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TAXONOMIC STUDY ON PTERIDOPHYTE IN N.E.CHINA

东北蕨类植物的分类研究



全 文 :B U L L E TIN OF B O T人N ICA L E RS A CH E R
第 马卷
V o l
.
9
第 4 期
N
o
.
4
飞9 9 8年
o
e t
.月 糕
东北威类植物的分类研究
王 建 中
A A TX ON OM !C S TUD N Y OP T EID ROP H Y T E
!N N

E

C H !N A
W
a n g Ji a n
一 z ho n g
〔提要〕 通过研究现有标本 , 考证即往文献 , 本文就东北碳类植物疑难种类发表了自己的
分类见解 。 指出了既往文献的某些错误 ; 描述了这些种类的鉴别性特征及与其近亲种的区
别 ; 提出了二个命名新组合。
尽管东龙旅类植物先后历经苏联 、 日本和中国植物学家的再三研究 , 然而仍有 一些
分类问题至今还没很好解决 。 现把笔者在研究东北藏类植物区系 、 分类和分布过程 , ! ;对
部分疑难种类的研究考证结果报告如下 :
一 、 石松科 L y e o P o d i a e . a e
1
. 东北产石松的考证
通常所说的石松 L y co p od 认m 。阳 : : t u o L . 模式产自欧洲 , :化美洲 也有一分布 , 到东
亚 已有变化 。 对于东北产石松的分类处理 , 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 。 1 9 82 年 , 秦仁
昌教授在 “ 中国石松科的分类 ” (见云南植物研究 ) 一文中 , 彻底修正 了前人的 一系列
观点 。 本文完全同意秦仁昌先生关于东北产石松不同于欧美所产石松的意见 、 但不同意
另立新变种 v ar . as l’a t如 `二 C h i n g , 因在此之前该变种已有合法名称 。 考证如下 :
东北石松 L y e o P o d i u m e la v a t u m L . v a r . r o b u s t i u s ( H o o k . 。 t G r e v . ) N 。 -
k a L
, i n B o t
.
M a g
.
T o k y o 3 9 : 1 9 7
,
1 9 2 5
. — L . a : i s t a t u m B o n g . v a r . : 。 b u s t i u s
H o o k
.
e t G r e v
.
i n H o o k
.
B o t
.
M i
s e . 2 : 3 7 6
.
1 8 3 1
. — L . e l a F a ` ,` n: L . v a r .a s i a t i e 。阴 C h i n g , 云南植物研究 4 (3 ) : 2 2 4 . 2 9 8 2 , s y n . n o v . — L . c l a , a t u二 a u e tn o n L .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本植物志 1 : 6 . f . 7 . 1 9 5 8 . — L . cl va at u o L . v a r . ln’ -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 北京 , 北 京林 业大学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F o r e s t r 了. B e ij i n “ F o r e , t r y U n i v e r s i t了 , B e i j in g ,
C h i a a )
.
本文承泉导师李书心 、 阵靡犷l先 生悉心 指 导 , 深 表谢意 .
一 7 3 一
妙 o: n c u爪 ae ut. n on N a k al: K it ag . in Re P。 F is rt S e i. Res . M孟 n e h. 3( 1 ):
2 4

1 3 9 9

与原变种 v r a. cl aot u二 的区别是 : 本变种主枝 (地上葡旬茎 )叶全缘 , 不 具 细 ’
牙齿 , 叶端发丝短而易早落 ; 枝连叶较粗 , 径达 l 厘米。
与 日木石松 v a r . n i PP o n i e u m N a k a i (秦仁昌教授称之为 L . i a Po n i c u二 T h u n b . )
的区别是 : 日本石松主枝的各回小枝以钝角作广叉开分出 , 大都指向两 侧 ( 而 非 斜 上
展 ) , 末回小枝一般广叉开成 Y 形 ; 抱子叶穗常 5一 6 枚集生成松散的总状穗序 , 抱子
叶穗及穗梗均较长 。
东北石松的鉴别性特征是 : 地上葡甸茎的各回小枝以锐角分出 , 末回小枝间的夹角
尖窄 , 小枝基本指向上 ; 营养叶全缘 , 叶端发丝短而易脱落 ; ’抱子叶穗常 2一 3枚 生 于
一总柄 , 较短 , 无小梗或具短梗 。
生海拔 1 , 1 0 一 2 , 0 0 米林缘或疏林下 。 产黑龙江省呼玛县 、 尚志县 ; 吉林省 安 图
县 、 抚松县 ; 内蒙古 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 尔古纳右旗 。 分布于中国 ( 东北 ) 、 朝鲜及 日
木 (北部 ) 。
2
。 关于东北所产地刷子的考证
国内文献记载 , 东北所产地刷子 (原称 L岑e o P o d i u o a n c e P s W a l l r . ) 和扁 枝 石 松
(原称 L 。 c晌p l a 欢a t u二 L . ) 是不同的种 ( 刘慎愕等 1 9 5 8 ) 或变种 (秦仁昌 2 9 8 2 ) 。 经
查阅文献 , 对照巾外标本 , 笔者认为不论依叶形 、 能育枝位置 , 还是根据抱子叶穗的长
度 、 数量或小梗的长短 、 都无法将二者明确分开 , 因此 , 本文认为所谓地刷子实际就是
扁枝石松 。 考证如下 :
扁枝石松 D i a Ph . s l扭 s t r u m e o m P l a n a t u m ( L . ) H o l u b , i n P r e s l i a 47 : 2 0 5 .
1 9 7 5
.— L夕c o Po d i u爪 e o 脚户Ia 刀a t u巾 L . S p . P I . 2 : 1 1 0 4 . 1 7 5 3 。— L . a n c e P s W a l l r 。i n L i n n a e a 14 : 2 7 6 . 1 8 4 0 . — D IPh a s i u 砚 c o 沉 P l a n a t u沉 ( L . ) R o t h m . i n F e d d e s
R e P e r t
.
54 : 6 4
.
1 9 4 4
. — D i a P几a s i a s ` : u m e o 挤P I` n a t u 二 ( L . ) H o l u b v a r . ” c e P s
(W
a l l r
.
) C h i
n g , 云南植物研究 4 ( 2 ) : 2 2 7 . 1 9 5 2 , l a p s . e a l . D . c o m P l a n a t u二 ( L . )
H o l u b v a r
.
a n 叮e P s ( W a l l r
.
) A
s e h e r s
.
生海拔 1 , 0 。一 2 , 3 50 米 山坡林缘或疏林下 。 产吉林省安图县 、 抚松县 、 长白朝鲜
族自治县 ; 内蒙古 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 。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
二 、 卷柏科 S e l a g i n e l l a c e a e
1
. 卷柏及其变种的考订
卷柏 S e l叮` n e l l a t a , 。 : i s e i n a ( B e a u v . ) S p r . 是一个亚洲广布种 。 1 9 5 8年刘慎愕
先生等将东北产卷柏分成 1种 1变种 , 即除了原变种外还发表了尖 叶 卷 柏 s . t。二 al i -
s c i n a ( B
e a u v . ) S p r
.
v a r . u l a n e h o t e n s i s C h i n g e t W
a n g 一W
e i ; 1 9 7 9年 K i t a g a二 a
也将东北所产卷柏分成 l 种 1 变种 , . 但他并不承认尖叶卷柏 , 而把它作为垫状卷 柏 5 .
t a沉 a , f s e葱n a ( B e a u v . ) S p r . v a r . Pu l , f n a r a ( H o o k . e t G r e v . ) A l s t o n 的 异 名 ;
1 9 8 3年张朝芳先生研究了国产卷柏及其近亲种 , 认为上述三者是卷柏属中一个 十 分 自
然的类群 , 是三个近亲种 。 通过认真比较对照东北和国内其他省区的标本 , 作者认为尖
,叶卷柏和垫状卷柏区别明确 , 不能等同视之 , 但把三者作为 三个种处理尚感不妥 , 故 本
文按三变种处理 , 现检索如下 :
1
. 老枝上的两行中叶 (腹叶 ) 斜上开展 , 基部内缘部分重迭 , 交角大于 朽 度
2
. 主茎极短 , 侧叶 (背叶 ) 在枝上广开展 , 其上半部不被中叶覆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卷柏 5 . at m ar 卜或n a v ar . t m 盯 l日 n 扭
2
. 似无主茎 , 侧叶斜上开展 , 但其上半部向中线靠拢而几乎被中叶掩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尖叶卷柏 5 . t’ m ar i sc in a v a r . 川 a cn ho t .n is ,
1
. 老枝上的两行中叶并行指向上方 , 基部内缘几不重迭 , 交角小于 30 度 , 侧叶斜向开展 , 上 半部 不
为中叶掩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5 . at m ar 卜幼“ a v ar . p川 v汤叭 `
三 、 木贼科 E q u i , e t a c e a e
1
. 关 于兴安木贼的考订
兴安木贼 场诚 : et u。 翔 : ie g 。 t 。二 S c hl e i c h . 在 《东北草木植物志 》 第一卷中已有
记载 , 但研究中发现 , 在东北定名为本种的标本实际包括 1 种 1 变种 , 即兴安木贼和阿
拉斯加木贼 E . , a , i e g a r u m S e h l e i e h . e x W e b e r e t M o h r . v a r . a l a s ka : u , A .
E at
. e x G i lb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东北草本植物志 》 中兴安木贼的图是根据阿 拉斯
加木贼的标本 (王战等 N o . 2 6 2 6) 绘制的 。 现把阿拉斯加木贼考证如下 :
阿拉斯加木贼 E q u i : e t u m v a r i . g a t u m S e h l e i e h . e x W e b e r e t M o h r . y a r .
a l a s k a n u m A
.
E
a t
.
e x G i l b
.
L i s t
.
N
.
A rn e r
.
P t e r i d
.
9
.
1 9 0 1 ; H
a u k e
,
i n
B e i h
.
N
o v a H e d w i g i a s ( 1一 5 ) : 5 3 . 1 9 6 5 . — E . 公a , 玄e g a ` u 了` a u e t n o n S e h l e i e h .e x
W
e b e r e t M o h r
.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本植物志 1 : 1 8 . p r o p a r t 。 , f . 1 9 . 1 9 5 8 .
与原变种的区别是 : 本变种形体稍大 , 高 20 厘米以上 , 鞘 齿内弯 (而非伸 吸 ) , 全
部黑色或略具膜质白边 ( 原变种鞘齿具有明显的膜质白边 , 鞘齿开展 ) 。
生草地 ; 产辽宁省彰武县 。 分布于太平洋沿岸 , 从加拿大西南部的温哥华岛至阿拉
斯加 、 阿留申群岛 。 本变种为中国藤类新记录 , 它的发现对进一步说明东亚— 北美植物区系间的联系又增添了新的证据 。 本变种在东北仅有少数几份标本 , 需要加强野外采
集 。
四 、 阴地旅科 B o t r y e 卜i a e . a e
飞. 关于多枝阴地旅的讨论
根据 《东北草本植物志》 第一卷的记载 , 东北产多枝阴 地 玻 B 。 : r刀动 i un : 。 。 。 : “ m

A s o he
r s
.
; 秦仁 昌教授认为东北产的所谓多枝阴地旅与原产欧美的多枝阴地 旅 不 同 ,
.故 1 9 5 9年发表一新种— 长 白山阴地蔽 B . , a n s h u , i c u m C h i n g ; 2 9 7 9 年 . K i t a g : 、 w a在考证东北植物时则把秦先生的种降为变种 , 即 B . la , os u二 A s c h e r s . v a r . 州。 。 : 儿u -
, ` e u m ( C h i n g ) K i t a g .
在研究东北旅类植物分类和分布过程中 , 笔者考证了有关文献 , 核对 了 国 内外 标
本 , 认为多枝阴地旅 B . T a m o S : m A s e h e r s . ( 1 8 6 4 ) 是欧美阴地蔗 B . , a t r i c a : 1’f o Ii u m
人 . B r . ( 1 8 4 5) 的异名 , 后者的鉴别性特征是 : 营养叶叶片长圆形至三角状长卵形 , 裂
一 7 5 一
片长显著大于宽 , 无明显中脉 。 本文认为东北产的所谓多枝阴地藤实际是北方阴地厥 刀 .
ob : e。 ’ 。 ( F r
.
) M i ld e 而不是欧美阴地藤 。 根据在于其营养叶心状卵形 , 羽片常具明显
中脉 , 裂片长宽近等或长略大于宽 , 菱形至宽卵形 。 这正是北方阴地旅的特征 。 现考证
如下 :
北方阴 地 蔽 B o t r y c h i u m b o r e a le ( F r i e s ) M i ld e ; B o t . Z e i t . 4 7 8 , 8 5 0 .
1 8 5 7
. — B . l u n a l i a ( L . ) S w . v a r . bo : e a : 。 F r i e s , H e r b . n o r m a l e 1 6 : 8 5 . —
B
. 二 a n s入,` : i c u m C h i n g , 中国植物志 2 : 1 4 , 3 2 9 . 工9 5 9 , s y n . n o v . — B . : a ,。 o s u济
A s e h e r s
.
v a r
. 爪 a n s h u : 奢c u 砚 ( C h i n g ) K i t a g . N o o 一 L i n e a m . F l . M a n s h . 2 5 . 1 9 7 9 ,
s y n
.
n o v . — 刀 . , a m o s : 二 a u e t . n o n A s e h e r s .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 本 植 物 志 1 :
2 2
.
1 9 5 8
.
其特征要点补记如下 : 营养叶心状卵形 。 长约 2 . 5一 6 厘米 , 宽约 2一 5 . 5 厘米 , 近
无柄 , 二回稀近三回羽裂 , 羽片菱形至宽卵形 , 具中脉 , 长宽近等 ; 裂片倒长卵形至长
椭圆状菱形 。 抱 子叶 ( 抱子囊穗 ) 长达 10 厘米 , 宽达 5 厘米 , 二至三回分枝成圆 锥 状
序 。
生海拔 1 , 1 0 一 1 , 70 。 米林下草丛 。 产吉林省抚松县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
古纳右旗 。 分布于 日本 ( 北部 ) 、 中国 (东北及内蒙古 ) 、 苏联 (远东地区 )及 欧洲国一些
家 。
五 、 裸子蔽科 H e m i o n i t i d a e 。 a e
1
. 关于普通凤 丫戴的考订
通常认为凤 丫旅属植物在东北仅有 1 种 , 起初把它误称为凤丫藤 C on i。盯 a 二二 。 了勿 -
x i n c a ( D
o n
) D i
e l s ( K
o m a r o v 1 9 1 0
,
K i t a g a w a 1 9 3 9 ) ; 后来把它订正为普通凤 ` (蔗
C
.
i : t e : m e d i a H i 。 r o n
.
(刘 忿旗愕等 1 9 5 8 , 秦仁 昌等 1 9 7 2 , K s t a g a w a 1 9 7 9 ) ; 最近印
度学者 D i ix t 等研究了该属的分类 , 发现普通凤 丫藏模式标本的特征为 : 羽轴及 羽 片
下面疏了l二短柔毛 。 过去一般称谓的普通凤 ’ ( 放 〔光滑无毛 ) 实际是光叶凤 丫族 C . 认 et -
lm ed 勿 iH o r o n
.
ya
r
. 川砧翔 C ih gn , 原变种和变种搞颠倒了 。 笔者核查了东 北 的 标 -
木和我国四川 、 陕西等省典型的普通凤 丫蔗的标本 , 认为东北产的凤 “ r蔗是 光 叶 凤 丫
旅 , 此外还发现东北也有尖齿凤 丫旅分布 。 现考证如下 :
光叶凤 Y 旅 C o n i o g r a m rn e i n t e r m e d i a H i e r o n . v a r . g l a b r a C h i n g . 中国蔗类
植物 图 i普 3 : t . 1 4 3 . 1 9 3 5 ; D i x i t e t a l . i n P r o 。 . I n d . A e a d . S e i . 4 : 2 6 4 .
1 9 7 9
. — C . f : a x i n e a a u e t . o o n D i e l s : K i t a g . L i n e a m . F l . M a n s h . 2 9 . `1 9 3 9 . — C . i : t e 了m e d i a a u e t . n o n H i e r o n .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本植物志 1 : 3 1 二
1 9 5 8
.
产吉林省浑江市 、 安图县 ; 辽宁省辽阳市 。 广布于我国东北 、 华北 、 西北 、 西南 、
华东诸地区及台湾省 ; 日本 、 朝鲜也产 。
尖齿凤 Y蔽 C o n i o g r a m m e a f f i n i s H i e r o n . i n H e d w i g i a 一 5 7 : 2 9 7 . 1 9 1 6 ; 中 ·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 , 秦岭植物志 2 : 81 . t . 21 . f . 1一 2 . 1 9 7 4 . — C . 认。“ 二 ed 依 ·a u e t . n o n H i e r o n . : 刘慎谬等 , 东北草本植物志 1 : 3 1 . 1 9 5 8 , p r o p a r t e .
本种与光叶凤 ` r 旅极易混淆 , 区别是 : 本种末回小羽片较窄 , 边缘具均匀而尖细的
锯齿 , 叶脉先端的水囊体略膨大 , 伸人锯齿的下侧边 , 并多少与齿缘靠合 。
产黑龙江省尚志县 ; 吉林省抚松县 、 浑江市 ; 辽宁省宽甸县 、 桓仁县 、 本溪县 。 分
布于我国东北 、 河南 、 陕西 、 甘肃 、 四川 、 云南及西藏 ; 缅甸北部 、 印度北部及尼泊尔
也 * 。
六 、 铁角蔗科 A , p ! e n i a c e a e
1
. 关于小铁角旅的考证
小铁角旅的分类问题 , 一直处于争论之中 。 秦仁 昌先生曾先后将其定名为 A sP le o i “巾

su 西, a , i a n s C h i n g e x C . C h r . 和 A . c o n , i x u m C h i n g e x L i o u 。 t a l . 而 日本学者
一直把它当作变异 铁角旅 A . 、 汀 an : ( W a n . ) H 。 。 k . e t G r e v . 看待 。 经过比较东
北地区小铁角旅和西北 、 西南地区变异铁角旅的标本 , 发现东北的标本除形体较小外 ,
小羽片锯齿也与变异铁角旅有别 , 通常每小羽片具 2一 3 枚钝尖齿 (往往由于压制不好 ,
致使齿裂略卷折 , 看上去似乎是锐尖齿 ) , 而变异铁角玻每小羽片只 3一 5 枚锐尖齿 。 此
外 , 小铁角旅染色体 Z n 二 72 , 而变异铁角旅染色体 Z n = 1 4 4 。 因此 , 本文不同意 日本
学者将东北产的小铁角旅作为变异铁角旅处理的意见 ; 东北并无变异铁角孩 。
小铁角旅 A s p l . n i u m : u b v a r i a n , C h i n g e x C . C h r . I n d . F i l . S u p p l . 5 :
3 5
.
1 9 3 4
. — A . c o n m i x : 二 C h i n g e x L i o u e t a l . 东北草本植物志 1 : 3 6 , 6 9 . f .;3 1 . 1 9 5 8 . — A . a n o x ; a m , o`d e s a u e t . n o n C h r i s t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本植物志 1 :3 7 . f 。 3 2 . 1 9 5 8 . — A 。 F a , i a n s a u e t . n o n ( W a l l . ) H o o k . e t G r e v . : K i t a g ..
N e o

L i n e a m
.
F I
.
M a n s h
.
4 3
.
1 9 7 9
.
生山坡岩石边 。 产黑龙江省伊春市 ; 吉林省蛟河县 ; 辽宁省凤城县 、 鞍 山市 、 建 昌
县等地 。 分布于东北 、 华北及西北地区 。
七 、 鳞毛旅科 D r y o p t e r i d a c e a e
1
. 关于香鳞毛旅的分类
对于东北地区 香鳞毛藤 D份 o p t e r i s f ,雌 : a n s ( L . ) S e h o t t . 的分类 , 有两种不同
的意见 。 一种意见认为东北仅产原变种 v a r . f ar g r ` n s ( K i t a g a w a 1 9 3 9 , 刘 慎 谬 等
1 95 8) , 另一种意见则主张东北仅产疏羽香鳞毛 藤 D . 产l ag 、 sn ( L . ) S c h ot t . v ar .
, e m o t i: s c u l a ( K
o m
.
) K
o m
.
( T
a g a w a 1 9 5 9
,
K i t a g a w a 1 9 7 9 )
。 经仔细对照东北的
标本和苏联 (原变种和变种模式产地 ) 的标本 , 认为东北既产原变种 , 也产疏羽变种 。
区别如下 :
1
. 羽片宽约 7一 10 毫米 , 彼此靠近 , 钝尖头 , 囊群盖上生有多数腺体
. .… ” 二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香鳞毛旅 0 , fr a g ar 朴 v a r . f ar g ar n ,
1
. 羽片宽约 6一 7 毫米 , 彼此疏离 , 尖头 , 囊群盖稍具腺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疏羽香鳞毛旅 0 . f r a g ar sn v a r . .r m 0t l u’ c u ! a
香鳞毛蔗在东北分布较广 。 疏羽香鳞毛蔗产黑龙江省尚志县 、 宁安县 ; 吉林省长白
朝鲜族自治县 ; 辽宁省桓仁县 。 分布于中国 (东北 ) 、 苏联 (远东及东西伯利亚 )和 日本 。
2
.关于东北产大蟒毛旅的考记
大鳞毛旅学名上的问题 , 已由英国学者澄清 ( F r a s e r 一 J en k i n : 1 9 8 0) , 这 里 简介
如下 : 大 鳞 毛 旅 D 摺。户t e : 15 a u s t : f a c a ( J a e q . ) W o y n a r 的 基 名 来 自 P o lgp o d i u二
a o s£l f a c “ , J a C q . ( O b s . B o t . 1 : 4 5 . 1 7 6 4) , 由于其模式标本 T y p 。 s 已 经遗失 , 所
以只有原始记载可考 。 考其原始记载 , J ac q iu n 所描述的是藤菜 tP o 1 l’d t’u m aq o il 二二
( L
.
) K
u h n
. 而不是鳞毛孩属 D尽oP t e ir : 植物 。 1 9 6 9年 , 英 国 学 者 J e r m y 为 D .
au
: t1 l’a ca ( L . ) K u hn . 提出一个后选模式 , 但由于该后选模式不 符 合 Jac q iu n 所 提 _
供的原始特征记载 , 因此是不合法的 , 理所当然被否认了 。 根据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
大鳞毛旅的合法名称是 D : g oP `e : f s d玄Ia t a 亡` ( H o f f m . ) A . G r a y ,据考 , 这个名称的基
名是 p o l助 o d i u 二 d i l a t a 才u m H o f f m . ( D e u t s e h l . F I . B o t . T a s il e n b . 2 : 7 . 1 7 9 6 ) , ,
尽管其模式标本也在战争中遗失了 , 但 H of f m a n 。 提供了一幅清楚的 图 解 ( M u l l e r 二
F I
.
F
r i d r
.
1 : t
.
2
.
f
.
4
.
2 7 6 4 )
, 因此是合法的 。
大鳞毛旅名称上的混乱已经澄清 , 但东北究竟有没有真正 的大鳞毛荻 刀 . dt’ Io t a at
( H of f m
.
) A
.
G r ay 呢 ? 经查阅有关文献 , 仔细比较东北的标本和欧洲大鳞毛旅的标 -
本 , 认为东北不产真正的大鳞毛蔗 , 过 去 报 道 的 D . a u s t , i a c a ( J a e q . ) W o y n a r 和
D
.
m a n s h u ; f c a C h i n g 都是广布鳞毛 藤 D . e xP a n s a ( C . P r e s l ) F r一 J e n k i n s e t
eJ r m y 之误 ; 真正 的大鳞毛孩产西欧及西亚 , 向北达芬兰的西南部 , 向东达喜 马 拉 雅
西部 。 二者区别如下 :
1
. 基部羽片的基部下侧小羽片的长是整个羽片长度的一半以上或一半 , 抱子 褐 色 , 具 .
刺瘤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一 .i … … : · ” “ ” ” · · ” 一 广布鳞毛旅 D . ex Pa : s口
1
. 基部羽片的基部下侧小羽片的长不足整个羽片长度的一半 , 抱子深褐 色 , 具圆 瘤 状
凸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大鳞毛蔗 D . dl’ oI t川。
现把广布鳞毛旅考证如下 :
广布鳞毛蔽 D r y o p t e r i s e x p a n s a (C . P r e s l ) F r 一 J e n k i n s e t J e r m y , i n F e r n .
G a z e t t e 1 1 ( 5 ) : 3 3 5
.
1 9 7 7
. — N e Ph犷dO i u m e xP a n s 。优 C . P r e s l , R e l . H a e n k . 1 :
3 8
.
1 8 2 5
, n o n D e s v
.
1 8 2 7
. — D r g OP t e 犷15 s f犷a n e n s i s N a k a i , i n B u l l . N a t . M u s .
T o k y o 3 3 : 3
.
2 9 5 3
. — D . a s s俪玄115 5 . W a l k . i n A m e r . J o u r n . B o t . 4 8 : 6 0 7 ,, a d n o t . 1 9 6 1 . — D . s Pi n u l o s a ( M i l l . ) H a t t . s s p . a s s im i l i s ( 5 . W a l k . ) S 一 e h i d l一d a y , F I . S l o v e n s k Z : 2 1 7 . 1 9 6 6 . — D . o a n s几u : i c a C h i n g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本 ,植物志 1 : 5 9 , 6 9 . 1 9 5 8 , s y n . n o v . — D . a u s t了 i a c a a u e t . n o n ( J a c q . ) W o y n a r : ·
K i t a g
.
i n R e p
.
F i
r s t S e i
.
E x p e d
.
M
a n e h
.
4 (4 ) : 5 9
.
2 9 5 5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 -
本植物志 1 : 59 . 1 95 8 .
产黑龙江省呼玛县 、 伊春市 、 尚志县 、 勃利县 、 饶河县 ; 吉林省安图县 、 长白朝鲜 -
族自治县 、 汪清县 、 和龙县 、 ’ 敦化县 、 浑江市 ; 辽宁省本溪县 、 宽甸县 、 桓仁县 。 分布丁
于中国 (东北 ) 、 苏联 (远东及西伯利亚 ) 、 朝鲜和 日本 , 欧洲及北美洲一些国家也产 。
3
. 关于大果鳞毛旅的考记
大果鳞毛蔗 刀 r , o P t盯 15 Pan da ( K al r k e ) C . C hr . 分布于我国甘肃 、 云南等省 ,
印度也有 。 日本学者 K i t a g a w a 认为东北产此种 , 并把细叶鳞毛旅 价梦oP f。万 : 加“ 卜
·一 7 8 一
二 51爪 aT ag 已 , a 作为该种的异名 ( K i t a g a w a , N e o 一 L i n e a m . F l . M a n s h . 3 6 . 1 9 7 9 ) 。
通过比较标本 , 查阅文献 , 作者认为细叶鳞毛旅和大果鳞毛藏区别明确 , 系不同的种 。
大果鳞毛旅以形体较大 , 植体几.无腺体 , 羽片长渐尖头而非钝尖头 , 囊群盖盾形 , 不完
4全覆盖抱子囊群而区别于细叶鳞毛藏 。 我们认为东北不产大果 鳞毛玻 。
4
. 关于二色鳞毛蔽的考证
《旅大植物检索表 》 (4 3 页 , 1 9 8 0) 曾记载东北产二色鳞毛旅 D yr oP t 。 : f : 厉: : 。 t汤 Za
`
( B a k
.
) C
.
C h r
.
, 经核对东北大连 、 我国南方及 日本产的部分标本 , 发现 《旅大植物
检索表 》 关于本种的报道实属虎耳鳞毛旅 D . sa :x’ 了r ag a H . 工ot 之误 。 二 者 外 形 酷
似 , 特别是叶柄鳞片往往具有两种颜 色 , 故以此区别不足为据 。 虎耳鳞毛玻的鉴别性特
征是 : 餐卜柄及叶轴下部的二 色鳞片与叶柄 、 叶轴几乎成直角垂直伸展 。
二 色鳞毛旅产于秦岭南北及长江流域各省 , 朝鲜 、 日木也有分布 ; 东北不产此种 。
虎耳鳞毛旅则分布于我国东北 、 朝鲜及 日本 。
5
. 关于同形鳞毛蔽的考证
《旅大植物检索表 》 ( 4 2 页 , 1 9 8 0 ) 记载东北大连产同形鳞毛蔽 D坷 o p t e r i s u n i广。 -
·二 l’s ( M a k i on ) M砍 i on 。 我们核对了大连和我国长江流域诸省产的有关标本 , 认为东
北不产该种 , 《旅大植物检索表 》 关于本种的报道实属 山地鳞毛孩 D . 二 。川 i ` 。份 ( M a -
k i n o ) C
,
C h r
. 之误 。 二者区别如下 :
1
. 羽片下部的裂片与羽轴广合生 (或 汉基部 1 对裂片近于分离 ) , 裂片锯齿先端 具 内
弯刺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地鳞毛 旅 0 . m o nt l c ol a
1
. 羽片下部的裂片离生 , 裂片锯齿先端无刺芒 · · · · · · · · · · · · · · · “ ” “ 同形鳞毛孩 0 . u n计。 r m卜
6
. 关于东北亚鳞毛旅的考证
东北亚鳞毛旅 D叼 o p t e : f s c o : e a 二 o 一二 o n t a n a N a k a i 是粗茎鳞毛孩 D . e , · a s s i r h i: o , a
N a k a i 的近亲种 , 但是英国学者 F r a s e r 一 J e n ik n s 把东北产该种植物的标木全部定名
为 刀 . : f cl o et : : l’s K o m . , 钱家驹先生也同意这种观点 。 笔者 认 真 拜读了 K o m o r o v
发表 D . s i c h o t e n s艺s 时写的原始记载 〔i n B u l l . J: L r d . B o t . P c t r . 1 6 ( 1 ) : 1 4 6 .
1 9 1 6〕 及一些苏联学者的描述 , 初步认为 D . c o : e a n o 一 n : o n r a n a N a k a i 与 D . : i c ho t e
n : f : K o m
. 是二个区分明确的种 ,因而把前者作为后者的处理恐怕是欠妥的 。 K o m ar o v
把 D . : l’c ho et sn 犷: K o m . 的特征描述为 : 羽片长圆形 , 长 8一 10 厘米 , 宽 3一 6 厘米 ,
钝圆头 , 小羽片 (实为裂片 ) 较大 , 长 1一 3 . 5 厘米 , 宽 0 . 5一 1厘米 ( p i n n a e p ir m a e
o r d i n i s o b l o n g a e
, 8一 1 0 e m . 19 . 3一 6 e m . l a t a e , a p i e e r o t u n d a t a e , P i n n a e
s e c u n d i o r d i n i s l一 3 . 5 c m . 19 . 0 . 5一 1 e m . l t . ) 。 但东北亚鳞毛旅羽片披针形 至线
状披针形 , 中部羽片最长 , 8一 14 厘米 , 宽约 1 . 8一 3 . 8 厘米 ; 大部分羽片宽不足 3厘米 ,
先端渐尖至长渐尖 ; 裂片较窄 , 宽约 。 . 5 厘米 。 因我们尚未见到 D . : thc ot en s l’s K o m .
的模式标本 , 故本文仍将东北植物按东北亚鳞毛藤处理 。 现考证如下 :
t 东北亚鳞毛藏 D r y o p t . r i s e o r e a n o 一 m o n t a n a N a k a i , i n B o t . M a g . T o k y o
·
3 5 : 1 3 2
.
1 9 2 1
, — D . e r a s s i r五f之。附 a N a k a i v a r . s e t o s a ( C h r i s 土) M i y a b e o t
K u d o
,
F I
.
H o k k
.
S a g h
.
1 : 1 5
.
1 9 3 0
. — D . s f c h o t e n s i s a u e t . n o n K o m . :于 r a s e r 一 J e n k i n s i n H e r b . 1 9 8 0 .
一 7 9 一
本种与粗茎鳞毛孩 D .c r 公行从f功。 a Na k a i外形酷似 , 区别是本 种 叶片 淡 绿 色
(而非浓绿或油绿 ) , 裂片排列较稀疏 , 边缘具稍深的齿 , 两面几乎无毛状鳞片 , 质地
较薄 。
生林下阴湿处 。 产黑龙江省伊春市 、 尚志县 ;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 安图县 、 ,
汪清县 。 分布于苏联 (远东地区 ) 、 中国 (东北 ) 、 朝鲜及 日本一 。
了. 关于细叶鳞毛蔽的考证
根据既往文献 , 东北 产 细 叶 鳞 毛 旅 D l卿 t e 了` 5 t e n u f s s i从 a T a g a w a ( T a g a w a
1 9 3 2
, 刘慎愕等 1 9 5 8 , N o d a 19 7 2 ) ; K i t a g a w a 则认为 D . t e n u i s s i m a T a g a w a 不
过是大果鳞毛旅 D . Pon da ( lC a r ke ) C . C h : . 的异名 ; 山东李法曾等认为它是一新种 ,
即泰山鳞毛旅 D . t a 滚s ho n e n s i s F . 2 . L i e t C . K . N i ; 1 9 5 2 年 , 英国鳞毛旅专家
F r a s e r

J e n k i n s 则认为其正确名称应为 D , 。 o od s i i s o r a H a y a t a 。
在研究东北蔗类植物区系过程中 , 笔者逐一研究了这些问题 , 认为东北的细叶鳞毛
旅既不同于我国西南地区 的大果鳞毛旅 (该种形体较大 , 几无腺体 , 羽片长渐尖头至尾
尖头 , 囊群盖盾形 , 不完全覆盖抱子囊群 ) , 也有别于产自我国台湾高山的 刀 . 留。时 5 1一
打。扭 . H a y at a (该种形体较小 , 叶柄长 4一 5 厘米 , 叶片长约 9 厘米 , 宽 3 . 5一 4厘米 ,
腺体较多 , 分布于海拔 2 , 4 0 米高山 ) , 因此 , 本文倾向于把细叶鳞毛旅作为 D . 留。 -
od
s泣15 0 : a H a y a t a 的变种处理 。 现考证如下 :
细叶鳞毛玻 D r y o p t e r i s w o o d s i i s o r a H a y a t a v a r . t e n u i$ 5 1币 a ( T a g a w a ) L i
e t J
.
2
.
W
a n g , s t a t
.
n o v .— D . 忿e 九赵玄5 5玄m o T a g a w a , i n A e t a P h y t o t . G e o b .
1 : 3 0 8
.
1 9 3 2
. — D . t a i s h a n e n s i : F . 2 . L i e t C . K . N i , 植物分类学报 20 ( 3 ) :
3 4 4
.
1 9 8 2
, s义n . n o v .一刀 . Pa n d a a u e t . n o n ( C l a r k e ) C . C h r . : K i t a g . N e o -L i n e a tn . F I . M a n s h . 3 6 。 19 7 9 . — D . 留 o o j s i f s o , a a u e t . n o n H a y a t a : F r a s e r 一
J e n k i n s i n H e r b
.
19 8 0
.
与原变种 v a r . 留。 。 ds is o al 的区别在于 : 本变种形体较大 , 高 25 一 50 厘米 , 叶较
宽 , 约 6一 10 厘米 , 腺体较少 , 囊群盖蚌壳状 , 较大 , 覆盖整个抱子囊群 ; 分布于低山
区 。
生阴湿岩 石 七; 产辽宁省大连市 、 金县 、 庄河县等地 ; 分布于辽东半岛及 山 东 半
岛 。
八 、 水龙骨科 P o ly Po d毛a e . a e
1
. 关于钝头假瘤旅的考订
由于东北地区很少见到该植物 , 过去一直把它和产自东亚热带亚热带地区 的金鸡脚
p h万, a t oP s王5 ha s t a t a ( T h u n b . ) K i t a g , 混为一谈 ; 2 9 5 4 年 , 山东省李建秀等研究 T 山
东半岛产的该植物 , 并以一新种即山东假瘤蔗 p h ; 二a t妙 s该s 认 a n j o n g e n s了: J . x . L i e t
C
.
Y
.
W
a n g 描述之 ; 笔者经过比较国内外标本 , 认为上述两种意见都不太 妥 当 , 因
此 , 本文倾向于把这种叶片通常单一不裂 , 钝头至钝尖头的假瘤旅作为金鸡脚的一个地
理变种处理 。 现考证如下 :
钝头假瘤蔽 P h y m a t o P s i : h a s t a t a ( T h u n b . ) K i t a g . e x H . I t o v a r . Py g m a e a
一 8 0 一
( M a xi m一 )L ie t J
.
2
.
W
ang, s t面t . n o , 屯— P o柳。击 u , ho s* a t . m T h u n b . f 。妙` 。 a即二 M a x i m 一 P I . A s . O r . F r a加 . 7 3 . 1 5 7 9 .一沪h梦二 a `睁 5 15 ’ s几a n d o , g。 ” s扮J . x . L i e 乡e . 丫 . Wa gne , 植物分类学报 2 2 ( 2 ) : 2 6 5一 2 6 6 . 2 0 5 4 , : y 。 . 。 o v .—户h夕二口 to d e : ha s t a t a a u c t . n o n ( T h u n b . ) C h i` n g : 刘慎愕等 , 东北草本植物志 1 :
6 4
.
1 9 58
.
;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 : 本变种形体较小 , 高 3一 8厘米 , 叶片单一 (或偶尔下 侧 微
凹 ) , 卵形至卵状长圆形 (稀长圆状披针形 ) , 钝圆至钝尖头 , 抱子囊群较少 。 `
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远东地区 ; 分布于苏联 、 朝鲜 、 中国 ( 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 ) 。
A B S T RA C T
T五6 u g h t h e f e r n a n d f e r n a l l i e s i n N . E . C h i n a h a v e a [ r e a d y b e e 二
5 t u d i e d

b y t il e b o t a n i s t s e a m e f r o m R u s s i a 、 J a P a n a s w e l l a s C h i n a o v e r
a n d o v e r a g a i n
,
b u t t h e r e a r e s t i l l s o m e q u e s t i o n a b a l p r o b l e m s w h i e h h a
v e
.
n o t g o t s a t i s f a e t o r y s o l u t i o n a t p r e s亡n t . A f t e r s t u d i e d a l l t h e s P e e i e s 5 0
f a r r e P o r t e d
, s o m e e o n f u t i o n i n r i o m e n e l a t u r e h a v e b e e n f o u n d
.
T h
e P r e s e n t
.
p a P e r h a s s h o w n t h e r e s u l t
.

_竺
L y c o p o d l a c . a e * 1 ) T h e r e a
.
r e n e i t h e r t u r e L , c oP o d i
u沉 c l a 卜 a t . m L . n o r
L
.
c
l a
卜 a t: `优 L一 v a r . n i Pp o n i c : m N a k a i i n N , E . C h i n a . T h e p l` n t w h i e L
g e n e r a l l y
,
: e o n ` i d e r e d a s L . c l a 扩a t u m L . i n t h i s r e g i o n 1 5 L . c l a 沙a 亡. 沉 L . v a r ,
: o b . s £f o s ( H o o k . e t G r e v . ) N a k a i , a n d t h e n a m e o f L . c l a v a t” m L . v a 云二
a s i a t i c u m C h i n g 15 a s u p e r f l u r u o u s n a m e
.
2 ) T h e n a m e o f D f
a P ha s i a s r` r . 川 e o m -
p Ia ,: a t u m ( L .’ ) H o l u b h a s b e e n a d o p t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 i n s t e a d o f D . : o o p l一 n a r ; u ,
( L
.
) H
o l u b v a r
. a n c e p s ( W a l l
r .
) C h i
n g
.
S . l a g i n . l l a c e a e
:
S e l叮 i n e l l a ta m a , i s c i n a ( B e a u v . ) S p r . v a r . o l a o c h o t 。 , s` s
C h i n g e t W
a n g 一 W
e i 15 a u n e q u i v o e a l v a r i e t y w h i e h d i f f e r s f r o m 5
.
t o m一
r i s c i n a ( B e a u v
.
) S p
r . v a r
.
p“ l犷 i n a t a ( H o o k
. e t G r e v
.
) A l
s t
. a n d b o t h o f
t h e m a r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
i n N
.
E
.
C h i n a
.
E q u 芭s . t a c 一a . : T il e p r e v i o u s r e p o r t o f E g . 云s e ` “ 机 v a : `e go t “ 爪 S e h l e i e h . b了
L i
o u
( 1 9 5 a ) f
r o m N
.
E
.
C h i n a 1 5 p a r t l y a m i s t a k e f o r E
. 少a ; f e ga t : m S e h
-
l e i e h
. v a r . a l o s ko n 赵爪 A . E a t . a n d t h e f i g u r e a s s i g n e d t o B . 护a : 泣。卯 t u邢 b y
h 1m w a s d r a w n b a s e d o n t h e s P e e i m e n o f v a r
. a l a s ka n “ m .
B o t r y c h i a o . a e . T h
e f e r n g e n e r a l ly i d e n t i f i e d a s B o t 了g c入i u脚 了a m o s . m A s e -
h e r s
. a n d B
. 川 a n s h . r i c ` 陇 C h i n g b y a u t h o r s f r o m C h i n a 1 5 a m i s t a k e f o r
B
.
b o 犷e a l e ( F r i e s ) M i l d e , a f e r n t h a t d i s t r i b u t e d e x t e n s i v e l y i n N
.
E

A s i a
.
H . m l o n l t讨 a c . a 一 T h e p r e s e n t s t u d y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t h e P I冬n t s o f OC ” i -
0 9 ; a m m o i n N
.
E
.
C h i
n a a r e r e p r e s e n t e d b y t w o t a x a n a m e l y C
.
i , t e犷脚 e` i a
H i
e r o n 、 a , . 忿Ia b: a C h i n g a n d C . a f f i n i s (W a l l . ) H i e r o n .
8 1
几 , p , . n i趁 c e a e : 刁 s户I。 : i u m s ub 勿 r i a n s C h i n g e x C . C il r . 5 5 a f e r n d i f f e r s
f r o m A
. 护 a 7 f a n s b y o b t u s e r d e n t i e l e s a n d e h r o m o s o m e n u m b e r Z n = 7 2

i n s t e a d
o f z
_
4 4
.
D r y o P t e r i d a e e a e
:
z ) B o t h o f D ,万o P t e ; i s f : a g ; a n s ( L . ) S e 红o t t . v a r . f了a g r a n `
a n d v a r
. 了 e杭 o t i u s c u l a e a n b e e n f o u n d i n N . E
.
C h i
n a . 2 ) T h
e e l a s s i e a l
n a m e o f D
. a u s t: i a c a ( J
a e q
.
) W
o y n a r 15 a l a t e r s y n o n y m o f D
.
d玄Ia t a t a
( H
o f f m
.
) A
.
G
r a y , a n d t h e r e 15 n o D
.
d£l a : a t a i n t h i s r e g i o n . T h e p r e v i -
o u s r e P o r t o f D
. a “ s t : i a c a ( J a e q
.
) W
o y n a r a n d D
. 沉a n s h u r i e a C h i n g f r o m
N
.
E
.
C il i n a a r e m i s t a k e s f o r D
.
e x P a n s a ( P
r e s l
.
) F r 一 J e n k i n s e t J e r m y .
3 ) T h e r e 15 n o D
. 沁 n d a ( C l a r k e ) C . C h r . i n N . E . C h i n a . 4 ) T h e r e p o r t
o f D
. 肠i s s e t i a n a ( B a k . ) C . C h r . b y a u t hD r s f r o m D a l i a n 15 a m i s t a k e f o r
D
. s a 义 i f , o g a I J . x t o . 5 ) T h e : e p o r t 。 f D
.
, n
ifr
o f o f s ( M a k i n o ) M a k i n o b y
a u t h o r s f r o m D
a l i a n i` a m i s t a k e f o r D . 爪 o n t i c o l a (M a k i n o ) C一 C h r . 6 ) D .
c o 犷 e a n o 一爪 o n ra n口 N a k a i a n d D . s i c入o t e n s i s K o m . a r e t w o d i f f e r e n t s P e e i e s , 5 0
f a r
, o n l jr t h e f o r m e r d e t e e t e d i n N
.
E
.
C h i n a
.
7 ) D
. 脚 o o d s i i s o : a H a y a t a
下 a r . t e n u i s s f m a ( T a g a w a ) L i e t J . 2 . W a n g P r o p o s e d a s a n a m e o f n e w
心 o m b i n a t i o n
.
P o ! y P o d百a e . a e : P h今嫩 a t oP s i s s几a n d o n g e n s i s J . X 。 L i e t C . Y . W a n g i s a
` 犷 n o n y m f o r P . h a s t a t a ( T h u n b . ) K i t a g . v a r . 户g 脚 a e a (M a x i m . ) L i e t
1
J
.
2
.
W
a n g
.
.一 8 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