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5期,2004 年 10 月556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樊高琼 杨文钰* 任万君 刘帆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 625014
提要 研究不同浓度 (0、10、20、40 mg·kg-1)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品种川麦 30 不同叶序 (3 叶、7 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酶
活性影响的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后,不同叶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活性增强,衰老后期仍维持较高水平;而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水平及上升速率则受抑,叶片中丙二醛(MDA)积
累量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
关键词 小麦;烯效唑(S-3307) ;叶片衰老;活性氧清除系统;核糖核酸酶
Effects of Uniconazole Waterless-dressing Seeds on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Leaf Senescence of Wheat
FAN Gao-Qiong, YANG Wen-Yu*, REN Wan-Jun, LIU Fan
College of Agronom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S-3307(uniconazole) waterless-dressing seed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10,
20, 40 mg·kg-1) on the activities of some enzymes related to leaf (3rd leaf, 7th leaf and flag leaf) senescence of
wheat cv. Chuanmai 30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3307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catalase(CAT), ascorbate peroxidase(APX) and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RNase
during leaf senesc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leaves treated by S-3307 had higher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lower MDA content during leaf senescence.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action of S-3307 on delaying
senescence of wheat leave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ing activities of active oxygen scavenging system,
and the decreasing activity of RNase.
Key words wheat; uniconazole (S-3307); leaf senescence; components of oxygen’s scavenging system; RNase
收稿 2003-12-29 修定 2004-05-31
资助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
* 通讯作者(E-mail:wenyu.yang@263.net, Tel:0835-
2882320)。
作物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延缓叶片
衰老、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对充分挖掘叶片的光
合生产潜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李文雄[1]认为,保持叶绿素和功能
叶面积而延长光合作用提高产量,除了育种途径
外,主要是外源生长调节物质。Patterson等[2]也
认为,延缓小麦衰老取决于发现有效的化学生长
调节剂,或者鉴定出叶子衰老的遗传变异性。烯
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物生长延缓
剂,生产中广泛用于培育壮秧。有关烯效唑延缓
叶片衰老的效果也多有报道[3~5],但对其作用机制
研究较少,且多以幼苗期叶片或者后期喷施进行
研究[4,5]。鉴于烯效唑干拌种小麦是一项简化、节
水、高效和增产的栽培措施[6],本文采用前期干
拌种的方式,依据药效的持续性,以3叶、7叶、
旗叶为对象,研究烯效唑干拌种小麦后对叶片衰
老期间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的影响,以探明烯
效唑抗衰老的效果及机制,为其在生产中应用提
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9年11月~2000年6月在本校喷江
农场进行。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夏玉米。小
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川麦30,烯效唑为
江苏建湖农药厂生产的 5% 可湿性粉剂。分别用
10 mg·kg-1(A1)、20 mg·kg-1(A2)、40 mg·kg-1(A3)
烯效唑干拌种,以不拌种作对照(A0)。单因素随
机区组设计,免耕撬窝点播,小区面积 12 m2(4
m×3 m),行窝距 20 cm×10 cm,基本苗 180 万
株 ·hm-2,试验重复 3 次。每 hm2 施 450 kg 过磷
酸钙(P2O5 17%)、150 kg 氯化钾(K2O 52%)、330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5期,2004 年 10 月 557
kg 尿素(N 46%),肥料全用作底肥施用。其它栽
培措施同一般大田生产。
两叶一心时每小区定点20株,自3叶、7叶、
旗叶抽出起,每隔 5 d 测量其叶片长度直至定长
(最大叶长),由此确定叶片抽身期(叶片抽出—1/3
定长)、成长期(1/3定长—定长)、衰老期(定长以
后)。在 3 叶、7 叶、旗叶叶片定长时起,每小
区每隔10 d取样 1次,分别测定各种生理生化指
标。
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测定参照文献7的方
法,以30 min内水解1 mg RNA为1个酶活性单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液制备参照文献8的
方法,活性测定参照张宪政[9]和王爱国等[10]的方
法,1个酶活单位相当于引起3 mL反应液达到50%
抑制所需的酶量,并按A=(V×1 000)/(B×W)[8]计算
每 g鲜重材料每 h的酶活性,酶活性单位用 U·g-1
(FW)·h-1 表示。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参照Mishra等[11]
法,以ΔA240 每 min 下降 1.0 为 1个酶活性单位,
用 U ·g-1(FW)表示。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测定参照Mishra
等[11]法,以ΔA290每 min下降1.0为 1个酶活性单
位,用 U ·g -1(FW)表示。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参照文献8和 12 的方
法,酶液制备同 S O D 。用ΔO D ( 5 3 2 ~ 6 0 0
n m ) × V / (0.155×d×W) [12]计算 MDA 浓度,以
mmol·g-1(FW)表示。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 法
测定[9]。
结果与讨论
1 烯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图 1~ 4 显示:
(1)叶片全展后,核糖核酸酶活性持续上升,
意味着核酸水平下降。烯效唑抑制该酶活性,在
叶片全展后 30 d,烯效唑处理的 3 叶、7 叶、旗
叶核糖核酸酶活性平均分别降低 12.5%、20.8%、
22.1%。不同叶序间最适浓度有差异,3 叶中核
糖核酸酶活性随着烯效唑浓度增大而降低,7
叶、旗叶以 A1、A2 处理的较好(图 1)。
(2)叶片全展后,SOD 活性呈单峰曲线(图
2),旗叶 SOD 活性下降较早。烯效唑不同处理
的叶片中 SOD 活性均提高。3 叶中未经烯效唑处
理的叶片在全展后10 d略有下降,而处理的则继
续上升;7 叶叶片中酶活性起始值较高,这种状
态一直维持到叶片衰老后期;旗叶中处理与未作
处理的则在酶活性峰值期时差异最大,在叶片全
展后40 d,烯效唑处理的旗叶中SOD 活性仍维持
较高水平,A1、A2、A3 处理的分别提高 47.1%、
59.3% 和 27.5%。
(3)在叶片全展后,CAT 活性与 SOD 活性变
化曲线相似(图 3),但其峰值较 SOD 出现得早。
烯效唑处理的叶片中 CAT 活性均提高,3 叶、7
叶中以高浓度A3处理的效果最好;旗叶中表现为
CAT 活性下降速度慢,延后效应增强,如在旗叶
叶片全展后 30 d,A 1、A 2、A 3 处理的 C A T
活性分别较未作处理的提高 38.9%、66.7% 和
33.3%。
图1 烯效唑对叶片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S-3307 on RNase activity in leaves of wheat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5期,2004 年 10 月558
(4)APX 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途径
(ascorbate-glutathione cycle)中的第一个酶,主要
存在于叶绿体中,是清除 H2O 2 的关键酶[14]。其
活性高峰出现在叶片全展后10 d(图4)。旗叶中此
酶活性最高,其次是 3 叶、7 叶。此酶活性下降
也较快,在叶片全展后 20 d 即低于全展时的水
平。烯效唑处理的3叶中酶活性下降延缓,7叶、
旗叶中主要是酶活性峰值提高。
图2 烯效唑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S-3307 on SOD activity in leaves of wheat
图3 烯效唑对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S-3307 on CAT activity in leaves of wheat
图4 烯效唑对叶片APX活性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S-3307 on APX activity in leaves of wheat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5期,2004 年 10 月 559
2 烯效唑对小麦叶片几种衰老指标的影响
从图 5 、6 可见:
(1)叶的衰老往往与叶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减少
密切相关。叶片全展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下
降(图 5),表明叶片已步入衰老。烯效唑处理的
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且下降较未作处理的缓
慢。在叶片全展时,烯效唑处理的 3 叶、7 叶、
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分别是未作处理的
1.22、1.08、1.02 倍,在叶片全展后 30 d,分
别是未作处理的 2.73、1.33、1.91 倍,可见烯
效唑处理延缓了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烯效唑处
理的7叶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随处理浓度增大
而增加的趋势;旗叶中则以A2 处理的最好;3叶
中处理之间差异较小,但烯效唑处理的防衰老效
果好一些。
(2)MDA 是脂质过氧化产物,其积累量增多
也是叶片衰老的原因之一[8,13,14]。叶片全展后,MDA
含量不断增多(图 6),表明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失
衡,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7 叶、旗叶 M D A 积
累速度较 3 叶快。烯效唑处理后,3 叶、7 叶、
旗叶 M D A 积累量较未作处理的少,积累速度也
慢。叶片全展后30 d,烯效唑处理的3叶、7叶、
旗叶叶片 MDA 含量分别较未作处理的降低 9.3%、
11.7% 和 14.2%。
总之,从本文结果可以得出两点印象:
(1)正如 Nooden 指出的,植物衰老过程中,
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下降可能是所有与衰老有关的
事件中最基本的事件,它们的变化可能是所有生
理性衰退变化的基础。核糖核酸酶活性的上升不
仅可反映核酸水平的下降,也可反映蛋白质的降
图5 烯效唑对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S-3307 on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in leaves of wheat
图 6 烯效唑对叶片中MDA含量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S-3307 on MDA content in leaves of wheat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5期,2004 年 10 月560
解,核糖核酸酶活性与叶片衰老密切相关[15]。本文
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叶片全展后开始
下降,表明叶片自全展后即进入衰老。烯效唑可延
缓蛋白质的降解和MDA的积累,这与烯效唑提高叶
片衰老期间几种细胞保护酶(SOD、CAT、APX)的活
性和抑制叶片中核糖核酸酶活性水平及上升速率有
关。
(2)从烯效唑的浓度效应来说,3叶、7叶上
以高浓度(A3)比较突出,可能是烯效唑浓度的直
接效应;而在生育后期旗叶上则表现为低浓度的
A1、A2 效果较好,可能与前期培育了壮苗有关。
烯效唑可延缓前期(3 叶)、中期(7 叶)、后期(旗
叶)叶片的衰老,这可能是小麦生产中前期培育壮
苗、后期促进籽粒灌浆、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提
高的生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文雄.植物衰老生理.国外农学: 麦类作物,1986, (1): 23~26
2 Patterson TG, Ass DM, Run WA.田间生长小麦衰老期间酶
的变化.国外农学: 麦类作物,1985, (6): 29~32
3 廖利民, 韩碧文,何仲佩. S-3307和PP333对小麦某些生理特
性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3):28~31
4 鲍正发,郑寨生,张尚法等.烯效唑在小麦上应用的效果及
技术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6,22(1): 103~104
5 王怀杯, 沈志民, 徐绍英. 烯效唑对大麦产量及延缓衰老
的影响.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8,24(2):189~193
6 杨文钰,于振文,余松烈等.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
作物学报, 2004,30(5):502~506
7 朱广廉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38~140
8 林植芳,李双顺,林桂珠等.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化物歧化
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植物学报,1984,26(6):
605~615
9 张宪政主编.植物生理研究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08~210,156~157
10 王爱国,罗广华, 邵从本等.大豆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报,1983,9(1):77~84
11 Mishra NP, Mishra RK, Singhal GS.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during exposure of intact wheat
leaves to strong visible ligh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protein synthesis inhibitors. Plant Physiol, 1993,
102:903~910
12 白宝璋,汤学军主编.植物生理学测试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145
13 冯晴,徐朗莱,叶茂炳等.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3种保护酶的最
适pH和温度变化.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35(1):8~10
14 Asada K. Ascorbate peroxides—a hydrogen peroxide-scav-
enging enzyme in plants. Physiol Plant,1992,85:216~220
15 张远海,梅传生,吴光南.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核糖核酸含量
和核糖核酸酶活性.江苏农业学报,1987,3(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