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on Rhizosphere Soil Propertie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with Different Infection Grades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全 文 :休业 形学研究  !又∀ , #∃ % & ∋ ( ( ) ∃ 
∗’+ ,−. / 扮−.− 0 ,1 2
文章编号 ∋ %3 & %一# ∃( 《以拓 &3 #州&((习4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张学利 , 杨树军 , 张百 习 , 白雪峰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 辽宁 阜新 #5 仪!〕&
摘要 ∋对章占台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 , 结果表明 ∋樟子松感病后 , 根际土壤的
#, #值随感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 , 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 67 6 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根际土壤中盐分的富集程度明显
卜降 , 全 8 、速效 8 、速效 9 的富集程度和速效 ∗的亏缺程度明显下降 :樟子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酶的活性随感
病等级的加重呈下降趋势 , 说明樟子松感病后 , 其根系的生物活性下降。
关钮词 ∋樟子松 :感病等级 :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中圈分类号 ∋ 4; # 文献标识码 ∋ <
= − .− 0 , 1 2 > ? =五∀≅ > .∗2− , − Α诫 ∗, > Β− ,/∀ − . > Χ 几? Δ . .Ε %Φ − ./门触 Φ0 , Γ Η > ? Ι > %∀1 0
初/2 ϑ ∀?隐, − ? / Κ? Χ− 1 /∀ > ? Λ , 0 Μ − .
Ν月姓8‘无“忍一%∀ , Ο< ΠΘ 6 .2 Δ一? , Ν月姓刀‘Ρ0 ∀一姚 , Ρ< Κ Σ Δ 忍一?Ι
.0? Μ 一Τ ! 0 /∀> ? 0? Μ <Χ− ,− ./ 0 / ∀> ? Κ? ./ ∀/Δ / − > Χ Υ 0> ? ∀? Ι ∗,ϑ Φ ∀? − − , ςΔ! ∀? # 5峨ΣΣ〕, Υ 0> ? ∀? Ι , 62∀? 0 &
< Ω ./, 0 − / ∋ ‘,2− , 2∀≅ > . Β2 − ,− 4 3 ## ∗,> Β − ,/ ∀− . > Χ ∗∀? Δ. .〕六犯. ,, ∀. Φ 0 , Η> 昭 > %∀10 Β%0? /0/ ∀> ? Ξ∀ /2 Μ∀Χ− ,− ? / ∀? Χ− − /∀> ? 『0 Μ − . Ξ − ,−
. , Δ Μ ∀− Μ Γ Ψ2 − ,− . Δ %/. . 2> Ξ − Μ /20/ Ξ ∀/2 − ! 0 − − /2 0 /∀吧 > Χ Μ ∀. − 0 . − , /2− ΒΖ Φ 0 %Δ − > Χ /2 ∀≅ > .Β 2− ,− .> ∀% ∀? − ,− 0 . − Μ 0 ? Μ /%%− − > ? /− ? / +Χ
> , Ι 0 ? ∀〔 。一0 [/− , Μ − − ,− 0. − Μ . ∀Ι? ∀Χ∀ − 0 ? /%Ε Γ 67 6 Φ 0 %Δ − . +Χ /2 ∀≅ > .∗2− ,− 4 3 ## Ξ − ,− 2∀Ι2 − , /20 ? /2> .− ∀? ? > ? 一/2 ∀≅ > .∗2− ,− 4 3 ## 0 ? Μ
Φ 0 ,∀ − Μ 一 , Η Β %∀− 0 /− Μ %Ε Γ Ψ 2− − ! /− ? / >Χ . > %Δ Ω%− . 0% / 0 − − Δ Η Δ %0 /∀> ? Μ − − ,− 0 . − Μ Ξ ∀/2 − ! 0 − − /2 0 /∀? Ι +Χ Μ ∀. − 0. − Γ Ψ2− 0 − − Δ Η Δ %0 /∀> ? − ! ∴
/∋ ? / &Χ ] 一/0 %8 , 0 Φ 0 ∀%0Ω %− 8 , 0 Φ 0 ∀%0Ω %− 9 0 ? Μ /2− Μ − Χ∀ − ∀− ? −Ε − ! /− ? / > Χ 0Φ 0∀ %0 Ω%− ∗ >Χ /2 ∀≅ > . Β 2− ,− 4 3 ## Μ − − ,− 0. − Μ 4 #邵∀Χ∀ − 0 ? /%ΕΓ
% 2− 0 ? Γ ,Δ ? / > Χ Η ∀−,> 铭0 ? ∀. Η 0 ? Μ /2− 0 − /∀Φ ∀/Ε > Χ Μ∀Χ− , − ? / ⊥∀? Μ . > Χ − ? ≅ ΕΗ − . > Χ /2 ∀≅ > . Β 2− ,− 4 3 ## . 2>Ξ − Μ 0 /,− ? Μ > Χ Μ − − ,− 0 . − Γ
9 −Ε , > ,Μ . ∋ ∗∀ ? Δ. .少%之&−. %币 Φ0 , Γ Η> ? 召Γ> %∀1 0 : ∀? Χ− − /∀> ? .,0 Μ − : ,2 ∀≅> . Β2−,− 4 3 ##∋ ? > ? 一/2 ∀≅ > . Β2−,− 4 3 ##
根际是由植物根一土壤一微生物一酶组成的一 影响 , 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 因此 ,
个特殊微生态系统 , 受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 , 在物 本文对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土壤的 ΒΖ 值 、有
理 、化赞和生物学特性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土壤 机质含量 、交换性能 、养分含量 、微生物组成和酶活
微 区 _ ’ 。 樟子 松 ∗∀ ? Δ. 妙之Γ邵 /,∀. , 0, Γ ?≅> ?Ι> %∀1 。 性的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 以期探讨樟子松固沙
%∀/Φ ∀? Γ ,是我国 “三北 ”地 区 的主要造林树种 。 自 林衰退对其林下土壤性质的影响 , 为合理调整林分
#∃ 3 ‘卜一以来 , 樟子松固沙林感染枯梢病的程度日益 结构提供依据 。
加重 , ⎯七病原菌为松球壳抱菌 助20− ,>∗ .∀. .0∗ ∀?− 0 , 、 。 , 人 , ⎯ α [ 、。
ς, & 如⊥> β ΑΔ /> ? & , 树木感病后其正常的生理活 ∴ 一 ” 一) 一 口 ‘,χ “ ‘ 。
动必然发生变化 , 而这种变化会通过林木一土壤 的 试验地设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境内的辽宁
相互仁用对林下土壤 , 尤其是根际土壤的性质产生 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的试验示范林 内 , 该林地位 于
小嘀##期 ∋ 3 4一 一 #Τ
草 淤项日∋ 辽宁省科技攻关招标项目“ 辽西北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3 # 3; 3 5& 资助
仁昔简介 ∋ 张学利 #∃ ;3 一 & , 男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森林土壤和荒漠化治理研究 Γ
第 # 期 杨学利等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  “  ’7 、  “ 5 ’8 ,海拔  5 ( Η ∋年降水量  4 3 ) 4 Σ&
) , 年蒸发量 # 53 ) # (3 Η Η : 年平均气温 4 Γ ;
℃ , & #3 ℃ 年均积温为  (3 ) 5 3 ℃ 。 林下土
壤类型 为风沙土 , 林下植被主要有 中华 隐子草
1%− ∀. /> Ι −?−. 12∀ ?− ?. ∀. δ0!∀ Η Γ &9− ?Ι & 、细叶胡枝子
及样翻已ΠΔ ?1−0 Φ0, Γ . Δ Ω . −,∀ − − 0 9> Η Γ & 、展枝唐松草 跳0 %∀1/ ,Δ Η .叮Δ0 ,> . Δ Η Α/− Β2 Γ − ! ε ∀%%Μ Γ &和狗尾草
Α− /) , 艺月冠∀. φ Γ & Ρ − 0 Δ Φ Γ &等 。
 试验材料与方法
3 # 年 ; 月下旬选设地形较为平坦 , 林龄分别
为 55 0 和 5 ; 0 的  块标准地 , 面积均为  3 Η !  3
Η , 造林密度为 Τ Τ Τ ; 株 · 2Η 一 , 株行距 5 Η ! 3 Γ 4
Η & , 现保留密度为 % 《拟〕株 · 2Η 一 左右 , 林下植被
盖度约 (3 γ 。 在每块标准地内 , 对樟子松的树高和
胸径进行每木调查 , 5; 0 标准地树木平均胸径和树
高分别为 4 6Η 和 # Γ 3 Η , 5 0 标准地树木平均胸
径和树高分别为 #Τ 。Η 和 ,> Γ . Η 。 在标准地内 , 依
据感病表现的不同将樟子松划分为 4 个不同感病等
级 ∋未感病 、 Κ 、 # 、 # 和 ε 。 分级标 准为 ∋ 未感
病—健康树木 : Κ级—同年生针叶 #χ  以下受害 : ? 级—同年生针叶 #χ 以下受害 : # 级—同年生针叶 5 χ 以下受害 : ε 级—同年生针叶 5χ以上受害至因病枯死 。 从每组中选择标准木  ) 5
株 , 在树木周围多点挖取 + ) 43 1 Η 土层内的细根 ,
采用抖落法〔’」取根际土壤 。 取不沽附在根系上的土
壤 ,充分混合作为非根际土壤样品 。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见文献「5 η 。
5 结果与分析
5 Γ # 土坡 ΒΖ 值
由于根系呼吸作用释放 6+ ∋ 以及在离子的主动
吸收和根尖细胞伸长过程中分泌质子和有机酸 , 一
般会引起根际土壤 ΒΖ 值的下降 ,如 ∋杉木 6Δ? ?∀ ?Ι ∴
20 Η ∀0 %0 ?1−> %0/ 0 肠Η Ω Γ & Ζ > > ⊥ Γ & 、 火炬松 ∗ ∀? Δ.,0− Μ 0 2 ? ? Γ & 、红松 ∗Γ ⊥> ,0 ∀1 ?. 衍 Α∀− Ω Γ − / ΝΔ − − Γ & 、油
松 ∗Γ /0 Ω Δ如扣,Η 众 60, Γ & 、华北落叶松 加,∀! Β ,∀ ?1 ∀∴
Β ∀. ) 门那少阳1入/∀ δ 0Ε, & 、 华 山 松 晓击王拈 Μ− > Μ0 ,0
=> !Ω Γ & 助ΔΜ Γ & 、 锐 齿 栋 口Δ− ,− > 0% ∀1 ?0 Φ0,Γ
01 Δ/−. ) /0 δ0! ∀Η Γ & 、杨树 尸叩Δ% Δ. φ Γ & 、细柄阿丁
枫 注%/ ∀? Ι 浓 12 ∀?− > ∀. 620 Η Β Γ & > %∀Φ Γ − / Ζ 0? − − &
等〔’叼〕。 树木感病后 , 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然会受
到影响 , 并在其根 际土壤的性质变化中表现出来 。
从图 # 可以看出 ∋樟子松感病后 , 随着感病等级的提
高 ,樟子松根际土壤的 ΒΖ 值逐渐升高 , 而非根际土
壤的 ΒΖ 值则无明显变化 。 分析结果表明 ∋ 樟子松
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 ΒΖ 值比值与树木的感病
等级呈正 相关关系 Ε 二 3 Γ 3 # #犷 ι 3 Γ > . %! ι
3 Γ ∃#  , 矿 ϕ 3 Γ ∃4 ( # , 式中 ∋ ! 为感病等级 , Ε 为邢Α
值 , = 代表根际土壤 , Α代表非根际土壤 ,下同 。 & , 即
樟子松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 ΒΖ 值比值随感病
等级的增加而增大 , 逐渐趋近于 # 。
娜毛
未感病 %
感病等级
% ε
图 #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Β Ζ 值的变化
樟子松根际土壤 ΒΖ 值的变化说明 , 随着感病
程度的加深 ,樟子松根系的活性逐渐下降 , 对其周边
环境的影响能力减弱 , 根际土壤的 Β Ζ 值逐渐与非
根际土壤接近 。 在未感病时 , 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
壤相比其 Β Ζ 值下降了 ( Γ Τ4 γ , 而在感病后 , 根际土
壤的 ΒΖ 值下降的幅度明显减小 。
5 Γ  土壤有机质含/
由于根际土壤承接了大量的根系分泌物及根表
脱落物 ,是微生物丰富的区域 , 因而一般来说 , 林木
根际土壤比非根际土壤含有更多的有机物质 ]’。〕。
从图  可以看出 ∋樟子松感病后 , 其根际土壤有机质
含量明显下降 , 由未感病的 #3 Γ ( ∃ · ⊥ Ι 一 ’下降到感
病后的 ( Γ 5 ∃ · ⊥ Ι 一 ‘  个感病等级的平均值 & , 感病
的樟子松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了 5 Γ # γ :
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 。
个的召∋丫叫如饵褥辑
未感病 ?
感病等级
班 ε
图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 卷
樟 一 Χ一松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
值与树木的感病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Ε ϕ 一 3 Γ >% ; %! ,
一 & Γ 3 ; : Τ ! ι  Γ 3 5  4 , 尺, ϕ 3 Γ ∃ 4Τ  & , 即樟子松林
下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 柑Α 值随着感病的加重而下
降 。 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 , 与树木感病后地
φ部分 七合作用减弱 , 运输到地下部分的有机质减
少有关 同时也与其根系生理活动减弱 , 根系分泌物
减少有 α 关∋ 。 非根际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主要依靠地表
枯枝落叶的分解 , 所 以其含量的变化受树木感病的
影响较 】、 。
5 Γ 5 土Γ壤交换性能和全盐 Γ
阳离子代换量 676& 是表征土壤交换性能的重
要指标 几 由表 # 看出 ∋樟子松感病后根际土壤的阳
离子代换量及其柑Α 值均高于感病前 , 但不同感病
等级樟 ,松根际土壤 676 值及其 印Α 值的变化却
无明显现律 , 这可能与樟子松感病后根际土壤的 ΒΖ
值和有讥质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有关 。 土壤阳离子
代换量的大小受勃粒含量 、有机质含量 以及 Β Ζ 值
状况等因素影响 , 樟子松感病后根际土壤 Β Ζ 值的
上升可 月起 676 值的上升 , 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又
会引起 ∋7 6 值的降低 , 即根际土壤 ΒΖ 值和有机质
含量的变化对 67 6 的影响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
由友 # 还看出 ∋ 土壤的全盐量 以电导率表示 &
则均为银际土壤的大于非根际土壤的。 分析结果表
明 ∋樟Π 飞松根际土壤与非根 际土壤的电导率比值与
树木的感病等级呈正相关关系 Ε ϕ 一 3 Γ >  ∃! , ∴
3 Γ 3 (  Τ , ι # Γ  ∃ Τ 5 , 尺, ϕ 3 Γ ∃卯 4 & , 即随着树木感病
程度的如重 , 可溶盐在根际积聚的程度逐渐降低 。
根际土嚷中盐分的积累主要是 由于土壤中的可溶盐
因树木蒸腾吸水而随着土壤水运动到根际周围 , 当
土壤水分因蒸腾作用大量散失后 , 盐分积聚在根际
周围 ,导致根际盐分含量升高 。 树木感病后 , 其蒸腾
作用减弱 , 积聚在根际周围的盐分又在浓度梯度的
作用下 , 扩散到非根际土壤中 , 引起根际土壤中盐分
含量的下降 :感病越严重 , 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
壤中盐分含量下降的越多。
表 #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
际土坡的交换性能及全盐 Γ
项目 感病等级未感病 ## ### ΚΘ
676 χ = ; Γ Σ&
−Η> % · ⊥ Ι 一 , & 4 4 Γ ; 5 Τ Γ  5
# Γ 4 3
5 4 Τ 3
 4 Γ 3
# Γ  
∃ Γ 54
Τ ;(
# Γ 5 (
( >
4 Γ 4 Τ
,‘3,Γ气、,一电导率χ = 5 Γ 53
卜. · − Η 一 , & 4  Γ 扔
= Ν χ 4 # Γ  ∃
 ∃ Γ ∃ (
  Γ 43
# Γ 5 5
5 ( Γ ( 4
5  Γ 53
# Γ  3

3
(3
%5
5 Γ  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在 自然 环境中是一个复杂的变 量 ,
林分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有着密切
的关系 。 由表  可 知 , 不同感病等级的樟子松根
际土壤的全 8 含量仍高于非根 际土壤的 , 但其 = χ
Α 值由未感病时的 # Γ ; 3 Τ 下降为感病后 的 # Γ 54 
 个感病等级的平均值 & , 即全 8 的根 际 效应
= χ . 值 &随感病加重而下降 : 不同感病等级 的樟
子松根际土壤的全 ∗ 含量也全部高于非根际 土
壤的 , 且其 = χ Α 值由未感病时的 # Γ #3 ∃ 上升为感
病后 的 # Γ  Τ 3  个感病等级的平均值 & : 全 9 含
量的变化不明显 。
衰  不同感病等级棒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坡的养分含/ 变化
感病等级 全 8 χ Ι · ⊥ Ι 一 ’& 速效 8χ 叱 · ⊥Ι 一 ‘& 全 Ξ Ι · ⊥ Ι 一 ’& 速效 Ξ 吨 · ⊥Ι 一 ’& 全份 Ι · ⊥ Ι 一 ’& 速效ς Η Ι · ⊥ Ι 一 ’&
= 3 Γ 4《Σ&  ( Γ Τ Τ # 3 Γ # 45  Γ ( 4∃  # Γ 5 3 Τ 5 Γ 3 5 #
沐感病 4 3 Γ ∃ 5 #∃ Γ  ∃ Τ 3 Γ # 5( 4 Γ 卯∃   Γ ( #3  3 Γ 4 #Τ
κ‘ χ 4 # Γ ;3Τ # ,  (4 # Γ #3 ∃ 3 Γ  ;; 3 Γ ∃ 5 # # Γ 4 4Τ
呀毛 3 Γ 4 ( #∃ Γ ∃ 55 3 Γ #   Γ 《拓;  # 4 43 5 ; Γ  55
# 4 3 Γ 5 (; #5 Γ Τ ( 3 Γ 3 ∃ 4 Γ 肠;  # Γ  53 5 3 Γ #∃;
# χ 4 # Γ #(5 # Γ  4; # Γ 4 ## 3 Γ ( 3 5 # Γ 3 #4 # Γ  5 5
= 3 Γ 《场  3 Γ 3 4 # 3 Γ #5 4 Γ #∃ 3 Γ Τ 洲〕 5 ( Γ 3 # 4
## 4 3 Γ  ; #( Γ #Τ 3 Γ 3∃ Τ ; Γ 3Τ #  # Γ 3 ;3 5  Γ 5 (Τ
%、χ 4 # Γ  ( # #《科 # Γ 5 ∃ Τ 3 Γ ;  Τ 3 Γ ∃ ; ( # #;
= 3 Γ ; Τ  5 Γ 5 4 3 Γ  4 #  Γ 粼&4   Γ 3 3 4 3 Γ 4 5
# 4 3 Γ 5 3 #∃ Γ Τ # 3 Γ # ∃ 5 Γ Τ (3  # Γ  53   Γ ; 34
κ χ 4 # Γ 田 # Γ 加 # Γ Τ (4 # Γ #∃; # Γ 3 5; # Γ #( 5
= 3 Γ 5∃ Τ  3 Γ  (; 3 Γ #5Τ 5 Γ ; ∃  3 Γ  (3 5 5 Γ 3 # #
ΚΘ 4 3 Γ ∃ 5 #∃ Γ 4 ;∃ 3 Γ #3∃ 5 Γ (  4 3 Γ #53  ( Τ 5
哥心χ 4 # Γ 5 4 # Γ 3 5Τ # Γ   ( 3 Γ ∃ ; 4 # Γ Σ& ; # #4 5
第 # 期 杨学利等 ∋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速效养
分的变化有如下规律 ∋根际土壤的速效 8 、速效 9 含
量仍高于非根际土壤 , 但提高的幅度明显减少 。 未
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的速效 8 含量比非根际土壤高
( Γ 4γ , 而感病后 其含量仅 比非根 际土壤 的高
#∃ Γ ∃γ :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的速效 9 含量比非
根际土壤的高 4 Γ Τγ , 感病后其含量比非根际土壤
的高 # ( Γ Τ γ , 即樟子松速效 8 和速效 9 在根际的富
集程度随树木感病的加重而下降 。 感病后樟子松根
际土壤速效 ∗ 的亏缺程度明显下降 , 由未感病时亏
缺 4 Γ 5 γ 下降到感病后亏缺 ; Γ ( γ , 感病等级为 Η
级的樟子松根际土壤的速效 ∗含量已经高于非根际
土壤的。
5 Γ 4 土壤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起着重要作用 , 根际微生物比非根际微生物更能确
切地反映微生物对土壤生物活性及林木生长的影
响] ’‘〕。
由表 5 可知 , 随着感病等级的提高 , 樟子松根际
土壤微生物总数呈下降趋势 , 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总
数变化不明显 。 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总
数为 ;4 Γ  万个 · Ι 一 ’土 , 而感病的樟子松根际土壤
的微生物总数下降为 Τ3 Γ 4 万个 · Ι 一 ’土 均值 & 。 从
微生物的形Α 值看 , 亦有随樟子松感病等级的提高
而下降的趋势 , 说明樟子松感病后 , 其根系的生物活
性有所下降 , 而非根际土壤中则没有表现 出这种变
化 。
由表 5 还看出 , 随着樟子松感病等级的提高 , 根
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逐步下降 , 而非根际土壤中细
菌的数量变化不明显 :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占微生
物总数的百分比明显下降 , 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所占
比例无明显变化 :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的比
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所占
的比例有所上升 , 而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的 比例却
有所下降 。 分析结果表明 ∋樟子松的健康状况对根
际微生物的数量组成有较大影响 , 而对非根际土壤
影响较小 , 即樟子松的感病对其根际微生物有不良
影响 。
表 5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坡微生物数/
感病等级 细菌
χ
万个 · Ι 一 ’土 &
所占比例χ
γ
真菌χ
万个 · Ι 一 ’土&
所占比例χ
γ
放线菌χ
万个 · Ι 一 %土&
所占比例χ
γ
总数 χ
万个 · Ι 一 ’土 &
未感病 =
Α
4 ( Γ ;
 # Γ 3
; ( Γ 3Τ
Τ ; Γ 5 #
Τ Γ 3
5 Γ Τ
# Γ Τ ;
; Γ ∃ (
## Γ 4 
#3 Γ 4
Τ Γ Τ
#5 Γ ∃ Τ
 # Γ # 4
; 4 
5 # Γ 
# = 4 Γ 4 ; # Γ 5  4 Γ ( ∃ Γ 3∃ # Γ 4 #∃ Γ 4 ∃ Τ 5 Γ (
4  5 Γ 4 ; 4 Γ 5  5 Γ ∃ #  Γ 4 3 5 Γ ( # Γ # ( 5 # Γ 
几χ 4 # Γ ∃ # Γ  ∃ 5 Γ ∃  Γ 3
# = ; Γ 4 ; 5 Γ 3 ( Τ Γ ( #3 Γ  Τ #3 Γ ; #Τ Γ Τ Τ 4 Γ 3
4  3 Γ Τ Τ Γ Τ ;  Γ 5 # 5 Γ ∃  Τ Γ 3 #∃ Γ   5 3 Γ ∃
5 ; 4
∃ Γ 4
Τ ( Γ 5 #
; 3 3 ;
∃ Τ
Τ Γ #
# Γ 4 ;
( Γ ;
Τ Γ 4
# Γ 5
#; Γ  ∃
# Γ  ∃ Τ Γ 4
# Γ  3
# Γ  #
#4 Γ 
ε =
Α
5∃ Γ 4
4 Γ ;
Τ ; Γ Τ
Τ∃ Γ  Τ
# Γ ∃ 3
#; Γ 4 ;  Γ (
 Γ #5
#; Γ  ;
# Γ ∃ ;
5 Γ Τ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
作用 , 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 要指标之
一 【” η 。 植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主要是通过根分
泌物作用于根际微生物区系而起作用的。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土壤中各种酶的活性
均高于非根际土壤的 , 这可能是由于根际土壤距根
系近 , 根系提供的微生物生活物质和能量丰富 , 微生
物活性强 , 因而酶活性也强于非根际土壤 _’5 」。 由表
 可知 , 樟子松感病后 , 根际土壤中各种酶的活性均
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 而非根际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
不明显 。 土壤脉酶的 印Α值由未感病的  Γ  3( 下降
到ε 级时的 # Γ ; #Τ , 过氧化氢酶的 邵Α 值变化不明
显 , 多酚氧化酶的 形Α 值由  Γ ( ; 下降到ε 级时的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 卷
 Γ #∃ , 酸性磷酸酶的 形Α 值在感病后下降幅度较
小 , 转化 酶的 即Α 值 由  Γ #5 下降到 ε 级时的
# Γ 5 Τ5 , 下降幅度较大 。 樟子松感病后 , 其根际土壤
中各种酶活性的下降可能与其根系分泌物的数量及
组成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根际微生物总数的下
降有关 。
表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坡酶活性变化
感病等吸 脉酶
χ 过氧化氢酶χ 多酚氧化酶χ 酸性磷酸酶 χ 转化酶χ
8 Ζ 5 Η Ι · Ι 一 ’& 。能 耐 · φ 一 , 枷 ? > 礴毗 · Ι 一 , & 没食子酸 Η Ι · Ι 一 , & 酚吨 · Ι 一 ’& 3Γ #耐 · φ 一 , 8气 Α 3 5 Ηφ · Ι 一 , &
36%,夕八以月呼七# !∀#八⋯∃%&未感病 ∋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洲∗
1 ∋
% ∀ ∃ / ∃
∀ ∃
+.一2∃%3 − ∋
柑∋
&
∀ 2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24 ∃
∀ 4 % +
∀ / 4 5
∃ ∀ + ∃
∀ ( 2
2 ∀  . ∃
% ∀ + ∃
% ∀ / ∃
2 ∀ ∃
% ∀ 4 . ∃
% ∀ ∃2 +
2 ∀ 叫∃
% ∀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拓(
% ∀ 4 
∃ ∀ / .∃
∃ ∀ /%
% ∀ +( 4
∃ , / 2∃
∃ ∀ /∃
% ∀ ( 24
∃ ∀ / ∃
∃ ∀ .∃
% ∀ )拓 (
∃ ∀ // ∃
∃ ∀ / 2
% ∀  % 2
∀ +%
∀ .∃
玲 ∋
/∃
/ 2/
2∃(4
 小匕洁
樟 厂松感病后 , 因其自身生理活动的变化对其
林 6发育的土壤尤其是根际土壤的性质产生 了明显
影响 ,具体表现为 7樟子松感病后 , 根际土壤的 8,
值随感病等级的提高而上升 ,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
9 : 9 值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变化比较复杂 ;随
着感病等级的提高 , 根际土壤中盐分的富集程度明
显下降 ;根际土壤中全 < 、速效 < 和速效 = 的富集程
度明显 下降 , 速效 > 的亏缺程度也明显下降 , 根际土
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逐渐与非根际土壤接近 ;樟子
松根际 匕壤微生物总数随感病等级的提高呈下降趋
势 , 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这一变化不明显 ; 根际土
壤中各种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 说明樟子
松感病后 ,其根系的生物活性下降 。
参考文献 7
「 杨 、 盛 , 何宗明 ,邹双全 , 等∀ 格氏拷天然林与人工林根际土壤微
生物 泛其生化特性的研究〔!」∀ 生态学报 , 4 + , 一+ )% ∗ 7 %∃ ? % /
%≅ 陈水亮 , 韩士杰 ,周玉梅 , 等 ∀ 胡桃揪 、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根
际 士壤有效磷特性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 % ∃ % , / ) ( ∗ 7 ( 4∃
? ( 4 
「/〕张学利 , 杨树军 , 刘亚萍 , 等 , 章古台固沙林主要树种根际土壤性
质研究 Α !≅ ∀ 中国沙漠 , %仪” , %  ) 1 ∗ 7 ( % ? ( 2
Α Β蒋秋怡 , 叶仲节 , 钱新标 , 等 ∀ 杉木根际土壤特性的研究〔!」∀ 浙江
林学院学报 , 4 , + )  ∗ 7  . ∃ ?  . 2
Α.〕厉婉华 ∀ 栓皮栋 、杉木和火炬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及 8 , 值
差异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4 4 2 , % ∃ ) % ∗ 7  4 ? . %
Α2 ≅ 丁应祥 , 王福升 , 林寿明∀ 不同林龄 1石4 杨根际土离子浓度和养
分状况 Α!≅ ∀ 林业科学研究 , 1卯+ , ) . ∗ 7  2 ?  2 +
Α( ≅ 杨玉盛 ∀ 杉木细柄阿丁枫混交林根际 土壤的研究〔! ∀ 福建林学
院学报 , 4 ( , ( ) 1 ∗ 7 % ? .
〔+〕包青 , 郑晓光 , 郑学良 , 等∀ 白桦和红松根际土壤养分的林龄分布
及季节动态 Α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4 4 ( , %. ) 1 ∗ 7 . 2 ? . 4
〔4 」刘建军 , 陈海滨 , 田呈明 , 等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树种根 际微生
态系统土壤性状研究【!≅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4 + , 
) / ∗ 7 . % ? . (
「 ∃ 〕徐秋芳 , 马尾松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浙江林学院学报 ,
44 + , . )% ∗ 7 % % ? % 2
〔 」焦如珍 , 杨承栋 ∀ 不同代杉木人 工林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
数量及种类的变化〔!≅ ∀ 林业科学研究 , 4 44 , 1%) 1 ∗ 7 / ? +
仁 % 〕盛炜彤 , 杨玉盛 , 范少辉 ∀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 ∀ 林
业科学研究 , % ∃ / , 2 ) ∗ 7 / (( ? / ..
仁 / 〕张其水 , 俞新妥 ∀ 杉木连栽林地混交林土壤酶的分布特征的研
究 Α !」· 福建林学院学报 , 4 + 4 , 4 )/ ∗ 7 %. 2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