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tegrated biocontrol of insect pests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in China: Research and practice

近10年来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进展



全 文 :近10年来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
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进展
洪军1,杜桂林1,
!
旭疆1,何新天1,张焕强2,林峻3
(1.全国畜牧总站,北京100125;2.河北省草原工作站,河北 石家庄050031;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新疆 乌鲁木齐830004)
摘要:草原虫害防治是农业部较早大规模组织开展的防灾减灾工作之一。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草原虫害防治始
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逐步建立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路线。2002年起,
全国畜牧总站在全国牧区组织开展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
国的草原害虫防治,为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以该项目的进展为基础,简要总结介绍了草原害虫
防治的实施背景、开展情况及建设成果,包括以生态系统平衡原理为指导,对虫害监测预警、生物防控和施药技术
等进行集成创新与组装配套,使草原害虫密度长期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实现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等。
关键词: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8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4)05030309
犇犗犐:10.11686/cyxb20140536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畜牧业发
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草原虫害是我国牧区主要生物灾害之一。20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在整个生物圈中处于压力最底层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退化,虫害面积持续增加[16]。1996年突破667万hm2,1998—2000年连续3年突破1333万hm2,呈现持续偏重
发生态势,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对农牧民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表1)。
1 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概括
1.1 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作为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生物防治概念是1919年
Smith提出的“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78]。从应用生态学
观点出发将其引伸为“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或病原菌使另外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保持在比缺乏天敌时的平均密度
更低的水平上的应用”。以上2种概念均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病原菌等控制害虫密度。
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将生物防治定义为“利用自然的或经过改造的生物、基因或基因产物来减少有害生物的
作用,使其有利于有益生物如作物、林木、动物和益虫及微生物”[7],生物防治的概念和范畴得到进一步扩充。
2010年林乃铨[9]将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定义为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防治有害生物,这两个概念均
属于广义概念。根据广义生物防治的概念,杀虫转基因植物、信息激素、植物源农药、高效杀虫生物农药等新技术
纳入生物防治范畴[7,1015]。本文所指生物防治技术应属于广义的生物防治范畴。
多年来,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有害生物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农药残留(residue)的“3R”问
题日益严重,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有效保护生态安全,生物防治作为替代化学农药的重要途
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应用。20世纪50年代,Canning从非洲飞蝗(犔狅犮狌狊狋犪犿犻犵狉犪狋狅狉犻犪犿犻犵狉犪狋狅狉犻狅犱犻犲狊)
第23卷 第5期
Vol.23,No.5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303-311
2014年10月
收稿日期:20140301;改回日期:20140420
基金项目:农业行业公益专项“草原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003079)和“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农林生物
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2BAD19B00)资助。
作者简介:洪军(1974),男,新疆石河子人,高级工程师,博士。Email:dg0027015@163.com
体内分离并命名[1617]。蝗虫微孢子虫(犖狅狊犲犿犪犾狅
犮狌狊狋犪犲)用于草地害虫防治,是国际草地害虫生防成
功的早期范例[16]。绿僵菌(犕犲狋犪狉犺犻狕犻狌犿犪狀犻狊狅狆犾犻
犪犲)制剂作为微生物农药的重要代表,自1879年梅
契尼可夫首次用绿僵菌防治奥地利丽金龟(犃狀犻狊狅
狆犾犻犪犲犪狌狊狋狉犻犪犮犪)[18]以来,绿僵菌被广泛地应用于害
虫生物防治[1921]。
1.2 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发展阶段
农业部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组织开展大
规模草原虫害防治,生物防治试验示范及推广起步
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
纪初。该阶段防治药剂以有机磷、氟化物为主[2223],
但是针对化学防治的局限性,逐步开展生物防控技
表1 全国各时期草原虫害危害情况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犱犪犿犪犵犲犻狀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狊犮犪狌狊犲犱犫狔
犻狀狊犲犮狋狆犲狊狋狊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狆犲狉犻狅犱犻狀犆犺犻狀犪
时期
Period
年均危害面积
Meanannualdamaged
grasslandarea
(×104hm2)
年均鲜草损失
Meanannualforage
freshyieldlosses
(×104kg)
1981-1985 525.92 236664
1986-1990 419.25 188664
1991-1995 566.29 254832
1996-2000 1069.72 481374
2001-2005 2459.92 1106964
2006-2010 2004.93 902220
术的研究和区域性试验示范。1986年,农业部成立全国微孢子虫治蝗科研推广协作组,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
肃等省区开展了多年的防治草原蝗虫示范试验[24]。七五期间,新疆在3个地州6个县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犛狋狌狉
狀狌狊狉狅狊犲狌狊)推广面积达2万hm2[25],在13个地州30多个县推广牧鸡治蝗面积达66.7万hm2[26]。从1987年到
1991年中,在四川、青海和西藏20万hm2 草原上推广使用草原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Gynaephoraruoergensis
Chouetyinnuclearpolyhedrosisvirus)防治草原毛虫[27]。20世纪末,先后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草原
上开展绿僵菌防治蝗虫的试验[2829]。
第二个阶段是2002年以来。2002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采
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减轻草原鼠虫危害。要突出运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止草原环境污染,维护生
态平衡”。当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现:全国畜牧总站)在全国牧区组织开展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配套技术
推广应用项目,开展草原虫害3S监测预警技术与方法研究,有计划地推广生物农药,优化天敌控制技术,以监测
预警和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逐步成型。2010年农业部召开全国草原鼠虫害生物防治现场观摩会,提
出利用3年的时间争取将我国草原虫害的生物防治比例提高到50%以上,推动了生物防治工作全面提速。2011
年,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比例达到50%,提前1年实现预定目标。
2 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构架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指导下,以降低化学农药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根据草原地区实
际情况,提出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配套技术路线:运用生态系统平衡原理,对虫害生物防控进行技术设计;在虫
害常发和重发区,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采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天敌防控等生物技术防控虫害,同时结合
围栏封育、人工种草、草地改良等措施改善发生条件,达到降低虫口密度、挽回因灾损失、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物
多样性的目的,使草原害虫密度长期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做到有虫无害,实现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图1)。
3 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3.1 基于3S技术的草原虫害监测预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随着地学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应
用于蝗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及制定防灾决策[30]。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现了大批利用3S技术进行蝗虫监测预报
的研究,尤其是以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草原为主要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蝗灾危害程度的监测方面[3133]和局部地
区个别害虫的危害分析[34],还不能大面积宏观预测。
为开展全国性草原虫害宏观预测分析,依据《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35],在整理分析历史资
403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 Vol.23,No.5
料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草原蝗虫种群数量和为害次数为主要指标对草原蝗虫发生程度进行量化,利用3S技
术将与草原蝗虫发生相关的草原类型、土壤类型、地上生物量、海拔、坡度、坡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
≥10℃有效积温等生态因子进行量化并数字空间化,采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了亚洲小车蝗(犔狅犮狌狊狋犪犿犻犵狉犪狋狅
狉犻犪犿犻犵狉犪狋狅狉犻犪)、宽须蚁蝗(犕狔狉犿犲犾犲狅狋犲狋狋犻狓狆犪犾狆犪犾犻狊)、白边痂蝗(犅狉狔狅犱犲犿犪犾狌犮狌狊狋狅狊狌犿犾狌犮狋狌狅狊狌犿)、意大利蝗
(犆犪犾犾犻狆狋犪犿狌狊犻狋犪犾犻犮狌狊犻狋犪犾犻犮狌狊)、西伯利亚蝗(犗犱犲犪犾犲狌狊犱犲犮狅狉狌狊犪狊犻犪狋犻犮狌狊)、大垫尖翅蝗(犈狆犪犮狉狅犿犻狌狊犮狅犲狉狌犾犻
狆犲狊)、草原毛虫(犌狔狀犪犲狆犺狅狉犪)、西藏飞蝗(犔狅犮狌狊狋犪犿犻犵狉犪狋狅狉犻犪狋犻犫犲狋犲狀狊犻狊)等7种(类)草原害虫发生程度量化的宜
生指数模型,模拟了以上7种类蝗虫的宜生区。生态因子量化时实行“定性数据分属性量化、定量数据分区间量
化”的原则。
图1 草原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
犉犻犵.1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狊狔狊狋犲犿犳狅狉狊狌狊狋犪犻狀犪犫犾犲犮狅狀狋狉狅犾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狆犲狊狋狊 
在划分宜生区的基础上,结合防治期调查数据、残蝗基数、越冬卵存活状况等数据,综合分析当年虫害发生与
防治情况、生态因子变化情况对翌年虫害发生程度的影响,开展分级预警及危害区域模拟,于每年3月定期发布
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结果。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6年发布全国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结果,有效指导了当年
防治工作。
3.2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2005年始,全国畜牧总站研究开发了草原虫害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具有数据录入、数据导入、数据导出、数据
筛选、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纵向统计、横向统计、错误校验、上报报表以及发生区、防控区上图等功能,能逐级实时
传送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控情况。为了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2006年又研发了草原虫害野外数据采集PDA终端,
将野外调查内容固化进软件,规范数据录入格式,实现了野外数据采集简单化、规范化。目前,草原虫害管理系统
在全国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31个县(市、旗、团场、区)业务化运行,虫害发生期每周定期逐级报
送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控情况,实现了信息采集、录入的标准化和信息储存、管理、统计、分析、传输的自动化,确保
了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了信息上报的适时性。
3.3 草原虫害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初步建成了“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省(自治区)站-市(盟、州)站-重点县(旗、区)站—村级农牧民测报
员”的5级草原虫害监测网络体系。在全国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布设了26个草原虫害固定监测站(表
2),对固定样地内草原类型、植被特征、害虫发育历期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监测。依托省、地、县3级草原技术推
广机构每年开展5次虫害常规调查,掌握草原虫害发生、发展和危害程度等宏观数据。发展草原村级农牧民测报
员5109名(图2),在虫害发生期及时向各级草原技术推广机构报告灾害发生情况。
503第23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4年
4 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4.1 微生物农药及植物源药剂筛选
筛选出适合草原虫害防治的绿僵菌、类产碱
假单胞菌(犘狊犲狌犱狅犿狅狀犪狊狆狊犲狌犱狅犪犾犮犪犾犻犵犲狀犲狊)、核
型多角体病毒等3种微生物药剂、阿维菌素
(avermectins,AVMs)等1种农用抗生素制剂和
印楝素(azadirachtin)、苦参碱(Matrine)、烟碱·
苦参碱(Nicotine·matrine)等3种植物源农药,
并界定了各种药剂的推荐使用剂量(表3)。
4.2 天敌控制技术优化与应用
4.2.1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 粉红椋鸟属鸟纲雀
形目椋鸟科。国内仅分布于新疆,伊犁、塔城谷地
和阿勒泰山地、吐鲁番和喀什等地均有分布,且绝
大部分为蝗虫发生区,其他省区几乎未见分布。
粉红椋鸟为迁徙型候鸟,在营巢繁殖区和越冬区
之间进行迁徒。粉红椋鸟在繁殖期迁来新疆,与
当地蝗虫的孵化期相关。一般为5月中旬迁入,
在繁殖结束后就迁离繁殖区,时间约在7月中旬。
表2 全国草原害虫固定监测点
犜犪犫犾犲2 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犳犻狓犲犱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犵狊犻狋犲狊犳狅狉
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狆犲狊狋狊犻狀犆犺犻狀犪
监测虫种
Pestspecies
 总数量
 Totalnumber
建设地点
Location
数量
Number
草原蝗虫
Grasshop
pers
15 新疆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 4
内蒙古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 6
辽宁LiaoningProvince 1
四川SichuanProvince 2
青海 QinghaiProvince 1
甘肃 GansuProvince 1
草地螟
犔狅狓狅狊狋犲犵犲
狊狋犻犮狋犻犮犪犾犻狊
11 内蒙古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 4
新疆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 2
河北 HebeiProvince 1
山西ShanxiProvince 1
吉林JilinProvince 1
黑龙江 HeilongjiangProvince 1
宁夏 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 1
图2 草原村级农牧民测报员分布
犉犻犵.2 犇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狏犻犾犪犵犲犾犲狏犲犾犪犵狉狅狆犪狊狋狅狉犪犾犻狊狋
狅犫狊犲狉狏犲狉犪狀犱狆狉犲犱犻犮狋狅狉
 
20世纪80年代初,新疆对粉红椋鸟治蝗开始了
系统研究[3638],七五期间在3个地州6个县人工
招引粉红椋鸟推广面积达2万hm2[25]。近年来,
为了更好利用粉红椋鸟防治草原蝗虫,采用人工
营巢的方式招引粉红椋鸟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取得
成功。人工巢穴主要有卵石堆招引巢和砖砌水泥
结构招引巢2种形式(图3)。目前,在新疆已经
建立了3个粉红椋鸟生物治理示范带。第一条在
天山北坡中段区域,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呼
图壁县、玛纳斯县、沙湾县、乌苏市;第二条在准噶
尔西部山地区域,是以巴尔鲁克山、玛依勒山为中
心包括塔城市、托里县、裕民县、额敏县;第三条在
伊犁河谷区域,包括伊宁县、巩留县、霍城县、特克
斯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县、新源县。调查结果
显示,粉红椋鸟日食蝗虫60g左右,防前蝗虫平均虫口密度高达33头/m2,在椋鸟捕食后,蝗虫密度低至平均不
到1.3头/m2。在繁殖末期,营巢地附近的蝗虫由于受到椋鸟的频繁捕食,密度已下降到0.25头/m2。
4.2.2 牧鸡治蝗 通过孵化、育雏、防疫和调训鸡群,引导鸡群捕食蝗虫,达到降低草原蝗虫密度防控蝗灾的目
的。实践表明,牧鸡治蝗适用于蝗虫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1只牧鸡治蝗季节可治蝗0.53~0.60hm2,灭蝗效果
在90%以上,一般1000~1500只牧鸡为一个防控群为宜。生产中为了实现牧鸡“移动”牧养,设计了适宜草原治
蝗的轮式移动鸡舍。2003年起,农业部开始推广牧鸡牧鸭治蝗。由于鸡治蝗的减灾增收双赢效益,牧鸡治蝗逐
渐成为各地草原虫害防治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2012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百万牧鸡治蝗增收行动”,全年共投
入牧鸡289万只,牧鸡治蝗面积达到94.4万hm2,减少牧草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7亿元,实现牧鸡增收8065万元。
603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 Vol.23,No.5
表3 各种生防药剂防治效果及推荐剂量
犜犪犫犾犲3 犆狅狀狋狉狅犾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犮狔犪狀犱狉犲犮狅犿犿犲狀犱犲犱犱狅狊犲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犫犻狅狆犲狊狋犻犮犻犱犲狊
药剂名称Biopesticide 防治对象Pest 防效Controlefficiency(%) 推荐剂量Recommendeddose
绿僵菌 犕犲狋犪狉犺犻狕犻狌犿犪狀犻狊狅
狆犾犻犪犲
草原蝗虫Grasshoppers 第7天7daysafterapplication 42.1 粉剂100.05g孢子粉/hm2,Powder100.05
gconidialpowder/hm2,油剂 Oilsolutions,
1995mL/hm2
第12天12daysafterapplication 64.7
第28天28daysafterapplication 78.2
类产碱(类产碱假单胞杆菌) 草原蝗虫Grasshoppers 第10天10daysafterapplication 84.3 水剂 Watersolutions,600mL/hm2
Pseudomonadaceae 草原毛虫Gynaephora 第5天5daysafterapplication 95.9 水剂 Watersolutions,300mL/hm2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es
草原毛虫Gynaephora 第3天3daysafterapplication 75.9 水剂 Watersolutions,300~450mL/hm2
第5天5daysafterapplication 90.2
第7天7daysafterapplication 93.5
第15天15daysafterapplication 96.8
阿维菌素Abamectin 草原蝗虫Grasshoppers 第3天3daysafterapplication 93.6 乳剂Emulsionsolutions,300~375mL/hm2
第5天5daysafterapplication 96.1
印楝素Azadirachtin 草原蝗虫Grasshoppers 第3天3daysafterapplication 79.9 乳剂Emulsionsolutions,75~120mL/hm2
第7天7daysafterapplication 93.6
苦参碱 Matrine 草原蝗虫Grasshoppers 第3天3daysafterapplication 85.5 水剂 Watersolutions,300mL/hm2,高密度
时 Highdensity,450mL/hm2第5天5daysafterapplication 92.8
第7天7daysafterapplication 94.6
草原毛虫Gynaephora 第5天5daysafterapplication 97.3
烟碱 · 苦参碱 Nicotine·
matrine
草原蝗虫Grasshoppers 第3天3daysafterapplication 93.4 水剂 Watersolutions,300mL/hm2
草原毛虫Gynaephora 第3天3daysafterapplication 98.6
图3 粉红椋鸟人工招引巢
犉犻犵.3 犆狅狀狊狋狉狌犮狋犻狅狀犳狅狉犪狋狋狉犪犮狋犻狀犵犛狋狌狉狀狌狊狉狅狊犲狌狊狋狅犮狅狀狋狉狅犾狆犲狊狋狊犻狀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狊
5 生防技术推广情况
5.1 推广规模
2002—2011年,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个
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广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技术共计1405.8万hm2·次,完成率为151.1%(表4)。2011
年草原虫害危害面积较2001年下降39.8%。
5.2 生物防治比例变化情况
自2002年起有计划地推广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全国草原虫害防治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3年的
703第23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4年
16%逐渐增加到2011年的52%,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图4)。
5.3 生物防治技术组成情况
对比2003、2008和2012年全国草原虫害生物防
治技术构成情况,可以看出草原虫害防控工作由最初
的主要依靠天敌控制向多种生物防治技术多元化转
变,正在形成由天敌控制、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和
微生物农药4种防控技术组成的新型格局(图5)。
5.4 区域特色的生物防控技术组装配套
5.4.1 内蒙古为重点的“飞机+机械+牧鸡”的三机
(鸡)联动防控模式 以内蒙古为主的北部干旱、半干
旱草原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地形简单,较适宜飞机、大
型机械作业和牧鸡治蝗。各地因地制宜采用运5、蜜
蜂4、三角翼等飞机与巴西杰克多AJ401大型喷雾机
械开展防控工作,“飞机+机械+牧鸡”的三机(鸡)联
动防控模式,防控能力达到10万hm2/d,较“九五”时
期提高2倍。
表4 2002—2011年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面积
犜犪犫犾犲4 犃狉犲犪狊狅犳狆犲狊狋狊犮狅狀狋狉狅犾犲犱犫狔犫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犿犲狋犺狅犱狊
犻狀犆犺犻狀犪’狊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犳狉狅犿2002狋狅2011
药剂名称
Biopesticide
推广面积Promotion
area(×104hm2)
绿僵菌 犕犲狋犪狉犺犻狕犻狌犿犪狀犻狊狅狆犾犻犪犲 224.73
类产碱(类产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daceae 137.13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polyhedrosisviruses 63.47
阿维菌素Abamectin 30.73
印楝素Azadirachtin 109.00
苦参碱 Matrine 88.47
烟碱·苦参碱Nicotine·matrine 22.60
粉红椋鸟犛狋狌狉狀狌狊狉狅狊犲狌狊 320.93
牧鸡Chicken 348.07
牧鸭Duck 60.67
图4 2003-2012年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比例
犉犻犵.4 犘犲狉犮犲狀狋犪犵犲狅犳犫犻狅犮狅狀狋狉狅犾犪狉犲犪犻狀狋狅狋犪犾狆犲狊狋
犮狅狀狋狉狅犾犪狉犲犪犻狀犆犺犻狀犪犳狉狅犿2003狋狅2012
 
5.4.2 新疆为重点的“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牧鸡、牧
鸭”的天敌控制模式 粉红椋鸟是新疆特有的治蝗资
源,新疆充分利用粉红椋鸟资源优势,大力推广人工招
引粉红椋鸟+牧鸡牧鸭的蝗害天敌控制技术。目前,
建立了3个生物治理示范带,示范区以人工招引粉红
椋鸟治蝗为长效控制手段,辅以牧鸡牧鸭治蝗及生物
制剂防控,已建有粉红椋鸟招引巢近6万m3。在粉红
椋鸟分布较少的区域采取牧鸡牧鸭治蝗,建立了牧鸡
牧鸭合作社,协同治蝗。
图5 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构成变化
犉犻犵.5 犘犲狉犮犲狀狋犪犵犲狅犳狏犪狉犻狅狌狊犿犲狋犺狅犱狊狌狊犲犱犻狀犫犻狅犮狅狀狋狉狅犾犳狅狉狆犲狊狋犻狀狊犲犮狋狊犻狀犆犺犻狀犪
 
5.4.3 青藏高原地区为重点的“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的生物防控模式 青藏高原大多数地区降雨较为丰富,
土壤湿度较适宜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存活繁殖,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制剂的长效作用。为了降低虫害的抗药
性,在实施生物制剂灭蝗的同时,实施植物源农药灭治草原虫害。青藏高原草原地区地势变化较大,在地势相对
较缓的地区可以组织大型机械作业,在地势陡峭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力背负式小型喷雾器作业,在长期的防控工作
803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 Vol.23,No.5
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的生物防控模式。
6 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草原虫害防治是以经济阈值为基础组织开展相关工作。草原上各种害虫作为生态系统的一
个重要组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942]。随着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经济阈值理
论是否还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制定科学实用的防治阈值,既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又要最大程度降低因
灾造成的损失,是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生物防治作为草原虫害综合治理的一项内容,是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草原虫害
防治工作中,一是要坚持“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路线,在草地虫害的监测预警、环境适应性及生物
学研究等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划,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防治技术,对于生态
地位极其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严格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更好地保护草原涵养水源功能和生
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二是要合理协调多种调控技术,在防治草原虫害的同时结合放牧管理、草地改良措施
等配套实施,系统设计,分步实施,使它们相互协调,从整体上对害虫进行控制,实现草原害虫的综合防控。
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已经摆在全社会面前,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为
实现草原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必将会促进草原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
的发展与进步。生物防治技术也必将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任继周,梁天刚,林慧龙,等.草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2):122.
[2] 魏兴琥,杨萍,李森,等.超载过牧与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被退化及其退化指标的探讨[J].草业学报,2005,14(3):
4149.
[3] 张苏琼,阎万贵.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草业学报,2006,15(5):1118.
[4] 陈永林.蝗虫再猖獗的控制与生态学治理[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5):341345.
[5] 陈永林.蝗虫灾害的特点、成因和生态学治理[J].生物学通报,2000,35(7):15.
[6] 龙涛,赵景学,田莉华,等.草地蝗虫发生原因及可持续管理对策[J].草业学报,2010,19(3):220227.
[7] 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等.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昆虫知识,2000,37(2):6574.
[8] 王敏慧.六十年来生物防治概念的发展[J].昆虫知识,1980,1:4647.
[9] 林乃铨.害虫生物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23.
[10] 肖万方,毛润乾,万方浩.害虫生物防治新概念—生物防治植物及创新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9(1):110.
[11] 邱德文.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植物保护,2013,39(5):8189.
[12] 张兴.植物性农药在生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农业,1996,10:3132.
[13] 杨郎,陈恩海,梁广文.害虫生物防治在害虫生态控制中的作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111119.
[14] 宋秀杰,郝国防.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J].环境保护,2002,6:2830.
[15] 纪明山,谷祖敏,张杨.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4):545550.
[16] LomeCJ,BatemanRP,JohnsonDL,犲狋犪犾.Biologicalcontroloflocustsandgrasshoppers[J].AnnualReviewofEntomol
ogy,2007,46:667702.
[17] 吕燕青,何余容,陈建军,等.草地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06,22:147152.
[18] 高松.绿僵菌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1996,12(4):182187.
[19] PriceRE,BatemanEF,BrownHD,犲狋犪犾.AerialspraytrialsagainstbrownlocustnymphsinSouthAfricausingoilbased
formulationsof犕犲狋犪狉犺犻狕犻狌犿犳犾犪狑狏犻狉犻犱犲[J].CropProtection,1997,16(4):345351.
[20] SieglaffDH,PereiraRM,CapineraJL.MicrobialcontrolofSchistocercaAmerican(Orthoptera:Acrididae)by犕犲狋犪狉犺犻狕
犻狌犿犳犾犪狑狏犻狉犻犱犲(Deuteromycotina):instardependentmortalityandefficacyofultralowvolumeapplicationundergreenhouse
conditions[J].JournalofEcomonicEntomology,1998,91(1):7685.
[21] MooreD,BatemanRP,CareyM,犲狋犪犾.Longtermstorageof犕犲狋犪狉犺犻狕犻狌犿犳犾犪狑狏犻狉犻犱犲conidiainoilformulationforthe
903第23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4年
controloflocustsandgrasshoppers[J].BiocontrolScienceandTechnology,1995,5(2):193199.
[22] 康乐,李鸿昌,马耀,等.内蒙古草地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草地,1990,5:4957.
[23] 甘肃省草原总站.甘肃草地蝗虫[M].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1997:7475.
[24] 巩爱岐,刘晓健,蒋湘,等.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在青海草原蝗虫种群中的传播[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03,19(3):118
121.
[25] 哈文光.“七五”“八五”草地治虫灭鼠工作回顾[J].新疆牧畜业,1995,(增刊):3435.
[26] 俞家荷.鸡群防治草原蝗虫的效益观察[J].中国草业科学,1988,4:3840.
[27] 刘世贵,杨志荣,伍铁桥,等.草原毛虫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及其大面积应用[J].草业学报,1993,2(4):4750.
[28] 李保平,RoyBateman,李国有.绿僵菌油剂防治新疆山地草原蝗虫的田间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00,16(4):145
147.
[29] 张泽华,高松,张刚应,等.应用绿僵菌油剂防治内蒙古草原蝗虫的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00,16(2):4952.
[30] DevesonT,HunterD.TheoperationofaGISbaseddecisionsupportsystemfor犃狌狊狋狉犪犾犻犪狀犾狅犮狌狊狋management[J].Insect
Science,2002,9(4):112.
[31] 季荣,张霞,谢宝瑜,等.用 MODIS遥感数据监测东亚飞蝗灾害———以河北省南大港为例[J].昆虫学报,2003,46(6):
713719.
[32] 王薇娟,谢秉君.TM图象在草在蝗虫分布中的应用[J].青海草业,2002,11(3):5053.
[33] 石瑞香,刘闯,李典谟,等.MODISNDVI在白洋淀蝗虫害监测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3):155160.
[34] 朱猛蒙,孙玉荣,张蓉,等.基于GIS的苜蓿斑蚜区域化预测预报技术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2):163169.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
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6] 熊志焱,赵新春.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蝗害生物系统工程研究[J].草业科学,1995,12(5):2123.
[37] 俞家荷.粉红椋鸟灭蝗效果观察[J].新疆农业科学,1983,2:2526.
[38] 李占武,努尔兰,努尔别克.蝗虫天敌———粉红椋鸟的招引技术及保护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09,1:69.
[39] VanDykeKA,LatchininskyAV,SchelSP.Importanceofecologicalscaleinmontanegrasshopper(Orthoptera:Acridi
dae)speciesstructureinsimilarhabitatbetweendifferingsoiltexturesanddominantvegetativecanopycoverage[J].Journal
ofOrthopteraResearch,2009,18(2):215223.
[40] KnopE,SchmidB,HerzogF.ImpactofregionalspeciespoolongrasshopperrestorationinHayMeadows[J].Restoration
Ecology,2008,16(1):3438.
[41] BransonDH,SwordGA.Grasshopperherbivoryaffectsnativeplantdiversityandabundanceinagrasslanddominatedby
theexoticgrass犃犵狉狅狆狔狉狅狀犮狉犻狊狋犪狋狌犿[J].RestorationEcology,2009,17(1):8996.
[42] BransonDH.RelationshipsbetweenplantdiversityandgrasshopperdiversityandabundanceinthelittleMissourinational
grassland[J].Psyche:AJournalofEntomology,2011,2011:17.
013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 Vol.23,No.5
犐狀狋犲犵狉犪狋犲犱犫犻狅犮狅狀狋狉狅犾狅犳犻狀狊犲犮狋狆犲狊狋狊犱狌狉犻狀犵狋犺犲犾犪狊狋10狔犲犪狉狊犻狀犆犺犻狀犪: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犪狀犱狆狉犪犮狋犻犮犲
HONGJun1,DUGuilin1,YUNXujiang1,HEXintian1,ZHANGHuanqiang2,LINJun3
(1.NationalAnimalHusbandryService,Beijing100125,China;2.GrasslandStationofHebeiProvince,
Shijiazhuang050031,China;3.OfficeofLocustandRodentManagementinXinjiang
UygurAutonomousRegion,Urumchi830004,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ControlofGrasslandinsectpestsisanexampleofimportantearly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
workbytheMinistryofAgriculture,China.Thegrasslandinsectpestcontrolpolicywasbasedonprevention
firstfolowedbyintegratedcontrol.Thelongtermpracticewastousebiocontrolastheprimarymeansofcon
trolwithchemicalcontrolusedinacomplimentaryrole.Theestablishmentofbiocontroltechniquesforinsect
pestshasbeenundertakenbytheChinaAnimalIndustryStationsince2002.Ecosystembalancewasusedasthe
maindriverofpolicyintheprogram.Insectpest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biocontrolandpesticideappli
cationtechnologywasutilized,andinsectpestdensitymaintainedbelowtheeconomicthresholdlevelduring
thistime.TheachievementsoftheprogramhavebeenrecognizedintheNationalAgriculturalHarvestA
wards.Thebackground,progressandmajorachievementsoftheprogramareintroducedwiththeaimofinfor
mingpeopleaboutthecurrentstatusofgrasslandinsectpestcontrolinChina.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grasslandpestinsects;biocontrol;technologypromotion
113第23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