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Collective-owned Forest Tenure Reform Based on "3S" Technologies and Econometric Model ——Case Study of Shaowu County, Fujian Province

基于"3S"技术与计量经济模型的集体林权改革监测与评价——福建邵武的实例研究



全 文 :林 业科 学研 究 2010, 23( 6) : 815 822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10) 06-0815-08
基于“3S”技术与计量经济模型的集体林权
改革监测与评价
———福建邵武的实例研究
陈幸良1, 邵永同2, 陈永富1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91 ; 2 .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90)
摘要: 研发了集体林权改革综合评价和动态信息反馈系统; 应用“GPS、RS、GIS”技术, 通过 SPOT5 遥感影像实例分
析了福建邵武林改后的资源状况; 调查分析了林改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变化, 调查分析了林农对林改的评价和
政策意愿; 通过主成份分析、建立综合模型、判别分析, 研究了林改对林农家庭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 : “3S”; 模型; 林权; 监测; 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7. 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 2010-08-24
基金项目 :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集体林权典型区域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 ( 200804026) ”
作者简介 : 陈幸良 ( 1964— ) , 男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农学博士 , 主要研究领域为林业政策与发展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 .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Collective-owned Forest Tenure Reform
Based on “3S”Technologies and Econometric Model
———Case Study of Shaowu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EN Xing-liang1 , SHAO Yong-tong2 , CHEN Yong-fu1
( 1.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2. Chines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0, China)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system on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China?s collective-owned forestry re-
gions are developed. The forest resource change in Shaowu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before and after forest tenure reform
is analyzed based on GPS, RS and GIS techniques. And also, th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e, forest tenure re-
form evaluation and policy desire from forestry farmers in the county are surveyed using a large-scale inquiry an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is developed and the effects of forest tenure reform on forestry
farmer?s family income are investigated.
Key word: GPS, RS and GIS; model; forest tenure; monitoring; evaluation
集体林占有我国林业的“半壁江山”, 是最具活
力和潜力的区域。2003 年以来, 福建、江西、辽宁率
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
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改革试点, 进一步激发了集
体林业的动力机制。2009 年 6 月中央林业工作会
议之后, 各省区相继出台集体林权改革政策, 全国林
改进入深入推进阶段。据国家林业局统计, 截止
2010 年 6 月, 全国 31 个省区出台相关政策, 12 个省
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 [ 1]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
跟踪调查和监测, 及时反馈信息, 是一项很重要的
工作。
集体林改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很多学者从不
同角度, 对林改理论、成效、影响和评价等进行研究。
徐晋涛等 [ 2 ] 调查了 2006—2007 年 8 个省份的数据,
对林权改革的初步成效进行了评价; 张蕾等 [ 3] 分析
了 4 个省抽样调查的数据, 对林改与林农收益问题
进行了评价; 崔海兴等 [ 4]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林业建设政策演变历史, 提出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改
革; 刘璨等 [ 5] 分析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
效, 并讨论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密切相关的政策; 孔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3 卷
凡斌等 [ 6] 以江西省 2006 年的统计数据, 对江西省林
权制度改革政策对林农收入增长效率进行评价, 探
索林业产权制度政策的经济增长机理及其存在的潜
在风险。陈幸良等 [ 7 - 1 4] 也在集体林深化改革政策、
集体林安全性、改革的产权界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等开展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
础上, 重点探讨 3 个方面问题: 一是林改对资源状况
的影响, 调查林改后资源状况的变化; 二是构建综合
信息评价和反馈系统, 建立综合性的林改信息平台;
三是林改对林农家庭收入的影响, 建立模型评估。
研究方法突出 3 个方面: 一是在试验区长期观测收
集数据; 二是应用“GPS、RS、GIS”( 3S) 技术, 通过卫
星遥感等先进手段监测调查; 三是以林改为主线, 涵
盖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方面。
1 试验区概况
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邵武市进行观察试验。邵武
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 武夷山南麓, 是率先开展林改
的林区县市。全市国土面积 28. 47 万 hm2 , 人口 31
万人, 2009 年生产总值 77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85 亿元; 财政总收入 6. 69 亿元; 地方级财政收入
3. 78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 744 元; 农
民人均纯收入 5 942 元。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23. 36 万
hm2 , 有林地面积 21. 71 万 hm2, 活立木总蓄积量 1 506
万 m3 , 立竹量 7 062 万株, 森林覆盖率为 76. 2%。
邵武市于 2003 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全市 139 个行政村完成林改任务, 明晰集体商品林
产权 面积 13. 05 万 hm2 , 占应 明 晰产 权 面 积的
93. 3% , 已登记面积 17. 49 万 hm2 , 林权申请登记率
91. 3% 。计 21 508 个宗地, 面积 12. 4 万 hm2 , 占应
发证面积的 89. 4% , 发放林权证 12 393 本。
2 资源监测和动态信息系统设计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 给林
业资源的监测和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满
足林权制度改革下的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需要, 本
研究以福建邵武为例, 通过需求调研, 分析和设计了
集体林改典型区资源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2. 1 系统设计原理和目标
系统技术体系框架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
分析评价、信息动态管理与服务 3 个环节, 在相关标
准规范和理论方法下实现其功能。该系统集地理信
息系统、遥感、PDA、数据库技术于一体, 结合地面调
查, 实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同步管理和更新。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 ( 1) 实现以森林资源调查
为主的各类原始数据及其成果数据的存储、浏览、查
询和处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 2) 系统包
含森林资源地面调查数据和相关 GIS、遥感和 GPS
数据及 PDA, 产出相应动态信息, 为森林资源监测、
管理、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 3) 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结合, 并统一管理, 改变
目前有些系统中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分离状况。( 4)
数据无缝集成。见图 1。
图 1 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技术框架
2.2 系统总体结构
总体框架 系统总体上分为 3 层, 即数据层、应
用层和表现层, 在相关标准规范 ( 数据库建设标准、
一类、二类、林权改革和信息共享) 和理论技术 ( 地
理信息系统、遥感、计算机网络、森林资源调查和信
息技术等) 的支持下实现相应的功能。具体见图 2。
图 2 系统总体构架
总体物理构架 表现层包括县林业局、乡林业
站, 应用层为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 数据层包括基础
地理数据、一类调查数据、二类调查数据、林权宗地
数据及相应代码。具体结构见图 3。
618
第 6 期 陈幸良等: 基于“3S”技术与计量经济模型的集体林权改革监测与评价———福建邵武的实例研究
图 3 系统物理架构图
2. 3 系统功能特点
( 1) 以一类和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 保证数据
结构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兼容性, 主要用于林地综合
管理和动态信息管理; ( 2) 系统采用客户 /服务器
( C /S) 体系结构, 客户端负责表达逻辑、显示用户界
面信息, 服务器端用于提供数据服务。( 3) 满足操
作方便、简单、直观、实用、安全的要求, 面向基层用
户, 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4) 具备数据
库维护功能, 能及时根据用户要求进行数据增加、删
除、修改和备份等操作。( 5) 充分利用现有硬软件
资源, 保证新系统能利用现有系统的数据。 ( 6) 数
据标准化, 以实现数据充分共享。
3 数据与处理
3. 1 数据资料
本文研究的数据有 5 类, 第一类遥感数据, 即
2002 年 和 2008 年 福建邵武 的两期 相同 月份的
SPOT5 影像; 第二类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简称
二类调查) 数据, 即 2002 和 2008 年福建邵武两次二
类调查数据( 小班数据和林相图) ; 第三类是宗地数
据。即 2008 年福建邵武集体林改后形成的宗地数
据( 宗地图和林权证数据 ) ; 第四类为基础地理数
据, 即福建邵武 1∶1 万的地形图数据; 第五类是现地
调查数据, 即 2008 年利用 GPS进行的实验区现地调
查数据。利用上述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 将这些数
据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之中, 为实验区资源动态变
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3.2 数据处理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利用上述系统中的 1∶1 万
的地形图、GPS 数据, 对 SPOT5 影像进行几何矫正,
矫正误差小于一个像元。
遥感图像的分类。根据遥感影像外业调查、结
合二类调查技术规定, 试验区地类分为阔叶树、杉木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 Hook. ) 、马尾松
( Pinus massoniana Lamb. ) 、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
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 Carr. ) H. de Lehaie) 、草
地、农田、水体、居民地、阴影等类型。利用经过校正
的 SPOT5 影像,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提取各
地类的面积, 再利用二类调查数据和宗地数据进行
分类精度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各类精度均在 85%
以上。
4 结果分析
应用资源监测和动态信息系统, 对福建邵武
2002 年和 2008 年 2 个时期的 SPOT5 遥感监测结果
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 1、表 2。
表 1 水北镇 2002—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
类型 2002 年面积 / hm2 2008 年面积 / hm2 2008 年面积百分比 /% 面积变化 / hm2 面积变化百分比 /%
阔叶 10 655. 5 10 015. 5 19. 3 - 640. 0 - 6. 0
杉木 8 985. 2 18 299. 9 35. 4 9 314. 7 103. 7
马尾松 12 867. 4 9 833. 9 19 - 3 033. 0 - 23. 6
未成林造林地 2 181. 3 4 516. 2 8. 7 2 335. 0 107
疏林地 7 932. 2 312. 5 0. 6 - 7 620. 0 - 96. 1
毛竹 3 479. 4 3 818. 0 7. 4 338. 6 9. 7
草地 28. 1 32. 7 0. 1 4. 6 16. 4
农田 5 152. 1 4 374. 9 8. 5 - 777. 2 - 15. 1
水体 178. 5 237. 2 0. 5 58. 7 32. 9
居民地 87. 9 98. 3 0. 2 10. 4 11. 9
山体阴影 221. 1 221. 1 0. 4 0 0
合计 51 768. 6 51 760. 2 100 - 8. 4
71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3 卷
表 2 水北镇 2002—2008年土地类型转移情况 hm2
2008 年 阔叶 杉木 马尾松 未成林造林地 疏林地 毛竹 草地 农田 水体 居民地 山体阴影
阔叶 5 497 3 981. 7 0 944. 55 136. 61 87. 854 0 0 0. 137 5 0 0
杉木 1 649. 6 6044. 2 0 1 202 39. 591 44. 231 0 0 3. 138 1 0 0
马尾松 982. 39 2 667. 1 8 478 . 7 686. 47 17. 823 33. 274 0 0 0. 54 0 0
未成林造林地 358. 69 948. 36 0 777. 4 40. 191 48. 258 0 0 8. 06 0. 02 0
疏林地 1 361. 1 4 121. 5 1 355 . 2 893. 53 66. 874 101. 61 4. 611 0 16. 189 10. 4 0
毛竹 0 0 0 0 0 3 479. 4 0 0 0 0 0
草地 0 0 0 0 0 0 28. 09 0 0 0 0
农田 161. 88 516. 03 0 0 11. 385 23. 364 0 4 335 103. 7 0. 29 0
水体 4. 035 18. 348 0 11. 27 0. 004 4 0. 003 1 0 39. 645 105. 1 0 0
居民地 0. 006 9 0. 018 1 0 0. 076 3 0 0. 003 1 0 0. 191 3 0. 018 8 87. 6 0
山体阴影 0 0 0 0 0 0 0 0 0 0 221. 1
通过表 1、表 2 分析:
( 1) 水北镇 2002—2008 年土地利用变化。从总
的变化趋势来看, 水北镇面积增加的地类有杉木林,
未成林造林地, 毛竹, 草地、居民地和水体 6 种类型;
面积减少的地类有疏林地, 马尾松林, 阔叶林和农田
4 种类型。
( 2) 水北镇 2002—2008 年林地变化比较分析。
在林地中, 面积增加的类型为未成林造林地、杉木林
和毛竹, 增幅分别为 103. 7% 、107. 0% 和 9. 7% ; 面
积减少的类型为疏林地, 马尾松和阔叶, 减幅分别为
96. 1% 、23. 6% 和 6. 01% 。
( 3) 水北镇 2002—2008 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
析。马尾松变化不大, 增加部分主要来自疏林地; 阔
叶林变化较大, 转入类型主要为杉木林和疏林地; 杉
木林变化较大, 转入类型主要为疏林地、阔叶林、马
尾松和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变化更大, 转入
类型主要为杉木林, 阔叶林, 疏林地和马尾松林。
( 4) 各地类变化原因分析。水北镇杉木林面积
增加, 疏林地减少, 一方面是封山育林使得原有的疏
林地转变为杉木林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更新改造
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结果; 未成林造林地增加, 转入
部分主要是因为疏林地, 杉木林、阔叶林和马尾松
林, 是因为林改后对林地进行改造的结果。草地面
积增加, 转入部分主要为疏林地, 主要是因为林地改
造导致的结果; 水体和农田之间的转换主要是因为
水库和水田在不同季节蓄水量不同引起。
( 5) 各地类变化与林改的关系。从上述分析可
知, 水北镇在 2002—2008 年间面积增加的地类依次
为未成林造林地, 杉木林和毛竹林, 面积减少的类型
依次为疏林地, 马尾松林和阔叶林, 这种变化很好地
体现了水北镇林改的特点。水北镇是一个林业大
镇, 在 1998 年国家实施木材限伐政策以前, 该镇是
以木材作为全镇的主要产业。木材限伐后, 全镇的
财政收入受到极大影响, 林农种树的积极性也大为
受挫。在这种情况下, 水北镇开始自发组织林农种
植毛竹, 并采取谁种竹谁受益的原则, 大大提高了林
农种树的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南
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政策实施后, 林农植树造林的
积极性更高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林改
后, 林农有了自主种植的权利, 通常将经济效益较低
的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 将生长较慢的马尾松林改
造为生长较快的杉木林, 这样可以缩短种植时间, 进
一步增加年收益。由此, 地类的变化表现为毛竹林
和杉木林增加, 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减少。又由于水
北镇的林改工作是从 2003 年开始的, 至 2008 年共
实施了 5 年的时间。杉木林成林大约需 5 年的时
间, 而马尾松更新为杉木林的工作是逐年开展的, 因
此才出现了未成林造林地大面积增加的现状, 这主
要是由于马尾松林更新为杉木林时间不长, 更新后
的杉木林地还未郁闭引起的; 二是林改后不管是商
品林还是生态林, 由于确定了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
使得林农有了种植和管护的积极性, 不需要改造的
疏林地在林农的管护下转变为了杉木林、阔叶林和
马尾松林。因此疏林地在此期间的变化表现为减
少, 这主要是幼林在林农的管护下自然生长和郁闭
的结果。
5 政策效益监测评价
邵武市共辖 4 个街道办事处、15 个乡镇、139 个
村民委员会。作者采用大面积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
合的方法, 共对邵武县 15 个乡镇的 50 个行政村进
行详细调查, 对每个村的农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818
第 6 期 陈幸良等: 基于“3S”技术与计量经济模型的集体林权改革监测与评价———福建邵武的实例研究
确定农户, 调查 100 户农户 ( 实际可用数据为 97) 。
数据来源详见表 3。实地调查同时在村级和农户两
层面展开。村级调查主要是收集样本村的自然资源,
财务状况, 人口状况等村级基本数据。调查主要有 3
套表格: ( 1) 村级调查表。主要内容有: 村级自然情
况、村财情况, 人口情况、土地利用情况, 收入和就业
情况, 产业经营情况, 公共项目投入等。收集样本村
2003 年至 2009 年的数据, 由村干部填写; ( 2) 农户调
查表。以林权改革为主线, 对农户的收入情况、林地
( 包括自留山、责任山 ) 承包情况、林地投入产出情
况、林改实施过程和状况等, 由农户亲自无记名填写;
( 3) 问卷调查表。主要设计了 20 个问题, 对林改的意
愿和评价进行调查, 了解林农的真实意愿和想法。所
有数据林改前指 2003 年数据, 林改后指 2009 年年底
数据。调查统计结果见表 4 9。
表 3 福建邵武市样本村和农户调查数据来源
乡镇 村个数 农户数 乡镇 村个数 农户数
水北乡 4 8 大埠岗镇 4 8
下沙镇 2 5 和平乡 3 6
吴家塘乡 2 4 肖家坊乡 3 6
大竹乡 3 6 桂林乡 4 8
拿口乡 3 8 金坑乡 2 6
王闽乡 2 4 沿山镇 4 7
洪墩乡 2 6 城郊镇 4 8
新盾乡 4 3 晒口街道 2 4
传洪乡 2 3
合计 : 50 100
表 4 林改前后农户收入变化情况
时期
年纯收入
( 人均 ) /元
林业收入
( 户均 ) / 元
农业中非林业收入
( 户均 ) / 元
非农收入
( 户均 ) /元
林改前 3 036. 4 2 088 3 458 6 333
林改后 4 626. 1 4 350 6 750 8 666
变化 /% 49. 22 108. 30 95. 18 36 . 84
表 5 林改前后农户各类人口的变化情况( 户均数据)
时期 劳动力总数 贫困人口数 外出务工人员数
林改前 2 . 81 0 . 41 0. 81
林改后 3 . 02 0 . 30 1. 17
变化 /% 7 . 47 - 26. 8 44. 44
表 6 林改前后林地经营类型的变换情况( 户均数据)
hm2
时期 自留山 集体经营 承包租赁经营
林改前 0. 477 2. 571 1. 743
林改后 0. 476 0. 758 2. 782
变化 /% - 0. 232 - 71. 000 59. 554
表 7 林改前后农户产业经济结构变化情况( 户均数据)
时期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工业 服务业
林改前 4. 19 0 . 607 2. 257 0. 295 0. 763
林改后 4. 01 0 . 609 2. 514 0. 508 1. 015
变化 /% - 14 . 17 22. 06 56 . 23 151. 68 72 . 47
表 8 林改前后林业生产投入情况( 户均数据)
时期
造林情况
面积 /hm2 资金 /元
抚育情况
面积 / hm2 资金 / 元
林改前 0. 023 1 076 0. 174 1 980
林改后 0. 048 2 013 0. 215 2 830
变化 /% 111. 77 87. 08 23. 75 42. 93
表 9 农户对集体林改的评价和政策意愿调查
调查项 类别 比例 /% 调查项 类别 比例 / % 调查项 类别 比例 /%
你 对本 村林 权改 革
是否满意 ?
满意 91
不满意 0
不清楚 9
你认 为林 改前 后家
庭收入是否变化 ?
增加 93
减少 1
无变化 6
你家 经营 什么 由谁
来决定 ?
自己定 94
村里定 1
其他 5
你 认为 目前 林地 经
营权期限如何?
太长 7
太短 47
刚好 46
你认 为目 前林 业税
费负担重么 ?
很重 40
不重 44
没负担 16
经营 用材 林有 无采
伐指标 ?
有 90
没有 6
不清楚 4
采 伐指 标是 否影 响
经营的积极性?
影响 47
无影响 36
说不清 17
你认 为采 伐指 标分
配是否合理 ?
合理 55
不合理 13
说不清 32
经营 林业 最大 障碍
是什么 ?
无经营权 30
税费太高 16
采伐指标 40
其他 14
你 喜欢 什么 样的 经
营方式?
自己经营 85
合伙经营 14
办经营林场 1
你愿 意本 村的 林地
由外 地农 户或 企业
承包经营么 ?
愿意 19
不愿意 81
你认 为你 家山 林数
量如何 ?
太多 1
太少 86
刚好 13
你 想扩 大林 地经 营
面积么?
想 97
不想 3 你想 自家 经营 的山
地流转出去么?
想 7
不想 93 你村 林权 改革 是否
征求过农户意见?
征求过 99
没有征求
不知道 1
你 家山 林是 否划 入
了生态公益林?
已划入 15
未划入 85 划分 了公 益林 对你
收入产生的影响你
能接收 29
不能接受 49
无所谓 22
91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3 卷
由表 4 8 看出, 林改以来的 6 年, 户均收入增
长了 49. 22% , 其中林业收入增长了 108. 3% , 说明
林改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劳动力总人口增加不多,
但贫困人口减少了 26. 8% ; 自留山保持了稳定, 集
体经营减少了 71% , 承包经营增加了 59. 6% , 经营
形式产生很大变化; 工业、林业、服务业增长较快, 林
业增加了 56. 23% ; 户均造林、抚育投入均有大幅度
增加, 说明林农对林业的投入兴趣上升。
由表 9 可看出农民对林改的真实评价和意愿:
91% 的农户对林改结果表示满意, 93% 的农户认为
林改后收入有变化; 94% 的农户认为林改后自己能
自主经营; 99% 的农户认为林改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44% 的农户认为林业税费负担不重; 90% 的农户认
为经营用材林有采伐指标, 55% 的农户认为采伐指
标分配合理; 97% 的农户想扩大经营面积; 在问到经
营林业的障碍 3 个选项中, 40% 的农户选择采伐指
标; 在问到经营林业 3 个方式选项中, 85% 的农户选
择自己经营; 在问到划分公益林对收入的影响能否
接受中, 49% 的农户认为不能接受。
6 基于计量模型的林农收入影响评价
6. 1 模型构建
影响林农收入因子众多, 将林改单独作为因子
( 素) , 选择 10 个观测变量, 进行数据分析。10 个观
测变量分别是: X1 总劳动力人数; X2 家庭财产数; X3
采伐指标; X4 外出务工人员数, X5 林权制度改革; X6
林业税费; X7 林地面积; X8 生态公益林数量; X9 林
地经营品种; X10 林业生产投入。其中, 将与林业有
关的 X3、X5、X6、X7、X8、X9、X10均作为制度外因素并
列, 这样避免林改因子过于笼统, 以提高因子研究的
精准度。
根据样本数据的选择,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Xi = αi1 F1 + αi2 F2 + αi3 F3 + ⋯ + αi jFm + εi
( i = 1, 2, ⋯, 10 ; j≤ 10; m≤ 10) ( 1)
式( 1) 中 F1 , F2 , Λ, Fm 为公共因子, αij ( i = 1, 2, Λ,
10; j≤10) 为因子载荷, εi 为 Xi 的特殊因子, 该模型
矩阵表示为:
X = AF + ε ( 2)
X =
X1
X2

X10
, A =
α11 α12 ⋯ α1 j
α21 α22 ⋯ α2 j
⋯ ⋯
α1 01 α10 2 ⋯ α10 j
,
F =
F1
F2

F j
, ε=
ε1
ε2

εj
,
其中, 且满足:
( 1) j≤10;
( 2) cov( F, ε) = 0, 即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不
相关;
( 3) DF = D( F) =
1 0 ⋯ 0
0 1 ⋯ 0
⋯ ⋯
0 1 ⋯ 1
= Ij, 即各
因子相关且方差为 1;
( 4) Dε = D( ε) =
σ1 2 0 ⋯ 0
0 σ2 2 ⋯ 0
⋯ ⋯
0 1 ⋯ σ12 2
, 即
各特殊因子互不相关。
6.2 因子分析
对原始数据的处理, 如标准化处理方法, 特征值
和特征向量的求解, 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求解
方法, 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等都由 spss17. 0 自动
完成。因子分析前的各因子相关关系矩阵中, 表上
半部存在大量接近 1 的数值, 表下半部分出现大量
接近 0 的数值, 说明当前 10 个因子存在极大的相关
性, 且反映出具有降维的可行性。从 KMO( Kaiser-
Meyer-Olkin) 和 Bartlett 检验结果看 ( 表 10) , KMO
检验统计量为 0. 812,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 P 值为 0,
说明该模型中的数据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 10 KMO 和 Bartlett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0. 812
Approx. Chi-Square 475. 33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df 45
Sig. 0. 000
表 11、12 中, 共有 4 个大于 1 的特征值, spss 筛
选出这 4 个因子为差别较大的概括因子, 代替原有
的 10 个 因 子, 4 个 因 子 的 累 积 贡 献 率 达 到
72. 913% , 说明这 4 个因子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能较
好地表达所有因子的总体情况。因此, 将原有可能
影响农户收入的 10 个指标因子降维, 对形成的 4 个
主因子分别命名为主要因子, 重要因子、次要因子和
028
第 6 期 陈幸良等: 基于“3S”技术与计量经济模型的集体林权改革监测与评价———福建邵武的实例研究
微弱因子。各因子的得分函数见式 ( 3) , 综合因子 得分系数见式( 4) 。
表 11 解释的总方差
成分
初始特征值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提取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
1 4. 171 34. 915 34 . 915 4. 171 34. 915 34 . 915 3. 767 32. 873 32 . 873
2 1. 523 15. 611 50 . 525 1. 523 15. 611 50 . 525 2. 090 18. 231 51 . 104
3 1. 383 11. 434 61 . 959 1. 383 11. 434 61 . 959 1. 387 11. 528 62 . 632
4 1. 167 10. 953 72 . 912 1. 167 10. 953 72 . 912 1. 126 10. 175 72 . 807
5 0. 279 8. 324 81 . 236 — — — — — —
6 0. 193 5. 751 86 . 988 — — — — — —
7 0. 178 5. 303 92 . 291 — — — — — —
8 0. 158 4. 702 96 . 993 — — — — — —
9 0. 078 2. 338 99 . 331 — — — — — —
10 0. 022 0. 669 100 . 000 — — — — — —
注 :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
表 12 旋转成分矩阵
项目 1 2 3 4
X4 0. 906 0. 391 0. 033 0. 006
X7 0. 902 0. 150 - 0. 061 0. 005
X10 0. 891 0. 114 0. 011 0. 027
X3 0. 870 0. 080 0. 024 0. 201
X5 0. 849 0. 053 0. 031 0. 009
X9 0. 423 0. 046 0. 041 0. 035
X1 0. 370 0. 014 0. 081 0. 079
X2 0. 133 0. 011 - 0. 101 0. 059
X6 0. 088 - 0. 010 0. 253 - 0. 507
X8 - 0. 063 - 0. 078 0. 542 0. 232
注 : 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 旋转方法为 Kaiser 标准化后的方
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 在经过 5 次迭代后旋转收敛。
F1 = 0. 906X4 + 0. 902X7 + ⋯ - 0. 063X8
F2 = 0. 391X4 + 0. 15X7 + ⋯ - 0. 078X8
F3 = 0. 033X4 - 0. 061X7 + ⋯ + 0. 542X8
F4 = 0. 006X4 + 0. 005X7 + ⋯ + 0. 232X8
( 3)
F = 34. 915F1 + 15. 611F2 + 11 . 434F3 + 10. 953F4
( 4)
从表 12 可知, 主要因子依次为 X4、外出务工人
员数, X7、林地面积, X10、林业生产投入, X3、采伐指
标, X5、林权制度改革; 重要因子依次为 X9、林地经
营品种; X1、总劳动力人数; X2、家庭财产数; 次要因
子为 X6、林业税费; 微弱因子为 X8、生态公益林
数量。
从 10 个原有因子在降维后的 4 个因子中分布
情况看, 林改进入到了主要因子行列, 虽然在影响农
户收入决定因子中排在最后, 但已成为影响农户收
入的关键因素。说明林改对农民收入产生了关键影
响, 林改成为林农增收的重要途经。
从表 12 分析看出, 外出务工仍是影响农民收入
的主要因子; 林地面积大小、林业生产投入、采伐指
标对农户收入产生关键影响; 经营品种、家庭劳动
力、家庭原有的财产数量也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
林业税费对林农影响不明显, 说明林改后林农负担
税费已降到了较低水平; 而生态公益林数量排在最
后, 说明公益林补助标准偏低, 对农民收入状况几乎
不构成影响。
7 小结与讨论
综合分析试验区资源状况、农村社会经济变化
和农民收入变化情况初步得出结论, 实施集体林改
以来: ( 1) 林区森林资源增长, 森林覆盖率、森林蓄
积增加, 林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 ( 2) 林区社会经济
发生变化,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经营形式更加灵活多
样; ( 3) 经营林业对林农的生计产生重要影响, 林业
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 同时也看出, 林改政策需要进
一步完善配套; 集体林经营模式仍需要优化; 公益林
经营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
参考文献:
[ 1 ] 贾治邦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力又一次大解放 [ J] . 中
国林业 , 2006( 3 ) : 5 - 6
[ 2 ] 徐晋涛 , 孙 妍 , 姜雪梅 , 等 . 我国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模式
和绩效分析 [ J] . 林业经济 , 2008( 9) : 27 - 38
[ 3 ] 张 蕾 , 文彩云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 J] . 林
业科学 , 2008, 44( 7) : 13 - 25
[ 4 ] 崔海兴 , 温铁军 , 郑风田 , 等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
变探析 [ J] . 林业经济 , 2009 ( 2) : 38 - 43
[ 5 ] 刘 璨 , 吕金芝 , 王礼权 , 等 . 集体林产权制度分析———安排、变
迁与绩效 [ J] . 林业经济 , 2O06 ( 11 ) : 8 - 13
[ 6 ] 孔凡斌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
12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3 卷
江西省 2484 户林 农收 入增 长的 视角 [ J] 林业 科学 , 2008, 44
( 10) : 32 - 36
[ 7] 陈幸良 , 中国林业产权制度的特点问题和改革对策 [ J] . 世界林
业研究 , 2003, 16( 6) : 27 - 31
[ 8] 吕月良 , 施季森 , 张志才 . 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3) : 78 - 82
[ 9] 戴广翠 , 徐晋涛 , 王月华 , 等 . 中国集体林产权现状及安全性研究
[ J] . 林业经济 , 2005 ( 11) : 30 - 33
[ 10] 孔祥智 , 郭艳芹 , 李胜军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村级经济的影响
分析 [ J] . 林业经济 , 2006 ( 10 ) : 17 - 21
[ 11] 戴广翠 , 徐晋涛 . 中国集体林产权现状及安全性研究 [ J] . 林业
经济 , 2002( 11) : 30 - 33
[ 12] 黄建兴 . 林权 制度改革 激活了福建 林业 [ J] . 绿色 中国 , 2005
( 4) : 8 - 13
[ 13] 黄建兴 . 林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 [ J] . 林业 经济 , 2006 ( 6 ) : 12
- 1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