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八棱海棠MdPPO2B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全 文 :植物生理学报 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2015, 51 (12): 2239~2246  doi: 10.13592/j.cnki.ppj.2015.0360 2239
收稿 2015-09-10  修定 2015-10-30
资助 上海市种业发展项目[沪农科种字(2013)第13号]、上海市
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3395800300)。
* 共同通讯作者(E-mail: yaoquanhong88@163.com, Tel:
021-62203180; E-mail: zhangzh@njau.edu.cn, Tel: 025-
84395724)。
八棱海棠MdPPO2B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沈雪芳1,2, 韩晴2, 高建杰3, 彭日荷3, 王波3, 高志红1, 姚泉洪1,3,*, 章镇1,*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南京210095;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上海201403; 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
研究所, 上海201106
摘要: 多酚氧化酶(PPO)是一种含多个铜离子的氧化还原酶, 可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我们从八棱海棠中克隆到
一个PPO的同源基因MdPPO2B, 构建该基因酵母分泌表达载体并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 表
达蛋白MdPPO2B的分子量约为66.4 kDa。以邻苯二酚作为底物, 该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6.5和40 ℃。除Cu2+、Na+、
Mg2+和Li+外, 4 mmol·L-1的Fe3+、Zn2+、Mn2+对酶活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最适条件下, 当苯酚浓度达600 μmol·L-1
时, 反应4 h, MdPPO2B表达菌株可降解80%的苯酚。表明该基因在工业污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八棱海棠; 酶学性质; 苯酚降解
Express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MdPPO2B from Malus robusta
SHEN Xue-Fang1,2, HAN Qing2, GAO Jian-Jie3, PENG Ri-He3, WANG Bo3, GAO Zhi-Hong1, YAO Quan-Hong1,3,*,
ZHANG Zhen1,*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Crop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ghai 201403, China; 3Agro-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ghai 201106, China
Abstract: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s one of oxidoreductase enzymes, which catalyzes the phenols to diqui-
nones. A putative PPO gene (MdPPO2B) was cloned from Malus robusta and exogenously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GS115. SDS-PAGE showed that MdPPO2B has a molecular mass of approximately 66.4 kDa. With
catechol as substrate, it wa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for MdPPO2B was 6.5 and 40 ℃,
respectively. Except for Cu2+, Na+, Mg2+ and Li+, Fe3+, Zn2+ and Mn2+ inhibited the enzyme activity at a concen-
tration of 4 mmol·L-1. The MdPPO2B degraded 80% phenol after incubated for 4 h under the optimum condi-
tion. In short, our original research on MdPPO2B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organism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
Key words: polyphenol oxidase; Malus robusta; enzymatic characteristics; phenol degradation
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又名海红, 蔷
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 是苹果属乔木山定子和海
棠果的杂交种, 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八
棱海棠根系发达, 植株强壮, 具有抗寒抗旱、耐盐
碱和耐贫瘠等特点, 常作为苹果嫁接的砧木。众
多研究表明, 苹果等水果的褐变现象是其体内释
放的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 P O )的作用下氧化产生醌类的结果 (李萍等
2008)。褐变不仅影响果蔬的风味、营养、加工和
外观品质, 而且还降低耐贮性。
PPO是一类含铜的膜结合蛋白, 可以催化一
元酚转化为二元酚, 二元酚再氧化为醌类物质。
PPO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质体中, 是六大酶中第
一大氧化还原酶。根据PPO催化的底物不同和底
物中酚羟基的位置和数目可以将PPO分为三大类:
单酚氧化酶、双酚氧化酶和漆酶(Park等1997;
Kruger等1994; Hatcher和Kruger 1993)。PPO基因
已从苹果、茶树、草莓、马铃薯、茶叶、莲、莲
藕、鸭梨、紫竹、香蕉、橄榄等植物中克隆获得,
并在序列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展开研究, 但相
关的功能研究并不多(Beecher和Skinner 2011; John
等2011)。韩国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的Kim
等(2001)克隆了一个苹果PPO基因, 并进行了初步
的表达模式分析。Hunt等(1993)、Shallar (1992)、
植物生理学报2240
Cary等(1992)分别克隆出2个编码番茄分生组织
66.3 kDa的PPO基因(cP2/A7、gP2/B)、2个编码蚕
豆叶片68 kDa的PPO基因(pPPO-A1和pPPO-B5)、
2个编码马铃薯叶片67 kDa的PPO基因(PPO-P1和
PPO-P2)。
PPO作为氧化还原酶, 参与植物色素的生成
并且还与植物抗逆、生长发育有关, 可能促进乙
烯的代谢。此外 , 人们还发现了PPO在光合作
用、抗病虫等方面的生理功能。PPO可催化木质
素及醌类化合物形成, 构成保护性屏障而使细胞
免受病菌的侵害(马长青等2013)。PPO是酚酸类
物质降解的关键酶(程鹏等2013), 可以催化一元
酚转化为二元酚, 二元酚再氧化为醌类物质。酚
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就是利用这一特性,
达到降解有毒酚类的作用。本研究首次从八棱海
棠克隆到一个PPO的同源基因MdPPO2B, 将其转
化到毕赤酵母菌株GS115中, 成功地筛选到阳性
克隆菌株。以收集到的粗酶液为材料, 对其蛋白
进行纯化, 研究其酶学性质、动力学和酚类物质
降解, 旨在为研究分泌表达八棱海棠PPO基因的
毕赤酵母工程菌株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功能以
及果蔬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褐化现象提供理论
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
购自Invitrogen (USA); 转毕赤酵母的MdPPO2B阳
性表达菌株为本实验室筛选。丙烯酰胺(acryl-
amide)、甲叉双丙烯酰胺(bis-acrylamide)和尿素
(urea)购自Sigma Chemical公司。胶回收试剂盒
(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购买于Qiagen公司。
酵母培养基BMY以及其他培养基都是按照毕赤酵
母表达指南(Invitrogen, USA)进行配制。电击仪器
Bio-Rad Genepulser购自美国Hercules。其他化学
试剂购买于上海国药公司(Sinopharm Chemical
Reagent)。
2 MdPPO2B基因克隆
八棱海棠多酚氧化酶基因MdPPO2B的克隆
采用RT-PCR技术, 抽提八棱海棠幼苗的总RNA, 反
转录合成cDNA, 以合成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 加
入1对特异引物, 进行RT-PCR扩增。MdPPO2B基
因的扩增引物为: R23853, 5′-GAATTCGGATC-
CATGACTTCATCTCCCTTACC-3′; R23854,
5′-GAGCTCTTAGGTAGTATTAATCAGCTCAAT-
GCTAAACCCTCCGATGG-3′。RT-PCR扩增反应
体系为20 μL。反应程序如下: 95 ℃预变性3 min;
95 ℃变性30 s, 59 ℃退火30 s, 72 ℃延伸90 s, 30个
循环; 72 ℃延伸10 min。将回收的PCR产物和
pMD18-ST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挑取白色阳
性菌落并进行酶切鉴定, 最后测序验证目的基因
的序列准确性。
3 毕赤酵母转化
将带有MdPPO2B基因的表达载体pPIC9K进
行SalI单酶切, 使其线性化, 然后通过电击方法转
化进酵母细胞内。将毕赤酵母细胞涂布于选择培
养基(SD+0.8 mol·L-1山梨醇+5%葡萄糖+2%琼脂)
上, 置于28 ℃培养72 h。用接菌棒接种单菌落到40
孔板内, 加入50 μL BMY进行甲醇诱导蛋白表达,
甲醇终浓度为1%, 250 r·min-1震荡培养24 h后, 每
隔1 d取一次上清液, 用邻苯二酚溶液进行阳性测
定, 筛选出活性最高的菌株。
4 MdPPO2B的纯化和活性测定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MdPPO2B蛋白。在4
℃条件下, 边搅拌菌体裂解液, 边缓慢加入硫酸铵
粉末, 至终浓度为75%左右, 使蛋白沉淀。透析袋
在使用前煮沸15 min。将沉淀得到的蛋白质液装
入透析袋中, 用0.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7.0)
透析24 h, 期间更换3次缓冲液。16 099×g离心25
min, 得到的上清液即为PPO粗液。在4 ℃冰箱中
将酶液注入镍柱纯化 , 纯化时 , 洗涤缓冲液0.6
mol·L-1 NaCl、20 mmol·L-1磷酸钠盐缓冲液、50
m m o l · L - 1咪唑 , p H 7 . 5 ; 结合缓冲液为含1 0
mmol·L-1咪唑、20 mmol·L-1磷酸钠盐缓冲液, pH
7.5; 溶解缓冲液含0.6 mol·L-1NaCl、20 mmol·L-1
磷酸钠盐缓冲液、250 mmol·L-1咪唑, pH 7.5。
测定PPO活性时, 150 μL的酶促反应体系含50
μL 0.2 mol·L-1磷酸缓冲液(pH 6.0)、50 μL 0.1
mol·L-1的反应底物邻苯二酚、酶液50 μL, 在40 ℃
水浴中反应10 min, 然后置于冰上终止反应。在
420 nm处测得对邻苯二酚底物的氧化量。1个PPO
单位(U)是1 min转化1 μmol·L-1邻苯二酚, 使产物邻
沈雪芳等: 八棱海棠MdPPO2B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2241
苯二酚自由基浓度从a增加至b (张鹏2007)。酶活
力计算公式如下: 酶活力=[1 000×0.1844×(A2−
A1)×60×稀释倍数]/t。其中, A1和A2分别为反应开
始和结束时的吸光值, t为反应时间, 酶活力单位为
U·min-1·mg-1 (蛋白)。
5 MdPPO2B的酶学性质测定
5.1 最适pH和温度
采用蛋白粗酶液,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 分别配
制0.2 mol·L-1 Na2HPO4和0.1 mol·L
-1柠檬酸(pH
2.2~5.5)、0.2 mol·L-1磷酸缓冲液(pH 6.0~8.0)。反
应时间10 min。15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不同pH值
的缓冲液50 μL、邻苯二酚(0.1 mol·L-1) 50 μL、酶
液50 μL。最适温度采用10、20、30、40、50、
60、70、80 ℃共8个温度梯度, 反应体系同最适
pH, 对照使用100 ℃反应30 min的失活酶液。计算
3次重复的相对酶活力(Krzysztof等2009), 取平
均值。
5.2 温度稳定性
将酶液分别置于30、40、50 、60 ℃水浴中,
反应0、10、20、30、40、50和60 min后,迅速放
于冰上终止反应, 于4 ℃下11 180×g离心5 min。其
他操作参照第4节,计算3次重复的相对酶活力, 取
平均值。
5.3 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酶活影响
采用0.2 mol·L-1磷酸缓冲液(pH 6.0)配制终浓
度为4 mmol·L-1的KNO3、CaCl2、LiCl、NaCl、
C u S O 4、M g S O 4、F e C l 3、F e S O 4、Z n C l 2和
MnSO4。研究不同抑制剂对PPO影响时, 使用的化
合物为二硫苏糖醇(DTT)、抗坏血酸(VC)、柠檬
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L-半胱氨酸、NaCl、
醋酸, 选用0.5、1、10 mmol·L-1三个浓度, 分别用
0.2 mol·L-1磷酸缓冲液(pH 6.0)配制。其他操作参
照第4节, 以最大酶活力为100%, 计算3次重复的相
对酶活力, 取平均值。
5.4 MdPPO2B底物的特异性
以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 反应体
系为150 μL, 其中酶液10 μL, 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
子酸的浓度为0.1~1 mmol·L-1 (Kátia等2008)。缓冲
液使用pH 6.0的磷酸盐缓冲液。以100 ℃反应30
min后不具有活性的酶液作为对照。反应前40 ℃
活化10 min, 再将底物加入到混合液中。参照上述
步骤测定酶活。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分别在
420和334 nm处测定吸光值, 以OD420和OD334制作
饱和曲线 , 然后根据双倒数作图法绘制米氏曲
线。重复3次反应, 取平均值。
6 苯酚的降解
将表达MdPPO2B的酵母和空载体pPIC9K的
对照酵母菌液OD值调至0.1, 吸取5 μL接种于
BMY平板上(含终浓度1%甲醇、1%甘油和3种
不同浓度酚类化合物), 于27 ℃培养2 d左右, 每
隔24 h加入甲醇诱导。3种酚类物质分别为8.5
mmol·L-1苯酚、45 µmol·L-1 2,4,6-三氯苯酚(tri-
chlorophenol, TCP)和4 mmol·L-1 2,6-二甲基苯酚
(dimethylphenol, DMP)。
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PPO降解苯酚的效
果。 2 0 0 μ L的反应体系包括酶液 5 0 μ L、 4
mmol·L-1的CuSO4、0~10
000 μmol·L-1的苯酚。缓
冲液使用pH 6.0的磷酸盐缓冲液。40 ℃反应8 h,
每隔1 h分析苯酚降解效率。分析柱为C18反相柱,
微孔滤膜过滤反应混合液后进行HPLC分析。
HPLC分析条件为: 流动相为甲醇和水(30:70, V/V),
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 柱温为30 ℃。进样量为
20 μL, 检测波长为225 nm。
图1 SDS-PAGE检测MdPPO2B
Fig.1 Detection of MdPPO2B by SDS-PAGE
M: 蛋白分子量Marker; E: 纯化的蛋白。
植物生理学报2242
图2 MdPPO2B基因cDNA全长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Fig.2 cDNA sequence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MdPPO2B
沈雪芳等: 八棱海棠MdPPO2B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2243
实验结果
1 MdPPO2B的分离纯化
使用硫酸铵对粗酶液进行浓缩和沉淀, 用镍
柱低温纯化沉淀到的粗酶, 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
用于12% SDS-PAGE电泳验证蛋白分子量。结果
显示, 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条带单一, 并且大小与生
物信息学预测相一致(图1)。说明MdPPO2B基因
在以酵母菌株GS115作为宿主的分泌表达系统中
转化和表达成功。用Bradford染料结合法对纯化
后的蛋白进行蛋白定量, 经测定MdPPO2B的蛋白
含量为0.0302 mg·mL-1。经PCR扩增后, 最终得到
长度为1 773 bp的cDNA序列, 可翻译一条由586个
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阴影部分为推测的分泌
信号肽序列(图2)。
2 MdPPO2B最适pH值
由图3可见, 当酶反应体系pH为6.5时, 酶活力
到达最高, 为100%, 即MdPPO2B的最适pH为6.5;
当体系pH低于6.0或高于7.0时, 酶活力逐渐下降;
pH值为3.5时, 酶活力趋于0, PPO基本丧失酶活
力。说明MdPPO2B最适pH为中性或近中性。
3 MdPPO2B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
如图4-A所示, MdPPO2B最适温度呈倒钟型
形状, 在30~50 ℃范围内, 仍保持较高的酶活, 当酶
反应温度为40 ℃时, 酶活力到达最高, 为100%, 即
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 ℃。MdPPO2B酶液经
30、40、50、60 ℃共4个温度处理60 min, 每10
min测一次残余酶活。MdPPO2B在30~40 ℃可以
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30和40 ℃处理60 min后, 仍能
保持90%的酶活; 50 ℃下处理60 min后, MdPPO2B
剩余酶活力为40%; 当温度达60 ℃时, MdPPO2B的
活性迅速降低, 为20%左右。这说明MdPPO2B的
热稳定性较差, 不耐热(图4-B)。
4 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MdPPO2B活力的影响
不同金属离子对MdPPO2B活性的影响如图
5-A所示, 与不添加金属离子的对照相比, 反应体
系中添加4 mmol·L-1的Cu2+、Na+、Mg2+和Li+对酶
活力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 残余的酶活力分别
是170%、120%、120%、120%左右, 其中Cu2+促
进作用最强; 4 mmol·L-1的Fe3+、Zn2+、Mn2+对酶活
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残余酶活分别是20%、
30%、20%; 反应体系中添加Ca2+的相对酶活力为
98%左右, 说明该离子对酶活力影响不大。
由图5-B可见, 0.5 mmol·L-1浓度下的大多数抑
制剂对酶活力影响不大, 而在添加柠檬酸的条件
下酶活率仍然高达50%以上; 当抑制剂浓度达到
1 mmol·L-1时, EDTA、柠檬酸对MdPPO2B活性的
影响较大, 可抑制50%以上的酶活力, 其中柠檬酸
对MdPPO2B活性抑制率达到80%左右, 表现出明
显的抑制作用 , 而添加NaCl后依然能保持几乎
100%的酶活力; 当抑制剂浓度达到10 mmol·L-1时,
除NaCl和醋酸外, 其余抑制剂酶活抑制率达50%
以上。
5 MdPPO2B两种底物的酶动力学参数
根据PPO底物具有非特异性且种类多的特点,
以最常用的PPO底物邻苯二酚、焦性没食子酸来
图3 pH值对MdPPO2B活力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pH on MdPPO2B activity
图4 温度对MdPPO2B活力(A)和稳定性(B)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ctivity (A) and stability (B) of
MdPPO2B
植物生理学报2244
研究MdPPO2B动力学参数。通过Linewear-Burk
作图法分别以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测
定Km、Vmax及Vmax/Km等参数。Km值反映了酶和各
种底物的亲和力大小, 大多数酶的Km值在10
-6~10-1
mol·L-1, Km值越小, 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从表
1可以看出, 以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作为底物
时 , M d P P O 2 B的K m值分别为0 . 1 6 1和7 . 9 2 0
mmol·L-1, 表明邻苯二酚可与MdPPO2B较强地结
合, 是MdPPO2B的最适底物。
6 MdPPO2B对苯酚的降解
比较转MdPPO2B基因和pPIC9K空载体的酵
母菌株对苯酚、2,4,6-TCP、2,6-DMP三种酚类
化合物的降解能力, 结果表明: 在含有甲醇的SD培
养基上 , 两种酵母菌株都生长正常 , 而在含苯
酚、2,4,6-TCP、2,6-DMP的平板上, 转入空载体
pPIC9K的酵母菌株生长受到了抑制 , 而表达
MdPPO2B的酵母菌株仍保持正常的生长趋势(图
6-A)。HPLC分析的结果显示, 随反应时间增加,
反应体系中苯酚残余量在下降。当苯酚浓度为
600 μmol·L-1, 反应时间1 h时, 苯酚残余量为50%
左右; 当反应4 h时, 苯酚残余量仅剩20%左右,
降解效果显著(图6-B)。这说明MdPPO2B提高了
毕赤酵母对这些酚类化合物的抗性。
讨  论
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其活性与环境
pH值关系密切。pH主要通过以下过程影响酶活
力: (1) pH过酸或过碱影响蛋白构象, 从而使酶变
性失活; (2)当pH变化不剧烈时, 会影响酶分子的解
离状态; (3) pH会影响分子中某些基团的解离, 这
些基团的离子状态与酶活力中心构象和酶的专一
性密切相关。酶学特性研究表明, MdPPO2B对pH
图5 不同金属离子(A)和抑制剂(B)对MdPPO2B活力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metal ions (A) and inhibitors (B) on MdPPO2B activity
*: P<0.05; **: P<0.01。
沈雪芳等: 八棱海棠MdPPO2B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2245
的变化较敏感, 强酸或强碱环境均影响酶的催化
反应。MdPPO2B在酸性条件下的活性较低, pH
3.5~5.5处相对酶活不足20%。
利用褐变抑制剂处理是目前果蔬贮藏和加工
过程中抑制果蔬褐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Bhande等
2007), 关于抑制酶促褐变的化合物很多, 且很小的
剂量就可以使酶彻底失活。但相当一部分抑制剂
会产生有毒物质, 如亚硫酸盐能产生对人体有毒
物质SO2, 剂量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且有
时因为浓度而效果不理想, 一般不提倡使用。本
研究发现, 使用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柠檬酸等
对PPO活性的抑制效果较好。考虑到抗坏血酸、
L-半胱氨酸存在于大部分果蔬中且是人体健康不
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生产成本低, PPO活力抑制效
果理想, 适宜作为八棱海棠加工过程中PPO的抑制
剂。另外, 有研究发现ClO2对苹果PPO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Fu等2007), 高压二氧化碳处理能大大降低
甜菜PPO的热稳定性(Liu等2008), 而γ-射线对新鲜
甘蓝汁PPO的活力没有影响(Kim等2007)。
金属离子一般以酶的辅助因子和激活剂两种
形式参与酶促反应, 通过检测不同金属离子对八
棱海棠PPO活性影响, 发现金属离子不同对PPO酶
活力抑制效果各不同, Cu2+、Mg2+对PPO酶活力有
促进作用, 而Zn2+、Ca2+、Fe3+则抑制酶活力。张
力等(1998)研究发现Fe2+离子对漆酶的催化活性表
现出抑制作用, 并研究了抑制位点和抑制特点, 与
本研究结果不一致。柠檬酸之所以对PPO活性产
生抑制作用, 是因为PPO是一种以铜离子为辅基的
金属蛋白, 柠檬酸中的3个羧基与PPO的铜离子发
生螯合作用, 达到抑制酶活力的目的; 其次, 柠檬
酸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pH, 使得八棱海棠PPO远
离最适作用范围而活性降低。金属离子对八棱海
棠PPO活性的影响较复杂, 从中找不到可循规律,
但它们间的关系紧密, 其与酶作用的具体机理尚
需进一步研究。
生产中, 酚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如炼钢、石
油炼制、塑化、造纸、医药、农用化学品、印染
等行业的工业废水中(Ha等2000; Grady 1990)。酚
类化合物经过糖基化作用后, 对生物体的毒性一
般都降低。表达MdPPO2B基因的酵母菌对苯
酚、2,4,6-TCP、2,6-DMP的抗性要高于转入
pPIC9K空载体的酵母菌。这可能由于MdPPO2B
基因对酚类化合物产生糖基化作用后降低了对酵
母菌的毒性。关于微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已见报道, 并且成效显著。Gaitan等(2011)的研究
表明, 当浓度为15 mg·L-1的2,4,6-TCP反应4 h后, 来
自Trametes pubescens的漆酶降解率达到84.2%。
在本研究中, 当苯酚浓度增加至600 μmol·L-1时, 4
h后MdPPO2B的苯酚降解率达80%左右, 降解浓度
远远高于前者, 且该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持久
表1 以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的MdPPO2B动力学参数
Table 1 Kinetic constants of MdPPO2B with catechol and pyrogallic acid as substrate
底物 Km/mmol·
L-1 Vmax/U·min
-1·mg-1 (蛋白) Vmax/Km
邻苯二酚 0.161 6 714.00 4 1613.62
焦性没食子酸 7.920 0.93 0.12
图6 含MdPPO2B基因的酵母菌株对酚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
Fig.6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degradated by yeast strain
containing MdPPO2B
A: SD板上的降解效果; B: HPLC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2246
性。总之, 对MdPPO2B基因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
植物污染物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程鹏, 马晓红, 史益敏(2013).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喇叭水仙鳞片中
酚酸类物质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植物生理学报, 49 (2):
137~143
李萍, 成仿云, 张颖星(2008). 防褐剂对牡丹组织褐化发生、组培苗
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0 (2): 71~76
马长青, 柏素花, 戴洪义(2013). ‘嘎拉’苹果多酚氧化酶基因MdPPO
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49 (8): 803~810
张力, 花建丽, 王光辉, 李先春, 汪德先(1998). 生命金属离子对漆
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3):
238~242
张鹏(2007). 以ABTS为底物测定漆酶活力的方法. 印染助剂, 24
(1): 43~45
Beecher B, Skinner DZ (2011).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polyphenol oxidase genes in develop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kernels. J Cereal Sci, 53 (3): 371~378
Bhande SD, Ravindra MR, Goswami TK (2007). Respiration rate of
banana fruit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at different storage storage
temperatures. J Food Eng, 19 (11): 32~39
Cary JW, Lax AR, Flurkey WH (1992).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DNAs coding for Vicia faba polyphenol oxidase. Plant Mol
Biol, 20: 245~253
Fu YC, Zhang KL, Wang YN, Du JH (2007). Effects of aqueous
chlorine dioxide treatment on polyphenol oxidases from golden
delicious apple. LWT-Food Sci Technol, 40 (8): 1362~1368
Gaitan IJ, Medina SC, Gonzalez JC, Rodriguez A, Espejo AJ, Osma
JF, Sarria V, Alméciga-Díaz CJ, Sánchez OF (2011). Evaluation
of toxicity and degradation of a chlorophenol mixture by the lac-
case produced by Trametes pubescens. Bioresour Technol, 102
(3): 3632~3635
Grady CPL Jr (1990). Biodegradation of toxic organics: status and
potential. J Environ Eng, 116: 805~828
Ha SR, Vinitnantharat S, Ozaki H (2000). Bioregeneration by mixed
microorganisms of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loaded with a mix-
ture of phenols. Biotechnol Lett, 22: 1093~1096
Hatcher DW, Kruger JE (1993). Distribu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in
flour millstreams of Canadian common wheat classes milled to
three extraction rates. Cereal Chem, 70: 51~55
Hunt MD, Eannetta NT, Yu H (1993). cDNA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potato polyphenol oxidase. Plant Mol Biol, 21: 59~68
John MM, James EB, Petrea H, Kenneth DK, Deanna N, Philip LB
(2011). Allelic varia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genes impacts on
Chinese raw noodle color. J Cereal Sci, 54 (3): 387~394
Kátia NM, Jorge AWG, Pedro VO, Carmen CT (2008).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polyphenol oxidase and peroxidase in green coconut
water by microwave processing. J Food Eng, 88 (2): 169~176
Kim D, Song H, Lim S (2007). Effects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the
radiation-resistant bacteria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
fresh kale juice. Radiat Phys Chem, 76 (7): 1213~1217
Kim JY, Seo YS, Kim JE, Sung SK, Song KJ, An GH, Kim WT (2001).
Two polyphenol oxidases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and in response to
wounding in the Fuji apple. Plant Sci, 161 (6): 1145~1152
Kruger JE, Hatcher DW, DePauw RA (1994). Whole seed assay for
polyphenol oxidase in Canadian prairie spring wheat and its use-
fulness as a measure of noodle darkening. Cereal Chem, 71 (4):
324~326
Liu X, Gao YX, Peng XT (2008). Inactivation of peroxidase and poly-
phenol oxidase in red beet (Beta vulgaris L.) extract with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Innov Food Sci Emerg, 9 (4): 24~31
Park WJ, Shelton DR, Martin TJ (1997). Variation in polyphenol ox-
idase activitie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 among hard white and
hard winter wheat sample. Cereal Chem, 74 (1): 7~11
Shallar T, Hennig N, Gutfinger T, Hareven D, Lifschitz E (1992). The
tomato 66.3 kD polyphenol oxidase gene: molecular identifica-
tion and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lant Cell, 4: 135~147
Waliszewski KN, Márquez O, Pardio VT (2009). Qua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from vanilla bean.
Food Chem, 117 (2): 19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