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沿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分布的4种
优势植物光合生理响应
田新民1,赵长明1,邓建明1,张晓玮1,陈拓2,任贾文2,王根轩3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
工程研究所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3.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310029)
摘要: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在防止荒漠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对其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评
价尤为重要。本试验研究了过渡带不同分布区(从绿洲到荒漠方向依次为:绿洲边缘区、过渡带2区、过渡带3区
和荒漠边缘区)4种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沿荒漠方向梯度下,4种植
物叶片(同化枝)含水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从而减轻过渡带植物的氧化胁迫,
说明4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4种植物的光合能力随着绿洲向沙漠的延伸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不一
致,白刺下降最小,梭梭和芦苇下降较大,沙拐枣在绿洲边缘和过渡带3区较高,而在过渡带2区和荒漠边缘较低;
它们的气孔导度与光合能力变化趋势一致,与植物叶片(同化枝)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不同。芦苇和
白刺在过渡带2区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沙拐枣在过渡带3区最高,梭梭则为逐渐降低。4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
Fv/Fm 和F0 变化趋势表明梭梭在过渡带梯度下,发生了伴随着光系统破坏的长期光抑制,从而降低其光合活性,
而白刺叶片光系统却没有明显受到环境因子的胁迫;芦苇和沙拐枣只有在荒漠边缘才受到严重的胁迫,这些结果
表明白刺比芦苇和沙拐枣更适应于过渡带旱化生境,梭梭的适应能力最差。总之,上述研究结果为认识荒漠绿洲
过渡带优势植被退化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和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过渡带;优势植物;光合作用;环境梯度;叶绿素荧光
中图分类号:Q9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4010808
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是一个整体,大力发展山地-绿洲-荒漠耦合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该区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将造成整个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灾
难[13]。而绿洲荒漠过渡带是绿洲子系统和荒漠子系统交替变化过程中最为激烈和绿洲-荒漠草地农业生态系
统物质、能量交换最为复杂的区域。在此变化过程中过渡带植被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
状况决定着绿洲的衰退和扩张。民勤沙井子地区位于该县西南,为民勤绿洲通过2条沙带向巴丹吉林沙漠过渡
的地带,即处于流沙区和绿洲之间的固定与半固定沙地过渡地带。目前沙井子地区的灌溉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导
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到2002年该区地下水位已下降到15m以下[46]。随着地下水位的逐年下降,过渡带土壤
旱化,植被生长受到限制,水分条件是过渡带稳定性与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7,8]。而植物光合生理过程反映
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受胁迫的程度,对水分胁迫响应极为敏感,尤其表现在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
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914],并且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产力形成的决定因素,因而研究绿洲荒漠
过渡带环境梯度上优势植物光合生理响应在认识绿洲荒漠过渡带稳定性和植被响应机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
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的关键生态问题,并且可为过渡带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科
学依据。
目前关于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的生理生态研究主要把过渡带整体区域作为一个研究点,集中在物种水平上
水分代谢、光合生理、抗氧化机制、遗传差异、生物量时空变异等方面[1522],而很少涉及整个过渡带环境梯度上不
108-115
2011年8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20卷 第4期
Vol.20,No.4
收稿日期:20101110;改回日期:20110119
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710RJZA03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0795),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80257)资助。
作者简介:田新民(1983),男,甘肃武威人,在读博士。
通讯作者。Email:zhaochm@lzu.edu.cn
同分布区优势物种间光合生理的响应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优势植物作为研究材料,试图
从植物光合生理特征及其环境梯度响应的角度探讨过渡带4种优势植物沿过渡带梯度变化的适应特性及其生长
变化趋势,为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健康现状评价及植被退化的可能生理生态学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和
将来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绿洲荒漠过渡带优势植物4个不同分布区的选择及试验材料
沙井子地区位于民勤县薛百乡,海拔1378m,是民勤绿州向巴丹吉林沙漠过渡的地带,其自然条件基本代
表了民勤沙区(即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绿洲边缘区)的一般特点,该区属温带干旱气候类型。据民
勤治沙站34年(1961-1994)的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7.6℃,年平均降水量113.2mm,年平均蒸发量2604.3
mm,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799.4h,>10.0℃年积温3036.4℃,无霜期175d,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
2.5m/s,年平均大风日数25.1d,年平均沙尘暴日数25.6d[4]。为研究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对过渡带环境梯度响应的差异,本试验把过渡带(约3km)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从绿洲到荒漠方向依次划分为:
过渡带1区(绿洲边缘区,Section1)、过渡带2区(距绿洲边缘约1km,Section2)、过渡带3区(距绿洲边缘约2
km,Section3)和过渡带4区(荒漠边缘区,Section4)。以在该区所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梭梭(犎犪犾狅狓狔犾狅狀犪犿犿狅
犱犲狀犱狉狅狀)、沙拐枣(犆犪犾犾犻犵狅狀狌犿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白刺(犖犻狋狉犪狉犻犪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和芦苇(犘犺狉犪犵犿犻狋犲狊犮狅犿犿狌狀犻狊)为研
究材料,其中梭梭和沙拐枣为人工种植固沙物种,白刺和芦苇为乡土种。
1.2 试验方法
1.2.1 叶片(同化枝)含水量测定 叶片或同化枝含水量利用称重法测定。出野外前称量每个带有标记的保鲜
袋重量 W1,2008年6月底上午10:00在野外剪取植物上部当年生叶片或同化枝并迅速放入标记好的保鲜袋,密
封,每次采集3个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重量 W2,叶片或同化枝的鲜重为 W0=W2-W1;将叶片或同化枝取
出放到烘箱中105℃杀青30min,80℃干燥72h,至恒重,室温称量其重量为 W3。计算叶片或同化枝含水量:含
水量(占鲜重,%)=(W0-W3)/W0×100%。
1.2.2 叶片(同化枝)光合色素的测定 参照Hendry和Price[23]的方法,在2008年6月底上午10:00左右剪取
植物上部当年叶片或同化枝并迅速放入液氮内,每次采集3个样品重复,运回实验室内进行色素含量测定。样品
利用现配现用的氨基丙酮液[(CH3)2CO,H2O和 NH4OH 体积比为81.8∶18∶0.2]中研磨2次,再在3000
r/min下离心3min,放到暗处,用氨基丙酮稀释到合适的浓度测定480,645和663nm的光吸收值。然后根据
Hendry和Price[23]公式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1.2.3 气体交换特征参数的测定 2008年6月底7月初每天上午10:00左右,选择晴朗少云的天气,在民勤绿
洲荒漠过渡带(沙井子地区)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RAS1(PPSystems,UK)进行叶片(同化枝)净光
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等指标测定。测定时,光强为达到光饱和的自然光强[光合有效光量子
通量密度1600μmol/(m
2·s)以上],温度和CO2 浓度均来自当时周围环境,即大气温度为(32.3±0.5)℃和
CO2 浓度为(364.8±3.8)μL/L。同时选取植株上层3~5个长势一致的梭梭、沙拐枣同化枝和白刺、芦苇叶片
进行测定,每个叶片(同化枝)测定3次。梭梭和沙拐枣在适应干旱环境的过程中叶片退化,形成同化枝进行光合
作用。梭梭同化枝的面积在测定结束后带回野外试验站根据投影面积计算。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利用
Pn/E计算。
1.2.4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在测定气体交换参数的当日7:00左右,利用FMS2便携式荧光仪(Hansat
ech,UK)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同化枝或叶片的选择与气体交换参数测定一致,测定前暗适应30min后,测定
其初始荧光产量(theminimalchlorophylfluorescence:Fo)和最大荧光产量(themaximalchlorophylfluores
cence:Fm)。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theprimarymaximumphotochemicalefficiencyofPSII:Fv/Fm)利用如
下公式计算[7]:Fv/Fm=(Fm-Fo)/Fm。
1.2.5 数据分析 不同分布区间每种植物和同一种植物分布区间所测指标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
性(ANOVA)分析。
901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2 结果与分析
图1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白刺、
芦苇叶片和梭梭、沙拐枣同化枝含水量变化
犉犻犵.1 犐狀狋犲狉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犻狀狋犺犲狑犪狋犲狉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犳犳狅狌狉
狊狆犲犮犻犲狊(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
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犻狀狋犺犲犳狅狌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狀犵
犪狉犲犪狊犪犾狅狀犵狋犺犲狅犪狊犻狊-犱犲狊犲狉狋犲犮狅狋狅狀犲
不同大写字母代表同一分布区不同物种间差异显著(犘<0.05);不同
小写字母代表同一物种不同分布区间差异显著(犘<0.05);下同Dif
ferentcapitallettersindicatethesignificantdifferencewithinspeciesin
thesamedistributingsite(犘<0.05);Differentnormallettersshowthe
significantdifferencewithinsitesinthesamespecies(犘<0.05).The
sameasbelow
2.1 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叶片(同化枝)含水
量变化
随着向荒漠腹地的延伸,4种植物的叶片(同化
枝)含水量都逐渐降低,其中沙拐枣、梭梭和白刺叶片
的下降幅度最大,芦苇叶片的下降幅度较低(图1)。
白刺叶片含水量从89.58%下降到77.82%,沙拐枣从
79.22%到69.64%,梭梭从90.32%到79.18%,而芦
苇从67.62%到61.84%。
2.2 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光合色素的变化
在绿洲荒漠过渡带4个不同的区域,随着向荒漠
边缘的延伸,4种植物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图2),其中白刺和梭梭的降低幅度最大,而芦苇和沙
拐枣只有轻微的降低,而且芦苇的变化趋势不十分明
显,仅有轻微的波动。绿洲边缘区白刺叶片和梭梭同
化枝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是荒漠边缘的2.97和2.77
倍。不同物种间的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很大,白刺叶
片在4个分布区域平均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76
μmol/gDW,芦苇次之,为5.57μmol/gDW,梭梭为
4.69μmol/gDW,沙拐枣含量最低,为2.65μmol/g
DW。4种植物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在过渡带1
区最高,向两端延伸逐渐降低。
图2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白刺、芦苇叶片和梭梭、沙拐枣同化枝叶绿素含量变化
犉犻犵.2 犐狀狋犲狉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犻狀狋犺犲犮犺犾狅狉狅狆犺狔犾犮狅狀狋犲狀狋犪狀犱犮犺犾犪/犮犺犾犫狅犳犳狅狌狉狊狆犲犮犻犲狊(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
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犻狀狋犺犲犳狅狌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狀犵犪狉犲犪狊犪犾狅狀犵狋犺犲狅犪狊犻狊-犱犲狊犲狉狋犲犮狅狋狅狀犲
随着向荒漠的延伸,4种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图3),白刺和梭梭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
增加,沙拐枣只是轻微地增加,而芦苇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其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向荒
漠延伸,白刺、梭梭逐渐降低,而沙拐枣和芦苇只有轻微的变化。
2.3 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优势植物的光合特征
在晴朗天气10:00左右[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1600μmol/(m
2·s)以上],达到了植物叶片的饱和光强,
测定了4个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在过渡带2区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虽
0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然在荒漠端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图4);芦苇和梭梭的净光合速率从绿洲向荒漠端逐渐降低而且下降幅度
很大,分别下降了2.4和4.8倍;沙拐枣净光合速率在过渡带3区和绿洲边缘较高,在过渡带1区和荒漠边缘较
低,其中荒漠边缘是绿洲边缘的34%。4种植物蒸腾速率在绿洲边缘最高,随着向荒漠的延伸,白刺、芦苇和沙拐
枣都是先降低后增加,最后降低的趋势,而梭梭为逐渐降低。就气孔导度而言(图5),白刺和芦苇在过渡带2区
最高,绿洲边缘次之,从过渡带2区向荒漠边缘逐渐降低;梭梭从绿洲边缘、过渡带3区、过渡带2区和荒漠边缘
逐渐降低;沙拐枣随着向荒漠的延伸逐渐降低。在整个分布区内,白刺和芦苇叶片的气孔导度都大于梭梭和沙拐
枣同化枝的气孔导度。白刺和芦苇在过渡带2区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其他3个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不明
显;沙拐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在绿洲边缘和过渡带3区较高,而在荒漠边缘和过渡带2区较低;梭梭则是随着向荒
漠的延伸其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
图3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白刺、芦苇叶片和梭梭、沙拐枣同化枝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犉犻犵.3 犐狀狋犲狉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犻狀狋犺犲犮犪狉狅狋犲狀狅犻犱狊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犳犳狅狌狉狊狆犲犮犻犲狊(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
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犻狀狋犺犲犳狅狌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狀犵犪狉犲犪狊犪犾狅狀犵狋犺犲狅犪狊犻狊-犱犲狊犲狉狋犲犮狅狋狅狀犲
图4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白刺、芦苇叶片和梭梭、沙拐枣同化枝净光合速率(犘狀)和蒸腾速率(犈)的变化
犉犻犵.4 犐狀狋犲狉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犻狀狆犺狅狋狅狊狔狀狋犺犲狋犻犮狉犪狋犲(犘狀)犪狀犱狋狉犪狀狊狆犻狉犪狋犻狅狀狉犪狋犲(犈)狅犳犳狅狌狉狊狆犲犮犻犲狊(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
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犻狀狋犺犲犳狅狌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狀犵犪狉犲犪狊犪犾狅狀犵狋犺犲狅犪狊犻狊-犱犲狊犲狉狋犲犮狅狋狅狀犲
2.4 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优势植物荧光参数变化
为了监测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优势植物受胁迫程度,测定了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7:00的PSⅡ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原初荧光(Fo)变化,结果表明(图6),在4个不同的分布区白刺叶片的Fv/Fm 始终大
于0.83;芦苇叶片的Fv/Fm 除了荒漠边缘较低(0.78),其余3个区域都大于0.80;沙拐枣同化枝的Fv/Fm 在绿
洲边缘为0.82,过渡带2区和3区分别为0.78和0.79,在荒漠边缘区为0.70;梭梭同化枝在绿洲边缘为0.82,
在过渡带2区和3区分别为0.79和0.73,而在荒漠边缘仅为0.67。4种植物叶片的Fo随着绿洲向荒漠延伸,其
值逐渐增加,白刺、芦苇叶片和梭梭、沙拐枣同化枝荒漠边缘区分别是绿洲边缘区的1.22,1.21,1.89和1.41倍。
111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图5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分布区4种植物白刺、芦苇叶片和梭梭、沙拐枣同化枝
气孔导度(犌狊)和水分利用效率(犠犝犈)的变化
犉犻犵.5 犐狀狋犲狉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犻狀狊狋狅犿犪狋犪犾犮狅狀犱狌犮狋犪狀犮犲(犌狊)犪狀犱狑犪狋犲狉狌狊犲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犮狔(犠犝犈)狅犳犳狅狌狉狊狆犲犮犻犲狊
(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犻狀狋犺犲犳狅狌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狀犵犪狉犲犪狊犪犾狅狀犵狋犺犲狅犪狊犻狊-犱犲狊犲狉狋犲犮狅狋狅狀犲
图6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分布区植物白刺、芦苇叶片和梭梭、沙拐枣同化枝犘犛Ⅱ
最大光化学效率(犉狏/犉犿)和原初荧光(犉狅)的变化
犉犻犵.6 犐狀狋犲狉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犻狀犉狏/犉犿犪狀犱犉狅狅犳犳狅狌狉狊狆犲犮犻犲狊(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
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犻狀狋犺犲犳狅狌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狀犵犪狉犲犪狊犪犾狅狀犵狋犺犲狅犪狊犻狊-犱犲狊犲狉狋犲犮狅狋狅狀犲
3 讨论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合成有机物和能量主要来源,它是植物生长与繁育的基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
关键作用。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的光合作用运转状况决定着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决定着生
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种植的防风固沙人工梭梭林、沙拐枣林和自然分布的白刺、芦苇群
系在防止民勤绿洲荒漠化和绿洲衰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4,25]。但由于民勤绿洲灌溉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抽
取地下水和石羊河上游水分供给量下降,导致绿洲及绿洲边缘地带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5,6]。研究表明,民勤绿
洲荒漠过渡带梯度下,4种植物叶片(同化枝)含水量逐渐降低,植物叶片(同化枝)总叶绿素含量也逐渐降低,表
明4种优势植物在过渡带环境梯度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叶绿素对氧化胁迫攻击和光破坏敏感,而类胡
罗卜素具有抗氧化胁迫和猝灭光诱导的激发能,因而具有保护植物免受胁迫伤害的作用[26],在过渡带随着干旱
胁迫的加剧,植物叶片(同化枝)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图3),从而减少过渡带植物的氧化胁迫。
绿洲荒漠过渡带4种优势植物的光合能力随着绿洲向沙漠的延伸,逐渐降低,但不同物种的下降幅度不一
致。白刺下降最小,梭梭和芦苇下降较大,沙拐枣在绿洲边缘和过渡带3区较高,而在过渡带2区和荒漠边缘较
低;它们的气孔导度与光合能力变化趋势一致,与植物叶片(同化枝)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不同。芦
苇和白刺在过渡带2区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沙拐枣在过渡带3区的最高,梭梭则为逐渐的降低。已有研究表
明,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而在严重水分条件下由于植物光合器官受到破坏,其一些酶
2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其水分利用效率下降[2729]。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4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结合其叶绿素
荧光特性表明,白刺、芦苇和沙拐枣也证实了该观点,在过渡带某区域它们受到一定的水分胁迫,其水分利用效率
最高;而梭梭则是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其水分利用效率逐渐的降低,并伴随着PSⅡ活性的降低(图6)。
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可增加下垫面的粗糙度,在降低风速和阻沙固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进而过渡带植被的
生长、健康状况在绿洲化和荒漠化交锋过程中极其重要。许多研究表明,健康(非胁迫)的植物叶片PSⅡ最大光
化学效率(Fv/Fm)的量子效率指标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在0.83左右;而当植物遭受逆境胁迫(如干旱、温度、强
光)时,其值变小[30,31]。过渡带梭梭同化枝的早晨Fv/Fm(图6)随着向荒漠的延伸,逐渐的降低,荒漠边缘只有
0.67,明显低于正常值,说明梭梭在过渡带梯度下,受到环境因子的胁迫增强,并且发生了长期的光抑制现象,这
种长期光抑制即光破坏是伴随着PSⅡ反应中心的D1蛋白的净降解,从而降低其光合活性,而白刺叶片Fv/Fm
却没有明显的受到环境因子胁迫;芦苇和沙拐枣只有在荒漠边缘才发生大幅度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白刺比芦苇
和沙拐枣更适应于过渡带旱化的环境,梭梭的适应能力最差。与光破坏变化相对应的Fo的变化随着向荒漠的延
伸,其值逐渐的升高,同Fv/Fm 相对应,梭梭的升高最明显,根据Fo变化趋势与PSⅡ失活的关系[32,33],表明其发
生了严重的光破坏现象;芦苇和沙拐枣只有在荒漠边缘发生严重光破坏。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可以看出
人工种植的防风固沙植物种梭梭只有在绿洲边缘生长健康,而白刺在整个过渡带区域都能够健康生长,这与前面
的研究报道一致[17]。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应重视开发和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等一些简便、可行的方法来对绿
洲荒漠过渡带植被进行有效的健康评价,从而对绿洲荒漠化防治和植被恢复中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实时、快速、
准确评测。
参考文献:
[1] 任继周,侯扶江.山地-绿洲-荒漠的系统耦合是祁连山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J].草业科学,2010,27(2):47.
[2] 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1994,3(3):18.
[3] 李启森,赵文智,马长春.干旱区黑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草畜耦合及其应用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段的临泽示范区
研究为例[J].草业学报,2004,13(4):1320.
[4] 王继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集刊[M].武威: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印刷部,1996:1458.
[5] 俄有浩,严平,仲生年,等.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动态研究[J].中国沙漠,1997,17(1):7076.
[6] 马兴旺,李保国,吴春荣,等.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的预测[J].水科学进展,2003,14(1):
8590.
[7] 彭鸿嘉,傅伯杰,陈利顶,等.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民勤为例[J].中国沙漠,2004,24(5):
628633.
[8] 杨自辉.民勤沙井子地区40a来荒漠植被变迁初探[J].中国沙漠,1999,19(4):395397.
[9] 曲涛,南志标.作物和牧草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机理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8,17(2):126135.
[10] 代微然,任健,毕玉芬.干旱对假俭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19(3):251254.
[11] 周秋平,程积民,万惠娥,等.干旱胁迫下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2009,17(4):
510514.
[12] 马仁义,张茜,张强,等.持续干旱对侧柏和祁连圆柏叶片水分状况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0,27(1):88
96.
[13] 马飞,姬明飞,陈立同,等.油松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3):548554.
[14] 韩刚,赵忠.不同土壤水分下4种沙生灌木的光合光响应特性[J].生态学报,2010,30(15):40194026.
[15] 李向义,张希明,何兴元,等.沙漠-绿洲过渡带四种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特征[J].生态学报,2004,24(6):11641171.
[16] 刘冰,赵文智.荒漠绿洲过渡带柽柳和泡泡刺光合作用及水分代谢的生态适应性[J].中国沙漠,2009,29(1):101107.
[17] 赵长明,魏小平,尉秋实,等.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白刺和梭梭光合特性研究[J].生态学报,2005,25(8):1908
1913.
[18] 龚春梅,宁蓬勃,王根轩,等.沿绿洲-荒漠过渡带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抗氧化保护机理[J].草业学报,2007,16(4):41
46.
311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19] 李卫红,周洪华,杨晓明,等.干旱荒漠区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对地下水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0,19(5):
186195.
[20] 刘斌斌,刑家强,龚晓洁,等.不同生态型芦苇生境适应性的遗传差异[J].草业学报,2009,18(5):250255.
[21] 杨磊,王彦荣,余进德.干旱荒漠区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0,19(2):227234.
[22] 袁素芬,唐海萍.短命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0,19(2):240247.
[23] HendryGAF,PriceAH.Stressindicators:Chlorophylsandcarotenoids[A].In:HendryGAF,GrimeJP.Methodsin
ComparativePlantEcologyaLaboratoryManual[M].London:Chapman& Hal,1993:148152.
[24] 马全林,王继和,纪永福,等.固沙树种梭梭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光合生理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120
2126.
[25] 杨自辉,高志海.荒漠绿洲边缘降水和地下水对白刺群落消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6):923926.
[26] DemmigAdamsB,AdamsIIIW W.Theroleofthexanthophylscycle:Carotenoidsintheprotectionofphotosynthesis[J].
TrendsPlantScience,1996,1(1):2126.
[27] 姬兰柱,肖冬梅,王淼.模拟水分胁迫对水曲柳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408
412.
[28] 接玉玲,杨洪强,崔明刚,等.土壤含水量与苹果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387390.
[29] 杨建伟,梁宗锁,韩蕊莲,等.不同干旱土壤条件下杨树的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5):
630636.
[30] HalDO,RaoKK.Photosynthesis(Sixthedition)[M].Landon:Cambrigeuniversitypress,1999:175177.
[31] MaxwelK,JohnsonNG.Chlorophylfluorescenceapracticalguide[J].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2000,345(51):
659668.
[32] HongSS,XuDQ.Differenceinresponseofchlorophylfluorescenceparameterstostronglightbetweenwheatandsoybean
leaves[J].ChineseScienceBuletin,1997,42:684689.
[33] HongSS,XuDQ.LightinducedincreaseininitialchlorophylfluorescenceFolevelandthereversibleinactivationofPSⅡ
reactioncentersinsoybeanleaves[J].PhotosynthesisResearch,1999,61:269280.
4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犘犺狅狋狅狊狔狀狋犺犲狋犻犮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狊狅犳犳狅狌狉犱狅犿犻狀犪狀狋狊狆犲犮犻犲狊狋狅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犪犾
犵狉犪犱犻犲狀狋犪犾狅狀犵狋犺犲狅犪狊犻狊-犱犲狊犲狉狋犲犮狅狋狅狀犲狅犳犕犻狀狇犻狀,犆犺犻狀犪
TIANXinmin1,ZHAOChangming1,DENGJianming1,ZHANGXiaowei1,
CHENTuo2,RENJiawen2,WANGGenxuan3
(1.KeyLaboratoryofAridandGrasslandEcologyofMinistryofEducation,ColegeofEarthand
EnvironmentalSciences,SchoolofLifeSciences,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2.StateKeyLaboratoryofCryosphericSciences,CAREERI,CAS,Lanzhou730000,China;
3.InstituteofEcologyColegeofLifeScience,ZhejiangUniversity,
Hangzhou310029,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vegetationoftheoasis-desertecotone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desertificationcontrol,
thereforetheevaluationofthedominantplantgrowthandhealthisveryimportant.Thephotosyntheticcharac
teristicsoffourdominantplantspecies(i.e.犖犻狋狉犪狉犻犪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犘犺狉犪犵犿犻狋犲狊犮狅犿犿狌狀犻狊,犎犪犾狅狓狔犾狅狀犪犿犿狅
犱犲狀犱狉狅狀and犆犪犾犾犻犵狅狀狌犿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infourdifferentdistributingsitesalongtheoasis-desertecotone(i.e.
section1,section2,section3,section4fromtheoasistothedesert)wereinvestigatedinthisstudy.Thewa
tercontent,chlorophylcontentoffourspeciesdecreasedgradualywhilethecarotenoidscontentincreased
gradualyalongtheoasis-desertecotone,showedthatfourplantspeciessufferedfromthedifferentextentof
droughtstress.Thephotosyntheticcapacityoffourplantspeciesdecreasedgradualyalongthegradientofthe
ecotone,whilethedecreasingextentwasdifferent[thedecreaseof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wastheleast,犎.犪犿犿狅
犱犲狀犱狉狅狀and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werebiggist,whilethephotosyntheticcapacityof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washigherinthe
section1(themarginofoasis)andsection3].Thevariationaltrendofstomatalconductance(Gs)inthefour
plantspecieswasthesameasthevariationaltrendofphotosyntheticcapacity,butthereweredifferentwiththe
trendoftranspirationrate(E)andwateruseefficiency(WUE).TheWUEof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and犘.犮狅犿犿狌
狀犻狊werehighestinthesection2,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washighestinthesection3,whiletheWUEof犎.犪犿犿狅
犱犲狀犱狉狅狀decreasedgradualyalongtheecotone.Inaddition,thevariationaltrendofchlorophylfluorescencepa
rameters(Fv/FmandFo)offourplantspeciesindicatedthatthe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occurredthelongtermpho
toinhibitionandphotodamagealongtheecotone,whilethe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wasnotinfluence,andthatthe犆.
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and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onlysufferedfromseriousstressinthesection4(i.e.themarginofdesert).In
conclusion,alourresultssuggestedthatthe犖.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adapttothedroughtconditionsofoasis-desert
ecotonemorethan犆.犿狅狀犵狅犾犻犮狌犿and犘.犮狅犿犿狌狀犻狊,whiletheadaptivecapacityof犎.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wasthe
worstinthefourplantspecie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ecotone;dominantspecies;photosynthesis;environmentalgradient;chlorophylfluorescence
511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