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U LTLI E NOF B OT I A NC AL S R E EC R A荃{
第 6 卷 .
V o l
.
5
,
第 1期
N o
.
1
1 . 86年 1 月
Ja n 二 1. 8 5
中 国 样 属 植 物 的 研 究 (一 )
孙 三 省
S T UD IE S O N T HE G E N U S F R AX IN US L
.
( O L E AC E AE ) IN C H INA ( I )
S u n S a n 一 s h e n g
打属 ( 尸; a x i n : ` s ’ L . ) , 隶属于木犀科 ( O l e a e e o e ) 木犀亚 利。 ( O l e o -
i d己。。 ) 的林族 ( F ar xl’ : ae 。 ) , 又称为白蜡树属 , 包括许多经卜济价值 很 高
的乔灌木 , 有许多质地优良的用材树 种 以及绿化、 观赏 树 种 。 白 蜡 树
尸 , a x s: 。 : ` 几艺,: 。 ,: 5 1: R o x b . 在我国四川 、 贵 州等地用 于 饲 养 白 蜡虫 ,
生产 “ 白蜡护 ` 并且在全国许多地方 用 其 枝 条 ( 蜡条 ) 作 为 编 织 业
的优良材料 。 此外 , 还有许多种可供药用 , 如中药 “ 秦皮” 的多种原植物
以及去甫草药 “ 白枪杆 ” 等 。
但是 , 、 由一宇我国的林属植物未被系统研究过 , 所以在分类鉴定和命名
上存在许多混乱。 同物异名 、 `同名异物 、 张冠李戴的现象很多 , 不但造成
我国林属植物的资源不明 , 而且有碍于林业和副业生产 , 也不利于引种驯
化等科研工作 。 因此 , 对我国的林属植物 , 巫待进行分类学研究 , 予以荃
面考证和修订 。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 吉林 省 , 吉林市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军医学校 ( M il tar y M七id ca 慈
S e b o o l
,
P
.
L
.
A
.
A ir F o cr e
,
J il i n
,
Pr o v
.
J Il i n )
。
. 中国科学除植物研 究所 汤彦承 同志 , 上海 自然 博物馆张美珍 、 组柏茂二 同志 , 南京 药学院
杨永康同志 , 江苏植物 研究所姚睑同志 ,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 究所崔向东 同志 . 林业 土坡研究
所赵士洞 、 王庆礼等同志 . 均 协助搜集文献和标本 , 或在研究工作 中给予热情拓助 . 东北林 学晓
许芝颐同志绘图 。 作者谨于此一并致以最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
一 3 7 一
本文 , 在复旦大学生物系徐炳声副教授的具体指导下 , 于 1 9 81 年完成
部分初稿 , 后承蒙东北林学院画亚 l教授 、 黄普华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植
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先生审阅和修改 , 又蒙西北林学院曲式曾副教授和
i四川中药学校邻家林同志惠予指正 。 但因作者才疏学浅 , 本文定有许多不
妥以至错漏之处 , 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
拌属 (白蜡树属 )
F r a x i n u s ( T
o u r 。 。 ) L i n n 。 S p . P I。 e d 。 1 , 2 : 1 0 5 7 , 1 7 5 3 , e t
C
e n . P I
. e d
.
5
, 吐7 7 , 1 7 5 ) ; A . D C . P r o d r . 8 : 2 7峨, 1 8 4 ` ,
B e n t h
. e t H o o k
。
f
. ,
G e n
.
P I
.
2 : 6 7 6
,
2 5 7 6 , W
e n z . i n B o t
.
J a
-
h r b
。
4 : 1 6 5
, 1 8 8 3 , S a r g e n t
,
S i l v
。
N o r t h A m e r
.
6 : 2 5
, 1 8 9魂.
K
n o
b l
。
i n E n g l
. e t P l a n t l
,
N a t
。
P f l a n z e n f a m
.
I V T e i l
。
2 A b -
t e i l
. : 5 , 18 9 5 , L i n g e l s h
.
i u B o t
。
J a h r b
。
40 : 1 8 5
, 1 9 0 7
, e t i n
E n g l
.
P f l a n z e n r
。
7 2 ( I V一2 ` 3 ) : 9 , 1 9 2 0 。
T y P u s g e n e r i s : F 了a x i n u s ` x c o l s i o 了 L 。
乔木或灌木 。 树皮平滑或纵裂 , 小枝节部稍扁 , 有髓 , 有 明 显 的 皮
孑L。 芽具芽鳞 ( 2一 4 对 , 镊 合状排列 ) , 稀为裸芽 。 奇数羽状复叶 , 无
托叶 , 具较长的叶柄 , 叶轴上面常有沟槽 , 小叶常为 2 一 4 对 , 稀 更 多 ,
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等 , 先端锐尖 、 渐尖或尾状 , 稀钝圆 , 基部楔形
至圆形 , 边缘具锯齿或全缘 , 羽状网脉 , 中脉明显 , 顶生小叶 柄 明 显 较
长 , 侧生小叶柄较短或无 。 花小 , 单性 、 两性或杂性 , 异株或同株 , 集成
圆锥花序 。 花序生于当年枝上或去年枝上 (为分组的基本特征 ) 。 雄花序
在花后很快枯萎而脱落 ; 雌花序或两性花花序将成为果序 , 待果实脱落后
方枯萎 , 果序轴不易脱落。 苞片条形 , 早落或缺如 , 稀宿存。 花梗细 。 尊
片 4 或退化至无 , 合生成筒状或杯状 , 浅裂至深裂 。 花 瓣 4 , 稀 昌一 6 ,
或退化至无 , 条形 、 匙形或舌状 , 易落或早落 , 白色或淡黄色 , 常芳香。 雄
蕊 2 或 3 一 4 , 花丝与花瓣互生 , 花药基着或稍歪 , 2 室 , 成熟后 纵 裂 ,
花粉散出后常明显扭曲 , 无花盘 。 雌蕊由 2 (稀 3 ) 枚心皮合生 , 2 (稀
3 ) 室 , 隔膜位置与雄蕊连线平行 , 中轴胚座 , ` 每室具 2 颗倒生胚珠 , 悬
垂于子房室的内角 , 珠脊背向 、 珠孔向上 , 花柱单一直立 , 柱头稍 膨 大 ,
先端常二裂 , 呈各种形态 。 受粉后 , 子房迅速增长 , 但胚珠发育却 较慢 。
果实为含一颖种子的单翅果 , 翅前伸 , 几占翅果全长的一半或更长。 种子
衰平 , 长椭圆形或校形 ; 种皮薄 , 种脐很小 。 胚直 , 胚根短 , 朝向 种脐 ;
子叶叶状 , 胚乳肉质 。
一 3 8 一
杯属绝大多数种的染色体数目为 : 2n 一 “ 。
样展分组和亚组 的检索表
1
。 圆锥花序生自当年技上的顶芽或腋芽 , 花芽为混合芽 , 花 枝 上 有 叶 ,
花与什同时开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顶生花序组 S e c t . I : Or n us D C · e m e n d . L in ge ls h .
2
. 裸芽 , 花序的苞片在果期宿存 , 花具花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宿苞亚组 (新拟名 ) S u b s e c t . rB a o et at ae iL n ge l“ h .
2
. 鳞芽 ; 花序上无苞片或苞片早落 。
3
。 花具明显的花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一
· · · · · · …… 无苞亚组 (新拟名 ) S u b s e e t . E b r a e t e a t a e L i n g e l s h .
3
. 花无花瓣或稀有退化的花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瓣亚组 (新拟名 ) S u b s e e t . o r n a s t e r K o e h n e e t L i n g e l s h
1
。 圆锥花序生 自去年枝上的侧芽 , 花芽为单纯花芽 , 花枝上无 叶 , 先 叶
开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侧 生花序组 S e c t · H : F 『ax i n u ,
4
。 花具花尊 , 但无花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尊花亚组 (新拟名 )
S u b s e e t
。
M e li o i d e s E n d l
. e m e n d
.
5
.
5
。
S u n
4
. 花无花粤 , 也无花瓣 · ……裸花亚组 (新拟名 ) S u b s e c .t rF ax iun ,
拌属的地理分布与起源
林属是典型的北温带阔叶树。 全世界约 60 余种 , 除极个别的种 分 布
到赤道地又 (爪哇 )之外 , 全部分布于北温带地区 , (东亚和北美大约在北
纬 2 0 ”一 5 5 “ 之间 , 欧洲和北非大约在北纬 5 0 。一 6 0 。 之间 ) 欧州 、 亚州 、 北
美州 扣 }卜州北部 , 都有朴属植物分布 。 但是 , 东亚 (包括 日本 、 中国 、菲律
宾 、 朝鲜等地 ) 和北美 (包括美国 、加拿大 、 墨西哥等地 ) 是二个集中分布
区 , 种类最多。 中亚 、 西亚及欧州大陆的种类少得多 , 地 中海地带种类稍
多 , 似乎是二个集中分布区的桥梁地带 。
东亚和北美的种类很不相同 , 它们分别属于进化程度 (e vo l ut i o n ar y
d e g r e e ) 不同的两个组。 在东亚 , 主要是 “ 顶生花序组 ” 的种类 , 小 乔
木和灌木占多数 , 很多种是具有花瓣的 , 在进化上属于较古老的类群 。 在
北美 , 主要是 “ 侧生 花 序 组” 的 种类 , 大乔木占多数 , 大多数种是无瓣
的 , 甚至是无花粤的 , 在进化上属千较年轻的类群 。 因此对岑属的现代分
一 3 9 一
布看 , 东亚似乎应是其起源地。 (当然 , 仅从现代分布推测其起源地是不
可取的 ) 。 再从东亚的杆属植物分布情况看 , 属内最古老的类群— “ 宿苞亚组 , S u b s e c t . B 犷a c t` a t a e L i n g e l s h 。 仅包括分布于东南部 的 三 个
种 : F r a x i n u s 夕: i f f i th i i C 。 B 。 C l a r k e , F ar x i : u s f e , , u夕i , e a L i n兰
名 e l s il . _和 尸 ar x i n u s m a l a c o户今z l a H e m s l . 。 它们皆为半常绿的小乔木 , 具
裸芽 ; 花序上的苞片在果期宿存 ; 多具两性花 , 花被完全 , 雄蕊丝短药
长 , 树皮中几乎不含有荧光成 分— 秦 皮 贰 ( A e s c u r i n) 。“ 宿苞亚组 ” 显然是林属最古老的类群 , 其他亚组的成员可 能 是 从
“ 宿苞亚组 ” 按着简化 (退化性进化 ) ’ 的趋势发展而来的 。 助岑属 的 分
布看 , “ 宿苞亚组 ” 分布于东亚的低纬地带 ; 其余越进化的种类 , 其分 布
`区越向北 , 也越广阔 。 因此似乎可以认为这一现象证明样属植物也和其它
温带阔叶树一样 , 都是热带起源的 。
对季岑属的变异特点的认识
林属中 , 许多种生境复杂 , 分布区域很广 , 变异性强 : 植 株 的 体 态
《乔木或灌木 ) 、 树 皮 的 颜 色与表面状态 、 叶片的形状大小 、 叶柄厂与 小
升柄的长短 、 花尊裂片 、 花瓣 、 花药 、 花柱以及翅果的形态和大小都不很
稳定 。 但从体属大多数种的变异情况看 , 小叶的对数 、 花序的着生 部 位 、
花部构造和形态 , 包括花瓣的有无 、 尊筒的形态 、 粤片的形态等 , 还是比
较稳定的性状 , 对于分种是十分重要的 , 皆可作为体现种间差异的 “ 质的
性伏 ” , 或用作 “ 检索表性状 ” 。 但是 , 在近缘种之间 , 这 些 “ 质 的 性
状” 常常会出现某些连续或交叉 (尤其是那些由数量关系体现的性 状 ) ,
使种间的性状差异变得模糊不清。 另外 , 由于朴属植物的花 , 构造较为简
单 , 那些没有花瓣甚至没有花尊的花 , 构造更为简单。 因此单从花的构造和
形态上确认 “ 种间差异 ” 就比较困难 , 似乎近缘种之间的花部形态是很相
似的。 再加上番岑属植物的花较小 , 且集成较紧密的圆锥花序 , 制成腊叶标
本后 , 花部形态常常发生变化 , 因此单凭花部的形态构造来分种是很困难
角 。
林属植物多为先叶开花或花与叶同时开放 , 花期甚短 , 所以林仄植物
的标本有 “ 花期标材· 、 “ 果期标本” 与 “ 枝叶标本” 之分 , 极少有花果兼备为。 又由于林属植物多为杂性异株或雌雄异株 , 因此 “ 花期标本” 之
中又有 “杂性花标本” 、 “ 雄花标本” 与 “ 雌花标本 ” 之分 。
笔者发现 :同一个种的不同个体之间 , 营养体变异很大 , 而种与种之
祠 , 尤其是近缘 种 之 间的 “ 种间差异” 有时却不很明显。 营 养 体 的 形
态 , 除了和分布区域的 纬 度 、 海拔高度和生境的水分与光照条件有 关 之
外 , 也和植株的年令 、 性别 (雌雄异株或杂性异株 ) 、 生长发育状况 (是
否摧病? 是否有虫害 ? ) 有 关 。 甚至 , 同一植株的上部枝条与下部枝条 、
营养枝与花果枝 , 都会有较大的变异 。 因此 , 鉴定样属的营养体标本更需
要具备丰富经验 。
总之 , 平岑属植牧标本的鉴定需要有花期和果期的互札参照 , 也需要有
:较多份数 , 才不致发生错误 。
属下分类和进化程度的关系
拌属的分 类系统 自从 A . P . d e C a n d ol le ( 1 8 4 4 ) 建立之后 , 并经
A
.
L i n g e l s h e i m ( 19 0 7
, 1 9 2 0 ) 修订以来 , 迄今变化不大 。 这是 因 为 ,
上述的分类系统是以属内各个种的进化顺序为基础的 , 比较符合以退化性
进化 (简化 ) 为主要趋势的基本规律 。
林属内各个种的形态联系 , 反映了属内的进化趋势 , 主要表现为 :
1
. 花部构造渐简 , 由两性花进化至单性花 , 山完全花至不完全花 ;山
两被花至单被花 (无瓣花 ) 甚至裸花 (无被花 ) 。
2
. 花枝形态 , 山花枝有叶进化为花枝无叶 , 花序 , 由顶生或腋生 于 当
年枝上进化为侧生于一年生枝上 , 花芽 , 由混合芽进化为单纯花芽 。
联系分布区域 、 形态变异与属内各种的进化程度 , 笔者发现 : 凡迸化
程度较低的 (即古老的 ) 种 , 多生于低纬地带 , 分布区也相对狭小 , 种内
个体间的形态变异也较小多 相反 , 凡进化程度较浪的种 , 多生长于高纬地
带 , 分布区相对广阔 , 种内个体间的形态变异也较大 。 其原因 , 除了与植
物的适应性和种内基因交流的情况有关之外 , 笔者认为也与迸化程度有重
要关 系 。 因此 , 笔者主张在分类研究中 , 处理某个种的形态变异 , 耍密切联
_系该种在属内的进化程度 (进化地位 ) , 也就是说如果同样内容或同样程
度的形态变异发生在不同进化程度的种的个体上 , 那末判断这种变异究竟
属于 “ 种间的性状差异 " (简称 a种间差异 , d i f f e r e n e e b e t w e e n s p e c i e s )
_还是 “ 种内的形态变异 ”
。 s) , 似应做如下分析 :
(简称 “ 种内变异 , v a r i a t i o n w i t h i n s p e c i -
凡进化程度较低的种 , 如果分布区又较狭小 , 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则
较频繁 , 从而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居群 ( p o p lu at io n) , 其形态变异多表现
一 4 1 一
为 u 个体差 , , 很少有 a地理宗 , ( g e o g r a p h i e a l r a e e ) 、 “ 地方宗 , ( 10 -
e a l r a e e ) 或 a生态型 ” ( e e o l o g i e a l t y p e o r e e o t y p e ) 的分化 。 那末 ,
在这些进化程度较低的种类 之 间 存 在 的 那 些 比 较 稳 定 的 形 态差 异 ,
则应视为 “ 种间差异” 。 相反 , 凡进化程度较高的种 , 如果 分 布 区较 广
阔 , 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则受到 “ 地理隔离 ” 乡响 , 那 ·
“地方宗 护
或 “ 生态隔离 ” 的 影 ,
整个种内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形态变异则常常导致 “ 地理宗 ” 、
“ 生态型 ” 的分化 。 因 对同样程度的形态差异则应看作是广布的
" 多型种 , ( p o l y m o r p h i c a S P e C l e s ) 的 “ 种内变异 ” 。 如果形态变异 具
此。卜
·末.或。
有明显的地理连续性 , 即表现为 “ 梯度变异 ” ( “ 倾群 ” 、 “ 生态群 ” lC i en ) ,
或者形态变异与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 即表现为 “ 生态型变异 ” ( E o ot y p ic
va
r ia t i on )
, 那末表现出这些变异的所有居群 , 都应作为一个 “ 分类学
种 ” ( T a x o n o m ic s p “ c i e s ) 。 同时 , 为了反映这些种内变异的情况 , 应把
“ 地理亚种 ” 或 “ 生态亚种 ” 作为必要的种下等级 。
总之 , 属下 “ 种间距 ” (种间差异 ) 不应是均等的 , 越进化的种越大 ;
“ 种下分化” (种内变异 ) 也是不同的 , 越进化的种越复杂 。
笔者从比较我国各地的大量标本人手 , 注意分析辉属植物变异的规律
性和各个种的特殊性 , 再到华东 、 华北 、 东北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进行野外
观察采集 , 特别是对一些花期和果期的营养体差异较大的种 , 在花期和果
期分别进行定株观察采集 。 尤其 , 注意了同一生境条件下 , 同种的不同个
体间的变异 , 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个沐间的变异 。
分 种 论 述
(不按系统顺序 )
1
. 黄山拌 新种 图版 1 . 1 一 4
F r a x i n u s h u a n g s h a n e n s i s 5
.
5
.
S u n
, s p
.
D C
. s u b s e e t
.
E b r a e t e a t a e L i n g e l s h
。
) —H a n d一 M a z z 。 e x S t i b . s s p 。 丙u a n夕 s h a ” e n s i s 5 .
i n s e h e d
。
H e r b
。
U n i v
。
F u d a n — F r a x i n u s
R o x b
。 : 徐炳声 in 陈邦杰等 , 黄山植物的研究 16 1 ,
sP 忱 i二 . 复旦大学实习队 N o . 2 106 .
`
S p e e i e s p r o x i m a 尸: 口x i n o f l o r i b u , da e W a l l .
n o v 。 ( s e e t
。
O r n u s
尸犷a x i n u s o d o n to e a l万万
S
。
S
u n , s s P
。 n o v -
c h i n e ” 5 15 a u e t 。 n o n
1 9 6 5
, p
.
p
.
q u o a d
,
s s p
。
i n s u l a r i s ( H e一
一 ` 2 一
祖 5 1。 )5 . J S 。 S u n , e o m b . n o v 。 ( s y n 。 n o v . : F , a x i n u s : e t u s a C h a -
nt p
. e x B e n t h
.
)
, s e d a q u a e a ly e i b u s l a t e e a m p a n u l a t i s
, 。 a l了-
e i u m Io b i s a e u t i s t r i a n g u l a r i b u s
, v e
l i
r r e g u l a r i t e r f i s s i s , p e 一
t a l i s 4一 0 , e a d u e i s , i n t e r d u m a b o r ` i v i s , l i g u l a t i s v e l l i n e a r i -
s p a t h u l a t i s
, a d b a s i n s e n s i m a n g u s t a t i s v e l e o n t r a e t i s d i f f e r t
.
! n s u P e r e a s im i l i s F : a x i n o s t夕l o s a o L i n g e l s h 。 ( S了 n . n o v 。 : F ar x i -
” u s o d o n £o e a l , x H a n d一 M a z z . e x S t i h . p . p . ) s e d a q u a p r a e e i -
p u e e a l了 e i b u s m a j o r i b u s , f e r e i m m l o n g i s , f e r e i . 3m m l a t i s , f o -
1 10 115 l
a t i o r i b u s
,
m a r g i n i b u s g r o s s e s e r r a t i s d i v e r s a
.
A r b o r P a r v a e
.
5一 7 m a l t a v e l f r u t e x . R a m i a s P e r i g r i s e o -
b r u n n e i v e l f l a v o 一 b r u n n e i , r a m u l i a n n o t i n i b r u n n e o l i g l a b r i s t一
r i a t i a d n o d o s i n e r a s s a t i
,
l e n t i e e l l i s p a r v i s e o n s p i e u i s
.
G e m m a e
t e r m i n a l e s e o n i e a e g l a b r a e a t r o b r u n n e a e
。
F o l i a 3一 5 ( r a r o 7 )
f o l i o l a t a
, p e t i o l i s g r a e i l i b u s e
。
5一 7 e m l o n g i s g l a b r i s , r h a e h i -
d i b
u s e 。 6一 s e m l o n g i s , f o l i o l a o v a l i a 丫 e l o v a t o 一 o b l o n g a
f a r o o v a t o l a n e e o l a t a
, e 。 5一 g e m l a n g a , e . 1 . 5一 4 e m l a t a , e h a r -
t a e e a ,
一a P i e e a e u m im a t a v e l e a u d a t a r a r o o b t u s a
,
b a s i e u n e a t a
o b l i q u a v e l l
e v i t e r r o t u n d a t a
,
m a r g i n e v a ld e g r o s s e s e r r a t a
,
u t r a q u e p a g i n a g l a b r a
, P e t i o l u l i s t e r m i n a l i b u s e
.
i一 1 。 s e m l o n -
9 15
,
l a t e r a l i b u s b r e v i o r i b u s v i x l e m 10 0 9 15
。
R a m i f l o r i f e r i e u m
f o l i i s
。
P a n i e u l a e t e r m i n a l e s v e l a x i l l a r e s , f l o r e s p o l y g a m i
, e 。
4一 5哪m l o n g i , P e d i e e l l i s g r a e i l i b u s , e a l y e e s l a t e e a m p a n u l a t i
v e l e 任 p u l a t i , e . 0 . g m m l o a g i , e 。 1 。 3 m m l a t i , l o b i s a e u t i s t r i a n 一
g u l a r i b u s
, 丫 e l i r r e g u l a r i t e r d i s s e e t i s , p e t a l a 魂一 0 i n t e r d u m e a 一
d u e a v e l
a b o t i v a
, a lb a
,
2一 3m m l o n g a , 0 。 5一 l m m l a t a , l i g u l a t a
v e l l i n e a r i
一 s P a t h u l a t a
, a P i e e a e u t a v e l a P i c u l a t a
, e o s t i s e o n s P i
-
e u i s , s t a m i n a Z
, e . Z m m l o n g a
, a n t h e r a e o b l o n g a e o b t u s a e v e l
a p i e u l a t a e
,
f i l a m e n t a b r e v i a , o v a r i a e o m p r e s s a e a l y
e i b u s l。 。 9 1-
o r a , s t y l i r e 公 t i ; s t i g毋 a t a e l a v a t a , o b , e u r e b i l o h a 。 S a m a r a e e o m一
p r e s s a e o b l a 双 e e o l a t a e v e l s P a t h u l a t a e , e 。 2一 3 e m l o n g a e , e .
3一 s m m l a t a e , e a l y e i b u s p e r瓜 a n e n t i b u s , a p i e e o b t u s a e v e l e m a r -
名 i n a t a e , i n t e r d u m s t了 115 P e r m a n e n t i b u s 。
A n h u i: 切 t . H u a n g s h a n , ,’ S h i z h i l i n ” t o “ W e s t S e a ” , Y a n
Z e n g 一 n a n N o . 2 6 3 , ( T y P u s ! f l . ) , a l t . 1 6 0 0川 ; X u B i n g · s h e n g
4 3
】 6 5 7f ( r。 ) , f i e ld w o r k t e a m U n i v 。 F u d a n N o . 2 10 6 ( f r 。 i m 口 a 一
t u r e )
, o m n i s s P e e i m
。
i n H
e r b
。
U
n i v
。
F o d a n e o n s e r y
. , i b
. ,
H
e r b
。
H u a n g s h a n F o r e s t r y S e h o o l N o
。
7 2 4一 1 2 7 0 , a l t 。 4 8 0m , N o 。 1 1 2毛
一 2 0 8 3 , a l t 。 1 2 0 0m , N o . 2 3一 2 1 8 8 , a l t 。 1 3 0 0 m , o m n i s : p e e i m ,
i n H
e r b
。
H
u a n g s h a n F o r e s t r y S e h o o l
e o n s e r y 。
该种与苦杨木 F , a x i n o s f l o : i b u : d a W a l l 。 s s p . i。 : : Ia : i: ( H e m s l . )
S
。
S
。
S u n
, e o m b
. n o v 。
(新异名 : F : a x i n : s : e t u s a C h a m p 。 e x B e n t h . ) ·
相似 , 但花尊阔钟形 , 尊裂片尖锐 , 三角形 , 或不规则深裂 ; 花瓣 4 一
0 , 早落 , 有时败育 , 舌形或线状匙形 , 基部渐狭或收缩 , 与之不同 。 另 -
外 , 它与宿柱白蜡树 F : a x i n : ` 5 s t刀Io s a L i n g e l s h . (新异名 : F , a x i n u s
c
d
o ,` t o c a l , x H
a n d一 M a z z . e x s t i b . p . p . ) 相近似 , 但与后者的主
要区别是花尊较大 , 长约 1 毫米 , 宽约 1 . 3 毫米 , 小叶较宽 , 叶缘具粗大 _
锯齿 , 可以鉴别 。
小乔木 , 高约 6 一 7 米 , 或灌木 。 嫩枝灰褐 或 黄 褐 色 , 一年生枝褐
色 , 光滑无毛 , 有条纹 , 节部膨大 , 皮孔小而明显。 顶芽圆锥形 , 光滑无
毛 , 暗褐色 。 叶具 3 一 5 一 (罕 7 ) 枚小叶 , 叶柄细长 , 约 5 一 7 厘米 , 光
滑无毛 , 叶轴长约 6一 8 厘米 ; 小叶卵形 , 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 稀见卵
状披针形 , 长约 5 一 9 厘米 , 宽约 1。 5一 4 厘米 , 纸质 , 先 端 渐 尖 或 尾
状 , 稀钝 , 基部楔形 、 歪斜或稍圆形 , 边缘具明显的粗大锯齿 , 两面光滑 -
无毛 , 顶生小叶柄长约 1 一 1 . 5 厘米 , 侧生小叶柄较短 , 不足 1厘米 。 花 枝
上有叶。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 , 花杂性 , 长约 4 一 5 毫米 , 花梗细长 , 花
尊阔钟形或杯形 , 长约 。 . 9 毫米 ` 宽约 1 。 3 毫米 , 裂片尖锐 , 三角形、 或 ·
不规则深裂 , 花瓣 4 一 。 , 有时早落或败育 , 白色 , 长 2 一 3 毫米卜 宽
。 . 5一 1 毫米 , 舌形或线状匙形 , 、 先端尖锐或有短尖头 , 中脉明显 , 雄 蕊
2 枚 , 长约 2 毫米 , 花药长圆形 , 钝圆或有短尖头 , 花丝短 , 子房 扁 平 ,
长于花曹 , 花柱直立 , 柱头棒状 , 隐约二裂 。 ` 翅果扁平 , 长披 针 形或 匙
形 , 长约 2 一 8 厘米 , 宽约 8 一 5 毫米 , 具宿尊 , 先端钝圆或微凹 , 有时
带有宿存的花柱。
安徽 : 黄山 , J“狮子林 ” 至 “ 西海” , 严 增 南 2 6 3 9 (模式标本卜花 .
期 ) ( F “ s ) * , 海拔 1 6 0 0 米 , 徐炳声 1 6 7 5 一 (果期 ) ( F o s ) , 复旦大 学
实习队号 2 1 0 6 (幼果期 ) ( F u s) , 同上地 , 黄山林业学校标本号 N 。 。 72 4
一二2 7 0 ,海拔 4 8 0 米 , N o 。 1 1 2 4一 2此 3 , 海拔 1 2 0 0米 , N o 。 2 3一 2 1 88 , 海 -
. 木文引证的标本存放单位 的名称 , 一律采用 《植物分类学报 》 , 10 82 年20期 2欣一 2以 页的 -
符号 , 对那些未被拟定符号的单位名称 , 本文使用中文简称 、
一 4 4 一
拔 1 3。。米 , 以上标本皆存于黄山林业学校标本室 。 同上地 , 刘慎愕 和钟
补求 2 7 ` s (枝叶标木 ) ( P E ) , 1 0 3 5 年 s 月 1 4 日 , 被误 定 为 F : a x i n u s
c h i n e n s i s R o x b
. 。 黄山 , 北海至云谷寺 , 路旁阳坡 , 山谷 , 陆 瑞 林 7 5 3 ,
(雌花和两性花 , 花期标本 ) (S H M ) , 黄山 , 半山寺至玉屏楼 , 路旁 阴
一坡 , 密林中 , 陆瑞林 7 4 57 (雌花 , 花期标本 ) (S H M ) ; 以上标本皆被误
定为 F r a x i n u s c h i n e n s i s R o x b . 福建 : 武夷 山 , 黄岗山 , 山地山谷密林内 ,
少见 , 乔木 , 高 13 米 , 华南植物研究所武夷 山考察队 80 一。2 ` 9 (厂 标
本 ) , 1 9吕0 年 7 月 2 3 日 ( W U G 、 P E ) 。
黄山林的标本曾被误定为 矛’ r a x i n u ` c h i n o n s i s R o x b . , 但由于后者的
花是无花瓣的 , 翅果的宿尊是长筒形的 , 小叶多为 5 一 寸枚 , 背面中脉多
少被有白色短柔毛 , 故黄山林与之显然不同 。 根据黄山材具准车负笋跳阔
钟形的花尊 , 尊裂片尖锐 , 花具花瓣 , 小叶 8 一 万枚等特征 , 笔者曾鉴
定其为 一 F r a x i n u s o d o n t o c a l刀x H a n d 。 一 M a z z . e x S t i b . s s p 。 h u a n s ha n -
e n s i s 5
.
5
.
S u n
, s s p
. n o v . i n s C h e d
. 。 但 , 后来笔者见到 了 F r a x i -
n u s o d o n t o C a l ; x H a n d一 M a z z . e x S t i b . 这个种的原始文献 ( o e s t e r .
B o t
.
Z e i t s c h r
·
9 0 : 1 2 5 , 1 9 4 1 ) 中引证过的三号合模式标本中的二 号 :
其一 , 曲桂玲 2魂6 5号 , 1 9 3 6年 5 月 1 日采自四川省天全县 , 海拔 2 4 0 0米 ,
为 “ 花期标本 ” , 其二 , 曲桂玲 3 0 5 8 号 , 1 9 3 6 年 7 月 2 日采自四川省宝
兴县 (穆坪 ) , 为 “ 幼果期标本” 。 (尚未查到的引证的标本其三 : 曲桂
玲 3 7 5 4 , 1 9 3 6年 9 月 2 日 , 果期 , 产于宝兴 (穆坪 ) 海拔 2 5 0 0 米 。 )经 过
仔细地与已知种 比较 , 笔者确认这二号标本并非 同种 。 其一为宿柱 白蜡树
rF ax 动 : : : #lt os o iL gn e l s h . 的花枝 ; 其二为我国的新纪录种— 尖尊样
<详见本文下述 ) F , · a x i n u s l o n夕i c u s Pi s 5 . e t 2 . 的幼果枝 。 所以 , 不 但
F T a x i n u s o d o n t C c a l , x H a n d一 M a z z . e x S t i b . 这个学名极可能是个混
杂名 , 而且与黄山样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都不相符 。
为确立麦山平岑的学名 , 笔者首先分析了它的分类地位 : 由于黄山林的
花芽为混合芽 , 花序生自有叶的当年枝上 , 故属于 “ 顶生 花 序 组 ” s ce 铸
O ln “ : D C
. e m e n d
.
L i n ge ls h
. 又由于它的花具花瓣 , 冬芽被 有 鳞 片 ,
花序上的小苞片缺如或早落 , 故又属于 “ 顶生花序组” 中的 “ 无苞 亚 组”
(新拟名 ) s u b s e e t . E b: a e t e a ta e L s n g e l s h .
笔者仔细研究了该亚组各成员种的形态特征和变异幅度后 , 认为黄山
林是一新种 。 它与所有已知种都有区别 : 其中小叶拌 F la ix nu : b o gn ae 二
D C
. 、 秦岭白蜡树 F r a x i n u s Pa x i a n a L i n g e l s h . 和小蜡树 F : ` x i n u s ` 5 1-
` b o l d i a n a B I . ( s y n
. n o v . : F r a x i n u s 二 a ; i e s i i H o o k . f . ) 是与黄 山拌
一 4 5 一
有明显区别的 , 不必赘述 。 于是 , 在形态上和黄山拌相近的种只有苦杨术
F : a x i : u s f l
o : i西忿 n d a , W a l l 。 s s p 。 i n s u l a , 15 (H e m s l . ) S 。 5 . S u n ,
c o m b
.
n o v
. 和宿柱白蜡树 刀: a x i: u : s t万l o s a L i n g e l s h .
为了比较黄山样和这 二个近缘种之间的形态差异 , 笔者从研究标本中
随机选定黄山拌 、 苦杨木和宿柱白蜡树的花各 50 朵 , 小叶各 50 枚 , 进行
了如下测量和统计分析:
( 1) 为反映每个种的花曹分裂的程度和花尊裂片的形态 , 测量每朵花
的 “ 尊长” (花尊长度 ) “ 尊宽 ” (花尊宽度 ) 和 “ 尊裂长” (花尊裂片 -
的长度 ) 。 其中 , “ 薯长 ” 以从花梗和花粤的交点至最长裂片的尖端的距
离计算 , “ 尊宽” 以尊筒中部被压扁后的横径计算 , “ 曹裂长 ” 以随机测
最每个花尊的任意二枚中等长度的裂片计算。
(2 ) 为反映每个种的小叶的形态差异 , 测量每枚小叶的 “ 长 宽 比 ” ,
即叶尖至叶基中点的连线长与小叶最宽处的宽度之比。
将测量的数据画出坐标图象 (图 1 ) , 做数理统计处理得表 l 。 (原始
数据从略 )
翻`书、.-、、 ,
有妇峙材
`
y ` , 主 1 轰 、 、1 . 3 乙礴 乙了花梦t ` . , , 差爹轰“一 ,
ld门拱|小时扶产狡)少p
子.
J .
落牙胜几,
产崔攫二厂犷鑫二乍弋厂布节二了吉~ ` ., 子净 J . , 五面 汉 5 . 氏` 宜夕 ` x 喂 , 喂 , 名 产花手双吃畏 (一 , , J·叶二 刹立` fl e了奋-
黄山样 、 苦橱木 和宿柱白蜡 树的四 个性状 的比较
一 4 6 一
二驹叔本端目名截器攀令喊忿浙较姆趁曰械尸、娜
4 7
可见 , 上述几个由数量关系表现的性状 , 尽管在每个种内都有一定的
变化幅度 , 也出现各个种之间的连续与交叉 , 但是这几个性状的频率高峰
(峰值 ) 是明显不同的 。 说明 , 黄 山林 、 苦杨木和宿柱 白蜡树的上述性状 ,
在绝大多数个体上是不连续的 。 事实上 , 我们凭感官已可以鉴别它们 。 为
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统计分析的结果井非由抽样误差所致 , 笔者 又采 用 了
“ 方差分析” 和 “ 秩和检验 ” 的方法 , 比较其差异的显著性 。 为 篇 幅 所
辗 , 本文仅将上述三不种的 “ 尊宽” 这一性状的检验结果列为表 2 。
衰 2 碑宽平均教的 “ 方差分析 ” 和 “ 秩和检验 ” 的教据扮“ 方差 分析 ” 的结果如下 : F = 种间均方种内均方 二 12 2 . 5种间自由度 助 ’ = 2 种内自由度 “ ” 14 7查 F 值表 , ( F ) = 0 . 0 1( 2 , 15 0 ) 二 4 . 7 6
因 F > ( F ) 故 P < 0 . 0 1
“ 秩和检脸 ” 的结果如下 : H 。 1 2
1 5 0 X 16 1
5 6 9 2
. 后1 + 15 5咬:
5 0
土
~ )
一 3 、 ,。 ;一 “` · , `
自由度为 2
因 H > 9 . 2 1,
查 x l 值表 , x 名 0 . 0 1 ( 2 ) = 仑. 2 1
故 P < 0 . 0 1
一 4 8 一
通过形态对比和数理统计分析 , 都表明黄山村确与近缘利有明显献差 -
异 。 致于对这些差异应做如何分析 , 应该看作是 “ 种间差异 ” 还是 “ 种内
变异 ” , 是以本文概述中提出的观点为依据的 。 黄 山林与近缘利都属于进
化程度较低的种类 , 而且黄山样的分布区较狭小 , 故将其作为新种为宜 。
2
。 苦杨木 新组合
F r a x i n u s f l o r ib u n d a W
a l l
. s s p
.
i n s u l a r i s ( H e m s l
.
) S
。
S
。
S o n
,
.
e o m b
。 n o v .— F r a x i n u : : e r u s a C h a m P 。 e x B e n t h . i n H o o k e r 尸 sB o l 。 K e w M i s e 。 4 : 3 3 0 , 1 8 5 2 , n o n F , a x i尤 u s : e t u s a R a f . A l s o g r -
A m
e r 。 3 4
,
1 8 3 8 ; B e n t h
. ,
F l
.
H o n g k
。
2 1 4
,
1 8 6 1 , F o r b
。 e t H e m s l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t
.
26 : 8 6 1 8 8 9 , L i n g e l s h
.
i n B o t 二 J a -
h r b
。
4 0 : 2 13
, 2 9 0 7
,
i n S a r g
.
P I
。
W i l
s 。 2 : 2 5 8
, 1 9 1理, e t i n E n g l .
P f l a n z e n r
.
7 2 ( IV一 2 4 3 ) : 2 2 , 1 9 2 0 , S e h i i e id . 111 . H a n d b 。 L a u b h 。
2 : 8 1 8
, n o n f i g
.
1 9 1 2 ; C h u n
,
C h i n
。
E e o n
.
T r e e s 2 8 3
, 1 9 2 1 ,
H a n d一 M a z z . S y m b . S i n , 7 : 1 0 0 4 , 1 9 3 6 ;陈嵘 , 中国树木分类学 1 0 6 1 ,
19 3 7 ; R e h d
。
M a n
.
C u l t
。
T r
. 凡 S h r 。 e d 。 2 , 7 6 5 , 1 9召0 , e t B ib l i -
o g r
.
5 5 5
, 1 9 4 9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3 , 3 4 4 , 图 ` 6 42 , 1 9 7 4 , K r u s s -
川 a n n , H a n d b . L a 一4 b g e h . 2 : 9 3 , 2 9 7 7— F 了a x i n : ` 5 1: s : `l a , 15 H e m s l 。i n J o 以 r n 。 L i n n . S o e . 26 : 8 6 , 1 8 8 9 ) L i n g e l s h . i n B o t . J a h r b 。
` 0 : 2 1 3 , 29 0 7 , e t i n E n g l . P f l a n z e n r . 72 ( IV一 2 ` 3 ) : 2 2 , 1 9 2 0 ,
金平亮三 , 台湾树木志 (增补改版 ) 6 1 3 , f i g . 5 6 9 , 1 9 3 6多 L i , W o o d了
F I
。
T a i w a n 7 5 6
,
f i g
。
3 0` , 1 9 6 3 , e t i n F I . T a i w a n 4 : 1 3 6 , p l -
9 4 0 , 1 9 7 8 , N a k a i k e i e B u l l
.
N
a t n
.
s e i
.
M u s
·
T o k y 0 1乓“ 4 8 1 ,
f i g
.
3 , 1 9 7 2
, p r o s y n
.
, 大井次三郎 , 日·本植物志 , 显花篇 (改订增新
版 ) 迫补部分 1 4 5 5 , 1 0 7 5 , 段木干 , 植物大辞典 3 : 3 92 7 , 1 9 8 0 , s y n ,
n o v
。— F了 a x i” 拟 s , e才左 s a v a r 。 h e n ,万a n a O l i v 。 i n H o o k 。 I e o n . P l ,1 0* t a b 。 1 0 3 0 , 1 8 9 0 , L i n g e l s il . l . e 。 基。: 2 1 3 , 1 0 0 7 , l . e 。 2 : 2 5 5 , .
1 9 1` , e t l 。 e 。 7 2 ( IV一 2 4 3 ) . 2 2 , 1 9 2 0 , S e h n e i d 。 l 。 e . 2 : 5 1 5-
f 19 5 1 4
, g 一 h
,
f i g
.
5 1 5
, e 一
f
.
1 9 ] 2 , C h
u n , l
. e 。 2 5 3
, 19 2 , H a n d
,
一
M a z z
.
1
·
c
.
7 : 1 0 0` , 19 3 6 , 陈嵘 , 同上 1 0 6 1 , 1 9 3 7 , R e h d . I。 e 二
768
, 1公谧o , e t B i b l i o g r 。 5 5 6 , 1 9 ` 9 , K r u s s m a n n , l 。 c . 2 : 9 3 ,
1 9 7 7
, s y n
。 n o v 。— F , a x i刀 u s 7亡 r封 s a v a r . i n r己 g r a L i o g e l s h 。 i n B o t 。J a h r b 。 4 0 : 2 1 3 , 1 9 0 7 , n o m 。 n u d . 、 i n S a r g . P l 。 W i l s 。 2 : 2 5 9少
1 9 1` , e t i n E n g l 。 P f l a n z e n r . 72 ( I V一 2 4 3 ) : 2 3 , 1 9 2 0 , S e h n e i d ,
一 4 9 一
1
. e. 2: s一 s, f i g . 5 1 5 f , 1 9 1 2 , s y n . n o v . — F ,` a x i: u s t a i留 a n i a ” a
M a s a m
.
i n T
r a n s
.
N a t
.
H i s
。
S o e
.
F o r m
.
2 4
: 2一0 , 1 9 3 4 , L i , i -
心 · 7 5 6 , 1 9 6 3 , p r o s y n · , N a k a i k e , 1. e . 15 : 4 8 1 , f i g . 3 , 19 7 2 ,
卫 r o s y n . , 段木干 , 同上 3 : 3 9 2 7 , 2 9 5 0 , p r o s y n . — F : a x i o u s s碑·
: a k i i M a s a m
。
1
. e 。 24
: 2 1 0
, 1 , 3 4 ; L i
,
1
。 e 。 7 5 6 , 1 9 6 3
, p r o s y n
.
;
N a k
a i k a e
, 1
. e 。 P r o s y n
.— F : a x i: u s c h a 切 Pi o n i i L i t t l e i n P h了 t -心 l o g i a 6 : 5 0 7 , 1 9 5 9 , ( P r o n o m . n o v . n o n F : a x i n u s r e zu : a R a f .
A l
s o g r
。
A m e r
。
3 4
.
1 8 3 8 )
s y n
。 n o v 。 — F r a x i n u s e无i n e n s i s a u e t .n o n
W
a
l l
. : 徐炳声 i n 陈邦杰等 , 黄山植物的研究 16 1 , 1 9 6 5 , p . p .
q u o a d s P e e i m
。
F u d a n U
n i v
.
N o
。
1 8 48— F , a x i : u s f l o ; i乙u , : d a a u e t 。n o n W a l l . : N a k a i k e l . e 。 15 : 心8 1 , 1 9 7 2 , p . p 。 e x e l 。 s p e e i m .
N
e P a l
。
浙江 : 临安 , 天 目山 , 华东农林部森林调查浙江队 4 012 8 ( N E F D 浙江资源调查队 2 94未,
( JS B I )
, 朱和卿 22 9、 865 、 9艺8 ( JS B I ) , 贺资育 2 2 0 3 (花 ) ( JSB I ) 、 2 0 6 5 4、 2 0了0 1 ( H Z BG ) .
裘宝林 3 3 8 ( H Z BG ) , H . M i g o 无号 ( J SB I ) ; 乐清 , 雁荡 lIJ , 钱士心 1了0 2 ( EC N U ) , 章绍
尧 5 3 7 8 ( F U S ) , 左大助等 6 18 ( J SB I ) : 天 台山 , 陈根蓉 2 38T ( 浙江林 校、 P E ) , 钟补勤 15 5
( F U S )
, 王名金 1 192 ( JSB I ) , 章绍尧 7 610 ( H Z B G ) , 四明山 , 杭州植物园采集号 69 5 (H Z
卫G ) ; 龙泉 , 凤阳山 , 王金诺 5 2 3 、 7 8 9 、 1已9 8 ( E C N U ) , 钱士 心 2 ’ 7 6 ( E C N U ) , 章绍尧盆606
《花 ) 、 4 T3 3 (花 ) 、 3 3 7 9 (果 ) ( P E ) ; 庆元 , 百 山祖 , 区 善华 2叨8 、 魂0 3、 了86 、 1一了8 ( E C N
U )
: 九龙 ilJ , 五主地 , 华栋等 3 00 9 、 4 16 5 、 4 2 7 3 ( E C N U ) : 泰顺 , 乌岩岭 , 左大 勋等 2 4 0 4 5
( JBS I )
: 很了县 , 滋 ilJ , 王景祥无号 (花 ) ( P E ) , 宁波 . 章绍尧 10 : 6 ( PE 、 H ZB G ) : 淳安 ,
王阜 , 雪坑岭中段 , 懊畔林 下及 山岩上 , 2 米高灌丛 , 章绍尧 3 0 2 呀 ( P E ) ; 平阳 , 章绍尧 64 62
( F 吸 S ) : 丽水 , 章绍尧 6 04 0 ( P E 、 F U S ) 、 62 13 、 6 4 64 ( F U S ) : 寿昌 , 余孟 兰等 2 723 6 ( J S
右1 ) , 遂 昌 , 佘孟兰等 2肠` 0. 、 2 6` 93 ( JS B I) : 建德 , 采集人不详 2 9 3吸3 ( J S B J、 P E ) , 昌化 .
澳呻林中 , 采集人不详 287肠4 ( 58 . 肠. 2 7 ) (花曹 ) ( F U S ) ; 云和 , 牛头 ilJ , 采集人不详 ( 19 T I .
肠 19 ) (花 ) ( P E ) : 开 化 , 采集人不详 2978 3 ( H Z BG ) : 地 点不详 , 钱士心 6 86 (萌枝叶 )
《 E CN U ) 。
江西 , 庐 ilJ , 胡先翰 2 4 2 T ( JS B I ) 、 2 6 4 9 (枝叶 ) , ( P E ) , 关克位 ? 4 2 8T ( P E ) . 王名金
63 2 (花后期 ) ( JS B I ) , 亚敏祥 BTT6 ( S HM ) ; 庐山 植钧园至太 乙村 , 核书绅等 7 4 8 13几( BJ M ) :
九连山 . 熊杰 16肠4 (枝叶 ) 、 ( P E ) , 安福 , 武功山 , 技书绅 1828 ( P E ) , 永修 , 软书绅 2 0肠
(稗) ( p E ) 、 2魏0 1 (幼果 ) ( p E 、 F U s ) , 南丰 , 市小区 ( ? ) 海拔 110 0米 , 林中 , 高达
6 丈 , 聂敏祥 、 软书绅 2 42 4 (花 ) (F U S ) 、 2 4 93 (花 ) ( P E ) . 黎川 , 聂敏祥 、 旗书绅 3 08场、
3 . 8启 ( P E 、 F U S ) , 资澳 , 聂敏祥 、 软书绅 3 44 2 ( P E , 犷U匀 : 兴 国 . 万文紊 18 4 8 (枝叶 )
( EP
、
JBS 协 上犹 , 云蜂山 . 牛弃岩山顶 , 海拔 12阳 米 , 低矮灌丛 , 枝形 弯曲· 有瘤 · 叶形小 ,二 面光无毛 , 姚俭等 14 3 0 ( 1 9 8 4 . 9 . 3 ) ( PE 、 J SB I ) : 铅 山 (全 ) 简烨坡 、 应俊生等 ` 31 2 2 0
(4 舫` . 8 . 2的 海拔 1肠廿米 ( P色》 ; 一吉安 , 东 团乡 , ’ 山 谷林阴下 , 海拔 冈O米 , 无号 ( P E 〕 , 地点
不详 , 陆瑞林无号 ( ’肠6 . 6 ) (幼果 ) ( s HM ) ; 德兴 , 大 茅山 , 聂枚祥 . 软书坤 6`8 4 ( W U G ) ;
安徽 ; 黄 IJ , 刘填谬 . 钟补求 2 8 3 2 , 2 8T2 、 2 9盛4 ( P E 、 F U S ) . 邓 桩彬等 7 , 1 6叨天巧 B l李 , -
严增南 ’ 2` 38、 · 2 . 1. (F U s ) , 陆瑞林 丫6 8 6 丈s H M ) , 吴 诚和 1 6e (幼果 ) 、 24 7 ( F U g { 黄山林 ’
拉 ) , 复且实刀队 肠2 、 蕊84 氏 1 882 (F U S ) , 云谷寺 , 海拔 890 米 , 示相源 1 “ (萌枝 ) (黄
山林校 ) , 贺资育 2391 ( JS B I ) , 采集人不详 ( 5 . 5 . C h ie n ? ) 12 61 ( JSB I ) , 苦竹溪 , 海拔
与. 6 米 , 黄山林校徐本号 2 a z2 8 、 了2 8 1 2 5 2 (黄 山林校 ) , 软县 , 单人 葬 1` 了6 、 16 4 6 ( Js B z ) : 休
宁 . 单人肺 24 16 ( J SB I ) ; 青阳 , 九华 山 , 安徽野生植物综 合利用调查队 6“ g 、 6 5了2 , 5 6 7任,
一 5 0 一
肠T 6 1( JS B I )
福建 : 崇安 , 武夷山 , 简悼坡等 4 00 58 ( P E ) ; 龙岩 , 三坎 奇迁 山 , 山谷林下 , 采集人不
详 4 3 7 T (枝叶 ) 4 0 122 0 ( P E ) , 南靖 . 梅林溪栖 山 , 姜兴顺 1806 2 ( 195 8 . 8 . 2 5 ) (药枝 ? 侧
生 小叶柄很短 ! ) ( F U S 、 E C N U 、 B F R I )
湖北 , 姊归 , 五指 山 人 I t 120 0爪 、 王作 宾 12 0 2 6 ( WU G ) ; 巴东 , 南 坪 A l t . BO0m 王作宾
1 102 2 ( P E
、
W U G )
; 恩施 , A l t . 15 0 0血 付国勋 、 张志松 1 4 18 ( P E 、 JS B I、 W U G ) : 建始 .
果 坪 , 林 文豹 : . n . (花蕾 ) ( w U G ) , 利川 , 箭竹溪 , 林 文豹 401 (幼果 ) ( W U G 、 P E ) :
兴 山 , 陈嵘 67 4 (萌 枝 ) ( N J T F C ) ; 神农架 , 植物研究所神农架调查队 2 33 6马 (尸E )
湖南 : 新宁 , 紫 云山 . A l t . 1 2 0 0m 密林 中 , 刘林翰 1 5 2 5 8 · ( JS B I、 W U G ) ; 衡山 , 陈 少卿
3 4 4 2 ( J S BI ) ; 湘西 南 , 不 详 , W a n g T e H u l 11 2 (花 ) ( JS B I ) ; 雪峰 山 , 不 详 , 李泽荣 : .
n
.
( P E )
: 地 点不详 . 安江林 校 12 5 8 ( P E ) ; 地 点不详 , 山脊密林 中 , 湘西调查 队 3 20 ( 1 36 3 一
了. 2了) ( P E )
贵州 : 望漠 , 山坡密林 A l t · 7 6Om 张志松 、 张永田 12D习 ( 花 ) ( P E 、 W U G 、 S H入I ) ; 兴
义 , 张志松 、 张永 田 6 23 ) 、 6 7 5 4 ( J SB I、 WU G 、 S LIM ) ; 凯里 , 雷公 山 . 山坡疏林 , 黔 南队
2 38 1 ( P E )
; 梵净 ilJ , 黔北队 91 6 (花 ) ( P云 ) ; 从 江 . 岩纲 . 采集人不 详 39 (B F R I ) : 地点
不 i准 , 曹子 余等 17 8 5 (花 ) ( JS B I )
四川 : 峨眉山 , 方文培 16弓了9 (花 ) 、 190 12 ( P E ) , 孙祥林 2 02 4 (花 ) ( J S B I ) : 奉 节 , 兴
隆区 A lt . 1 4 0 0。 疏林间 , 四川大学周 洪富等 1 0 31 19 (花蕾 、 黄绿 色 ) ( JS BI ) 10 812 2 (花 )
( W U G
、
J SB I )
, 新贺公社 , A lt . 10 0 0m , 高达 2 3m , 四川大学周洪 富等 10 7 916 (花 ) ( W U
G )
, Jl l东 , 不详 . 江苏植物研究所标本号 4 4 37 7 0 ( JS B I ) ; 地点不 详 , 华敬灿 126 (技叶 ) ( P E 、
J SB I )
陕西 : 宁陕 , 火 地塘 A lt . 主ZQOm 付坤俊 17了90 ( W U G ) : 紫阳 , 青荆公社 A lt . 10 10口
映西植被 区划小组 9拍 (大型枝叶 ) ( W口G )
广西 : 都安 , 尚甫乡 , 阴坡疏林 , 李荫昆 P o 1 5 7 9 ( P E 、 飞丫口G ) ; 临桂 , 雁山 , 钟 洛新
808 8 e 6 ( P E )
, 龙胜 , 广福林 区采集队 00862 ( P E 、 I SB I ) , 2 10 ( JS B I ) ; 地 点不详 , 秦仁昌
5 93 9 ( JS B I )
广东 ; 龙门 , 三角山 , 曾怀德 2 0 6 1 6 (花 ) ( p E 、 J RB I ) ; L u n g T l a u s il a o E · D · 卜i e -
r r ,
11 1 2 2 4 4 ( J SB I )
; 地点不详 , 陈焕墉 6 07 2 (花 ) ( P E )
台湾 : 地点不详 , T . T a n a k a e t Y . S h i m a t a H o r b . N o . 1 3 5 12 ( 193 3 . 3 . 2 1 ) ( JS B I ) ,
南京植物研究所标本号 N o . 10 186 6、 4 7 2 36 4 ( JS B I )
我国的苦杨木 , 历来被鉴定为 F彻xl’ un “ le i o sa C h “ m p . 。 据查 ,这一学
名的原始文献是 C . B e nt h a m ( 1 8 5 2) 所作 ,故学名的定名人应写为 : “ C h a -
m p
. e x B e n t h
. ” , 《 I n d e x K e w e n s i s 》 一书即记载其学名为 : F , o x i : : 二
: e l ,` s a C h a m p
.
e x B e n t h
. 。 但 , 原始文献 ( J o u r n . B o t . K e w M s s 。 .
刁: 3 3 0 , 1 8 5 2 或 H o o k 产 5 K e w J o u r n . B o t . 4 : 5 3 0 , 1 5 5 2 ) 在国内可
能难以 轰到 (注 : 北京等地均缺此卷书 ) , 故有关该学名的原始描述和模
式标本的产地等详情尚待研究。 仅从 B “ nt h “ m 于 1 8 6 1 年所著的 《香港
植物志》 ( F I . H o n g k . 2 1 4 , 1 8 6 1 ) 和后来 A . L i n g e l s h e i m 等人 的
研究知道 , 其模式标本很可能采 自香港 , 故 《中国树木分类学》 一书采用
了 “ 香港苦杨木” 这一名称 。 1 9 5 9 年 ,美国学者 K . L . L it t le 提出 : 我
国苦杨木的学名 “ F ar xt’ un : le t u sa C h a m p . ” 是 “ 晚 出同名 ” , 理 由 是
1 8 3 8 年 S . R “ if en “ q u “ 为新泽西州 (美国 ) 的某个种发表过一对 “ 互用
名” ( a 1t e r n a t i v e n a m e s ) : F r a x 1’ n : ` s : e z u s a R a f 。 和 L e P才a l f x 犷 e l u s ,
一 5 1 一
卫 af . , 按 《法规》 (列宁格勒法规 , 1 9 7 5 年 , 第四章第二节 ) , 1 9 5 3 年 1
月 1 日前有效发表的 “ 互用名 ” 为合格发表 (其后的 “ 互用名 ” 均非合格
发表 ) 。 那么 , 1 8 3 8 年发表的 F la x i二: 。 t o sa R af . 则是一个合 格发
表的名称 , 因而 F axr i n o s , e t u s a C h a m p . 是 “ 晚出同名 ” 了。 又 因 a晚
出同名” 必须废弃 , 故 K 。 L 。 L it lt e 为我国的苦杨木拟定了新名` F ar -
, i n u s ` h a m p i o ” 11 L i t t l兮, n o m . n o v · , 不过这一新名似乎未被广泛了解 ,
也很少被引用 。 笔者认为 , K . L . iL lt e 的意见虽然是正确的 , 其新名
也属合格发表 , 但苦杨木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种 , 方能使用这一新名。 可是
现经笔者研究 , 认为它应作为 F aT xl’ : : : fl o ir b o n da W al j 。 的地理亚种 ,
故本文已把 尸 r a x f n u s e几a m P i o n i i L i t t l e 这一学名作为异名处理 。
原亚种 尸 ; a x i n u s f l o : i乙u n d a W a ] 1. s s p . f l o , i乡u n d a , 曾被称为 “ 喜
马白蜡树” 、 “ 尼泊尔钵” 或 “ 多花白蜡树 ” ( 《英拉汉植物名称》 等 ) ,
英名为: H i m a l a y a n A s h o r H i m a l a y a n M a n n a A s h , 因 据一 般 文
献记载 , 其模式标本产于尼泊尔或喜马拉雅地区 。 但由于笔者对原始文献
( W
a
l l
.
i n R
o x b
.
F l
.
I n d
. e d
.
C a r e y l : 1 5 0
, 1 8 2 0) 一直未能查到
(注 : 国内仅见 1 8 7 4 年版的合订本 , 而该书中未收载此种 , 原 因 不明 ) ,
赦有关该种的原始描述和模式标本的具体情况不详 。 笔者查阅了w a il o h
写于 1 8 3 2 年的大本著 1’t : ( P l a n t a e A s i a t i e a e R a r i o r e s 》 3 : 4 7 ,
发现其中有关于 F 、 x `: 。 : f lol `b。 : da W a l . 的描述 , 尤其还有该种的大
幅彩图和花部构造解剖图 ( t a b . 2 7 7) 。 笔者发现其形态特征和我国的苦
杨木非常近似 , 继之又研究了下列文献对该种的记述 : D C . P r o d r . 3 :
2 7 5
,
1 8 ) 召, H o o k . f . F ] 。 B r i t . I n d . 3 : 6 0 5 , x s 8 2 ; W e n z . i n B o t 。
J a h r b
.
4 : z 了3 , i s a 3 , B r a n d i s , I n d . T r e e s 4 J 3 , 2 9 0 6 , S e h n e i d .
川 。 H a n d b。 L a u b h 。 2 : 8 1 7 , f i g . 5 1 3 e , f i g . 6 1或 d 一 d 产 2 9 22 , L i n -
g e l s h
。
i n B o t
.
J a h r b
.
4 0: 2 1 3
, 1 9 0 7
, e t i n E n g ]
.
P f l a n z e n r
。
7 2
( IV一 2或3 ) : 2 0 , f 19 . 5 , 1 9 2 0 , G a g n e p a i n i n L e o o m t e , F I . G e n .
I
n d o
一
C h i
n e
3
: 2 0 6 5 , f i g
.
12一 s , 1 9 5 3 , H a r a , F l . E a s t H i m a -
l a v a 2 5 1
, 1 9 6 6
, e t I b i d
。
Z n d
。 r e P
。
1 0 5
, 19 7 7
-
这些文献和其中的图都表明 , F r a x i n u s f l o l i西: n d a W a l l . 在形 态 上
是与我国的苦杨木一致的 。 但是 , 为什么通常把我国的苦沥木鉴定为 F la -
工 i n u s 犷e t u s a C h a m p . 呢 ? 笔者认为 , 这 主要和 G . B e n t h a m 的意见有
关 。 他在 ( 香港植物志》 ( F I . H o n g k . 1 5 6 1 ) 讨论过 F , a x i n : 5 f l o , i -
去u ” d a W a l l 二与 F ar x i n u s r e z u s a C il a m p . 的关系 ,他本来也认为这二者很
相似 , 并曾打算把苦杨木作为 介Ox i阴 : f l。叮 b哪da W a l . 的变种 , 但经
一 5 2 一
他仔细对比后发现这二者在花尊 、 翅果和小叶网脉方面的细微差别 。 而中池
敏之 ( T. Na ka i k e, 1 9 7 2) 在对 日本 、 朝鲜和台湾的林属植物研究中 , 把我
国云南的标本 ( A . H e n r y 1 1 8 9 7 ) . 、 湖北西部的标本 ( E . H . W i l s o n
2 7 8 6
, 2 7 5 7 , 2 7 5 5 ) 以及产于台湾的大量标本都鉴 定 为 F : a x i n u s f l o , i -
b u n d a W
a l l
. 。 其中 , 他引证的台湾标本 a T . T a n a k a e t Y . S h i m a d a
13 51 2, 现存于江苏植物研究所 (J S BI ) , 经笔者鉴定 , 它确实与大 陆 上
钓苦沥木是相同的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池 氏 在论文中还引证了许多份产
于尼泊尔的标本。 可见 , 他认为上述地区的标本是 F彻二 i枷 : 了I。 , i乙u dn a
W al l
. 是有根据的 , 是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对照过的 。 但是 , 中池 氏 既 没
有把我国苦杨木的学名 ` F T a x i n u s ,·。 t : ` : a C a m p 。 e x B o n t h . 归并 ,也没
有明确提出苦沥木和喜马白蜡树 尸 . f ! 。 r劝脚 Zd “ W al l . 的关系 , 却 认 为
苦杨木 F ,` x i n 二 s : e t u s a C h a m p . 以及其变种 F ,· x i ,: u s : e z o s a v a r . h e n -
坷an “ ol iv · 与 外ax 俪 “ flo 动 。心 “ W a l . 这三者之间的关 系 有 待 研
究 。 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他对 尸 r a x i , u s , e r u s a C h a m p . 。 x B e n t zl .
豹原始文献或模式标本也缺乏充分研究 。
笔者认为 , 欲彻底弄清上述各个学名的关系 , 除了掌握原始文献并鉴
定模式标本产地的标本之外 ,充分研炎我国各地的标本 , 全而或阶杖肚的变
异规律 , 弄清标本形态与地理分布 、 生境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关系等 , 显然
也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 经过仔细对比国内各地的苦杨木标本 , 并与台湾 、
日本等地的标本或照片比较 , 又在浙江天 目山和杭州植物园进行观察 , 笔
者确认我国的苦沥木的地理分布和变异情况如下 : 它适应性很强 , 分布很
厂` , 是在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 、 四川和云南以东的广大范周内最多见的解属
植物 。 在这分布区内 , 自西向东 , 随着地势渐低 , 植物的体态渐变 。 在四
川 、 贵州一带多为大乔木 , 高可达 25 米 (如 : 四川 , 奉节 , 新贺公社 、 海
拔 1 0 0 0 米 , 周洪富等 , N o . 10 7 91 5) , 而在浙江 、 江西一带多为小乔木乃
至灌木 , 通常高 5 一10 米以下 。 小叶的数目也存在着渐变的趋势 , 我国四
川 、 贵州和云南的标本 , 小叶多为 7 枚 , 甚至 9枚 , 更接近于尼泊尔 、 喜
马拉雅地区的原亚种 , 而湖北 、 湖南的标本则多 为 3 一 5 枚 、 少 有 7 枚
二的 。 叶缘的情况也类似 , 四川 、 贵州的标本 , 叶缘锯齿很明显 , 接近于原
亚种的描述 , 越向东部 , 叶缘锯齿越不明显 , 全缘的类型变多。 可见 , 随
着地理分布和地势倾斜的梯度变化 , 苦杨木的形态特征表现 出 “梯 度 变
异 ” ( “ 倾群变异” c il n 。 ) 。 同时 , 苦柄木在某些特定的生态环境下 , 植株
豹体态 、 大小和营养体的形态特征 (尤其是叶形 ) 常常存在着适应性的变
一异 , 表现出有机体与生境条件的一致性 。 例如 : 姚淦等 1 4 3。 (存 P E , sJ
一 5 3 一
B l采 自江西 、 上犹 , 云峰山的牛鼻岩山顶 , 海拔 12 7 9 米 ) 这号标本的小·
枝低矮且弯曲 , 小叶小 , 3 一 5 枚 , 披针形或长卵形 , 具长渐尖。 虽然仿
可鉴定其为苦沥木 、 却与生长于一般 海 拔 高度 ( 8 0。 米以下 ) 的 山 谷 、
阴坡等处的标本有较大差别 。 所以 , 由于在一个分布区内 , 生境条件的变
化常常不是梯度渐变的 , 而是多样镶嵌的 , 致使苦极木在一定的小分布区
内 , 也存在着适应生境环境的 “ 生态型变异 ” 或 “ 镶嵌变 异 ” 。 笔 者 发
现 , 上述的 “梯度变异 ” 和 “ 镶嵌变异 ” , 在历史上 , 曾被不同的研究者
定为不同的种或变种 , 先后发表的有 :
( 1 ) F
T a x i “ “ 5 1, , s u l a r i s H e m s l . ( ` 8 8 9 ) 。 模式标本产于硫球 (W r i -
g ht
s · ” · in H er .b K e w )
, 为一份无花无果的 “ 枝叶标本 ” 。 该种的
原始描述则是据此而写的 , 内容极简单 , 仅指出了和 F二 xl’ 二` : fl 。 : i乙: : da
W al l
. 的区别是 : 小叶柄较长 , 小叶先端圆形或有短尖头 , 边缘具疏圆齿。
( 2 ) F : a x i n u s t e t u s a C h a 。 , p
. v a r . h e n r万a n a O l i v . ( 15 9 0 ) 。 模 -
式标本 (鑫. H e n r y 5 4 9 3) 采 自四川 , 巫山南部的崖岩上 。 从其照片和原
始描述可知其为 “ 花期标本 ” , 小乔木 ,小叶 3 一 5 , 小叶柄细长 , 小叶较
狭小 , 长卵形至披针形 , 锐尖或长渐尖 , 锯齿明 显 。
( 3 ) F犷a x i n u s l e t u s a C h a m p
。 v a r 。 i n t e g : a L i n g e l s h
.
( 1 9 2 0 )
。
模式标本 ( W i l s o n i 9 5 o ) 产于湖北 。 A . L i n g e l s b e 三m 于 1 0 0了年仅提
出裸名 , 1 91 4 年引证了湖北的标本 , 1 9 2。年以新变种发表 。 但该变 种 与 -
原变种的区别仅仅在于小叶是全 缘 的。
( 4 ) F r a x i n u s ra i脚 a n n i a n a M a s a m 。 ( 1 9 3 4 )
( 5 ) F 犷a x j n 左 5 s a s a k i i M a s a m
.
( 1 9 3 4 )
( 4 )
、
( 5 )二个种名是正宗严敬 ( G . M a s a : 。 u n e ) {司时 发 表的 。 模式 .
标本皆采自台湾 。 前一种名的模式标本 ( M a t s u d a 1 4 61 )采于 19 1 6 年 2 月
1 2 日 ,是具有两性花的 “ 花期标本” , 后一学种的模式标本 (S . S a s a k i 5 .
n . )采于 1 9 1 4年 5 月 , 为 “ 果期标本 ” 。笔者结合现有的台湾标本和后来的 -
研究台湾钵属植物的资料 , 认为正宗氏的二个种是同一个种在花期和果期
的不同形态 , 而且它们的形态与大陆上的苦杨木又是相 同的 。
显然 , 上述的种名和变种都不能成立 。 因为从各地的标本 、 资料已显 .
示出苦沥木具有上述各学名所涉及的各种变异 。 凡与地理分布相关的 “ 梯
度变异” 和与生境条件相关的 “ 镶嵌变异” 都只能看作是种内的连续性变
异 , 不宜再划分种 。
当然 , 这里附带说明的是 , 本文涉及的都是经典分类学的分类 等 级 。
作为 “分类学种 ” , 这里指的就是 “ 形态— 地理种 ” , 因此不再涉及其内部组织学和化学成分上的差异。 理由是 , 笔者认为植物有机体和生活环·境是统一的 , 植物的各种性状 、 特性 , 不仅受遗传的控制 , 也受环境的影
一 5 4 一
,响 。 即使是一个很明确 i均种 (所谓 “好种 ” G 。 。 d s p e c i o s ) 的不同个捧几
如果分布不同 , 或生境不同 , 这些方面也会有差别 。
笔者之所以把我国的苦杨木 , 这 样一个分布很广的多型种 , 定为 “ 喜
马 白蜡讨” (原亚种 ) 的地理亚种 , 是基于如下的分析和认识 : 首先 , 尽
管我国苦沥木的形态和原亚种有密切的联系 , 但它在体态 、 小叶数目、 叶
缘形态 、 以及花尊裂片等形态特征上 , 是与原亚种有区别的 。 原亚种多为
高大乔木 , 小叶 7 一 9 枚 , 齿缘明显 , 花尊浅裂 , 并非近截形 , 这 些与我
国苦沥木的 “ 形态主流 ” (即变异频率高峰的形态特征 ) 是有区别的 。 其次 ,
笔者现已研究过的有限的云南标本 , 已表现出苦杨木和原亚种的中间过渡
类型 。 说明这二者在其分布区相重叠的地带 (云南 ) 出现了形态特征的连
续和交叉 。 主要表现为 : 云南的苦杨木标本 , 尽管从 H a dn . 人l a z z . 开始 ,
被鉴定为 F : a x i : u s : e r u s a C h a m p . ( e x B e n t h ) . , 但与云南以东至 日本
南部这一地区的苦枷木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 如小叶数口 5 一 7 一 9 枚 , 齿
缘更 明显 , 尊齿也更尖些 , 甚至小叶背面 出现疏柔毛 。 也就是说 , 云南的苦
杨木从体态和特征上更接近于原亚种 (喜马 白蜡树 ) , 但与典型的模式产地
(尼泊尔 ) 的喜马 白蜡树又有区别 , 如 : 小叶数目以 7 枚的居多 , 9 枚 的
较少见 , 一般为小乔木 , 很 少见到大乔木的标本 。 笔名认为 , 在广布的
多型种内如果存在着形态和地理分布上的间断 , 就可以按植物区系和地理
分布 , 划分 “ 地理亚种 ” 。 由于原亚种是属于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 ” 的成
分 , 而我国和 日本的苦杨木则是属于 “ 中国— 日本植物区系 ” 的 成 分 ,而且这二者在分布区相重叠的地带又表现出形态上的连续和交叉 , 因 此 ,
.我国的苦杨木应作为喜马 白蜡树能地理亚种 。
既然苦杨木作为新组合的亚种 , 那么 , 应选取哪个异名的种加词为该
_亚种的加词呢 ? 根据 《法规 》 (列宁格勒法规 , 1 9 7 5 年通过 ) 第 五 章第
五节 (分类群的等级改变时 , 名称的选定 ) , 当属或属下的分类群的 等
.级改变时 , 必须选择在这个新等级上的最早的 、 合法的 、 可利用的名称或
加词 。 名称或加词越出其本身等级 , 则无优先律可言 。 本来 , 苦杨木作为
“ 亚种 ” 这一等级是不存在早期名称或加词的 , 故无须顾忌优先律。 但笔
者仍选择最早的 、 合法的 、 可利用的加词 仔i sn lu ar i s ” 作为亚种加词 。 因
为 “ er ut s a ” , 虽然更早 , 但已作为 “ 晚出同名 ” 被废弃了 。
3
. 尖芬样 (新纪录种 ) 图版 n
F r a x i n u s Io n g i e u s P i s 5
.
& Z
。
i n A b h
.
B a y e r
.
A k a d
.
W i
s s 。
M a t h一 P h y s . ( F I . J a p . F a m . N a t . s e e t . a l t . ) 1 6 。 , 1 5 4 6 , 中井
猛之进 、 小泉源一 , 大 日本树木志 峨0 3 , 图 1 9 4 , 1 9 2 7 , H a r a i n J O u r n ·
一 5 5 一
万. P。 B o t. 31 :5 8, 1 9 5 6 , 林弥荣 , 有用树木图说 (林木篇 ) 4 2 0 , 一。 6。 犷
N a k a i k e i n B u l l
。
N a t n S e i
。
M u s
.
T o k y o 15 : 4 9 3
,
f i g
.
7
, 1 9 72
, P
。
p
。
e x e
l
。 s y n
。 :
F , a x 艺: u s 乡左石i n e , z` 15 B l 。 , F 。 。乙。 , a r a B I . , F 。 西u n夕e a n a
v a r 。 乡u b i ” e 了F i s ( B l . ) W e n z . , F 。 石u n g e a o a v a r . e乙。 夕 a z a ( B I . ) L i n -
g e l s h
. ,
F
。 州 i c : ` ” t几a L i n g e l s h . , F 。 s a 了g e n r i口九 a ( u t : e ,夕e , : r i a ” a )
L i n g e l s h
. , 尸 。 c几i , e n s i s v a r . a c u m i n a ra L i n ; e l s h . p . p . ; 北村四郎 、
田源 , 原色 日本植物图鉴 (木本篇 ) ( 11) 9 , 图 5 6一 3 , p l a t e 1 5一 1 0 5 ,
村 1 9 7 3 , 大井次三郎 , 日本植物志 , 显花篇 , 改订增补新版 10 85 , 1 97 8 ;
W
.
J
。
B e a n
,
T r e e s & S h r u b s Z
: 2 2 5 , 1 9 8 1 , e x e l
。 s jr n
。 :
F : a x i n : `s
P Z` b i n o r o i s B I
.— F r a x i n : ` s c入i n e n s i s R o x b . v a r 。 a c 。用 i n a 才a L i n g e l s h 。 -
i n B o t J a h r b
.
40 : 2一6 , 1 9 0 7 , n o m 。 n u d , 、 i n S a r g 。 P I . W i l s . 2 :
2 6 1
, i 9 1 ) , e t i n E n g l
。 `
P f l a n z e n r
。
7 2 ( IV一 2 4 5 ) : 3 0 , 1 9 2 0 , p ,
p
.
q u o a d S p e e i m
.
J a p a n e t p
.
p
.
C h i n a
, e x e l
.
f i g
.
s一 l、 , —F r a x i刀 u s k o e无n e口 z Za L i n g e l s h . l . e 。 2 1 6 , 1 9 0 7— F 犷a x i n u s s z a乃o a n a -
L i n g e l s h
。
1
。 e 。 2 1 7
,
1 9 0 7
, p
.
p
.— F : a x i n u s 万a 橄 a r e n s o N a k a i ,T r . & S h r . J a p 。 2 0 8 , f i g . 1 6 6 , 1 9 2 2 , M a k i n o e t N e m o t o , F l 。
J a P
。
3 6 0 , 1 9 2 5— F : a x i : u s s a t , · u拼 a n a K o i d z . i n B o t 。 M a g 。 T o k了。
38 : 9 2
, 2 9 2` , M a k i n o e t N e m o t o , 1. e . 3 5 9 , 1 9 2 5 , N a k a i k e l 。 -
e 。 15 : 4 9 4
, P r o s y n
。— F 犷a x i n u s k a n t e e 月 5 15 K o i d z 。 l 。 e 。 40 : 3 4 1 ,
1 0 2 6 ; N a k a i k e 1
. e . 15 : 魂9 4 , 1 9 7 2 , p r o s y n . 一一 F : a x i , u s b。 : e a l i s -
N a k a i
,
T r
. e t S h
r 。 J a p
. e d
.
2 , 5 9 0
.
f i g
.
1 5 5 , 2 9 2 7 , M a k i n o e t
N e m
o t o , 1
. e . e d
.
2 , 9 2 9 , 1 9 3 2 , N a k a i k e 1
. e . 15* 4 9』, 19 7 2 ,
p r o s y n
·— F r a x i” u s l o n g i c u s Pi : 5 . & 2 . v a r . l a t i f o l i a N a k a i i n
B o t
.
M a g
.
T o k了 0 1 4 1 : 5 1 0 , 1 9 2 7 , M a k i n o e t N e m o t o , 1. e . e d 一
2
,
9 3 1
,
_
1 0 3 1 , O h w i
,
F I
,
J a p
.
r e v
. e d一 0 5 6 , 1 0 6 5 , N a k a i k e , 4
1
。 e 。 15 : 4 9通, 1 9 7 2 , p r o s y n . — F : a 丫 i , u s 石。 : e a l i s N a k a i v a r 。乡` I o s e l l a H o n d a i n B o t . M a g . T o k y o 4 6 : 6 7 7 , 1 0 3 2 , N a k a i k e , l卜
e 。
15
: 4 9 4
,
1 9 7 2
, P r o s y n `— F 犷a x i ” . 5 10 ” g i c` s Pi s S 。 & Z 。 v a r ,乡衬o s e l l a ( H o n d a ) H a r a , E n u m 。 S P e r m 。 J a p 。 1 : 1 1魂, 1 9 4 8 : -
0 五w i , 1 . e . 1 0 8 5 , 1 0 6 5 , N a k a i k e , l 。 e . 15 : ` 9一, 1 9 7 2 , p r o s y n ,
— F : a x i n u s e h i刀 e n s i s R o x b 。 v a r 。 了h刀n c h o Ph夕l l a a u e t 。 n o n H e m s l . , .
L i
n g e l
s
h
。
i n S a r g
。
P I
.
W i l
s
。
2 : 2 6 0
, 19 1 4
, P
。
p
。 e t i n E n g l
。
P f l a n z e n r
.
7 2 ( IV一 2 4 3 ) : 3 0 , 1 9 2 0 , p 。 P 。 q u o a d s P e e i m 。 W i l s o n .
p
.
p `— F r a x i n u s e几i n e n s i s a u e t . n o n R o x b . : S t e w a r d , M a n 卜
一 5 6 一
Va s e
。
P l
.
L ow
物志 ( 下 ) 62 3,
H e r b
.
( J S B I )
.
Y a n t z e 3 0 5
, 1 9 5 5 , p
.
p
.
, 江苏植物研究所 , 江苏植
1 9 8 2
, p
。
p
。
q u o a d s p e e i m
。
P r o v
.
J i a n g s h u i n
江 苏 : 南京 , 郑万钧 3 01、 6 5 3 ( F U S ) , 深阳 , 刘舫助等 2 6B3 ( JS B I ) , 句容 , 茅山 白
云观 , 澳流旁 , 邓愁 彬等 3盯 0 ( W U G ) : 牛头 山 , 左景烈 13 13 ( JSB I ) ; 宝华 山 , 龚家冀二2
( J SB I )
: 苏州 , 弯窿 !lJ , 苏宋望 7 9 ( J S B I、 W U G ) , 宜 兴 , 龙抽山庙前 , 毛少华 等 101 ( J SB I 、
W U G )
, 黄石岭 A lt . 66 0口 ilJ 脊杂木林内 , 刘 .力勋等 2 2 8肠 ( W UG ) , 沈曲 888、 习0 7 ( JBS I )
浙江 : 临安 , 天 目山 . 老殿至仙顶 , 邓愁 彬等 3叨71 (金花 ) .、 拍 84 ( P E 、 IS BI ) . 刘慎移 舒2
( WU G )
, 贺资育 2 119 3 ( 花 ) 、 3 94 (W U G ) 、 IB I 、 2 22 3 1 ( H ZB G ) , 朱 和卿 8 3盛、 4幼口、
’ 竹 8 口 SB I 、 H ZB G 、 W U G ) , 裘宝林 3T3 、 3 81 ( HBZ G ) , 昌化 , 龙塘山 , 严 增南 2 2 0 1、 2 2 95
_〔F U S 〕 , 裘宝林 4 5 0 ( H ZB G ) , 贺贤育 1353 (W U G ) ; 顺澳 , 金 坑 , 章绍尧 3 03 63 ( F U S 、
H Z BG )
. 天台 , 赤城 山坡 , 浙江药物调查队 160 1 ( 6 0 . 7 . 1 4 ) ( 枝叶 ) ( M M I ) ; 天 台山 , 方
「广寺 , 陈根蓉 2 3 60 (浙江林校 ) , 华顶 , 章绍尧 T6了9 ( H Z BG ) 浙扛考察 队 2 8 1` 0、 2 8 169 (万SB
r
、
H Z U 〕 , 郑县 . 天 童寺 , 陈 根蓉 2 2 5 5 (浙江林校 ) , 周惠 鑫 608 ( H ZB G ) : 淳安 , 浙江考察队
2T74T ( JSB I
、
H Z B G )
: 括苍 ilJ , 周惠 鑫 3 8 1 ( H Z BG )
安徽 : 黄 IJ . 茶林场 , 严增南 2防 5 ( F U S 、 JS B I ) , 歇 县 , 三阳 , 单人葬 13 7 8 、 18 J 6 ( JS B
丁) ; 太平 , 七都 , 安徽考察队 B86 ( JS BD : 贵池 , 安徽考察 队 了3 89 ( IS B I ) , 广 德 , 柏垫 3 19肠
( JS B I )
江西 : 庐 ilJ , 枯岭 H . M ig o 5 . n . ( JSB I ) , 陆瑞林 5 . n . ( SH M ) ; 大娄 山 , 蒋英 10 37 6
, 〔JS B I ) , 兴 国 , 佛子山 , 万 文豪等 1830 ( I SB I )
福建 : 德化 , 水 口 , 福建调查队 2 3 3蛇 ( F U s)
河 南 : 筒县 , 下 寺 , 火谈沟 , 时 华民 12 0 ( H N A C ) , 西魂河北 沟 . 时华 民 804 2 ( H N
人C ) , 卢氏 , 淇河北山坡 . 山沟 、 人 lt . 了如nI 付竟秋 了的 ( W U G ) ; 南 召 , 伏 牛山 , 马市坪 ,
河南农学院 5 . n . ( H N A C ) : 内乡 , 圣朵 山 , 关克俭等 7的 ( SJ B )I : 信阳 鸡公山 , 关克俭
等 89 ( J SB I ) 、 芦炯林 1 1 1 17 (H N A C )
陕西 : 山阳 , 板庙公社 人 tI . 切 0 皿 杨金祥 、 梁一民 2 630 ( 1964 . 5 . 了. 雌性花与两性花 )
( W U G )
:太 白 , 二 郎坝 , 李国 酞 2 5 008 (西北林学院 ) : 凤县 , 留坝 , 杨 家湾 A lt . 11OOnI 付
坤俊 1 3 7 0 4 ( WU G ) , 丹凤 , 腰庄至玉皇殿 A l t . 8 0 n。 郭 本兆 3 7 61 (W U G ) 、 桃 坪 , 山 坡
A l t
.
9 35m
. 陕师一 队 3 2 5 ( 195 8 . 8 ) ( JX U 、映 西师大标本室 N o 1 3 B5 ) ; 商 南 , 路 开 河 , 山 坡
A lt
.
6O0m 郭本兆 4 3 56 ( W U G ) , 平 利 , 石 皆公社双坪管区 , A l t . 10 4 0口 , 西北大 学巴 山
木本小组 63 1 ( W U G 、 Jx u ) , 路旁 拟 t . 12 2 onr 西北大学 巴 山木本小组 5 0 5 ( 工x U 〕 ; 石 泉 , 俐
铁公 社五龙庙山沟 , A l t . 10O0m , 邢吉庆 88 5 6 ( W U G ) 、 八宝坪 土地沟 A l t . 1 3 00爪 , 邢吉 庆
7 6了3 ( WU G ) , 宁陕 , 阳平 , 河拐弯处 距阳平 I D里 , A l t . 9 5 0m 多 见 , 曲式曾 17 2 7 (西北林学
院 ) f 户 县 , 采 集人不详 7 3 9 ( 1960 . 6 . 1 8 幼果 ) ( JX U )
湖北 : 均 县 , 狄 维忠 11 5 1 ( 7 15 1 ? ) ( 80 . T . 10 果期 ) 小 叶 3 一 5 , 狄 长 ( J XU )
四川 : 奉节 , 兴隆区 A l t . 12 5 0m 周洪 富 等 10 8 3 3 0 ( JS B I 、 W U G ) ; 宝 兴 . 曲佳 玲 3 0 5 3
( W U G )
; 穆坪 , 陈嵘 5 0 3 7 ( P E )
日本 : 筑前 , 古处 山 K a z o o N a k a , i m a l分B16 ( 193 0 . 7 . 2 果期 ) ( JSB I )
该种的中名 , 曾有 “ 日本林 ” 或 “ 日本白蜡树 ” ( 《英拉 汉 植 物 名
称》 ) , 国内无记载 。 日本学者 , 如仓田悟 (S . K 盯 at a) 等人都认 为 它
是 日本特有种 。 笔者最初在研究浙江北部 (天 目山 ) 的林属标本时 , 发现
它们与我国所有已知种都不相同 , 主要特征是 : ( 1 ) 花序轴和幼嫩的叶
上密被黄褐色长曲柔毛 , 但易脱落 , 到果期已光滑无毛 。 ( 2 ) 雌花的花
尊深裂 , 果期宿存于翅果上的尊裂片尖锐 , 雄花的花曹很小 , 粤裂片 不
明显 。 ( 3 ) 果期标本的小叶稍草质 , 表面暗绿色有光泽 , 背面苍白 , ` 网
脉清晰 , 叶基边缘常稍卷曲 , 呈平滑的卷边状 。 ( 4 ) 小叶 3 一 5 枚 , 萌枝
一 5 7 一
的叶常为 3 枚小叶 , 顶端小叶明显较大 , 具小叶柄 , 侧生小叶具短柄或无
柄 。 这些标本曾被误定为 F , a x i: u s r e一u s a C h a m p . (苦枷木 ) 、 F . C h i , -
e n s i s R
o x
b
.
(白蜡甜) 或 F . c h i n e n s i s v a r . : h万。 c丙。夕无l l a 。 I a o e e )
H e m sl
.
(大叶林 ) 等名。 后来笔者发现 : 江苏南部 、 安徽南部 、 江西 、 福
建 、 河南西部、 陕西南部以及湖北 、 四川等地都有这个种 。 经过对 日本的
文称: 〔中井猛 之进 n 9 2 7 ) 、 林弥馨 ( ` 9 6 9 ) 、 中池 敏 之 ( ’ 9 72 ) 、 北村四郎 、 村田源 ( 1 0 7 5 ) 和大井次三郎 ( 19 7 5 ) 等〕、 、 标本 ( K a z u o N a -
·
k a is ln o 19 6 1 6) (存 sJ BI ) , `以及许多图书和照片的研究 , 笔者认为我国
上述地区分布的种是 : F ar x i奴 5 I nQ ig cu : iP : 5 . et 2 . 。 但日本的许多文
献记述这个种的小叶为 ( 3 ) 5 一 7 枚 , 小叶背面无毛或有疏柔毛 , 这二 -
点似乎和我国的标本有些差别 。 但笔者后来发现 , 这是由于 日本学者也和
A
.
iL gn
e ls he im 等人一样 , 常常把该种与 ,’ 尖叶样 ” (叙拟名 ) F lo x一
i : u : 。丹i , 。 : 5 1: v a r . 。 c : m i an t a L i n g e zs h . 相混淆 , 从而在描 述 时 混 杂
. 了后者的性状 。
日本学者中池敏之 ( T . N a k ia ke , 1 9 7 2 ) 虽然认为中国大陆有 F la -
, i , u s 10 , g i
c : s p i: S
。 e t 2
. , 并引证 T 我国四川西部的标本 (W i l s o 二
27 7 7
、
2 7 8 2) (A )
, 但他却混淆了在我国陕西 、 四川一带多见的 “ 尖叶钵 ” 与J
“ 尖尊拌” 的形态特征 ,错误地将 F ar x i n u s e h i n ` ” 5 1` v a r · a c “ , i” a l a L i n 一
g e l s b
。 这一学名并入 F翔 x i: 。 5 10叼 i c u s乡15 5 。 e t 2 .
r , a x i , : : : 几i o e , 5 1: v a : . a e u执 i: a ro L i n g e l s h . 这一变种名是 A 卜
L i n g e l s h
e i m 于 1 9 0 7 年首先提出裸名 , 于 1 0 1 4 年引证了 W i l s o n 采自我
国湖北和四川的标本 , 最后于 1 9 2 0 年合并了他自已在 1 9 0 7 发表的二个种 ,
(尸r a x f o u s k o o h: e a n : L i n g e l s h 。 和 F 。 s : a boa n a L i n g e l s h 。 ) , 作为
新变种发表在 ( D a s P f l a n z e n r e i e h》 7 2 ( IV一2连3 ) 。 在该原始文献中 ,
弓}证 了日本许多地方 、 我国湖北 、 四川 、 陕西 、 甘肃 、 广东以及越南北方 -
等地的标本 。
笔者从研究我国上述地区的大量标本入手 , 发现这一变种名实际是个 -
混杂名 , 它既包括了尖尊移 , 也包括尖叶样 。 正 因 为 如此 , 人 . L in -
ge ls h
e i m 在该变种的检索表和形态描述中虽然都强调 其 小 叶 1 一 2 对 ,
叶形较小 (这恰与尖粤挥 厂 , : : i ,` : 5 l e : 夕i c。 : r i : 5 . e t 2 . 符合 ) , 但是 _
所附之插图却是一枚三对小叶的复叶 , 且在描述中指出叶背中脉有白色柔
毛 , 花粤不规则浅裂 (这些特征与我国陕西 、 四川一带多见 的 尖 叶 拌一
致 ) 。
笔者认为 , 对于这混杂的变种名应当在研究 A 。 iL n g el s h ie m 引证
的那些标本之后 , 分别以一部分 ( rP o aP r )t 作为尖尊林或尖叶件的异名。
另外 , 中池氏把 F r a x i , u s k o助 : e a ” a L i n g e l s h 。 、 F . s : a西oa ” a L i n g e l s h .
和 F . : a甲 e , t i a o a L i n g o l s h 。 都并人 F . Io o g i e o s Pf s 5 . e t Z 。 也是
不妥的 。 (洋见关于大叶林的讨论 ) 咬待发表 )
该种的原始描述 ( F I . J a p . F a m . N a t . s e e t · a l t . 1 6 9 , 1 8 4 6 ) 十
分简单 , 可能是根据果期标本而写的 。 其中无花的形态描述 , 无图 , 也未
弓l证标本 , 只记述 了叶 、 花序着生位置 、 翅果形态和芽的特征等 。 模式标
本产日本 , 地点不详 。
1 9钻年 , . 日本植物学家原宽 ( H 。 H o r a ) 在荷兰莱顿标本馆 ( H e r .b
L e id e n ) 研究东亚植物的模式标本时发现 : 该种的模式标本并非 P 。 F ,
S i e b o l d
e t J
.
D
.
Z
u e e a r i n i 指定的标本 , 而是 C . L . B l u m e 后 来
采集的 , 属于原产地模式标本 ( ot p ot y p us ) 。 可是这份标本实际上是 由
二部分组合成的 , 其果枝为 F r 。 : i ” : 5 I e 。夕i z l s P i s 5 . o t 2 . , 而花枝竟是
F , a x i , : : : i e吞0 2了i a 。 。 B I . 。 自从 B l u m e ( 15 5 0 ) 以来 , 欧美的植物 学 家
和早期的 日本植物学家 , 如 F r a n e h e t e t S a v a t i e r ( 1 8 7 5 ) 、 W e n z i g
( 1 8
“ 3 )
、
S e h n e i d e r ( 1 9 1 2 )
、
L i n g e l s h e i m ( 1 0 0 7
,
1 9 2 0 )
、
R
e
h d
e r
( 1 9 ` o , 1 9 ` 9 ) 、 N a k a i ( 19 2 1 ) 都把 F勿 x i , u s 10 . 夕i c : : P i s 5 . e t Z 。
这个种的花混同与 F la ix 二 : 石 cb ol d i眯 a lB . 的花 , 于是认为它是有明显
花瓣的种类 。 这和 lB u m 。 的那份混杂的原产地模式标禾 ( T o p o yt p u s )
造成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 也和样属标本有 “ 花邦标本 ” 与 “ 果撒标本 ” 之
分的复杂情况有关 , 同时这也是长期未经深入研究 , 以讹传 讹 的 结 果 。
A
.
L i n ` e l s五e i m ( 1 0 20 ) 本来是研究和引证 T 大量 日 本标 本
的 , 他对日本的种类是很了 解 的 , 可 是 他在 论 述 F la ix 加 : l on 娜` u s -
lP’ : 5 . et 2 . 时 , 竟连一份标本也未引证 , 又 无图 , 相反 , 在论 述 其 变
种 F . 10 : g i e u s乡` 5 5 . e t 2 . v a r . s i e今o l d`a ” a L i n g e l s h . 时 , 却不仅引
证 了大量的 日本标本和朝鲜标本 , 而且绘有详图。 其原因 , 可能就是他
把 . F . l o n g i c u s P i s S 。 e t Z 。 与 F . s i e b o ld f a : a B I . 混淆了 , 错误地认
为前者和后者一样 , 都具有形态相同的具有花瓣的花 , 于是他依据命名的
优先权 , 把后者改定为前者的变种 。
」 最初提出纠正对 F . l on 娜`盯 P行 S 。 e t 2 . 的错误认钻咖是日本学者
中井猛之进和小泉源一 , 他们在 《大日本树木志》 的修订版 ( N a k ia e t
K o i d z
. ,
T r
.
e t s h r
.
J a p
. e d
.
2
, 峨0 3 , f i g i , 4, 1 0 2 7 ) 中记载 F : a卜
i ” “ 5 10叨 i c u s P i s 5 . e t 2 . 这个种的花是 无花瓣的。 其后 , 大井 次 三 郎
( 1日5 3 、 1 9 6 5 、 1 9 7 8 ) 、 北村四郎和村田源 ( 1 0 7 3 ) 等植物志书以及仓 田
一悟 (9 1 7 4 )和林弥荣 ( 19 6 9 )等林业方面的图书都对该种做了详尽的描述
和绘图 , 一致指出这个种分布于 日本本州中部以南的广大地带 , 被 日本人
称为 “ 卞 , 卜 7 才 夕千 ” 、 “ , 夕 夕 卜木 9 “ ” 或 “ 才 才 卜木 9 二 ” , 其花
无花瓣 , 其他特征皆与 S i e b o ld e t Z u e e a r i n i (一a通6 ) 的原始文献相符
合 。 从而 , 证明上述欧美学者的记载是错误的 。
笔者对我国浙江省天目山的尖尊七岑, 从春夭到秋天进行了刘比 观 察 ,
证实它们的形态特征与日本的种是一致的 。 同时也体会到 , 花期标本和果
期标本的外观差异很大 , 若 没进 行 定株观察采集 , 是极容易造 成 误解
.的 。 目前国内各地现有的尖曹样标本 , 绝大部分都是果期标本 或 枝 叶标
本 , 笔者特将其各类型的花及花期标本绘图于后。
4
. 水曲柳 (新组合 )
F r a x in u s n奋g r a M a r s h . s s p . m a n d s h u r i e a ( R u p r . ) 5 . 5 . S u n ,
、
e o m b
。 n o v 。— F : a x i n u s m a n d s u : i c a R u P r 。 10 B u l l . P il y s 。 M a t h 。
A
e a d
。
S e i
。
S t
。
P e t e r s b
。
15 : 3 7 1
,
( i n M e l
。
B i o l
.
2 : 5 5 1
, 2 8 5 8 )
1 8 5 7 , F r a n e 五。 e t S a v 。 , E n u m 。 P l . J a P . 2 : 4 3 5 , 2 8 79 ; W e n z . i n
B
o t
一 、
J a 五r b . 4 : z了9 . i s a 3 , F o r b . e t H e m s l .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t
.
2 6 : 5 6
, 2 8 8 9 , D i p p
.
H a n d b
。
L a u b h
.
1 : 9 9
,
f i g
.
5 5
。
1 8 8 9 , K
o m
. ,
F l
.
M a n d s h
.
s ( i )
t 2 4 6
, 1 9 0 5 , S e h n e id
. ,
1 11
.
Ll a n d b
.
L a u b h
.
2
: 8 2 7
,
f i g
。
5 2 1
. a 一 d
,
1 9 12 , M i y a b e e t M i y a k e
,
F I
.
·
S a g h
.
3 2 4
,
f i g
. ,
1 9 1 5 , C h u n
,
C h i n
,
E c o n
.
T r e e s 2 8 1
,
1 9 2 1; 中井
猛之进 , 朝鲜森林植物篇 10 : 27 , at b . 8 , 1 9 21 , 中井猛之进 、 小泉源
一 , 大 日本树木志 增补版 4 0 3 , f i g . 1 9 5 , 1 9 2 7 ; K o m . e t K l o b · , K e y
_
P I
.
F a r E a s t : e g
.
U S S R 8 5 4
, t a b
.
2 6 0
, 1 9 5 2 ; 陈嵘 , 中国树木分类
·学 1 0 6 2 , 图 9 4 6 , 1 9 3 7 , K i t a g . , L i n e a m . F I . M a n s h . 3 5不, 1 9 3 9 , e t
i b i d
。 r e v . e d
。
5 1 0
, 1 9 7 9 , R e h d
.
M a n
。
C u l t
.
T r
. 戈 S h r . e d 2 . 7 7 3 ,
1 9 4 0
, e t B i b l i o g r
.
5 6 0
, i 。连9 , 佐藤润平 , 满蒙树木图说 3 3 5 , t a b .
2 5 6
,
1 9 4 2 , 河本台钱 , 朝鲜森林植物图说 5 9 1 , 1 9 13 ; V a s i l e v i n S e h -
i s e h k
.
F I
.
U R S S 1 5 : 4 9 2
, t a b
.
2 5
.
f i g
.
1 1
.
1 9 52 ; 刘慎 愕 , 东 北
木本植物图志 一6 7 , 图版 i魂s 图 3 6 8 , 图版 1 4 6 图 1 7一 2 3 , 1 9 5 5 , K u -
r a t a 川 , Im P 。 F o r e s t T r 。 J a P 。 1 : 1 9透, P I 。 9 7 , f i g 。 1一5 , 1 9 6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3: “ 7 , 图 4 6 4 7 , 1 9了幻 N a -
_
k a i k e i n B u l l
。 几
N
a t n
。
S e i
。
M u s
.
T o k y p 15 : 4 9 7
,
f i g
。
8
,
1 9 7 2 ,
五 r u s s m a n 牡 , H a n d b 「 . L a u b g e h . 2 : 。2 , t . 6 0一 a , 19 7了; 牧 野 富 太
一 6 0 一
郎 , 牧野新 日本植物图鉴 心5 6 , 图 1 9 4 2 , 1 9 7 9 , W . J · B e a n , T r e e s 改
S h
r u b s Z
: 2 2 0 , 1 9 8 1— 尸 , x i n u s m a ” d: 儿u , 万c a v a r . 了a P o ” f c a M a x i nr 。
i n B u l l
.
A e a d
.
S e i
.
S t
.
P
e t e r s b
.
2 0
: ` 3 2 , 1 5 7 5 , 北村四郎 、 冈 本
省吾 , 原色 日本树木图鉴 2 1 3 , 1 9 5幻 奥山春季 , 日本野生植物原色 图谱
5 : 5 1
, e x e l
.
P l
.
5 5 4一 1 , 1 9 6 3 , 北村四郎 、 村田源 , 原色 日本植 物 图
鉴 (木本篇 R ) 。0 , 第 5 5图 , 3 , 才, p l a t e 1 7一 1 0 6 , 1 9 7 3 , 大井次三郎 ,
日本植物志 改订增补新版 1 0 8 5 , 1 9 7 8 , N a k a i k e l , c , p r o s y n ·—
F r o x i。 “ s ” 19 了a M a r s h
。 丫 a r 。 功 a 刀 d s h u , i e a ( R o P r . ) L i n g e l s h 。 i n B o t 。
J a h r b
.
4 0
: 2 2 3
, ] 9 0 7
, e t i n E n g l
.
P f l a u z e n r
。
72 ( I V一 2 4 3 ) : 5 7 ,
1 9 2 0 ; N a k a i k e 1
. e . P r o s y n
. — F r a x i” u s e x s e l s i s s i m a K o i d z 。
i n A e t a P h y t
o t a x
.
G
e o b o t
.
3
: 4 1
,
1 9 3 ` , N a k a i k e 1. e . p r o s y n 。
黑龙江 : 德都 , 五大连池 , 李万 波 s 仆 ( 1 9治年 ) ( 黑龙江省 博物馆 ) : 伊春 , 乌 敏河附
近的林 内 , 刘慎谬 3 4 7 5 ( F I、 ) ; 铁力 , 北京植物所调查队 4 7 5 , 4 92 ( P E 、 巧 B l ) ; 带岭 , 竹
内亮 93 3才、 仑9 08 (枝叶 ) , 叶背沿脉有明显的硬毛 ( NE T U ) . 森 保 7 7一 ! 采染队 3 0 ( N E F I ) ;
阿城 , 白帽子一撮毛 山 . 王光正 、 斯克窝尔错夫 以 2 ( PE 、 N E F )I ; 尚志 , 亚布力 . 高尔捷 也夫
,
.
n
. 〔 192 4 年 I 月 12 日 ) 、 冬态枝条 (黑龙江省博物馆 N o 14 0马) ; 冷山车站 , 高尔捷 也夫 5 . n .
( l引仑年 6 月 7 日 ) , 冬态枝条 ( 黑龙江省博物 馆 N o 14 1 2 ) : 虎林 , 荒地调查队 5 . n . ( F U S ) :
镜泊湖 , 竹 内亮 I Oe 5 3 (仅存小叶数枚 , 细齿缘 , 背面沿脉有白色硬毛 ) 、 各喀世金 5 . n . (枝叶 )
(黑龙江 省博物馆 N o . 1 4 1 1 ) : 哈尔演 , 栽培 . 竹内亮 4 6 1 3 、 4 5 14 ( N E T U )
吉林 : 长 白山 , 上海 自然博物馆 47 4T ( SHM ) , 李国有 5 . n . ( F U R ) ; 延边 ,
延边 队 4 28 ( 195 9年 8 月 25 日 ) ( P E ) ; 集安 , 国营参场水旁路边 , , 萧培根等 2 10
年 6 月 5 日 )
( N E T U )
;
食羊, 孔宪武
(M M I ) ; 黄松旬 , 岩田 、 钱家驹 等 T7 3 9 , 9 48 2 ( 19 5 1 年 7一 8 月 )
植物研究所
(幼果 、 195 0
仅一枚复叶
临红 , 西大川 , 采集人不 详 , 5巴0 1 9吞9 年 6 月2 7 日 (枝叶 ) ( N E TU ) ; 地点 不
177 7 ( 1匆 1年 7 月 8 口 ) (W U G )
辽 宁 ; 千山 , 海拔 2 00 米 , 孔宪武 80 1 10 3 0年 7 月3 1日 , ( P E 、 W U G ) , 风凰山 , 佐膝润胜
`〔8 6 、 通匕8了 ( 19 2 8年 6 月 10 日 ) ( S Y P C ) , 竹 内亮等 9 16`
U )
; 草河 口 ; 矢部吉贞 s . n , ( 1协飞了年 s 月 1马日 ) ( J SB I )
( F P I )
; 金县 , 大 和尚 ilj , 聂绍荃和马 恩伟 1023 0 ( N E F I ) .
( 1马6 4年 6 月 2 日 , 幼果 ) ( N E T
本误 , 杂木林下 , 李 书心等 6了了
内蒙古 : 大 青沟 , 王战等 2 3协` (玛” 年 6 月灯 日 ) (幼果 ) ( p E
. 山西 : 沁 县 , 灵 空山 , 山谷 ,
肠2吕匕 (W U G ) ; 临汾 , 南跃村 ,
河 南 : 篙县 , 上 寺 , 龙 池漫 ,
关克俭和陈艺林 7 48 ( PE 、 W U G ) ;
F P I )
介休 , 张家村 , 刘鑫源
采集人不详 114 ( 1仑4马年 8 月 ) ( JX U )
海拔 1 2 0 米 , 河南农学院 s , 几 . ( H N A C ) 西 峡 , 黄石庵 ,
海拔 1 900 米 , 采集人不详 1 3 6 6 ( P E )
翻北 : 宜昌 , 樟树坪 , 华中农学院陈志远 材0 1. 5
映西 : 太白山 ,
谷 , 海拔 16 00 米 ,
大段向北 山坡 , 海拔
大殿下 , 山谷 , 海拔 210 0 米 ,
(幼果 )
钟补求 盯 6 ( IS B I 、 W U G ) ; 羊皮沟 ; 山
魏志平 立1触 、 11叨2 ( WU G ) , 王战 T13 ( W U G ) , 付坤俊 8盯0 ( W口G ) ,
l g TO米 , 曲式 曾 0123 (枝叶 ) (西北林学院 ) : 西 太白
, 白云峡 , 海拔 18 皿
米 , 付坤俊 9 6 7` (枝叶 ) ( W U G ) ; 瓦房子 , 海拔 1 600 米 .
皇山下 , 沟边 ,海拔 2000 米 . 刘脸孟 11盯 . (叶 ) (W U G ) , 东沟 ,
付坤俊 匀92 8 (WU G ) ; 宝鸡 , 玉
小澳劳 . 海拔 1100米 . 采集 人不
详 3一062 0 ( l o 6a年 g 月 x z 日 ) ( JX U ) : 眉县 , 邻家林 6 8086
! 6`o 米 , 傅坤俊 13 0 0 1 ( w U G ) , 辛家山场部 , 海拔 ! 2 70 米 ,
CM M了) , 风县 , 山沟 , 海拢
河 谷 , 何金华 23 2 4 , 2 3 4 7 (雌
花 ) (西北林学院 ) , 采集人不详 12 0 ( J X u ) : 户县 , 郭本兆 竹 . ( 1 961年 s 月盯日) (P E ) :
捞谷东河八 里坪 , 海拔 12 5。米 , 河谷 , 杨茂生 钧 。 (枝叶 ) (西北林学院 ) 周至 . 魔地 苇 子
一 6 1 一
沟 , 河岸 , 叶铀常 红有 翅状物 , 郭本兆 1 3 2 9 (枝叶 ) ( W U G ) , 陈河乡 , 路旁水沟边 , 海拔
13 00米 , 张襄明 288 ( W U G ) : 佛坪 , 都督 门 , 河岸 . 海拔 190 0 米 , 郭本兆 1肠90 ( P E 、 W U
G )
, 南郑 . 黎坪石 马山 , 海拔 180 米 . 王明昌 491 (枝叶 ) ( 西北林学院 )
甘肃 . 天水 , 党川 . 山谷河澳旁 , 李全喜 680 , 肠 g ( P E ) ; 山谷 , 海拔 1仍〕米 , 傅坤俊
16 9石4 (W U G ) , 山坡 . 海拔 186 0米 , 傅坤俊 15 866 、 1 66已8 、 16181 ( W U G ) ; 利桥 . 山谷班
林 . X 文英 6 63 8 (又9 3甘年 7 月 5 日 . 幼果 ) ( W U G )
朝鲜 : 汉城 , R . G . M U l i s , , . n . ( 1. 1吸年 s 月 7 日 .果期 ) ( M M下)
日本 : m t . Am包91. P rvo . Iz u , H . M i g o 5 . n . ( 193 2 年 6 月 2 4 日 ) , 萌生 枝 , 小叶 4 一 5
对 , 叶轴关节无毛 , 小 叶其长尾状尖 , 叶背沿脉有白色长硬 毛 ( sJ B )I
小枝粗壮 , 黄褐色 , 光滑无毛 , 具明显的唇形皮孔 , 叶痕显著隆起呈
结节状 。 顶芽肥大 , 圆锥形或卵圆形 , 黑褐色 , 无毛 。 小叶 ( 3 ) 4 一 6
( 7 ) 对 。 小叶的形状 , 从椭圆形至 卵状披针形 , 因着生部位而不 同 , 树
冠下部的小叶较宽 、 较圆 , 呈椭圆形或长圆形 , 越朝向树冠 的 顶 部 , 小
叶越狭长 , 越尖 , 呈卵状披针形 。 小叶的毛被变异很大 , 叶轴关节处从密
生锈色毛到疏生白色短柔毛 , 甚至光滑无毛 , 因生长时期而不同 , 也因叶
片的着生部位而不同 。 萌生枝的小叶多呈长圆形 , 先端钝圆 , 背面沿脉生
有白色硬刺毛或钩状毛 , 而无锈色毛或白柔毛。 花芽肥大多 芽鳞 3 对 , 边缘
常具柔毛 。 先叶开花 。 雄花序紧密 ; 花梗短 , 雄花无被 , 花丝最初极短 ,
以后稍伸长 , 花药甚肥大 , 椭圆状至卵状心脏形 , 先端稍尖 , 花 粉 散 出
后 , 整个雄花序即枯萎凋落 。 雌花序较疏散 , 花梗较细长 , 雌花无被或有
退化的花尊 (极小 ) , 并常有退化的雄蕊 , 子房扁而宽 , 花柱短 , 柱头
大 , 二裂 。 翅果在成熟时 , 明显扭曲 , 翌年自果梗基部散落 。
目前 , 水曲柳的花期标本 , 尤其是雄花标本极少 。 因为花 期 标本 无
叶 , 常被忽视 , 而且可采的时间很短 (东北地区大约在每年 5 月初 ) , 又
不便采集也不易压制 。 (所以制作其浸制标本是必要的 I )
原亚种 , 黑样 F , x i: u s ” i夕、 M a r s h . s s p . , i夕 r a 的主要 特 征是 :
通O一 60 英尺高的乔木 (可达 90 英尺高 ) 。 树干细而高 , 根系浅而广 。 小
;叶数目和形态与水曲柳极相似 。 花单性或杂性 , 雄花 、 雌花和两性花有时
也生于同一株树上 , 但单性异株为多 , 或雌株上生有两性花 , 雄株上生有
两性花的很少 。 这些特征和水曲柳完全相同 。 但黑林的树皮可形成易剥离
的木栓层棱脊 , 小枝的顶芽和第一对侧芽之间常有明显的距离 , 与水曲柳
不同 。 另外 , 水曲柳喜生于山谷湿地 、 河旁 , 又喜阳光 , 在过分蔽阴处生
株不良。 树干高且直 、 生长迅速 , 材质坚韧细腻是北方林业的重要用材树
种 。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 、 西北 , 朝鲜北部 , 苏联远东以至 日本北部 。 地
理分布区的范围大致是 , 从北纬 3。 。 (湖北宣昌地区 ) 到北纬 5 5 。 (黑龙
江省北部 ) , 从东经 1 0 。 (甘肃省东部 ) 到东经 1 46 。 ( 日本的北海道和库
一 6含 一
页 岛 )。
水曲柳的学名一般鉴定为 Fr xi anu : mn a d :加 ri c a Ru pr .其模式标 本
产于黑龙江流域 (阿穆尔地区 )。 Li o e gl h s, i m ( 1 9 2 0) 曾将它降为 黑 拌
的变种 : F , a x i o u s ” i g Ta M a r s h . v a r . o a : d : h: l i c a ( R u p r . ) L i n -
` e l s h 。 。
黑林 (英名 : B l a e k A s h ) F Ta x i n u s 0 1夕al M a r s h . 的模式标本产于
北美东部 , 产地不详 。 黑秽的生境和习性与水曲钡基本和似 , 但木材质量
和在林业上的地位不能与水曲柳相比 。 黑林的分布区包括美国东北部和加
拿大的东南部 , 而且它是生 一长于纽芬兰岛上的唯一的林属植物 。
笔者通过对黑样和水曲柳的许多文献和照片以及我国境内大量水曲柳
标本的研究 , 结合进行野外观察 , 认为水曲柳和黑林在形态特征和生境习
性方面是很相近的 。 在地理分布区上也有很相似的一面 , 那就是纬度相同
说明这二者所需求的水分与温度条件是大体一致的。 但水曲柳分布在东半
球 , 而黑林分 布在西半球 , 二者的分布区是不重叠的 ( “ 1 O p “ t r i “ ) 。 “ 变
种 ” 概念应当是指分布区相同或相 叠 ( s y m p et r i c) 的 种 类 , 而 且 “ 变
种 ” v( a r ie t a s ) 一词虽被大多数学者所 习用 , 但由于其涵义不确切而被
滥用了 。 所以容者认为水也柳与黑拌的关系 , 应当从二者的形态 、 分布和 、
进化程度等方面考虑 。
本文前面讲到 : 凡进化程度较高的种 , 多生长于高纬地带 , 分布区常
相对广阔 , 种内个体间的形态变异也较大 。 而且由于 “ 地理隔离” 或 “ 生
态隔离” 的影响 , 其形态变异常常导致 “地理宗” 、 “地方宗” 或 “ 生态
型 ” 的分化 。 通过对整个林属的研究 , 已知水曲柳和黑材都是体属内最为
进化的种类 。 因为它们都属于 “ 侧生花序组 ” “ e “ .t F la ix ” “ ( “ e “ .t F 犷-
a x i n a s te ; D C
. e m e n d
.
L i n g e l s h
。
) 中的 " 裸花亚组 , (新拟名 ) s u b s -
e c t
.
F ,
·
a x i n u : (
, u b s e c t
.
B u明。 l i o id o s E n d l . ) , 花部构造高度进 化 (简
化 ) , 成为单性的裸花 。 它们又都生长于高纬地带 , 在我国 ,水 曲柳是林属 -
中分布区最北的种 , 在北美 , 黑林也是分布区最北的种之一 。 而且 ,它价的
分布区都很广阔 ,种内个体间的形态变异较大 。 所以 ,笔者认为应当把水曲
柳和黑林看作是一个广布于 (东西二半球的 ) 北温带的高度进化种的二个
“ 地理亚种 ” ,或 “ 地理宗 ” 。 至于 ,在二者的现代分布区之间为什么没有
与水曲柳或黑林相似的种分布于广大的西亚和欧洲大陆 ,也就是说 ,为什么
水曲柳和黑杯的现代分布区札隔很远 。 笔者认为这是与整个才垮唇跳支衣区
的特点相联系的 。 因为东亚和北美是挥属植物的二个现代分布中心 。 事实
上这二地之间的西亚和欧洲大陆 , 不仅解属植物种类少 , 而且其他植教的
一 6 3 一
种类也较贫乏 。 所以水曲柳与黑林在地理上出现分布间断是不奇怪的 。
r o x i , “ : 二口 , d s h u r i c a R u p r . v a r . 笋a Po , i c a M a x i m 。 这一变种名 , 是
C
.
J
.
M a 幼 m o w i c : 于 1 8 7 5 年根据 日本的标本建立的。 模式标本的情
况不详 , 但据原始文献知 ,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仅在于叶轴关节处簇生
黄褐色毛。 实际上 , 我国的水曲柳就具有这一特征 ,只不过它的毛被变异很
大 , 从叶轴关节处密生锈色毛到疏生 白色短柔毛的情况都有 , 这与叶片的
生长时期 , 也与着生部位有关系 。 因此 , 这一变种不能成立 。 而且从各种
日本的文献资料和照片可知 : 在 日本 , 被称为 “ 个 于 夕 干 ” 的树木 , 和我
国的水曲柳是一样的 , 没有设立变种的必要 。
厂 r a x i , : : 。 x c 。 I: i: s i nt a K o i d z 这一种名 , 是 日本学者小泉源一 ( G .
K
o i d z o m i ) 根 据 日本 标 本 建 立 的 。 模 式 标本 ( p r o v 。 I w a s h i r o :
H i n o e m a t a 一m u r a , M三n a m i a i z u g o n , l e g 。 D 。 H o s il i s . n 。 ) ( K Y O )
以及原始文献都表明这一种名所描述的植物就是 “ 卞 手 夕 干 ” , 原始文献
所讲的枝 、 叶和翅果的形态变异都不超过我国的水曲柳的变异范围 。 因此
笔者同意中池敏之的意见 , 将其合并 。
笔者认为 : F r ax i n u s p u b i : e , J, i s B l . 这个古老的种名有可能 是 水 曲
柳 , 或是混有水曲柳特征的混杂名。 理由如下 : 这一种名的原始文献 ( C .
L
.
lB
o m 。 18 5 0) 是恨据 日本的标本描述的 , 模式标本不详。 从文献内容
看 , 只有枝 、 叶和芽的形态 , 而无花果形态 , 很可能 C 。 L . lB u m e 当时
未见到花和果实 , 只根据 “ 枝叶标本 ” 而描述 的。 所 以 C . L . lB o m 。
当时就把这一种名作为不甚了解的种 ( S p e c i e s n o n s a t i s c o n g n i t ” e ) 。
正因为如此 , 后人对这一种名的认识就有很大分歧 : A . iL n g o l s h e i m 等
欧美学者推测它是 “ 顶生花序组” 中有花瓣的种类 , 而大多数日本 学 者 ,
如中井猛之进 、 大井次三郎等却把它看作是无花瓣的种类 。 中池敏之 ( T .
N a k a ik e 1 9 7 2 ) 和 W 。 J 。 B e a n ( 19 8 1 ) 则明确地把它 作为 F ar x i。 。 s
1 on gl’ cu sP i : 5 . 。 t 2 . 的异名。 但是 , 笔者认为 , 上述各种推 断 都 忽 视
(或者说有意回避 ) 了原始文献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 : 小 叶 2 一 6 对 。
这一特征 , 对于仅有枝叶而无花果的营养体标本 , 是十分明确的 , 也是录
值得重视的 J 本文前面指出 , 林属植物的小叶的数目是比较稳定的特征 。
当然不是说每个种的小叶对数是一定的 , 而是说每个种的小叶对数都有一
定的变化幅度 。 分布在东亚 (包括中国 、 日本 、 朝鲜 等 地 ) 的 全 部 “ 顶
生花序组 ” ’ 的成员 , 没有哪个种 , 小叶数目可达 到 5 对 以 上 , 更 不 必
说达到 6 对的。 因此 , 这个学名不可能是 “ 顶生花序组 ” 的成员 。 符合这
一特征的种 , 只有水曲柳 。 水曲柳的枝叶标本与该种名的原始文献比较 ,
一 份4 一
大体上是符合的 。 但也有些描述是使人 费解的 , 如 “ p “ t iol lu o Z一 3 . 5 il n
… … g e m m i s r u f e ’ c e n t i一 s u b t o m e n t o s i s , 。 水曲柳的小叶柄和芽的特
征 与这些描述是不同的 。 推测 F l ax i。 “ : P: 盯“ r vi : BI . 这一学名之所以
被 当牛尖誉卞岑 尸 . 1。 , 厉翎 s Pl’s 5 . et 2 . 的异名 , 就与这些有关 。 因此 ,
这一学名既使还不脂咋为水也柳的异名 , 也不指作为尖弯林的异名 , 仍以
存疑种名处理为妥 。
A B 5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i t 15 s u g g e s t己d t h a t w e e o n s i d e r “ e v o l u t i o -
n a r y d e g r e e , i n d e r t e r l i n i n g w h e t h e r ,’ d i f f e r e n e e b e t w e e n s P e -
e i e s ” o r a v a r i a t i o n w i t h i n s p e e i e s ” . I t i s e山 P壬l a s i z e d t h a t t h e s e
s p e e i e s
,
w h i e l i h a v e h i g h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d e g r e e a n d d i s t r i b认 t e
w i d e ly
, u s u a l ly a r e p o l y m o r p h i e s p e e i e s
,
h e n e e nI a y b e s e P a
-
r a t e d i n t o s u b s P e e i e s
.
o n t h e e o n t r a r y
,
t h o s e s p e e i e s
, w h i
e h
h a v o l o w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d e g r e e a n d d i s t r ib u t e s t r i e 寸1了 , u s u a l ly
a r e g o o d i n d i v i d u a l s p e e i e s
.
A e e o r d i n g ly
,
t h i s p a r t o f t h e p a
-
P e r h
a s d i s e u s s e d f o l l o w i n g t a x a
:
( 1 ) F : a x f n u ; 入u a n g s h a 月 e n s i s s 。 5 . S u n , s p . n o v .
I t 15 a p r i m i t i v e s p e e i e s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e s t r i t l y
.
I t 11 a , b e e n
e o m P a r e d w i t li s o m e r e l a t e d s P e e i e s b了 t li e a i d o f s t a t i s t i e a l
m e t h o d s a n d e o o r d i n a t i v e d i a g r a m s
.
( 2 ) F
: a x i , ,。 : f l o ,该b u ,: d a W a l l . s s p . i , z s u l a r i s ( H e : n s l . ) 5 . 5 .
S u n
, e o m b
. n o v .
1t 15 a v a r i a b l e s p e e i e s
,
w h i e h w id e l y d i s t r l b u t e s i
, 1 t h e
s o u t h C h i o a a n d h a s e v e r b e e n r e g a r d e d a s 尸 . , 1 : , l u : a C h a m p .
J 七 15 h e r e e o n s id e r e d a s a g e o g r a P h i e a l r a e e o f F 。 f l o r i乡u : 了a
W
a l l
。
( 8 ) F ; a x i n u 、 Io n g i c u s P i 、 5
.
& 2
.
T h e s P e e i e s
, t y p e f r o m J a P a n
,
15 a e o m m o n A s h i n t h e
一
s o u t h
一 e a s t e r n C h i n a
,
b u t h a s w r o n g l y d e t e r m i n e d b e f o r e
。
A
e -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o r i g i n a l d
e s e r i p t i o n a n d a l o t o f a v a i l a b l e i n -
f o r m a t i o n
, i t 15
,
i n f a e t
, a n e w r e e o r d s P e e i e s i n C h i n a
, e v o n
j f t h e r e a r e a f e w d i f f e r e n e e s b e t w e e n t h a t i n C h i n a a n d i n
一ō匕八b一
J a P a n
-
( 4 ) 夕 a r x in , 5 o 1’ g : a M a r s h . s s p . ” : a : d s几: , i c a ( R u p r . ) S 。 S ,
S u
n , e o m b
。
n o v
。
T h e s p e e i e s
,
w h i e h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 a s r
. 扭 a : d: h: ; i c a
R
u p r 一 15 m u e h e l o s e l了 r e l a t i v e t o F r a x i n u s n i夕r a M a r s h . , n a -
t i v e i n N o r t il A m e r i e a
.
A e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d e n t i t i e s o f t h e e h a 一
r a e t e r s a n d t h
e h a b i t a t s
,
w e e o n s i d
e r i t a s a g e o g r a p h i e a l
s u b s P e e i e s o f F
r a x i n u ` ” f g 了a M a r s h 二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 徐炳声 、 金德孙 , 19以 , 新分类学与植物命名 。 《生物科学动态 》 10 , l 一 6 。
2
. — , ! 9了9 . 分种 的生物学基础 . 《 生物 科学动态 》 6 , 1仑一 26 .3 . G . L 、 史旦宾斯 , 19盯 , 植物 的变异和进化 (中译本 ) 1一 529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桂 ( l舫念年版 ) 。
4
. 林弥荣 ( H a ya s hi , Y . ) 1马6匀, 有用树木图说 (林木编 ) 诚文堂新光 社 , 4 1 8一 425 .
5
. 北 村四郎 ( K it a m u r a 5 . ) 、 村田 源 ( M u r a t a . G ) , 1奋7 3 . 原 色 日本植物图鉴 (木本编 ) I : 8 8
一邪 . 保育社 .
6
.
B
. 月 . 柯马 洛夫 , 1905 . 满州植物志 ( 日译本 ) 第六卷 ( 上 ) 7 2一 7T .
7
. 仓田悟 ( K u r a t a , 5 . ) , 1 95日一 1 07 1 , 原色 日本林业树木 图鉴 I : 1 5 2一 1 5 4 , I : 7 3一7 4 :
8
. 牧野 富太 郎 (M a ik n o . T . ) , 19了9 , 牧 野新 口本植物 图鉴 前 川文夫 、 原 宽 、 津 山尚修订 ;
4 8万一 486 , 北 隆馆 .
9
. 宫部金晋 ( M i y a b : , K . ) 、 三宅勉 ( M i了a k 。 , T ) , 1分1 5 . 桦太 值物志 3 2 4 .
1 0
. 中井猛之进 ( N a k ia , T . ) , 1 92 1 , 朝鲜森林 植物篇 10 : 2 4一2 9 , 朝鲜总 督府 .
11
.— , 小泉源一 ( K o i d z um i , G ) . 192 7 , 大日本 树木志 , 增补版 , 3 8 8一4 11 , 成美堂 。12 . 大 井次三 郎 ( o h w i , T . ) 1 96 6 . 日本植物志 , 9 42一日4 4 , 至文堂 .13 . 一 - -— . 19 78 . 日本植物志 , 显花篇 . 改订增补新 版 1 08 4一 1 0 8 , 迫补 1` 6 5 , 至文堂 .14 · C o ` o 几 o a , 1 9 3 0 , 口e p e a 、 a 二 K y e T a p , 。 ` 城 CC C P S : 4 0 6一 4 29 .
1 5
.
11
二坦 ` , u , B . K . 。 · B o 6 p o 。 , 3 . r . , 1 9 5 2 , 中二 o p a C C C P 1 8 : 4 3 6一5 0 2 .
IB
.
B
o a n ,
W
.
J
. ,
1叨8 1 , rT e e s a n d S h r u b s H a r d y i几 t h e B r it i s h i ; l e s 5 e d
.
i 已v i、 e d Z :
20 8一 2 3 2 。
1了. B o n t h a m , G . e t J . D , H o o k e r , G e n o r a P l a ut ` r u m . 2 : 6了6 .
1 8
.
B
e n t五a m , G . , 1861 , F lo r a H o n g k o n g e n s i s 2 1`一 2 16 .
1甘. B l o m e , C . L . , 1 85 0 , M o s e u m B o t a o i e u m L o o d . n o 一 Ba t a v o r u m l : 3 1 0一3 1 3 .
2 0
.
B ar . d is
,
D
. ,
1 908
,
I
n d i a o T r . e s 44 3一44 4 , f io . 168 .
2 1
.
C
a n d o l [e
,
A
.
P
.
d e
,
1 8 44
,
P
r o d r o口 u s s了st e m a t i e s n a t u r a l is r o g o i v e g e t a b il i , 8 : 2 7 4一
2 80
。
2 2
.
oC l le t t
,
1902
,
F lo ar s
’
m l e n s i s 3 00
.
2 3
.
D I PP已1
,
L
. ,
188.
,
H a n d b u e il d叮 L a u b h o l不如么血 . 1 : 8 1一 10 2 , f to . 2 5一丘6 .
2盛. oF 比e s , F . B . e t W . B . H e m s l e y , 18日甘, I n de 丫 F lo r a e S i n e n , 15 ( 11) . I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
.
2 6 : 86一 87 。
2 5
.
G . p t a
,
R
.
K
.
19已8 , F lo r . N a in it a l e n s i s 2 19 .
2已, aH 时!e 一班. : etz t i , H . 1 .油 , S y m b Ol a e 51成 c “ V l l A n t h o p h了.t 10以一 1005 .
2了. H a .r , H . 1 . ` 6 , Cr i t ie a l n o t e , o n s o m e *了p e o p e c im o us o f aE s t A s ia t ie p l。 。 t s i n f o -
er i g 几 h e r b a r ia ( 7 ) Jo u r n
.
aJ P
.
B o t
.
3 1 : 67
。
2 8
.
H
o o
k
e r ,
J
.
D
. ,
188 2
,
F l o ar o f Br i
t三s h I . d运 3 : 6 0肠一6奋8 。
一 6右 一
2 0
.
K r
o s s口a o n. G · , 10 7了, 卜丁a n d b u c h d o r l · a u b口, 11, 0 1: e 2 A o f l . B。 。 d Z a毛」 5 .
3 0
.
L i
,
H
.
L 二 (李惠林 ) 1。` 3 . W o o d了 F l o r . o f T a i w : 。 了64一了6 6 o t i n x g阳 , lF o ar o f
T o i贫 . 0 4 : 134一 13 0 。
5 1
.
L in g e l
: h o i口 , A . , 100 7 , v o ra r h : i ` e n z u e i n e r M o 以 o o r a p五i e d e r G a t t u n o F ra x i n u s ,
B o t
·
Ja h br
.
40
:
1 86一2 2 3 。
3 2
.
L i
肚。。 ls h e i口 , A 二 192 0 , D a ` p f l。 , , 。 。 护 ie h 7 2 康 f t IV一 2 43 : g 一 6 5 , f io . 2一 t t .
e t A dd e n d a 1 16一 116 。
3 3
.
L i t 一e . K . L 二 z。` . , F 。 。 r n o 恤。 : l z t : r a l c五a n g o s o f , o o d了 p l a n t ; , P卜了记。 1叩 ia 6 :
60T
。
衬 . N a k a i妙 , T , 1舰 2 . A S v n o p t遥〔 。 1 S t o d y o n G e n “ 5 F r o x i n “ s 加m aJ p a . , K 、 ,代二。 d
F
。 ` ” , o “ . B u l l · N o t ” · s 。 ` · 、戈u 二 T o k了(、 J` ( 3 ) : 4 6与确 12 , r一。 . 一 10 .
3肠. P e t e r b t ;卜么1 , E . , 1. 4 1 , 10 0 。 : t o r r . 圣`, J t . 及 i ts c叙r . 介: 1 2肠.
3 6
.
n
o 父卜u r 口卜 , 切 . , 1 8T` , F l。 , a I o d e a ,月 . 3 , 石0 -
3丫. 豁 r o e n t , 七 · S · , 1的4 . S itv ` o r N O ir 卜 A m er i e a 6 : 2石一 53 . p l . 2 . 。一灯 6 , 1的 2 , x b ia .
1` 3 3一 39 , P l . 7 13一7 1 7 -
“ . 乐 k n e又二一 r , C . K , 1甘12 , I t l u s t r让 r t。 , H a o d b . e七山 r L是” b如 lkt u 瓜d a , 2 : 8 1 0一朋石.
n o
.
5 12一 5 2肠, Je n a . G . s t a , F is e h e r -
3 0
.
S c五o p口 e丫 e r . C . S , , !匀74 . S e d o f W o o d r P l a . rs i 吐 t卜户 U n 认e d S t a 忱: , 吸11 .
4二 T u t io . T . G 二 e t a l . t g TZ , F l o ar E o r o p 。 。 a 3 . 石3 . C o m b r id g e , U n i下 . rP “ , , .C 全
b r id g e E u g la 匕 d 。
4 4
.
W
e n z :。 , T . 18 8 3 , D i e G盛 t t u . a F ra x io u s . B o t . J . h r b . 4 : 16 5一 18 8 -
4石. W a l l i e h , N . 1 83 2 , P lo n t a e A s ia t ie a e R a r i o r e . 3 : `7 , f ig . 2 7 T .
46
.
W h
e
ld
e 。 , C . M . , 文9 3 4 , S t u d ie s in t h e G e . u : F r a x i n u s ( 一 ) J o u r o . A r n . 人r b . 1肠:
118一 12 3 .
67
图版 I· 黄山全岑 Fr ax i u ns hu a ng劝 o a e。 :i :5 .5 . Su n.
严哟 一汀2 6忍9 (T y pu , f l . ) 197 4年 5 月 2 6日 。 黄山狮子林 至西海 、 海拔 1300米 , 模式标本 l 花期 。
2
. 徐炳 ) 健`1 6 7 6 ( f r
陆瑞林 76 3 9 ( n .
1. “ 年 7 月 5 口 . 黄山脚子林至西海 , 海拔 1600米 , 早期怀本 .
1盯`年 5月 . 黄山北海至云 谷寺 . 路旁 阳坡 。
4
. 复且大学实习队 2106号 ( fr . ) 黄 山云谷寺 .
一 6 8 一
图版 I :尖警样 「r x ai n u :吸o n gi e u s pi s5 .。 t2 . (中国新纪录种 )
1
.雌花和两性花 同株 的花枝 ;
7
.芽鳞和幼叶 ; 8 .翅果 ; 9
2
.雄花枝 , 3 . 果枝 , 4 . 雌花 ; 5 . 两性花 ; 6 . 雄花 ,
. 芽鳞 (放大 ) . (许芝饵绘 )
6 9
. .
,
.
.
.
.
.
.
,
, .
了丈像 浏齐· 、
. 、 、
’ 气` 二
` . . ·火 ` }’几
飞:气. .川、ù引``.r
.亡、.。ó .ù勺自,
。
;l
.几、。吹一.尸 IJ.
屯、肠一月ór枯J至
..
1、夺、、:J死
仪.í卜.几护
丫-、.!·了
气喊5车
.卜O口
扣厂协凡ù
-刀口00
、:`、 .t
.口、``、
l
、J·/万.aT向目月.P”
`
;的。叨
目T向峪tn口
。灼pa
.
ds口
。卜。口。众
:
臼,的
.
.心.口自百.口
7匕兮
。公翻山司盆
日. .口门.口.户.
万/ /乙公
犯r一
口口,产官
去.甘。;。妥食组关l
的.杖.n,T普OT;目健`ó
蝴ǎ 。Td日.Hù.曰t.沙“P目口T卜O妇
.盏,目`J.砚J
月.脸甘十盆址妞
.目口曰封为ó
。的。妇.u口月留;喊-七
口口`户`..月.j`. J万啥枷袱·(、畴曝椒!·~:遥刁取:…
图版 1 . 黄 山 攀、 苦枷木 、 尖曹季岑、 水曲柳的地理分布图 。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