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
助。
作者简介:王东(%’#(—),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小麦优质高产生理生态研究。+,-:".(/$/!)#/!/,01234-:536789 :83;< ,8;< =6
! 通讯作者 01234-:>;?59 :83;< ,8;< =6
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
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王 东,于振文!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泰安 !#%"%/)
摘要:在田间高产条件下,设置每公顷施氮(@)"(@")、%&/(@%)和 !#&(@!)A7 (个氮素水平,每个氮素水平下设置不
遮光和灌浆前期(开花后 %!%! 8)、中期(开花后 %(!!) 8)、后期(开花后 !.!(& 8)遮光 )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
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遮光,各施氮处理的旗叶硝酸还
原酶活性和内肽酶活性显著降低;恢复照光后,@" 和 @% 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不遮光的处理无显著差异。
@!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不遮光的处理,其内肽酶活性在灌浆中期显著升高,有利于旗叶蛋白质的降解,营
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效率提高;但花后吸氮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降低,且显著低于 @% 处理。灌浆中
期遮光,各施氮处理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内肽酶活性亦显著降低;恢复照光后,各施氮处理旗叶内肽酶活性均
显著高于不遮光的处理,@!处理显著高于 @%处理。灌浆后期遮光,各施氮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
和 @%处理内肽酶活性降低。@!处理的内肽酶活性显著高于不遮光的处理,其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转移效率及转
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显著高于 @%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花后吸氮量和子粒蛋白质产量与 @% 处理无显
著差异。不同遮光阶段比较,各施氮处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转移效率及转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均以灌浆
前期遮光的最高,灌浆中期遮光的次之,灌浆后期遮光的最低;花后吸氮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灌浆后期遮
光的最高,灌浆中期遮光的次之,灌浆前期遮光的最低。
关键词:小麦;遮光;施氮量;氮素积累和转移;蛋白质
中图分类号:B’).C%!;D.%!C% E <%C"&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G(!""/)")$"&%.$"/
!""#$%& ’" &()*+,- )% *+""#.#,% "+//+,- &%)-#& ’, ,+%.’-#, )$$010/)%+’,
),* %.),&/’$)%+’, +, 2(#)% )% *+""#.#,% ,+%.’-#, .)%#&
HF@I JK67,LM NO,615,6!
(!"# $%&’(%)’(# ’* +,"%) -./)01%)0’2 3,#40’/’5# 6 7"2")08 9:;(’1":"2),<=>,?,%2@’25 >5(08./).(%/ A201"(40)#,B%0%2 CDEFEG,-,02%)
34&%.)$%:0PP,=Q: KP :O38467 3Q 84PP,R,6Q P4--467 :Q37,: K6 64QRK7,6(@)3==;2;-3Q4K6 368 QR36:-K=3Q4K6 46 5O,3Q 3Q 84PP,R1
,6Q @ R3Q,: 53: :Q;84,8 46 QO, P4,-8 ,ST,R42,6Q:,5O4=O 5,R, =3RR4,8 K;Q K6 O47O P,RQ4-4Q> :K4- 54QO KR7364= 23QQ,R %!C’)
7 U A7,QKQ3- @ "C#/ 7 U A7,3-A3-41O>8RK->:3V-, @ /) 27 U A7,3W34-3V-, X %%C/) 27 U A7 368 3W34-3V-, Y /( 27 U A7 46
NOK67=;6 W4--37,,ZK67AK; =4Q>,DO368K67 TRKW46=,,[O463,;:467 QO, =;-Q4W3R“\4234 !"”QO3Q O3: O47O >4,-8 368 :QRK67
7-;Q,6 TKQ,6Q43- < +OR,, @ P,RQ4-4?,R R3Q,: 5,R, ;:,8:",%&/ 368 !#& A7 U O3 < ]K;R :O38467 QR,3Q2,6Q: 5,R, 8,:476,8:@D
(6K :O38467),D0(:O38467 3Q ,3R-> P4--467 :Q37,,PRK2 % 83> 3PQ,R 36QO,:4: QK %! 83>: 3PQ,R 36QO,:4:),D (^:O38467 3Q
2488-, P4--467 :Q37,,PRK2 %( 83>: 3PQ,R 36QO,:4: QK !) 83>: 3PQ,R 36QO,:4:),368 DZ(:O38467 3Q -3Q,R P4--467 :Q37,,PRK2
!. 83>: 3PQ,R 36QO,:4: QK (& 83>: 3PQ,R 36QO,:4:)< +O, :O38467 ,6W4RK62,6Q 53: =R,3Q,8 V> ;:467 V-3=A TK->TRKT>-,6, P3V1
R4= 54QO )"_ -47OQ T,6,QR3Q4K6 < 03=O QR,3Q2,6Q O38 QOR,, R,T-4=3Q,:,368 QO, T-KQ 3R,3 53: ( 2 ‘ / 2< +O, :,,8-467 8,61
:4Q> 53: %." T-36Q U 2! C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X-36Q @;QR4Q4K6 368 ],RQ4-4?,R D=4,6=,
!"# $#%&’(% )*+),-(#+ ("-( ("# -,().)()#% /0 *)($-(# $#+&,(-%#(12)-*+ #*+/3#3()+-%#(45))* 0’-6 ’#-.#% +#,$#-%#+
+&$)*6 %"-+)*6 -( #-$’7 0)’’)*6 %(-6#,8&( -0(#$ %"-+)*6,("# 12 -,().)()#% /0 9 :6 ; "- ($#-(<#*((19)-*+ =>? :6 ; "- ($#-(@
<#*((1=)A#$# */( %)6*)0),-*(’7 +)00#$#*( 0$/< */ %"-+)*6 ,/*+)()/*,("# 12 -,().)(7 /0 BC> :6 ; "- ($#-(<#*((1B)A-%
’/A#$ %)6*)0),-*(’7 ("-* */ %"-+)*6 ,/*+)()/* D !"# 45 -,().)()#% /0 1B )*,$#-%#+,A")," )<3$/.#+ 3$/(#)* +#6$-+-()/* D 1
($-*%’/,-()/* -,,#’#$-(#+ -( <)++’# 0)’’)*6 %(-6#,%/ ("# -&*( /0 1 ($-*%0#$$#+ 0$/< .#6#(-().# /$6-*% -*+ 1 ($-*%’/,-()/*
#00),)#*,7 )*,$#-%#+D E/A#.#$,("# *)($/6#* -%%)<)’-()/* -&*( -0(#$ -*("#%)% -*+ :#$*#’ 7)#’+ -*+ 3$/(#)* 7)#’+ /0 1B
A#$# ’/A#$ %)6*)0),-*(’7 ("-* ("-( /0 1= F G"-+)*6 -( <)++’# 0)’’)*6 %(-6# +#,$#-%#+ ("# -,().)()#% /0 *)($-(# $#+&,(-%#(12)
-*+ #*+/3#3()+-%#(45))* 0’-6 ’#-.#%,-*+ )*,$#-%#+ ("# 45 -,().)()#% /0 -’’ 1 ($#-(<#*(% ,/<3-$#+ A)(" */ %"-+)*6 ,/*@
+)()/*,-*+ ("# 45 -,().)()#% /0 1B A#$# ")6"#$ %)6*)0),-*(’7 ("-* ("-( /0 1= F G"-+)*6 -( ’-(#$ 0)’’)*6 %(-6# +#,$#-%#+ ("# 12
-,().)()#% /0 -’’ 1 ($#-(<#*(%,("# 45 -,().)()#% /0 19 -*+ 1=,8&( )*,$#-%#+ ("# 45 -,().)(7 /0 1B,-% ,/<3-$#+ A)(" */
%"-+)*6 ,/*+)()/* D H* ,/<3-$)%/* A)(" 1=,("# -&*( /0 1 ($-*%0#$$#+ 0$/< .#6#(-().# /$6-*%,1 ($-*%’/,-()/* #00),)#*,7
-*+ ("# ,/*($)8&()/* 3$/3/$()/* 0/$ :#$*#’ 1 )*,$#-%#+ )* 1B,8&( ("# 12 -,().)(7 -*+ 1 -%%)<)’-()/* -&*( -0(#$ -*("#%)%
-*+ 3$/(#)* 7)#’+ +)+ */( ,"-*6# %)6*)0),-*(’7 D !"# -&*( /0 1 ($-*%0#$$#+ 0$/< .#6#(-().# /$6-*%,1 ($-*%’/,-()/* #00)@
,)#*,7 -*+ ("# ,/*($)8&()/* 3$/3/$()/* 0/$ :#$*#’ 1 A#$# ("# ")6"#%( &*+#$ %"-+)*6 -( #-$’7 0)’’)*6 %(-6#,-*+ ("# ’/A#%(
&*+#$ %"-+)*6 -( ’-(#$ 0)’’)*6 %(-6# D !"# 1 -%%)<)’-()/* -&*( -0(#$ -*("#%)%,:#$*#’ 7)#’+ -*+ 3$/(#)* 7)#’+ A#$# ("#
")6"#%( &*+#$ %"-+)*6 -( ’-(#$ 0)’’)*6 %(-6#,-*+ ("# ’/A#%( &*+#$ %"-+)*6 -( #-$’7 0)’’)*6 %(-6#,A"#("#$ 9,=>? /$ BC>
:6 ; "- 1 A-% %&33’)#+D
!"# $%&’(:A)*(#$ A"#-(;%"-+)*6;*)($/6#* 0#$()’)I#$ $-(#;*)($/6#* -,,&<&’-()/* -*+ ($-*%’/,-()/*;3$/(#)*
小麦子粒中的氮素约 =JK!J=K来自开花后吸
收同化的氮素,>LK!?CK来自开花前营养器官贮
存氮素的再分配[=]。开花后氮素的吸收同化和营养
器官氮素向子粒中的转移,对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和
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B]。有研究表明,光可以激
活硝酸还原酶基因的转录,促进酶蛋白质的合成,提
高硝酸还原酶活性[JMN],并通过启动光合作用,为硝
酸根的还原提供碳架[OM>],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
和同化。弱光导致植株对氮素吸收强度及积累量的
减少,且改变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使分配到
叶片和茎鞘的氮素增加,分配到穗部的减少[C]。小
麦开花后氮素的再分配,是植物体衰老过程中营养
器官蛋白质降解及降解产物向子粒中转运的结果。
内肽酶是催化蛋白质降解的限速酶[?ML],关于光照
条件对内肽酶活性及小麦开花后氮素转移调控的研
究,目前尚鲜见报道。
我国黄淮冬麦区在小麦开花后常受阴雨寡照的
影响;小麦生产中为了追求高产,存在施氮量偏高,
群体过大,小麦生育后期群体内光照不足等问题。
本试验设置了 J个施氮水平,并分别于子粒灌浆前
期、中期和后期进行遮光处理,研究开花后不同子粒
发育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探讨
小麦灌浆期间子粒发育不同阶段的低光照对子粒蛋
白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的生理基础,为该地区小麦生
产中合理施氮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 B9,于
B99J年 L 月至 B99N 年 > 月在山东省龙口市中村
(=B9PBJQ 4,JCPJCQ 1)进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
==FCR,年日照时数 B?LJFN ",年平均降水量 CCJFC
<<。B99J!B99N年小麦生长季播种至冬前降水量
为 ?BFL <<,冬前至拔节期为 N?FJ <<,拔节至开花
期为 B?F9 <<,开花至收获为 ?NFJ <<。试验地为潮
褐土,9—B9 ,<土层含有机质 =BFLN 6 ; :6、全氮 9FC?
6 ; :6、碱解氮 ?NF99 <6 ; :6、速效磷 ==F?N <6 ; :6、速效
钾 ?JF99 <6 ; :6。
试验在磷、钾肥用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 19、
1=、1B J个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 1 9、=>? 和 BC>
:6 ; "!=B +遮光(称灌浆前期遮光,G4),开花后 =J!BN
+遮光(称灌浆中期遮光,GS)和开花后 BO!J> +遮
光(称灌浆后期遮光,GT)N个遮光处理,遮光采用遮
光率为 >9K的聚酯遮阳网。选均为晴天的开花后
?、B9、JB +测定遮光与不遮光处理植株冠层上方的
光合有效辐射(5U2)日变化(表 =)。各小区施磷
(5BVO)=9O :6 ; "素,磷肥用过磷酸钙,钾肥用氯化钾作肥源。小麦播
种前,上茬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磷、钾肥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N卷
全部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按底施 !"#和拔节
期追施 !"#分 $次施用。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
为氮素水平处理,副区为遮光处理,小区面积 % & ’
( &,% 次重复。$""% 年 )" 月 * 日播种,基本苗为
)!"株 + &$。田间管理同丰产田。
表 ! 不同处理植株冠层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 %("&·’)]
()*$+ ! ,-./0)$ 12)03+’ -0 1$+)/45)6 72#8#’6082+8-1)$$6 )18-9+ /)5-)8-#0 )*#9+ 82+ 1)0#76 #: 5-::+/+08 8/+)8"+08’
开花后天数(,) 处理 时间 -.&/ 平均
0123 145/6 1758/3.3 -6/15&/753 (:"" )":"" )$:"" )*:"" )9:"" )(:"" :/17
( ;< )"** = )) )(*% = )( )>99 = )9 )>!% = )! )!9% = ** 9)> = $> )*%) = *9%
*%$ = %" !@" = $! 9*" = )@ 9%> = $$ !@( = *) $)) = $" !)( = )9"
$" ;< ))"9 = $% )>(% = !9 )>@* = *@ )(>! = %> )!"9 = *" >"% = !% )*9) = *%@
<: *() = $* !>$ = *! 9*% = %* 9>(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9"> = )> 9(* = $% )*9$ = **$
9 = )% $>* = )9 !%$ =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于开花后 (、$"、%$ ,上午 @:""—)):"" 采集旗
叶叶片,按照 B61,4C6,[)"]的方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
含量。
按照李合生[))]的方法,采用活体法测定旗叶硝
酸还原酶活性,酶活性以单位蛋白质生成的 ;DE$ 量
表示。
参照 F/67C7[)$]的方法测定旗叶内肽酶活性。
酶液提取:取 "G! H鲜样,加 ( &A IJ K >G! 的 -6.3L
JMN缓冲液(包含 * &&CN + A 0--,) &&CN + A ?0-O,
)#PFP)和少量石英砂冰浴研磨,*Q下 )!""" ’ H离
心 %" &.7,上清液用于酶活力测定。酶活性测定:
"G* &A IJ K *G(的醋酸缓冲液和用 "G$ &A IJ K *G(
的醋酸缓冲液配制的 )#的牛血红蛋白 %(Q保温 )"
&.7后,加 "G* &A酶液,%(Q下反应 ) 8,然后加入 )
&A )"#的三氯乙酸终止反应(对照管则在反应前加
入三氯乙酸),在 *Q下静止 %" &.7后,*""" ’ H离心
! &.7,上清液用于茚三酮反应,用测得的单位蛋白
质生成的氨基酸量表示酶活性。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氮素含量;
子粒含氮量乘以系数 !G>为蛋白质含量。
参照 J/等[)*]和吉春容等[)!]的方法计算小麦
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转移效率、贡献率和花后吸氮
量:
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 K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
累量 E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
营养器官氮素转移效率(#)K 营养器官氮素
转移量 +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 ’ )"";
转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K 营养器官
氮素转移量 +成熟期子粒氮素积累量 ’ )"";
花后吸氮量 K成熟期子粒氮素积累量 E营养器
官氮素转移量。
数据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在 0P< $"""
数据处理系统上进行。
& 结果分析
&;! 不同处理对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表 $看出,不遮光条件下,灌浆期内 ;) 处理旗
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 ;" 处理,;$ 处理在开
花后 ( ,显著高于 ;)处理,开花后 $"和 %$ ,,;$ 和
;)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子粒发育阶段遮
光,各施氮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降低,;)
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仍显著高于 ;" 处理;灌
浆前期和中期遮光结束恢复照光后,;" 和 ;) 处理
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不遮光的处理无显著差
异。;$处理在灌浆前期和中期遮光期间及恢复照
光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 ;) 处理;灌浆
后期遮光,;) 和 ;$ 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
著差异。说明不同子粒发育阶段遮光均导致小麦旗
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 处理的旗叶硝酸还原酶
活性显著高于不施氮的处理;施氮量过多,在灌浆
前期和中期遮光,其旗叶氮素同化能力反而降低。
&;& 不同处理对旗叶内肽酶活性的影响
小麦旗叶内肽酶活性在灌浆期内呈先升高后降
低的变化趋势(表 %)。不遮光条件下,旗叶内肽酶
活性在灌浆前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灌浆后期
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说明不遮光的条件下,施
氮抑制了小麦灌浆前期旗叶蛋白质的降解,延缓了
衰老。
>)9*期 王东,等: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表 ! 不同处理对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 &(’%·(),)*+,-./)]
0123- ! 455-6,7 +5 8.55-*-/, ,*-1,’-/,7 +/ /.,*1,- *-896,17- 16,.:.,; ./ 531% 3-1:-7 +5 <(-1,
遮光处理 施氮水平 开花后天数 !"#$ "%&’( ")&*’$+$(,)
-*",+). &(’"&/’)&$ 0 1’2’1$ 3 45 64
0- 05 4753 8 5759 : ;7<4 8 575= > ;75= 8 575< :
0; 4743 8 5756 > ;79? 8 5753 " ;7@4 8 575< "
04 476? 8 575@ " ;793 8 575@ " ;7=? 8 575? "
-A 05 ;739 8 575= , ;7<= 8 575< > ;75= 8 5759 :
0; 475@ 8 575< : ;736 8 5753 " ;7<; 8 575< "
04 ;7<< 8 575? ’ ;7@? 8 575? > ;7;6 8 5753 >:
-B 05 ;74< 8 575? : ;754 8 575? :
0; ;7@= 8 575< > ;7=3 8 57;5 "
04 ;76; 8 575= : ;745 8 5759 >
-C 05 5799 8 5753 ,
0; ;7;9 8 5756 >
04 ;7;= 8 5753 >:
注(0D&’):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E显著水平,下表同。F"1G’$ %D11DH’, ># ,+%%’(’)& 1’&&’($ +) &*’ $"/’ :D1G/) /’") $+.)+%+:")& "&
@E 1’2’1 I J*’ $"/’ "$ +) &">1’ 67
灌浆前期遮光,各施氮处理旗叶内肽酶活性均
显著降低。恢复照光后,在灌浆中期 05 和 0; 处理
旗叶内肽酶活性与不遮光的处理无显著差异,04 处
理显著高于不遮光的处理,在灌浆后期 05 和 0; 处
理显著高于不遮光的处理,而 04处理则显著低于不
遮光的处理;0;处理旗叶内肽酶活性在灌浆前期遮
光期间及灌浆中期显著低于 05 和 04 处理,灌浆后
期则显著高于 05 和 04 处理。灌浆中期遮光,各施
氮处理旗叶内肽酶活性亦显著降低,恢复照光后内
肽酶活性显著高于不遮光的处理;04处理显著高于
0;处理。说明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遮光抑制了各
施氮量处理在遮光期间的旗叶内肽酶活性,延缓了
衰老;恢复照光后,04处理旗叶蛋白质降解加速,衰
老加快。
灌浆后期遮光,05 和 0; 处理旗叶内肽酶活性
显著降低,04处理内肽酶活性显著升高;04 处理显
著高于 05和 0;处理。说明灌浆后期遮光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 05 和 0; 处理旗叶蛋白质的降解,而对
高施氮处理旗叶蛋白质的降解有显著促进作用。
表 = 不同处理对旗叶内肽酶活性的影响 [!% &(’%·(),)*+,-./]
0123- = 455-6,7 +5 8.55-*-/, ,*-1,’-/,7 +/ -/8+)-),.817- 16,.:.,; ./ 531% 3-1:-7 +5 <(-1,
遮光处理 施氮水平 开花后天数 !"#$ "%&’( ")&*’$+$(,)
-*",+). &(’"&/’)&$ 0 1’2’1$ 3 45 64
0- 05 ;7=9 8 575< " @7@< 8 57;5 " 473< 8 57;6 %
0; ;74; 8 5753 > =7?; 8 57;< > 67=6 8 5759 ,
04 ;759 8 575= : =7?6 8 57;5 > 673< 8 57;= :
-A 05 ;74@ 8 575< > @7<9 8 5753 " 6766 8 57;9 ,’
0; 573= 8 5756 ’ =7?5 8 575? > 67?; 8 57;@ >:
04 57?@ 8 575@ , @7<< 8 575= " 67=? 8 57;= ,
-B 05 @75< 8 57;5 > 676= 8 57;4 ,’
0; =766 8 5759 , 6734 8 57;< :
04 =7@? 8 575? : =7;4 8 5753 >
-C 05 47=6 8 57;< .
0; 674= 8 57;; ’
04 =7== 8 57;9 "
3;<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不同处理对开花后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如表 !所示,不遮光条件下,各施氮处理花后吸
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 "# 和 "$ 处理之
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子粒发育阶段遮光,各施氮处
理的花后吸氮量均表现为 "% & %’ & %( & %),说明
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均不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
积累,灌浆前期遮光对其影响最大。不同阶段遮光,
"#处理花后吸氮量均显著高于 "* 处理;灌浆前期
和中期遮光,"$ 处理的花后吸氮量均显著低于 "#
处理,灌浆后期遮光,两处理花后吸氮量无显著差
异。说明在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条件下,适量施氮
提高了植株花后吸氮量,过多施氮反而不利于植株
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
不遮光条件下,各施氮处理营养器官花后氮素
转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氮素转移效率则
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灌浆前期和中期遮光,各
施氮量处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氮素转移效率和
转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均提高,灌浆后期遮光,
"*和 "#处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和氮素转移效率
降低;不同子粒发育阶段遮光,"$ 处理营养器官氮
素转移量、转移效率和转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
均显著高于 "# 处理。说明灌浆期内阶段性遮光有
利于过高施氮量处理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的转移,
灌浆后期遮光对较低施氮量处理营养器官氮素的再
分配不利。
表 $ 不同处理对子粒中来自营养器官转移氮素和开花后吸收氮素的影响
%&’() $ *++),-. /+ 01++)2)3- -2)&-4)3-. /3 5 &’./26-1/3 &30 5 -2&3.(&-1/3 +2/4 7)8)-&-17) /28&3. -/ 9)23)(. &+-)2 &3-:).1.
项目 遮光处理 施氮水平 "+,-./01 2334+52,+.1 406047
8,097 %:2;+1/ ,-02,901,7 "* "# "$
营养器官转移氮素
" ,-217<0--0; <-.9
60/0,2,+60 .-/217
氮素转移量
" ,-2174.52,+.1
(9/ = 7,09)
"% $*>#$ ? *>## 5 $*>@A ? *>*B C $#>DE ? *>#A 2
%) $*>@@ ? *>#E C $*>FA ? *>D! C $D>$# ? *>$# 2
%( $*>D$ ? *>$F C $*>EA ? *>$A C $$>BA ? *>DB 2
%’ $*>*D ? *>DE C $*>!E ? *>$D C $$>*@ ? *>$@ 2
转移效率
G-2174.52,+.1
0<<+5+015H(I)
"% A$>E* ? *>#D 2 A#>#@ ? *>@$ C EF>EB ? *>D* 5
%) A!>#D ? *>!$ C A$>@@ ? *>DA 5 A@>A* ? *>#! 2
%( AD>DD ? *>#B C A#>@$ ? *>*F 5 A!>@F ? *>$E 2
%’ A$>$A ? *>#! 2 A*>B* ? *>D@ 5 A#>F# ? *>#$ C
贡献率
J.1,-+CK,+.1
3-.3.-,+.1(I)
"% EB>!# ? *>#A 2 EA>!E ? *>D# C EB>#! ? *>ED 2C
%) AA>A! ? *>$D 2 A$>#B ? *>D! 5 A@>BA ? *>@B C
%( A!>AE ? *>!# 2 A*>B# ? *>$$ C A!>*F ? *>DA 2
%’ EF>A$ ? *>DE2 EB>@E ? *>#@ C A*>*# ? *>!$ 2
花后吸氮量
L9.K1, .< " <-.9 2C7.-3,+.1
2<,0- 21,:07+7 +1 M0-104
(9/ = 7,09)
"% F>$F ? *>*B C F>F$ ? *>#* 2 F>FF ? *>*E 2
%) @>BB ? *>*! 5 B>*B ? *>*E 2 A>DB ? *>#D C
%( E>BE ? *>$F 5 B>@$ ? *>#E 2 B>** ? *>*@ C
%’ B>A* ? *>#! C F>DB ? *>*A 2 F>!! ? *>D$ 2
注(".,0):表中同一行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I显著水平 N24K07 <.44.O0; CH ;+<<0-01, 79244 40,,0-7 +1 ,:0 7290 -.O 9021 7+/1+<+521, 2, @I
40604 P
!"$ 不同处理对子粒产量、子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
的影响
由表 @ 可以看出,"* 和 "# 处理子粒蛋白质含
量以灌浆前期遮光的最高,灌浆中期遮光的次之,不
遮光的最低,灌浆后期遮光的处理与不遮光的处理
之间无显著差异;"$ 处理在各阶段遮光条件下,子
粒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说明灌浆前期遮光可
显著提高 "* 和 "# 处理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施氮过
多时,子粒蛋白质含量受不同子粒发育阶段光照条
件的影响不显著。
各施氮处理穗粒数以不遮光的最高,灌浆前期
遮光的最低,灌浆后期遮光与不遮光的处理无显著
差异。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均导致千粒重显著降
低,灌浆前期和中期遮光的处理显著低于灌浆后期
遮光的处理。
各施氮处理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
"% & %’ & %( & %),说明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均导致
子粒产量降低,亦不利于子粒中蛋白质的积累。不
F#E!期 王东,等: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遮光条件下,!"处理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
高于 !#处理,!$处理的子粒蛋白质产量与 !" 处理
无显著差异,但子粒产量显著低于 !" 处理;灌浆前
期遮光,!#和 !$ 处理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
著低于 !"处理,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遮光,!# 处理
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低于 !" 处理,!$ 处理
子粒产量亦显著低于 !" 处理,但蛋白质产量与 !"
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在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条件
下,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过
多施氮对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和子粒产量的形成不
利。
表 ! 不同处理对子粒产量、子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 ! ’((&)*+ ,( -.((&/&0* */*1&0*+ ,0 2&/0&% 3.&%-,4/,*&.0 ),0*&0* #0- 3.&%- .0 2&/0&%+ ,( 56*
遮光处理
%&’()*+
,-.’,/.*,0
施氮水平
! ’112)3’,)4*
2.5.20
蛋白质含量
6-4,.)* 34*,.*,
(7)
穗粒数
8-’)*0
(!49 : 01);.)
千粒重
"### +-’)*0 <,9
(+)
子粒产量
=.-*.2 >).2(
(;+ : &/$)
蛋白质产量
6-4,.)* >).2(
(;+ : &/$)
!% !# "?@?A B #@"C . ??@D B #@E F G$@E? B #@GD ’ C?"A@A B H$@G 3 AD#@" B "C@? (
!" "G@#C B #@"$ 3( ?G@A B #@? ’ G#@?E B #@HD F3 CADD@? B H#@" ’ ""$G@# B "C@? ’F
!$ "G@DG B #@$# F ?G@? B #@G ’F ?A@D" B #@?H 3 CCH"@" B DH@H F ""H#@? B ""@G ’
%I !# "G@$$ B #@"H 3 ?#@C B #@$ ( ?C@?" B #@?A J EE"#@H B GD@# + AG#@# B D@" J
!" "H@#D B #@#? ’ ??@H B #@? F ?D@"C B #@?E . EA#?@$ B G?@A . "#G"@$ B "E@$ 3
!$ "G@DD B #@#D F ?$@A B #@$ 3 ?D@#D B #@$G . EHE"@G B E#@G + ACE@? B A@G (
%K !# "?@A" B #@"G ( ?$@E B #@? 3 ?C@"D B #@?C J ED#$@E B ?D@H J AGE@$ B ?@$ J
!" "G@C# B #@"E F ??@A B #@G F ?D@"" B #@GA . C?#$@A B H"@D 3 "#C?@C B $#@" F3
!$ "G@DA B #@"" F ?G@# B #@? F ?C@AG B #@?$ . C#EE@A B E$@C ( "#H$@H B "?@D 3
%L !# "?@CG B #@$G (. ??@A B #@H F G"@?H B #@H? F EAH?@A B D#@G (. AHH@H B G@C .
!" "G@?# B #@#C 3 ?G@E B #@E ’ ?A@#? B #@?G ( CC?#@H B GE@H F ""#H@C B "#@E F
!$ "G@DE B #@#D F ?G@? B #@$ ’F ?D@A# B #@GE (. CGG#@# B CD@$ 3 ""#H@A B "H@G F
注(!4,.):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H7显著水平 M’2N.0 J422<.( F> ()JJ.-.*, 0/’22 2.,,.-0 )* ,&. 0’/. 342N/* /.’*
0)+*)J)3’*, ’, H7 2.5.2 9
7 讨论
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是底物诱导酶,
其酶活性的高低与底物 !OP? 的供给水平密切相关,
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小麦植株硝酸还原酶活
性["E]。光照亦可以调节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加强植
株对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E]。光对硝酸还原酶活性
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光诱导硝酸还原酶
基因的表达、酶蛋白和辅酶的合成及全酶的装配,直
接调控硝酸还原酶的活性["C];另一方面光可以通
过光合作用间接地作用于硝酸还原酶。有研究表
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光合碳
水化合物供应的影响;光合作用受抑,碳水化合物
供应减少会导致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H,"D]。本试
验条件下,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均导致遮光期间的
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但遮光阶段和氮素供给
水平不同,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存在差异。
在灌浆前期,不遮光条件下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随
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遮光条件下 $CE ;+ : &/$ 施
氮量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 "ED ;+ : &/$
施氮量处理(!");灌浆中期,不遮光条件下 !$和 !"
处理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遮光条件
下 !$显著低于 !" 处理;灌浆后期,不遮光条件下
!$和 !"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遮光条件下两处
理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灌浆前期和中期是光合碳代
谢相对旺盛的时期,遮光不仅导致光合有效辐射减
少,旗叶光合速率亦显著降低["A]。不同阶段遮光对
各施氮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是直接作用,还
是间接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叶片的衰老以蛋白质的降解和氮素向子粒中的
转运为特征[$#]。有研究表明,遮光能延缓叶片的衰
老[$"],并改变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使分配
到叶片和茎鞘的氮素增加,分配到穗部的氮素减
少[C]。本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期阶段性遮光改变了
植株营养器官的衰老进程,施氮量和灌浆期各阶段
光照条件不同,对营养器官氮素转移的调控效应存
#$E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G卷
在差异。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遮光显著降低各施氮
处理的旗叶内肽酶活性,抑制营养器官氮素的再分
配;但恢复照光后,加速了 !" 处理旗叶蛋白质的降
解,并使 !# 和 !$ 处理在灌浆后期保持较高的内肽
酶活性,提高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转移效率和转
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灌浆后期遮光对 !" 处
理旗叶蛋白质的降解和氮素的转移有显著促进作
用,但对 !#和 !$处理营养器官氮素的转移不利。
灌浆期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子粒灌浆速
率降低,粒重下降,是子粒产量减少的原因[$%,""]。
本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子粒中积累
的氮素减少,蛋白质产量下降,亦是导致子粒产量降
低的原因之一。不同遮光阶段比较,灌浆后期遮光
处理的产量最高,灌浆中期遮光的次之,灌浆前期
遮光的最低。说明灌浆前期遮光一方面导致败育子
粒增多,每穗粒数降低,另一方面影响胚乳细胞分
化,子粒库容减小["&],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最大;
灌浆中期是子粒快速增长期,该阶段遮光对子粒充
实不利;灌浆后期是子粒缓慢增重期,该阶段遮光
对产量影响最小。
前人研究表明,灌浆期遮光导致子粒蛋白质含
量显著升高["’]。本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遮光时
期不同,各处理子粒蛋白质含量变化存在差异。灌
浆前期和中期遮光均提高了 !#和 !$处理子粒蛋白
质含量,而灌浆后期遮光对两施氮量处理子粒蛋白
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子粒发育阶段遮光对 !" 处
理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子粒蛋白质含
量的变化反映了子粒中主要贮存物质蛋白质和淀粉
相对积累量的差异["(],灌浆期不同阶段弱光条件
下,各施氮量处理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合成的变化规
律及其相互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 同延安,赵营,赵护兵,樊红柱 )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
运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012 3 4,5670 3,570 8 9,:71 8 5) ;<<=>? 0< ! @7?=A 01 ! BCD
?7E=,?@71A<0@F7?G01 71H ?6= IG=JH 0< KG1?=@ K6=7?[*]) LJ71? !B?@ )
:=@? ) M>G ),"##+,$&($):,’-,%.
["] 杜金哲,李文雄,胡尚连,刘锦红 ) 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氮的吸
收、转化利用及与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作物学
报,"##$,"+("):"(&-",#.
NB * 5,OG P Q,8B M O,OGB * 8) !G?@02=1 7AAGFGJ7?G01,?@71A<=@ 71H
B?GJGR7?G01 G1 @=J7?G01 ?0 2@7G1 C@0?=G1 >01?=1? 71H IG=JH 0< AC@G12 K6=7?
2=10?IC=A HG<<=@G12 G1 SB7JG?I[*]) 4>?7 42@01) MG1),"##$,"+("):
"(&-",#.
[&] T=JR=@ * T,UJ=G160?7A= @=2BJ7?G01:
=<<=>?A 0< 1G?@7?= 71H JG26? 01 1G?@7?= @=HB>?7A= FV!4 7>>BFBJ7?G01
[*]) T0J ) W=1) W=1=? ),$%X%,"$+:&’$-&’,.
[’] 刘丽,甘志军,王宪泽 ) 植物氮代谢硝酸还原酶水平调控机制
的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OGB O,W71 5 *,P712 Q 5) 4HY71>=A 0< A?BHG=A 01 ?6= @=2BJ7?G01 0<
1G?@7?= F=?7Z0JGAF 0< CJ71?A 7? 1G?@7?= @=HB>?7A= J=Y=J[*]) 4>?7 90? )
90@=7JGD[>>GH=1? ) MG1),"##’,"’(+):$&((-$&,$.
[(] O7@G0A 9,42B=@7 ;,H= J7 87Z7 L !" #$ % 4 A60@?D?=@F =\C0AB@= 0< >BD
>BFZ=@ CJ71?A ?0 @GAG12 7?F0AC6=@G> ][" G1>@=7A=A J=7< >7@Z06IH@7?=
>01?=1? 71H =1671>=A 1G?@7?= @=HB>?7A= =\C@=AAG01 71H 7>?GYG?I[ *])
LJ71?7,"##$,"$":(-&$".
[,] 97A@7 4 M,N67K71 4 U,W0I7J M M) N]T^ G16GZG?A G1 YGY0 1G?@7?=
@=HB>?G01 G1 GJJBFG17?=H Z7@J=I(]&)J=7Y=A ZB? 10? G1 F7GR=(]’):4
1=K F=>671GAF <0@ ?6= @0J= 0< JG26??[*]) LJ71?7,"##","$(:X((-
X,$.
[+] 任万军,杨文钰,张国珍,等 ) 弱光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与
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XX-"%&.
V=1 P *,3712 P 3,56712 W 5 !" #$ % ;<<=>? 0< J0KDJG26? A?@=AA 01 1GD
?@02=1 7>>BFBJ7?G01,HGA?@GZB?G01 71H 2@7G1A C@0?=G1 >01?=1? 0< _1HG>7
6IZ@GH[*]) LJ71? !B?@ ) :=@? ) M>G ),"##&,%(&):"XX-"%&.
[X] 8B<<7E=@ V ]) L@0?=0JI?G> 7>?GYG?I HB@G12 A=1=A>=1>= 0< CJ71?A[*])
!=K L6I?0J ),$%%#,$$,:$%%-"&$.
[%] 邓志瑞,陆巍,张荣铣,许晓明 ) 水稻叶片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
内肽酶活力的变化[*]) 中国水稻科学,"##&,$+($):’+-($.
N=12 5 V,OB P,56712 V Q,QB Q T) ]6712=A G1 =1H0C=C?GH7A=
7>?GYG?I G1 @G>= J=7Y=A HB@G12 C60?0AI1?6=?G> H=>JG17?G01[*]) ]6G1) *)
VG>= M>G ),"##&,$+($):’+-($.
[$#] 9@7H<0@H T T) 4@7CGH 71H A=1AG?GY= F=?60H <0@ ?6= SB71?G?7?G01 0<
FG>@02@7F SB71?G?G=A 0< C@0?=G1 B?GJGRG12 ?6= C@G1>GCJ= 0< C@0?=G1DHI=
ZG1HG12[*]) 417J ) 9G0>6=F),$%+,,+":"’X-"(’.
[$$] 李合生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T])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X.
OG 8 M) L@G1>GCJ= 71H ?=>61GSB=A 0< CJ71? C6IAG0J02G>7J 71H ZG0>6=FGD
>7J ==\C=@GF=1?[T]) 9=G‘G12:8G26=@ ;HB>7?G01 L@=AA,"###. $"+
-$"X.
[$"] a=@101 4 P) VGZBJ0A= ZGAC60AC67?= >7@Z0\IJ7A= 71H C@0?=7JI?G> 7>D
?GYG?I G1 K6=7? J=7Y=A <@0F 71?6=AGA ?6@0B26 A=1=A>=1>=[*]) LJ71?
L6IAG0J ),$%+%,,’:XX’-XX+.
[$&] 鲁如坤 )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T])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 -%.
OB V U) 417JI?G ;<<=>? 0< J0KDJG26? A?@=AA 01 1G?@02=1 7>>BFBJ7?G01,
HGA?@GZB?G01 71H 2@7G1A C@0?=G1 >01?=1? 0< =FGA?@I[T]) 9=G‘G12:]6GD
17 42@G>B?B@7J 71H M>G=1?=>6 L@=AA,"###. -%.
[$’] 8= L,560B P,*G1 * 3) ]7@Z01 71H 1G?@02=1 F=?7Z0JGAF @=J7?=H ?0
2@7G1 <0@F7?G01 G1 ?K0 HG<<=@=1? A=1=A>=1? ?IC=A 0< F7GR=[*]) * ) LJ71?
!B?@ ),"##’,"+:"%(-&$$.
[$(] 吉春容,李世清,伍维模,等 ) 半湿润农田生态条件下施氮对
不同冬小麦品种氮素转移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G ] V,OG M b,PB P T !" #$ % ;<<=>? 0< ! <=@?GJGR7?G01 01 ! ?@71AJ0D
$",’期 王东,等: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 %’ ($’’)*) +$)* +,)"# !-.#$/"*0 (-*$&1 1*"$& ’$..$&1 2)*$%( $&
0-34,-5$( ’"*5."&( )!%.%1$! 060#)5[7]8 9." :-#* 8 ;)*# 8 =>>?,@@(?):?ABC?DDE
[@A] 李东方,李紫燕,李世清,等 8 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植株硝
态氮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7]8 西北植物学报,=>>A,=A
(@):@>FC@>BE
G$ H ;,G$ I J,G$ < K !" #$ % L’’)!# %’ &$#*%1)& ’)*#$.$M"#$%& %& &$4
#*"#) &$#*%1)& !%) "&( &$#*"#) *)(-!#"0) "!#$/$#$)0 $& #,) 2." %’
($’’)*) +$)* +,)"# /"*$)#$)0[7]8 N!#" O%# 8 O%*)"@ 8 4P!!$() 8
<$&8,=>>A,=A(@):@>FC@>BE
[@D] Q"3)..% 9,() ." R"3" 9,S%&M".)M4;%)0 N,T".(%&"(% 7 T8 U&4
(-!#$%& %’ &$#*"#) *)(-!#"0),&$#*$#) *)(-!#"0),"&( 1.-#"5$&) 06&4
#,)#"0) $0%’%*50 $& 0-&’.%+)* !%#6.)(%&0 "0 "’’)!#)( 36 &$#*"#),.$1,#,
"&( 2."0#$( $)1*$#6[7]8 9*%#%2."05",@BBV,=>@(@C=):@CDE
[@V] G)W"6 G,K-$..)*) U,X%-Y J !" #$ % N3%.$#$%& %’ 2%0##*"&0!*$2#$%&".
*)1-."#$%& %’ &$#*"#) *)(-!#"0) 2"*#$"..6 2*)/) #,) ()!*)"0) $& .)"’
:PCZ *)(-!#$%& +,)& 2,%#%06,)0$0 $0 $&,$3$#)( 36 QP= ()2*$/"#$%&,
3-# &%# $& ("*[&)00[7]8 9." 9,60$%. 8,@BBD,@@?:A=ZCAZ>E
[@B] 刘霞,尹燕枰,姜春明,等 8 花后不同时期弱光和高温胁迫对
小麦旗叶荧光特性及子粒灌浆进程的影响[7]8 应用生态学
报,=>>?,@A(@@):=@@DC=@=@E
G$- \,J$& J 9,7$"&1 Q T !" #$ % L’’)!#0 %’ +)"[ .$1,# "&( ,$1,
#)52)*"#-*) 0#*)00 "’#)* ",)0$0 %& ’."1 .)"’ !,.%*%2,6.. ’.-%*)0!)&!)
"&( 1*"$& ’$.. %’ +,)"#[7]8 Q,$&8 78 N22. 8 L!%. 8,=>>?,@A(@@):
=@@DC=@=@E
[=>] 9"**%## H,J"&1 G,<,"5" G,;$0!,)* N T8 <)&)0!)&!) $0 "!!).)*"#4
)(,"&( 0)/)*". 2*%#)"0)0 "*) $&(-!)( 36 !"*3%&“’)"0#”!%&($#$%&0 $&
3"*.)6(&’()!*+ ,*$-#(! G8).)"/)0[7]8 9."",=>>?,===:BVB
C@>>>E
[=@] 丁四兵,朱碧岩,吴冬云,张磊 8 温光对水稻抽穗后剑叶衰老
和子粒灌浆的影响[7]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DC@=VE
H$&1 < O,I,- O J,]- H J,I,"&1 G8 L’’)!# %’ #)52)*"#-*) "&(
.$1,# %& 0)&)0!)&!) %’ ’."1 .)"’ "&( 1*"$&4’$..$&1 "’#)* *$!) ,)"($&1
[7]8 7 8 <%-#, Q,$&" :%*5". ^&$/8(:"# 8 >F,(@):
@@DC@=VE
[==] 刘霞,穆春华,尹燕枰,等 8 花后高温、弱光及其双重胁迫对小
麦子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7]8 作物学报,=>>D,
ZZ(F):ADDCAV@E
G$- \,T- Q R,J$& J 9 !" #$ % L’)!#0 %’ ,$1, #)52)*"#-*) "&( 0,"(4
$&1 0#*)00 "’#)* ",)0$0 %& )&(%1)&%-0 ,%*5%&) !%) "&( ’$..$&1
2*%!)00 $& +,)"# 1*"$&[7]8 N!#" N1*%&8 <$&8,=>>D,ZZ(F):ADDC
AV@E
[=Z] 王蔚华,郭文善,方明奎,等 8 小麦子粒胚乳细胞增殖及物质
充实动态[7]8 作物学报,=>>Z,=B(?):DDBCDVFE
]"&1 ] R,S-% ] <,;"&1 T _ !" #$ % L&(%02)*5 !).. 2*%.$’)*"#$&1
"&( 1*"$& ’$..$&1 (6&"5$!0 $& +,)"#[7]8 N!#" N1*%&8 <$&8,=>>Z,
=B(?):DDBCDVFE
[=F] 孙彦坤,王丽娟,严红 8 子粒灌浆过程气候因子对不同品质类
型春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之三:光照的影响[7]8
中国农业气象,=>>Z,=F:?CAE
<-& J _,]"&1 G 7,J"& R8 U&’.-&!) %’ !.$5"#) ’"!#%*0 (-*$&1 1*"$&
’$..$&1 2*%!)00%& 6$).( "&( 2*%#)$& !%) $& ($’’)*) #62) %’ 1*"$&
‘-".$#6 02*$&1 +,)"# ! 8 a,) $&’.-&!) %’ .$1,# $)&0$#6[7]8 Q,$&8
78 N1*%5)#)%*%. 8,=>>Z,=F:?CAE
[=?] 刘奇华,李天,蔡建,张建军 8 不同生育期遮光对水稻子粒直
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7]8 中国农学通报,=>>A,==
(V):=ZFC=ZDE
G$- K R,G$ a,Q"$ 7,I,"&1 7 78 L’’)!#0 %’ 0,"($&1 "# ($’’)*)
1*%+#, 0#"1)0 %& "56.%0) "&( 2*%#)$& !%) $& *$!) 1*"$&[ 7]8
Q,$&8 N1*$!8 >A,==(V):=ZFC=ZDE
==A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F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