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Fir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tands in North Subtropical Area

火烧对北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6,29(2):301 305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6)02030105
火烧对北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赵志霞1,李正才1,周君刚2,程彩芳1,赵睿宇1,孙娇娇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2.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农林局,浙江 杭州 311400)
收稿日期:20150824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3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2C0301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C13B02)
作者简介:赵志霞(1990—),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
 通讯作者:李正才,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森林碳循环研究.Email:lizccaf@126.com
关键词:杉木;火烧;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识码:A
EfectsofFireonSoilOrganicCarbonofCunninghamialanceolata
StandsinNorthSubtropicalArea
ZHAOZhixia1,LIZhengcai1,ZHOUJungang2,CHENGCaifang1,ZHAORuiyu1,SUNJiaojiao2
(1.ResearchInstituteofSubtropical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Hangzhou 311400,Zhejiang,China;
2.AgricultureandForestryBureauofFuyangDistrictofHangzhouCity,Hangzhou 3114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ectofburningonsoilorganiccarbonandtoprovidereferencesforpostfire
vegetationregeneration.[Method]ThechangesoforganiccarbonandnutrientcontentsinpostfireCunninghamia
lanceolatastandwiththesoildepthof0 50cminnorthsubtropicalareaswereanalyzed.[Result]Thecontentsof
soiltotalorganiccarbon(TOC),easilyoxidizedcarbon(EOC)andlightfractionorganiccarbon(LFOM)were
higherthanthoseofcontrastsamplearea,whichincreasedby1.7% 38.0%、6.6% 33.2% and3.1%
457%,respectively.Significantdiferenceswerefoundinthesoillayerwithdepthof0 10cmand10 20cm
(P<0.01).Comparedwiththecontrastsamplearea,thesoilcarbonstorageinthelayerwithdepthof0 50cm
increasedby19.1% oneyearafterburning.TheTOC,EOCandLFOMwerealsignificantlyrelatedtothesoilnu
trients(totalN,hydrolyzableNandavailableK).Afterburning,theincreaseofTOC,EOCandLFOMweremain
lyconcentratedonthesurfaceofsoilandtheorganiccarboncontentsincreasedby9.22g·kg-1in0 10cmlay
er.[Conclusion]ModerateintensityburninghasasignificantimpactonorganiccarboninthesoilofC.lanceolata
standinthenorthsubtropicalarea.Moderateburningcanincreasethesoilorganiccarbonbecausethesoilcanmix
theorganicresiduescausedbyincompletecombustionofvegetationlayer.Replantingintheburnedareacouldbea
doptedtopromotethevegetationrestoration.
Keywords:Cunninghamialanceolata;forestfire;soilcarbonstorage;soilorganiccarbon;soilnutrient
林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
通过直接燃烧损失、有机质高温变性、继发性侵蚀作
用,以及改变碳的输入、输出过程而改变土壤碳
库[1],进而影响和改变整个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分布
格局[2]。据统计,森林火灾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的碳
量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的70%[3]。
林火对土壤的影响与土壤自身特性、林火的严
重程度、可燃物类型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学者研究
结果差异较大[4],且大多数集中在火灾对森林土壤
理化性质的影响[5-6]和土壤养分的影响[7];此外也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有学者研究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轻组和重组有机碳
的 影 响[2,8]。 杉 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是我国南方优势树种,关于突发性
中强度地表火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
碳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2013年8月,浙江富阳状
元坞山发生突发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98hm2,
属于中强度地表火。本文以该突发性火灾杉木林地
为研究对象,探讨过火1a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
活性有机碳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为杉木
林火灾后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造提供科学
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鹿山街道汤家
埠村状元坞山(30°01′14.26″N,119°54′52.75″E),该
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2℃,雨量充沛,年降
水量1464mm,年无霜期237d,属北亚热带季风气
候,土壤为石英、长石砂岩发育而来的微酸性红壤。
杉木林过火后,火烧迹地未采取任何管理措施。试
验样地杉木林来源于1975年秋人工造林并于1998
年皆伐后萌芽更新形成的林分,造林初植密度为2
m×2m,杉木平均胸径为14.98cm,样地总盖度为
0.9,火后草本层以蕨类为主。由于杉木林火烧迹地
附近为民居和电厂,火后扑救及时,火灾时设置的隔
离带使部分杉木林未遭受林火的干扰,因此选取毗
邻未火烧杉木林地作为对照样地,所有调查样地处
于同一气候背景之下,火烧样地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杉木林火烧样地基本情况
林龄
/a
平均胸径
/cm
立木密度/
(株·hm-2)
总盖
度/%
土层厚
度/cm
坡位
海拔高
度/m
15 14.9±5.48 1050 0.9 >50 下坡 121.7
   注:数据为均值±标准差。表2、3同。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分析
2014年8月,即火灾发生1a后对火烧迹地进行
野外调查。在杉木林火烧迹地上设立20m×20m
的调查样地5个,同时选择临近未火烧杉木林为对
照,同样设置20m×20m的5个调查样地。在各样
地内以S形布设法,选定5个点进行土样采集。在
采样点上除去地表枯枝落叶层后,用5cm内径的土
钻,分别采集0 10、10 20、20 30、30 40、40
50cm5个土层的土壤样品;将同一样地每个采样
点相同土层的土样进行均匀混合,按四分法装入自
封袋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去杂并过 2mm筛。
土壤密度测定用100cm3环刀采集0 50cm各土
层土壤,去杂带回实验室,105℃烘干至恒质量。在
每个样地内,分别以S形各布设5个小样方,用于测
定灌木(2m×2m)、草本(1m×1m)和枯落物(1m
×1m)生物量(表2)。
表2 火烧和对照样地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生物量
t·hm-2
样地类型 灌木 草本 枯落物
火烧样地 3.50±1.00 11.00±1.37 3.40±1.19
对照样地 0.96±0.36 0.42±0.13 3.30±1.32
土壤总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9];
易氧化碳采用333mmol·L-1高锰酸钾氧化法[10]测
定;土壤轻组有机质采用碘化钠重液分离法[11]测
定;土壤养分测定采用常规方法:土壤全氮,凯氏定
氮法;水解氮,碱解扩散法;速效钾,乙酸铵提取,原
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公式如下:
S=∑(Bi×Ci×Di)
  式中,S表示土壤有机碳储量,i表示土壤层次,
Bi表示土壤密度,Ci表示土壤有机碳含量,Di表示
土层厚度。
2.2 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 Excel2003和 SPSS18.0软件对试验数据
进行分析,采用 t检验分析火烧前后同一土壤层次
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差异显著性,用
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双尾检验)分析土壤有机
碳与土壤各养分的相关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火烧对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杉木林过火后0 50cm各土层中,土壤总有
机碳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增加幅度为 1.7%
380%,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土层土壤总有机
碳含量增加幅度降低。其中,火烧样地 0 10cm
和10 20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
照样地高出38.0%和25.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表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最大值
出现在0 10cm土层中,相比于对照样地增加了
9.22g·kg-1。
203
第2期 赵志霞,等:火烧对北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表3 杉木林火烧前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 g·kg-1
样地类型
土层/cm
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火烧样地 33.46±1.93A 18.96±1.74A 12.32±0.40 10.67±0.45 9.33±0.39
对照样地 24.24±1.89B 15.08±1.26B 11.82±0.88 10.23±0.62 9.17±0.35
增幅/% 38.0 25.7 4.2 4.3 1.7
   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易氧化碳是土壤有机碳中活性较高但稳定性相
对较差的碳。从表4可以看出,在0 50cm各土层
中,杉木林火烧样地易氧化碳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
与对照样地相比,火烧样地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在0
10cm土层中增加幅度为31.9%,差异达到极显
著水平(P<0.01);在10 20cm土层中易氧化碳
含量增加幅度为 33.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过火后,在20 50cm各土层中土壤易氧
化碳含量与对照样地相比增加6.6% 14.4%,未
达到显著水平。
表4 杉木林火烧前后土壤易氧化碳含量 g·kg-1
样地类型
土层/cm
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火烧样地 7.74±0.52A 4.61±0.89a 2.62±0.32 1.87±0.17 1.45±0.40
对照样地 5.87±0.36B 3.46±0.45b 2.29±0.20 1.69±0.25 1.36±0.13
增幅/% 31.9 33.2 14.4 10.7 6.6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轻组有机质主要由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和
一些微生物结构体所组成,一般聚集在土壤表层,其
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由表3可以看出,
杉木林过火后,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增加,在0
10cm和 10 20cm土层中增加幅度分别为
457%和32.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表5);在20 50cm各土层中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
增加幅度介于3.1% 14.8%之间,增加幅度较小,差
异不显著。过火后,杉木林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的增
加主要集中在0 10cm和10 20cm土层中。
表5 杉木林火烧前后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 g·kg-1
样地类型
土层/cm
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火烧样地 22.67±1.52A 8.29±0.67A 5.73±0.43a 5.04±0.18 4.64±0.37
对照样地 15.56±2.40B 6.25±0.90B 4.99±0.25b 4.74±0.24 4.50±0.31
增幅/% 45.7 32.6 14.8 6.3 3.1
3.2 火烧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火烧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产生显著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过火后杉木林在0 50cm土层中
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13.28t·hm-2,增加幅度为
19.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0
10cm和10 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对照
样地相比分别增加了8.6t·hm-2和3.65t·hm-2,
增加幅度分别为38.0%和25.7%,差异达到极显著
水平(P<0.01)。而20 50cm各土层中土壤有机
碳储量虽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火
烧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
10cm和10 20cm土层中,占增加总量的92.2%。
表6 杉木林火烧前后土壤有机碳储量比较 t·hm-2
项目
土层/cm
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合计
火烧样地 31.22±1.80A 17.84±1.64A 12.15±0.39 11.81±0.62 10.14±0.42 82.86A
对照样地 22.62±1.76B 14.19±1.20B 11.66±0.86 11.13±0.64 9.98±0.38 69.58B
增幅/% 38.0 25.7 4.2 6.1 1.6 19.1
3.3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火烧前后杉木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轻组
有机质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
平。这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对土壤养分的供应
状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火烧样地中土壤总有机碳
和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各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高于
对照样地,而易氧化碳与全氮、水解氮的相关性系数
则低于对照样地。
30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表7 杉木林火烧和对照样地土壤有机碳与
土壤养分相关系数
样地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总有机碳 易氧化碳 轻组有机质
火烧样地 全氮  0.978 0.939 0.961
水解氮 0.970 0.926 0.929
速效钾 0.884 0.876 0.825
对照样地 全氮  0.969 0.976 0.904
水解氮 0.901 0.947 0.918
速效钾 0.730 0.739 0.779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4 结论与讨论
4.1 火烧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林火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影
响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再分配[12-13]。研究表明,
中强度火烧后杉木林0 50cm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
含量均显著升高。土壤有机质在火灾中被蒸发、氧化
和焦化,损失的大部分有机碳被转变为 CO2、CO和
CH4,释放到大气中,小部分转变为黑碳,进入稳定的
土壤碳库[14]。林火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火灾类型(树冠火、地表火、地下火)、火烧强
度、过火时间及坡度等因素[4,15],因此不同学者的研
究结果有所差异。据Johnson等对北美不同林火影响
的土壤有机碳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突发性火灾发生后
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控制火烧却造成土壤有机碳
含量下降[16]。沙丽清等对西双版纳次生林火烧前后
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中发现,过火后0 10cm土层
中有机碳含量增加了24.9%[17]。本研究中,火烧后杉
木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 10cm和10 20cm
土层中分别增加了38.0%和24.0%,达到极显著水
平,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中强度火烧1a后,杉木林0 50cm土层中,火
烧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为82.86t·hm-2,对照样地
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9.58t·hm-2,过火后土壤有机
碳储量明显增加。从土壤碳空间分布来看,土壤有
机碳储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0 10cm和10 20
cm土层中,分别占增加总量的 38.0%和 25.7%。
李纫兰等在对突发性火灾对南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
碳储量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腐殖质层和 0 10cm
土层碳储量增加,而 10cm以下土层碳储量减
少[18]。火灾中通过蒸发、氧化和焦化后转变为
CO2、CO和 CH4所损失的有机碳从其它途径得到补
充,造成过火后0 50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
增加。过火后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是由森林火烧后植
被层未充分燃烧的有机残体、枯落物层有机颗粒和
其碳化颗粒的混入形成熏土效应引起,死亡植株半
腐烂根系的混入也是造成土壤有机碳增加的原因之
一[18-19]。同时,杉木林过火1a后火烧迹地自然演
替更新,对照样地灌木、草本生物量分别为0.96t·
hm-2和0.42t·hm-2,火烧样地灌木、草本生物量分
别增加到3.50t·hm-2和11.0t·hm-2。过火后冠
层植被减少,林窗增大,林分郁闭度降低,林内光照
增强[20],灌木和以蕨类为主的草本得以大量生长,
火烧样地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的增加也是土壤有机碳
含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4.2 火烧对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土壤易氧化碳是土壤养分的潜在来源,为微生
物活动提供重要能源,稳定性相对较差。火烧后杉
木林0 50cm各土层中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高于
对照样地,这是因为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1]。植被层未充分燃
烧的有机残体和凋落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成为
易氧化碳,火烧1a后易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这与
火烧样地凋落物分解加快有关。虽然火烧样地与对
照样地凋落物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由于易氧化碳
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和降水[22],火烧后地
表温度升高,微生物活动加剧,凋落物分解速度增
加,火烧后混入土壤未充分燃烧的有机残体、枯落物
经微生物的分解、迁移和转化成为易氧化碳。
土壤轻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
根系[23],其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储存及其短期动态有
关[24]。火烧1a后,0 50cm各土层土壤轻组有机质
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在0 10cm和10 20cm
土层中差异极显著。土壤轻组有机质对林火干扰反
应很敏感,过火后土壤中混入的大量未完全燃烧的有
机残体、碎屑及有机物颗粒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
加[18],使火烧样地轻组有机质来源增加,同时植被层
遭到破坏,林窗增大,林内光照增强[20],地表温度升
高,微生物活动增强,分解速度增加,并随雨水向下层
土壤迁移进而引起轻组有机质的增加[8]。
林火是引起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因子之
一[25-26]。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
明,土壤养分的供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碳含量。
火烧样地中土壤总有机碳、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各养
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高于对照样地。火烧1a后,
土壤全氮及水解氮含量增加,这是由于土层表层碳
化、无机物和植被有机残体的堆积引起的[6],与孔健
健[27]、赵彬[28]等研究结果一致;另外,过火后固氮
403
书第2期 赵志霞,等:火烧对北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植被的大量生长也是造成土壤含碳量增加的原因之
一[29]。但耿玉清等发现在土壤有机质层,轻度火烧
对土壤全氮量的影响不明显,而中强度火烧后0
10cm土层中全氮量显著降低[30]。这与火灾类型、
过火时间、火烧强度以及坡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4]。
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则主要是因为过火后灰分增
加[31],还有研究发现过火后速效钾的变化与火烧温
度有关,火烧后表土的速效钾浓度有明显升高[32]。
中强度火烧对北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产生
显著影响。过火1a后,杉木林火烧样地0 50cm
各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轻组有机质含量
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13.28t·hm-2,土壤活性有机
碳与土壤养分的相关系数高于对照样地。林火作为
森林生态系统中突发性的因子之一,中强度火烧能
够促进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循环。火烧1a后,火烧迹
地天然更新以灌木和草本为主,建议采用人工补植
造林措施,短时期内促进植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郑焕能.中国东北林火[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
社,2000.
[2]魏云敏,胡海清,孙家宝,等.不同强度火烧对轻组和重组有机碳
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840-5843.
[3]赵凤君,舒立福,姚树人.森林火灾碳排放估算方法与研究进展
[J].森林防火,2012,(1):25-29.
[4]GonzálezPérezJA,GonzálezVilaFJ,AlmendrosbG,etal.The
efectoffireonsoilorganicmaterareview[J].EnvironmentInter
national,2004,30(6):855-870.
[5]张玉红,孙铭隆,刘 彤.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植被土壤理化性
质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6):41-43.
[6]张 喜,朱 军,崔迎春,等.火烧对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林土
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19):5809-5817.
[7]孙毓鑫,吴建平,周丽霞,等.广东鹤山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
养分含量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3):513-517.
[8]陆 昕,胡海清,孙 龙.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土壤轻组有机碳
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11709-11713.
[9]LY/T12371999.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S].
[10]沈 宏,曹志洪,徐志红.施肥对土壤不同碳形态及碳库管理
指数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0,37(2):166-173.
[11]JanzenHH,CampbelCA,BrandtSA,etal.Lightfractionor
ganicmaterinsoilsfromlongtermcroprotations[J].SoilScience
SocietyofAmericaJournal,1992,56(6):1799-1806.
[12]WanSQ,HuiDF,LuoYQ.Fireefectsonnitrogenpoolsand
dynamicsinterestrialecosystems:ametaanalysis[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1.11(5):1349-1365.
[13]吕爱锋,田汉勤.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生产力[J].植
物生态学报,2007,31(2):242-251.
[14]CzimczikCI,SchmidtMWI,SchulzeED.Efectsofincreasing
firefrequencyonblackcarbonandorganicmaterinPodzolsofSi
berianScotspineforests[J].EuropeJournalofSoilScience,2005,
56(3):417-428.
[15]FrenchNHF,GoovaertsP,KasischkeES.Uncertaintyinestima
tingcarbonemissionsfromborealforestfire[J].JournalofGeo
physicalResearch,2004,109:114-128.
[16]JohnsonDW,CurtisPS.EfectsofforestmanagementonsoilC
andNstorage:metaanalysis[J].ForestEcologyManagement,
2001,140(2):227-238.
[17]沙丽清,邓继武,谢克金,等.西双版纳次生林火烧前后土壤养
分变化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6):513-517.
[18]李纫兰,缪启龙,王绍强,等.突发性火灾对南方湿地松人工林
土壤碳储量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9,31(4):674-680.
[19]崔晓阳,郝敬梅,赵山山,等.大兴安岭北部试验林火影响下土
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5):
196-200.
[20]丛 燕,魏荣华,袁 强.黑河地区阔叶林和白桦落叶松林火烧
迹地生物量动态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1,36(2):17
-19.
[21]AndersonTH,DomschKH.Ratiosofmicrobialbiomasscarbonto
totalorganiccarboninarablesoils[J].SoilBiologyandBiochemis
try,1989,21(4):471-479.
[22]徐 侠,王 丰,栾以玲,等.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易氧化碳
[J].生态学杂志,2008,27(7):1115-1121.
[23]BooneRD.Light-fractionsoilorganicmater:originandcontri
butiontonetnitrogenmineralization[J].SoilBiologyandBiochem
istry,1994,26(11):1459-1468.
[24]PostW M,KwonKC.Soilcarbonsequestrationandlanduse
change:Processesandpotential[J].GlobalChangeBiology,
2000,6(3):317-327.
[25]BobyLA,SchuurEAG,MackMC,etal.Quantifyingfirese
verity,carbon,andnitrogenemissionsinAlaska’sborealforest
[J].EcologicalApplications,2010,20(6):1633-1647.
[26]GertiniG.EfectsoffireonpropertiesofforestsoilsAreview[J].
Oecologia,2005,143(1):1-10.
[27]孔健健,杨 健.火烧对中国东北部兴安落叶松土壤性质和营
养元素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11):2837
-2843.
[28]赵 彬,孙 龙,胡海清,等.兴安落叶松林火后对土壤养分和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3):
450-459.
[29]傅民杰,王传宽,王 颖,等.4种温带森林土壤氮矿化与硝化
时空格局[J].生态学报,2009,29(7):3747-3758.
[30]耿玉清,周荣伍,李 涛,等.北京西山地区林火对土壤性质的
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5):66-70.
[31]王 丽,王兆锋,张镱锂,等.火烧对拉萨地区湿草甸湿地土壤
养分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5):549-554.
[32]姜 勇,诸葛玉平,梁 超,等.火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土
壤通报,2003,34(1):65-69.
(责任编辑:金立新)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