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Studies on Seedling Nursing Techniques of Sonneratia carseolaris and Its Seedling Growth Rhythm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全 文 :  1996—07—17收稿。
廖宝文助理研究员,郑德璋,郑松发,李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10520) ;郑馨仁,黄仲琪(海
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本文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和 1992~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参加试验工作的还有海
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陈香、陈建海、陈焕雄等同志。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廖宝文 郑德璋 郑松发 李 云 郑馨仁 黄仲琪
  摘要 对红树植物海桑采种期、播种与育苗技术, 幼苗生长规律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东寨港海桑采种期以第一次果成熟的 7~8 月份为最佳;用本土(海泥)和
客土(营养土 )均可作床播种, 但移植时后者比前者苗高提高 26. 8% ; 容器育苗基质以配制营养土
为最佳, 培育的苗木粗壮,出圃时苗木合格率高达 98. 4% ,海泥其次,红壤土最差;苗高与地径年生
长过程具较明显的后期生长,变化规律可用 Y ( t) = 1/ ( a+ be- t)曲线方程表达;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
法揭示出影响幼苗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海水盐度和降雨量。
关键词 红树林 海桑 育苗技术 生长规律 灰色关联分析
  海桑( Sonnerat ia caseolaris ( L . ) Engl . )为红树林的一个组成树种, 具有生长迅速,树体高
大通直以及防风消浪效能显著等特性,是目前海岸前缘防护林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但有关
海桑育苗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未见报道,育苗技术欠缺。为此,对其种子发芽条件、育苗技术、
种子贮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在摸清海桑种子发芽条件[ 1]的基础上,对其育苗技术作进一
步总结报道。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 采种
1. 1. 1 采种期确定 采用物候观测方法[ 2]确定最佳采种期, 连续观测 3 a。
1. 1. 2 种子处理 浆果采集后在室内堆放数天使其软化, 然后将其捣烂用清水漂洗出种子,
湿润放入纱网内置于阳台见自然光 2~3 d后播种。
1. 2 苗圃地选择与播种试验
1. 2. 1 苗圃地选择 在海南省东寨港,风浪小、盐度较低、潮水能够涨浸到并且有淡水供应的
中高潮木榄( Bruguiera gymnorhiz a ( L . ) Lam. )稀疏天然林内,然后砍伐多余的树枝用敌敌
畏或呋喃丹毒杀虫蟹等有害生物。苗圃四周用纱网围拦。
1. 2. 2 播种试验 采用客土和本土进行播种。
( 1)客土苗床 在苗圃地挖去深约30 cm 的表土,填入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消毒过的营
养土,苗床稍高于原土。营养土配方见 1. 3. 1( a)。
( 2)本土苗床 将海滩中的枯枝、杂物除去,把原土翻松作床。
( 3)播种 苗床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 每平方米播种量在200~230 g (鲜重) ,用过
筛的营养土覆盖至不见种子即可。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 3) : 296~302
Forest Research     
1. 3 容器育苗试验
1. 3. 1 容器填充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育苗容器采用规格 10 cm×16 cm, 有排水、通气孔的塑
料袋,内填基质选用如下 3种:
( a )营养土 由红壤 20%、土杂肥 30%、火烧土 10%、细沙 30%、过磷酸钙 3%、椰糠 7%
混合而成,用 0. 3%~0. 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 然后用薄膜覆盖沤熟,再装
入育苗袋备用。
( b)海泥 直接选用苗圃附近肥沃的海泥装袋(因其内含物质会发生变化,须在移苗入袋
前一个来月备好)。
( c)红壤土 选用保护区陆地上除去表土( 0~20 cm)后的红壤土装袋。
3种基质的营养成分见表 1。
1. 3. 2 幼苗移植与苗木培育试验 当苗床中
的幼苗长至高约 5~6 cm 后(出土后约 60 d) ,
即可移入以上 3种基质的容器袋内培育,移植
宜选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3种基质容器
苗均置于海滩苗圃内进行培育对比试验。
表 1 3 种基质营养成分分析
基 质 有机质
( g/ kg)
速效 N 速效P 速效 K
(m g/ kg)
pH
营养土 40. 7 156. 2 735. 5 268. 9 6. 02
海 泥 53. 3 146. 0 6. 8 578. 9 6. 09
红壤土 22. 1 95. 7 6. 1 166. 6 7. 15
1. 4 试验观测
3种基质苗木各固定 20~30株,隔15 d 观测一次苗高、地径和叶片数。在苗圃附近安装百
叶箱,观测气温及相对湿度,在苗床中插入(深 15 cm)地温表, 并用手持折光仪(盐度计) ,每天
观测地温、水温和海水盐度变化。苗木出圃前,不同基质苗木分别随机抽样3次,每次 50袋,调
查有苗袋数、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然后再总体随机抽样 30株, 分别测定生物量、苗高和地径,
确定苗木分级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 1 采种育苗试验
2. 1. 1 最佳采种期 从表 2可知,海桑几乎全年均有花果,但明显的花果期有 2次,第一次花
期多集中于 3月中旬至 5月下旬, 初果为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果成熟为 6月下旬至 8月下
旬;第二次花期集中于 9月上旬至下旬, 初果 10月中旬至 11月中旬, 果成熟为翌年 1至 2月
中旬。结实量以第一次为最多, 第二次结果量很少。果实采集在其脱落的初中期即 7~8月份
表 2 海南东寨港海桑物候 ( 1993~1995 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旬期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物 c c c c d d
 e e e e 
候 f f f f f 
  g g g g g g g
相 h h h h h h h h h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f g g g g   b b b b b b b 
h h h h    e e e e f f f f
  注: a——花蕾期; b——始花期; c——盛花期; d——花末期; e——初果期; f——盛果期; g——果成熟期; h——果脱落
期。
2973 期          廖宝文等: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为最佳,此时果实成熟,种粒饱满,发芽率高。
2. 1. 2 种实特性 成熟浆果呈浅黄绿色, 扁圆形, 直径 3~7 cm ,萼片( 5~6片)外翻,萼片与
果实之间产生一圈红白色的离层,可闻到甜香味,每果含种子 1 300~1 900粒。种子小,外种皮
坚硬,呈黄褐色,种子多浮于水, 千粒重 5. 1~5. 32 g。经测定 [ 1] ,海桑属需光种子,实验室发芽
率为 80%~90%,场圃发芽率为 66. 5%~75. 5%。
2. 1. 3 不同基质苗床对播种发芽的影响 从表 3可知,海桑种子在客土和本土上播种,两者
开始发芽和出现真叶时间均相同,即播种的第 4天开始萌发出土, 30 d后出现一对真叶。因此,
播种后一个月内为海桑播种苗的出苗期。此时苗床除靠每天涨潮时海水浸泡外,退潮后还应浇
些淡水,降低盐度,使幼芽出土整齐健壮,提高场圃发芽率。从表 3方差分析结果可看出,利用
客土播种其发芽率( 70. 3% )略高于用本土播种( 68% ) ,差异不显著,但发芽 60 d后的苗高却
有显著差异,客土上的苗高( 6. 24 cm )比本土上的高出 26. 8%。这与其土质疏松营养较好有
关。
表 3 不同基质海桑种子发芽试验 ( 1994年)
苗床 播种量
(粒) 重复
播种日期
(月—日)
开始发芽日期
(月—日)
出现 1对真叶日期
(月—日)
20 d发芽率
( % )
发芽 60 d后苗高
( cm)
客土 500 3 07—26 07—30 08—27 70. 3 6. 24 a
本土 500 3 07—26 07—30 08—27 68. 0 4. 57 b
F值 5. 3NS 26. 0*
  注: NS表示不显著, * 表示显著,下同;同列数字后面英文字母相异( a, b)者,表示检验结果差异显著, = 0. 05,下同。
2. 1. 4 容器培养基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由于大规模海滩育苗, 苗圃附近海泥有限,入袋操
作不便且海泥营养不均衡等原因,故采用营养土、海泥和陆地红壤土作基质, 进行容器育苗对
比试验。表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用 3种基质培育海桑袋苗,出圃前成苗率差异达极显著,从均
数检验结果看, 营养土成苗率为 92. 5%, 海泥 90%, 两者差异不显著, 红壤土成苗率却仅有
29. 5% ,与前两种基质的成苗率差异极显著。从苗高、地径、平均单株生物量方差分析和均数检
验结果看: 3种基质之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以营养土培育的苗木最好, 海泥其次,红壤土培
育的苗木最差。其原因主要是, 营养土的有机质、速效 N、P、K 含量丰富,且土质疏松,能满足
幼苗生长的需求; 海泥虽与营养土相似,但速效 P 缺乏(仅 6. 8 mg/ kg ) ,影响了幼苗对营养的
全面吸收;红壤土则因缺乏营养(见表 1) ,严重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 因此其苗木生长最差。
表 4 不同基质容器苗出圃前 ( 10 月苗龄)生长比较
基  质 成苗率( % ) 苗高( cm ) 地径( cm) 平均单株生物量(鲜重 g)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全  株
营养土 92. 5 a 42. 2 a 1. 06 a 23. 64 a 17. 21 a 40. 85 a
海 泥 90. 0 a 30. 1 b 0. 84 b 13. 66 b 8. 88 b 22. 54 b
红壤土 29. 5 b 20. 3 c 0. 59 c 6. 45 c 3. 58 b 10. 03 c
F值 46. 4* * 71. 3* * 86. 0* * 53. 4* * 44. 9* * 49. 4* *
  注: * * 表示差异极显著,下同。同列数字后面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 = 0. 05,下同。
2. 2 幼苗生长规律
2. 2. 1 海桑幼苗的生长动态 种子萌发后在苗床上培育 60 d后移植到 3种基质的容器袋中
培育,并对 3种基质培育的容器苗(均用客土苗床苗移植)作生长动态观测,以期揭示幼苗生长
规律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3种基质的幼苗高度和地径生长过程见图 1和图 2。
29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0 卷
图 1 不同基质海桑苗高生长过程                 图 2 不同基质海桑地径生长过程
从图 1可看出, 3种基质的海桑幼苗高度生长过程大致相同,即具有较明显的后期生长, 7个月
以前增长较慢, 8至 12个月生长速度较快,随后生长减缓。红壤土的苗高生长量一直落后于营
养土和海泥的苗高生长量, 营养土和海泥的苗高生长量在生长缓慢期趋于一致,随着生长速度
增快,差距逐渐加大,海泥的苗高生长量逐渐落后于营养土的苗高生长量。
从图 2可知, 3种基质的海桑幼苗地径与苗高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但生长速度前者明显
低于后者。
3种基质培育的海桑幼苗高度和地径生长均表现出较明显的 S 型累积过程, 为了更好地
揭示海桑幼苗生长规律,以苗高或地径为依变量( Y ( t ) ) ,培育时间为自变量( t ) ,用 S 型曲线方
程 Y ( t ) = 1/ ( a+ be- t)分别对不同处理的海桑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回归分析,主要回归参数
及其检验结果见表 5。
表 5 不同基质培育海桑幼苗其苗高、地径 S型曲线参数及检验结果
曲线参数 苗  高 地  径营养土 海 泥 红壤土 营养土 海 泥 红壤土
a 0. 033 1 0. 035 1 0. 044 0 1. 589 8 1. 801 8 1. 911 6
b 2. 203 9 1. 631 7 2. 331 4 38. 162 1 - 25. 081 4 35. 895 9
相关系数 r 0. 936 7 0. 897 1 0. 896 2 0. 828 9 0. 630 6 0. 703 9
剩余方差 S e 0. 000 15 0. 000 14 0. 000 3 0. 144 1 0. 348 8 0. 250 9
回归方差 Sm 0. 011 61 0. 006 36 0. 013 0 3. 479 8 1. 503 1 3. 078 8
F值 78. 8* * 45. 3* * 44. 9* * 24. 2* * 4. 8* 12. 3* *
平均实测值( cm) 370. 6 359. 2 290. 8 8. 2 7. 8 7. 0
平均推测值( cm) 336. 5 325. 8 257. 5 7. 5 8. 7 6. 3
平均相对误差( % ) - 9. 2 - 9. 3 - 11. 5 - 8. 6 12. 1 - 9. 7
回归关系显著性 F 检验结果表明, 6条 S 型回归方程,除海泥地径 S 型方程达显著水平
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别是 3种基质苗高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r )均大于 0. 89,而且
推测误差亦较小。从表5知,各种基质苗高、地径的推测值与实际值相比,除红壤土苗高和海泥
地径的相对误差超过 10%(分别为- 11. 5%和12. 1% )外,其余精度均在 90%以上。可见采用
Y ( t ) = 1/ ( a+ be
- t)回归方程能较好地揭示海桑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
2. 2. 2 海桑幼苗生长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 影响海桑幼苗生长的环境因子很多,而
这些因子对生长影响比较复杂, 各种因子虽然共同作用于苗木生长过程,但作用却有主次。只
有揭示出影响幼苗生长的主导因子, 并加以调控才能达到提高幼苗生长量的目的。
由于 3种基质的地径、苗高生长规律相似,故本文仅选用最佳基质营养土的袋苗(生产中
2993 期          廖宝文等: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应用较普遍)作研究对象,对其地径、苗高与主要环境因子(表 6)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3]。
表 6 海南东寨港主要环境因子月变化
年—月 海水盐度
(‰)
气温
(℃)
月积气温
(℃)
地温
(℃)
月积地温
(℃)
降雨量
( mm)
日照时数
( h )
94—10 8. 3 24. 8 792. 4 27. 2 871. 2 221. 9 200. 8
94—11 14. 1 21. 3 637. 8 23. 0 688. 7 53. 9 170. 7
94—12 17. 7 21. 5 600. 8 22. 5 630. 7 19. 0 143. 3
95—01 27. 7 18. 1 543. 5 19. 9 595. 8 17. 2 131. 2
95—02 25. 3 18. 1 543. 3 18. 8 564. 0 26. 4 116. 0
95—03 26. 4 19. 0 531. 4 20. 8 583. 1 43. 0 135. 1
95—04 25. 7 23. 0 619. 9 24. 8 670. 3 66. 5 173. 5
95—05 27. 3 26. 0 779. 1 28. 9 866. 5 109. 2 215. 6
95—06 17. 9 26. 7 802. 1 29. 7 920. 0 171. 2 232. 9
95—07 15. 1 28. 6 859. 4 30. 5 915. 3 220. 8 240. 7
95—08 16. 5 27. 6 827. 5 29. 3 907. 0 227. 8 238. 2
95—09 14. 0 24. 3 729. 4 28. 4 880. 3 286. 6 207. 8
95—10 14. 2 24. 5 733. 7 26. 2 786. 5 221. 9 200. 8
  注:各因子值为每月实际测定期间的均值或累加值;除降雨量、日照时数为 8年本地区气象台观测的平均值外,其余均
为苗圃实际观测值。
设总体特征数列的元素构成为:
X i= {苗高(或地径)、海水盐度、气温、月积气温、地温、月积地温、降雨量、日照时数} = {X i
( k )  i= 0, 1, ⋯, 7; k= 1, 2,⋯, 13} ,取 X 0 为参考数列, X 1, X 2 ,⋯, X 7 为比较数列,用下列公式
计算各比较曲线与参考曲线在各时刻( K )的关联系数:
i ( k) = min minX 0( k) - X i ( k)  + max max X 0 ( k) - X i ( k) X 0 ( k) - X i( k ) + max max X 0( k ) - X i( k ) 
式中: min minX 0 ( k) - X i ( k) 为X 0 与X i 的二级最小绝对差; max max X 0( k ) - X i( k) 为X 0
与 X i 的二级最大绝对差;为分辨系数,通常取 0. 5。
比较曲线( X i )对参考曲线( X 0)的关联度计算公式则为: i= 1
n
∑n
k= 1
i( k)。
各环境因子对地径、苗高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见表 7。
表 7 主要环境因子与苗木生长量的灰色关联度 
环境因子 盐 度 降雨量 气 温 月积气温 地 温 月积地温 日照时数
地径 0. 642 9 0. 617 6 0. 569 7 0. 557 9 0. 559 5 0. 542 3 0. 562 9
苗高 0. 647 9 0. 622 7 0. 620 0 0. 618 8 0. 618 5 0. 617 1 0. 618 0
根据关联分析原则,关联度大的子序列与母序列的关系最密切。表 7显示,环境因子对地
径生长影响顺序为:海水盐度> 降雨量> 气温> 日照时数> 地温> 月积气温> 月积地温;对苗
高生长的影响顺序为: 海水盐度> 降雨量> 气温> 月积气温> 地温> 日照时数> 月积地温。可
知,地径、苗高生长均与海水盐度、降雨量关系密切。如下育苗事例亦可证实这一结果:海南岛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曾于 1993年 7月播种海桑, 9月下旬移入放在陆地上的营养土容器袋内培
育,每天浇淡水, 幼苗很快恢复并生长翠绿, 10月中旬搬至另一海滩苗圃中培育, 由于该处海
水盐度较高, 此时正值气候干旱,海水盐度甚高( > 25‰) ,幼苗转入该苗圃后树叶逐渐变黄,生
长迟缓, 致使翌年下半年仅有30%的苗木能出圃造林。1994年再次育海桑苗,苗圃转移到办公
30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0 卷
楼前有淡水渗透, 海水盐度较低,并有淡水供应(接上自来水管,当海水盐度较高或潮水涨不上
来时浇水)的稀疏木榄天然林缘,成功地培育了营养土袋苗 1万多株, 出圃时苗木合格率达
90%以上。此外,从表 7可看出, 气温这一因子在对地径和苗高的生长影响顺序中均排列第三,
且其与海水盐度、降雨量的关联度相比相差不大(尤其是与苗高之间的关联度) ,可见气温这一
因子亦不可忽视。气温在这里未成为影响幼苗生长的首要因子,主要与海南省东寨港温度条件
较适宜有关。对于海桑北移引种育苗,温度则很可能上升为首要制约因子。
2. 3 苗木防寒与出圃
2. 3. 1 苗木防寒 海桑为嗜热树种,苗期忌冻害,苗木越小, 抗寒性越差。气温的突然下降,会
使其落叶、枯顶或冻死。如海南东寨港 1994年 7月播种的海桑苗, 1995年 1月 6日夜间气温
降至 5. 5~6. 5 ℃,且持续 6 h,因采用了薄膜覆盖,未出现寒害现象,但在 2月 10日深夜从傍
晚的 21 ℃突然降至 14 ℃, 却使苗木全部落叶; 1987年 12月寒潮袭击东寨港,夜间气温骤降
至 9℃,因未覆盖薄膜, 3 000多株6月龄的苗木全部死亡。故当气温低于15℃,苗床须搭起薄
膜棚(两端留空隙,让潮水畅流)防寒,以保苗木越冬。
2. 3. 2 苗木分级与造林效果 根据苗木各生长量指标相关矩阵分析结果,确定以地径为苗木
第一分级指标,苗高为第二指标。3种基质袋苗出圃时苗木分级产量调查结果见表 8。表 8显
示,营养土袋苗Ⅰ级苗占 54. 2% ,Ⅱ级苗 44. 2%, Ⅲ级苗 1. 6% ,Ⅰ、Ⅱ级苗合计占 98. 4%; 海
泥袋苗Ⅰ级苗占 11. 6%, Ⅱ级苗 75. 6%,Ⅲ级苗 12. 8% ,Ⅰ、Ⅱ级苗合计占 87. 2%; 红壤土袋
苗仅有Ⅱ、Ⅲ级苗,且Ⅲ级苗占多数,为 55%。从 3种基质苗木分级所占比例,进一步证明用土
质疏松、营养均衡的配制营养土培育海桑幼苗效果最好,海泥其次,缺乏营养的红壤土不宜作
育苗基质。
表 8 海桑苗木出圃调查与造林效果
苗木
等级
分级标准 各基质培育苗木产量(% )        造 林半 年      
地径( cm) 苗高( cm) 营养土 海 泥 红壤土 成活率( % ) 幼林高( cm ) 地径( cm)
Ⅰ > 1. 0 > 40 54. 2 11. 6 0 83. 4 a 109. 3 a 2. 25 a
Ⅱ ≤1. 0,≥0. 7 ≤40,≥24 44. 2 75. 6 45. 0 78. 0 a 90. 7 b 1. 85 b
Ⅲ < 0. 7 < 24 1. 6 12. 8 55. 0 47. 8 b 49. 0 c 0. 88 c
F值 11. 8* * 880. 4* * 154. 8* *
从表中各级苗木造林半年后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的均数差异检验结果看,Ⅰ、Ⅱ级苗木造
林成活率较高(Ⅰ级苗 83. 4%,Ⅱ级苗 75. 0%) ,且幼林生长健壮,而Ⅲ级苗造林成活率仅 47.
8% ,其苗高和地径亦明显不如Ⅰ、Ⅱ级苗, 保存植株生长相当弱小,难以抵御海滩恶劣生境。因
此,为了保证造林用苗质量,出圃造林时应做好苗木分级工作。
3 结语与建议
  ( 1)海桑在海南省东寨港有较明显的两次花果盛期,果实采集以第一次果成熟的 7~8月
份为最佳。
( 2)试验表明,海桑种子在客土(营养土)和本土(海泥)两种基质上的场圃发芽率分别为
70. 3%和 68. 0%, 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由于前者土质疏松,营养均衡,苗床培育 60 d 后的幼苗
高度比前者高出 26. 8%。因此,对于土质比较硬实的海滩中, 须用客土作床育苗; 对于土质松
3013 期          廖宝文等: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软、肥沃的海滩亦可直接用本土作床育苗。
( 3)试验证明,容器育苗使用不同的基质, 具有不同的效果。配制的营养土 N、P、K 含量丰
富,且土质疏松,有利于幼苗生长,出圃时苗木合格率高达 98. 4%; 海泥由于缺乏速效P,次之;
红壤土缺乏营养, 所培育苗木生长最差,不宜采用。
( 4)海桑幼苗从当年移植入袋起,至翌年的苗高、地径生长过程具较明显的后期生长,即入
袋后的 1年中前 7个月增长较慢, 8~12个月生长速度较快,随后开始减缓。用 Y ( t ) = 1/ ( a+
be
- t)的 S型曲线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其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规律。
( 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海桑幼苗地径、苗高生长的主导因子为海水盐度和降雨
量。因此,在选择苗圃地时,应尽量选在有河流交汇、海水盐度较低的淤泥海滩中,并在天气干
旱、海水盐度大的月份,适量浇些淡水冲淡盐分,保证幼苗茁壮成长。
( 6)海桑为嗜热树种,苗期易受寒害,当气温低于 15℃,苗圃应搭塑料薄膜棚防寒。
参 考 文 献
  1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等.红树植物海桑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 17( 1) : 25~31.
2 邹效孟编著.农业物候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
3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7. 17~42.
4 陈瑁编著.苗木培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120~127.
The Studies on Seedling Nursing Techniques of Sonneratia
carseolaris and Its Seedling Growth Rhythm
L iao B aow en Zheng Dez hang Zheng S ongf a
L i Yun Zheng X inr en H uang Zhongqi
  Abstract The paper deals w ith seed collect ion period, seed sow ing, seedling nursing
techniques, seedl ing grow th rhythm and essent ial env ir onmental factors on Sonneratia carseo-
lar i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July to August are the best period for the seed collect ion in
Dong zhai Harbor o f Hainan Province. Both sea mud and nutr it ive soil can be used for sow ing
bed, but the lat ter seedling height w as 26. 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befor e t rans-
plant ing . The best container subst rate is the mixed nutr it ive soil, on w hich, the seedling s
gr ow very w el l and the seedling cert if ied rate can r each to 98. 4% when lif ted f rom nurser y,
the sea mud that is short of phosphorus is the second, and the red so il that is sho rt of nut ri-
ment is the thir d. T he anaphase g row th has evident ly presented in the annual g row th per iod
of seedling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and the g row th rhythm can be analyzed by the equation
Y ( t ) = 1/ ( a+ be
- t
) . It has been revealed by using grey relat ion analy sis method that the sea
w ater saltness and rainfall ar e the essent ial environmental facto rs affect ing the seedling
gr ow th.
  Key words mangrove S onneratia caeseolaris  seedling nursing technique  grow th
rhythm g rey relat ion analysis
  Liao Baowen, Ass istan t Professor , Zheng Dezhan g, Zh eng Songfa, L i Yun( T he Research Ins t itu te of T ropical Forest ry,
CAF Guan gzhou 510520) ; Zh eng Xinren , Huan g Zhongqi ( Th e Nature Reser ve of Hain an Don gzhai Harbor) .
30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