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莨菪的休眠芽培养及植株再生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2卷 第3期,2006年6月 473
山莨菪的休眠芽培养及植株再生
徐文华1,2 陈桂琛1,* 孙菁1,2 周国英1,2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8100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Dormancy Buds of 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
XU Wen-Hua1,2, CHEN Gui-Chen1,*, SUN Jing1,2, ZHOU Guo-Ying1,2
1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1,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收稿 2005-09-13 修定  2006-01-12
资助 国家中西部重点项目(2001BA901A47)。
*通讯作者(E-mail: gcchen@nwipb.ac.cn, Tel: 0971-
6143523)。
1 植物名称 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别名甘青山莨菪。
2 材料类别 休眠芽(春季取材)。
3 培养条件 启动培养基:(1) MS+6-BA 1~2 mg·L-1
(单位下同)+IAA 0.2~0.5+CH 300+3% 蔗糖;(2)
MS+NAA 1+6-BA 2+ZT 3+CH 500+6% 蔗糖。前
期芽分化培养基: (3) MS+NAA 1+6-BA 3+ZT 3+CH
500+6% 蔗糖。后期芽增殖培养基:(4) MS+ NAA
1+6-BA 3+CH 500+6% 蔗糖。以上 4 种培养基均
附加200 mg·L-1肌醇、5 g·L-1琼脂粉。生根培养
基:(5) 1/2MS+NAA 1+3% 蔗糖。pH 5.8。培养
温度为(25±1)℃,光源为日光灯,光强为30~60
mmol·m-2·s-1,光照时间12 h·d-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芽的获得 春季(3月份),取大田栽培二
年生植株的幼芽为初始培养材料。流水冲洗干净
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芽用0.2%的氯化汞溶液消
毒8~10 min,无菌水冲洗4~6次后接种到已备好
的启动培养基(1)、(2)上。暗培养 1 周后,转入
光照下培养。
4.2 丛生芽的诱导 3~5 d后,幼芽开始生长,小
叶长大、舒展、变绿,在培养基(1)上芽生长缓
慢,有分化,但分化率不高,一般每个芽分化
出2~3个不定芽。在培养基(2)上接种1周后,芽
有明显的分化迹象,基部膨大、有少量愈伤组织
形成,块状组织上多个芽分化,分化速度快,分
化率高,平均有 3 ~ 7 个芽,形成丛生芽。
4.3 增殖培养 将丛生芽切割,接种到培养基(3)上,
2 周左右即可分化,每瓶丛生芽都能分化出大量
的芽,芽数明显多于培养基(2),平均芽数 10 个
以上。在芽分化趋于稳定、考虑成本的情况下,
将丛生芽转接种到培养基(4)上,在继代培养中分
化稳定,分化率 100%,平均芽数都在 10~15 个。
4.4 根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将高3~5 cm的芽丛分割
成单芽,接种于诱根培养基(5)上;20~25 d 后,
根开始形成;35 d 后的生根率达 100%,且形成
株高7.0~8.5 cm的再生小植株。
4.5 移栽 待根长到4~6 cm时,将培养瓶从室中转
移到自然光照的室内放置3 d,再打开瓶口封口膜
炼苗2~3 d后,移栽到珍珠岩和腐殖质(1:1)混合
的盆内。初期加盖塑料薄膜保湿几天,3 d 后揭
去薄膜,后期逐渐通风,增加光照,2~3 d 浇水
1 次,移栽 2 周后,成活率达 7 0 % 。
5 意义与进展 山莨菪系茄科山莨菪属多年生植物,
俗称樟柳参,藏语音译唐冲那保,分布于我国西
藏东部、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甘肃等地。
山莨菪作为传统的藏药,具有麻醉、解痉、镇
痛、解磷中毒等多种功效。近期对山莨菪的研究
主要是在其药效成分及栽培技术方面。其有效成
分主要是莨菪烷类生物碱,如东莨菪碱、山莨菪
碱、阿托品、樟柳碱等。本文采用组织培养技
术,通过器官培养分化芽的途径进行快速繁殖,
对山莨菪优质种苗繁育可能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
值。山莨菪休眠芽组织培养成再生植株尚未见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