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吊石苣苔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卷 第 2期,2010年 2月 159
收稿 2009-12-18 修定  2010-01-04
* 通讯作者(E-mail: liuwei00780@163.com; Tel: 0876-
8 8 8 6 2 2 8 )。
吊石苣苔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刘伟 *, 黄勇
文山学院生化系, 云南文山 663000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LIU Wei*, HUANG Yo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00, China
1 植物名称 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 别名石矼豆、石吊兰。
2 材料类别 幼嫩叶片。
3 培养条件 ( 1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
MS+6-BA 3.0 mg·L-1 (单位下同); (2)增殖与继代培
养基: MS+6-BA 3.0+NAA 0.1; (3)生根培养基:
1/2MS+NAA 0.5。以上培养基都加入 3%蔗糖和
0.7%琼脂粉, pH 5.8~6.0。培养温度为 25 ℃左右,
光照强度为 50 µmo1·m-2·s-1, 光照时间为 12 h·d-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 取吊石苣苔的幼嫩叶片,
用自来水清洗表面的泥土和灰尘, 在自来水下冲洗
2 h。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75%酒精消毒 5~10 s, 无
菌水冲洗 3次, 0.1%升汞灭菌 13 min, 无菌水冲洗
5次。选择不变色、无褐化的叶片切成面积约 1
cm×2 cm的小块, 接种到培养基(1)上。
4.2 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 叶片切块接种到培养基
(1)上培养25 d后, 叶块伤口处膨大并出现淡黄色透
明胶质状愈伤组织。继续在培养基(1)上培养 7 d
后, 愈伤组织数量逐渐增多, 开始有少量愈伤组织
分化出粗壮带2片真叶的幼芽(图1), 此后幼芽生长
迅速, 再经过约 25 d培养后, 形成的无根苗高 1~3
cm, 具叶片 4~9片, 每个小叶块分化出 1~15个不
等的无根苗。
4.3 增殖与继代培养 把诱导出的无根苗转移到培
养基(2)上, 10 d后无根苗开始生长, 并且在茎的基
部及靠近基部的叶腋中冒出芽点, 再过 10 d, 每个
无根苗上可长出 3~4个长约 0.5 cm的腋芽和不定
芽, 继续培养 30 d后, 等新长出来的芽长 2~3 cm
时(图2), 再分株转移到相同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增殖
与继代培养, 培养周期约 50 d, 增殖系数达到 3~4。
4.4 生根与移栽 将分化出的芽切下, 接种于培养基
(3)上进行根的诱导。培养 15 d后在靠近基部节的
部位开始出现白色顶端带有大量根毛的气生根(图
3), 生根率100%, 在培养的过程中气生根不断快速
伸长, 部分根伸入到培养基中。培养基(3)上培养
大约 30 d后的完整植株可进行移栽。
图 1 吊石苣苔诱导芽
图 2 吊石苣苔继代苗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6卷 第 2期,2010年 2月160
将根长 3~4 cm的瓶苗置于自然光下培养 5 d,
然后打开瓶盖炼苗 3~5 d。炼苗后将苗小心取出,
洗净培养基后移栽于混合基质(碎木屑:园土:沙=7:2:
1)中(图 4), 用 500倍多菌灵喷洒浇透一次, 保持基
质 60%左右湿度, 温度在 15~20 ℃, 一个月后成活
率达 100%。
图 3 吊石苣苔生根苗
图 4 吊石苣苔移栽苗
叶片, 四季常青, 轮生叶序。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
纹或淡紫色、蓝紫色, 花筒细漏斗状, 开花时美丽
而雅致(图 5)。耐阴湿, 是室内盆栽观赏、各种庭
园石山美化等优秀的植物材料。吊石苣苔还含有
黄酮类、苯乙醇类、β-谷菑醇等化学成分, 具有
抑菌、抗炎、抗病毒、止咳、祛痰、平喘等
药用功能(刘伟 2009; 杨付梅等 2003)。苦苣苔科
不少植物的组织培养已有报道(汤正辉等2005a, b),
但吊石苣苔尚未有组织培养的报道。
图 5 吊石苣苔开花
5 意义与进展 吊石苣苔是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的
常绿小灌木, 具有较大观赏和药用价值。该植物茎
绿色或黄绿色, 高可达 60厘米。具有类似肉质的
参考文献
刘伟(2009). 云南文山吊石苣苔属植物引种驯化初步研究, 文山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2 (3): 114~116
汤正辉, 石雷, 陈维伦, 苗琛, 李振宇(2005a). 半蒴苣苔的组织培
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41 (4): 333
汤正辉, 石雷, 陈维伦, 苗琛, 邢全(2005b). 台闽苣苔的组织培养
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41 (4): 497
杨付梅, 杨小生, 罗波, 朱海燕(2003). 苗药岩豇豆化学成分的研
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5 (6): 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