency of 10
potato cultivars as related to their capability to use nonexchangeable
soil potassium by chemical mobilization [J] .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05,36(13 / 14):1809 - 1822
[13]   姚玉璧,邓振镛,王润元,王毅荣,蒲金涌,张秀云. 气候变化对
甘肃胡麻生产的影响[ J]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49
- 54
[14]  高庆荣,孙兰珍,刘保申. 杂种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动态和
分配[J] .作物学报,2000,26(2):163 - 170
[15]  沈学善,朱云集,郭天财,李国强,屈会娟. 施硫对两种品质类型
小麦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14(1):17 - 21
[16]  马冬云,郭天财,王晨阳,朱云集,宋晓,王永华,岳艳军. 施氮量
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J] . 作物学
报,2008,34(6):1027 - 1033
[17]   高翔,庞红喜,董剑. 小麦高产品种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及其籽
粒灌浆特性研究[ 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0(4):24 - 28
[18]  李国强,汤亮,张文宇,曹卫星,朱艳. 不同株型小麦干物质积累
与分配对氮肥响应的动态分析[ J] . 作物学报,2009,35 (12):
2258 - 2265
99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19]  杨连新,王余龙,李世峰,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刘钢,韩勇.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339 - 346
[20]  吴晓飞,石书兵,马林,孟凡德,朱军,毛吉贤,郭飞,闻小霞. 免
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J] .新疆
农业大学学报,2008,3l(1):30 - 35
[21]  Sheehy J E, Mitchell P L, Ferrer A B. Bi⁃phasic growth patterns in
rice[J] . Annals of Botany,2004,94(6):811 - 817
[22]  王立春. 充分发挥磷肥后效作用是实现玉米节本增效的重要举
措[J] .玉米科学,2004,12(专刊):91 - 94
[23]  程艳丽,邹德乙,王春枝,周崇峻,邹丹. 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中有机肥的后效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1(3):26 - 27
[24]  马欣,石桃雄,武际,鲁剑巍,石磊,徐芳森. 硼肥对油菜产量和
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油稻轮作中的后效[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2011,17(3):761 - 766
[25]   姜子绍,宇万太. 农田生态系统中钾循环研究进展[ J] .应用生
态学报,2006,17(3):545 - 550
[26]  高小丽,孙健敏,高金锋,冯佰利,王鹏科,柴岩. 不同绿豆品种
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J] .作物学报,2009,35(9):1715 -
1721
[27]  战秀梅,韩晓日,杨劲峰,刘小虎,马玲玲. 不同氮、磷、钾肥用量
对玉米源、库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 J] . 土壤通报,2007,
38(3):495 - 499
[28]  高小丽,孙健敏,高金锋,冯佰利,柴岩,贾志宽. 不同基因型绿
豆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l(9):
2873 - 2880
[29]   胡宏标,张文静,陈兵林,王友华,束红梅,周治国. 棉铃对位叶
C / N的变化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 J] . 作物学
报,2008,34(2):254 - 260
[30]  翟虎渠,曹树青,万建民,陆巍,张荣铣. 超高产杂交稻灌浆期光
合功能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2002,32
(3):211 - 217
[31]  黄振喜,王永军,王空军,李登海,赵明,柳京国,董树亭,王洪军,
王军海,杨今胜. 产量 15 000kg·ha - 1以上夏玉米灌浆期间的光
合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9):1898 - 1906
[32]   马强,刘中良,周桦,徐永刚,宇万太. 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土
壤系统养分收支的影响[ 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3):
520 - 524
[33]  Jin J. Strengthen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o improve
fertilizer use in China [C] / / Ruresh R J, Sanchez P A, Calhoun F.
Proceeding of the IFA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Asia and Pacific, Hong
Kong: Special publication,1998:21 - 22
[34]   Jin J. Strengthen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o improve
fertilizer use in China [C] / / Ruresh R J, Sanchez P A, Calhoun F.
Proceeding of the IFA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Asia and Pacific, Hong
Kong: Special publication,1998:21 - 22
[35]  于振文,梁晓芳,李延奇,王雪. 施钾量和施钾时期对小麦氮素
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69 - 74
002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29(1):0192 ~ 0201
Effect of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Levels on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and K⁃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fter Anthesis in Oil Flax
SUN Xiaohua1   XIE Yaping1   NIU Junyi1   LI Airong2   SUN Fangxia1
( 1 Agronomy Colleg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2 Zhangjia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levels on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dry matter and K⁃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fter anthesis in oil flax. In the paper,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four potassiu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No control ( K0 ), low potassium (K1 ),
medium potassium (K2) and high potassium (K3), with 0 kg K2O·hm - 2(K0), 18􀆰 75 kg K2O·hm - 2(K1), 37􀆰 5 kg
K2O·hm - 2 (K2 ) and 56􀆰 25 kg K2O·hm - 2 ( K3 ) using oil flax cultivars “ Baxuan No. 3” from 2011 to 2012 at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china. The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of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and K⁃
fortilizer use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K⁃fortilizer management, which might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erfection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system of oil fla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tendencie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mount,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portion in different organ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te of potassium fertilizer. Under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levels,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er plant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t every
growth stages under K2 treatment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other treatments, the dry weight increased by
10􀆰 41% to 42􀆰 93% 、8􀆰 24% to 35􀆰 78% and 7􀆰 34% to 31􀆰 71% contrast to that under K0, K1 and K3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The leaf and stalk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organ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ercentage of them to the whole plant was 29􀆰 85% to 37􀆰 24% ,32􀆰 11% to 56􀆰 78% respectively.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of dry matter in leaf and stalk fell from 23􀆰 12% to 29􀆰 92% and 61􀆰 17% to 72􀆰 76%% at
Squaring period to 8􀆰 35% to 14􀆰 09% and 42􀆰 67% to 49􀆰 33% at kernelling period respectively and the dry matter
amount transported to seed counted for 11􀆰 23% to 33􀆰 37% . The grain yield increased by 14􀆰 90% to 30􀆰 11% under
different potassium supply levels than that under No control. And the K2 treatments with highest K⁃fertilize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 K⁃fertiliz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K⁃fertilize recovery efficiency, which was 14􀆰 80 to 17􀆰 15、
41􀆰 16 to 64􀆰 44 and 61􀆰 49 to 65􀆰 21 kg·k - 1g respectively. Based on synthesized grain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K⁃fertilize
application the optimal potassium fertilizer fertilization for oil flax was 37􀆰 5 kg K2O·hm - 2 under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area.
Keywords:oil flax, dry matter,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K⁃fertilize use efficiency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