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Pinus bungeana Natural Populations with EST-SSR Markers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4,27(4):474 480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4)04047407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 ESTSSR分析
赵 罕1,2,郑勇奇1,李 斌1,张川红1,林富荣1,
于雪丹1,程蓓蓓1,黄 平1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
收稿日期:2012060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D01B06)
作者简介:赵 罕(1983—),男,博士,主要从事林木遗传改良方面研究.Email:zdh707@163.com
 通讯作者.Email:zhengyq@caf.ac.cn
摘要:为探讨白皮松群体间遗传变异规律,使用7对ESTSSR引物对分布区内21个白皮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及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引物在21个白皮松天然群体的663个单株中共检测到14个多态性位
点。各群体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期望杂合
度(Nei’s)分别为1.1565 1.6019、0.1335 0.4925、0.1384 0.3973、0.0860 0.3428、0.0846 0.3374。
白皮松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2152,基因流(Nm)值平均为0.9119,群体间基因交流总体较少,遗传
分化较大。白皮松多样性水平在分布区内呈规律性变化,多样性分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西部、南部,具有从西向东,
从南向北依次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白皮松;天然群体;ESTSSR;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91.243 文献标识码:A
GeneticDiversityAnalysisofPinusbungeanaNaturalPopulations
withESTSSRMarkers
ZHAOHan1,2,ZHENGYongqi1,LIBin1,ZHANGChuanhong1,LINFurong1,
YUXuedan1,CHENGBeibei1,HUANGPing1
(1.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StateKeyLaboratoryofTreeGeneticsandBreeding;KeyLaboratory
ofTreeBreedingandCultivatio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91,China;2.NontimberForestryResearch
andDevelopmentCenter,ChineseAcademyofForestry,Zhengzhou 450003,He’nan,China)
Abstract:InordertoexplorethegeneticvariationamongPinusbungeanapopulations,theirgeneticdiversityand
diferentiationlevelwerestudiedin21naturalpopulationsbyESTSSRmarkers.14polymorphiclociweredetected
in663individualsamong21naturalpopulationsusing7pairsofESTSSRprimes.Theefectivenumberofaleles
(Ne),Shannon’sinformationindex(I),observedheterozygosity(Ho),expectedheterozygosity(He)andNei’s
expectedheterozygosity(Nei’s)were1.1565—1.6019,0.1335—0.4925,0.1384—0.3973,0.086—
0.3428,and0.0846—0.3374respectively.Theresultsofgeneticdiferentiationanalysisshowedthattheaverage
FstandNmwere0.2152and0.9119respectively,thegeneflowwaslessandthegeneticdiferentiationwashigh
amongpopulations.Centralregionsofgeneticdiversityaremainlyinwestandsouthofthedistributionandthege
neticdiversityindistributionchangedregularlyfromwesttoeastandfromsouthtonorth.
Keywords:Pinusbungeana;naturalpopulation;ESTSSR;geneticdiversity
第4期 赵 罕等: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是我国特有的
乡土树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1],古代多植于皇家
园林、陵寝以及寺庙等处。现在,白皮松不但是我国
重要的针叶绿化树种,而且在木材、药用、食用方面
均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
园林绿化与生态工程造林的重要树种;同时世界各
地也广泛引种,[2-3]。白皮松天然分布以山体走向
为依托,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秦岭及
大巴山区。由于环境条件的破坏,人为干扰及白皮
松自身更新困难等因素,白皮松天然群体目前大多
退化至山顶或山崖附近,数量较少,地理隔离现象较
为普遍,多样性保存面临较大挑战。由于白皮松生
长缓慢,通过长期进化所形成的种内变异来之不易;
因此,对白皮松遗传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具有
重要的意义。
了解物种的分布规律及其遗传多样性状况,是
人们制定合理决策的理论基础[4]。对白皮松天然群
体的表型多样性及利用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5-6]的
研究表明,白皮松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广泛的
变异。与松属的其他树种相比,白皮松群体间的表
型、同工酶标记所计算的遗传分化系数在松属植物
中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其群体间的平均遗传多样
性水平则相对较低。在分子水平上,目前人们对白
皮松所进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仅李斌[6]使用AFLP
分子标记对白皮松4个群体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
究,其他分子标记在白皮松遗传多样性中的研究还
未见报道。SSR又称微卫星,是指以少数几个核苷
酸为单位的串联重复序列。尽管目前存在 AFLP、
ISSR、SCAR、SRAP、STS等各类分子标记,SSR标记
以其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适合高通量分析以及
DNA用量少、对DNA质量要求不高等诸多优点在植
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型鉴定、遗传图谱构建、QTL
定位、种质资源保存、濒危物种保护、基因流监测、基
因突变检测及系统发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7-8]。
本文以SSR分子标记为手段,对白皮松天然分布区内
21个天然群体进行了分析,为了解不同群体及分布区
内白皮松遗传多样性及分布规律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对白皮松分布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依山势
走向对山西、河南、湖北、甘肃、陕西等地的天然林进
行取样(表1)。为尽量避免采样单株之间的亲缘关
系,采样时单株间至少保持10m的距离,其中,陕西
蓝田天然群体,甘肃天水A、B、C群体,甘肃两当,甘
肃徽县,山西临汾A群体为课题组2000年秋季所采
种子,其他试验材料为2011年秋季所采针叶。白皮
松种子采摘后放入锡箔纸中以真空状态4℃保存;
将针叶从树体取下后和硅胶一起放入自封袋中,带
回试验室后 -80℃冰箱保存。种子在提取 DNA前
放入纱布中,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室温催芽,萌芽
后利用其胚进行DNA提取。
表1 白皮松采样地点及样品信息
群体编号 采样地点 采样株数/株 天然群体类型 土壤厚度/cm 取样部位
P1 山西榆次 32 纯林 15 20 叶片
P2 山西陵川 32 纯林 15 20 叶片
P3 山西翼城 30 纯林 10 15 叶片
P4 山西临汾A 32 纯林 5 10 种子
P5 山西孝义 32 纯林 5 10 叶片
P6 山西临汾B 30 纯林 5 10 叶片
P7 陕西蓝田 32 纯林 15 20 种子
P8 陕西西乡 32 纯林 10 15 叶片
P9 甘肃天水A 32 纯林 5 10 种子
P10 甘肃天水B 32 纯林 5 10 种子
P11 甘肃天水C 32 纯林 5 10 种子
P12 甘肃两当 32 纯林 5 10 种子
P13 甘肃成县 30 纯林 5 10 叶片
P14 甘肃徽县 29 纯林 5 10 种子
P15 甘肃康县 32 纯林 5 10 叶片
P16 河南洛宁 32 散生 0 5 叶片
P17 河南栾川 32 混交林 0 叶片
P18 河南沁阳 32 纯林 0 叶片
P19 湖北南漳 32 纯林 0 叶片
P20 湖北丹江口 32 散生 0 叶片
P21 湖北远安 32 混交林 0 叶片
  注:甘肃天水A、B、C群体,甘肃两当,甘肃徽县,山西临汾A群体为课题组2000年所采种子,其他试验材料为2011年所采叶片。
57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1.2 试验方法
1.2.1 基因组 DNA的提取 基因组DNA的提取均
采用CTAB法,1%琼脂糖检测DNA质量,使用Nano
Drop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将DNA稀释到20 100ng·uL-1,放入4℃冰箱备用。
1.2.2 PCR扩增 采用3条引物来进行PCR扩增。
第1条引物由SSR正向引物的5′端和M13相连组成
(5′TGTAAAACGACGGCCAGT3′);第2条引物为
正常的SSR反向引物,第3条引物是5′端标有 CY5
荧光标记的M13尾巴引物(CY5TGTAAAACGACG
GCCAGT)。PCR反应体系共10μL,其中,2×Taq
PCRMasterMix5μL,正反向引物各 0.2μL(浓度
10μmol·L),CY5荧 光 引 物 0.2 μL(浓 度
10μmol·L),DNA0.4μL,水4μL。反应程序分2
步,第1步: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5℃
退火30s,72℃延伸45s,30个循环;第2步:95℃变
性30s,53℃退火30s,72℃延伸45s,8个循环;72
℃延伸10min。
1.2.3 毛细管电泳 将甲酰胺与分子量内标按
100∶1的体积比混匀后,取15μL加入上样板中,再
加入 0.4μLPCR产物,然后使用 BECKMAN
CEQ8000遗传分析仪对PCR结果进行毛细管电泳。
1.2.4 数据分析 每对引物作为一对等位基因位
点,将基因型按照AA、AB、BB的格式进行统计。使用
POPGENE32软件计算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Ne)、
Shannon’s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o)、观测杂合
度(He)、Nei’s期望杂合度(Nei’s)、固定指数(Fis)、
F统计量(Fst)、基因流(Nm)、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
度;并以χ2方检验检测群体的HardyWeinberg平衡。
根据遗传相似度与遗传距离,以UPGMA方法,利用软
件NTSYSpc2.1绘制各群体聚类分析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
从已发表的309对松属 SSR引物中,筛选出了
86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扩增结果表明:7对引
物具有多态性(表2)。图1为Y3引物的扩增结果。
表2 引物编号及序列
引物编号 名称
序列
正向引物 反向引物
ID号
Y1 36567992F CCAGACAACCCAAATGAA CAGAATCAGGCGTCCAAT 36567992
Y2 RPtest9F CCAGACAACCCAAATGAAGG GCCTGCTATCGAATCCAGAA Contig1667
Y3 919347F TCGCCTGGGCTTTGTCTG GCGGGTTGCATATTTGGTG 9193167
Y4 ssrPt_ctg8767F TGGGGAAAAATGGCATACAT GGAGCAGACACCCATGGACT Contig8767
Y5 511133237F TCCAGACAACCCAAATGA CAGGCGTCCAATACCAGA 511133237
Y6 480447700F TACGGTGGTCTGTTCTGC AGGCTTCTCCTGGTCTCC 480447700
Y7 PtSIFG_6058R AAGAGGTTGCTCCTCACCAA GCTCCATTTCAGAGCAGGTC CO361898
图1 引物Y3在甘肃成县群体的扩增结果
674
第4期 赵 罕等: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2.2 白皮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在21个白皮松天然群体的663个单株中,7对
ESTSSR引物共检测到14个多态性位点。各位点
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 (I)、观
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期望杂合
度分别为1.0213 1.6620、0.0586 0.5877、
0.0151 0.5430、0.0209 0.3986、0.0209
0.3983;平均值分别为1.3622、0.4010、0.2215、
0.2491、0.2489(表3)。
表3 白皮松天然群体位点间遗传多样性统计
位点 样本数/个
观测等位基
因数(Na)
有效等位基
因数(Ne)
Shannon’s信
息指数(I)
观测杂合
度(Ho)
期望杂合
度(He)
Nei’s期望
杂合度
Y1 663 2.0000 1.4839 0.5074 0.2624 0.3263 0.3261
Y2 663 2.0000 1.5094 0.5204 0.2217 0.3377 0.3375
Y3 663 3.0000 1.1867 0.2974 0.1357 0.1574 0.1573
Y4 663 2.0000 1.3635 0.4370 0.1931 0.2668 0.2666
Y5 663 2.0000 1.3084 0.3986 0.1795 0.2359 0.2357
Y6 663 2.0000 1.6620 0.5877 0.5430 0.3986 0.3983
Y7 663 2.0000 1.0213 0.0586 0.0151 0.0209 0.0209
平均数 2.1429 1.3622 0.4010 0.2215 0.2491 0.2489
标准差 0.3780 0.2146 0.1778 0.1621 0.1272 0.1271
从表4看出:各群体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
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
合度(He),Nei’s期望杂合度分别为 1.1565
1.6019,0.1335 0.4925,0.1384 0.3973,
0.086 0.3428,0.0846 0.3374;平均值分别为
1.3097,0.3127,0.2214,0.1994,0.1963。
各群体按照多样性参数排序(表4)结果表明:各
群体多样性排序在不同的参数中虽然有所出入,但基
本相同。位于白皮松自然分布区域西南和东南边界
的康县和远安县多样性水平最高,秦岭西南侧和大巴
山区群体的白皮松多样性水平也相对较高,秦岭东侧
的洛宁、栾川、沁阳及中条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
的白皮松群体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从各群体的地
理分布与多样性参数的对比可以看出:在白皮松自然
分布区内,其多样性水平呈规律性的变化,多样性水
平具有从南向北、从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表4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排序(从小到大)
群体
编号
地点
有效等位
基因数(Ne)
排序
Shannon’s
信息指数(I)
排序
观测杂
合度(Ho)
排序
期望杂
合度(He)
排序
Nei’s期
望杂合度
排序
综合
排序
P1 榆次 1.1565 1 0.1335 1 0.1562 3 0.0860 1 0.0846 1 1
P2 陵川 1.2062 6 0.1902 2 0.1741 7 0.1244 3 0.1224 3 3
P3 翼城 1.2105 7 0.2152 4 0.1714 6 0.1328 6 0.1306 6 7
P4 临汾A 1.1924 5 0.2157 5 0.1696 5 0.1276 4 0.1256 4 4
P5 孝义 1.2249 9 0.2559 9 0.1964 8 0.1555 9 0.1530 9 9
P6 临汾B 1.1790 3 0.2259 6 0.1571 4 0.1294 5 0.1272 5 5
P7 蓝田 1.2962 12 0.3169 11 0.2321 15 0.1971 11 0.1941 11 11
P8 西乡 1.2314 10 0.2782 10 0.2009 10 0.1691 10 0.1665 10 10
P9 天水A 1.4731 19 0.4329 18 0.3125 20 0.2849 18 0.2804 18 18
P10 天水B 1.4727 18 0.4398 19 0.3036 19 0.2883 19 0.2838 19 19
P11 天水C 1.3020 13 0.3691 14 0.2277 14 0.2234 14 0.2199 14 14
P12 两当 1.4043 16 0.3963 17 0.2188 12 0.2583 16 0.2543 16 16
P13 成县 1.2858 11 0.3522 13 0.2190 13 0.2115 12 0.2079 12 12
P14 徽县 1.4511 17 0.3784 16 0.2759 17 0.2601 17 0.2556 17 17
P15 康县 1.6019 21 0.4925 21 0.3973 21 0.3428 21 0.3374 21 21
P16 洛宁 1.1676 2 0.2146 3 0.1473 2 0.1242 2 0.1223 2 2
P17 栾川 1.1885 4 0.2333 8 0.1384 1 0.1421 7 0.1399 7 6
P18 沁阳 1.2228 8 0.2305 7 0.2054 11 0.1421 8 0.1399 8 8
P19 南漳 1.3610 15 0.3762 15 0.2634 16 0.2406 15 0.2368 15 15
P20 丹江口 1.3249 14 0.3446 12 0.1964 9 0.2225 13 0.2190 13 13
P21 远安 1.5518 20 0.4743 20 0.2857 18 0.3254 20 0.3203 20 20
平均 1.3097 0.3127 0.2214 0.1994 0.1963
77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2.3 白皮松天然群体间遗传分化
白皮松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与基因流
(Nm)的变动范围分别为:00801 03364与
0.4931 2.8700;平均值分别为0.2152与0.9119
(表5),说明白皮松群体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和
相对较小的基因流。相关分析表明:21个群体间的
遗传相似系数为0.6168 0.9995。根据群体间的
遗传相似性系数,按 UPGMA法对各个白皮松群体
进行聚类分析并作聚类图,在遗传距离为0.05处将
白皮松分为4个类群(图2),其中,P13(甘肃成县)
群体为第1个类群,这个群体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
相对较大,在遗传距离 0.33处与其他群体分开。
P14(甘肃徽县)群体为第2个类群,该类群在遗传
距离为0.17处与其他群体分开;P9(甘肃天水 A)、
P10(甘肃天水 B)、P12(甘肃两当)、P15(甘肃康
县)、P21(湖北远安)为第3个类群;其他群体为第4
个类群。除P21群体外,前3类中其他群体均分布
在秦岭西段山区,这说明这一区域是白皮松分化较
大的区域;而其他群体分化水平则相对较低,其中山
西的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各群体均被聚为一个小
的类别,说明这一区域遗传结构较为相似。
表5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
位点
固定指数
(Fis)
近交系数
(Fit)
遗传分化
系数(Fst)
基因流
(Nm)
Y1 -0.0350 0.2000 0.2271 0.8511
Y2 0.0162 0.3472 0.3364 0.4931
Y3 0.0599 0.1352 0.0801 2.8700
Y4 0.0211 0.2844 0.2690 0.6793
Y5 -0.0190 0.2431 0.2573 0.7218
Y6 -0.5135 -0.3615 0.1005 2.2382
Y7 0.1878 0.2782 0.1113 1.9966
平均值 -0.1289 0.1140 0.2152 0.9119
图2 白皮松天然群体聚类图(P1 P13为群体编号)
3 结论与讨论
3.1 SSR分子标记的筛选
由于SSR引物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在
不同物种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特别是亲缘关系相
对较近的物种,因此,从近缘物种中筛选SSR引物也
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方法[9];但由于物种自身特点不
同,其通用率也不相同。尹佟明等[10]对SSR引物在
松树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属种间能
通用且在单株树中为杂合的 EST位点比例相对较
低。艾畅[11]对源自辐射松、欧洲赤松、瑞士五针松、
火炬松的140对 SSR引物进行了种间通用性试验,
结果表明,能在马尾松上扩增出条带的引物占
56.43%,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占5.71%。冯锦霞[12]
对153对松属近缘种 SSR引物进行了筛选,结果从
中获得了 8对多态性 SSR引物,多态性比率为
5.2%。本文从309对松属已发表的SSR引物中,最
终筛选出了7对具有多态性位点的引物,通用率为
2.27%,相对于松属其他树种的研究结果,SSR引物
在白皮松中的通用性相对较小,7对最终筛选出的
874
第4期 赵 罕等: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引物均为 ESTSSR。很多研究表明,ESTSSR相关
的基因可能涉及蛋白质代谢、转运、转录、发育、信号
传导等功能,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出遗传信息,具有
更强的基因型鉴别能力[1315]。
3.2 白皮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对于同工酶和 AFLP标记对白皮松的研究结
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指数大于同工酶标记
(He=0.0986),与 AFLP(Shannon’s信息指数 I=
0.283 0.437)相似。群体遗传分化与同工酶相似
(Gst=0.243,Nm=0.78),大于 AFLP标记(Gst=
0.102)。
在松属其他树种的 SSR分析中,北美短叶松的
Ne和Nei’s期望杂合度均值分别为1.187 1.321
和0.118 0.194[16]。赤松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
度分别为0.185、0.508[17]。火炬松观测和期望杂合
度分别介于 0.482 0.559和 0.626 0.679[18]。
东部白松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67 0.867
和0.758 0.867;西部白松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分别
为0.567 0.867和0.774 0.837[19]。油松和马
尾松期望杂合度分别为 0.5612 0.742和
0.4786,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3689 0.5852和
0.5208[2021]。白皮松观测、期望杂合度和 Nei’s期
望杂合度分别为0.2215、0.2491、0.2489,相对于
其他松属树种,白皮松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这可
能与白皮松人为破坏严重、小群体及地理隔离等因
素有关。
3.3 白皮松群体间多样性分布规律
分析表明:白皮松各群体遗传多样性表现出一
定的地理规律,在秦岭西部的甘肃康县、天水、成县、
徽县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这一区域白
皮松分布较为集中,分化较大,这可能是由于这一区
域地形较为复杂,气候条件变化较大,更容易形成地
理隔离及该区域所处的位置与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
重合相关[22-25]。推测这一区域可能是白皮松起源
及遗传多样性的中心区域。
丹江口、南漳、远安等大巴山南部区域群体遗传
多样性水平也相对较高,说明这一区域多样性也较
为丰富;但是其群体规模都相对较小,片段化严重,
推测其群体曾经历过较大的干扰和破坏,或者是由
于气候变化的原因,这一区域的群体适应性正在逐
步下降。秦岭东部区域除蓝田外,其他群体及北部
的山西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均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
于白皮松在历史上的迁移是沿着从南向北、从西向
东的路线进行的。
3.4 白皮松群体间基因流及遗传分化
本研究中白皮松基因流(Nm)
!
1,说明白皮松
在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不足,这可能与白皮松群体间
地理隔离较大所导致的基因交流障碍有关。白皮松
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 0.2152(>
0.15),表明白皮松在群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水
平。前人[26]对松柏类植物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裸子植物遗传分化相对较小,种内分化的平均值与
中值分别为0.116和0.088。白皮松遗传分化相对
较大可能与群体间隔离严重及小群体所导致的自交
相关。虽然风媒传粉的树种受地理隔离的影响相对
较小,但也有研究表明,隔离种群的自交率是大种群
的8倍[2728]。由于白皮松群体在各个山系中主要呈
斑块状分布,并且大多数群体退缩至个别的山头,相
对于大面积分布的群体可能经历了更为严峻的自然
选择过程,在地形、环境及群体规模等因素的作用
下,群体结构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29]。
在所分析的21个群体中,甘肃成县、甘肃徽县
分别被单独划分为一个类别,说明这2个群体的基
因频率类别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为独特。由于这2个
群体均处于横断山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地区,可
能与这一区域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
甘肃两当、天水、康县与湖北远安被聚为一类,
说明白皮松在这些群体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北部
大部分群体与中部群体聚在一起,说明白皮松在北
部区域遗传背景相对简单。
参考文献:
[1]陆素娟,李乡旺.松属的起源、演化及扩散[J].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14(3):1-5
[2]吴中伦.中国松属的分类与分布[J].植物分类学报,1956,5
(3):131-163
[3]LeeKC,AhnKY.AStudyonthediversifyingofplantspeciesfor
thelandscapeconstructioninKorea[J].Seoulnationaluniversity
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1991,16(1):67-80
[4]AgarwalM,ShrivastavaN,PadhH.Advancesinmolecularmarker
techniquesandtheirapplicationsinplantsciences[J].Plantcel
Rep,2008,27(4):617-631
[5]李 斌,顾万春,卢宝铭.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
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2,10(2):181-188
[6]李 斌.白皮松遗传多样性及其核心种质保护策略研究[D].北
京:北京林业大学,2002
[7]李义良,赵奋成,张应中,等.分子标记在松树遗传与进化研究中
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9,7(5):1004-1009
[8]程小毛,黄晓霞.SSR标记开发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J].中国农
97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学通报,2011,27(5):304-307
[9]ChistiakovDA,HelemansB,FilipAM.Microsatelitesandtheirge
nomicdistribution,evolution,functionandapplications:Areview
withspecialreferencetofishgeneties[J].Aquaculture,2006,255:1
-29
[10]尹佟明,李 东,陈 颖,等.马尾松表达序列标签多态性初步
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40(6):176-180
[11]艾 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及其自由授粉子代父
本组成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12]冯锦霞.古巴加勒比松遗传资源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2010
[13]宋跃朋,江锡兵,张 曼.杨树 GenomicSSR与 ESTSSR分子标
记遗传差异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5):1-6
[14]吴根松,张启翔,程汉武,等.梅花 ESTSSR与 GenomicSSR的
比较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0):120-125
[15]杨新泉,刘 鹏,韩宗福,等.普通小麦GenomicSSR和ESTSSR
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及其与系谱遗传距离的比较研究[J].遗传
学报,2005,32(4):406-416
[16]ChiovitiSL.Evolutionarygeneticstudiesofforesttrees:Genetic
structureoftheborealforesttreePinusbanksianaandthemolecular
phylogenyofthetropicaltreefamilydipterocarpaceae[D].Montre
al:ConcordiaUniversity,Canada,2006
[17]JacquelynB,MarilynC,SelvaduraiD.Microsateliteanalysisreveals
geneticalydistinctpopulationsofredping[J].AmericanJournalof
Botany,2005,92(5):833-841
[18]AlRabab’ahMA,WiliamsCG.PopulationdynamicsofPinus
taedaL.basedonnuclearmicrosatelites[J].ForestEcologyand
Management,2002,163:263-271
[19]MelanieM,kabweK.N,PaulM.Assessinggeneticdiversityand
structureoffragmentedpopulationsofeasternwhitepine(Pinus
Strobus)andwesternwhitepine(P.Monticola)forconservation
management[J].JournalofPantEcology,2009,2(3):143-151
[20]程 ?.巴山松与油松的遗传分化和地理分界研究[D].西安:
西北大学,2010
[21]王鹏良.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多年份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22]李 果,沈泽昊,应俊生,等.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
局与多样性中心[J].生物多样性,2009,17(3):272-278
[23]应俊生.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J].生物多样
性:2001,9(4):393-398
[24]李 楠.论松科植物的地理分布、起源和扩散[J].植物分类学
报,1995,33(2):105-130
[25]李锡文.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
18(4):363-384
[26]PetitRJ,DuminilJ,FineschiS,etal.Comparativeorganizationof
chloroplas,mitochondrialandnucleardiversityinplantpopulations
[J].MolecularEcology,2005,14:689-701
[27]HamrickJL,GodtMJ.Alozymediversityinplantspecies[M]//
BrownADH,ClessMT,KahlerAL,etal.PlantPopulationGenet
ics,Breeding,andGeneticResources[M].Sunderland:Sinauer,
1989:43-63
[28]RobledoArnuncioJJ,GilL.Paternsofpolendispersalinasmal
populationofPinussylvestrisL.Revealedbytotalexclusionpaterni
tyanalysis[J].Heredity,2005,94(1):13-22
[29]VucetichJA,WaiteTA.Spatialpaternsofdemographyandgenetic
processesacrossthespeciesrange:nulhypothesesforlandscape
conservationgenetics[J].ConservGenet,2003,4:639-645
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