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B UE L LT N I O F F OT AN I C AL RE SE R C AH
第 3 1卷 .
Vo l
.
13
第 l 期
N o
.
1
9 19 3年
Ja n
.,
1 月 ,
1 9 9 水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王慷林 薛纪如
T HE D IS T R !B U T !O N AN D C H AR AC T E R S O F B AM B 0 0 S
IN X IS HU ANG BA NN A
,
Y U N NAN
,
C H IN A
W
a n g K a n g
一
l i n H s u e h C h i
一
j u
〔摘 要〕 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 和原理 , 调查和研究 了分布于西双
版 纳的 竹类植物 。
竹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和东南亚地区 。 由 于版 纳优越的 自然条件 、 独特
的 民族文化 习俗和 宗教信仰等方 面的 原因 , 生活在版 纳的傣 族和其他 少数民族
均有栽培 、 认 识 、 利用竹 类植物的传统 习惯及较高的知识经验 , 使得版纳 不仅
具有大 面积的天然 竹林 , 而且具有许多人 工竹林 。
本文参阅了众多的竹类研究成果 , 整理 了大量的 野外调查 、 未集 资料 , 充
分肯定 了前人对版纳竹 类研究 的价值 , 论述了分布于版纳 的竹属 , 并应用 植物区
系的方法分析和探讨 了版纳竹属的分布类型以及版纳 与相 关地区 的竹 类亲缘关
系 , 认为 : 版纳 竹类与东南亚 关系最为密切 , 其次为 淇西 、 滇东南 , 与淇 中 、
华东有一定 的联系 , 而与华南有着显著 的差异 。
关健词 西双版纳 ; 竹属分布 ; 区 系特点
一 、 概 述
竹类起源于热带 , 而又广泛分布于水热条件良好的亚热带地区 , 少数小型耐寒竹类
亦可延伸至海拔 3 6 0 0m 的高山和温带低海拔 山地 。 全世界竹类约 70 余属 1 0 0 0多种 , 其巾
80 %分布于亚洲尤以东南亚各国温暖 、 湿润季风地带最为丰富且多价值很高的大型丛生 .
竹类 。 因此 , 在竹类研究方面已公认 : 受东南亚季风控制的亚洲热带是世界上竹类资源
王慷林 : 昆明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D e p t . o f E t h n o b o t a n y . K u n m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o t a n y . A e a 一
d e m i a S in i e a
.
K
u n m i n g a s o Zo 4 )
.
薛纪如 : 昆明 , 西南林学院 ( S o u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C o ll e g e , K u n m i n g 6 5 0 2 24 ) .
本文为 国家自然科学荃金资助项 目( T h e P r o i e e t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N a t io n a l N a t u r a l S e i e n e e F o u n d a t io 脚
1期 王慷林等 :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最为丰富和价值最高的起源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 。
我国竹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 向北可延伸至河南 、 陕西 、 甘肃等省区 (少数栽
培的除外 ) 。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处于亚洲热带北缘 , 且西南 、 东南部气候温暖 、 湿 润的
.地区正处于世界竹类起 源和现代分布中心的区域之内 , 因而竹种繁多 ,分布面积宽广 。 全
:国竹类植物计有 4’0 余属近 5 0 种 , 远较东南亚各国为多 。 东南亚的许多竹类在我国南部
多有分布而又有本国的一些特有竹类 , 如箭竹属 ( aF : ge : ia F r a cn h . ) 、 玉 山竹属 (为卜
: 加耐 a K e n g f . )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高山地区 , 二者种类合计即超过 1 0 种 ; 此外 ,
.刚竹属 ( p h夕110 : t a c入夕: S e i b . e t Z u c 。 . ) 、 方竹属 ( C几i次。 : o乙a m bu : a M a k i n o ) 、 香竹属
( C h im o n o c a l
a , n u s H s u e h e t Y i )
、 笨竹 属 ( Q i o ,: g从 u e a H s u e h e t Y i ) 、 蕙 势 竹 属
万 c h i: a s ta c h夕u m N e e s ) 、 镰 序 竹属 ( D r e P a n n o s ta c h刀u m K e n g f . ) 、 唐 竹 属 ( 5 1,: o -
力a m b“ s a M a k i n o e x N a k a i ) 、 酸竹属 ( A c i d o : a s a C h u e t C h a o ) 、 单枝竹 属 (盯。 -
” cO la ut “ C h ia e t “ 1
.
)
. 等许多竹类多为我国所特有 , 合计亦近 20 。种 。
云南是中国竹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 计有 27 属 20 。 余种 , 即 占中国竹种的半数以
上 , 超过全国任何一个产竹省区 。 云南竹种的丰富是与优越的气候条件 、 复杂的地貌地
形以及与盛产竹子的东南亚邻国相通有关 。 东南亚许多竹种在云南南部地 区 多 有 所分
布 ; 长江流域的许多竹种如毛竹 (P h夕l l o s t a c h互5 h e t e : o c夕l a 。 v . p u b e s e e n : ) 、 碧竹 〔z n d o -
、 z。 m u : zo n g i a u : i t u s ( H a n d一 M a z z . 〕 等在滇东北的昭通地区均有天 然分 布 ; 以 华 南
地区为主的竹种如粉单竹 ( B a m占u s a e h u n g i i M e C l u r e ) 、 麻竹 ( D 。 , Zd: o c a l a m u s Ia t i f l o -
: u : M u n r o )
、 大节竹 ( I , Zd o s a s a S p p . ) 等亦在滇东南亦较普遍 ;滇中高原 、 滇西北 、 滇东
一北山地还有许多竹种与川黔 相同 , 如慈竹 〔 N e o s i n o c a l a m u s a f f i n i s ( R e n d l e ) K e n g
f
. 〕 、 苦竹 〔p l e i o b l o s t u s a m a : ,` s ( K e n g ) K e n g f . 〕 金竹 ( P丙夕l l o s ta e h , : 乙a m b u s o id o s
S ie b
. e t Z u c 。 . )等 。 除与外地区成分有关外还有不少竹种为云南特有或以云南特有或以
云南为分布中心 , 如香竹属 ( C h i m o n o c a l a m u s H s u e h e t Y i ) 、 铁竹属 ( F e : : o c a l a , ,: u s
一
H s o e h e t K e n g f
.
)
、 巨草竹属 ( G i g a , Zt o e h l o a K u r e e x M u n r o ) ,蕙笋竹属 ( S c h i : o s t a e h -
刀u m N e e s ) 筑竹属 (Q i o n g : h u o a H s u e h e t Y i ) 、 方竹属 ( C h im o n o , a m乙u s a M a k i n o )
等的一些竹种 。 而西双版纳又是云南竹类分布最多的地区 。
二 、 西双版纳的竹类及其分布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 2 2 “ s 了一 2 2 ” 3 6、 ` , 东经 9 9 0 5 5 `一 1 0 1 “ 5 1尹之间 , 地理位置上位于亚
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的热带北缘 。 总面积 1 9 2 2 3 平方公里 , 辖景洪 、 励腊 、 励海三
县 。 横断山南端的余脉进人镜内 ,而澜沧江由北向南纵贯西双版纳中部 , 从而形成以山地
及山原为主 , 其中又散布许多低 山丘陵环绕的宽谷盆地 。 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 东西两
1侧高 、 中间低 。 境内最高峰位于勋海县北部 、 澜沧江西岸的桦竹梁子 , 海拔 2 4 2 9m ; 最
低点位于勋腊县的南腊河 口 , 海拔 4 75 m , 相对高差一般多在 5 0 一 1 5 o 0 m 之间 。 西双
版纳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 , 主要特点是四季不分而干湿季分明 。 年平均温度 18 一 2 ℃ ,
年降雨量 1 2 0。一 1 9 0 0 m m ,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70 一 85 % 左右 ; ` 由于地形复杂 , 气候
垂直带明显 , 由上而下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 、 季雨林 、 季风常绿阔叶林 、 山地苔鲜林以
及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 竹林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一种特殊森林类型 , 由于组
8 2 植 .物 研 究 12卷
成群落的竹种不同 , 自最低海拔至最高山岭均有竹子的分布 。
西双版纳由于 自然气候条件的优越 , 是省内也是全国竹子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 早
在 1 9 4 0年耿以礼教授根据采 自励海的一份标本 ( 1 9 2 2年 , J . F . R oc k 2 4 6 2) 发表了滇
竹 ( G i g a , , t o c h l o a f e l i x ( K e n g ) K e n g f . ) 这一新种 。 但早期省内并无人专门从事竹
类的研究 , 并很少有人注意竹类的采集 。 当时采集者都是在采集其他植物标本时碰到开
花 的竹子顺便采上一枝 , 因此所采集的标本极其有限并极不完整 (如缺秆捧 、 分枝乃至
叶片 ) , 而且无必要的野外记载。 对版纳竹类的研究是建国以后才逐步开展起来 。 1 9 5 1 _
年 , 薛纪如教授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深人版纳 , 记录了当地的一些竹类植物 。 1 9 7 7年 ,
薛纪如教授又组织和主持了云南热区竹类资源的联合考察 , 由德宏 、 临沧进人版纳 , 开 -
展了比较广泛而系统的调查采集 。 当时参加的有华南植物所贾良智教授 、 四川雅安中学
李乾老师 、 勋仑热带植物所孙吉良同志和云南林学院邹爱国同志 。 此后 , 孙吉良 、 黄玉
林同志又在热带植物园内主持建立了竹类植物引种收集区 , 并整理发表了 “ 西双版纳的 -
竹类植物 ” ( 1 9 8 4年 ) , 为进一步研究西双版纳的竹类植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有关分类研究方面 , 继耿以礼教授以后 , 耿伯介教授发表了南娇滇竹 ( iG g an t oc l lo 穿
了, : ? · , i f l o ?二 ( K e n g f . ) K e n g f . ) ( 1 9 5 7年 ) , 记录了麻竹 ( D e n d , · o c o l a 别 u s l a t l’f l o , u s
M u n r o )
、 大麻竹 ( D . g i g a n t e “ 5 M u n r o ) ( 1 9 6 2 年 ) ; 贾良智 、 孙吉良发表了巨龙竹 ·
( D e ,`d 1 O c a l a ” : “ s “ i , ` i c u s C h i a e t J . L . S o n ) ( 2 9 8 2年 ) ; 薛纪如 、 孙吉良发表了 “ 巾
国竹亚科两个属的新记录 , ( 1 9 8 3年 ) , 并整理了泰竹属 (了,l万s o s ta c h万5 G a m b l e ) 和空
竹属 ( C。妙 ol : i clt 甸 “ m M u n r 。 ) 分布于版纳的竹类 ; 温太辉发表了密毛箭竹 ( aF 塔。 : ia"
P l u : i: e r o s a W
e n ) ( 1 9 8 8年 ) 和单穗大节竹 ( I : d o s a s a 5 1: g “ l i s P i c o l a W e n ) ( 1 9 5 5年 ) ;
易同培发表了玉山竹属一新种— 隔界竹 ( Y u s ha n i a m e” g h a i e : 5 15 Y i ) ( 1 9 0 5年 ) ; 李 -德株 、 薛纪如在 “ 中国牡竹属的初步研究 ” 中确认该属分布 于 版 纳 有 9种 4 变种 、 变 _
型 , 其中包括 2 个新种和 4 个新变种 、 变型 ( 1 9 8 8一 1 9 8 9年 ) 。 近年来在此基础上 , 我
们对版纳民族地区的竹类又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集 , 深感竹种之丰富为其他地区所不及 。
根据我们 多年来所采集的标本和前人研究的成果 , 版纳竹类可以确认有下列各属 :
1
. 蕙努竹属— s e h i z o s t a 。 h y u m N e e s本属已发表 60 多种 , 分布于东南亚 、 新几内亚 、 马达加斯加岛及中国。 我国记录 ,
种 , 产于云南 、 两广 、 海南岛 、 以及江西和台湾 。 西双版纳天然分布和载培 3 种 , 即沙
罗单竹 ( S c h i: o s z a c h , ,` m f u n万h o m i i M e C l u r e ) 意劳竹 ( 5 . 乡s o u d o l i m a M e C l u r e ) ,
和薄竹 ( 5 . 助 i、 ls1 t’s R e n d l e ) 其中薄竹在励海有分布 , 由于其秆壁薄而节间长 , 是 ·
当地编织和制作 “ 高升 ” (一种内装火药的土火箭 ) 的上好材料 ; 此外沙罗单竹在励腊 -
县励仑等地分布大面积的天然单优势植被 , 该竹秆壁薄 , 节间较长较粗 , 亦常用于制作
“ 高升 ” 的材料 , 一也是编织 、 笋用等上等材料 。
在野外 , 可根据竿顶攀援 , 秆壁薄 , 节间表面常具硅质而粗糙 , 捧鞘迟落 , 其背面
常具硅质而粗糙 , 鞘口 遂毛发达 , 捧片外翻或直立等 , 区别于其它竹种 。
2
. 泡竹属— P s e u d o s t a e h y u m M u n r o本属现已知约 5 种 , 分布于印度 、 孟加拉 、 锡金 、 尼泊尔 、 ’ 不丹 、 缅甸 、 越南 、 老 -
挝以及中国 。 我国分布于西藏 、 云南 、 两广等地 , 一 尤以云南南部分布较多 , 现今报导一
1期 王慷林等 :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种 , 即泡竹 ( p s e u d o s r a c h岁u m p l o夕m o : p h u m M u n r o ) 。 此种在西双版纳广泛分布 , 由于
其秆壁很薄 , 常被用于制作 “ 高升 ” 的材料 , 并用于编织 、 造纸 , 其笋食用 ; 假鞭细长
而质韧可代替藤条做为箩筐等镶边等用 。
在野外 , 可根据秆壁很薄 , 节间甚短 , 不具硅质而光滑 ; 秆捧早落 , 稼片直立而基
部约与捧鞘先端近等宽等特征 , 区别于其它属种 。 ` .
3
. 空竹属— e e p h a l o s t a e h y u m M u n r o本属世界已报导 10 余种 , 分布于缅甸 、 印度 、 东南亚以及马达加斯加岛及中国 。 中
国报导 4 种 , 集中分布于云南的德宏州 。 其中西双版纳分布 2 种 , 即空竹 ( C o P入al os t a -
、 h刀u m f o c h s i a n : ` m G a m b l e ) 和香糯竹 ( C . p e , g : a c i l e M u n r o ) 。
本属种通常是灌木状或乔木状丛生竹 , 节间较长 , 秆壁稍薄 , 表面光滑 , 节平 ; 秆
算常具明显的捧耳 。 假小穗密集成球形 , 小穗仅含一花 。 在云南西双版纳 , 由于当地常
用本属的竹种香糯竹的竹筒烧制竹筒饭 , 更加引人注 目。
4
. 泰竹属— T h y r s o s t a e h y s G a m b l e
本属只有 2 种 , 分布于泰国 、 缅甸 、 印度 、 老挝 、 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 、 菲律 宾
及我国 。 云南西双版纳分布有 2 种 , 即泰竹 ( T几夕10 : t a c h , 5 s f a m e : 5 15 ( K u r z . ) G a m b l e )
和大条竹 ( T h . 0 11二 : 1 G a m b l e ) 。 其中泰竹在景洪县小勋养有成片天然分布 , 该竹秀
丽多姿 , 是著名的庭园观赏竹种 ; 秆劲直坚韧 , 又是制作棚架和大型伞柄的好材料 。
本属可根据秆中型 , 壁厚 , 密集成丛 , 挺直 , 分枝高 , 叶细小狭窄 ; 秆捧宿存 , 质
薄等区别于其它属种 。
5
. 梨藤竹属— M e l o e a la m u s B e n t h .
藤本状竹类 , 秆作之字形曲折上长 , 节膨大隆起且较粗 , 节内宽 , 具绒毛 ; 多分
枝 , 枝纤细 , 但常有一主枝特别发育 , 粗似主杆 , 并横向延伸呈藤本状 ; 杆筹宿存 , 坚
硬 ; 叶片大型 , 叶耳明显 。 和藤竹属种在外形上较难区别 。
本属现今报导有 3 种 , 分布印度 、 缅甸及中国 。 我国的广西 、 云南和西藏南部有分
布 。 西双版纳有 3 种存在 , 其一为梨藤竹 (M e l o e a l a m u s c o m户a e t i f l o ; u s ( K u r z . ) B “ -
n t h
.
)
, 但其余几种因无花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
6
. 藤竹属— D i n o C h l o a B u s “
这是一个与梨藤竹属 (M o 1c c al a m u : ) 较难区别的属。 两属均为攀援性竹类 ,
1’ed 作之字形曲折 , 秆捧宿存 。 但本属叶片小横脉明显 , 颖果 (梨藤竹为坚果 ) ,
且秆节
小穗仅
含 1 花而非 2 花 , 小花无鳞被而与 M o lo ca la m us 相区别 。 然而无花标本仍然难以 区别
到属 。
本属现已知约 20 种 , 分布在东南亚和南非大陆 , 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 、 海南岛等热
带地区 。 西双版纳初步确定有 2 种存在 , 但需进一步研究 。
植 物 研 究1 3卷
7
. 长稚竹属— Tei no s ta e h yumMn r uo
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需要验证是否真正存在于版纳的竹属 。 作者在勋腊县小励仑梁
到一种当地称为 “ 埋嘿俩 ” 的竹类( Wa n g30 3 , ` 1 98 9 . 9 ) , 初步定为此属的种类 , 但
由于未见到花果 , 还需进一步研究 。
本属现已知 6 种 , 分布于印度 、 斯里兰卡 、 缅甸 , 尤以锡金最为丰富 。 云南的金
平 、 文山有报导 。 本属是灌木状或乔木状藤本竹类 , 秆壁特薄 , 秆顶端弧形外弯 ; 捧鞘
质薄 。 其小穗细长 (长可达到 1 一 7 . s c m ) , 含多花 。
8
. 刺竹属— B a m b u s a R e t z . e o r r . S c h r e b .
本属已知种达百余种 , 分布于亚 、 非及大洋州的热带地区 。 中国种类计有 60 余种 , t
大部分分布于华南 、 西南地区 , 西双版纳主要分布和栽培的有 6 种 , 其中车筒竹 ( B a 一
m占“ “ a 5 1” Os P i n o : a M e C l u r e ) 是版纳小乘佛教所尊敬的佛竹 , 此竹在版纳流传的手抄 ,
书 《二十六代佛诞生记 》 中 , 是作为第十五代佛释伽牟尼成佛的证据而被尊为佛竹的 。
黄金间碧玉 ( B a m b u s a , u lg a : 15 v a r . s t: e i s z a ) 、 大佛肚竹 ( B . : u lg a : i: e v . W a m i n )
等是著名的观赏竹类 , 种植于公园和村寨中 ; 其它种类主要是材用 。
此竹易于识别 , 在野外可根据丛生 , 大部分种小枝有硬刺 (除孝顺竹亚属 ) , 捧片三 _
角形 , 直立 , 其基部近等宽于鞘口 , 且常常具有非常发达的筹耳等特征加以识别 。
9
. 牡竹属— D e n d r o e a l a m u s N e e s
40 多种 ,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大地区 , 滇缅地区是本属竹种的现代分 -
布中心 。 我国 目前已报导 30 余种 , 主要分布于以云南为中产合的西南地区 , 两广 、 台湾 、
江西 、 浙江 、 福建等省区有少数种栽培 。 本属在西双版纳天然分布有大面积竹林 , 如黄竹 -
林 ( F o r m . D 。 : d : o c a l a o u s 二 e励 : a : a c。 u s ) 、 野 龙竹林 ( ]了 o r m . D . : 。 m i s c a : d e , 25 ) 、
金平龙竹林 ( F o r m . D . p。 ` 。 11御 i : ) 等已成为澜沧江两岸以及景洪县小励养 、 励腊县 -
励捧 、 励远等地天然分布的单优植被 , 对西双版纳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着重大的
作用 。 而版纳甜竹 ( D . ha 二 l’ t on 行) 被认为是 目前世界上笋质最优良竹 种 , 其笋无苦几
味 , 鲜食甚佳 , 故有 “ 甜竹 ” 之美称 ; 此外 , 歪脚龙竹 ( D . : i: i o u : ) 是 目前世界上记 .
载最大的竹种 , 其秆高达 20 一 30 m , 粗 15 一 30 m , 秆壁厚 1 . 5一 3 c m , 因而又称为 “ 巨 _
竹 ” 。 至今学者报导本属在版纳分布有 10 余种及其变种 , 作者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 ,采 4
集标本 、 访问当地民族对其的识别 , 认为本属在版纳分布有 20 余种 、 变种以上 。 尤其是 -
当地称之为黄竹 、 白竹的种类急需研究整理 。
在野外 , 这个属可根据秆多为大型 , 节间长度与厚度适中 , 节膨大 , 通常具双毛 .
环 , 在较低的节上具气生根 ; 主枝多数但 常有 1 一 3 主枝发育 , 叶多大型 , 基部楔形 ,
小横脉不明显 ; 秆算背面常具 白色或淡褐 色的毛 , 撑耳通常缺如等特征来识别 。
1 0
. 巨草竹属— G i g a n t o e h l o a K u r z . e x M u n r o本属现已知种类 30 余种 , 主要分布于中国 、 缅甸 、 印度支那到马来半岛和菲律宾 。 .
1 期 王慷林等: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云南是中国天然分布此属种最多的地区 , 已报导有 5 种 。 作者根据采集标本调查 , 估计
有` 1 0余种以上 , 具体需要进一步研究 。
本属各种 由于秆壁较厚 ,耐用 ,而在版纳地区广泛用于建筑 、 围篱和制作绳索等 。在野
外可根据其秆节上具气根 ,节间多色彩鲜艳的泪痕 , 秆捧无显著的捧耳而具明显的捧片 ,
叶舌 、 筹舌一般较长而明显等特征认识 。 栽培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长舌巨竹 (G 心an t。 -
c无l 。 a l i g u l a ra G a m b l e ) , 其捧舌可高达 Z C ln , 而叶舌长甚至达 3 e m , 叶片大达 z 3 x
59 C m
, 是一种叶片特大 , 舌特长的竹类 。
1 1
. 滇竹属— o x y t e n a n t h e r a K u r z .
本属现今被承认者有 5 种 , 过去西双版纳报导的 3 种 已被组合到巨草竹属 ( lG’ ga : ot -
。川oa ) 中 , 但 目前学术界争论很大 , 还需进一步研究 。
在野外 , 由于其秆 一也具黄色泪痕 , 难以与巨草竹属的种类相区别 , 区别仅在于本属
种类小穗同型 , 而巨草竹属的种类小穗异型 。
12
. 大节竹属— In d o s a s a M e C l u r e
此属秆环通常明显隆起 , 而称之 “ 大节 ” 。 分枝 3 枚 , 秆髓常显片状 ; 叶片小横脉
明显 , 呈方格状网纹 ; 小穗含多花 , 无柄 。 现 已发表 20 余种 ,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 、
两广 、 湖南等省区及海南 。
在版纳 , 大约有 3 种存在 , 其笋小 , 食之含苦味 , 当地傣族称之为 “ 埋烘 ” , 意即 ,
“ 苦竹 ” , 群众非常喜欢食用 。
1 3
. 刚.竹属— P h y l l o s t a e h y s S i e b . e t Z u e c .
本属约 50 余种 , 主产亚洲东部 , 除少数种外 , 其余皆产于中国 。 在西双版纳分布和
培栽约 2 种 , 主要用于观赏 、 药角和做扫帚等 。 如紫竹 ( p 甸 110 : t o hc 绷 in g r a ) 往往被
当地傣族 、 哈尼族栽培于庭园中 , 既是药用植物 , 又是著名观赏竹类 。
在野外 , 可根据秆散生 , 各节具 2分枝 , 节间于分枝一侧微扁并具有纵脊 与沟潜 ,
秆锌早落而区别于其它属 。
14
. 方竹属— C h i m o n o b a m b u s a M a k i n o
本属现已知 20 余种 , 分布于中国 、 日本 、 越南 、 印度 、 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 我国许
多省区均有分布 , 其中以西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据调查 , 西双版纳现有 2 种 1 变种 ,
分布于勋海布朗山 、 南糯山及景洪励宋等亚高山区常绿阔叶林下 。
方竹属种秋季出笋 , 多在 9一 n 月份 , 其鲜笋去摔后常呈黑色 。 在野外可根据秆散
生 , 中部以下数节及近基部节之节内具刺锥状或瘤状气生根 ; 筹片极其退化缩小 ; 分枝
3 枚 , 有些秆呈四方形 (意即方竹 ) 、 而区别于其它属种 。
1 5
. 香竹属— C h im o n o e a la m u s H s 。 e h e t Y i本属分布于印度 、 缅甸及中国 , 其中以中国最为丰富 ; 全属共 10 余种 , 除 2 种产于
邻 植 物 研 究 . : 邓卷
- - 一- - , - - - -一 ~ 一一- 一一 - - - - - - ~ -一 - - , - 一一一一一一一~ - -印度 、 缅甸外 , 其余 皆产于中国 , 主要分布于云南 。 本属在秋夏两季发笋 , 其味鲜美 ,故以 “ 香竹 ” 命名 。 本属在云南东起文山州 ,往红河 、 临沧至滇西德宏州进人藏东南 , . 而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励宋 、 ’ 勋海布朗山发现有 1 种 , 且分布局限性很大 。 其秆内具有芳香
的黄龟油滴 , 对制作竹筒茶等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
在野外 , 可根据秆丛生 , 秆基部数节具气生根环状刺 ; 捧片明显 , 多外翻 ; 分拉 3
枚 , :杆节内具有黄色芳香油滴而区别于其他属种 。 和方竹属 ( C几i m 。。 ab m乙脚劝 一相似 ,
但方竹属种不为丛生 , 捧片退化而区别 。
16
. 箭竹属— F a r g e s i a F r a n e h .
本属已有种类 8 0余种 , 除 1 .种 〔总花箭竹 F a , g e s i a l a c e m o s a ( M u n r o ) Y i〕 产于
尼泊尔 、 锡金外 , 其余皆产于我国亚热带中山和亚高山地带 , 尤以西南地区为最多 。 在
版纳景洪励宋和励海分布有 2 种 , 即密毛箭竹 ( F . p l u : 行。 t os 扭W e n) 、 滑竹 (凡烤 “ “ l’a
s p
. 哈尼语 : 阿猪 ) 。 当地常常用于制作围篱 、 扫 帚等 , 经久耐用 。
本属竹种几为小型竹类 , 其秆节小而光滑 , 故有 “ 滑竹 ” 之称 ; 而其地下茎为合轴
型 , 但有粗壮实心之竿柄延长部分 (即假鞭 ) 在地下横走 , 使得秆近散生 , 在其一头左
右成对抽笋成秆 , 而挖其作拐杖 , 近似龙头 , 又称拐棍竹或龙头竹属 。
.
17
. 玉 山竹属— Y u s h a n i a K e n g f .
本属已知约 50 余种 , 分布在我国台湾 , 向西经大陆可至喜马拉雅 山区 , 向南至菲律
宾诸群岛。 我国尤以西南三省分布最多。 西双版纳现今分布一种 , 即隔界竹 ( Y su h。 , 沁
二 e n g几a i e五5 15 Y i ) , 仅见分布于勋海 。
在野外 , 本属种和箭竹属 ( F盯 ge : ia) 的种难以区别 , 其区别在于本属种的假鞭·为
细长型 , 直 .径小于母秆 , 节间中空等 。
1 8
. 苦竹属— P l e i o b la s t u s N a k a i本属已发表 1 0 余种 , 分布于东亚 , 以 日本为最 多 。
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 西双版纳有 3 种存在 , 其一为苦竹
K
e n g f
. 〕 , 其它还需进一步研究 。
我国现已知 2 0多种 ,
〔P l e i o吞l a s t u s a n : a 了 u 了
分布于长 -
( K e n g )
本属种秆圆筒形 , 但在分枝一侧微扁一 , 不起棱角 , 其高度不超过节间的 1 / 5, 分枝
3一 7枚 , 渐增至束状 , 小枝节疤大 ,分枝开张 4 0一 5 0 。 角 ; 捧环甚高于秆环 , 其上有撑
鞘基部多少残留的木栓质状物隆起和毛环。 笋期 5 月上旬。
1 9
. 李海竹属— N e o h o u z e a u a A . C a m u s
, 本属现已知有 7 种 , 分布于亚洲中南半岛。 我国海南岛有 2 种报导 。 五十年代在勋
海南糯山曾经发现此属竹类 。
李海竹属种是攀援性竹类 ,常混生于常绿阔叶林下 。 秆细长 ,主枝常单生 , 与秆近等
粗 。 其与藤竹属 ( D ion ` hl oa ) 种相类似 , 但本属种花丝联合成管状 , 花柱甚长 , 柱头
三裂 , 小花较大 , 枝节无领圈状附属物 ; 叶片小横脉明显等相区别 。
1;梦 }王慷林等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三 、 版纳竹类区系成分初析
竹类起源于热带而又延伸至广阔的亚热带乃至温带地区 。 由于自然条件 l均差异 , 在 长
期的演化过程中 ,往往形成了各地区主要或特有的一些分布成分 。 如箭竹属 ( F山 · g 。 、 l’a ) 、
玉 山竹属 ( Y u : h a 、 i a ) 的分布中心在我国西南高山针叶林区 , 方竹 属 ( C h i二 o ?: o白a 二乙: `s a )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华东中山常绿阔叶林区 ;刚竹属 ( P入yl lo : t ac hy : ) 以我国长江中下
游为最多 ;大节竹属 ( nI d os as a) 、 刺竹属 ( B a m乙娜 a) 以两广为主产区 ; 滇缅地区是牡竹
属 ( D 。 dn ?’o ` al a 二 u : ) 的现代分布中心 。 版 纳的竹类是以古热带较为原始的大型丛生竹
为主 , 即与东南亚各国的关 系最为密切 , 但 与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联 系 ( 见 附 图 1 、
附表 1 ) 。
附图 1 . 西双版纳与其他相关地区竹类关系图
滇 中 高 原
(方竹属 e 人` m o ,: o乙a 。 乡: , s a
玉山竹属 Y u s h a 。 ` a
箭竹属 F a r g e s ` a )
华东地区
一 (刚竹属 尸妙 l l o s at 动。, s
苦竹属 P l o f o s l a 时:之: )
`é l!|l
es
es
l州l
滇西地区
( 空竹属 C 。 夕八a l o s t a c h y : ` ,了:
.香竹属 C h` , n o ” o c a l a , ,2 0 5 )
西双版纳地区
(牡竹属 D e ” d r o c a l a , ,: : ` s
巨草竹属 G i习。 , ; t o e 几l o a
滇竹属 O x 夕 t己“ a o t h o r a
梨藤竹属 M e l o e a la ,, : 。 s
泡竹属 P s e : ,d o s t a e h少: `用
藤竹属 D f n o 。无l o a )
滇东南地区
(感劳竹属 S e人i : o 。 t a 。 -
h y “ m
{ 刺竹属州一大节竹属
华南地区
B a , n 6艺; s a
I t: J o s a ` a )
}东南亚地区
(泰竹属 T h少 r s o s t a e方少 :
长穗竹属 T e i o o s t a c h少 : ` m
李海竹属 N e o无。 : ` z 君 a : : a )
1
. 与东南亚邻国的关系 : 从现有的竹子来看 , 是以印度马 来成分为主 , 包括牡竹
属 ( D e : Zd , · o e a l a o Zu s ) 、 巨草竹属 ( G i g a n t o c h l o a ) 、 滇竹属 ( O x , t e n a n t h e , a ) 、 刺竹属 ( B a -
励 u , a ) 、 蕙绮竹属 ( S c h i: o : : a c无, u m ) 、 泡竹属 , ( P s e : `d os 艺a e h万u m ) 、 空竹属 ( C 。 p ha l o -
s ia c乃万u ,。 ) 、 泰竹属 ( T入y : 5 0 : t a c h夕s ) 、 梨藤竹属 (M 。 l o c a l a m u s ) 、 藤竹属 ( D i n o : h l o a ) 、
长穗竹属 ( T e i n o s t a c h万u m ) 、 李海竹属 ( N e o h o u : e a u a ) 等占全部竹种的 5 0% , 其中空 .
竹属 、 泰竹属 、 巨草竹属 、 滇竹属 、 长穗竹属 、 李海竹属为我国新记录属且种类多局 限
在我国云南南部地区又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 。 由此可见 , 版纳的竹类无论从起源和现代
分布上与东南亚各国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例如在印度 、 缅甸 、 泰国广泛 分 布 的 黄竹
( D e n d ? O c a l a m u s 二 e m乙l a n a c e “ s ) 和各种藤本竹类 ( D i n o e h l o a s p p . ) 在版纳也有大面
植 物 研 究 13卷
积天然竹林存在 ;龙竹 ( D e: d, o c a l a 。 : u : g ig a n t e : : ) 、 版纳甜竹 ( D . h a m i l t o , , 11) 等在
东南亚栽培最广 , 在版纳的村村寨寨也都有栽培 。 东南亚热带竹林的特点是以大型丛生竹
类为主 , 秆高可达 20 m , 秆粗多在 10 一 20 c m 之间 , 粗者可达 30 o m ; 此外 , 还富有野
生的藤本状和攀援性竹类 。 达些特色在版纳竹林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
附表 1 西双版纳与相关地区竹属种比较表
版纳 印度 泰国 缅甸 孟加拉 滇西 滇东南 滇 中 华南 .节(注 : + 为天然分布或大量栽培 ; 赞为引种栽培 )2 . ’ 与华南的关系 : 版纳与华南各省 (两广 、 海南 ) 在竹类植物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但远不如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密切 。 如刺竹属 ( aB m知: “ ) 、 牡竹属 ( D en d : Oc al a m uS ) 是
共有的属 , 但刺竹属在华南有 40 余种 , 到了版纳则以牡竹属种为主而刺竹属种广泛分布
和栽培的也不过 6 种左右 (不包括热带植物园从华南 引种栽培的种类 ) 。 此外 , 版纳与
东南亚各国共有的一些竹属 , 如巨草竹属 ( G i g a n t o c h l oa ) 、 滇竹属 ( O x , ` e n a n t入e : a ) 、 泰
竹属 ( T h y: : o : z a c几y: ) 、 空竹属 ( C e p ha l o , . t a c h夕u m ) 等在华南则无天然分布 。 凡此说明
1期 王慷林等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8 9
两地在竹类的区系成分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
3
. 与华东的关系 :两地共有的只有苦竹属 ( pe l沁乙 l a s扭 :) 、 方竹属 ( Ch流 ) o,。沁 m -
石琳 “ ) 、 刚竹属 (尸甸 l os t“ `甸: ) 。 苦竹属 、 刚竹属是华东的主要竹类 : 苦竹属在华东有
n 种 , 而版纳只有 3 种 且均为特有的小型竹类 ; 刚竹属在版纳只有 2 种 , 多 作 为 观
赏 、 药用植物栽培 ; 方竹属也只有 2 种 , 且与滇中的较近似而与华东无关 。 由此可知 ,版
纳与华东的关系又低于华南 , 仅有苦竹一属说明两地仍有一定的联系 。
4
. 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关系 :
4 ( 1) 与滇西德宏 、 保山等地州的关系 : 从区系上都属于印度马来成分 , 亦即许多
属种都是相同或近似的 , 如牡竹属 ( D en d阳ca la m us ) 、 刺竹属 ( B an 咖 ` s a) 、 梨 藤竹属
( M e 1o c a l a m u s )
、 空竹属 ( C e P人a l o s t a c h , u m ) 、 香竹属 ( C h i m o n o c。 l a m Z` : ) 等许多种是共
有的 ; 但值得一提的是 , 有些属种版纳习见而滇西却无分布 , 如巨草竹属 ( G igo l oc h -
l o a )
、 滇竹属 ( o x夕 t e n 。 : t丙。 : 。 ) 、 蕙势竹属 ( S c h i z o s t。 c h刀,` m )等 ; 而滇西原生的单枝竹 属
(M d , Zo c l a t u s )
、 刚竹属 (p h , l l o s t a c h万s ) 、 慈竹属 ( N e o s i n o c a l a彬: ` s ) 等的一 些竹种在版
纳亦未见天然分布的报导 。 此外 , 空竹属在滇西有 5 种之多 , 而版纳则减少到 2 种 , 这
里表明两地关系密切但仍有一定的差异 。
4 ( 2) 与滇东南河口 等地的关系 : 两地关系仍较密切但又低于滇西地区 。 河 口 与越南
和广西毗邻 , 竹类植物中以意终竹属 ( S 。入石 : at o h卵 m ) 、 大节竹属 ( I耐 os 。 : 。 ) 和刺竹
属 ( B a m如 s a) 的竹种最多也最茂密 。 牡竹属 ( D州 d: 。 c al a m u : ) 虽然仍占有一定的地
位 , 但版纳和滇西分布最多的龙竹 ( D . g iga nt o su ) 、 版纳甜竹 ( D . a7I m l’ : 。?i) i) 和勃
氏甜龙竹 ( D . b la dn i: l’i ) 等在此却无栽培 。 此外 , 版纳所有的巨草竹属 ( iG ga l7t oc h -
l o a )
、 滇竹属 ( O x夕t 。 : a : t几。 : a ) 、 空竹属 ( C 。 p h a l o : t a c h刀u m ) 、 泰竹属 ( T h夕: : o : , a c h y : )
等在河 口亦未见分布 。
4 ( 3) 与滇中高原的关系 : 版纳的竹类除龙竹 ( D . g i g an et su ) 在滇中地区有少量
栽培外 , 余均未见到 。 滇中高原习见的方竹属 ( C h im on ob a m乡娜 。 ) 、 玉山竹属 ( lY `s h a -
衍 a) 、 箭竹属 ( F们 ge : ia) 等的少数种类顺横断山脉南下延伸至版纳海拔较高的 山 地 ,
表明两地仍有一定的联系 , 但又远远低于滇西和滇东南地区 。
按照吴征锰教授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分布标准 , 对现存西双版纳的竹
属进行比较分析 , 可以将版纳的竹属归划分为 5 个分布区类型 ( 见附表 2 ) 。 从表中可
以看出 , 版 纳 竹 类植物在区域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 , 少量兼有温带 成 分 。
牡竹属 ( D e n d , o c a l a 从 : ` s ) 、 巨草竹属 ( G i g a n , o c丙l o a ) 、 空竹属 ( C e P丙a l o s t a e入夕u m ) 、 泰竹
属 ( T h万s o s t a c h , s ) 、 藤竹属 ( D艺n c人l o a ) 、 泡竹属 ( P s e : ` d o s一a c h刀u m ) 等热带成分计有
16 属 , 占据了版纳全部竹属的 8 4 . 2% ,东亚分布成分仅有 2 属 , 占1 0 . 5% ; 中国特有竹属
有 1 属 , 也占 5 . 3% 。 而热带成分中 ,热带亚洲 (印度— 马来西亚 )分布成分 占有 n 属 ,占 5 7 . 8 % ; 其中 , 热带印度至华南 (尤其是云南南部 ) 分布 〔T r o p . nI d ia ot 5 . C h in a
( e s p
.
5
.
Y u n n a n ) 〕 属有香竹属 ( C h i m o n o e a l a m u s ) 、 空竹属 、 泰竹属 , 占此分布
大类型的 2 7 . 3 % ; 越南 (或中南半岛 ) 至华南 (或西南 ) 分布 〔V i e t n a m ( o r In d o 一 C h i -
n e s e P e n i n s u l a ) t
o 5
.
C h i n a ( o r SW
.
C h i n a ) 〕 属有李海竹属 ( N e o h o u : e a n 。 ) `
长穗竹属 ( T o i、 : t ac 人妙m) , 占 1 8 . 2% 。 几此这些都进一步说明 , 由于西双版纳与东南
植 物 研 究 托卷
亚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的连续性 , 使得它们在植物分布连续性上表现得更为明豆 , 从而导
致了它们竹类植物区系成分的相似性和密切性 , 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使得西双版纳与东南
亚国家的密切度要高于版纳与其它地区的关系 。
附表 2 西双版纳竹属分布区 类型表
T a b l e 2
.
T h e A r e a 卜 T y p e s o f X i sh o a n g ` a 汽n a G e n e r a , o f B a m b o o s
分布区类型 D i s t r 呈b u t i o n a l T y p e 竹属数 G e n e r a N u m b e r s ! 百分比 %
l {产叁i{l…少.布竺竺夕丑玉,一~ - - -一 - - - - - - - - -一阵一一生一一` 一…一竺一-主翌l巴空)堡垫带型丝一尘 )已二9一竺 2性 _全竺些 …_
_
}
一一兰:兰_ _
` 热带亚洲 (印度一马来西亚 ) 分布 } , , }一 -一止立些 ·少旦:卫竺卫些工呵 - -一一 }一— 一兰 -— 一 }一二兰兰一一型至全鱼兰-尘生— …一— 兰一一一 {- 三竺一一中国特有分布 E n d e m i e t o C h i n a } 1 1 5 . 3四 、 结 语 和 建 议1 。 东南亚热带是世界竹类起源和现代分布的主要中心 , 竹种之多 、 价值之高远远
超过美洲和非洲 。 西双版纳正处于这一中心区域内 , 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多样又受横断
山脉和东亚的影响 , 竹类丰富更超过邻近地区 , 堪称 “ 竹类宝库 ” 。 但是 , 由于缺乏应
有的认识 , 近几年来热区开发 , 如橡胶的垦植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大多建立在毁竹开地的
基础上 , 而造纸用竹 、 无限制的采笋又进一步加深了破坏 。 因此 , 当务之急是制定法规 ,
健全组织 , 加强宣传教育 , 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竹林 , 在此基础上还应采取一些改造
措施使其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 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
2
. 我们称版纳是我国乃至世界的 “ 竹类宝库 ” , 反映在 : ( l) 竹种资源特别 丰 富 :
在版纳有限的面积上竞有 20 属近 1 0 种之多 , 这是国内外任何一个面积相近的地区所无
法比拟的 。 如印度全国竹类也只有 1 26 种 , 而泰国也不超过 40 种 。 ( 2) 竹类的特 殊 性 :
在版纳所分布的竹类中 , 空竹属 ( C e乡h a l o s t a c人, 2` m ) 、 泰竹属 ( T h夕: s o s t a c乃万s ) 、 蕙努竹
属 ( S c h i: o s z a c h万: `。 z ) 、 藤竹属 ( D i: o c h l o a ) 、 长穗竹属 ( T e i: o ; r a e h岁u 7n ) 、 巨草竹属 ( G i g a -
, ,`。 ` 丙l。 。 ) 、 滇竹属 ( O x叭 。 n 。 , : t儿` 1。 ) 等的许多竹种均为国内其他产竹省区所无 , 这也
说明版纳竹类的特殊性和可贵性 。 ( 3) 沿澜沧江两岸和低山河谷既有较大面积的天然竹
林 , 而村村寨寨 、 家家户户又都有许多人工丛生竹林 , 其中很多都是大型优质材用和笋
用竹种 。 如版纳甜竹 ( D . ha m ilt on t’i ) , 笋体个大 、 味美 , 采后即可直接鲜食 , 为国内
任何笋用所不及 。 因此 , 竹林资源亦极其丰富 , 品质也高 , 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
3
. 版纳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在生活上都与竹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他 们住的是竹
楼 , 庭园围的是竹篱 ; 日常生活用品又大部分取材于竹器 ; 竹笋更是他们的传统菜肴 ;
他们还常到竹林捕捉竹鼠 , 采捉竹虫 , 并利用竹筹作为食品包装材料 。 除此之外 , 他们
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也常与竹类有关 , 如果没有竹子 , 一切都将改观 。 可是 , 作为
商品 , 目前竹类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很小 , 家家户户虽然都普遍栽种竹子 , 但都是为了
1期 王慷林等 :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91
.
.
自用 而很少作为商品出售 。 我们认为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 用途是广泛的 , 为了繁荣民族
经济 、 改善群众生活 , 改传统利用为工业生产势在必行 。
4
. 版纳的热带自然景观 , 特有的民族风情 , 正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 从而使得那里
变成少有的旅游 “ 热区 ” 。 但应看到 , 不管自然景观也好 , 民族风情也好 , 又都与当地
一丛丛挺拔高耸秀丽多姿的竹林有关 。 人们最欣赏有竹丛衬托的傣家竹楼 ; 喜欢品尝新
鲜甜笋和竹筒饭 ; 到了节 日更要争看傣家燃放竹蔑编制的 “ 孔明灯 ” 和用 竹 秆 制 成的
“ 高升 ” ; 临走时 , 大家又都想买点当地的工艺品作为纪念 。 但遗憾的是 , 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 , 富有民族特色的竹楼也多为土木结构的房屋所替代 。 我们认为 , 竹楼是民
族风情 的一大特色 , 它既适于热区的生活条件又可就地取材有利于森林的保护 。 为此 ,
我们建议 , 应就地建立竹胶合板厂 、 竹工艺品厂 、 竹笋加工厂 , 充分利用当地的竹类资
源为振兴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服务 。
5
. 丰富的竹 类资源是版纳民族地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 它 的存在除与优越的自然
条件有关外 , 还与当地少数民族对竹类的普遍栽培利用和喜爱有关 , 这也表明版纳竹类
资源开发的基础很好 、 潜力很大 。 而要向高层次开发 , 除了领导重视和大力扶持外 , 还
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力量 。 竹类的开发利用是多方面的 , 包括竹材制品 、 竹 编工艺
品 、 竹笋加工以及各种竹付产品的利用 , 因此 , 引进外地资金和技术就地建厂又是切实
可行的 。 与此同时 , 还 应开展有关基础方面的研究 , 如主要竹种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质
的鉴定 , 各种笋用竹 营养成分 的分析以及主要竹种的无性快速繁殖方法和丰产竹林经营
措施等等 。
A B S T RA C T
术
T h e b a m b o o s o f X i s五u a n g b a n n a a 不 e i卫 v e s t e g a t e d a n d s t u d i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p r i n e i p l e a n d m e t h o d s
.
o f E t h n o b o t a n jr
.
B a m b o
o s d i s t r ib u t e o v e r 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 a n d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
.
B e e a u s e o f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o u s n a t u r e e o n d i t i o n
, s p e e i a l e u l t u r e o f m i n o r i t y n a t i o h a l i t i e s
a n d r e l i g i o u s b e l i e f
,
D a i n a t i o n a l i t犷 a n d o t h e r m i n o r i t y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w il o
r e s i d e i n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h a v e d e v e l o p e d t r a n d i t i o n a l e u s t o m a 直 d e x ,P e r i e n e e
o f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 g r o w i n g a n d u s i n g b a m b o o s
.
T h e r e 15 q u i t e g r e a t a r e a o f
n a t u r a l a s w e l l a s a r t i f i e i a l b a m b o o f o r e s t
。
A g r e a t a m o u n t o f w o r k s u e h a s t h e r e v i s i o n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s o n b a m b o o s
a n d f i e l d w o r k i n e l u d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s p e e i m e n
一 g a t h e r i n g h a v e b e e n
a e h i e v e d
.
E a e h g e n u s o f b a m b o o s f o u n d s n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15 s t u d i e d r e s p e
-
e t i v e l y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
T h e a u t h o r s a n a l y s e s a n d d i s e u s s e s t h e f l o i s t i e
r e l a t i o n o f b a m b o o s b e t w e e n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a n d t h e r e l a t e d r e g i o n s a e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m e t h o d l o g y o f f l o r i s t i e s
.
In t h e a u t h o r
’ s o p i n i o n , t h e f l o r i s t i e r e l a -
t s o n b e t w ℃ e n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a n d 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 15 r e g a r d e d a s t h e e l o s e s t
o n e . T h e r e 15 r e l a t i v e e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a n d t h e s o u t h e
-
a s t e r n a n d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
.
T h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a n d e e n t r a l
9 2植 物 研 究
Y un n n a an d Es a亡e rn Cli in a15 le s, . A n d t h e r e 15 o b v i o u s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a n d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 f l o r i s t i e a l l y
.
K e y w o r d s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b a m b o o
c h a r a e t e r s
.
1 3卷
d i f f e r e n e e b e t w e e n
g e n e r a ; F l o r i s t i c
.
、 .月护`!产门21二
Z
Q口4广
.L尸J一serJ
.
、 l护、 IJ.卫尸、J工se5678901,曰
.
.人,工几
尸.ó沪.气产、厂JI产L尸一we
〔1 3〕
〔14 〕
〔1 5〕
〔一6〕
〔1 7〕
〔18〕
〔一9 〕
〔2 0〕
〔2 1〕
〔2 2 〕
〔2 5〕
〔24〕
〔2 5)
〔2 6 〕
`加
〔2 7〕
〔2 8〕
〔2 ,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冯学琳等 1 9 8。 泡竹属在 戎国的分布新记录 广西植物 1 9 8。 ( 2 ) : 1一 2
孙吉 良等 1 , 9 2 我国新发现的巨型竹 竹类研究 1 98 2 ( l ) : 10 一 12
孙吉 良等 19 84 西双版纳的竹类植物 竹类 研究 1 9 8 4 ( 1 ) : 8一 14
李德侏等 l o a s一 1 9 3 9 中国牡竹属的研究 (之一 、 二 、 三 ) 竹子 研 究 汇 刊 7 ( 3 ) : 1一 19 : 7( 4 ) : 1一 1 9 ,
8( x ) : £5一 4 3
吴征 隘 1 9 65 中国植物区 系的热带亲缘 科学通报 1 9 6 5 ( 1 ) : 2 5一 3 3
吴征锰 1 9匆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 区类型 云 南植物研究 增刊丁 : 1一 1 39
周芳纯等 1 9 3 3 孟加拉国竹林经 营管理 和利甩考察报告 竹类研究 2 ( 2 ) :1 一 5
林业 部赴印度 竹子栽培 技术 考察组 1 9 8 7 印度 的竹子生产和科学研究 竹子研究汇 刊 6( 2 ) : 50 一 68
易同培 一g a s 滇南竹子 四新种 云 南植物研究 10 ( 4 ) : 4 3了一 4` 3
林万 涛 1 9 8 9 对 中国牡竹属的讨论 竹子研 究汇 刊 8 ( 4 ) : 30 一 36
耿 以序L等 1 9 5 9 中国主要拉物图说一禾 本科
耿伯介 1 9 a 2一 5 4 世 界竹亚科各属的考订 竹子研究汇刊 1( l ) : 1一 1。 : 1 ( 2 ) : 3一 4 6 : 2( x ) : -一主7 ;
2( 2 ) : z一 1 7 ; 3( l ) : 1一 2 1
耿伯介 1 9 8 7 中国及其近临的竹亚科族属系统分类一附 : 族属检索表 (英文 ) 竹子研究汇刊 6 ( 3 ) : 1 3一 28
章伟 平等 1 98 8 中国方竹属新分类群 竹子研究汇刊 7( l ) : 14 一 2
梁泰然 1 9 9。 中国竹林 类型与地理分布特征 竹子研究汇刊 9 ( 4 ) : 1一 16
沮太辉 1 9 84 我国竹亚科新分类 群 竹子研究汇刊 3( 2 ) : 2 3一 47
温太 辉 1 9 8 8 竹 类四新种及若干新组合 竹 子研 究汇刊 了( 1 ) : 2 3一 31
裴盛菇 一9 a 5 民 族植物学 科学 3 7 ( 2 ) : 2 3一 3 0
辉朝茂 1 9 8了 西 双版纳天然竹 林的初步研究 竹 子研 究汇刊 6( 1 ) : 16 一 23
辉朝茂等 1 9 9 2 中国竹亚科梨藤竹属的研究 植物分类 学报 3 0 ( 2 ) : 1 63 一 1 68
薛 纪如等 1 9 7 9 我国西南地区竹 类二新属一香竹属和笨竹属 (一 ) 香竹属 云 南植物研究 1( 2 ) : 74 一 92
薛 纪如等 1` 9 8 3 中国竹亚科两个属的新记录 竹类研究 2 ( 2 ) : 4。一 48
B u r m a F o r e s t D o P 3 r t m e n t 19 5 4 B a口 b o o s a 往 d C a n e s i n B u r m a l一 3 3
B u r nz a F o r o r t D o P a r t m e n t 1 9 5 7 B a m b o o s a 习 d C a 刀 e s in B u r m a一 S : IP P l e m e n t J . 1一 4 5 .
C
.
M u n r o 一s e 6 A M o n o g r a p h o f t h e B a m b o s a e e a e T r a n s a e a i o n s o f t h e L i n n e a 几 S o e i e t v . l一 2 5 7 .
J
.
S
.
aG 口 b! e 1 8 9 6 T h e B a m b o s e a e o f B r i t i s h l刀 d i a A n 刀 a ls o f t h e R o了 a l B o t a n玉e G a r d e n C a le -u
.
t t a
.
1一 1 3 3。
L主n w 云卜 e h i五 J 9 68 1, h e B a m b o o s o f T h a i la o d l一5 0
R
.
C
.
G a u r
.
10 5 5 B a m b o o R e s e a r e h i n I n d i a R e e e n t R e s e a r e h o n B a m b o o s 2 6一 3 2
S
a
k o m
s a k R a 位 y a r a o g 、 1 2 98 5 B a m b o o R e s e a r e h i n T五a i la : d R e e e n t R e : e a r e h o n B a m b o o s 6 7一 a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