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of Stipa purpurea Steppe Community in Qinghai Plateau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12&"#"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13",%
#&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
##43"
#
作者简介$岳鹏鹏"
#5*#(
#!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研究
6)78.9
$
:;<
(
=
<0
>=
<0
>!
#,%+?@7
"
通信作者$彭
!
敏!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生态学研究
6)78.9
$
A<0
>
7
!
0B.
=
C+8?+?0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岳鹏鹏#!!孙
!
菁!!卢学峰!!叶润蓉!!周玉碧!!杨仕兵!!彭
!
敏!"
"
#
榆林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
#5"""
&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
#

!
要$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该文选择青海高原典型紫花针
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DEFGHAIG
#和典范对应分析"
JJI
#等多
元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数量分类结果显示$"
#
#所调查的紫花针茅草原是物种组
成相对较简单)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体的草原群落"
!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的
5"

样带可划分为
*
个群丛类型$紫花针茅
K
川青早熟禾群丛)紫花针茅
K
矮嵩草群丛)紫花针茅
K
多枝黄芪群丛)紫
花针茅
K
高山嵩草群丛)紫花针茅
K
二裂委陵菜群丛)紫花针茅
K
沙生凤毛菊群丛)紫花针茅
K
弱小火绒草群丛)
紫花针茅
K
梭罗草群丛"
%
#影响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间因子"海拔)经度)纬度#
和热量因子"温度#!其次是湿润度)降雨量等水分因子"
$
#对于紫花针茅草原群落内部的群丛划分!
JJI
可以补
充矫正
DEFGHAIG
等级分划!使分类结果更符合实际生态意义!更清晰地反映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青海高原&紫花针茅&双向指示种分析&典范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
25$*+#&
K
,
文献标志码$
I
$
%&(#(&(#)*+,&--#.#/&(#"&!01!#&(#"".0#-
1
$
1
2(
1
2()$2(*
33
*+"44%#(
5
#
$
#
6
7,&(*&%
:L6A<0
>=
<0
>
#
!
!
HLG1.0
>
#
!
!
MLN;>
!
!
:6P;0Q@0
>
!
!
RSTL:;C.
!
!
:IG4HU.C.0
>
!
!
A6G4V.0
!
"
"
#M.O>
<
!
:;9.0L0.WY
!
:;9.0
!
HU880Z.#5"""
!
JU.08
&
!G@QXUB>Y
!
JU.07
Y
@OH?.<0?!
N.0.0
>
*#""""
!
JU.08
#
9:-(1&/(
$
!"#
$
%
$
&
$
&(%/X<
==
<./XU<98Q
>
=
@QX80X?@77;0.X
Y
X
Y=
<@O89
=
.0==
<<)
?@/
Y
/X<7/.02.0
>
U8.)N.]80
>
A98X<8;+J;QQ<0X9
Y
!
XU<0;7C$
&
$
&(%/X<
==
X.@080\@Q\.08X.@0.//X.998?^.0
>
+F0XU.//X;Y
!
XUY=
.?89!)
$
&
$
&(%/X<
==
<.02.0
>
U8.A98X<8;B8//<)
9-
>
DEFGHAIG
"
DB@)B8
Y
F0\.?8X@QH
=
Y
)
/./
#
80\JJI
"
J80@0.?89J@QQ=
@0\<0?Y
/./
#
BY
XU$
&
$
&(%/X<
==
<@0XU/./@O.0W>
8X.0
>
898Q
>
<0;7C>
>
.@0+DU$"
#
#
DU=
=
@/.X.@0@O!)
$
&
$
&(%/X<
==
<.0XU8Q<8./Q<98X.W<9
Y
/.7
=
9<+DU<\@7.080XO87.9.@O/<<=
980X/B=
@/.X8<
!
80\XU<\@7.080X8Q<89X
Y=
>
<0=
8XY=
<+
"
!
#
DU<5"XQ80/$
&
$
&(%/X<
==
<.02.0
>
U8.A98X<8;?@;9\C<7>
<\.0X@*78.0>
)
.?898//@?.8X.@0/
$
I//+!"#
$
%
$
&
$
&(%K*+%#,-%""(,&%"%
!
I//+!"#
$
%
$
&
$
&(%K.+/(0#%1&2#3#0
!
I//+
!"#
$
%
$
&
$
&(%K40"%
5
%3&0
$
+3
6
73%-&0
!
I//+!"#
$
%
$
&
$
&(%K.+/(0#%
$65
2%(%
!
I//+!"#
$
%
$
&
$
&(%
K*+"(,"#33%/#
8
&7%
!
I//+!"#
$
%
$
&
$
&(%K!%&00&(%%(,%#%
!
I//+!"#
$
%
$
&
$
&(%K9(+,"+
$
+-#&21&:
7.9;780\I//+!"#
$
%
$
&
$
&(%K.(,
56
#3#%"1++3-#%+
"
%
#
DU<78
-
@Q<0W.Q@07<0X89O8?X@Q/.0O9;<0?<\XU<
\./XQ.C;X.@0@O!)
$
&
$
&(%/X<
==
<>
.?898//@?.8X.@0/.02.0
>
U8.A98X<8;O.Q/X9
Y
B=
8?"
89X.)
X;\<
!
9@0
>
.X;\<80\98X.X;\<
#
80\U<8XO8?X@Q
"
X<7
=
#!
XU<0B8X"
=
Q=
.X8X.@0
!
B#
+
"
$
#
_@Q.0X>
.?898//@?.8X.@0\.W./.@0@O!)
$
&
$
&(%/X<
==
Y
!
JJI?@;9\?@7
=
9<7<0X80?@QQ!
78^>
.?89/.
>
0.O.?80?<
!
80\Q7@QY
Q<98X.@0/U.
=
C>
Q8\.<0X/+
;*
5
<"1!-
$
2.0
>
U8.A98X<8;
&
!"#
$
%
$
&
$
&(%
&
DEFGHAIG
&
JJI
!!
亚洲大陆中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
原!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其环境气候的特殊
性)高寒生态类群的特有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
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紫花针茅
"
!"#
$
%
$
&
$
&(%
#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
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它不仅在高山构
成一定宽度的垂直带!而且在开阔的高原面上构成
高寒草原水平地带景观!对景观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的保护维持意义重大另外!紫花针茅草原在防风
固沙)水土保持等维护自然环境稳定性等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同时还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
缺少的物质基础
!"
世纪
*"
年代以前!有关紫花针茅草原的研
究很少!仅在早期的植物描述和植被调查文献中偶
尔出现!如张经炜指出紫花针茅是羌塘东南部草原
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自
!"
世纪
*"
年代至
5"
年代末!紫花针茅陆续出现在植物分类和植被类
型特征的研究中!紫花针茅更详细的分类特点)群落
外貌)盖度)分布和生境等有了较多一些报道,&),-
进入
!#
世纪后!针对和涉及到紫花针茅草原的研究
工作开始大量出现其中!对紫花针茅未知分布区
的勘察进一步展开!如何萍等,-结合遥感影像数据
和地面勘察!证明紫花针茅草原是雅鲁藏布江源头
区高寒草原的主要类型之一刘洋等开始关注更为
细化的种间关系!发现青海巴滩地区)沱沱河地区紫
花针茅草原群落总体种间关联性分别为负相关和显
著正相关,*)5-较多的研究则集中在草原退化特征
方面!李明森,#"-指出紫花针茅草原生态较脆弱!已
有三分之一的草地受沙化和侵蚀的威协!
$`
的草地
处于过牧退化状况马世震等,##-证明退化草地植
被盖度比未退化区下降!优势物种变化!物种多样性
指数下降有关紫花针茅草原群落多样性的研究也
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而多样性随着干扰程度
和海拔梯度等的变化是其中的热点,#!)#&-总体来
看!紫花针茅草原的研究虽不断增多!但主要是限于
局部地区的单项研究!对大尺度范围内紫花针茅草
原群落的内部分类)空间分布和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综合性系统研究较少!
群落自身的生态特点)内部的分布规律等还存在很
多未知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青海高
原的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的群
落学调查为基础!采用数量分类和排序等多元数量
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
物种组成)内部分类)群丛特征以及影响群丛分布格
局的环境因子!旨在揭示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内在
规律!可为维护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平衡和资源的
可持续利提供数据基础
#
!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
研究区位置和样地设置
研究区域位于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青海高原!
根据紫花针茅草原的分布!分别在黄河源区附近的
典型间断分布区"研究区
I
#)青海湖地区"研究区
[
#和长江源区"研究区
J
#进行了系统取样与研究
"表
#
#通过实地勘察!在每个研究区紫花针茅草
原代表性群落分布的典型地段设置
%
"
,
个样地"各
样地基本情况见表
#
#为保证相对一致性!样地均
选择植物生长均匀)地形差异较小和集中连片分布
的群落!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取样
=+>
!
调查取样方法
各样地根据面积大小分别设置
&
"
##

#""7
样带!相邻样带至少间隔
&""7
!样带方向随机设
定每条样带上设置
#"

#7a#7
的样方!第一
个样方在样带
"
"
57
间随机选定!后续样方沿样
带以
#"7
间隔依次等距设定详细记录每个样方
中植物的种类组成)分盖度和频度)群落总盖度以及
物候等群落参数同时用
4AH
"全球定位系统#测
定记录样方的经纬度和海拔等环境因子各样带上
取其
#"
个样方相关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后续计
算分析的基础数据在
%
个研究区
#$
个样地上共
调查样带
5"
条!
#7a#7
样方
5""
个各样带的
多年平均气温)降雨量)湿润度等气候因子资料由中
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地系统主题数据
*$"#
西
!

!

!

!

!

!!!!!!!!!!!!!!!!!!!
%$

书书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
+
.
/



2
.
3
,
4
"
)
%
"


5
$
+
.



!
)
"
(
/
%
*
.
6
+
7




8
3
"
,
)
"
.
6
+
7




2
-
.
%
/



9
$
.
-
.
3
,
%
!
:


;
+
(
<
-
.
3
,
%


;
"
.
-
.
3
,
%



9
=
%
)
"
<
%
"
(
(
3
"
$
.
%
:
1
%
)
"
.
3
)
%
!
>





9
=
%
)
"
<
%
"
(
(
3
"
$
1
)
%
*
-
1
-
.
"
.
-
+
(
!
:
:


湿


9
=
%
)
"
<
%
"
(
(
3
"
$
,
%
<
)
%
%
+
0
?
%
.
(
%
/
/
9
5
&
.
&
!
.
&
&
&
&
@



!
+
(
<
,
%
A
+
3
(
.
4
B
C
@
@
7
D
&
&
@
@
E
C
F
G
B
C
E
&
H
G
I
@
7
@
J
F
K
F
7
J
&
H
H
D
H
7
K
B
5
H
.
&
H
!
.
H
H
&
&
@



L
"
,
3
+
A
+
3
(
.
4
F
H
K
B
7
&
M
D
K
E
F
@
G
B
F
E
C
@
G
I
B
7
F
C
B
J
D
7
F
J
H
&
M
7
F
C
5
B
.
H
B
!
.
B
B
&
&
@




8
3
:
"
$
"
-
A
+
3
(
.
4
F
B
M
F
7
M
H
D
C
E
F
C
G
B
F
E
@
F
G
I
H
7
B
J
B
C
M
7
C
K
H
K
H
M
7
B
J
N
5
F
O
&
!
O
C
C
@



!
-
"
(
P
3
(
A
+
3
(
.
4
B
J
F
K
7
F
@
D
M
E
F
&
G
B
K
E
B
&
G
I
&
7
J
M
H
B
J
7
&
&
I
&
@
D
7
F
@
5
C
O
J
!
O
&
&
J
@



!
-
"
(
P
3
(
A
+
3
(
.
4
B
F
J
&
7
B
B
D
M
E
C
M
G
B
K
E
&
C
G
I
@
7
D
M
H
C
H
7
M
K
F
K
K
7
J
K
5
J
O
&
H
!
O
&
J
C
@




"
(
<
*
Q
"
A
+
3
(
.
4
B
H
M
F
7
J
@
D
D
E
F
H
G
B
K
E
&
H
G
I
@
7
J
@
H
M
C
7
J
F
H
&
K
7
@
@
5
K
O
&
K
!
O
H
&
C
@




"
(
<
*
Q
"
A
+
3
(
.
4
B
H
J
C
7
F
@
&
@
@
E
&
C
G
B
K
E
&
J
G
I
@
7
H
@
B
@
F
7
&
@
K
@
K
7
H
@
5
M
O
H
H
!
O
H
K
J
@




"
(
<
*
Q
"
A
+
3
(
.
4
B
B
B
K
7
&
K
&
@
@
E
B
M
G
B
K
E
@
M
G
I
@
7
F
C
B
H
F
7
C
C
J
H
H
7
J
K
A
5
D
*
&
!
*
C
C
@





+
$
:
3
,
F
&
D
F
7
J
@
D
F
E
&
J
G
B
C
E
F
F
G
I
H
7
F
F
&
M
J
7
F
D
I
B
D
C
M
7
H
@
5
&
@
*
J
!
*
&
@
C
@




8
3
:
"
$
"
-
A
+
3
(
.
4
F
C
H
C
7
M
@
D
B
E
B
K
G
B
C
E
H
J
G
I
B
7
K
J
H
@
@
7
M
C
I
&
F
K
@
7
@
@
5
&
&
*
&
&
!
*
&
C
C
@



R
Q
-
,
3
+
A
+
3
(
.
4
F
J
@
H
7
F
@
D
B
E
@
M
G
B
C
E
&
C
G
I
F
7
@
@
H
@
C
7
F
M
&
C
K
7
H
@
5
&
H
*
&
J
!
*
H
@
C
@



R
Q
-
,
3
+
A
+
3
(
.
4
F
J
@
F
7
J
@
D
H
E
F
@
G
B
F
E
H
B
G
I
B
7
C
H
H
F
K
7
D
M
I
&
@
M
J
7
M
@
5
&
B
*
H
&
!
*
H
C
C
@





+
$
:
3
,
F
C
K
K
7
M
@
D
H
E
&
F
G
B
F
E
&
B
G
I
B
7
B
@
H
C
&
7
H
@
I
J
H
M
7
J
@
5
&
F
*
H
J
!
*
B
@
C
@





+
$
:
3
,
F
J
K
J
7
M
@
D
H
E
@
B
G
B
B
E
F
H
G
I
B
7
C
J
H
K
M
7
C
B
I
K
F
J
7
M
@
5$"#
&

!!!!!!!!!!!!!
岳鹏鹏!等$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库获得!采用的是中国
#
平方公里气象拟合数据提
取值"数据来源$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UXX
=
$%%
BBB+\8X8+8?+?0
#
=+?
!
数据处理
!
#
"重要值的计算
!
由于草本植物个体数统计
较为困难!同时为使计算的各种指数更具代表性!便
于不同群丛间的比较!本文采用各物种的重要值代
替个体数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
重要值"
Fb
#
c
"相对频度
K
相对盖度#%
!
!"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
!
全部野外调查于
!""&
"
!""

*
月生物量高峰期完成!记录种子植

#$*
种!收集环境参数
,
个建立了由
5"
条样带
#$*
种植物的重要值组成的植被矩阵和由
5"
条样

,
个环 境参数组成的环境属性 矩 阵!应 用
AJTPd&+"
中双向指示种分析"
DB@)E8
Y
F0\.?8)
X@QH
=
Y
/./
!
DEFGHAIG
#进行植被数量
分类!典范对应分析"
J80@0.?89J@QQ=
@0\<0?089
Y
/./
!
JJI
#进行样方和环境参数的排序
!
!
结果与分析
>+=
!
研究区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据样带调查!研究区内紫花针茅草原群落中共
出现种子植物
#$*
种"表
!
#!隶属
*#
属!
,
科其
中种数最多的科为禾本科"
#,

!$
种#和菊科"
#!

!!
种#!分别占总种数的
#,+!!`

#$+*,`
&豆
科植物为
%

#*
种!占总种数的
#!+#,`
&莎草科

!

#!
种!占
*+##`
&十字花科
,

*
种!占
&+$#`
&毛茛科)蔷薇科)玄参科都为

种!各占
$+%`
&而车前科)忍冬科)麻黄科)瑞香科)紫葳科!
分别只有
#

#
种可知研究区内紫花针茅草原种
子植物主要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共占总属数的
%$+&,`
!总种数的
%#+"*`
!其次!豆科)莎草科)十
字花科)毛茛科)蔷薇科)玄参科植物也是重要的组
成部分
研究区紫花针茅草原群落中的植物属可划分为
#"
个区系分布区类型"表
%
#其中!北温带分布属
的数量占首位"
%,

*#
种#!世界分布属的数量次
之"
#"

!5
种#!中国特有属
!
个"
!
种#!其它


分布类型共
%%

%,
种!占总属数的
$"+$`
!总种
数的
!$+%!`

>+>
!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
DEFGHAIG
中!根据各物种重要值选用的假

&
级$
"
"
!
)
!
"
&
)
&
"
#"
)
#"
"
!"

#
!"
!用来划
分的每一组中样地个数的最小值为
&
"小于
&
的组
不再进行划分#!最大划分分级水平"
M6b6M
#为
%

每次划分"
dFbFHFTG
#的最多区别种数目为
&

海省紫花针茅草原群落
DEFGHAIG
分类的结果见

#
!
5"
条样带被划分为
*
个群丛!群丛基本特点描
述如下$
"
#
#紫花针茅
K
川青早熟禾
K
西北针茅群丛
"
I//+!"#
$
%
$
&
$
&(%K*+%#,-%"(,&%"%K!"#
$
%
0%(
$
"%,%W8Q+;
6
3+<#
#$该群丛类型包含样带
e
#!
"
e
!
!分布在研究区
[
刚察县群落总盖度为
&+""`
"
5"+""`
!平均总盖度
!+!,`
紫花针茅平均相
对盖度为
&#+*%`
!平均重要值为
!5+$%
次优势种
川青早熟禾和西北针茅的重要值分别为
+55

+*
伴生种按重要值大小依次有多枝黄芪"
40:
"%
5
%3&0
$
+3
6
73%-&0
#)大花嵩草"
.+/(0#%2%7%,:
"1%
#)伊凡苔草"
=%(>#<%,+<%(
#)沙蒿"
4"(2#0#%
-(0("+&2
#)三辐柴胡"
?&
$
3(&&2"#%-#%"&2
#)

>
!
研究区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种子植物组成
D8C9!
DU980X?@7
=
@/.X.@0@O!)
$
&
$
&(%
/X<
==
<.0XU8Q<8@0XU<2.0
>
U8.A98X<8;

_87.9
Y
属数
G@+@O
>
<0占总属的
百分比
P8X.@
%
`
种数
G@+@O
/
=
占总种数
的百分比
P8X.@
%
`
禾本科
4Q87.0<8< #, #5+& !& #,+*5
菊科
J@7
=
@/.X8< #! #$+*# !! #$+*,
豆科
M<
>
;7.0@/8< % %+" #* #!+#,
莎草科
J
Y=
十字花科
JQ;?.O毛茛科
P80;0?;98?<8< , +$# $+%
蔷薇科
P@/8?<8< % %+" $+%
玄参科
H?Q@
=
U;98Q.8?<8< $ $+5$ $+%
龙胆科
4<0X.808?<8< ! !+$ , $+"&
伞形科
L7C<9.O石竹科
J8Q
Y
@
=
U
Y
98?<8< ! !+$ $ !+"
报春花科
AQ.7;98?<8< # #+!% % !+"%
藜科
JU<0@
=
@\.8?<8< % %+" % !+"%
紫草科
[@Q8
>
.08?<8< ! !+$ % !+"%
百合科
M.9.8?<8< # #+!% ! #+%&
唇形科
M8C.8X8< ! !+$ ! #+%&
大戟科
6;
=
U@QC.8?<8< # #+!% ! #+%&
蓼科
A@9
Y>
@08?<8< ! !+$ ! #+%&
苋科
I78Q80XU8?<8< # #+!% ! #+%&
罂粟科
A8
=
8W鸢尾科
FQ.\8?<8< # #+!% ! #+%&
车前科
A980X8
>
.08?<8< # #+!% # "+,*
麻黄科
6
=
U<\Q8?<8< # #+!% # "+,*
忍冬科
J8
=
Q.O@9.8?<8< # #+!% # "+,*
瑞香科
DU
Y
7<98<8?<8< # #+!% # "+,*
紫葳科
[.
>
0@0.8?<8< # #+!% # "+,*
合计
D@X89 *# #"" #$* #""
"&"#
西
!

!

!

!

!

!!!!!!!!!!!!!!!!!!!
%$


?
!
研究区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D8C9<%
!
DU<
>
<0Y=
980X/.0!)
$
&
$
&(%/X<
==
分布区类型
DU<
>
<0Y=
<
属数
G@+@O
>
<0占总属的百分比
P8X.@
%
`
种数
G@+@O/
=
占总种数的百分比
P8X.@
%
`
北温带分布
G@QXUX<7
=
世界分布
J@/7@
=
@9.X80 #" #!+%& !5 ,+,
旧世界温带分布
T9\B@Q9\X<7
=
温带亚洲分布
D<7
=
+I/.8 * 5+** 5 ,+"*
东亚分布
6+I/.8 , +$# * &+$#
中亚分布
V+I/.8 $ $+5$ $ !+"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V<\.X!
E+I/.8X@J+I/.8 % %+" % !+"%
中国特有
60\<7.?X@JU.08 ! !+$ ! #+%&
东亚和北美间断
6+I/.880\G+I7泛热带分布
A80XQ@
=
.? # #+!% # "+,*
合计
D@X89 *# #"" #$* #""

#
!
DEFGHAIG
分类结果树状图
G
代表样方数&
d
代表分类次序数&
e
#
"e
!
)
X#
"
X%%
)
?#
"
?%"
指样号&
#"$
表示
DEFGHAIG
划分的群丛类型
_.
>
+#
!
DU>
Q87@ODEFGHAIG@O!)
$
&
$
&(%/X<
==
<
G.0\.?8X&
d7<80/XU<\.W./.@0@Q\&
e
#
"e
!
!
X#
"
X%%80\?#
"
?%"7<80XQ80/&
#"$
.0\.?8X>
.?898//@?.8X.@0/?98//.O.<\C
Y
DEFGHAIG
异叶青兰"
@%7+7(
$
1%3&21("(+
$
1
6
33&2
#)赖草
"
9(
6
2&00(7%3#,&0
#)楔叶山莓草"
!#/%3--#%7&:
,(%"%
#)冰草"
4
5
+
$6
+,7#0"%"&2
#)猪毛蒿"
4"(:
2#0#%07+
$
%#%
#和阿尔泰狗娃花"
A("(+
$
%
$$
&0%3:
"%#7&0
#等
"
%
#紫花针茅
K
川青早熟禾
K
芒洽草群丛
"
I//+!"#
$
%
$
&
$
&(%K*+%#,-%""(,&%"%K.+3(:
#%3#"<#,+B##
#$该群丛类型包含样带
X#
"
X##
!分布
在研究区
I
同德地区群落总盖度为
+""`
"
5*+""`
!平均总盖度
5%+&#`
紫花针茅相对盖度

&,+!5`
!重要值为
%#+%%
次优势种川青早熟禾
和芒洽草的重要值分别为
+*#

,+%
伴生种按
重要值大小依次有阿尔泰狗娃花)赖草)二裂委陵
菜)大花嵩草)伊凡苔草)双叉细柄茅"
*"#3%
5
+0"#0
-#71+"+2%
#和楔叶山莓草等
"
&
#紫花针茅
K
矮嵩草群丛"
!"#
$
%
$
&
$
&(%
K.+/(0#%1&2#3#0
#$该群丛类型包含样带
e
,
"
e
##
!分布在研究区
[
天峻县县城以南群落总盖
度为
,+""`
"
*$+""`
!平均总盖度
+!&`

花针茅的相对盖度为
$&+##`
!重要值为
!+#

优势种矮嵩草重要值为
,+5&
伴生种按重要值大
小依次有钉柱委陵菜"
*+"(,"#33%0%&,-(0#%,%
#)多
枝黄芪)伊凡苔草)小早熟禾"
*+%7%3#+
$
0#0
#)短穗
兔儿草"
9%
5
+"#0/%71
6
0"%71
6
%
#)多裂委陵菜"
*+:
#&"#
&

!!!!!!!!!!!!!
岳鹏鹏!等$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33%2&3"#
8
#-%
#)川青早熟禾等
"

#紫花针茅
K
多枝黄芪群丛"
I//+!"#
$
%
$
&
$
&(%K40"%
5
%3&0
$
+3
6
73%-&0
#$该群丛类型包
含样带
e
#
"e
&
!分布在研究区
[
天峻县快尔玛乡
群落总盖度为
"+""`
"
,+""`
!平均总盖度
%+$`
紫花针茅相对盖度为
&$+!$`
!重要值为
%#+*#
&次优势种多枝黄芪的重要值为
5+#
&伴生种
按重要值大小依次有伊凡苔草)弱小火绒草"
9(+,:
"+
$
+-#&21&2#3&2
#)小早熟禾)多裂委陵菜)高山
嵩草)大花嵩草等
"
(
#紫花针茅
K
高山嵩草群丛"
I//+!"#
$
%
$
&
$
&(%K.+/(0#%
$65
2%(%
#$该群丛类型包含
样带
X!%
"
X%%
!分布在研究区
I
曲麻莱地区群落
总盖度为
*!+&`
"
5$+`
!平均总盖度
**+,!`

紫花针茅相对盖度为
$!+5#`
!重要值为
!,+$#

优势种高山嵩草的重要值为
##+
伴生种按重要
值大小依次有小花细柄茅"
*"#3%
5
+0"#0-#71+"+2%
W8Q++01(<#"0#%,%
#)二裂委陵菜)川青早熟禾)伊凡
苔草)茵垫黄芪"
40"%
5
%3&02%""%2
#)钉柱委陵菜)
弱小火绒草)沙生风毛菊"
!%&00&(%%(,%#%
#和垫
状点地梅"
4,-+0%7("%
$
("(
#等
"
)
#紫花针茅
K
二裂委陵菜群丛"
I//+!"#
$
%
$
&
$
&(%K*+"(,"#33%/#
8
&7%
#$该群丛类型包含样

X#!
"
X!!
!分布在研究区
I
玛多地区群落总盖
度为
&*+*`
"
5"+&`
!平均总盖度
&+$&`
紫花
针茅的相对盖度为
&%+*`
!重要值为
%5+!,
次优
势种二裂委陵菜的重要值分别为
,+,
伴生种按
重要值大小依次有弱小火绒草)大花蒿"
4"(2#0#%
2%7+7(
$
1%3%
#)川青早熟禾)伊凡苔草)茵垫黄芪)
沙生风毛菊)楔叶山莓草)平卧轴藜"
4>
6
#0
$
+0:
"%"%
#)粗壮嵩草"
.+/(0#%&/&0"%
#和毛莲蒿"
4:
"(2#0#%0%7+&2
#等
"
*
#紫花针茅
K
弱小火绒草群丛"
I//+!"#
$
%
$
&
$
&(%K9(+,"+
$
+-#&21&2#3&2
#$该群丛类型
包含样带
?,
)
?
)
?5
"
?!"
)
?!$
"
?%"
!主要分布在研
究区
J
西大滩以外的地区群落总盖度为
%$+""`
"
*"+""`
!平均总盖度
&&+*#`
紫花针茅相对盖
度为
$+"5`
!重要值为
!+%%
次优势种弱小火绒
草的重要值为
,+%!
伴生种按重要值大小依次有
伊凡苔草)沙生凤毛菊)多枝黄芪)紫羊茅"
C(0"&7%
&/%
#)西藏嵩草"
.+/(0#%071+(,+#-(0
#)二裂委陵
菜)川青早熟禾)青藏苔草"
=%(>2++7%
8
"##
#)梭
罗草"
.(,
56
#3#%"1++3-#%
#)宽叶栓果芹"
=+"#(33%
7%(0
$
#"+0%
#)大花嵩草和扇穗茅"
9#""3(-%3(%%7(2:
+0%
#等
"
$
#紫花针茅
K
梭罗草群丛"
I//+!"#
$
%
$
&:
$
&(%K.(,
56
#3#%"1++3-#%
#$该群丛包含样带
?#
"
?&
)
?*
)
?!#
"
?!%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
J
的西大滩
和沱沱河部分地区群落总盖度为
%5+""`
"
*"+""`
!平均总盖度
&$+5!`
紫花针茅相对盖度

&*+*#`
!重要值为
%$+%#
次优势种梭罗草的重
要值为
,+5
伴生种按重要值大小依次有长爪黄
芪"
40"%
5
%3&01(,-(0+,##
#)沙生风毛菊)多枝黄
芪)密丛棘豆"
D>
6
"+
$
#0-(,0%
#)二裂委陵菜)异蕊
芥"
@#2+
$
1+0"(2+,
$
#,,%"&0
#)冰川棘豆"
D>
6
"+:
$
#0
5
3%7#%3(
#)阿拉善马先蒿"
*(-#7&3%#0%3%071%,:
#7%
#和伊凡苔草等
>@?
!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
++9
排序
为了验证
DEFHAIG
所划分的群丛的合理性!
并进一步探讨群丛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对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
5"
条样带及
,
个环境

!
!
紫花针茅草原
5"
条样带及环境因子的
JJI
排序图
I9X.+
表示海拔&
M@0
>
+
表示经度&
M8X.+
表示纬度&
D<7
=
+
表示年
均温度&
E表示年均湿润度&
AQ<+
表示年均降雨量&
e
#
"e
!
)
X#
"
X%%
)
?#
"
?%"
指样号&
#"$
表示
DEFGHAIG
划分的
群丛类型!
I
)
*
8
)
*
C
)
$
?
表示调整后的群丛类型
_.
>
+!
!
DU>
Q87@O5"XQ80/$
&
$
&(%/X<
==
<
I9X.+P&
M@0
>
+P>
8X;X\<
&
M8X.+PM8X.X;\<
&
D<7
=
+P=
Q&
E&
AQ<+P=
Q=
.X8X.@0+
e
#
"e
!
!
X#
"
X%%80\?#
"
?%"7<80
XQ80/#"$
.0\.?8X>
.?898//@?.8X.@0/
?98//.O.<\C
Y
DEFGHAIG
!
I
!
*
8
!
*
C
!
$
?.0\.?8X8-
;/X<\>
.?898//@?.8X.@0/
!&"#
西
!

!

!

!

!

!!!!!!!!!!!!!!!!!!!
%$

因子进行了
JJI
排序!结果见图
!

JJI
二维排
序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不同的环境因子!线段
的长短以及和排序轴的夹角表示该环境因子与排序
轴的相关程度从排序结果看!影响群丛分布的主
要环境因子首先是空间因子"海拔)经度)纬度#和热
量因子"年均温度#!其次是湿润度)降雨量等水分因
子沿着
JJI
排序第一轴从左到右!海拔逐渐降
低!温度升高!经纬度变大!群丛类型由紫花针茅
K
弱小火绒草群丛"
*
#过渡到紫花针茅
K
二裂委陵菜
群丛"
)
#!再到紫花针茅
K
多枝黄芪群丛"

#!最后
为紫花针茅
K
川青早熟禾
K
西北针茅群丛"
#
#和紫
花针茅
K
川青早熟禾
K
芒洽草群丛"
%
#沿排序轴
第二轴从上到下!水分条件变差!群丛类型由湿润度
较大的紫花针茅
K
高山嵩草群丛"
(
#逐渐过渡到干
旱沙化的紫花针茅
K
梭罗草群丛"
$
#
DEFGH)
AIG
划分的
*
个群丛在
JJI
排序空间多数被分
开!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环境梯度的变化例如
群丛
&
)

)
(
)
)

JJI
排序空间非常明显地分
开!得到很好的验证
另一方面!部分群丛在
JJI
排序图中划分不
清晰或环境解释不充分例如!
#
)
%
群丛和其他群
丛分离!分布在
JJI
排序图右侧这符合样带分
布区低海拔高热量的实际地理情况!但两群丛之间
的界限不清晰考虑到两群丛物种组成和环境条件
相似!将两者合并为紫花针茅
K
川青早熟禾群丛
"
I
#群丛
*
)
$
分布在
JJI
排序图左下方!样带
较分散!内部又自成小集团为了更充分地解释群
丛类型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将
*
)
$
进一步
调整划分为
*
8
)
*
C

$
?
群丛!特征简述如下$
紫花针茅
K
沙生凤毛菊群丛"
*
8
#$包括样带
?,
"
?!&
!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中部样地
A#"
)
A##
)
A#"

A5
紫花针茅的重要值为
!*+$&
!次优势种
沙生风毛菊的重要值为
&+$5
伴生种有伊凡苔草)
梭罗草)弱小火绒草)青藏苔草)西藏嵩草和二裂萎
陵菜等!群丛结构在长江源区紫花针茅草原中最
均匀
紫花针茅
K
弱小火绒草群丛"
*
C
#$包括样带
?!,
"
?%"
!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最南部的样地
A#$

紫花针茅的重要值为
!$+##
!次优势种弱小火绒草
的重要值为
#"+",
伴生种有紫羊茅)多枝黄芪)西
藏嵩草等!高海拔草甸物种出现较多
紫花针茅
K
梭罗草群丛"
$
?
#$包括样带
?#
"
?&
!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最北部属格尔木市的较干
旱地区紫花针茅的重要值为
%*+,!
!次优势种梭
罗草的重要值为
#"+",
伴生种有长爪黄芪)密丛
棘豆)多枝黄芪)冰川棘豆等豆科植物重要值较
大!干旱区物种出现较多!群丛结构相对最不均匀
%
!

!

本文所调查的紫花针茅草原是物种组成相对较
简单)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
体的草原群落其
5"
条样带经过
DEFGHAIG

类和
JJI
补充矫正!共分为
*
个群丛类型$紫花针

K
川青早熟禾群丛
I
"
I//+!"#
$
%
$
&
$
&(%K
*+%#,-%""(,&%"%
#)紫花针茅
K
矮嵩草群丛"
&
#)紫
花针茅
K
多枝黄芪群丛"

#)紫花针茅
K
高山嵩草
群丛"
(
#)紫花针茅
K
二裂委陵菜群丛"
)
#)紫花针

K
沙生凤毛菊群丛
*
8
"
I//+!"#
$
%
$
&
$
&(%K
!%&00&(%%(,%#%
#)紫花针茅
K
弱小火绒草群丛
*
C
和紫花针茅
K
梭罗草群丛
$
?

*
个群丛在
JJI
排序图中得到了较好的区分!环境因子对群丛
分布格局有较好的解释群丛
I
以川青早熟禾为
次优势种!分布于海拔较低)年均温高)位于青海东
部的刚察县和同德县"表
#
#!在
JJI
排序图中位于
最右端群丛
*
C
分布于海拔相对最高)年均温度
低)位于青海西南部的样地
A#$
"表
#
#!在
JJI

序图中位于最左端群丛
(
分布在青海南部曲麻莱
县城附近!海拔高但湿润度大!位于
JJI
排序图左
上端!其次优势种高山嵩草生长在高海拔较湿润地
区!经常作为草甸的建群种!再次显示了与分布区环
境因子的高相关性群丛
$
?
以耐旱性强的梭罗草
为次优势种!分布于水分条件最差的格尔木市!在
JJI
排序图中位于最下端!降雨量和湿润度负向最
大区群丛
)
分布于经度)海拔)水分都相对居中的
玛多地区!在
JJI
排序图中也处于过渡区
本研究中影响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丛分布
的主要环境因子首先是空间因子"海拔)经度)纬度#
和热量因子"年均温度#!其次是湿润度)降雨量等水
分因子这种分布特点证明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对地
带性气候)空间隔离等敏感性较强!环境指示作用
大!也符合张新时描述的青藏高原上最广布的地带
性植被是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其他地区的相关
研究也显示海拔等空间因子是影响紫花针茅草原分
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除此之外!紫花针茅草原群
丛分布还可能受土壤类型和样带微环境"坡向)退化
程度#等的影响例如群丛
*
C
中样带
?!#
"
!&

布在长江源沱沱河地区!河谷土壤类型变化较大!样
带在
JJI
排序空间离散!环境解释不足今后研
%&"#
&

!!!!!!!!!!!!!
岳鹏鹏!等$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究中可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限制因子以及环境因子间
的互作关系深入探讨群丛分布与多维环境因子的
关系
DEFGHAIG
是当今使用最多的数量分类方
法它同时进行样方和物种分类!以二歧式分割法
划分植物群落类型!其根据*指示种+将群落与种类
组成依次划分为各个等级的类型单位或生态类群!
可反映出种类与样方间的关系及重要的环境梯度
JJI
是由
JI
%
PI
修改而成的方法它是把
JI
%
PI
和多元回归结合起来!每一步计算结果都与环
境因子进行回归!进而更详细地研究植被与环境的
关系,#5-典型的紫花针茅草原均是紫花针茅占据
绝对优势的群落!其内部群丛差异相对不明显!主要
是次优势种和群落结构的不同本研究中结合使用
DEFGHAIG

JJI
进行群丛分类!结果较好地反
映了群丛特征与环境间的相关性!使分类结果更符
合实际生态意义
参考文献!
,
#
-
!
JSIG4dSH+DU>
,
1
-
)4,,%30+
8
"1(E#00+&#?+"%,#7%3F%-(,0
!
#5*%
!
AB
"
%
#$
&,$(&"+
,
!
-
!
EIG41D
!
MF[H+V8.0X
Y=
>
U)?@9\/X<
==
<.0XU<2.80
>
X80
>
A98X<8;@ON.]80
>
,
1
-
+47"%*1
6
"+(7+3+
5
#7%("F(+:
/+"%,#7%!#,#7%
!
#5*!
!
C
"
#
#$
#(#%+
,
%
-
!
RS6G4d
!
RSIG4PR
!
:IG42:+T0XU<08X;Q89]@0<.0XU<2.0
>
U8.N.]80
>
A98X<8;
,
1
-
+47"%F(+
5
%
$
1#7%!#,#7%
!
#55
!
?D
"
#
#$
#(
##+
,
$
-
!
RSIG41E
"张经炜#
+DU==
>
0.O.?80?<.0/@;XU<8/X2.80
>
X80
>
A98X<8;
,
1
-
+G+&,%3+
8
*3%,"H7+3+:
56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5,%
!
=
"
#
%
!
#$
#%#(#$"
"
.0JU.0#
+
,
&
-
!
4LT[RS
"郭本兆#!
HLG:S
"孙永华#
+I
=
Q<9.7.08Q
Y
/X;Y
@0XU!
\./XQ.C;X.@080\>
.?8908X;Q<@O
>
<0;/!"#
$
%9+@O
JU.08
,
1
-
+47"%*1
6
"+"%>+,+2#7%!#,#7%
"植物分类学报#!
#5*!
!
>B
"
#
#$
%$($%
"
.0JU.0#
+
,-
!
4LT3+b<
>
>
U8.S@UN.9P<
>
.@0
,
1
-
+47"%*1
6
"+(7+3+
5
#7%F(+/+"%,#7%!#,#7%
!
#55%
!
=A
"
!
#$
#!"(#%!+
,

-
!
S6A
"何
!
萍#!
4LT3
"郭
!
柯#!
4IT1N
"高吉喜#!
("%3+b<
>
Y=
>
<@
>
Q8
=
U.?\./XQ.C;X.@0.0XU:8Q9;0
>
R80
>
C@
,
1
-
+G+&,%3+
8
E+&,"%#,!7#(,7(
"山地学报#!
""&
!
>?
"
%
#$
!,(!%
"
.0JU.0#
+
,
*
-
!
MFL:
"刘
!
洋#!
A6G4V
"彭
!
敏#!
MLN_
"卢学峰#!
("%3+F0X=
Y
/./.0!"#
$
%
$
&
$
&(%?@77;0.X
Y
.0[8X808Q<8
.02.0
>
U8.
,
1
-
+*%"%7&3"&%3!7#(,7(
"草业科学#!
""
!
>D
"
!
#$
#(&
"
.0JU.0#
+
,
5
-
!
MFL:
"刘
!
洋#!
SL4
"胡
!
刚#!
MFIG4HSJS
"梁士楚#!
("%3+F0X=
Y
/./@O!"#
$
%
$
&
$
&(%?@77;0.X
Y
.0D;@)
X;@P.W,
1
-
+F%#%
"广西植物#!
""
!
>A
"
&
#$
!"(!$
"
.0JU.0#
+
,
#"
-
!
MFVH
"李明森#
+P8X.@089=
9@.X8X.@0@O
>
Q8//980\Q>
A98X<8;
,
1
-
+G+&,%3+
8
I%"&%3J(0+&(0
"自然资源
学报#!
"""
!
=E
"
$
#$
%%&(%%5
"
.0JU.0#
+
,
##
-
!
VIHSRS
"马世震#!
A6G4V
"彭
!
敏#!
JS6G4JS
"陈桂琛#!
("%3+_<8X;Q<8089
Y
/./@OW<
>
>
Q8\8X.@0@089
=
.0<
>
Q8//980\.0
:<9@BP.W>
.@0
,
1
-
+*%"%7&3"&%3!7#(,7(
"草业科学#!
""$
!
>=
"
#"
#$
#5(!%
"
.0JU.0#
+
,
#!
-
!
:L6AA
"岳鹏鹏#!
MLN_
"卢学峰#!
:6PP
"叶润蓉#!
("%3+J@77;0.X
Y
?U8Q8?X$
%
$
&
$
&(%/X<
==
<.0/@;Q?>
.@0/@O
JU80
>-
.80
>
80\S;80
>
U!
JU.08
,
1
-
+G+&,%3+
8
*3%,"H7+3+
56
"植物生态学报#!
""*
!
?>
"
&
#$
###,(##!&
"
.0JU.0#
+
,
#%
-
!
4LTRS4
"郭正刚#!
EIG44N
"王根绪#!
HS6G::
"沈禹颖#!
("%3+A980X/
=
Y
@O
>
Q8//980=
980X?@77;0.X.=
OQ@/XQ<
>
.@0/@OXU>
U8.)D.C,
1
-
+47"%H7+3+
5
#7%!#,#7%
"生态学报#!
""$
!
>D
"
#
#$
#$5(#&&
"
.0JU.0#
+
,
#$
-
!
RS6G444
!
PLF1M
!
_L1G
!
("%3+6OO>
UB8
Y
?@0/XQ;?X.@0@0
=
980X\.WY
@O
>
Q8//980\?@77;0.X.=
>
.@0/@OXU<2.0
>
U8.)D.C,
1
-
)J%,
5
(3%,-G+&,%3
!
""
!
>F
"
!
#$
#,#(#,+
,
#&
-
!
SL:3
"胡玉昆#!
MF3S
"李凯辉#!
IMFd6Vd
"阿德力麦地#!
("%3+A980X/
=
Y
@O89
=
.0<
>
Q8//980\/@0/@;XU=
<@O
D.80/U80V@;0X8.089@0
>
89X.X;\<
>
Q8\.<0X
,
1
-
)=1#,(0(G+&,%3+
8
H7+3+
56
"生态学杂志#!
""
!
>C
"
!
#$
#*!(#*,
"
.0JU.0#
+
,
#,
-
!
3LPIVTDTPD
!
[MFHHMJ+6?@9@
>Y
@O/;C89
=
.0<7<8\@B/.0XUY
7
=
.?V@;0X8.0/
!
E8/U.0
>
X@0
,
1
-
+H7+3+
5
#7%3E+,+
5
%
$
10
!
#5"
!
DB
"
%
#$
%#(%$+
,
#
-
!
RSIG4NHS
"张新时#
+DU<
=
98X<8;]@089.X
Y
@OW<
>
>
,
1
-
+47"%?+"%,#7%!#,#7%
"植物学报#!
#5*
!
>B
"
!
#$
#$"(#$5
"
.0
JU.0#
+
,
#*
-
!
:L6AA
!
MLN_
!
:6PP
!
("%3+d./XQ.C;X.@0@O!"#
$
%
$
&
$
&(%/X<
==
<.0XU>
U8.)N.]80
>
A98X<8;
!
JU.08
,
1
-
)J&00#%,
G+&,%3H7+3+
56
!
"##
!
D>
"
#
#$
&"(&,+
,
#5
-
!
张金屯
+
数量生态学,
V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