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01,#"""*$"!(,!"#$,"&,##(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
23!"#%#""!""#%
#
作者简介$郭盈添"
#&)
#!男!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林木种质资源评价研究
4*56/7
$
89
:;/6<=/
!
#+%,><5
"
通信作者$郑
!
健!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种质资源与利用工作
4*56/7
$
=?@1
8.
/61
!
A6>,@BC,>1
金露梅幼苗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郭盈添!范
!
琨!白
!
果!石杰霞!董开茂!关雪莲!郑
!
健"
"北京农学院 园林学院!北京
#"!!"+
#
摘
!
要$通过测定金露梅
!
年生幼苗在连续
+B
高温胁迫"每日
&
$
""
"
#(
$
""
为
$!D
!其余时间
%"D
#下及
#B
恢
复期间"对照!每日
+
$
""
"
#
$
""
为
%"D
!其余时间
!"D
#的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金露梅耐热的生理生
化机制结果显示$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膜透性以及丙二醛"
3EF
#(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
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
GHE
#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
IHE
#(过氧化氢酶"
JFK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
FIL
#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除细胞膜透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恢复
#B
后!各
项指标水平均与对照持平研究表明!在高温胁迫条件下!金露梅幼苗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
含量来增强对高温逆境的适应性!同时还通过增强
IHE
(
JFK
(
FIL
活性清除因胁迫积累的
M
!
H
!
以及活性氧!以
维持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其对高温逆境的抗性
关键词$金露梅&高温胁迫&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
中图分类号$
N&$(,-&
文献标志码$
F
$%
&
#"("
)
#*+(,-#"*%./#*+(0.
1
"2."31)/#-**$
2
(3#-"&4$4"5#
)
%6./
1
.7+487.947.
OPHQ/1
8
:/61
!
RFS2C1
!
TFUOC<
!
GMUV/@;/6
!
EHSO26/56<
!
OPFSLC@7/61
!
WM4SOV/61
"
"
J<7@
8
@
Z
@
!
T@/
.
/1
8
P1/[@\0/:
9
\/>C7:C\@
!
T@/
.
/1
8
#"!!"+
#
:-47+*4
$
K?@
Z
?
9
0/<7<
8
/>67A/<>?@5/>675@>?61/05
*+#&,"-( ]60/1[@0:/
8
6:@B
:?\
?5@60C\/1
8
:?@>?61
8
@0
?
9
0/<7<
8
/>6761BA/<>?@5/>67/1B/>6:<\0/17@6[@0
@6\0<7B!.
)
*+#&,"-(C1B@\:?@><1B/:/<10:<+B?/
8
?:@5
Z
@\6:C\@0:\@00
"
$!DX\<5&
$
"":<#(
$
""61B%"DBC\/1
8
:?@\@0::/5@
9
#
61B#B\@><[@9
"
J<1:\<7
!
%"DX\<5+
$
"":<#
$
""61B!"DBC\/1
8
:?@\@56/1*
B@\:/5@
9
#
,^@0C7:00?<]@B:?6::?@5@5A\61@
Z
@\5@6A/7/:
9
!
:?@><1:@1:0
0<7CA7@0C
8
6><1:@1:61BX\@@
Z
\<7/1@><1:@1:/1>\@60@B
8
\6BC67
9
!
]?/7@:?@6>:/[/:
9
!
:?@6>:/[/:/@0
!
JFK61BFILX/\0:\<0@61B:?@1B@>7/1@B]/:?:?@?/
8
?:@5
Z
@\6:C\@0:\@00,F7:?@/1B/>6:<\0C1B@:?@?@6:0:\@00]@\@0/
8
1/X/>61:7
9
?/
8
?@\:?61:?6:
:?@5@5A\61@
Z
@\5@6A/7/:
9
?6B1<
0/
8
1/X/>61:B/XX@\@1>@]/:?><1:\<7,F7:?@/1B/>6:<\0X<7<]/1
8
#B\@><[@9
]@\@675<0:065@]/:?><1:\<7,
!.
)
*+#&,"-(>
Z
:6A/7/:
9
:@6:0:\@00A
9
/1>\@60/1
8
:?@><1:@1:0
C76:/<10CA*
0:61>@00C>?600<7CA7@0C
8
6\61B
Z
\<7/1@,U16BB/:/<1
!
!.
)
*+#&,"-(]
\<[@:?@\@0/0:61>@:@6:
0:\@00A
9
/1>\@60/1
8
:?@6>:/[/:/@0
!
JFK61BFIL:<\@5<[@:?@@;>@00M
!
H
!
61B6>:/[@<;
98
@1:<56/1:6/1:?@B
9
165/>A6761>@
@1@\6:/<161B\@5<[67
98
@1
;.
&
<"7!
$
!"#$%#&(
)
*+#&,"-(
&
?/
8
?:@5
Z
@\6:C\@0:\@00
&
<05<\@
8
C76:/<10CA0:61>@
&
61:/<;/B60@
!!
环境胁迫是影响和限制植物生产的主要因子!
自然条件下植物并非总是生活在适宜条件下!常会
遇到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害(病虫害等不良环
境因素影响而植物抗逆性是指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性反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也
在日益增加!因此有关植物抗逆性潜能和特殊生境
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成为了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的
热点问题之一)#*温度特别是高温是影响植物生长
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
#D
!
作物产量可减少高达
#-_
)
!
*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也日趋明显高温常引起植
物萎蔫甚至死亡!这与高温引起植物生理代谢紊乱
和细胞组织结构的热损伤等有关!因此高温成为限
制植物分布(生长以及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
金露梅 "
!"#$%#&(
)
*+#&,"-( Y,
#为蔷薇科
"
<^06>@6@
#委陵菜属"
!"#$%#&((
#落叶小灌木!又
名金老梅(金蜡梅!花期
(
"
&
月!广泛分布于北温带
地区金露梅在亚洲(欧洲(北美均产!在中国主要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各地&生于海拔
!"""
5
以上草地(草原及高山灌丛中)(*金露梅枝叶繁
茂!花为金黄色且花期长达半年!是良好的晚春(夏
季观花灌木!可配植于高山园或岩石园!亦可片植于
公园(花园等处!还可盆栽观赏)+*
目前!金露梅在华北平原地区的引种驯化工作
已经初步成功!关于金露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性
繁殖和无性繁殖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
!""$
年!郑
健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索了金露梅种子的最适萌
发条件!芦维忠等)*以金露梅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簇
生芽诱导并得到了最佳培养基配方&
!""-
年!郑健
等)&*报道药剂巴巴安"
TTF
#能够促进金露梅硬枝扦
插和嫩枝扦插生根迄今刘行等)#"*研究了
S6J7
胁
迫下金露梅叶片的质膜透性(
3EF
含量(
GHE
活性
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状况!而有关高温逆境下金露梅
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试验模
拟中国夏季北方高温气象条件!对金露梅进行
+B
昼%夜
$!D
%
%"D
的高温处理!然后在昼%夜
%"D
%
!"D
条件下进行
#B
的恢复通过测定其生理生
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耐热性能!为金露梅的园林绿
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
材料和方法
=,=
!
材料培养
供试材料为
!
年生金露梅幼苗!种子来源于河
北雾灵山!于
!"#%
年
%
月
!#
日将上一年繁育的
#
年生实生苗定植于盆口直径为
%">5
(盆底直径为
!">5
的塑料花盆中!每盆
#
株!营养土由田园土(
草炭土(蛭石按
#` #`#
混合而成然后将盆栽金
露梅幼苗置于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可控温的温室内
"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
%"D
!自然光照#进行培养!
其它按温室常规管理
=,>
!
试验设计
材料处理参照罗海波)##*的方法待幼苗功能
叶成熟后!于
!"#%
年
+
月
#&
日挑选长势一致的试
材!转入能够控制环境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人工气
候箱的条件为$光照周期
#$?
%
#"?
"昼%夜#!昼%夜
温度为
%"D
%
!"D
!空气相对湿度为
-"_
左右!每
日
+
$
""
"
!"
$
""
照光!光照强度为
(""
#
5<7
+
5
)!
+
0
)#
待金露梅苗在此人工气候箱中适应生长
%B
后!第
$
天将金露梅苗分成两组!一组作高温处理!
另一组作对照"
J2
#!并把这一天作为试验的第
#
天对照金露梅苗依然在这个人工气候箱中!依照
前面适应时的生长条件进行管理高温处理苗移入
另外一个人工气候箱中!处理过程如下$试验第
#
天
&
$
""
开始进行
$!D
高温处理!
#(
$
""
结束!温度迅
速降到
%"D
并保持到第
!
天
&
$
""
&第
!
天
&
$
""
再
重复第
#
天的高温处理过程!连续循环处理
+B
!其
它生长条件与对照一致待第
+
天高温处理结束
后!恢复为
%"D
!之后的生长条件与对照完全一样
在试验第
#
天"即
+
月
!!
日#
$!D
高温处理前(高
温处理的第
$
天"即
+
月
!(
日#和第
+
天"即
+
月
!-
日#以及高温处理结束后恢复
#B
"即
+
月
!
日#时!
从每株幼苗根基向上
#
%
$
处取功能叶片进行各项生
理生化指标测定处理和对照均为
株!以每
!
株
的混合样为
#
次重复!即
$
次重复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
!
参照陈
建勋)#!*和郝建军等)#%*的方法并略加改进细胞质
膜相对透性测定采用电导率法!丙二醛"
3EF
#含量
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
=,?,>
!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
参照李玲)#$*和郝建
军)#%*的方法!可溶性糖测定采取蒽酮比色法!蔗糖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
a","+$(0)","+%-
!
1
!
a
",&&&-
&游离脯氨酸量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脯
氨酸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
a","!#%0)","!$-
!
1
!
a",&--%
=,?,?
!
抗氧化酶活性
!
测定参照陈建勋)#!*和李合
生)#(*的方法超氧化物歧化酶"
GHE
#测定以抑制
STK
光还原的
("_
为一个酶活性单位!测定
GHE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总活性过氧化物酶"
IHE
#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氧
化法!酶活性以
#
8
鲜样
#5/1
内
HE
$-"
升高的数值
表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FIL
#与过氧化氢酶
"
JFK
#活性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其中!
FIL
活性以
#
8
鲜样
#5/1
内
HE
!&"
变化
","#
为一个酶
活力单位!试验结果以
P
+
8
)#表示&
JFK
活性以
#
8
鲜样
#5/1
内
HE
!$"
变化
",#
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试验结果以
P
+
8
)#表示
=,@
!
数据整理及分析
分别采用
4;>@7
软件(
GIGG#%,"
统计软件进
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
!
结果与分析
>,=
!
高温胁迫对金露梅叶片膜质过氧化的影响
图
#
!
F
显示!金露梅幼苗叶片细胞的膜透性经
过
+?
的高温"
$!D
#胁迫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此
后再经连续
%B
和
(B
的
$!D
%
%"D
的胁迫处理
后!叶片细胞的膜透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
$!D
高温胁迫处理过程中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经过
#B
恢复后!处理组的膜透性与对照持平同时!在
高温胁迫后!金露梅幼苗叶片细胞的丙二醛含量急
剧升高!在胁迫第
$
天达到最大值!且与同期对照差
异显著&而在胁迫第
+
天以及恢复
#B
后!叶片丙二
醛含量迅速降低并与对照持平"图
#
!
T
#以上结果
表明金露梅能够忍耐
$!D
%
%"D
的高温胁迫
>,>
!
高温胁迫下金露梅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的变化
从图
!
!
F
中可以看出!在高温"
$!D
#胁迫
+?
的过程中!金露梅幼苗叶片细胞的可溶性糖含量迅
速上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但从开始高温胁迫的第
#
天到第
+
天!叶片细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没有发
生显著变化!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且全部处理组的
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经过
#B
恢复!处理
组的可溶性糖含量较胁迫时显著下降!但仍然比对
照组高同时!与对照相比!在高温"
$!D
#胁迫
+?
的过程中!金露梅幼苗叶片细胞游离脯氨酸量明显
升高!且在高温胁迫"
$!D
%
%"D
#过程中持续升
高!并在高温胁迫第
+
天时达到最大值!达到对照的
#,%
倍&恢复
#B
后!叶片细胞脯氨酸量快速下降到
几乎与对照相同的水平"图
!
!
T
#以上结果说明金
露梅可能通过增加细胞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等
渗透调节物质来抵御高温胁迫
>,?
!
高温胁迫下金露梅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图
%
!
F
显示!在高温胁迫的
+B
中!金露梅叶片
细胞
GHE
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但
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其中!叶片细胞
GHE
活性在高
温"
$!D
%
%"D
#胁迫处理的第
#
天和第
$
天显著高
于对照!而在高温胁迫的第
+
天及恢复
#B
时与对
照无显著差异同时!
IHE
(
JFK
(
FIL
也是植物体
内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性也能
作为判断植物耐热性的指标!它们在高温胁迫过程
中表现出相似变化趋势"图
%
!
T
"
E
#其中!高温
胁迫处理
#B
后!
IHE
(
JFK
(
FIL
活性开始上升&
在胁迫第
$
天时均达到最大值!此时分别是同期对
照的
#,!!
(
#,!+
(
!,+(
倍!这说明高温处理能诱导金
露梅叶片细胞
IHE
(
JFK
(
FIL
活性显著增强&在
图
#
!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金露梅叶片膜透性(
3EF
含量的影响
TM,
高温处理前&
MK#
(
MK$
(
MK+
分别表示高温处理的第
#
(
$
和
+
天&
^,
恢复
#B
&
同期不同字母表示处理与对照间在
","(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下同
R/
8
,#
!
4XX@>:
?:@5
Z
@\6:C\@61B\@><[@9
<15@5A\61@
Z
@\5@6A/7/:
9
61B3EF><1:@1:/1!.
)
*+#&,"-(7@6[@0
TM,T@X<\@?/
8
?:@5
Z
@\6:C\@
&
MK#
!
MK$
!
MK+,G:61BX<\:\@6:@BC1B@\?/
8
?:@5
Z
@\6:C\@X<\#
!
$61B+B
!
\@0
Z
@>:/[@7
9
&
^,^@><[@9
X<\#B
&
K?@B/XX@\1:1<\5677@::@\0/1:?@065@:/5@/1B/>6:@0/
8
1/X/>61:B/XX@\1>@A@:]@@1:\@6:5@1:61B><1:\<76:","(7@[@7
&
K?@065@60A@7<]
-##
&
期
!!!!!!!!!!!!!
郭盈添!等$金露梅幼苗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图
!
!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金露梅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R/
8
,!
!
4XX@>:
?:@5
Z
@\6:C\@61B\@><[@9
<10<7CA7@0C
8
6\61B
Z
\<7/1@><1:@1:0/1!.
)
*+#&,"-(7@6[@0
图
%
!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金露梅叶片
GHE
(
IHE
(
JFK
(
FIL
活性的影响
R/
8
,%
!
4XX@>:
?:@5
Z
@\6:C\@61B\@><[@9
<1:?@6>:/[/:/@0
IHE
!
JFK
!
FIL/1!.
)
*+#&,"-(7@6[@0
高温胁迫第
+
天!
FIL
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
IHE
(
JFK
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仍高于对照&在恢
复
#
天后!上述各保护酶的活性均基本与对照持平
研究说明金露梅叶片通过诱导
GHE
(
IHE
(
JFK
(
FIL
等保护酶活性升高!抵御高温胁迫的伤害
>,@
!
高温胁迫下金露梅细胞膜透性与其他各项生
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最直接的表现在膜透性
的变化上!通过对膜透性的变化与其它指标间的相
关性分析可知!金露梅叶片的膜透性与
3EF
(可溶
性糖(脯氨酸含量(
IHE
(
JFK
(
FIL
活性均呈正相
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而与
GHE
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表
#
#在高温处理下细胞质膜透性增大的同时!
3EF
(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亦增加!
IHE
(
JFK
(
FIL
活性亦升高!而
GHE
活性显著降低
表
=
!
高温"
@>A
%
?BA
#胁迫时金露梅叶片细胞膜
透性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K6A7@#
!
J<\\@76:/<16167
9
0/0A@:]@@1:?@5@5A\61@
Z
@\5@6A/7/:
9
61B<:?@\/1B/>@0/1!.
)
*+#&,"-(
7@6[@0C1B@\$!D
!
%"D?/
8
?:@5
Z
@\6:C\@0:\@00
指标
U1B@;
膜透性
3@5A\61@
Z
@\5@6A/7/:
9
3EF ",$"+
可溶性糖
G<7CA7@0C
8
6\ ",%$-
脯氨酸
I\<7/1@ ",!&(
GHE )",(
"
IHE ",#$
JFK ",(+!
FIL ",%-
!!
注$"
,
在
","(
水平相关性显著"双尾#
S<:@
$
"
,J<\\@76:/<1/00/
8
1/X/>61:6:","(7@[@7
"
!*:6/7@B
#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
讨
!
论
植物受到高温胁迫后!在形态上可能会引起叶
色发黄(变褐乃至灼伤&在内部生理机制方面会导致
细胞膜透性增大(电解质外渗!进而导致活性氧含量
增加!使细胞内出现氧化胁迫!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损
伤)#+*#&*细胞膜系统对逆境比较敏感!是逆境的攻
击目标高温胁迫能导致细胞膜完整性的丧失!从
而导致细胞渗透性增加和电解质的泄露细胞膜的
热稳定性反映了植物的耐热能力本试验发现!随
高温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金露梅叶片细胞膜透性
有上升趋势!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过
#B
恢复!
高温处理的膜透性与对照持平!表明金露梅能够忍
耐
$!D
%
%" D
的高温胁迫这一结果与花楸树
"
2"*3+-
4
"5+(-5(%$%-&-
#(黄金树 "
6(#(
4
(-
4
$7
,&"-(
#
)
!"
*等在高温环境下的反应相反
3EF
作为
膜脂过氧化产物之一!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
映膜脂过氧化的强度和膜系统受伤害程度!本试验
发现丙二醛的含量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
高!但在胁迫第
+B
以及恢复
#B
后与对照持平这
表明在高温胁迫初期金露梅叶片细胞膜受到伤害!
但随后其可能启动了自我修复机制以达到忍耐高温
的环境至于其是否启动了自我修复机制!又是如
何启动的!尚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渗透调节是植物在逆境胁迫下降低渗透势(抵
抗胁迫的一种重要方式!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都
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体遭受高温胁迫
时!其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通常会升高植物体内脯
氨酸合成酶类有反馈抑制作用!因此正常情况下植
物体内脯氨酸量不高!然而遭受逆境胁迫时!反馈抑
制作用减弱!导致体内游离脯氨酸量上升)!#*&同时!
脯氨酸具有较强的水合能力!逆境下积累的游离脯
氨酸可以作为溶质来调节细胞内水环境的变化)!!*
本试验结果表明!高温"
$!D
#胁迫
#B
后!金露梅
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经过
$B
以及
+B
的"
$!D
%
%"D
#胁迫后!金露梅叶片中
可溶性糖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游离脯氨酸量
持续升高!在胁迫第
+
天时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
#,%
倍这说明在高温胁迫下!金露梅通过积累体
内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来稳定细胞膜结
构)!!*!$*!从而减少高温对细胞膜的迫害!进而适应高
温环境经过
#B
恢复后!高温处理的金露梅叶片
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较胁迫时显著下降!但是
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这表明金露梅叶片经过逆境
胁迫后!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活性状态
植物在正常生长环境中!其体内的活性氧的产
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受到各种逆境胁迫
时!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进而使细胞受到活性氧
胁迫)!(*为了适应逆境环境!植物体在长期进化过
程中形成了完善和复杂的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保护
系统来清除活性氧)!+*!
GHE
(
IHE
(
JFK
和
FIL
等
均是主要的抗氧化保护酶类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
胁迫"
$!
%
%"D
#时间的延长!金露梅体叶片
GHE
活
性有下降趋势!但是显著高于对照!而
IHE
(
JFK
和
FIL
活性均是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
胁迫第
$
天时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胁迫
+B
后!
FIL
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
IHE
(
JFK
活性与
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高于对照&恢复
#B
后!各保护
酶活性水平均与对照持平这说明高温胁迫引起金
露梅叶片内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从而诱导清除活性
氧的酶
GHE
(
IHE
(
JFK
(
FIL
活性的升高!维持细
胞体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很好地发挥
了酶防御系统的作用)!-*本试验还发现!在高温胁
迫条件下!金露梅物叶片
IHE
活性相对于
JFK
(
FIL
活性水平低很多!这可能是金露梅物种特有属
性!说明在高温逆境胁迫条件下
JFK
和
FIL
是金
露梅主要的清除
M
!
H
!
的抗氧化酶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温胁迫处理下!金露梅叶
片的细胞膜透性(
3EF
含量与其可溶性糖(脯氨酸
含量以及
JFK
(
FIL
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其
GHE
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
在高温胁迫致使细胞质膜透性(
3EF
含量增大的
同时!金露梅细胞通过增大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
糖(脯氨酸含量来提高对高温逆境的适应性!此外还
通过增强
IHE
(
JFK
(
FIL
活性清除因胁迫积累的
M
!
H
!
以及活性氧!使金露梅维持细胞体内活性氧
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进而提高其对高温逆境的
抗性有研究表明
GHE
活性在逆境条件下降低的
同时!
3EF
含量(细胞质膜透性有显著增大的趋
势!本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事实上植物耐热
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由多基因控制和各
生理生化指标协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要综合分
析高温胁迫对金露梅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影响!才能
较为准确地了解金露梅的耐热机理综上所述!质
膜透性(
3EF
(游离脯氨酸含量和
GHE
(
JFK
(
FIL
活性均可作为金露梅耐热性的鉴定指标&可溶性糖
含量变化幅度较小!
IHE
活性较低!可作为参考
指标
#
&
期
!!!!!!!!!!!!!
郭盈添!等$金露梅幼苗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致谢!本试验中所用的金露梅材料均由国家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平台"
!"#%
年度#提供$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
#
*
!
VUFSOO3
"蒋高明#
,^@[/@]<10<5@?<::<
Z
/>0:<]6\B0:?@\@0@6\>?/1:?@X/@7B
761:
Z
?
9
0/<7<
89
)
V
*
,8,#(!5
/
#"$,""
9
&,(2&%&,(
"植
物生态学报#!
""#
!
>C
"
(
#$
(#$)(#&
"
/1J?/1@0@
#
,
)
!
*
!
YHT4YYET
!
FGS4^ OI,J7/56:@61B5616
8
@5@1:><1:\/AC:/<10:<\@>@1::\@1B0/1P,G,6
8
\/>C7:C\67
9
/@7B0
)
V
*
,2,&$%,$
!
!""%
!
>DD
"
(+"&
#$
#"%!,
)
%
*
!
QP3
"喻
!
梅#!
OFHN
"高
!
琼#!
OFHGM
"高素华#
,F1@><
Z
?
9
0/<7<
8
/>675Z
761:C1B@8
7
8
@
)
V
*
,8,#(:"7
#(%&,(2&%&,(
"植物学报#!
#&&-
!
?D
"
&
#$
##)!"
"
/1J?/1@0@
#
,
)
$
*
!
YUPL
!
MPFSOT,M@6:0:\@00/1
.
C9
/1\@76:/<1:<5@5A\61@7/
Z
/B
Z
@\<;/B6:/<1/1>\@@
Z
/1
8
A@1:
8
\600
)
V
*
,6*"
4
2,&$%,$
!
"""
!
@B
"
!
#$
("%)(#%,
)
(
*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
%-
卷#)
3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
!
张彦广
,
河北省野生花卉调查及部分种的引种栽培研究)
E
*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
)
-
*
!
WM4SOV
"郑
!
健#!
WMFSOQO
"张彦广#
,G:CB
9
<1:?@
8
@\5/16:/<1
*+#&,"-(Y,
)
V
*
,;"+*%("
)
<$7
3$&="*>(?%&@$*-
/
"
)
2,&$%,$AB$,5%""
9/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
=E
"
!
#$
+!)+$
"
/1J?/1@0@
#
,
)
*
!
YP bWM
"芦维忠#!
Y4UQ
"雷
!
颖#!
GPSVT
"孙建波#
,F0:CB
9
<1\@AC/7B/1
8
:?@!"#$%#&(
)
*+#&,"-(
Z
761:0A
9
:/00C@>C7:C\@
)
V
*
,;"+*7
%("
)
="*#5C$-#D"*$-#*
/
?%&@$*-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
=D
"
!
#$
-%)-$
"
/1J?/1@0@
#
,
)
&
*
!
WM4SOV
"郑
!
健#!
WM4SOQN
"郑勇奇#!
QPFSY
"苑
!
林#!
$#(,G:CB/@0<1>C::/1
8Z
\<
Z
6
8
6:/<1
*+#&,"-(
)
V
*
,D"*$-#
1$-$(*,5
"林业科学研究#!
""-
!
>B
"
(
#$
-%+)-%
"
/1J?/1@0@
#
,
)
#"
*
!
YUPM
"刘
!
行#!
WMFSOQO
"张彦广#!
FSVJM
"安军超#!
$#(,S6J70:\@00<1:?@
Z
?
9
0/<7<
8
/>67>?6\6>:@\/0:/>0/1!"#$%#&(
)
*+#&,"7
-(Y,
)
V
*
,;"+*%("
)
8
9
*&,+#+*(?%&@$*-
/
"
)
<$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
/1J?/1@0@
#
,
)
##
*
!
YPHMT
"罗海波#!
3FY
"马
!
!
#!
EPFSb
"段
!
伟#!
$#(,U1X7C@1>@
?<:<0
9
1:?@0/0/1E&-@&%&
)
$*(Y,>[,J6A@\*
1@:G6C[/
8
1<1
)
V
*
,2,&$%#&(8
9
*&,+#+*(2&%&,(
"中国农业科学#!
"#"
!
@?
"
#%
#$
!-$$)!-("
"
/1J?/1@0@
#
,
)
#!
*
!
陈建勋!王晓峰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3
*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
*
!
郝建军!康宗利!于
!
洋
,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3
*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
#+&)#-!,
)
#$
*
!
李 玲
,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
3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
!
李合生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3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
GJMHRRR
!
I^ FSEY^
!
4^USEYF,^@
8
C76:/<1
Z
<10@
)
V
*
,!(%#!5
/
-&""
9/
!
#&&
!
##-
$
##%()##$#,
)
#-
*
!
d
JUF3IH^ Hef3
!
3UGK^ U2U,K?@C7:\60:\C>:C\67\@0
Z
<10@
)
V
*
,F%@&*"%>$%#((%GF0
4
$*&>$%#(
:"#(%
/
!
#&&%
!
%%
$
##)!+,
)
#
*
!
JHYYUSGOO
!
SU4LY
!
GFYKe4UK34,M@6:0?<>c
Z
\<:@/1061B>?/7/1
8
0@10/:/[/:
9
A@61?
9Z
<><:
9
70
)
V
*
,;"+*%("
)
F0
4
$*&7
>$%#(:"#(%
/
!
#&&(
!
$+
$
-&()"!,
)
#&
*
!
JMUFYG
!
3J^ F4EO
!
KMH3IGHSV4,Y/
8
?:*B@
Z
@1B@1>@
6\6
g
C6:*/1/:/6:@B5@5A\61@B@:@\/<\6:/<1/1A@61
Z
761:0,4[/B@1>@X<:?@/1[<7[@5@1:
@\<;/B@
)
V
*
,!(%#!5
/
-&""
9/
!
#&!
!
(+
$
&!)$&&,
)
!"
*
!
I4SOG
"彭
!
松#!
WM4SOQN
"郑勇奇#!
3F 3
"马
!
淼#!
$#(,I?
9
0/<7<
8
/>676B6
Z
:6:/<1
"5+(-5(%$%-&-0@@B7/1
8
0:@6:
0:\@00
)
V
*
,D"*$-#1$-$(*,5
"林业科学研究#!
"##
!
>C
"
+
#$
+"!)+"
"
/1J?/1@0@
#
,
)
!#
*
!
HPWY
"欧祖兰#!
JFHRY
"曹福亮#!
WM4SOV
"郑
!
军#
,K?@>?61
8
@0
?
9
0/<*A/<>?@5/0:9
61B5
8
/>67>?6\6>:@\/0:/>0
9
"3&"3(Y,0CA
.
@>:@B:/
8
?:@5
Z
@\6:C\@0:\@00
)
V
*
,;"+*%("
)
=(%
J
&%
9
D"*$-#*
/
?%&@$*-
/
"
S6:,G>/,4B/,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
"
%
#$
%#)%$
"
/1J?/1@0@
#
,
)
!!
*
!
3FQW
"马英姿#!
WMFSOM
"张
!
慧#!
GHSO^
"宋
!
荣#!
$#(,4XX@>:0
?:@5
Z
@\6:C\@0:\@00<1
Z
?
9
0/<7<
8
/>67>?6\6>:@\/0:/>0
4
$*K&(-$**(#(
)
V
*
,65&%$-$B*(G&"%((%G<$*3(L*+
9
-
"中草药#!
"#%
!
@@
"
!
#$
!!$)!!
"
/1J?/1@0@
#
,
)
!%
*
!
VUFSO3Q
"蒋明义#!
OPHGMJM
"郭沼川#!
WMFSOL3
"张学明#
,I\<7/1@6>>C5C76:/<1/1\/>@0@@B7/1
8
0@;
Z
<0@B:<<;/B6:/[@0:\@00
/1\@76:/<1:<61:/<;/B6:/<1
)
V
*
,8,#(!5
/
#"
4
5
/
-&""
9
&,(2&%&,(
"植物生理学报#!
#&&-
!
>?
"
$
#$
%$-)%(!
"
/1J?/1@0@
#
,
)
!$
*
!
YUPQE
"刘应迪#!
YUMI
"李和平#
,K?@6>>C5C76:/<1
\<7/1@/15<00@0C1B@\?/
8
?:@5
Z
@\6:C\@0:\@00
)
V
*
,;"+*%("
)
;&-5"+?7
%&@$*-
/
"
S6:,G>/,4B/,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
"
#
#$
#)%
"
/1J?/1@0@
#
,
)
!(
*
!
Q4LQ
"耶兴元#!
3FRb
"马锋旺#!
bFSOGMJ
"王顺才#!
$#(,I?
9
0/<7<
8
/>67@XX@>:0
?:@5
Z
@\6:C\@
0:\@00
)
V
*
,;"+*%("
)
="*#5C$-#2,&$%,$7B$,5%""
9/
?%&@$*-
/
"
)
8
9
*&,+#+*$(%GD"*$-#*
/
"
S6:,G>/,4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
"
#
#$
%%)%-
"
/1J?/1@0@
#
,
)
!+
*
!
WMHPO
"周
!
广#!
GPSTK
"孙宝腾#!
WMFSOYM
"张乐华#!
$#(,^@0
Z
<10@0
0:@5/17@6[@0
&%
9
7
9
(%
9
-5(%&,+>:/
8
?:@5
Z
@\6:C\@0:\@00
)
V
*
,8,#(:"#.:"*$(.7M,,&G$%#.2&%.
"西北植物学报#!
"#"
!
?B
"
+
#$
##$&)##(+
"
/1J?/1@0@
#
,
)
!-
*
!
FSSJ
!
VFJHe
!
M4^ 3FSJ,K?@\@B<;0:6:C0
761:>@70
"
F0F61BOGM
#
/00@10/:/[@:<=/1>/5
Z
<0@B<;/B6:/[@0:\@00/1\<<:061B
Z
\/569
7@6[@0
(*&-
)
V
*
,!(%#!5
/
-&""
9/
(%G:&",5$>&-#*
/
!
""#
!
%&
$
+(-)++$,
)
!
*
!
YUFHL^
"廖祥儒#!
WMPLJM
"朱新产#
,F>:/[@<;
98
@15@:6A<7/0561B067:\@0/0:61>@
761:
)
V
*
,65$>&-#*
/
"
)
N&
)
$
"生命的化学#!
#&&+
!
=F
"
+
#$
#&)!!
"
/1J?/1@0@
#
,
)
!&
*
!
YUT
"李
!
冰#!
WMHP^O
"周人纲#
,U1[<7[@5@1:
*J630/
8
1670
9
0:@5/1?@6:0?<>c0/
8
167:\610BC>:/<1
)
V
*
,8,#(:"#.:"*$(.7
M,,&G$%#.2&%.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1J?/1@0@
#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