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0期,2009年 10月 967
收稿 2009-07-10 修定 2009-09-27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 6 71 7 1 1)。
致谢 西澳大学提供丁烯羟酸内酯。
* 通讯作者(E-mail: magh@scib.ac.cn; Tel: 020-37252993)。
丁烯羟酸内酯对公鸡花种子萌发和赤霉素含量的影响
周俊芳 1,2, 马国华 1,*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提要: 从植物燃烟中提取的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能提高公鸡花种子的萌发率, 并促进其萌发后的生长。光可以增强丁
烯羟酸内酯的作用。公鸡花对外源GA的响应与对丁烯羟酸内酯的响应类似, 二者有协同效应。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显示,
在种子尚未萌发时, 经丁烯羟酸内酯处理的种子中内源赤霉素含量低于不做处理的; 萌发生长后, 其赤霉素含量则高于不
做处理的。因此认为, 丁烯羟酸内酯可能是通过增加种子对GA的敏感性而起作用的。
关键词: 丁烯羟酸内酯; 光; 赤霉素; 种子萌发; 公鸡花
Effects of Butenolide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Endogenous Gibberellin Con-
tents in Aristolochia labiata Willd.
ZHOU Jun-Fang1,2, MA Guo-Hua1,*
1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Smoke-derived butenolide could increase the rate of Aristolochia labiata seed germination and im-
prove their post-germination growth. Light could enhance the effects of butenolide. Seed had similar response
to gibberellins and butenolide, and they had a synergetic eff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revealed that the gibberellin levels of seeds treated with butenolid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ontrols when
germination was not finished; however, gibberellin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s after germin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utenolide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sensitivity to GA.
Key words: butenolide; light; GA; seed germination; Aristolochia labiata
植物燃烧产生的烟雾能够促进植物种子萌发
(Brown 1993; Dixon等1995; Keeley和Fotheringham
1997; Minorsky 2002)。但由于烟化物成分复杂,
有关其生理代谢基础以及作用机制一直没有解决。
直到Flematti等(2004)从纤维素或植物材料燃烧产
生的烟中分离出对种子萌发起关键作用的化合
物——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 3-methyl-2H-furo
[2,3-c]pyran-2-one)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
视。它溶于水, 对热稳定, 极低浓度(nmol·L-1)就能
促进种子萌发(Sparg等2005; Jain等2006; Kulkarni
等2007)。但对于其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尚不
十分清楚。丁烯羟酸内酯促进植物种子萌发的研
究主要在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干旱少雨, 容易发生
山火)的地区, 如澳洲西部、美国加州以及南非等
地区。而它对于我国南部亚热带地区季风海洋性
气候条件下植物种子萌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
们前期的工作基础表明植物烟水化物能够促进马兜
铃属植物 3个种种子萌发。而与马兜铃属植物种
子萌发相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其中之一
的公鸡花为材料, 研究丁烯羟酸内酯对公鸡花种子
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同时就丁烯羟酸内
酯的作用机制及其与GA、IAA、KT和光之间的
关系也作了一些探讨。
材料与方法
公鸡花(Aristolochia labiata Willd.)于 2009年
采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丁烯羟酸内酯由西
澳大学提供, 其浓度为 0.1、1、10、100 nmol·L-1。
GA、KT和 IAA均购自上海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GA和 IAA (均为 1.0 g)用 1 mL 95%酒精溶解后加
蒸馏水分别稀释到 10、100和 1 000 μmol·L-1。1.0
g KT用 1 mL 1 mol·L-1 HCl溶解后加水稀释到 10、
100和 1 000 μmol·L-1。多效唑用 3 mL甲醇溶解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0期,2009年 10月968
后加水配制成1 μmol·L-1溶液。这些溶液与1:1 000
的杀菌剂混合[杀菌剂成分为N-(2-苯并咪唑基)-氨
基甲酸甲酯]。酶联免疫法测定中的赤霉素试剂盒
购自中国农业大学激素研究室。
在丁烯羟酸内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种子
萌发的实验中, 丁烯羟酸内酯浓度为 0.1、1、10、
100 nmol·L-1, GA浓度为 10、100、1 000 μmol·L-1,
KT浓度为 10、100、1 000 μmol·L-1, IAA浓度为
10、100、1 000 μmol·L-1。公鸡花种子播于铺有
2层定性滤纸的 9 cm培养皿中后加入不同处理液,
每组均用蒸馏水为对照。每处理重复 4次, 每个重
复播 25粒种子。于暗中(25±2) ℃下培养。以胚
根突破种皮长至 1 mm时为萌发标志。每天记录
萌发数。
在丁烯羟酸内酯和GA影响种子萌发及萌发后
幼苗生长的实验中, 丁烯羟酸内酯浓度为 0.1、1、
10、100 nmol·L-1, GA浓度为 10、100、1 000
μmol·L-1。对照为蒸馏水。处理方法同上。培养
条件有: 每天 12/12 h光照 /黑暗或 24 h连续黑暗,
温度均为(25±2) ℃。光照度为 40 μmol·m-2·s-1。种
子萌发后继续培养 9 d, 测定萌发后的生长情况。
幼苗活力指数 =[平均胚轴长(mm)+平均胚根长
(mm)]×萌发率。
在丁烯羟酸内酯和GA混合影响种子萌发和萌
发后生长的实验中, 所用处理液为: 10 μmol·L-1 GA
分别与 0.1、1、10、100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
以 1:1的比例混合而成, 以 10 μmol·L-1 GA的处理
液为对照, 于暗中(25±2) ℃下培养。每天记录萌
发数和观察 9 d后的生长情况。
在丁烯羟酸内酯和多效唑混合影响种子萌发
的实验中, 所用处理液为 1 μmol·L-1多效唑分别与
0.1、1、10、100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以 1:1的
比例混合而成, 以 1 μmol·L-1多效唑的处理液为对
照, 12/12 h光照 /黑暗(光照强度同上)或连续黑暗
(25±2) ℃下培养。每天记录萌发数。
丁烯羟酸内酯或蒸馏水处理的种子在培养8 d
(此时种子尚未完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9 d后, 用酶
联免疫法(钟显2006)测定种子中内源赤霉素含量。
数据采用 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每个
处理的萌发率经反正弦后,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
萌发后的生长指标和内源赤霉素含量测定的结果均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
异显著性(P<0.05), 单独样本的 T检验用于分析成
对设计的变量差异显著性(P<0.05) (Kulkarni等
2007)。
结果与讨论
1 丁烯羟酸内酯、GA、KT、IAA对公鸡花种子
萌发和萌发后长出的幼苗的影响
种子对丁烯羟酸内酯、GA、KT和 IAA的反
应是不同的。黑暗培养条件下, 以丁烯羟酸内酯或
GA处理的公鸡花种子能够萌发, 50 d时萌发率可
以分别达到 42%和 73.27% (图 1), 但KT和 IAA对
图 1 12/12 h光照 /黑暗和黑暗下丁烯羟酸内酯和G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Fig.1 Effects of butenolide and GA on seed germinations under 12/12 h light/dark or dark condition
相同字母表示在 0 .0 5 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丁 0 . 1、丁 1、丁 1 0、丁 1 0 0 分别代表 0 .1、1、1 0、1 0 0 n m o l · L - 1 丁烯羟酸
内酯; GA 10、GA 1 00、GA 1 000 分别代表 10、10 0、1 000 μmol ·L -1 G A。图 2~ 4 均同此。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0期,2009年 10月 969
其没有促进作用, 种子不萌发。
无论是在 12/12 h光照 /黑暗还是连续黑暗下,
丁烯羟酸内酯和 GA都明显促进公鸡花种子萌发
(P<0.05)。12/12 h光照 /黑暗下, 种子随着丁烯
羟酸内酯浓度升高, 萌发率也升高。100 nmol·L-1
丁烯羟酸内酯处理的萌发率达到 92%, 与 1 000
μmol·L-1 GA (萌发率为 94%)的效应相同(P>0.05)。
随着 GA浓度的增加, 种子萌发率并没有明显增
加。黑暗条件下, 丁烯羟酸内酯和GA促进种子萌
发的程度明显小于 12/12 h光照 /黑暗下(图 1)。
萌发后再培养 9 d, 不同浓度丁烯羟酸内酯和
GA对胚轴和胚根生长都有明显促进作用。12/12
h光照 /黑暗下, GA促进胚轴生长(10.6~17.9 mm)
的程度大于丁烯羟酸内酯(图 2-a)。
12/12 h光照 /黑暗下幼苗活力指数都高于黑
暗下, 幼苗鲜重则低于黑暗下(图 2-c、d)。丁烯
羟酸内酯和GA处理的幼苗活力指数和鲜重都明显
提高(P<0.05), 丁烯羟酸内酯对幼苗鲜重的提高程
度高于 GA的(图 2-d)。
总之, 以上结果与前人报道的丁烯羟酸内酯促
进金合欢属植物种子萌发和萌发后长出幼苗的生长
结果(Kulkarni等 2007)是一致的。
图 2 12/12 h光照 /黑暗和黑暗下丁烯羟酸内酯和GA对萌发后长出的幼苗生长(9 d)的影响
Fig.2 Effects of butenolide and GA on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fter germination
for 9 d under 12/12 h light/dark or dark condition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0期,2009年 10月970
此外, 我们还观察到: (1)当 10 μmol·L-1 GA分
别与 0.1、1、10、100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以
1:1的比例混合后, 其萌发率、胚根长、幼苗活力
指数都明显高于单独使用 10 μmol·L-1 GA的(P<
0.05) (图 3-a、b、c) , 胚轴长和幼苗鲜重与 10
μmol·L-1 GA没有明显区别(P>0.05) (图 3-b、d)。
10 μmol·L-1 GA与 1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混合后,
其萌发率比单独以10 μmol·L-1 GA处理的增加58%,
胚根长增加 15 mm, 幼苗活力指数提高 30倍。这
与前人报道的一定浓度的植物茎叶燃烧产生的烟雾
水可以促进水稻幼苗根的分蘖和叶生长的结果(方
平夷 1998)是类似的。(2)当 1 μmol·L-1多效唑分别
与 0.1、1、10、100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以 1:1
的比例混合施用后, 无论是在 12/12 h光照 /黑暗
还是在黑暗条件下, 种子均不萌发。这似乎说明种
子萌发过程的完成需要赤霉素的重新合成。
图 3 暗中GA和丁烯羟酸内酯的混合物对种子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Fig.3 Effects of GA mixed with butenolide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seedlings under dark condition
2 丁烯羟酸内酯对公鸡花种子和幼苗中赤霉素含
量的影响
种子培养 8 d后, 12/12 h光照 /黑暗下以 10、
100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处理的和黑暗下以 100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处理的赤霉素含量都显著低
于不做处理的(P<0.05) (图 4-a)。第 8天时, 黑暗
下培养的种子中赤霉素含量高于 12/12 h光照 /黑
暗下种子的。种子萌发后长出的幼苗生长 9 d (即
培养的第 17天)时, 12/12 h光照 /黑暗下以10、100
nmol·L-1丁烯羟酸内酯处理的赤霉素含量显著高于
不做处理的(P<0.05), 黑暗下以丁烯羟酸内酯处理
的与不做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图 4-b)。
根据本文结果, 可以得到两个印象: (1)植物燃
烟促进公鸡花种子萌发可能与赤霉素路径有关。
本文结果与前人报道的植物燃烟可促进莴苣萌发
(Drewes等 1995)和丁烯羟酸内酯可促进澳大利亚
菊科植物(Merritt等 2006)和耕地杂草(Daws等
2007)种子萌发, 并认为其可代替红光和GA可代替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0期,2009年 10月 971
红光的说法是类似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丁
烯羟酸内酯与GA的作用有相似之处。(2)植物燃烧
后生成的烟水溶液影响种子中内源赤霉素合成和脱
落酸含量(Schwachtje和 Baldwin 2004)。本文结果
也显示经过丁烯羟酸内酯处理的公鸡花种子中赤霉
素含量变化与光有关。这与 Nelson等(2009)的
Karrikins (丁烯羟酸内酯的新化学名称)促进休眠的
拟南芥种子萌发时需要光照和 GA的合成, 以及
Soos等(2009)的烟水溶液能活化莴苣种子萌发过程
中与ABA有关的基因和光诱导基因表达的双重作
用的结果相似。总之, 丁烯羟酸内酯能够通过增强
种子对GA的敏感性, 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和萌发后
幼苗的生长。对此, 今后还需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
探讨。
参考文献
方平夷(1998). 植物茎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水溶液对水稻生长的效
应. 植物生理学通讯, 34 (4): 262~263
钟显(2006). 月季切花内源激素含量 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 河
南林业科技, 26: 6~9
Brown NAC (1993). Promotion of germination of fynbos seeds
by plant-derived smoke. New Phytol, 123: 575~583
Daws MI, Davies J, Pritchard HW, Brown NAC, Van Staden J
(2007). Butenolide from plant-derived smoke enhances ger-
mination and seeding growth of arable weed species. Plant
Growth Regul, 51: 73~82
Dixon KW, Roche S, Pate JS (1995). The promotive effect of
smoke derived from burnt native vegetation on seed ger-
mination of Western Australian plants. Oecologia, 101:
185~192
Drewes FE, Smith MT, Van Staden J (1995). The effect of a plant-
图 4 12/12 h光照 /黑暗和黑暗下经丁烯羟酸内酯处理的公鸡花种子赤霉素含量变化
Fig.4 Effects of butenolide on the GA contents of A. labiata seeds under 12/12 h light/dark or dark condition
derived smoke extract on the germination of light-sensitive
lettuce seed. Plant Growth Regul, 16: 205~209
Flematti GR, Ghisalberti EL, Dixon KW, Trengrove RD (2004).
A compound from smoke that promotes seed germination.
Science, 305: 977
Jain N, Kulkarni MG, Van Staden J (2006). A butenolide, isolated
from smoke, can overcom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ex-
treme temperatures during tomato seed germination. Plant
Growth Regul, 49: 263~267
Keeley JE, Fotheringham CJ (1997). Trace gas emissions and
smoke-induced seed germination. Science, 276: 1248~1250
Kulkarni MG, Sparg SG, Van Staden J (2007). Germination and
post-germination response of Acacia seeds to smoke-water
and butenolide, a smoke-derived compound. J Arid Environ,
69: 177~187
Merritt DJ, Kristiansen M, Flematti GR, Turner SR, Ghisalberti
EL, Trengove RD, Dixon KW (2006). Effects of a butenolide
present in smoke on light-mediated germination of Austra-
lian Asteraceae. Seed Sci Res, 16: 29~35
Minorsky PV (2002). Smoke-induced germination. Plant Physiol,
128: 1167~1168
Nelson DC, Riseborough JA, Flematti GR, Stevens J, Ghisalberti
EL, Dixon KW, Smith SM (2009). Karrikins discovered in
smoke trigger Arabidopsis seed germination by a mechanism
requiring gibberellic acid synthesis and light. Plant Physiol,
149: 863~873
Schwachtje J, Baldwin IT (2004). Smoke exposure alters endog-
enous gibberellin and abscisic acid pools and gibberellin sen-
sitivity while eliciting germination in the post-fire annual,
Nicotiana attenuata. Seed Sci Res, 14: 51~60
Soos V, Juhasz A, Light ME, Van Staden J, Balazs E (2009).
Smoke-water-induced changes of expression pattern in Grand
Rapids lettuce achenes. Seed Sci Res, 19: 37~49
Sparg SG, Kulkarni MG, Light ME, Van Staden J (2005). Improv-
ing seedling vigour of indigenous medicinal plants with smoke.
Bioresource Technol, 96: 1323~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