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东 北 林 学 院 植 物 研 究 ;室 汇l J 7
B ul l
.
B
ot
。
L
a
b
.
N
or t h一 E a兮t . F or e兮t . In兮t
第 4 期
N O
.
4
1 9 7 9年 2少 1
} I
, 1 9为
关 于 延 胡 索 学 名 的 商 榷
刘 呜 远 李 树 英 李 景 信
A COM M EN T ARY ON SC IENT IF IC N AM E O F
“
YAN HUSUO
”
L i o u M i n
·
Y u
a n 工J i S u · Y i n g f j i C h i n g · {H s i n
延胡索最早 (公元 t o 0 o年左右 ) 在我国作为植物药物记载于宋 《 开宝
本草 》 , 迄今长期沿用这一名称 , 专指浙江主产的栽培种 。 延胡索别名
“ 元胡 ” , 为著名行气止痛中药 , 在医药界从来不存在名称混乱问题 。 但
关于延胡索的学名 , 国外学者如 F o f b 。 , e` H 。 :。 s l e y , F : 。 n e h 3 t 等 , l国内
学者如裴鉴 、 单人弊等皆认为是 ` o r , d a忍公s b: `乙b o 、 。 (卜 . e。 。 1 1 d . 人 [/ 111. )
D O
. 按这一学名系 A l p h . D a o “ n d o l l e 于 1 8 0 5 年将 林 奈 的 .矛’ 二。 a而`
`
b“ 乙吞o s a 7 5 0乙么d。 ( 1 7 5 3 ) 及 P h i l i P M i l! e 1’ 的 F舫饥 ; : 坛a b、 乙b o而 ( 1 7 6 8 )
组合发表在 F l o r a F r a n e a i s。 第四卷 , 并有一简单描 述 ( C a u l色 s i m p l i e i
er 色。扔 s u b i n f i m o f o l i o s q u a nt ig e 了o , f o l i i s 3 一 4 P e t i o l at i弓 b i t e r n at i rn
:
s 3e t i ,
, s 3 g m g n 七15 e u n e a t i o ob l o n g 足s v e b r a e七e i s q ue a P i e e i n e i s i s , r a d i e e
二 s ol id “
. 华. 1。 幻 p比s1t E u or aP ) 。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茎单一 、 直立和苞
片先端具缺刻与延胡索有区别 。
国内以 C 。 : y d。 肠: lb杯西og a 作为延胡索的学名至 1 9 5 9年版 《 中药志 》
依然如此 。 该书作者认为 “ 在我国东北地区尚产一种延胡索 (C ,叮 d 。廊
Q , b匆“ a C h a“ . e` S c l、 l e c h七. , 本草书中最早提及的即为此种 , 。 按 李
;时珍在 《 本草纲 目》 一书中引用唐朝陈藏器 (公元 73 9 年 ) 的话为延胡索
“ 根如半夏 , 色黄” 而 C 。勿d碗耘 “ 饥西切二 “ 的 “ 根 ” 色白 , 且其它形态及
植物化学皆有明显区别 。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为黑龙江 省, 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系 。
1 9 7 2年版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第二卷电, 王文采同志将延胡索定右一 ;
为 ( o勺 d u乙落s 万a ” h ZL s “ 0 W . T . W a n g 据云系根据 C o ,夕d a 乙落: 乙“ 西o s a t
D O
. 乃 系欧洲种 。 因无拉丁文记载 , 不能构成生效发表 , 但我们认为这
一意见是应该重视的 。
1 9 7 7年周荣汉 、 许春泉二同志在 《 延胡索的拉丁名 》 一文 中 , 根据叶 -
形 、 花序及苞片的形态及簿层层析所显示出的总生物碱的相似 , 认为延胡
索系齿瓣延胡索 ( C o r夕d a 乙玄s 才二: 乙: e几u 而 n 。二落么 B e : 5 . ) 的一个 变 型 , 其 .
学名为 C . I ,。犷乙: e h 绪而 。 o叨坛么 . B。 £5 . f . 今。 ,、入二 : , 0 Y . H . C h o u 姚 C . C 。
封洲 , 同时附有拉丁文特征记要 : . A . f . ,二犷 ls c7t 。 。 落。 , 认 d i f f e1’ t .bl : d o j s ,
i n 七。 9 015 v o l i n f e : iO-I i b u s 3一 5 d e n t a t i g v e l 3一 5 f id i。 , 1·。 e e rn i s 3一 s
f l o .l i s l a x i s
,
f o l i js b i t
」。 r n a t i 。 , f o l i o l i s l a n e e o l a Li s o b l o n go
一
l a n 亡 e o l 。七15
、犷。 1 a n g u s 七e e ll ip t i e is .
在上述延胡索学名的沿革中必须澄清两个问题 : ①延胡索的学名到底
是不是 C 口切 d 时加 加乙如招 ([ J . o m 3回 . M il . ) D O . ? ② 延胡索应不应
该是一个新种 , 它和 C . 协了 st “ h山 ,俪 “ 忙衍 B 招: . 是什么关系 ?
首先讨论延胡索的学名是不是 C o叨 d o l落s 乙耐 60 、。 ( 汇J . e o e n d . 入1 11 1. ) ·
D C
. 的问题 。 按 D o C a n d ol l 3 的原始记载中指出 C . b时乡。 、 具有茎单
一 、 直立及叶裂片楔形或长园形的特征 。 而延胡索为茎数个 , 自葡萄地下
茎抽出 , 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 。 中井猛之进在其 《 延胡索考 》 一文中指 `
出 , 他研究了欧洲生的 刃 . b时乙。执 标本 , 亚洲生的所 谓 G . 乙呱 lo “ 标 -
本 , 认为 : “ ①茎之大小依其生活的地区而有所不同 , 不能作为区别的标 .
志 ; ②花苞之锯齿形成明显对照 , 亚洲生较欧州生为不规则之锯齿 ; ③花
冠有大有小但据统计亚洲生者较大 ; ④花冠下面据统计亚洲生者缺少明显
的突起 。 ” 据此 , 中井猛之进认为亚洲生的所谓 0 . 乙此占os a 应为 C . b l 一
b os 、 v a 以 二 。 口沁 。 同时 , 在他弓!用 K 01’ s hi n S k y 认为是 C . b琳阮如 的
亚种 ( C . 鲡肠。勿 。ub sP . 9’e 饥时 a) 这一意见时 , 谈到 : “ 1丈o1 ,s ih 二欢 y 指
出其特点为先生出 8一 1 c5 m 葡萄性茎芽 , 由此抽出茎 , 而欧洲的 C . 乙川一
ob
、 。 直接 自块茎抽芽 。 ” 按葡萄性茎芽正是浙江栽培种延胡索的特 点 。
根据上述形态学及分布区的特点 , 我们认为延胡索不是欧 洲 的 C . b川一
ob 翎 D C . 这一点应该是无疑问的 。 但中井猛之进在同一文中指出 “ 中国
本草学者所画或所说的竹叶状 , 特别是约三个根丛生 , 而且只有一茎 · · · ·一
系学界所未知者 。 ” 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予以付论 。
关于延胡索应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种的问题 , 王文采同志认为是 , 周荣
汉 同等志认为不是 。 我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 周荣汉等同志认为延胡
扁 3 2 一
:索是齿瓣延胡索的变型 , ( C砰岁d“ “ ” ut 咐 s c肠俪似 w “ 坎 5 5 . f . 脚 、 人心1O ) ,
· ` 而 B e s s ” r ( 1 8 3 4 ) 的 C o r 夕d a乙云, 才, L : l o e h a 而 。 。二云落仅有一简单的原始 记 载
,
( P功x im a C 。 d落g落艺a t a o H a l ] . a q u a d i f f e r 七忱a e 七15 1几 f e : i o r ib u o P i r , -
,
:
·
n at i f id is
, .l e l i g u i s s 一 3 f id is f l .io e b r e v iol’ ib龄 , f o l i i s 七; m o n 七。 n t , l m b i -
; 七e r n 眺 is , f o l i o l i o s o b i n t o g .l i s , e a Ps o l a m n o u d u m v id i . F l o : e s o j u s d e m
卜
co lo ir ”
.
) 似难作为判断的依据 。 按 K讥昭 a w a 认为 C ` : 夕da 环。 “ 饥 。栩 系
一习 o r 夕d a 乙坛。 右u r z s o h a 而 n o vz 落落的导名 , 而 C . 犷 e饥 o云a 为 F j s c b e r 记在标本
上的名字 , 后由 M a x i m o w i e z 于 1 8 5 9 年在 P r i m i七i a e F l o r a 。 A m u r o n s i s
上发表 , 其主要特征为茎单一 , 极少分枝 、 茎叶分裂形状极不相同 , 警极
小 , 下面花瓣无囊状突起等 。 而延胡索具葡萄根茎 , 每节形成一球状块
茎 , 并由此抽出地上茎 , 故茎非单一 ; 茎叶裂片形状基本上如李时珍所描
_ 述 “ 叶如竹叶样 ” 。 特别是花期活体极易观察到 白膜质曹片 2 枚 , 略呈半
卵形 , 2一 5裂 , 或仅有缺刻 , 非早落 , 中井猛之进则根据 《 本草纲 目》 附
图强调了 “ 根约三个丛生 , 且只有一茎 ” , 从而把延胡索作为 “ 未知
一 者 ” 。 为了澄清这一 问题 , 我们进行了考证 、 调查和实验等工作 。
文献考证 :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明 , 公元 1 5 7 8 年 ) 一书 中记载 :
〔藏器 曰〕 延胡索生奚国 , 从安东来 , 根如半夏 , 色黄 。 〔时珍 日 〕 奚
乃东北夷也 , 今二 茅山西上龙洞种之 , 每年寒露后载 , 立春后生芽 , 叶如
竹叶样 , 三 月长三寸高 , 根丛生如 芋卵样 , 立夏掘起 。 ” 是延胡索的原
产地涉及古代奚国及安东二地名 。
关于奚国 : 查新唐书霭 : “ 奚 , 亦东胡种 “一元魏时 自号库真奚 , 至
隋唐始去库真 , 但 曰奚 ” 。 隋书硝 : “ 奚 , 本 曰库真奚 , 东部胡之种
一 也 ” 。 李时珍稠 : “ 奚 , 乃东北夷 也 ” 。 日人中井猛之进认为东北夷 “ 为
今之直隶北部辽河流域 ” 。 辞源对奚的解释 : “ 〔奚〕 种族名 , 隋唐时称
奚 , 所居在今之承德 、 滦平 、 丰宁 、 平泉诸县也 。 ”
关于安东 : 辞海安东条载有: “ 唐总章间平高骊 , 置安东都护府 , 治
在平壤城 , 以统海东诸国 , 其后治所屡迁 , 天宝初徒至辽西故郡治 , 在今
_热河省朝阳县东 , 至德后废 。 ” 中井猛之进鸽 : “安东在唐初为朝鲜平
. 壤 , 唐 中为辽阳 , 唐末废安东督督府 ” 。
综上所述 , 延胡索原产现今之河北北部至辽宁西部 , 系在唐朝总章
·— 至德 (公元 6 68 一 7 58 年 ) 这一段时间 , 由现今之朝鲜平壤 、 辽宁朝阳东一带引入 。 按陈藏器所处年代推算 , 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 。 按明 , 刘
金若者 《 本草述 》 关于延胡索的记载有 “ 今茅山上龙洞 、 仁和 、 览桥亦种
_ _之… … ” , 查 “ 仁和 ” 即今之杭州市 , 是浙江一带至少已有四百年左右的
栽培历史 。
野外调查 : 多年来我们在东北的野外工作 , 发现通常被人们根据外轮
花瓣先端着齿 , 凹陷外有突尖 , 苞片分裂 , 块茎黄色 (这些特征皆与延胡 ;
索共有 ) 而定 名为齿瓣延胡索的种群 , 可以区分为两个类型 (关于这一点
将另有专文讨论 ) : 一为茎单一 , 通常仅具一直立地上茎 , 地下具一块
茎 , 偶于生鳞叶的节处形成一很小的付块茎 , 极少见由此再抽出地上茎 。
常分布在杂木疏林下或林缘 ; 另一为茎常分枝 , 块茎较大 , 且通常于地下
生鳞片叶的茎节处形成较大的付块茎 , 由此抽茎或仅抽一叶而形成 多 茎 :
(茎分枝 ) 或多叶的特点 (在延胡索这一特点更加突出 ) 。 常分布在 山间
C
o r Y旦旦丛全 b丝lb o o a ( L . e m e n d . M il l ) D C . ( 自 L a m . e t D C
C o r y d笋110 v a n h u , u o h o r t . e尤 W
.
T
.
W
a n g (原图 )
C
o r v d a [ i , t u r t o e h
a n i n啊 11 B e 。 , . (分枝型 , 原图 )
一 3 4 一
开阔低地 , 特别是这些地段上新开荒的麦地里 。 和延胡索比较起来 , 显然
后一类型更接近延胡索。 如果考虑到齿瓣延胡索在叶 型 上 有 il en a ilr o ba
(线状裂片的 ) 这一变化 , 很容易得出它们是近缘的这一结论 。 然而延胡
索明显地具 2枚白膜质尊片 , 根茎上具多数付块茎 ( C u m 2 5息p al i o n 、 e o b -
份 u 毗就 i“ r ih 阳 m眺由 u s 七ub 岔 c u h加 5 ad n o dos ) 等特征又判然 区别于齿瓣
延胡索 。 (见图 )
栽培实验 : 我们将延胡索与齿瓣延胡索均置于哈尔滨市同一地块进行
栽培实验 , 并结合观察了阿 城 、 五常两县有关部门引种的延胡索 。 几年来 ,
发现延胡索在北方栽培后 , 由于夏眠之后越冬以前是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来
年产量的地下生长发育阶段 , 而哈尔滨地区这一段时间的 自然条件是既严
;酷又短促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栽培技术上的问题 ) , 其地下茎大大缩短 , 往
往根本看不见横走的地下茎 , 因而块茎数 目少了 。 地上茎的数 目也少了 。 值
得注意地是常常可 以看到二 、 三个块茎因地下茎缩短而挤在一起 , 颇似李时
珍 《 本草纲目 》 一书中的附图 。 中井猛之进作为 “ 未知 ” 所强调的依据 “ 根
约三个丛生 ” 。 看来很可能是延胡索一千多年前在北方原产地的形态特点
之一 。 联系到 I丈〕 : 3 h飞a : ` : y 提 出的 C o叨 d a 乙落s 犷“ 侧 。 `a F i o e l , e r (系齿瓣延
胡索 叮引· g d哪物 `盯右,。几a 而 。 。瑞仇 D O . 的异名 ) “ 首先块茎上生 出 8一 1 c5 m
的甸旬性的地下茎芽 , 在芽上生出鳞叶 , 从鳞叶的腋部长出地上茎 。 ” 这一
特征虽然 U O m a拍v 认为 “ 在本种 中并非确实 ” , 但东北分布的齿瓣延胡索
了中确实存在着与此相类似的类型 。 不难设想 , 很可能由于弓!入南方栽培 ,越
冬前有较好的条件及攀长的时间供地下器官生长发育 , 从而产生了现在栽
培于浙江一带的延胡索具甸甸根茎 , 每节膨大为付块茎的特点 , 翌春每节由
鳞叶腋部的腋芽或发育为地上枝或仅发育为一叶 , 形成茎非单一的特点 。
延胡索引种黑龙江省栽培的结果 , 产生了在某些可塑性较大的器官上
和当地分布的齿瓣延胡索的 山间开阔低地类型的趋同现象 , 这进一步说 明
了二者亲缘关系的较近 。 然而具有两个白膜质夸片 , 距的末端不膨大等特
征则仍稳定出现 。 关于这一问题的解释 , 我们考虑了历史上 自然条件的变
. 迁 。 一千多年前延胡索引入栽培时约为隋唐时期 , 按竺可祯同志的研究
( 19 7 2 )
, 当时气候温暖 , “ 七世纪 中期 (公元 6 5 0 、 6 6 9和 6 7 5年 ) 的冬季 ,
当时国都长安无冰无雪 , 八世纪初 、 中期都有记录说当时皇宫和南 郊的 曲
池种有梅花和柑桔 , 公元 7 51 年皇宫柑桔结实 ” 。 “ 按柑桔只能抵抗一 8 ℃
的低温 , 而现在西安最低都在 一 8 ℃ 以下 ” 。 且以后我国寒暖数易 , 总
丁的趋势是温度下降 。 是 自隋唐以来 , 原在我国辽宁朝阳东至朝鲜平壤分
布的延胡索迄今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中几度寒暖的气候变迁 , 在严酷的条 ~
件下 , 不 可 ,避免地要被迫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 (如因越冬前生长条件恶
劣而根茎进一步缩短已为实验所证明 ) , 而 几 百年以前引种到浙江一带
栽培的延胡索 , 自北纬四十度左右迁至三十度左右 , 分份温度等条件大大 -
改善 , 又加栽培条件下的人工管理 , 肯定会得到远较原产地为优越的生长
条件 , 在漫长的 岁月里它没有经历过后来北纬 40 “ 以上所经常经历的严酷 -
条件 , 因而可塑性器官如地下甸甸根茎的发展以及原始性状如膜质警片的
保留都是可 以理解的 。 从比较形态学的观题看来 , 诸如粤片之有无 , 距末 -
端之膨大与否似乎应该是种间的差异兮所以我们认为把延胡索定为齿瓣延 -
胡索的变型是不合适的 。 就系统发生而言 , 延胡索似乎应该是与齿瓣延胡
素同源的不同种 , 同时由于其主要特征与历史上长期栽培条件密切相关 , 我 _
们建议延胡索的学名最好采用 C 。翔而喻 弊 ,hl 琳 、 口 l lor L. 。 又 w . T . w a“ g 。
以上是我们在有限的工作基础上提出的不成熟意见 , 愿与有关同志商 -
榷 。 我们将继续深入进行这一工作 ,特别是通过实验手段进一步探讨问题 ,
诚挚地欢迎批评指正 。
S u m m a r y
T 11 1、 : 、 .l t i e l o 15 a s七ud y o n t h e s e i e n t i f i e n a m e o f t h e e h i n e s o m e一
d i e a l P l a n t “ y a n h u 已 u o ” . B y 1 9 7 7 i t h a d b e e n n a m e d t il r e e t im o s 一
F o r rn Ar l y
,
i 七 w a s n a m e d a s C o r 夕d a 乙落s b , `石0 5“ D C 。 f o r “ l o n g . 七im e 。
T
J“ t 。 : 跳 n a m 。 , 口o r 夕d a乙落: 岁a 饰h “ : “ o 、 V . T . W a n g , w a s g iv e n . A n d
t l: e n
, 。 a n o t h e r n a m
e w a s g i v e n t o i七. T h at 15 仍 s a y i七 w a 。 叮。 , , 一
d a艺忆s t” r ts eh a。 ,落” ` 叨落玄 B e s o . f 。 、 夕a n加 s肠 o y 。 lE . C h o u e七 C . C . H s u 。
八 l l Lh e s e n a m e s 、 v e r e tS u d i o d in t h i , a rt i e l e . F i r s七, 七h e er s e a r e h
l
、
i s Lo1’ y o f 犷y a n h u s u o , w a s r e f e er d t o s e e o n d , a s e ir e s o f i n v o s t i g a t io 介 -
、 v a s e a r r i e d o n 叨 i t h t h e P o P u l毗 i o n P o i n 七. A n d f i n a l l y , i t w a s e x P。 -
r i m e n t o d b y e u ]七iv a t i n g . 丁t h a s b e o n P l a n t e d i n eR i l o n j i a o g P i o v i o e o
J
a u d t h e m o r P h o l o g i e a l e x rP e s s i o n w a s o b s er v e d
。
T h or u g h t h e s e s ut d 一
i e s , s om
e P r im ar y co n e l u s i o sn h
a v e b e e n o b t a i n e d a s f o l low
s .
I Ls o t o m 15 n o t s i m P l e a n d i t 15 on t P
r o t ur d
e d a t t h e b o s
e o f t h e
l o w e r o n e o f t h e o ut er P
e t a l s
.
T h e s o e h ar a c七。玲 a r e d if f e r en t fr o m
’
C o r 夕d a l感s b刀 l乙o s a D C . w h ihc i s e 刀 d e m i e in E u or p e . T h 、 `s , a y a n h u
s h o u l d n o t b e 刀: m e e a o C . b u l d e s a D C 。
·
T h e f l o w e r o f
“
y a n h u s u o
, ,
p o s s e s s e s n o t o n l y t w o e o n s P i e uo
u s m
e m 一
b r an o u s sP e a ], w h i e h
a r e n o七 e a d一l e e u 3 b u t a l s o or o t 一 s ot o k s , h i e h ar 。
u s u a l l y 功 o er t h a n o n。 。 E a e h n o d e o f t h o r o眺 一 s ot e k s h a s a s e a l e l e a f
a
dn f
o r功 5 a t u b e r e l e . A l l t h se e f a cst m a d e u s r e g a r a d " y a n h u s u o , , n o t
·
as a f or m a o f C o r , da 乙坛: t舫 , t s e h a 朴落帆 ` 叨艺` B e s s . , b e e a u s e i t d o e s n o t b va e
su c h c h ar ct esr
。
T h e se e h a
r a c t er
s : a
cu m 2
s e p a l i吕 m e m b ar n a e et i s , r h i z o功 a t ib u s t ub -
眠 u l i b u g ad on d o s , , , o n l y be l o n g 切 “ ay n hU s ou ” . A川 t h ey a er e los le y
e仪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e u l t i v ` t c d e o 刀 d i t i o刀 . Eo w e 之o n £i d e r a y 。力 b u s u ` ,
t o b e o r e t b e r £ r o e i ( 5 M b i ( h 15 t c l e l e l l ( r 1 0 l e 工 : 万 ( d : : C 〔 , 色扩c 王`:
公a ” h叹 s ” 0 h or t 。 e x W . T . W a n g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 李时珍 , 本草胭目 19 7 8 (商务 19 5 4年版 ) .
( , ) 中国医学科学院等: 中药志 , 1 , 1 9 5 9 .
( 3 ) 裴鉴等 . 江苏种子植物手册 , 1 9 59 ,
( 4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H : 19 72 .
( 5 ) 周荣汉 、 许春泉 : 延胡索的拉丁名 , (植物分类学报 , XV , 2 : 81 . f . 1 , 2) 19 7 7 ,
( 6 ) 竺可祯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考古学报 , 1) 19 72 .
( 7 ) 中井猛之进 : 延胡索考 (植物学杂志 , x X V I : 5 7一 6 5 ) 1 9又2 .
( 8 ) F o r b e o e t H e m , I e v
:
I
o
d
e x F lo r a e S i n e n , i ,
.
1 8 6 5一 10 0 3 .
( , ) F r a n e h e t
:
P l
a n t冬e D a v i d i a n ae , 18 8 4一 1 8 8 8 ,
( 1 0 ) K i t a g a w a : L i n e a m e n t a F l o r a e M a n , h u r ie a e
,
1 9 3 9
,
( 1 1 ) K o m a r o y : F lo r a M a n o il t r ie a ( 日译版 ) 第三卷下 : 1 5 6 , 1 9 0 4 .
咬1 2 ) L a m a cr k & D e C a n d l l e : F J o r a F r a n e a io e IV , 1 8 0 5 .
…
一 3 7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