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2) : 143~ 146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5) 02014304
荔枝蝽白僵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林庆源
(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从林间采集的自然感染白僵菌的荔枝蝽僵虫,分离纯化菌株, 进行不同菌株生长性状培养比较,以及在室内和
果园中对荔枝蝽毒力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生长性状优良, 对荔枝蝽毒力最强的菌株 Bh1, 应用该优良菌株的菌剂
与农药混用防治,能有效地控制荔枝枝蝽的严重危害,适宜菌厂大规模生产和在闽中、南地区大面积防治推广。
关键词:白僵菌; 菌株筛选;荔枝蝽; 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40322
基金项目: 福建省林业厅资助课题(闽林科( 1997) 10号)
作者简介: 林庆源( 1954 ) ,男,福建仙游县人,高级工程师.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to Control
Tessaratoma papillosa
LIN Qingyuan
(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 and Quarant ine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ree isolates (Bh1, Bh2, Bh3) of Beauveria bassiana separated from Tessaratoma papillosa were studied by compar
ing the speed of hyphas growths, yield of coniolia, bioassays to T . papillosa ,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insects in the field.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Bh1 was an excellent isolation to T . papillosa , which could be produced in a largescale and used to control the
insect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of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 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 screening; Tessaratoma papillosa; application technique
荔枝蝽(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是福建省荔
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龙眼树 ( 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主要害虫之一, 近几年随着两树大面积连
片种植,该虫严重发生,危害猖獗, 果树花穗、幼果和
嫩梢被害后, 一般果实减产 20% ~ 30%, 重则达
50% ~ 60%, 甚至绝收。目前, 防治荔枝蝽主要采取
化学农药, 少数利用平腹小蜂 ( 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防治。化防需多次喷药才能控制虫害, 释
放寄生蜂要求准确测报, 这些应用技术,给防治带来
诸多不便, 1997年以来, 在福清、漳州、南安等地调
查, 发现荔枝蝽被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自然感染致死, 并采集一些僵虫尸进行分离纯
化培养,经培养性状对比以及室内外毒力测定,从中
筛选出优良菌株应用于菌厂生产, 并在果园基地中
进行推广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为荔枝蝽防
治寻找出一条比较经济、有效、便捷的生物防治途
径。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及来源 1997 年 4 月从福清、南安、龙
海等 3个不同果园内采集到的荔枝蝽自然僵虫分离
所得菌株,编号为 Bh1、Bh2和 Bh3。
112 供试虫源 室内供试虫在福清市白僵菌厂
后山荔枝、龙眼树上人工捕捉 2~ 4龄若虫, 林间试
验地选设在福清菌厂后山荔枝林和渔溪龙眼基地发
生荔枝蝽的果园进行。
12 方法
121 菌株分离培养 将采集到的僵虫体表消毒,
切成组织块,接种于配制好的平皿培养基(培养基配
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 蛋白胨10 g, 琼脂20
g,水 1 000 mL) , 待长出菌落, 及时挑取无杂菌感染
且生长最快的菌落再移接于平皿和试管斜面, 25
恒温培养 15 d, 逐日观察记载菌落生长速度、菌落色
泽、形态、产孢时间以及测定孢子萌发率等情况。
122 单孢分离 采用稀释纯化法, 将成熟孢子用
无菌水(含 05%吐温 80)稀释到一定菌液浓度, 用
挑针把菌液滴在无菌的载玻片上, 在 600倍显微镜
下选择单孢, 将其移入盛有培养基的平皿中, 25
恒温培养 15 d, 然后分别选取单孢分离较好的菌株
进一步试验。
123 菌落生长速率测定 经选取的单孢株, 分别
移接在盛有同量培养基直径为 9 cm 的培养皿中央,
25 恒温培养, 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开始产孢
时间,并用油标卡尺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株日平均
生长速率( mm!d- 1 ) ; 每单株 3个重复, 培养时间为
15 d。
124 产孢量测定 单孢株培养 15 d后,加吐温和
灭菌水定量洗下, 移入三角瓶稀释, 充分摇匀后, 用
血球计数板测算单位面积产孢量。
125 孢子萌发率测定 成熟孢子稀释液 1 mL 加
10 mL 营养液(葡萄糖 2 g,蛋白胨 05 g; KH2PO4 01
g,水 100 mL) ,用湿罩法, 25 恒温培养 12 h 后, 每
隔4 h检查孢子萌发情况,计测 24 h孢子萌发率, 各
设3个重复。
126 菌粉生产 应用分离所得的纯净菌株, 在福
清菌厂按斜面管种 一级大米种培养 二级液
体种扩大培养 三级固体扩大培养 烘(阴)干
粉碎等工序进行生产, 并分别测定菌株生产菌
粉的含孢量和孢子萌发率。
127 室内毒力测定 1997年 5月和 1998年 4月
分别利用 3个斜面管菌株孢子及其生产的菌粉用清
水稀释配制成菌液孢子浓度为 1 ∀ 108 个!mL- 1 , 然
后用手持喷雾器均匀地喷在接有荔枝蝽若虫且水培
于罐头瓶的荔枝嫩梢叶及花穗上, 喷至虫体及枝叶
花菌液欲滴为度,每菌株处理 30头虫, 重复 3次, 并
喷清水作对照, 养虫笼内每天喷清水保湿, 并逐日更
换新鲜含花穗的嫩梢叶,喷后第 3天开始观察若虫
感病死亡情况。
128 林间防治试验 1998年, 将不同菌株生产的
菌粉加工制成白僵菌粉炮, 选择雨后放粉炮,粉炮用
量 30个!hm- 2 (含菌粉 375 kg!hm- 2 ) , 龙眼基地每
菌株处理区面积 067 hm2 , 设 3 个重复, 并设对照,
在福清菌厂荔枝树林试验选择样枝并用塑料纱网套
笼,放菌炮后立即在各处理区选取样树或样枝 5 株
(枝) ,调查样树或样枝的虫口数, 防治后分别于 3、
15、30 d检查样树(枝)上的活虫口数以及树下荔枝
蝽死亡情况,统计虫口下降率,求算校正平均防治效
果。
129 白僵菌与化学农药混合防治荔枝蝽试验
1998年用福清林业白僵菌厂生产的防治荔枝蝽菌
粉,含孢量为 1945 ∀ 1010个! g- 1 , 孢子萌发率为
901%;用 25 g!kg- 1溴氰菊酯乳油, [由艾格福(天
津)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制成有效成分为 125、250、
500、750 g!kg- 1的溴氰菊酯粉剂,分别用 D1、D2、D3、
D4表示, 荔枝蝽菌粉用 B表示。菌药分别按 4#1的
比例均匀混合制作成混合粉炮,每个 125 g。
2 结果和分析
21 菌株生长性状及菌粉质量比较
经分离纯化培养观察, 野外采集的天然荔枝蝽
僵虫,接种于培养基上, 3个菌株 48~ 56 h菌丝即开
始生长,菌落圆形,均为乳黄色, 平绒状, 菌落扩展速
度以 Bh1最快,较 Bh2和 Bh3二个菌株显示较强的
生长扩展能力。各菌株在培养基上的产孢时间、发
芽率及其生产的菌粉质量测定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菌株在培养基上的产孢时间、孢子
萌发率及菌粉质量测定情况
菌株
编号
产孢时间
h
斜面种孢子
萌发率%
菌粉含孢量
∀ 108!g- 1
菌粉孢子
萌发率/ %
Bh1 120 954 1962 963
Bh2 136 926 1695 912
Bh3 128 931 1815 945
从表 1可以看出, 3个菌株中, Bh1菌株产孢时
间最早, 120 h 就开始产孢, Bh3 次之, BH2 最迟, 从
斜面管还看到 Bh1菌株较另 2 个菌株孢子层厚实,
而且紧密均匀,表现出优良的培养性状。斜面种 Bhl
菌株孢子萌发率达 954%, 发芽力最强。由不同菌
株生产的菌粉质量测定比较, Bh1菌粉含孢量最高,
平均含孢量为1962 ∀ 108个!g- 1 , 24 h孢子萌发率也
最高, 达 967% , 比其它两个菌株生产的菌粉质
量好。
22 室内毒力测定
3个菌株及其菌粉产品菌液室内对荔枝蝽毒力
14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
测定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菌株及其菌粉产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菌株
编号
供试虫
数头
死亡率/ %
3 d 5 d 7 d 14 d
校正
死亡率%
Bh1 90 178 300 611 900 894
( Bh1) 90 167 322 589 922 916
Bh2 90 133 256 533 833 823
( Bh2) 90 144 267 567 844 833
Bh3 90 156 311 578 867 859
( Bh3) 90 133 278 556 878 869
CK 90 56 56
(CK) 90 44 67
注:菌株编号括号为产品毒力测定
从表 2可以看出,从荔枝蝽僵虫分离的 3个菌
株对荔枝蝽若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从 2次试验情
况看,不论是菌株斜面种菌液或菌粉产品菌液, 对若
虫都有较强的毒效,处理后 3 d, 幼龄若虫即开始死
亡,到 7 d时死亡率均达到 50%以上,若虫腹背节间
都发白,到 l0 d时大量白僵,到 14 d时,菌株种及其
产品毒力平均校正死亡率以 Bh1最高,为 905%, 而
Bh2和 Bh3分别为 828%和 864% , 相对比 Bhl 稍
低,结果分析还得知, 各菌株斜面种及其产品毒力差
异不明显, 表明经扩大培养生产, 毒力不但没有下
降,反而稍有提高,证明所分离的菌株对荔枝蝽有特
效,表现较为稳定。
23 林间防治效果比较
1998年 4月下旬,应用菌株生产的菌粉对荔枝和
龙眼树上的荔枝蝽进行林间防治试验,防治后分别于
7、15、30 d调查统计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 3。
表 3 不同菌株林间对荔枝蝽的防治效果
试
验
地
菌株
编号
样树数
株、枝
防治前
总虫
数头
防治后活虫口数头 虫口死亡率%
7 d 15 d 30 d 7 d 15 d 30 d
校 正
死亡率
%
龙 Bh1 15 963 390 128 94 595 867 902 897
眼 Bh2 15 879 448 191 167 490 783 810 800
基 Bh3 15 898 431 163 139 520 818 845 838
地 CK1 15 907 892 880 865 17 30 46
荔 Bh1 9 148 56 18 12 622 878 919 914
枝 Bh2 9 153 77 37 28 503 758 817 806
果 Bh3 9 149 69 29 21 537 832 859 850
园 CK2 9 139 136 133 131 22 43 58
表3林间试验结果表明, 不论在荔枝树上套笼
或龙眼基地试验调查, 3个菌株生产的菌粉对荔枝
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平均防效都达到 80% 以
上。防治区较对照区虫口下降率差异显著。防后 7
d调查时, 树下地表及套笼内有较多的死亡若虫, 地
表死虫已开始发白, 证明菌株对荔枝蝽毒力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 3个菌株菌粉对荔枝蝽的毒力以 Bh1
最强,两处试验平均防治效果为 906%, 而 Bh2 和
Bh3分别为 803%和 844%, 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的
结果基本相符。到结果期林间调查还发现防治区果
树座果率高,果实采收时, 明显比对照区丰产, 而且
荔枝、龙眼果实品质好。在对照区因被荔枝蝽危害,
花轴不结果,被害嫩梢枯萎, 幼果枯萎脱落, 引起大
量落花落果,果实大幅减产,证明白僵菌高毒株对荔
枝蝽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林间防治效果较好。
24 白僵菌与化学农药混合剂防治效果比较
在室内毒力测定的基础上, 应用纯菌粉、农药粉
及菌药 4#1混合粉进一步开展林间防治试验, 选择
雨后第 2 天早晨或有露水的天气进行人工施放粉
炮,各处理林间防治效果见表 4。
145第 2期 森庆源: 荔枝蝽白僵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表 4 菌粉、药粉及菌药混合粉林间防治效果
处理 粉炮用量
(个!hm- 2 )
样株
数株
总虫
数条
虫口死亡率%
3 d 7 d 15 d 30 d
校 正
死亡率%
B 30 50 2 591 215 640 800 842 830
D1 30 50 2 769 280 510 510 510 474
B+ D1 30 50 2 548 270 700 827 890 882
D2 30 50 2 615 516 613 613 613 584
B+ D2 30 50 2 414 324 750 880 900 893
D3 30 50 2 463 660 706 706 706 684
B+ D3 30 50 2 613 435 981 951 980 979
D4 30 50 2 584 729 753 753 753 7358
B+ D4 30 50 2 421 476 875 961 971 969
CK 2 477 24 38 47 69
表 4结果表明, 防治后 30 d纯菌粉防治效果为
830%, 检查过程发现到 15 d 时若虫死亡才进入高
峰期, 4种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粉炮 30 d 校正效果
在474%~ 735% , 7 d后没有再发现幼虫死亡。从
效果比较看, 4种浓度的溴氰菊酯粉炮, 头 3 d林间
杀虫效果较纯菌粉和菌药混合粉高, 7 d后分别比混
合粉效果低,这可能是纯药粉粉炮防治,药粉飘散距
离有限,无法均匀接触虫体, 导致幼虫死亡, 所以在
虫口密度较大的林分, 单用纯菌粉或药粉粉炮防治
都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虫灾,而菌药混合后,能发
挥生物、化学药剂双方的优点,起到增效效应。
地面的温湿度有利于孢子侵入掉落在地上的若
虫体, 加快了若虫的死亡速度, 到 7 d时调查菌药混
合粉防治小区地表及树上僵虫明显增多, 死虫僵虫
率达 95%以上。4种浓度药粉与白僵菌的菌药混合
粉防治,到 30 d 平均防治效果较纯菌粉效果提高
52% ~ 149%,比同浓度纯药粉效果提高 234% ~
408%, 并以 D3+ B增效作用最佳,分别较纯菌粉效
果提高149%。
25 生产应用示范
1998年,将筛选的 Bh1菌株提供福清、南安、林
下等菌厂进行菌粉生产,经生产观察, Bh1 菌株按常
规工艺生产质量较稳定,产孢能力强, 产孢量高, 成
品率高,经各厂菌粉质量检测, 平均含孢量在 1863
~ 2284 ∀ 108个!g- 1之间, 平均孢子萌发率在 923%
~ 968%, 1999年 4 5月, 生产的菌粉分别应用防
治荔枝、龙眼基地的荔枝蝽, 每公顷用量在 30~ 45
个粉炮,经渔溪、南安、林下等防治区效果调查,平均
防治效果达896%。
3 小结和讨论
( 1)本研究从自然感染白僵菌的荔枝蝽上分离
筛选出的 Bh1菌株对荔枝蝽具有较高的毒杀力, 生
产性状表现优良, 易扩大培养生产,产孢能力强, 可
以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利用白僵菌防治荔枝蝽, 不
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可避免因长期施用化学农药
杀灭果园有益天敌,对保障荔枝、龙眼果树稳产高产
具有促进作用。
( 2)荔枝、龙眼基地果树冠幅大, 枝叶茂密, 林内
湿度适宜, 有利于白僵菌孢子的存活, 只要掌握在
4 5月荔枝蝽孵化盛期, 结合有利天气施放白僵菌
粉炮,并准确掌握在 2~ 3 龄若虫期进行及时防治,
就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如果在菌粉中加入微
量农药,可起增效作用,而且效果更加稳定。若能在
果园内连年使用白僵菌,则有可能造成荔枝蝽白僵
病的自然流行, 起到长期控制的作用, 应用前景乐
观。
( 3)为把荔枝蝽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之下, 可
以因地制宜,结合果园管理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白僵
菌防治荔枝蝽, 今后还需继续对荔枝蝽菌株的生物
学特性、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剂型、包装等深人研究。
对该菌株在果园中的生态条件、流行病发生以及与
其它生化制剂混用防治等有待于以后进一步试验研
究。
参考文献:
[ 1] 李运帷,吕昌仁,陶恒才,等 白僵菌的生产与应用[M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1981
[ 2] 蔡国贵 马尾松毛虫白僵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J]
安微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6 (增刊) 171~ 176
[ 3] 刘世骐 白僵菌生长性状及致病力比较试验 [ J ] 微生物学通
报, 1979, 6( 1) : 19~ 20
[ 4] 范弘达,倪可儿 白僵菌优良菌株的自然筛选 [ J] . 福建林业科
技, 1991, 18( 2) 42~ 49
[ 5] 陈嘉文,陈昌洁. DCPVBt 复合微生物杀虫剂研究初报 [ J] . 林业
科学研究, 1993, 6(专刊) : 118~ 121
14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