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orogenesis,Gametogenesis in Zephyranthes candida and Their Systematic Significances

葱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温州大学生态学浙江省重点学科开放项目
作者简介$王璐
!
"
#&&#(
#!女!本科生
1*23.4
$
#!&&++&
!55
,672
"
通信作者$敖成齐!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和胚胎学研究
1*23.4
$
376
5!
89:,;<:,60
葱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
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王璐
!
!卢
!
梅!陈春燕!敖成齐"
"温州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
%!$"%$
#

!
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石蒜科葱兰的花药壁发育(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
究!并对葱兰属(石蒜科(百合科以及葱科的胚胎学特征进行比较讨论结果表明$"
#
#葱兰花药四室!药壁由表皮(
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的类型为分泌型&花粉成熟时药室内壁径向加长
并纤维状加厚!表皮宿存&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
体型!还有少数一些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
!*
细胞型"
!
#葱兰的雌蕊
%
心皮合生!子房下位!中轴胎座!
%
室!
每室具
!
列倒生胚珠&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具蓼型胚囊"
%
#葱兰属的胚胎学特征与石蒜科的其他种类存在较大
的差异!如葱兰属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而石蒜科花药壁发育主要为双子叶型!但葱兰属的这些胚胎学特征却和
百合科较为相似
关键词$葱兰&花药壁&孢子发生&配子体发生&系统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
%
"&"

()(*#*
!
+,-(."

()(*#*#)1)
2
3
4
($/#3)5
"$/.-.$,)!/0(#&$
1
*.(-,.#2$#

)#3#2,)2(*
@?ABC:
D
:0
!
CEF;.
!
GH1AGI:0
D
30
!
?JGI;0
K5
.
"
"
L6I7747MC.M;30<10N.O702;0P34L6.;06;/
!
@;09I7:E0.N;O/.P
D
!
@;09I7:%!$"%$
!
GI.03
#
45*.&,2.
$
E/.0
K
670N;0P.7034
Q
3O3MM.0/;6P.70P;6I0.
5
:;
!
8;/P:<.;<30PI;O834M7O23P.70
!
/
Q
7O7
K
;0;/./30<
K
32;P7
K
;0;/./.0!"
#
$
%
&()$"*+(,-,,RI;23.0O;/:4P/3O;3/M7478/
$"
#
#
?0PI;O/3O;P;PO3/
Q
7O30
K
.*
3P;,?0PI;O834672
Q
O./;/;
Q
.<;O2./
!
;0<7PI;6.:2
!
70;2.<<4;43
D
;O30Q
;P:230Q
2;0P7M
30PI;O834./7MPI;F70767P
D
4;<707:/P
DQ
;,RI;P3
Q
;P:2S;470
K
/P7PI;/;6O;P7O
D
P3
Q
;,RI;;0<7PI;6.:2
30<;
Q
.<;O2./
Q
;O/./P
!
S:PPI;6;4/.0;0<7PI;6.:2<;N;47
Q
30K
3P;<30D
PI.6T;0;<,
RI;6
D
P7T.0;/./.0PI;2.6O7/
Q
7O76
D
P;2;.7/././/:66;//.N;,F7/P7MPI;2.6O7/
Q
7O;P;PO330DQ
;/
!
/:6I3/U./
D
22;PO.6,F3P:O;
Q
74;0
K
O3.0/3O;!*6;4;<,
"
!
#
RI;
KD
07;6.:2
./PO.63O
Q
;43O
D
30D
063O
Q
7:/,RI;7N3O
D
./.0M;O.7O8.PI3V.4;
Q
436;0P3P.7030303PO7
Q
7:/7N:4;/.0;36I476:4;,RI;7N:4;./S.P;
K
2.630<6O3//.0:6;43P;,RI;;2SO
D
7/36<;N;47
Q
2;0P
M7478/PI;./0
%1
/(23P
DQ
;,
"
%
#
RI;;2SO
D
747
K
.6346I3O36P;O/7M!"
#
$
%
&()$"*3O;
5
:.P;<.MM;O;0PMO72
PI7/;7M?23O
D
4.<36;3;,W7O;V32
Q
4;
!
PI;<;N;47
Q
2;0P7M30PI;O834./7MPI;F70767P
D
4;<707:/P
DQ
;.0
!"
#
$
%
&()$"*S:P7MPI;X.67P
D
4;<707:/P
DQ
;.0?23O
D
4.<36;3;,H78;N;O
!
PI;/;6I3O36P;O/7M!"
#
$
%
&(4
)$"*3O;/.2.43OP7PI7/;7MC.4.36;3;,
6(
1
7"&!*
$
!"
#
$
%
&()$"*+(,-,
&
30PI;O834
&
/
Q
7O7
K
;0;/./
&
K
32;P7
K
;0;/./
&
/
D
/P;23P.6.2
Q
4.63P.70/
!!
葱兰"
!"
#
$
%
&()$"*+(,-,
#为石蒜科葱兰属
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岛!在
中国江南(黄淮地区均广泛栽培!具有易管理(繁殖
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园林绿化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
用葱兰全草含多种生物碱!包括石蒜碱(多花水仙
碱(尼润碱等!能平肝熄风!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石蒜科的系统学长期存在争议例如!德国植
物学家
10
K
43O
曾根据子房下位这个特征把石蒜科
从百合科中分离出来)#*&而
GO70
5
:./P
根据植物体
外部形态的相似性!包括是否具有地下茎!叶形(花(
果实和种子结构的相似性及植物化学方面的资料
"是否含有多种生物碱#等角度!认为石蒜科应该放
入百合科内!不应单独成立为一个独立的科)!*胚
胎学是一个涉及花药(胚珠和种子发育的研究领域!
并能提供
$"
多个性状用来探讨科间或科内关系)%*
国内对石蒜科的胚胎学研究已有过一些报道)*+*!但
这些零星的胚胎学资料对探讨石蒜科及其相关科属
的系统关系还是远远不够的葱兰靠卵形的鳞茎进
行营养繁殖由于葱兰的鳞茎深埋在土里!而早中
期的花芽是夹在鳞茎里生长的!这给取样带来一定
的困难!所以长期以来葱兰的胚胎学研究一直是空
白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对葱兰的花药壁形成(
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进行了观察!
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个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将对葱兰
属的胚胎学资料作全面总结!并与石蒜科(百合科及
葱科的胚胎学特征进行比较这对系统全面了解葱
兰属的胚胎学特征以及利用胚胎学资料探讨石蒜科
的系统分类都有重要意义
#
!
材料和方法
!"##

+
"
&
月在温州大学南校区采集不同发
育时期的花或花芽!立即用改良的
W??
"
>&2C
$"Y
酒精!
+2C
冰醋酸!
$2C
福尔马林#固定并保
存葱兰花芽的采集!不像其它植物材料!在看到花
苞后才开始采集它的开花时间在
&
月份!而花芽
的采集应在
+
月份开始!需要采集植物的地下茎部
分!进行解剖才得到幼嫩的花芽制片时!用广西岑
溪市松香厂研制的
R"
型生物制片透明剂代替二甲
苯进行透明!常规石蜡包埋!依不同花期切片厚度为
+
"
##
#
2
&铁矾
*
苏木精染色!固绿或番红复染!用附

J4
D
2
Q
:/*XZ)#
型数码照相机的
J4
D
2
Q
:/*U[$#
型光学显微镜观察(照相
!
!
观察结果
葱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为
#$
"
!"
62
!叶基生!暗绿色!直立或稍倾斜!茎直立!具鳞
茎花期一般为
+
"
&
月!花茎从叶基部的一侧抽
出!花梗中空!顶生一白花花
%
基数!包括
+
个花
被片!排成
!
轮&
+
个雄蕊!排成
!
轮!以及
#

%

皮雌蕊从花的横切片中可见!
+
个雄蕊不等长$外
轮雄蕊较短!横切片中显示花药和花丝!内轮雄蕊较
长!横切片中只显示花丝花药

室!蝶形花粉囊
"图版
$
!
+
#
8,9
!
花药壁的发育
早期花蕾中!在花药表皮下的孢原细胞"图版
$
!
#
#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后!形成外层的初生壁细胞
和内层的造孢细胞!之后初生壁细胞再进行一次平
周分裂形成内外两层次生壁细胞!此时!花药壁由
%
层细胞组成"图版
$
!#内层的次生壁细胞进一步
分化为中层和绒毡层"图版
$
!#!而外层的次生壁
细胞则直接发育为药室内壁药室内壁"
#
层#(中
层"
#
层#(绒毡层"
#
层#连同其外面的表皮共

层细
胞组成完整的花药壁"图版
$
!
%
#中层和绒毡层有
共同的起源!根据
X3N./
"
#&++
#的划分!花药壁的发
育类型符合单子叶型)*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时!花药壁的中层
便开始退化到单核花粉时期!中层完全退化!花药
壁仅剩
%
层"图版
$
!

#在花药壁的发育过程中!
绒毡层细胞在原位解体!其核与质不进入药室中
从绒毡层解体过程来看!葱兰的绒毡层为分泌型绒
毡层"图版
$
!

#
在花粉粒时期!药室内壁开始径向加长!并出现
纤维状加厚!表皮完整"图版
$
!
$
#在花粉成熟时!
整个药室内壁纤维状加厚明显!表皮有部分萎缩退
化现象!但表皮仍宿存"图版
$
!
+
#
8,8
!
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
由孢原细胞"图版
$
!
#
#分裂而来的造孢细胞经
多次有丝分裂!并在最后一次有丝分裂后!发育形成
小孢子母细胞"图版
$
!
%
#小孢子母细胞体积较
大!核大!细胞质浓厚!渐渐分泌出胼胝质的细胞壁!
并开始进行减数分裂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
两个子核之间形成细胞壁!产生二分体"图版
$
!
)
#!
之后再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图版
$
!
>
(
&
#!所以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主
%&
$

!!!!!!!!!!!
王璐
!
!等$葱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要为四面体型"图版
$
!
>
#!还有左右对称型"图版
$
!
&
#小孢子四分体的后期其胼胝质逐渐溶解!最
后!小孢子四分体彼此分离此时的小孢子只有
#
个核!称为单核花粉粒"图版
$
!
#"
#!小孢子长大后
进行一次不等的有丝分裂!形成了大(小核即营养核
和生殖核"图版
$
!
##
#!随后产生细胞壁!形成大的
营养细胞和透镜状的生殖细胞但很快生殖细胞脱
去细胞壁!变成裸细胞!进入营养细胞中在花粉管
生长前!生殖细胞并不分裂成两个精子"精细胞#
所以葱兰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图版
$
!
#!
#
8,:
!
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葱兰的雌蕊
%
心皮合生!子房下位!
%
室!中轴
胎座!每室有
!
列倒生胚珠"图版
$
!
#%
(
#
#孢原
细胞发生于一层珠心表皮下"图版
$
!
#)
#!经过一次
平周分裂形成
#
个壁细胞和
#
个造孢细胞后者直
接充当大孢子母细胞"图版
$
!
#>
#在大孢子母细
胞时期分化出了内外珠被!珠心壁有
!
层细胞!即除

#
层表皮细胞之外!还有
#
层壁细胞"图版
$
!
#>
#所以葱兰的胚珠为厚珠心类型
胚珠发育初期!在心皮内侧沿中轴胎座上产生
一团突起!即胚珠原基"图版
$
!
#+
#&胚珠原基逐渐
增大!最后分化为具有珠被(珠心和珠柄的成熟倒生
胚珠"图版
$
!
#$
#整个胚珠扭转成倒钩状
大孢子母细胞历经两次连续分裂!第一次分裂
"图版
$
!
#&
#形成
!
个细胞!即二分体"图版
$
!
"
#&
第二次分裂形成

个大孢子!呈线型排列!为线型四
分体"图版
$
!
#
#此后!

个大孢子中靠近珠孔端

%
个退化!靠近合点端的
#
个成为功能大孢子!进
一步经过有丝分裂形成
!
核胚囊(

核胚囊"图版
$
!
!
#和
>
核胚囊最后形成的成熟胚囊!由
%

反足细胞(
!
个极核"图版
$
!
%
#和卵器组成!其中
卵器由
#
个洋梨形卵细胞"图版
$
!
$
#和
!
个长茄
形助细胞组成
%
!

!

:,9
!
葱兰的胚胎学特征
葱兰花药

室!花药壁由

层结构组成!由外至
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其中各部
分均由
#
层细胞组成!其发育类型属于单子叶型!绒
毡层属于分泌型&花粉成熟时药室内壁产生明显的
纤维状加厚!表皮宿存小孢子胞质分裂类型为连
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型!少数
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
!*
细胞型花粉葱兰的
雌蕊
%
心皮合生!子房下位!中轴胎座!
%
室!每室具
!
列倒生胚珠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具蓼型胚囊!
胚囊发育过程中可观察到直线型四分体
:,8
!
葱兰属胚胎学特征的系统学意义
胚胎学特征在植物系统进化过程中是属于十分
保守的性状!因此它是判定不同类群间亲缘关系的
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关于石蒜科的分类地位前人做
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观点并不统一$德国植物学家
10
K
43O
"
#&+
#曾根据子房位置把石蒜科和百合科分
开)#*&英国植物学家
H:P6I.0/70
"
#&%
#则认为从花
序的类型角度来区分!比从子房位置的角度更重要!
因此他把具有伞形花序和由苞片组成总苞的一些植
物!如葱属"
500-23
#划归为石蒜科内)>*&而
GO70*
5
:./P
"
#&>$
#根据植物体外部形态的相似性!包括是
否具有地下茎!叶形(花(果实和种子结构的相似性
及植物化学方面的资料"是否含有多种生物碱#等角
度!认为石蒜科应该放入百合科内!不应单独成立为
一个独立的科)!*
基于以上提到的分类学上的这些分歧!本研究
总结了葱兰属与石蒜科(百合科(葱科目前已有文献
的胚胎学特征"表
#
#从表
#
中可以看出!石蒜科
与百合科和葱科的胚胎特征基本相同!其主要差别
体现在花药壁发育类型(花药壁中层细胞层数(子房
特征(珠心类型和大孢子四分体形态特征这几方面
从石蒜科与百合科在胚胎学特征上的这些差别上来
看!本研究不支持
GO70
5
:./P
的观点作者认为石
蒜科和百合科的亲缘关系虽然较近!但它们的胚胎
学特征有明显差别如从花药壁发育类型上来看!
石蒜科为双子叶型!而百合科为单子叶型&再如石蒜
科的成熟花粉类型为
!*
细胞型(混合型!而百合科

!*
细胞型&还有子房下位与子房上位的区别!也
足以显示两个科之间的差别!因此更倾向于支持石
蒜科独立成科而针对
H:P6I.0/70
将葱科归为石
蒜科内的这一划分!本研究通过将葱科与百合科及
石蒜科胚胎学特征的比较!发现葱科与石蒜科在胚
胎学特征上存在诸多差异!如花药壁发育类型"单子
叶型
N/
双子叶型#(小孢子四分体类型"十字交叉
型(四面体型
N/
十字交叉型#(子房位置"子房上位
N/
子房下位#!但这些特征却与百合科较为相似
因此!本研究不支持
H:P6I.0/70
的观点!认为应将
葱科划归为百合科更合适
同时!作者发现葱兰属与石蒜科其他属植物的
胚胎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葱兰属花药壁发育类
型为单子叶型!成熟花粉为
!*
细胞型!珠心类型为
厚珠心!四分体大孢子为直线型四分体&而石蒜科花
&
西
!

!

!

!

!

!!!!!!!!!!!!!!!!!!!
%$

药壁发育类型主要为双子叶型!花粉类型主要有
!*
细胞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珠心类型一般为薄珠心!
大孢子四分体常见的为
R
型四分体从比较来看!
葱兰属的胚胎学特征反而跟百合科较为相似!但是
否可以此作为依据将葱兰属划归于百合科内!还有
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9
!
葱兰属与石蒜科(百合科和葱科胚胎学特征的比较
R3S4;#
!
G72
Q
3O./707M;2SO
D
747
K
.6346I3O36P;O/3270
K
!"
#
$
%
&()$"*
!
?23O
D
4.<36;3;
!
C.4.36;3;30特征
GI3O36P;O
葱兰属
!"
#
$
%
&()$"*
石蒜科)*+!&!#"*
?23O
D
4.<36;3;
百合科)##*#)*
C.4.36;3;
葱科)#>*#&*
?4.36;3;
雄蕊药室数
A7,7M/
Q
7O30
K
.3
花药壁发育类型
?0PI;O834<;N;47
Q
2;0P
单子叶型
F70767P
D
4;<707:/
双子叶型
X.67P
D
4;<707:/
单子叶型
F70767P
D
4;<707:/
单子叶型
F70767P
D
4;<707:/
花药纤维状加厚
W.SO7:/PI.6T;0.0
K
/.0
药室内壁
10<7PI;6.:2
药室内壁
10<7PI;6.:2
药室内壁
10<7PI;6.:2
药室内壁
10<7PI;6.:2
花药壁中层细胞层数
A7,7M2.<<4;43
D
;O/
# ! #*230
D
#(!
绒毡层类型
R3
Q
;P:2
分泌型
L;6O;P7O
D
分泌型
L;6O;P7O
D
分泌型
L;6O;P7O
D
分泌型
L;6O;P7O
D
减数分裂类型
R
DQ
;7M2;.7/./
连续型
L:66;//.N;
连续型
L:66;//.N;
连续型
L:66;//.N;
连续型
L:66;//.N;
小孢子四分体
F.6O7/
Q
7O;P;PO3四面体型为主
F3.04
D
P;PO3I;十字交叉型
GO:6.M7O2
十字交叉(四面体型
GO:6.M7O2
!
P;PO3I;十字交叉(四面体型
GO:6.M7O2
!
P;PO3I;成熟花粉类型
R
DQ
;7M23P:O;
Q
74;0
!*
细胞型
!*6;4;<
!*
细胞型(混合型
!*6;4;<
!%
%*6;4;<
!*
细胞型
!*6;4;< !*
细胞型
!*6;4;<
胚珠
JN:4;
倒生型
?03PO7
Q
7:/
倒生型
?03PO7
Q
7:/
倒生型
?03PO7
Q
7:/
倒生型(横生型
?03PO7
Q
7:/
!
I;2.303PO7
Q
7:/
珠心类型
R
DQ
;7M0:6;4:/
厚珠心
GO3//.0:6;43P;
薄珠心
R;0:.0:6;43P;
薄珠心
R;0:.0:6;43P;
薄珠心
R;0:.0:6;43P;
珠被数
A7,7M.0P;
K
:2;0P/
双珠被
U.P;
K
2.6
双珠被
U.P;
K
2.6
双珠被
U.P;
K
2.6
双珠被
U.P;
K
2.6
子房位置
Z7/.P.707M7N3O
D
子房下位
\0M;O.7O
子房下位
\0M;O.7O
子房上位
L:
Q
;O.7O
子房上位
L:
Q
;O.7O
大孢子四分体
F;
K
3/
Q
7O;P;PO3直线型
C.0;3O R

R*/I3
Q
;< ( (
致谢!孙豪"林甲特两位同学参加部分试验工作#
参考文献!
)
#
*
!
1ABC1]?,L43S:/<;OZM4309;0M32.4.;0
!
#!PI;<
)
F
*
,^74:2;!
!
B;SO:<;OU7O0PO3;
K
;O
!
U;O4.0
!
#&+,
)
!
*
!
G]JA=E\LR?,?0\0P;
K
O3P;D
/P;27MG43//.M.63P.707MW478;O.0
K
Z430P/
)
F
*
,G74:2S.3E0.N;O/.P
D
ZO;//
!
#&>$,
)
%
*
!
RJU1H,RI;;2SO
D
747
KD
7M30
K
.7/
Q
;O2/
$
.P/SO73<3
QQ
4.63P.70P7PI;/
D
/P;23P.630<;N74:P.703O
D
/P:<
D
)
_
*
,6/)78
1
7
"
R7T
D
7
#!
#&>&
!
#"!
$
%$#(%+),
)

*
!
GH1A_
"陈
!
静#!
H`?ABX
"张
!
荻#!
LH1A[H
"申晓辉#!
")0,12SO
D
747
KD
7M9&+-**2*):"))C,N3O,+$-("(*-*30D
/P;23P.6/.
K
*
0.M.6306;
)
_
*
,;/2&(0/
<
=$(
1
$-;-/)/(
1
>(-?"&*-)
%
"
?
K
O.6:4P:O34L6.;0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
:;
"
$
#$
#!(#>
"
.0
GI.0;/;
#
,
)
$
*
!
C\E H` @
"柳正葳#!
[\?JX[
"肖德兴#!
H`?ABC
"张
!
露#!
")0,F.6O7/
Q
7O7
K
;0;/./30<<;N;47
Q
2;0P7M234;
K
32;P7
Q
I
D
P;.0@
%
+/&-*
&,-)H;OS
)
_
*
,5+)5
1
&-+20)2&">(-?"&*-))-*;-(
1
A-"(*-*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
8<
"
!
#$
!%(!%>
"
.0GI.0;/;
#
,
)
+
*
!
=\ELHW
"邱淑芬#!
H1LX
"贺苏丹#!
[\?JX[
"肖德兴#
,F.6O7/
Q
7O7
K
;0;/./30<<;N;47
Q
2;0P7M234;
K
32;P7
Q
I
D
P;.0B
%
3"(/+00-*
0-))/&0-*
"
_36
5
,
#
]72;
)
_
*
7;/2&(0/
<
!$/(
1
C->(-?"&*-)
%
/
<
5
1
&-+20)2&"(,D"+$(/0/
1%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
!
89
"

#$
)(
#%
"
.0GI.0;/;
#
,
)*
!
X?^ \LBC,L
D
/P;23P.612SO
D
747
KD
7MPI;?0
K
.7/
Q
;O2/
)
F
*
,A;8a7OT
$
_7I0@.4;
D
30!
#&++,
)
>
*
!
HERGH\ALJA_,RI;W32.4.;/7MW478;O.0
K
Z430PF707;7P
D
4;<70/
)
F
*
,A;8a7:T
$
JVM7OD
!
#&%
$
#!>(#%$,
)
&
*
!
@E_
"武
!
剑#!
GH1AC_
"陈林姣#!
BEC
"谷
!
力#!
")0,12SO
D
747
K
.634/P:<.;/709&+-**2*):"))N3O,+$-("(*-*
)
_
*
,;/2&(0/
<
E-4
3"(>(-?"&*-)
%
"
A3P,L6.,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
"
#
#$
##!(##)
"
.0GI.0;/;
#
,
)
#"
*
!
H`JELHU
"周守标#!
aEU=
"余本祺#!
CEJ=
"罗
!
琦#!
")0,Z74;027O
Q
I747
KD
7M@
%
+/&-*H;OS,30<.P/P3V7072.6/.
K
0.M.6306;
)
_
*
,
5+)B/&)-+20)2&"=-(-+
"园艺学报#!
""$
!
:8
"
$
#$
&#(&#)
"
.0GI.0;/;
#
,
)
##
*
!
BE?A@C
"关文灵#!
C\LHW
"李世峰#!
C1\CZ
"雷丽萍#!
")0,LP:<
D
702.6O7/
Q
7O7
K
;0;/./30<<;N;47
Q
2;0P7M234;
K
32;P7
Q
I
D
P;.0
F&,-/+&-(23
1
-
1
()"23
)
_
*
,=2G)&/
#
-+0.0()=+-"(+"
"亚热带植物科学#!
"##
!
=;
"

#$
#!(#$
"
.0GI.0;/;
#
,
)
#!
*
!
C\aW
"李玉芬#!
LH1A_H
"申家恒#
,RI;/P:<.;/70;2SO
D
747
KD
.0H&-)-00&-2**2&-"(*-*F3V.2
)
_
*
,5+)6/)(-+=-(-+
"植物学
报#!
#&&"
!
:8
"
)
#$
&&($"
"
.0GI.0;/;
#
,
$&
$

!!!!!!!!!!!
王璐
!
!等$葱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
*
!
]?JBa
"饶广远#!
Z?Aba
"潘开玉#!
HJABXa
"洪德元#
,12SO
D
747
K
.634/P:<.;/70F/(?00&-3
I
0-*C,
)
_
*
,5+)6/)(-+=-(4
-+
"植物学报#!
#&&$
!
:>
"
#!
#$
&+%(&+>
"
.0GI.0;/;
#
,
)
#
*
!
LH1A_H
"申家恒#!
LH1Aa
"申
!
业#!
@?ABa_
"王艳杰#!
")0,F;
K
3/
Q
7O7
K
;0;/./
!
2.6O7/
Q
7O7
K
;0;/./30<<;N;47
Q
2;0P7MM;234;
30<234;
K
32;P7
Q
I
D
P;7MB"3"&/+00-*+-)&-("U3O70.
)
_
*
,5+)B/&)-+20)2&"=-(-+
"园艺学报#!
""+
!
::
"
#
#$
%>($
"
.0GI.0;/;
#
,
)
#$
*
!
@?AB_`
"王金子#
,RI;2;
K
3*
%
2.6O7*/
Q
7O7
K
;0;/./30%
234;*
K
32;P7
K
;0;/./7MB/*)
#
0()
1
-("?/6I;O/
)
_
*
,;/2&(0/
<
B2:$/(
1
5
1
&-+20)2&0>(-?"&*-)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
.0GI.0;/;
#
,
)
#+
*
!
H`?ABG[
"张彩霞#!
F\AB_
"明
!
军#!
C\ULH
"李博生#
,JS/;ON3P.70702;.7/./7M
Q
74;027PI;O6;4/30<<;N;47
Q
2;0P7MPI;.O
234;
K
32;P7
Q
I
D
P;/.04.4
D
)
_
*
,6200")-(/
<
6-/0/
1%
"生物学通报#!
""&
!
==
"
#"
#$
%($+
"
.0GI.0;/;
#
,
)
#)
*
!
H`?JH
"赵
!
桦#
,X;N;47
Q
2;0P30D
;O/7M@-0-23G&/J(--W,1,;VF.;4;9N3O,?-&-,2023
U3T;O
)
_
*
,5+)6/)76/&"074K++-,"()7=-(7
"西北植物学报#!
#&&
!
9=
"
%
#$
#>%(#>>
"
.0GI.0;/;
#
,
)
#>
*
!
H`?ABX
!
H`EJCH
!
LH1A[H,L
Q
7O7
K
;0;/./30<
K
32;P7
K
;0;/./.05
1

#
()$2*
#
&"+/A @.4<,/&-"()0-*
"
C;.
K
IP70
#
C;.
K
IP7030<
PI;.O/
D
/P;23P.6.2
Q
4.63P.70/
)
_
*
7.0()=
%
*)"3)-+*(,L?/02)-/(
!
"#"
!
>>
$
#(##,
)
#&
*
!
H`?AB_
!
C\E[]
!
H`?ABW[,F.6O7/
Q
7O7
K
;0;/./30<<;N;47
Q
2;0P7MPI;234;
K
32;P7
Q
I
D
P;.0500-23*"("*+"(*C,
"
C.4.36;3;
#
.0
GI.03
)
_
*
,.0()=
%
*)"3)-+*(,L?/02)-/(
!
"#!
!
&>
$
#+#&(#+!,
图版说明
$
30,
反足细胞&
3O,
孢原细胞&
;
K
,
卵细胞&
1A,
药室内壁&
1Z,
表皮&
K
6,
生殖细胞&
.,
内珠被&
F,
中层&
0,
核&
7.,
外珠被&
7
Q
,
胚珠原基&
7N,

珠&
Z,
壁细胞&
ZFG,
花粉母细胞&
Q
0,
极核&
LZC,
次生壁细胞&
/P,
雄蕊&
/P
D
,
花柱&
R,
绒毡层&
N6,
营养细胞
图版
$!
#,
雄性孢原细胞"
#
#&
!,
内层的次生壁细胞发育成为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单子叶型&
%,
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的


花药壁&
,
二分体"
#
#时期的花药壁$中层退化!绒毡层原位退化解体&
$
(
+,
单核小孢子时期的花药壁!具有纤维化加厚"
#
#的药室内壁和宿存
的表皮
,
箭头指向退化的中层&
),
二分体&
>,
四面体型四分体&
,
左右对称型四分体&
#",
单核花粉&
##,
花粉核有丝分裂后!形成一个大的营养核
和一个小的生殖核&
#!,
成熟的二细胞花粉!包含
#
个营养细胞和
#
个生殖细胞&
#%,
子房纵切!示胚珠纵向整齐排列&
#,
子房横切!示中轴胎
座!子房
%
室!每室
!
列胚珠&
#$,
倒生胚珠&
#+,
胚珠原基
,
注意内外珠被尚未分化&
#),
雌性孢原细胞出现在珠心表皮下&
#>,
大孢子母细胞"箭
头#
,
注意胚珠倒生!内外珠被已经分化&珠心壁有
!
层细胞"包括表皮和
#
层壁细胞#!显示厚珠心&
#&,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的末期&
!",
大孢子二分体"箭头#&
!#,
直线形四分体"箭头#&
!!,
四核胚囊
,


核显示于下一张切片&
!%,
成熟胚囊的合点区!显示反足细胞和中央细胞
"包括
!
个极核#&
!,

!%
的放大!显示
!
个极核的核仁在靠近&
!$,
卵细胞&
!+,
幼花横切
,
注意外轮雄蕊显示花药和花丝!内轮雄蕊只显示花
丝"箭头#
?@
%
A,),.#")"3
%
A,.(
$
30,?0P.
Q
7<346;4
&
3O,?O6I;/
Q
7O346;4
&
;
K
,1
KK
6;4
&
1A,10<7PI;6.:2
&
1Z,1
Q
.<;O2./
&
K
6,B;0;O3P.N;6;4
&
.,\00;O.0P;
K
:2;0P
&
F,F.<<4;
43
D
;O
&
0,A:64;:/
&
7.,J:P;O.0P;
K
:2;0P
&
7
Q
,JN:4;
Q
O.27O<.:2
&
7N,JN:4;
&
Q
,Z3O.;P346;4
&
ZFG,Z74;027PI;O6;4
&
Q
0,Z743O0:64;:/
&
LZC,L;6*
70<3O
DQ
3O.;P346;4/
&
/P,LP32;0
&
/P
D
,LP
D
4;
&
R,R3
Q
;P:2
&
N6,^;
K
;P3P.N;6;4
BA,.(
$!
W.
K
,#,F34;3O6I;/
Q
7O.346;4
"
#
#&
W.
K
,!,RI;.00;O/;670<3O
DQ
3O.;P346;4<;N;47
Q
/.0P72.<<4;43
D
;O30Q
;P:2,RI;P
DQ
;7M
30PI;O834
,
/<;N;47
Q
2;0P./F70767P
D
4;<707:/P
DQ
;
&
W.
K
,%,W7:O43
D
;O/30PI;O8343PPI;/P3
K
;7M2.6O7/
Q
7O;27PI;O6;4/
&
W.
K
,,RI;30PI;O
834.0PI;/P3
K
;7M2.6O7/
Q
7O;<
D
3"
#
#$
PI;2.<<4;43
D
;OI3/<;
K
;0;O3P;<30Q
;P:2./<;
K
;0;O3P.0
K
.0/.P:
&
W.
K
,$
!
+,RI;M.SO7:/4
D
*
PI.6T;0;<;0<7PI;6.:2
"
#
#
30<
Q
;O/./P;0P;
Q
.<;O2./3PPI;/P3
K
;7M:0.0:64;3P;2.6O7/
Q
7O;,RI;3OO78I;3Q
7.0PP7PI;<;
K
;0;O3P;<2.<<4;
43
D
;O
&
W.
K
,),X
D
3&
W.
K
,>,R;PO3I;&
W.
K
,&,U./
D
22;PO.6P;PO3&
W.
K
,#",E0.0:64;3P;2.6O7/
Q
7O;
&
W.
K
,##,F.P7/./7M:0.0:64;3P;2.*
6O7/
Q
7O;
K
3N;O./;P7343O
K
;N;
K
;P3P.N;0:64;:/30<3/234
K
;0;O3P.N;0:64;:/
&
W.
K
,#!,F3P:O;
Q
74;0
K
O3.0672
Q
7/;<7M3N;
K
;P3P.N;6;430<3
K
;0;O3P.N;6;4
&
W.
K
,#%,C70
K
.P:<.034/;6P.707MPI;7N3O
D
470
K
.P:<.034
D
3OO30
K
;<7N:4;/
&
W.
K
,#,RO30/N;O/;/;6P.707MPI;7N3O
D
/I78.0
K
3V.4;
Q
436;0P3P.70,RI;7N3O
D
I3/PIO;;476:4.
!
;36I7M8I.6II3/P87O78/7M7N:4;/
&
W.
K
,#$,?03PO7
Q
7:/7N:4;
&
W.
K
,#+,JN:4;
Q
O.27O<.:2,A7P;PI3P
7:P;O30<.00;O.0P;
K
:2;0P/3O;07P<.MM;O;0P.3P;<
&
W.
K
,#),W;234;3O6I;/
Q
7O346;43
QQ
;3O/S;0;3PIPI;;
Q
.<;O2./
&
W.
K
,#>,F;
K
3/
Q
7O76
D
P;
"
3O*
O78I;3<
#
,A7P;PI3PPI;7N:4;./303PO7
Q
7:/30K
:2;0P/I3N;S;;0<.MM;O;0P.3P;<,RI;0:6;43O834./23<;:
Q
7MP87
43
D
;O/7M6;4/
"
;
Q
.<;2./30<70;43
D
;O7M
Q
3O.;P346;4/
#!
.0<.63P.0
K
PI3PPI;7N:4;./6O3//.0:6;43P;
&
W.
K
,#&,R;47
Q
I3/;
$
.0PI;2;.7/./7MPI;
2;
K
3/
Q
7O76
D
P;
&
W.
K
,!",F;
K
3/
Q
7O;/<
D
3<
"
3OO78I;3#&
W.
K
,!#,C.0;3O2;
K
3/
Q
7O;P;PO3<
"
3OO78I;3#&
W.
K
,!!,R;PO30:64;3P;;2SO
D
7/36,RI;
M7OPI0:64;:/.//I780.0PI;0;VP/;6P.70
&
W.
K
,!%,RI;6I343934<723.07M323P:O;;2SO
D
7/36672
Q
O./.0
K
30P.
Q
7<346;4/30<6;0PO346;4PI3P.0*
N74N;/P87
Q
743O0:64;.
&
W.
K
,!,1043O
K
;2;0P7MW.
K
,!%/I78.0
K
P870:64;74.7MPI;
Q
743O0:64;.3O;3
QQ
O736I.0
K
P7;36I7PI;O
&
W.
K
,!$,1
KK
6;4
&
W.
K
,!+,RO30/N;O/;/;6P.707M3
D
7:0
K
M478;O,A7P;PI3PS7PI30PI;O/30!
S:P704
D
M.432;0P/
3O;/I780.0PI;.00;O8I7O47M/P32;0/
"
3OO78I;3#
,
+&
西
!

!

!

!

!

!!!!!!!!!!!!!!!!!!!
%$

图版
$!
Z43P;
$
$编辑!潘新社%
!!
)&
$

!!!!!!!!!!!
王璐
!
!等$葱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