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Occurenc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Rosa roxburghii Powdery Mildew

刺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试验



全 文 :第 5 卷 第 1 期
1 , , 2 年 2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O R E ST R ES E人R C H
V o l
F e b
。 ,
,
N o

1
1 9 9 2
刺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试验 .
程 建 武 刘 碧 荣
(西安 植物园 ) (北京林业大学 )
关 . 润 刺梨 , 白粉病 , 侵染 , 防治
刺梨(R 6sa 而劝 u1 g h:’若T ra t t . )是一种灌木果树 , 果实中维生素C 含量 很高 , 具很高 的
经济、 观赏价值 [‘】。 近年来 , 在陕西省仅中、 商洛地区大面积人工栽培刺梨 , 在 栽培 区 普
追发生白粉病(助加。rorho c a p a , : o sa (W a llr 。) L e v ) [ 2 , ’l , 危害新梢 、 曹 、 花和幼果 , 造成减
产 , 严重时新梢枯死 。 目前 , 国内外对此病的研究报道甚少【‘] 。 为此 , 于 1 9 8 8~ 1 9 9 0年对该
病的危害和病原菌的形态 、 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l) 束lJ梨白粉病的分生抱子采自田间发病株 , 以备接种、 抱子萌发试验及药效测定 。
(2 ) 刺梨试株取自西安植物园栽培区内 , 以备大田药效防治试验及病情调查用。
(3 ) 发芽前用塑料袋套好枝条 , 待长出枝叶后取健康枝叶 , 以备接种 。
1

2 方法
1

2

l 调查方 法 采用随机 5 点取样 ,
襄 1 祠组白粉翻发润分级振准
每点调查 20 张叶片 , 以分级计数法统计(表 1) 。
1
.
2

2 调查时间 从 4 月上旬至 1 月底 , 于
发 病 程 度 代表优
桩个复 叶无病斑 O
有 1 ~ 2个小叶发病 , 宙丝稀 薄 1
有3 ~ 4个小叶发病 . 菌丝较厚 2
有 5 ~ 6个小叶发病 , 菌丝浓厚 3
有 了个 以上小叶发病 , 菌色浓库 ‘
西安植物园栽植区进行 。
1
.
2

3 越冬场所及初佳染来源的观察 通过
解剖休眠芽和将刺梨植株移栽温室内观察芽
的开放及病害发生情况 。
1
·
2. 4 大田 药剂防治试验 用各种药剂的两
种浓度 , 分别处理20 株树 , 重复三次 , 用清
水作对照 , 1 9 8 8年 4 月 1 5 日喷药 i 次 , 6 月
7 日调查 。 调查总叶数均为 1 0 0 0片 。
本文 于1 9 9 1年 4 月2 7 口收到 。
* 本研究得到北京林业大学沈瑞祥教授 , 西 安植物园段明华助理研究员 , 惠彦文、 陆志刚工程师 的指导和帮助 , 特 此
致谢 。
1 期 程建武等 : 刺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试验 1 05
2

1
结果与分析
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2
·
1
.
1 越冬状态及初侵染来源 经 1 9 8 8 ~ 1 9 9。年观察 , 均未发现其有性阶段, 为了解该病以
何种状态越冬及其初侵染来源 , 做如下试验 :
(1) 于 1 9 8 9年 1 ~ 3 月 , 在上一年发病严重区收集了 1 150 片落叶和7 85 个枝条 , 当年 9
~ 12 月采集了3 10 0片病叶和 1 150 个果枝 , 经检查均未发现其闭囊壳。
(2 ) 解剖97 个休眠芽 , 经镜检发现有 2 个在芽鳞下表面和芽组织表面有该病菌的菌丝。
(3 ) 于 1 9 8 9年 4 月12 日, 调查10 株刺梨植株 , 在已开放的 1 2 12个芽中 , 病芽为 15 个 , 占
1’2 写 , 这些芽 多为白粉菌丝所布满 。
(4 ) 1 9 8 9年1 月将自然发病的 5 株刺梨移栽于温室内 , 室温 15 ~ 25 ℃ 。 1 9 9 0 年 1 月 有
12 9个休眠芽开放 , 其中有 3 个病芽 , 占总数的2 . 3 % 。 将开放病芽上产生的分 生 抱 子 , 在
20 ℃ 、 相对湿度 1 0 % 的密闭容器内做抱子萌发试验 , 48 h 萌发率为 15 . 1 % , 与田 间采 集
的分生抱子萌发率近似 。 同时 , 用病叶上的分生抱子在健康嫩叶上接种 , 经 5 天出现症状 。
(5 ) 1 月采集20 片病叶 , 冬季置于室外 , 第二年 4 月取回镜检 , 分生抱子严重干缩, 在
20 ℃ 、 10 0 %的密闭容器内 , 分生抱子不萌发 。 将叶面上的菌丝 、抱子悬浮液接种健康叶片 ,
不发病 。 由此说明 , 叶面上的菌丝 、 抱子经过越冬 , 已失去侵染的能力 。
以上调查和试验表明 : 该病是以菌丝状态在芽鳞下越冬 , 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
2. 1. 2 抱子的传播 通过泡子捕捉试验 , 如表 2 所示 : 分生抱子散布量以白天为多 , 占昼
夜散布总量的92 . 4 % , 白天以 1 0 : o。以后散布的最多 , 而夜间则较少。 同时也说明分生 饱子
是以风力传播的 。
2

1

3 潜育期 的测 定 在室内平均温度为2 。。2 ℃ 、 相对湿度为78 %的条件下 以抱子悬液进
行涂抹接种试验 , 由表 3 看出 , 该病的潜育期约 4 一 5 天 。
表 2 分生抱子散布, 的昼夜变化
(1 9 8 9
·
9
·
15 ~ 1 6 )
表 3 刘烈白粉病潜育期 (拍 89 ·的
重复 分生抱子接种
时 间
(时 )
1 8 : 0 0 ~ 6
t
0 0~ 1 0 盆0 0 ~ 1 4
: 00 ~ 白天
6
: 0 0 10
:
0 0 1 4
:
0 0 1 8
:
0 0 总计 (次) 总叶数 病 叶数 病叶率 潜育期(% ) ( d )
对 照
总叶数 病叶致
抱 子捕捉量 2 0
(个 )
占全日捕捉量 7
(% )
2 1 1 1 2 1 0 9 2 4 2
9 2 4
2

1
.
4 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 系
(1 ) 病害发生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关系 据1 9 8 9年的气象资料 , 在 5 、 6 月 的平 均 温
湿度分别为 19 . 4 ℃ 、 72 %和 24 . 8 ℃ 、 59 % , 9 、 10 月的平均温湿度分别为2 0 . 2 ℃ 、78 %和
15
·
6 ℃ 、 69 % , 这两个阶段恰是发病的两个高峰期 (如表 4 ) , 这与抱子萌发的适 温 (15 。一
25 ℃ )和湿度范围 (61 %一 1 0 % )几乎相符 , 而 7 ~ 8 月的平均气温均在25 ℃ 以上 , 且白 天
多高于30 ℃ , 虽然相对湿度在73 % ~ 82 % , 但由于高温白粉病菌的生长发育受到 抑制 , 甚
10 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卷
衰 4 19 89年脚容发生情况 衰 5 苗助与发翻的关系 (19 89 · 6)
月 份 病叶率(%) 病情指数 苗 龄( a )
5 ~ 6
7 ~ 8
9 ~ 1 0
3 4
.
7 ~ 36
.
5
3
.
2~ 通
.
7
2 3
.
8~ 43
.
7
1 7
.
8 ~ 2 2
.
2
0
.
2 ~ 1
.
2
12
.
3 ~ 2 0
.
0
发病率(纬)
病情指致
发生面积(% )
5
.
1 1 3
.
7 4 8
.
2 6 8
.
9
2
.
5 5
.
1 2 1
.
2 3 8
.
9
1 0 2 0 4 0 6 0
至有部分植株的症状消失。 这与 1 9 8 8年的气象资料和发病情况基本一致 。
(2 ) 苗龄及叶的老幼与发病的关系 病害的发生程度随着苗龄的增长而增加 , 1 年生的
植株发病轻于 4 年生的 , 如表 5 。 嫩叶发病严重且普遍 , 老叶发病较轻 (如表 6 ) , 而且分生
抱子在嫩叶滤液中的萌发率比在老叶中的高。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植株的生长 , 病原菌量逐年
的积累 , 树冠增大 , 易被侵害嫩叶的面积随之增大 , 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有所增加 。
(3 ) 病害与肥水管理的关系 经调查 , 在肥水管理好的地段 (秋冬季一次基肥 、 春 季 一
次追肥 、 灌水一次) , 植株生长势强 , 发病轻 。 不施肥 、 灌水的地段 , 植株生长不 良, 枝细弱
叶小 , 抗性差 , 发病较重 , 如表 7 。
裹 6 叶的老幼与发病的关系 (1 98 9. 6) 衰了 肥水 , 班与发. 的关系 (1 9。。. 的
发病情况 擞 叶 老 叶 管 理 病叶率(%) 病情指 数
病叶率(% )
病 愉指数
50
2 7
施肥2 次、 范水 1次
不施肥 、 灌水
1 0
4 7
(4 ) 病害与地势的关系 经调查 , 山坡 、 田畔种植的刺梨 , 植株较矮 , 枝条较少 , 通透
性好 , 发病轻。 而平川栽植的刺梨 , 植株生长茂密 , 枝叶幼嫩 , 发病较重 , 如表 8 。
裹 8 地势与发病的关系 (1 9 90 . 6) 裹 9 不同药荆对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1 98 9 年)
萌发率
(% )
发数)子个泡萌‘子教9恋解汁
地 势 病叶率(% ) 病情指数
处 理
q‘八口1匕”bq.a,门,’‘怪户月J内
,几月工,曰勺曰月肠q目自一‘
,工”勺,山JQ”“nQ.”Žu. .111翻JI了‘工,‘.h月性O一”Ž。O八舀b曰哎一Ž亡‘口r…b仁Ju目




平 川 3 4 . 5 1 7 . 4
2
.
2 药书防治试脸
2
.
2
.
1 室内药效刚 定 用 6 种药剂做分生抱
子的萌发试验 , 在20 ℃ 、相对湿度 10 0 %密闭
容器内, 经48 h 镜检 , 结果表明 : 化学药剂
粉锈宁 、 代森锰锌和托布津处理 , 抱子萌发
率较其他生物制剂 12 。、 B O 一10 和高脂膜 的
萌发率低 , 但所有药剂均明显低于对照 , 其
中以粉锈宁最好 , 如表 9 。
2

2

2 大 田 药效试验
2 5 %粉锈宁( 1 5 0 0倍 )
2 5 %粉姗宁( 2 0 0 0倍 )
7 0 %代森锰锌 ( 6 0 0倍 )
7 0 % 代森锰锌 ( 8 0 0倍 )
5 0 % 托布津 ( 8 0 0倍 )
5 0 % 托布津( 1 0 0 0倍 )
1 2 0 ( 1 00倍 )
1 2 0 ( 2 00 倍 )
BO

1 0( 10 0倍 )
BO

1 0( 2 0 0倍 )
高脂腆( 1 0 0倍 )
高脂膜 ( 2 0 0倍 )
对照 (清水 )
i 期 程建武等: 刺梨自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试验 107
(1) 各种药剂的防治试验 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 5 种药剂对该病均有效(如表1 0 ) , 经F检
验差异性均极显著 。 而以粉锈宁、 代森锰锌的效果最好 , 其防治效果达94 。4 % ~ 9 了· 0 % 。每
种药剂的两种浓度处理之间的差异性均不显著 。 因而认为 , 防治此病的有效药剂及浓度为 :
2 5 %粉锈宁, 2 0 0 0 倍 , 7 0 %代森锰锌 , 8 0 0倍 , 5 0 %托布津 , 1 0 0 0倍 , 抗霉菌素 1 2 0 , 2 00
倍及高脂膜 , 20 0倍 。
(2 ) 各种药剂有效喷药次数试验 各药剂分别喷 2 次和 3 次 , 间隔10 天 , 喷药时间以发
病初期为准 。 试验表明 : 6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好 , 结果如表 110 经 F检验表明 : 粉锈宁 、
代森锰锌喷 2 次与喷 3 次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 而其它药剂则表现出喷 3 次比 2 次的防治效果
显著提高 。 为了减轻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 , 如条件允许 , 可考虑推广抗霉菌素 120 和B O 一10
等生物制剂 。
表10 刺桑白粉病的药荆防治效果 表 1 药荆喷洒次教的防治效果
(19 8 8 年 ) (1 98 9年 )
胎涤州效防病 叶率 病情理 病叶数
(% ) 指数
防治
效果 处 理
(% )
喷药 病 叶数
次数
病叶率 病 情
(% ) 指 数
1
.
6 0
.
5
1
.
3 0
.
4
9 8
.
1
9 8
.
5
一b八舀,孟目勺月土曰In自2 23
1
.
8
2
.
1
3
.
0
63n
”8⋯口一勺6”14O”OU73 . 3 3 . 1 1 . 22 . 5 1 . 032 1 9 6
1 7 1
1 9
.
6 8
.
1
1 7
.
1 6
.
8
23
九舀
910 6
7 6
1 0
.
6
7
.
6
4
.
5 8 3
3
.
0 8 8
目上Q甘
0
.
7 9 7
.
0
0
.
8 9 6
.
6
1
.
1 9 5
.
3
1
.
3 9 4
.
4
9
.
4 5 9
.
7
9
.
8 5 7
.
9
6
.
0 7 4
.
2
8
.
7 6 2
.
7
5
.
6 7 6
.
0
5
.
8 7 5
.
1
2 3

3 一
2 5 %粉锈 宁
( 2 0 00倍 )
7 0 % 代森锰锌
( 80 0倍 )
5 0 % 托布津
( 1 0 0 0倍)
杭霉菌素 1 20
( 20 0倍 )
高 脂 膜
( 20 0倍 )
10 4
7 4
1 0
.
4 4

3 8 4
3
.
0 8 8
23
84A
目才垂3一Ž0通UOAl勺n,剐咔山,占‘上土.亡口
2 5 %粉锈宁 ( 1 5 0 0倍 )
25 %粉锈宁 ( 2 0 0 0倍 )
70 %代森锰锌( 6 00倍 )
7 0 %代森锰锌 ( 8 0 0倍 )
50 % 托布津 ( 80 0倍 )
5 0 %托布津 ( 1 0 0 0倍 )
抗霉菌素 1 2 0 ( 1 00 倍 )
抗霉菌素 1 2 0 ( 2 0 0倍 )
高脂膜 ( 1 0 0倍 )
高脂膜 ( 2 0 0倍 )
对 照(清水 )
1 8
2 1
3 0
33
2 5 8
2 84
1吐4
1 8 7
14 4
15 8
5 0 3
7
.
4
拓b月qo1 0
.
9
5
.
8
4
.
5
4

7 8 2
2
.
5 9 0
1
.
9 9 3
O衬85
”U54
口土抗生素BO 一10
( 2 0 0倍 )
5 8 2 5 8
.
2 2 7
.
0 一
123
几舀
对照( 清水 )
参 考 文 献
〔1〕王字霖 , 1 9 89 , 四十年来我国果树科技的回顾与展望 , 果树科学 , 6 ( 3 ) : 1 ~ 2 。
〔2」魏景超 , 1 9 7 9 , 真菌鉴定手册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3〕中国科学 院中国抱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 , 1 9 8 7 , 中国真菌志—自粉菌 目 , 科学出版社。〔4〕向红琼等 , 1 9 8 9 , 粉锈宁防治刺梨白粉病 , 植物 病理学报 , 1 9( 2 ) : 74 。
10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5 卷
g tu d ie s o n the O c c o r e n c e
,
D e v e lo Pm o n t a n d C o n tr o l o f
R o sa r o x b u r g hif P o 叨d e r夕 M ild e 叹
Ch e n g Jia n w u L iu B ir o n g
(X ‘a o B o ra o fe u l G 盯 d e 。 ) (B e iz‘。口 卢’ o r o s t : , U ”‘: , e r s ‘t夕)
A bs * r a e t Po w d e r y M ild e w o f R o s a r o x b : ; g hii T r a tt

15 e a u s e d by 即无a e : o -
:he c a p a n n o s a (W a llr
.
) L e v
. ,
e le is t o th e e iu m h a s n o t b e e n y e t d is e o v e r e d in
X ia n
.
H yPh a o v e r w in te r s in th e bu d s e a le a s Pr im a r y in fe e t io n so u re e
.
C o n id ia a r e d is s e m in a te d b y w in d
.
T h e in e u ba t io n Pe r io d 15 a b o u t 4一 5
d a ys
.
T h e d is e a s e o c e u r s in th e m id d le o f A Pr il
, 2 P e a k s o f th e d is e a se
o e e u r in M a y~ Ju n e a n d S e Pte m be r ~ O c to be r
.
T h e fa e to r s a ffe e t in g t he d ise
-
a s e o e e u r e n e e a r e te m Pe r a tu r e a n d r e la t iv e h u m id ity
.
T h e d is e a s e e a n be
e o n tr o lle d b y 2 5 % T r ia d im e fo n
.
Ch e m ie a ls s u e h a s 5 0 % T o Ps in
,
A n t im ye in
1 2 0 a n d A n tib io t ie B o 一 10 a lso sh o w e d a e e r ta in d e g r e e o f e o n tr o l e ffie ie n c y
.
K ey w o r d s R o s a ; o x b忍 ; g hii : Po w d e r y M ild e w ; in fe e t io n ; e o n tr o l
以以叼从因以姗闪月让切尽甲刀认以叨U办幼认认儿峨娜认构匕峪心议让田江阮让口网 e以山娜如刹几板从卜巩峪翎几吸切甲认凡让切让田从现明甲刀叨卫口仄灭那双斑巧心习二叨I仄叮叹叮毋叨网叨习叨刃叨那习二几甲刃
“广西国营林场资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通过鉴定
“广西国营林场资源管理捕助决策系统 ” 是广西林业厅下达的课题 , 山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 广
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 广西国营七坡林场和广西国营林场公司联合研制完成 。 该课题于 1 9 9 1年10 月14 日 在南
宁市通过由广西林业厅主持的成果鉴定 。
该系统采用了结构化分析思想和设计技术 , 它山森林资源管理 、 生产计划管理 、 林业企事业财务 物资
管理 、 劳动人事管理 、 科研与场志管理和森林资源 经营辅助决策等六个子系统(九个功能模块 )组成。 每 个
功能模块都可单独安装 , 独立使用 。 设计合理、 内容全面 、 功能较全 、 运行效率高 , 便于灵活应 用 、 扩展
和推广 。
该系统提供 了一套完善的各类信息的编辑技术 , 包括对图形数据库 、 森林资源数据库 、 林业生产和 经
茜管理等诸多估息源数据库的编辑处理 。 建立了多信 忿多途径综合性查询 、 多因子综合评价、 动态分析等 ,
如职工各类结构的变更预测 、 生产计划方案的最佳制定 、 科研试验数据和生长模拟分析 , 又如立地 因子评
价 、 投入产出分析及规划 、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等 。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 该项研究是成功的, 在我国林 业系统林场资源经 首管理 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
其中三维立体图技术方面达到 了国际同类项 口的先进水平。 建议在广西 区及全国国营林场推广应用 。
(箱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