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troduction and Early Adaptability of Exotic Alders

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30618
基金项目: 2000  2004年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课题 桤木属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在退化地改造中的应用 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陈益泰( 1942  ) ,男,江苏江都人,研究员.
林业科学研究 ! 2004, 17( 2) : 139~ 146
Forest Research
! !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4) 02013908
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陈益泰, 卓仁英, 吴天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 311400)
摘要: 引进国外桤木属植物 11种 54个种源, 在浙江富阳进行育苗和适应性观察。绿桤木、欧洲绿桤
木、裂叶桤木、毛赤杨和南美桤木共 5 种 20 个种源,幼苗因不能越夏而全部死亡。其它 6 种桤木存活
苗木表现不一。其中, 欧洲桤木表现最佳,在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下未见受害, 其 4 个优良种源 2 年生
苗高达 218~ 241 m, 与我国桤木相当。锯叶桤木生长正常, 无受害症状。灰桤木和齿叶桤木轻度受
害, 但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桤木和薄叶桤木苗木遭受严重高温干旱危害, 7、8 月发生叶枯、脱
落、梢枯现象,生长停止, 部分植株死亡。台湾桤木放叶最早、落叶最迟,生长快速, 但易受冬季低温冻
害。在桤木、赤杨、台湾桤木、欧洲桤木和齿叶桤木 5 个树种之间,叶绿素 a、b及总量和气孔导度存在
显著差异, 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也有可见的差别。今后可以进一步挑选欧洲桤木、锯叶桤木和灰桤
木优良种源扩大引种试验,尤其欧洲桤木有望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引种成功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桤木属;引种试验; 适应性;幼年生长;欧洲桤木
中图分类号: S7227 ! ! ! 文献标识码: A
桤木属( Alnus B. Ehrh. )植物是典型的非豆科( Leguminosae)固 N树种,在森林生态系统的 N
素循环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1]。营造桤木纯林和混交林能显著地增加森林土壤肥力。许多桤木
种类生长快速,用途广泛,是适宜短周期经营的重要工业原料树种和能源树种。它们适应性广,
喜耐水湿,因此又成为重要的防护林树种。目前,国内对桤木属植物的研究逐渐增多[ 2~ 7]。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河溪渠纵横,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土壤地下水位较高,水涝灾害频
繁发生。在这一地区,多用途耐水湿树种的选择是农田防护林网和城镇绿化建设的基础性环
节。为了丰富该地区的耐水湿绿化树种资源,并为系统开展桤木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准备育种
材料,开展了桤木属植物的引种试验。
1 ! 材料和方法
11 ! 引进树种及来源
1999年秋从加拿大国家林木种子中心获得欧洲桤木( Alnus glutinosa ( L) Gaerth)、锯叶桤
木( Aserrulata ( Ait) Willd)、红桤木( A rubra Bong)、欧洲绿桤木( Aviridis Regel)、绿桤木
( Acrispa ( Ait) Pursh)、裂叶桤木( A sinuata ( Reg) Rydb)、灰桤木( Aincana ( L) Moench)、
齿叶桤木 ( Arugosa ( Du Roi ) Spreng)、薄叶桤木( Atenuifolia Nutt)、南美桤木 ( Ajorullensis
Kunth)、毛赤杨( Ahirsuta Turczvarmicrophylla Nakai)共 11个种的54个种源, 除毛赤杨来自日本
外,其余均原产于美欧各国。此外国产树种有桤木( Acremastogyne Burkill)、台湾桤木( Aformosana
Makina)、赤杨(Ajaponica (Thunb) Steud)、辽东桤木( Asibirica Fischex Turcz)共 4种 5个种源。
其中, 6种外来桤木和 4种国产桤木培育出苗木,其原产地具体地理位置列在表 1。
表 1! 10 种参试桤木原产地的地理位置
种名 种源编号/产地国 采种点 纬度/ (∀) N 经度/ (∀) 海拔/ m 千粒质量/ g
欧洲桤木 17 BEL ZOERSEL 3 5115 440 E  182
19 FRA JULIEN- EN- BORN 4404 113 E 22 093
34 FIN VALKEAKOSKI 6115 2400 E  119
48 BGR VONESOTA VODA 3 4250 2540 E 400 140
45 SWE SEED ORCHARD    138
58 FIN KAJAANT PUROLA    111
59 TUR TURKEY    098
红桤木 13 CAN PRINCE RUPERT 5416 13016 W 46 043
23 CAN SALMON RIVER 5012 12545 W 304 084
27 CAN HORNE LAKE 4921 12443 W 122 049
32 CAN CHARLOTE ISLANDS 5335 13225 W 150 
37 CAN CASSIDY 4903 12356 W 107 056
齿叶桤木 1 CAN SHEDIAC 4614 6436 W 15 067
2 CAN OTTAWA 4520 7630 W 75 062
38 CAN PETAWAWA 4559 7726 W 180 074
39 CAN SHINIMICAS 4552 6354 W 15 070
40 USA PENOBSCOT 4500 6900 W 40 062
42 CAN QUEEN# S COUNTY 4557 6545 W 15 086
49 CAN BERRY HILL POND 4820 5530 W 213 099
灰桤木 6 USA PENNSYLVANIA 4100 7800 W  
35 CAN CARNARVON 4502 7850 W 305 100
36 CAN LA RONGESK 5448 10517 W 381 058
44 CAN JUNCTION HWY 4528 7814 W 335 100
47 EST TARTU 5824 2643 E 50 092
薄叶桤木 8 CAN DEASE LAKE 5832 13000 W 817 072
12 CAN EDSON 5335 11630 W  052
20 CAN ISKUT 5753 13000 W 1 033 071
25 CAN THREE VLLEY GAP 5059 11833 W 518 040
锯叶桤木 51 USA TX- 1 315 938 W  
赤杨 52 CHN QINGDAO 3539 13917 E 210 309
辽东桤木 53 CHN QINGDAO 3642 12338 E 175 052
台湾桤木 54 CHN TATAJIA 2409 12040 E 40 073
桤木 55 CHN SHIZHU 2900 10808 E 650 055
56 CHN DUJIANGYAN 3059 10357 E 700 041
! ! 注:尚有 5种 20个种源参试,均未获得苗木,为节省篇幅未列入表内。它们是:绿桤木 9个种源,均产于加拿大,纬度
4738∀~ 5630∀ N,经度 5420∀~ 11710∀ W, 海拔 15~ 549 m;裂叶桤木 6个种源,均产于加拿大,纬度 5035∀~ 5427∀ N, 经度
11720∀~ 12608∀ W,海拔 607~ 1 430 m;欧洲绿桤木 3个种源,均产自罗马尼亚,纬度 4519∀~ 4522∀ N, 经度 2252∀~ 2533∀
W,海拔 1 450~ 1 700 m;南美桤木 1个种源,来自哥伦比亚,产地纬度 508∀ N,经度 7528∀ W;毛赤杨 1个种源,来自日本,产
地纬度 3946∀ N,经度 14108∀ E,海拔 190 m。此外,红桤木另有 4个未获得苗木的参试种源亦未列入表内。
140 林 ! 业 ! 科 ! 学 ! 研 ! 究 第17卷
12 ! 引种点气候条件及育苗方法
引种点浙江富阳的地理位置: 120∀19∃ E, 30∀12∃ N, 海拔 105 m, 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区。历年年平均气温162 % , 7月平均气温 286 % ,最高温度 375 % ; 历年 1月平均气温 37
% ,极端最低气温- 11 % 。历年平均降水量1 4212mm,降雨多集中于春夏之交的5、6月, 7、8
月雨量偏少。
2000年 3月底在本所苗圃进行播种育苗。采用塑料袋容器,口径 10 cm, 高 25 cm。基质
为经多年育苗的黄泥土、河沙、焦泥灰(体积比 75&2&05)和适量的N、P、K复合肥掺和而成。
每个种源播种 30袋,每袋播种子 40~ 50粒,少许盖土, 再覆盖稻草。第二年春,部分苗木进行
移栽,对留床苗木进行观测。2001年,采用穴盘容器进行重复播种育苗,基质基本相同。
13 ! 观测项目
播种当年观测出苗和保存情况、生长量、落叶期。
第2年对留床苗木观测展叶期, 夏季受害情况, 每种源取 10株测定苗高生长节律。从 4
月开始至 11月结束,每个月底测量1次苗高。年底,每种源取 15~ 20株优势苗测定生长量。
在7月对桤木、欧洲桤木、齿叶桤木、赤杨、台湾桤木 5个物种测定了光合特性有关指标。
每树种选取 3株生长正常的植株,结合人工光源,以 CI310便携式光合仪( CID Inc. )测量不同
光强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做出光饱和曲线,求出最大光饱和点。同时, 测量植株上、中、下不同
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取 1 g 新鲜叶片置于 100 mL丙酮溶液中 40 % 暗中温育 8
h,采取分光光度法[ 8]测定不同叶位叶片中叶绿素 a、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2 ! 结果与分析
21 ! 适应性观察
211 ! 苗木保存情况 ! 没有精确地观测场圃发芽率,仅根据各种源播种后出苗数多少分为
A、B、C、D、E 5个等级。在参试的 11个国外树种中, 锯叶桤木、裂叶桤木、绿桤木出苗数量较
多(多属 B、C级) ,其余树种出苗较少( D、E 级)。但从育苗当年年底苗木保存情况看, 只有 6
个外来树种共 26个种源保存一定数量苗木(表2)。其中,欧洲桤木参试7个种源(出苗等级多
为D)和锯叶桤木 1个种源全有苗木保存; 红桤木 9个种源中(出苗多为 D、E级) , 有 4个种源
未获得苗木;齿叶桤木7个种源(出苗多为 E级)、灰桤木5个种源(出苗多为 E级)和薄叶桤木
4个种源( B、D及2个E级)中, 各有1个种源未能得到苗木。另外,欧洲绿桤木3个种源(出苗
等级 B、C、D)、绿桤木 9个种源(出苗等级多为 C、D)、裂叶桤木 6个种源(出苗等级多为 B)共 3
种18个种源, 尽管出苗相当多,但最终没有保存一株苗木。毛赤杨和南美桤木各有 1个种源
参试,出苗少,未有苗木存活。经观察, 绝大多数幼苗是在 7  8月间死亡的。虽然在第二年再
次进行播种,仍未获得苗木。苗木存活情况虽然与培育管理水平有关, 但在相似管理条件下,
绿桤木、欧洲绿桤木和裂叶桤木大量幼苗的全部死亡, 说明这3个树种不能适应富阳夏季高温
干旱气候条件。至于毛赤杨和南美桤木,参试种源太少,幼苗死亡可能存在偶然性, 尚不能确
定两种植物的适应能力。
212 ! 旱害和冻害 ! 观察发现,红桤木在育苗当年 7月普遍发生叶缘干枯反卷的现象。第二
年夏天 7月间红桤木和薄叶桤木都发生叶枯、脱落、梢枯现象,生长停止, 部分植株死亡, 旱害
相当严重。齿叶桤木受害较轻。灰桤木的 6号和 44号种源生长正常,另两个种源受到轻微的
141第 2 期 陈益泰等: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高温干旱危害。欧洲桤木和锯叶桤木同国产桤木一样,生长旺盛,无受害迹象。台湾桤木由于
生长停止期很迟( 12月下旬) , 在 2001年 1月初, 日气温由 8 % 突然降温至- 1 % ,最低气温
- 4 % ,有 40%植株发生冻害, 枯梢达苗高的 1/ 3~ 1/ 2。此前, 1999年初的严寒 (最低气温
- 76 % ) ,使在浙江富阳和福建永安两地引种栽培的数千株台湾桤木苗木几乎全军覆灭。
表 2! 10 种桤木苗木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种名 种源号
播种当年
出苗
等级
保存
株数
苗高/
cm
基径/
cm
落叶期
第 2年
展叶期 高生长高峰期
高生长
停止期 落叶期
苗高/
cm
基径/
cm
夏季受害
程度
欧洲桤木 17 D 27 321 079 12月下 3月下 5月 10月 11月 241 240 -
19 E 10 158 047 12月下 6月 10月 11月 148 145 -
34 D 24 236 068 12月中 3月下 5月 10月 11月 170 213 -
45 D 18 199 056 12月中 3月下 6月 10月 11月 218 258 -
48 D 15 204 059 12月中 3月中 5月 11月 11月 219 233 -
58 D 20 201 055 194 221 -
59 B 42 345 074 232 237 -
红桤木 13 D 18 113 030 12月下 3月中 5月 8月 9月 71 085 +
23 D 16 148 047 12月下 3月中 5月 8月 9月 87 120 +
27 D 15 146 037 12月下 5月 8月 9月 95 108 +
32 C 28 197 042 12月下 3月中 5月 8月 9月 91 103 + + +
37 E 9 152 042 12月中 5月 8月 9月 71 081 + +
齿叶桤木 1 E 20 115 029 12月中 3月中 6月 9月 10月 76 081 +
2 E 20 112 035 12月中 3月中 6月 8月 9月 81 076 +
38 E 6 187 044 12月中
39 E 15 136 039 12月中 5月 9月 10月 87 077 +
40 E 12 124 038 12月下 3月中 5月 9月 10月 94 100 +
42 E 23 108 026 12月中 6月 9月 10月 80 074 +
灰桤木 6 D 60 228 049 12月下 3月下 6月 10月 11月 111 093 -
35 E 25 148 038 12月中 3月中 5月 8月 9月 75 061 +
36 E 13 130 037 12月中 5月 9月 10月 82 081 +
44 E 17 174 046 12月中 3月下 6月 10月 11月 117 095 -
薄叶桤木 12 B 42 122 041 12月中 5月 8月 9月 5 086 +
20 D 13 100 026 12月中 5月 8月 9月 56 076 + + +
25 E 15 122 034 12月中 3月下 5月 8月 9月 61 075 + + +
锯叶桤木 51 B 28 190 045 67 072 -
桤木 55 B 51 340 046 1月上 2月中 5、8月 11月 12月中 210 176 -
56 A 59 523 056 1月上 2月下 5、8月 12月 12月中 254 230 -
台湾桤木 54 E 15 245 033 1月中 2月中 6、9月 12月 12月下 227 212 -
赤杨 52 E 17 91 027 12月中 3月中 6月 10月 11月 88 095 -
辽东桤木 53 D 16 130 038 12月中 6月 10月 11月 63 068 -
! ! 注:出苗等级: A 幼苗特多, > 500株; B苗多, 300~ 500株; C 苗数中等, 200~ 300株; D 苗少, 100~ 200株; E 特少, 50
~ 100株。
受害程度: - 无受害迹象; + 部分植株叶枯,脱落; + + 部分植株叶枯,脱落,并出现梢枯; + + + 多数植株落叶,梢枯,部
分植株死亡。
142 林 ! 业 ! 科 ! 学 ! 研 ! 究 第17卷
引种地富阳 2000年 7月平均气温 295 % ,比历年平均值高 09 % 。其中日气温高于 35
% 的天数达 19 d。降水量 71 mm,比历年平均降水量减少 804 mm。2001年 7月平均气温为
290 % ,高于历年平均值 04 % , 其中日气温高于35 % 的天数达 22 d。7月降水量为 149 mm,
与历年平均降水量相近。由于高温少雨,土壤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过大,导致土壤干旱。红桤
木、薄叶桤木和齿叶桤木在 7  8月间出现叶枯、落叶和停止生长的现象, 显然是不适应高温少
雨环境的表现。
213 ! 落叶期、展叶期和高生长节律 ! 1年生小苗,薄叶桤木、赤杨、辽东桤木在 12月中旬落
叶;欧洲桤木、齿叶桤木、灰桤木、红桤木在12月中下旬落叶,不同种源间存在10~ 15 d的迟早
差异。桤木、台湾桤木落叶期最晚, 于 1月上中旬落叶。第 2年, 除桤木、台湾桤木早在 2月
中、下旬就开始放叶以外,其它树种都在 3月中下旬放叶, 4月上旬各树种均有一定高生长量,
红桤木和薄叶桤木在 5月就达到生长高峰, 但 8月就停止生长。欧洲桤木生长高峰期在 5、6
月间, 10月基本停止生长, 落叶期在 11月。齿叶桤木生长高峰期多在 6月, 停止生长期多在 9
月,落叶期多在 10月。灰桤木种源间差异明显, 表现不一。赤杨和辽东桤木在 6月出现生长
高峰, 10月停止, 11月落叶。桤木和台湾桤木与以上树种的表现有很大差异,它们的展叶期最
早,而且生长过程出现两个生长高峰,到 11月或 12月才停止生长, 12月中下旬落叶。开始生
长早,停止生长迟,显示出南方树种的重要特性。相反,其它树种则表现出北方温带、寒带树种
的特性。
图 1 ! 9种桤木第 2个生长季苗高生长节律
22 ! 苗木生长量
从表 2可见, 播种当年各种苗木生长普遍较差, 大多数苗高仅 10~ 20 cm,这与播种较迟、
土壤条件欠佳有关。但欧洲桤木、桤木和台湾桤木的幼苗当年生长相对较好。第 2年各树种
之间苗木生长差异悬殊, 同一树种不同种源之间也有较大差别。在 10个树种中,桤木、台湾桤
木和外来树种欧洲桤木的生长最好, 欧洲桤木的 4个优良种源( 17、45、48、59号) 2年生苗高达
218~ 241 cm,基径 23~ 26 cm,这与桤木和台湾桤木的生长量相近, 超过其它几种桤木的生长
量2倍多。灰桤木的 6号和 44号种源生长较好,苗高和基径分别达 110 cm 和 093 cm以上。
143第 2 期 陈益泰等: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红桤木、齿叶桤木、薄叶桤木和赤杨、辽东桤木均生长较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灰桤木、齿叶
桤木、薄叶桤木和锯叶桤木均属于灌木型或小乔木型树种。
图 2 ! 5种桤木属植物叶绿素含量
23 ! 光合特性
231 ! 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
度(图 2~ 4) ! 5种桤木物种间的叶绿素含
量、气孔导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净光合
速率也有一定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可
能因为测定误差较大所至。台湾桤木叶绿
素 a、b 含量及总量最高, 分别达 7004、
7234 mg∋L- 1和 14238 mg∋L- 1。净光合速
率和气孔导度也是最高的, 分别为 94026
mol( CO2) ∋m- 2∋s- 1和 8325 mol∋m- 2∋s- 1。
赤杨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最低, 但净
图 3 ! 5种桤木净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却与台湾桤木一样高。桤木的叶
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较高, 净光合速率却
最低, 仅为 54367 mol( CO2)∋m- 2∋s- 1。欧
洲桤木和齿叶桤木的三项指标均属中庸。
232 ! 光饱和点 ! 测定 5种桤木属植物的
不同光强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作光饱和曲
线。从图 5 中可以看出, 赤杨具有极为明
显的双峰型光饱和点曲线, 其最大光饱和
图 4 ! 5种桤木属植物气孔导度
点分别在 4 500、10 000 lx左右, 中间由于光
强的抑制作用引起气孔关闭, 暂时降低或
停止光合作用, 这被称为 午休 现象。齿
叶桤木其光合曲线也具有双峰型结构, 但
不如赤杨明显,其最大光饱和点位于3 500、
7 000 lx, 光合速率分别为 1 0003 mol
( CO2) ∋m- 2∋s- 1和 1 5296 mol( CO2)∋m- 2∋
s- 1;其它 3种植物(桤木、欧洲桤木、台湾桤
木)的光饱和点分别位于 5 000、9 500、6 500
lx,最大光饱和点的光合速率分别为桤木 96833 mol( CO2)∋m- 2∋s- 1,欧洲桤木 1 24235 mol
(CO2)∋m- 2∋s- 1,台湾桤木 1 3241 mol( CO2) ∋m- 2∋s- 1。欧洲桤木和赤杨似乎对光强有较高
的忍耐性。
3 ! 结论和讨论
(1)欧洲绿桤木、绿桤木、裂叶桤木 3种桤木幼苗均不能在浙北气候条件下越夏生存。红
桤木和薄叶桤木苗木在第 2个生长季受到严重的夏季高温干旱危害, 造成枯叶、落叶、过早地
144 林 ! 业 ! 科 ! 学 ! 研 ! 究 第17卷
图 5! 5种桤木属植物光饱和曲线
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齿叶桤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受害状态。这些树种原产于 45∀~ 59∀ N的
高纬度地区,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理论和实践结果, 以上 6个树种均不适宜在浙北引种。另
外,毛赤杨和南美桤木的幼苗死亡存在一定偶然性(参试种源少、出苗少) , 尚需扩大种源数量
才能确定这两种植物在江南地区的适应性。
( 2)灰桤木不同种源之间适应性差异较大,原产地纬度偏北的种源受到一定程度的高温干
旱危害,偏南种源生长良好。锯叶桤木引自美国塔克萨斯州, 纬度 315∀ N 与浙北相近,生长
正常,表现良好。这 2个灌木型树种具有引种成功前景, 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 3)欧洲桤木原产于欧美大陆,多属高纬度温、寒带地区。该树种生长快, 用途广, 群体间
变异丰富[ 9] ,不但耐水湿,而且耐盐碱。据Braun等[ 10]试验, 在42种木本植物中,欧洲桤木是 5
个高度抗盐树种之一。韩国曾引进来自 21个国家的欧洲桤木开展种源试验,在 53个种源中,
7个爱尔兰种源表现出好的生长和成活率, 而芬兰种源表现最差[ 11]。1977年中国科学院昆明
植物所曾从匈牙利引进过欧洲桤木[ 7]。这次在我国江南地区引种, 初期表现良好, 生长旺盛,
没有任何受害迹象。本次引进的 7个种源来源于欧洲的土耳其、匈牙利、法国、比利时、芬兰、
瑞典等国, 地跨北纬 35∀~ 61∀之间。这些说明欧洲桤木同其它桤木属植物相比,具有更加广泛
的适应性。因此,对于欧洲桤木有必要扩大引种优良种源,进一步研究其生育习性, 探讨扩繁
技术。它有可能成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新的绿化树种、防护林树种和工业用材
树种。
( 4)台湾桤木属南方树种,在福建引种,几乎全年不落叶。在四川引种, 表现出旺盛的生长
优势[ 6]。这次在浙北引种,表现为生长快速, 生长期最长, 停止生长最迟, 容易遭受冻害, 在大
寒之年,许多苗木整株枯死。但其种内个体变异丰富, 已经发现一些未受冻害的单株。因此,
对于台湾桤木, 选择抗寒单株发展无性系,或用抗寒优株建立种子园,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145第 2 期 陈益泰等: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参考文献:
[ 1] Gorden J C,Wheeler C T.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固氮[M ] .王沙生,刘纪昌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 2] 陈益泰,李桂英,王惠雄.桤木自然分布区内表型变异的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 379~ 385
[ 3] 王军辉,顾万春,李斌,等.桤木优良种源(群体) /家系的选择研究    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J ] .林业科学,
2000, 36( 3) : 59~ 66
[ 4] 贺超英,陈益泰.桤木种源苗期生长和固氮能力的变异[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 6) : 680~ 686
[ 5] 封剑文,关志山,蔡宏明,等.闽北山地红壤施肥试验及桤木对其肥力的影响[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2( 1) : 67~ 70
[ 6] 王金锡,朱万泽.台湾桤木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推广前景[ J] .四川林业科技, 2000, 21(4) : 16~ 19
[ 7] 赵之伟,赵云坚,杜丽涛.欧洲赤杨根瘤及其内生菌形态学研究[ J] .微生物学报, 1995, 22(1) : 3~ 4
[ 8]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 9] DeWald L E, Steiner K C. Phenology, height increment, and cold tolerance of Alnus glutinosa populations in a common environment [ J] .
Silvae Genet ica , 1986, 35( 5  6) : 205~ 211
[ 10] Braun G, vonA Schonborn, Weber E. Invest igation on the relat ive resistance of woody plants to deicing salt ( sodium chloride) [ J] .All
gemeine Forest und Jagdzeitung, 1978, 149(2  3) : 21~ 35
[ 11] Han Y C, Ryu K O, Lee K Y, et al . Provenance test of 53 European alder( Alnus glutinosa ( L. ) Gaerth) [ J ] . Research Report of the
Institute of Forest Genetics, 1990, 26: 55~ 66
Introduction and Early Adaptability of Exotic Alders
CHEN Yitai , ZHUO Renying, WUTianlin
( Research Inst 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AF, Fuyang ! 311400, Zhejiang,China)
Abstract:Total 54 seedlets ( sources) of 11 exotic alder species were tested on field experiment at Fuyang( 120∀19∃
N, 30∀12∃E) , Zhejiang. All of the 3~ 4 monthold seedlings of 20 seedlets of five species of Alnus viridis, A .
crispa, A . sinuata , A . hirsuta and A . jorullensis, died in summer because of being unable to tolerate the higher
temperature and arid weather. Other 6 species of foreign alders were able to survive and grow. Of them , Euro
pean alder ( A . glutinosa ) displayed the best, no damage in summer was found, the average heigh of its 4 sources
reached to 218~ 248 m for two year old seedling , the growth speed was equal to Sichuan alder ( A . cremastogy
ne) . The sawleaf alder ( A. serrulata ) grew normally and had no damage too. But red alder ( A. rubra ) and
thinleaf alder ( A . tenuif olia ) were seriously injure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aridity in summer, leaves scorched
and shedding, shoot diebacked, even a few plants died in July to August. Glay alder ( A . incana) and toothleaf
alder (A . rugosa ) were lightly damaged in summer. In addition, Taiwan alder ( A . f ormosana ) had the longest
growing time, it grew rapidly, however it was easy to receive the frost injury in northern Zhejiang. Signifficant dif
ferences for some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found among alder species. For European alder, sawleaf alder and
grey alder, the authors could select the fine seed sources to expand the experiment of introducing, European alder
might be especially hopeful to be popularized in the plain area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Key words:Alnus; introduction; adaptability; early growth; European alder
146 林 ! 业 ! 科 ! 学 ! 研 ! 究 第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