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WINTER WHEAT
AND ITS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CHANGES

冬小麦生长期氮同位素组成对温度的响应



全 文 :核 农 学 报 2011,25(1):0110 ~ 0114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11)01-0110-05
冬小麦生长期氮同位素组成对温度的响应
王周锋1,2 刘卫国1 邓西平3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2.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3.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研究了在田间持水量为 70% ~ 80%的水分控制条件下,黄土高原冬小麦(小偃 6 号)生长期氮同
位素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小麦生长期的温度变化范围为 - 2. 2℃ ~
21. 7℃,植物氮同位素值的变化范围为 - 8. 1‰ ~ - 1. 6‰,在整个生长期,小麦氮同位素值和温度的变
化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温度较高时,小麦氮同位素值亦较高,而低温导致小麦氮同位素值下降。这是小
麦生理变化和土壤有效氮源对温度变化共同响应的表现,该结果为理解氮同位素组成和气候变化之间
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小麦;温度;氮同位素组成;生长期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WINTER WHEAT
AND ITS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CHANGES
WANG Zhou-feng1,2 LIU Wei-guo1 DENG Xi-ping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n,Shaanxi 710075;
2.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54;
3. Institut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Yang ling,Shaanxi 712100)
Abstract:δ15 N in winter wheat (Xiaoyan 6) in Loess Plateau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changes was studied under
conditions of water controll.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water-controlled conditions and varying temperature changes
through whole growth periods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δ15 N values of wheat (from - 8. 1‰ to - 1. 6‰)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 2. 2℃ to 21. 7℃,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shift of δ15 N of
soil source and wheat physiological changed by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Key words:wheat;temperature;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lifecycle
收稿日期:2010-06-07 接受日期:2010-09-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73012,40523002,40121303),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KZCX3 - SW - 139),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
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LQG 0613)
作者简介:王周锋(1979-),男,陕西岐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E-mail:wangzf@ chd. edu. cn
通讯作者:刘卫国(1958-),男,陕西西安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地球化学。E-mail:Liuwg@ loess. llqg. ac. cn
氮素是植物生长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其可利
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1]、产量和品
质[2]。陆地生态系统中,氮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而影响
植被覆盖率、大小、密度和生物气候[3]。近年来,氮稳
定同位素技术作为氮素循环研究的有效手段已经在植
物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4 ~ 6]。已有的研
究结果显示,植物和土壤的氮同位素组成随降雨量的
减少而升高[7 ~ 10]。Amundson 等[11]的研究表明,全球
尺度上植物和土壤氮同位素组成与降雨量和温度均相
关。Kohls 等[12]对 Athabasca 冰川地区时间序列 Dryas
drummondii 的研究认为,低温可能导致植物氮同位素
组成降低。刘卫国等 [13]对黄土高原现代植物 - 土壤
氮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氮同位素的变化取决于气
候要素中的主控因素(水分主导还是温度主导)。
011
1 期 冬小麦生长期氮同位素组成对温度的响应
Craine 等通过总结全球植物氮同位素值的结果表明,
当年平均温度大于 - 0. 5℃时,随温度升高叶片氮同位
素值增加,而当平均温度小于 - 0. 5℃时,植物叶片氮
同位素值不再变化[14]。尽管对于生态系统氮同位素
组成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水分、温度和植物体氮同位素
组成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往的研究中,
将温度和水分同时包含进去,限制了我们认识温度和
水分对氮同位素组成的单一影响。因此,在全球变暖
的大背景下,开展植物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和温度关系
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环境变化和氮素循环
之间的关系,为控制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
指标。
温度升高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也会导致植
物和土壤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但目前植物氮同位素
组成的变化对温度响应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
在水分影响较小的情况下,选取黄土高原生长周期长、
生长期内温度变化范围大的冬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
其氮同位素值,通过小麦生长期氮同位素值的变化来
研究植物氮同位素组成对温度的响应,以获得植物氮
同位素组成变化和环境温度之间的确切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地气候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陕西杨凌,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
气候,年光照时间 2196h,无霜日 220d,年均降雨量
660mm,年平均温度 12. 9℃。年内温度差异较大,冬
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雨主要集中在 7、8、9 月
份,春秋时间较短。
1. 2 试验材料
选用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小偃 6 号
(Triticum aestivum)作为试验材料。
1. 3 试验处理
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试验田防雨棚中进行。土壤为土娄土,田间持水量为
28%,土壤容重为 1. 3g / cm3,有机质为 13. 2g / kg,全
氮含量为 1. 1g / kg,水解氮为 118. 4mg /kg,速效磷为
19. 4mg /kg。
试验设 3 个小区,每小区面积 3. 3m × 2m。冬小
麦于 2005 年 10 月 13 日种植,11 月份完成分蘖后,进
入冬季,2006 年 3 月开始拔节,在 4 ~ 5 月份完成开
花、授粉、灌浆和成熟过程后,6 月份收获。在小麦的
每个生育期,通过土钻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按照计算保
持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 70% ~ 80%。为保证小麦正
常生长,每小区施尿素 0. 01kg /m2、磷酸二铵 0. 01kg /
m2。
1. 4 样品采集与处理
从小麦出苗开始,每 15d(越冬期每月 1 次)采集 1
次样品研究整个生长期小麦氮同位素值变化情况。采
集样品时选取植株大小相近的小麦最上部完全展开叶
(幼苗期为完全展开叶,后期为旗叶)和小麦根系。叶
片采样每次选取 3 ~ 5 片不同株小麦叶,粉碎混合后按
四分法选取样品,重复 3 次;根系采集尽量获取所采植
株的所有根系。将采集到的小麦叶片和根系样品,用
去离子水仔细清除表面的灰尘和土壤,烘干后用玛瑙
研钵研磨,粒径 75μm 左右,备用。
1. 5 小麦生长期气候指标
小麦的生长受区域气候的影响,因此气候指标利
用距试验小区最近的武功气象站的常规监测温度。采
用旬平均温度和植物同位素进行比对,相关性计算采
用离采样日期最近的旬平均温度。
1. 6 样品测试
样品的氮同位素值和氮含量测定在中国科学院地
球环境研究所进行。将适量的已处理样品装入专用金
属锡舟中,然后在配有自动进样装置的 Flash EA1112-
Finnigan MAT Delta Plus IRMS 质谱仪上进行在线分析
测定样品的氮同位素值和氮含量,其中氮同位素值的
计算公式为:
δ15N(‰) = Rsample
R stan
( )
dard
-[ ]1 × 1000
R 为15 N / 14 N,氮同位素值的标准为大气氮,采用
国际标准 IAEA-NO3(δ
15 N = 4. 7‰)进行标定,用一个
已知氮同位素值和氮含量的土壤作为实验室工作标
准,在样品多次测定过程中,用于监控在线氮同位素和
氮含量分析过程中样品的测定精度,仪器测定过程中
氮同位素值的偏差为 ± 0. 3‰,氮含量的偏差为 ±
0. 1%。
1. 7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 SPSS 16. 0 软件进行处理,作图采
用 Excel 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小麦生长期温度和氮同位素值的变化
在小麦整个生长期,试验区大气温度在 - 2. 2℃ ~
21. 7℃之间变化,对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的测定结果
显示,叶片氮同位素值在 - 8. 1‰ ~ - 1. 6‰之间变化
(图 1)。从图 1 可以看出,在进入冬季前,叶片氮同位
111
核 农 学 报 25 卷
素值较高,随着温度降低和小麦的生长进程推移,叶片
氮同位素值降低,翌年随着温度回升氮同位素值又增
大。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与温度
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为保证小麦正常生长,本试验施用了尿素、磷酸二
铵。有关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氮肥的氮同位素值一般
在 - 1‰左右[15,16],而本试验中植物氮同位素值在 -
8. 1‰ ~ - 1. 6‰之间变化,小麦氮同位素值在低温区
间的负值(- 8. 1‰)明显超出了无机氮肥料的氮同位
素值;另外,因为无机氮肥是速效养分,所以其在土壤
中的存留时间较短。因此,我们认为氮肥使用不会影
响到小麦全生长期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小麦氮同位
素值的变化主要是对温度的响应。
图 1 小麦生长期叶片中氮含量、氮同位素组成及温度变化
Fig. 1 Changes in wheat leaf nitrogen content,
δ15 N and air temperature
2. 2 小麦生长期叶片氮同位素值与温度和根系氮同
位素值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表明,叶片氮同位素值和温度呈显著的
正相关关系,即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叶片氮同位素值随
温度增减呈同步变化(图 2)。
对小麦叶片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
期叶氮含量有较大的变化(图 1):峰值出现在小麦出
图 2 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和温度的相关性
Fig. 2 Correlation between wheat leaf
δ15 N and air temperature
图 3 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和含量的相关性(苗期到拔节期)
Fig. 3 Correlation between wheat leaf δ15 N and
content(From seedling to jointing stage)
苗 2 周后(6. 8%),然后有降低趋势,春季回暖后氮含
量又逐渐增加,到成熟期,氮含量降到谷底(0. 8%)。
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营养生长期(2005 年 10 月 13 日
到 2006 年 4 月 3 日),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和氮含量
具有正相关变化(r = 0. 836,P < 0. 01)(图 3)。
对小麦叶片和根系氮同位素值的分析表明(图
4),在小麦生长期,叶片和根系氮同位素值具极显著
的相关性(r = 0. 757,P < 0. 01),说明在小麦的生长
期,根系和叶片氮同位素值变化一致。
3 讨论
3. 1 温度对小麦氮同位素值的影响
本试验利用小麦冠层顶部完全展开叶进行生长期
氮同位素值的研究,其氮素变化反映了取样时段内植
211
1 期 冬小麦生长期氮同位素组成对温度的响应
图 4 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和根系氮同位素的相关性
Fig. 4 Correlation between wheat leaf and root δ15 N
株氮素变化对温度的响应,同时相同取样部位也最大
程度降低了植株不同组织间的氮同位素分馏效应导致
的差异。对整个生长期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的研究表
明,在水分充分供给下,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变化较
大,低温导致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显著降低,而较高温
度导致氮同位素值升高,小麦氮同位素值和温度呈显
著正相关关系(图 2),说明温度是影响小麦叶片氮同
位素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控制植
物生长和发育进程。本研究中,小麦整个生长期温度
变化较大,先降低再升高。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叶片氮
同位素值和温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叶片的氮含量
和温度只在营养生长期有较高的相关性,充分证明叶
片氮同位素值对温度的响应程度较高。Domenach
等[17]的研究表明,生长缓慢的植物氮同位素值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冬季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较少,而土壤的
氮素变化相对较小,从而相对增加了外界植物可利用
氮源的浓度,导致大的同位素分馏的产生[18]。本研究
结果显示,在温度较低、小麦生长缓慢的冬季,小麦叶
片氮同位素值较低,而温度升高,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
也随之升高,进一步说明了植物氮同位素值和温度紧
密相关。
3. 2 小麦生理生态效应对氮同位素值的影响
从植物生理角度而言,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小麦的
氮同位素值较低,可能是植物对低温响应或对春化作
用响应的结果。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对冷胁迫的响
应较快,而只有达到一定的积温,植物春化作用才会启
动[19],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中氮同位素值的降低是植
物对低温的响应。
较低的温度下(春化作用过程中)植物体内维生
素 C、糖类、脯氨酸等物质增加[20,21];而 Werner 等[22]
的研究表明,植物次生代谢物氮同位素值较低,因此植
物在低温条件下较低的氮同位素值和植物的次生代谢
有关。Mariotti 等[26]的研究表明,植物吸收硝态氮时,
氮同位素的分馏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和植物体内硝酸
还原酶浓度的比例有关,当二者的比例大,说明较多的
氮使硝酸还原酶饱和,从而产生同位素分馏。在低温
下,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20,21],而 Yoneyama
等[27]通过对硝酸还原酶缺失变种水稻的研究表明,硝
态氮的吸收过程中,氮同位素值出现的较小分馏和硝
酸还原酶的活性无关。可见对于植物氮同位素值和植
物生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深入探讨。
3. 3 土壤氮源对小麦氮同位素值的影响
氮源(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植物吸收土壤
不同层位的氮、氮被植物吸收后同化过程中的分馏以
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均会导致植物体氮同位素值发
生变化[5]。因此植物氮同位素值综合反映了植物可
利用氮源和植物体氮代谢的分馏状况[23]。本研究表
明,在整个生长期小麦叶片氮同位素值和根系氮同位
素值具极显著的相关性(图 4),说明小麦叶片氮同位
素值的变化不仅仅是由于植物自身变化,同时土壤中
可利用氮源的变化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大
田条件下,土壤中可利用的无机氮含量相对较低,植物
主要通过高亲和性的转运系统吸收氮素,所以在氮素
的吸收过程中分馏相对较小[25]。温度对土壤中植物
可利用氮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
度以及土壤中铵态和硝态氮的变化。温度较高时,微
生物活动旺盛,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较强,使土壤
中15 N 元素较多地进入矿质营养,从而植物可吸收氮
同位素值升高[9]。同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
氮素的同位素值增加,而植物扎入到更深土层中的根
系吸收的15 N 使植物的氮同位素值增加[25]。另外,温
度的升高导致土壤和植物的氮挥发增强,14 N 化合物
损失也是导致植物氮同位素值升高的原因[5,7]。由于
土体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同位素组成变化研究的滞后,
导致对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同位素组成季节性变
化研究较为困难,限制了本试验进一步解释植物体氮
同位素值的变化。
当然,本试验使用的研究材料是小麦,同时也控制
了水分的变化,这和自然的生态系统还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对于植物氮同位素值的变化还需进一步深入研
究。
本研究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叶片氮同位素值
和氮含量没有相关性,而在小麦营养生长期(苗期到
拔节期),小麦叶片氮含量和氮同位素值有极显著的
311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25(1):0110 ~ 0114
相关性,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在小麦营养生长期,植株体
内的氮素主要用于营养生长,同时植株不同部位的氮
素之间转移较少,而到小麦生育期,植株体内的氮素向
穗部运移,导致氮含量降低。
4 结论
通过对水分充足条件下小麦生长期叶片氮同位素
值的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植物氮同位素值变化的重
要因素之一,植物叶片的氮同位素值变化充分反映了
这一现象。植物氮同位素值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
系,这是植物生理活动和土壤中可供植物利用氮源变
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政先生
在同位素测定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 Lamers H,Chapin F S Ⅲ,Pons T L.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M]. Springer-Verlag New York,1998
[2 ] 阳显斌,张锡洲,李廷轩,余海英,吴德勇 .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
的氮吸收利用差异[J]. 核农学报,2010,24(5):1073 - 1079
[3 ] Schlesinger W H,Lichter J. Limited carbon storage in soil and litter
of experimental forest plots under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2[J].
Nature,2001,411:466 - 469
[4 ] Handley L L,Raven J A. The use of natural abundance of nitrogen
isotopes in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J]. Plant Cell Environ,
1992,15:965 - 985
[5 ] Hgberg P. 15 N natural abundance in soil-plant systems[J]. New
Phytol,1997,137:179 - 203
[6 ] Robinson D. δ15 N as an integrator of the nitrogen cycle[J]. Trends
Ecol Evol,2001,16:153 - 162
[7 ] Austin A T,Vitousek P M. Nutrient dynamics on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in Hawai’i[J],Oecologia,1998,113:519 - 529
[8 ] Handley L L,Austin A T,Robinson D,et al. The 15N abundance
(δ15 N)of ecosystem samples reflects measures of water availability
[J]. Aust J Plant Physiol,1999,26:185 - 199
[9 ] Swap R J,Aranibar J N,Dowty P R,et al. Natural abundance 13 C
and 15 N in C3 and C4 vegetation of southern Africa: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J]. Global Changes Biology,2004,10:250 - 358
[10] Aranibar J N,Otter L,Macko S A,et al.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in the Kalahari sands
[J]. Global Change Biology,2004,10:359 - 373
[11] Amundson R,Austin A T,Schuur A G,et al. Global patterns of th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soil and plant nitrogen [J ].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003, 17, 1031, doi: 10. 1029 /
2002GB001903
[12] Kohls S J,van Kessel C,Baker D D,et al. Assessment of N2
fixation and N cycling by Dryas along a chronosequence within the
forelands of the Athabasca Glacier,Canada[J]. Soil Biol Biochem,
1994,26:623 - 632
[13] Liu Weiguo,Wang Zheng.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lant-
soil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its 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2009,53(23):2917 - 2924
[14] Craine J M,Elmore A J,Aidar M P M,et al. Global patterns of
foliar nitrogen isotop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mycorrhizal fungi, foli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J]. New Phytologist,2009,183(4):980 - 992.
[15] Cao Yacheng, Sun Guoqing, Xing Guangxi, et al. Natural
abundance of 15 N in main N-contain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of China
[J]. Pedosphere,1991,1(4):377 - 382
[16] Shearer G B, Kohl D H, Commoner B. The precision of
determinations of the natural abundance of nitrogen - 15 in soils,
fertilizer,and shelf-chemicals[J]. Soil Science,1974,118:308 -
316
[17] Domenach A M, Kurdali F, Bardin R Estimation of symbiotic
dinitrogen fixation in alder forest by the method based on natural 15 N
abundance[J]. Plant Soil,1989,118:51 - 59
[18] 赵大中,陈 民,种 康,谭克辉 .高等植物的春化作用与低温
适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34(2):155 - 159
[19] 刘 磊,刘世琦 . 植物春化作用条件及机理研究进展[J]. 西北
农业学报,2005,14(2):178 - 182
[20] 胡 巍,侯喜林,史公军 .植物春化特性及春化作用机理[J].植
物学通报,2004,21(1):26 - 36
[21] Handley L L,Robison D,Forster B P,et al. Shoot δ15 N correlates
with genotype and salt stress in barley[J]. Planta,1997,201:100
- 102
[22] Werner R A, Schmidt H L. The in vivo nitroge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among organic plant compounds[J]. Phytochemistry,
2002,61:465 - 484
[23] Robinson D,Handley L L,Scrimgeour C M. A theory for 15 N / 14 N
fractionation in nitrate-grown vascular plants[J]. Planta,1998,
205:397 - 406
[24] Kolb K J,Evans R D. Influence of nitrogen source and concentration
on nitrogen isotopic discrimination in two barly genotypes (Hordeum
vulgare L.) [J]. Plant Cell Environ,2003,26,1431 - 1440
[25] Ometto J P H B,Ehleringer J R,Domingues T,et al. The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vegetation in tropical
forests of the Amazon Basin,Brazil[J]. Bigeochemistry,2006,79:
251 - 274
[26] Mariotti A,Mariotti F,Champigny M L,et al. Nit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associated with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nd uptake of
NO3 - by pearl millet[J]. Plant Physiol,1982,69:880 - 884
[27] Yoneyama T,Matsumaru T,Engelaar W M H G. Discrimination of
nitrogen isotope during absorption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at
different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by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s
[J]. Plant Cell Environ,2001,24:133 - 139
(责任编辑 邱爱枝)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