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xperiment on Planting in Groups with Populus × xiaohei cv‘Chifeng’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



全 文 :第 7 卷 第 2
1 9 9 4 年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 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 o l
.
A P r
,
N O
.
2
,
1 9 9 4
期月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 ‘
赵天锡 王富国
关键词 赤峰小黑杨 、树高 、胸径 、间作
群状栽植是一种不均匀配置的造林方法 , 过去曾在恶劣条件下造林应用过 L‘· ’三, 但在杨树
集约栽培中尚未见使用 。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在单位面积上既提高中 、小径材产量 , 又 延长
间作年限 , 从而提高造林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
1 试验地 自然条件
试验安排在辽宁省建平县北部国营黑水林场章京营子工区中 , 共占地 2 h m ’ 。 造林地土壤
为老哈河右岸一级阶地上发育的沙壤质幼年潮土 , 地下水位 2一 3 m 。 该 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季
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 干旱 、少雨 、多风 、生长期短 、寒冷 、温差较大 。 年平均气温 5 . 5 ℃ , ) 10 ℃
年积温 2 8 10 ℃ , 年均无霜期 1 2 8 d , 年均降水量 3 8 0 m m , 年均蒸发量 1 9 5 0 m m 。
2 研究方法
试验共设 4 个处理 , 即在每一群中配置 1 ~ 4 株苗木 。造林地在栽植前进行全面整地 , 翻耕
深 25 c m 。 耕后挖与常规造林相同的栽植穴 , 规格为 1 m x l m x o . s m 。 穴中心距 6 m 火 6 m 。
每群植株在栽植穴中的位置如下 :
对照 (C K )处理 : 每穴 (群 )l 株 , 栽在穴中央 , 形成 6 m 义 6 m 株行距林分 。
试验处理 : 每群 2 株 , 栽在正方形穴中东南和西北两角 ;每群 3 株 , 其中两株处于穴北侧两
角 , 另一株位于南侧正中 , 呈倒品字形 ;每群 4 株 , 各占栽植穴一角 。
在挖栽植穴同时 , 每穴底部施厩肥 50 kg , 另加过磷酸钙 I k g 。 栽植后 , 在穴内灌透水一
次 。 用 l 年生赤峰小黑杨 (p op u lu s X x ia o he i H u a n g e t L ia n g e v . ‘C h ife n g ’ )苗于 1 9 5 5 年 4
月下旬造林 。 平均苗高 2 . l m , 平均胸径 1 . 1 。m 。
在试验林行间连续间作 4 a , 第 1 年间作大豆 , 第 2 年谷子 ,第 3 、 4 年均为大豆 。 第 2 年开
始追肥 。 第 2 ~ 3 年每穴追施尿素 25 0 9 , 过磷酸钙 5 0 0 9 ;第 4 一 5 年 : 尿素 4 0 9 , 过磷酸钙 1
0 0 0 9
。 追肥时间在每年 6 月中到下旬 。 间作停止后的次年秋季 , 用圆盘耙在群间纵 、横行各松
土一次 。
每试验处理 中各设四块标准地 , 每块包括 25 群 。 栽植当年 6 月 15 日作第一次标地调查 ,
所得数据作为历年生长调查的基数 。 以后每年秋季树木封顶后进行一次生长调查 。
1 9 9 3一 0 5一 0 7 收稿 .
赵天锡副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 0 0 9 1 ) , 王富国 (辽宁建平 国曹黑水 林场 ) 。
, 本文为国家科委专项合同项目“杨树丰产栽培中间试验 ”的一部分。
2 期 赵天锡等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 2 3 1
3 结果与分析
3
.
1 群状栽植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根据 s a 连续调查结果 (表 l) 可知 , 各处理间树高生长的差异均不显著 。 栽植第 1 年 , 由于
群内各植株之间根系和树冠尚无相互影响 , 故群状栽植与对照之间的胸径生长无差异 。 到第 2
年末 , 对照区胸径生长比群状栽植各组明显增加 。 在群状栽植各处理间 , 每群 2 株和 3 株的生
长一致 , 都比每群 4 株的好 。 到第 3一 5 年 , 对照区直径生长与各处理间差距愈来愈大 ,各处理
之间的差别也在增加 。 单株材积生长的规律与胸径生长相似 。 在第 1一2 年 , 各处理与对照之
间无 明显差别 。 由第 3 年起 , 对照区单株材积明显超过群状栽植各处理 。 此差别逐年扩大 , 而
在各处理间直到第 4 年还没有显著差异 。 直到第 5 年末 , 差别才趋明显 。 如以第 5 年末对照区
的单株材积为 10 0 % , 则 2 、 3 、 4 株 /群的单株材积分别为 67 . 2 % 、 60 . 7 %和 53 . 2 % 。 而单位面
积材积生长则恰恰相反 。 表 1 “基数 ”一栏中显示 , 每公顷材积因群 内株数增加而呈整倍数上
升 。 但由于单株材积和栽植密度 (即群 内植株多少 )的负相关关系 , 随林分生长 , 稀植 (对照 )区
的单株材积优势逐步显示出来 , 使群状栽植各处理间的单位面积产材量 比率逐步缩小 。 栽植
时 , 各处理与对照间的材积 比为 4 0 , 3 0 : 2 0 : 1 0 0 。 到第 5 年末 , 此比例则下降为 21 2 . 8 :
表 1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林分的生长情况 (群 中心距 : 6 m x 6 m )
林龄 每群 单株营 养
(a ) 株数 面积 (m Z ) 株 / hm Z
平均 树高 平均胸径 单株材积 每公顷材积
9
.
0
0
(基数 )
9

0
1 2
.
0
1 8
.
0
3 6
.
0
9
.
0
12
.
0
1 8
.
0
3 6
.
0
9
.
0
1 1 1 1
.
1
8 3 3
.
3
5 5 5
.
5
2 7 7
.
8
1 1 1 1
.
1
8 3 3
.
3
5 5 5
.
5
2 7 7
.
8
1 1 1 1

l
8 3 3
.
3
5 5 5
.
5
2 7 7
.
8
1 1 1 1
.
1
8 3 3
.
3
5 55
.
5
2 77
.
8
1 1 1 1
.
1
8 3 3
.
3
5 5 5
.
5
2 7 7
.
8
1 1 1 1

l
8 3 3
.
3
5 5 5

5
2 7 7
.
8
(m )
2
.
1
2
.
1
2
.
1
2
.
0
2
.
8
2
.
8
2
.
9
3
.
0
4
.
9
4
.
9
4
.
6
4
.
7
6
.
9
6
.
8
6
.
9
7
.
1
8
.
7
8
.
6
8
.
5
8
.
5
(写 )
10 5
1 0 5
1 0 5
1 0 0
9 3
.
3
9 3
.
3
96
.
7
1 00
10 4
.
3
1 0 4
.
3
9 7
.
9
1 0 0
9 7
.
2
9 5
.
8
9 7
.
2
1 0 0
1 0 2
.
4
10 1
.
2
1 0 0
1 0 0
1
.
1
1
.
1
1
.
1
1
.
8
2
.
3
1
.
9
2
.
0
3
.
7
3
.
9
3
.
9
4
.
3
6
.
3
6
.
4
6
.
7
7
.
8
8
.
3
8
.
5
8
.
8
1 0
.
7
(% )
10 0
10 0
1 0 0
1 0 0
9 0
.
1 1 5
.
9 5
.
1 0 0
8 6
-
9 0
-
9 0
1 0 0
8 0
.
8 2
.
8 5
.
1 0 0
7 7
.
7 9
.
8 2
.
10 0
7 2
-
7 8
-
8 3
.
1 0 0
(m
3
) (m
,
)
0
.
0 0 0 2
.
0 0 0
.
O U U
0
.
0 0 0 2
0
.
00 0 5
n0⋯乃‘”匕月11二八」nj‘,几
八J口乙
0
.
0 0 0 6
0
.
0 0 2 7
0 0 3
0 0 2
丹Jn乙
0
.
0 0 3 4
0
.
0 1 0 1
0
.
0 1 0 2
0
.
0 1 1 3
0
.
0 1 1 5
0
.
0 2 1 3
0⋯心‘R”一七,立且nJ几Jn‘
9
.
0
1 2
.
0
1 8

0
3 6
.
0
9
.
0
1 2
.
0
1 8
.
0
3 6

0
.
0 2 2

U Z 3
六J丹‘
9 8
.
1 10
.
9
g C
.
3 1 1
.
8
9 5
.
3 12
.
5
1 0 0 15
.
0
0
.
0 3 3 7
0
.
0 4 3 1
0 4 9
0 5 4
( 纬)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8 3
.
1 1 6
.
8 3
.
10 0
7 9
.
8 8
.
8 2
.
1 0 0
6 5
.
6 5
.
7 2
-
10 0
6 3
.
6 5
.
6 8
.
1 0 0
5 3
.
6 0
.
6 7
-
1 0 0
0
.
2 2 2 2
0
.
16 6 7
0
.
1 1 1 1
0
.
0 5 5 6
3 0
.
5 5 5 6
7 0
.
5 8 3 3
3 0
.
2 7 7 8
0
.
1 6 6 7
4 3
.
0 0 0 0
2 2
.
4 9 9 9
4 1
.
5 55 4
0
.
9 4 4 5
2 11
.
2 2 2 1
8 8
.
4 9 9 7
9 6
.
2 7 7 2
3
.
1 9 4 7
2 2 3
.
6 6 6 4
3 1 8
.
3 3 2 6
8 1 2
.
8 8 7 6
9
.
3 6 1 9
2 4 7
.
8 88 4
9 9 8 4
2 1 9 2
304
,了n乙
0
.
0 8 1 0 2 2
.
5 0 1 8
( % )
4 0 0
3 0 0
2 0 0
1 0 0
3 3 3
.
3
3 4 9
.
9
1 6 6
.
4
1 0 0
3 1 7
.
6
2 6 4
.
7
1 6 4
.
8
1 0 0
3 5 1
.
3
2 6 6
.
1
1 96
.
5
1 0 0
2 5 2
.
8
1 9 5
.
8
1 3 7
.
7
1 0 0
2 1 2
.
8
1 82
.
2
1 3 4
.
3
1 0 0
仁J几jo厅‘矛
.⋯0”.11二‘一JgŽ‘1
注 : 材积公式为 v = 0 . 2 7 5 7 s l D . H + 0 . 0 0 5 6 4 I n 月+ 0 . 3 2 2 6 l D Z [ , J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1 8 2
.
2 : 1 3 4
.
3 : 1 0 。。与初栽植时相比较 , 每群 4一 2 株之间材积产量的 比例分别下降 1 87 . 2 % ,
1 17
.
8 %和 “ . 7 % 。 即群内株数愈多 , 下降的幅度也愈大 。 但其实际产量仍比对照分别大 2 . 1 、
1
.
8 和 1 . 3 倍 。
试验数据说明 , 群状栽植不利于树木的直径生长 。群中株数愈多 , 树木的平均直径就愈小 。
到第 5 年末 , 群状栽植各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小 2 . 5一 4 . 1 o m , 从而使其单株材积分别
比对照小 32 . 8写一 46 . 8 % 。 但由于其株数优势 , 使单位面积 材积仍分别 比对照大 34 . 3 %一
1 1 2
.
8 %
。 因此 , 用群状栽植法培育中 、小径材还有一定优势 。
3
.
2 间作结果
表 2 表明 , 间作第 1 年 , 各处理间的平均产量基本相等 , 并与附近等肥力农田产量相似 。说
明林木的生长对农作物 尚未产生影响 ;第 2 年 , 每群 3 株和 4 株的试区间作作物产量稍有下
降 ,但与对照和附近农 田差别仍不大 ;第 3 年对照区产量比附近农 田下降约 20 % , 而 2 、 3 、 4 株
/群区则分别下降约 25 % 、35 %和 4 0 % ; 第 4 年下降幅度更大 , 1 、 2 、 3 、 4 株 /群分别下降 43 % 、
4 8 %

53 %和 5 9 % 。 和常规的均匀栽植林分 比较 , 4 株 /群的群中心距相当于 3 m 又 3 m 林分 ; 3
株 / 群的相当于 3 m x 4 m ; 2 株 /群相当于 3 m x 6 m 。 该地 区 3 m x 3 m 和 3 m x 4 m 林分的行
间最多只能间作 Z a , 第 3 年再间作 , 收入只勉强能与支出相抵 。 3 m x 6 m 林分也只能间作
3 a
。 并且 3 m X 3 m 和 3 m 又 4 m 的株行距还十分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 由此 , 可以认定 , 群状栽
植法可延长间作年限 1一 Z a 。
表 2 群状栽植各处理间农作物间作平均产t 及产值
霎一堕 l竺‘鑫早i 竺全生些圣i 一 第 3 年 (大豆 , 第 ‘年(大豆 ,
株 产量 单价 产值 产t 单价 产值 产 t 单价 产值 产量 单价 产值
数 (k g / hm , ) (元 ) (元 / hm , ) (k g / hm , ) (元) (元 / hm , ) (k g / hm , ) (元 ) (元 / hm , ) (k g / hm , ) (元 ) (元 / hm , )
总产值
(元夕hm , )
2
CK
4 8 0 0
4 8 6 0
4 8 1 5
4 8 7 5
8 6 4 0
8 7 4 8
8 6 6 7
8 7 7 5
5 1 1 5
5 3 4 0
5 4 3 0
5 4 7 5
4 0 9 2
4 2 7 2
4 3 4 4
4 3 8 0
2 9 1 0
3 15 0
3 6 4 5
3 8 4 0
6 9 8 4
7 5 6 0
8 7 4 8
9 2 1 6
1 9 7 0
2 2 4 0
2 5 0 5
2 7 60
5 5 16
6 2 72
7 0 14
7 7 2 8
3
.
3 群状栽植的经济效益
群状栽植除单位面积用苗量不同外 , 其它措施 (从整地 、挖穴到全部抚育管理 )均完全一
致 。 表 3 表明 : 群状栽植每群 4 ~ 2 株和对照之间每公顷投资 (不包括农作物间作部分 )差别不
大 , 仅分别为 25 . 1 % , 16 . 8 %和 8 . 4 % 。 但总产值的差别却很大 。 4 、 3 、 2 株 /群的总产值分别比
对照多 1 12 . 84 % 、 82 . 2 %和 34 . 31 % 。 从增加单位投资的效益率来看[4j , 群状栽植 4 ~ 2 株 /群
与对照相比较 , 每多投入 1 元钱所得净产值增值分别为 7 . 6 、 8 . 4 和 6 . 84 元 。
表 3 5 年生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林经济效益
每群 投 入 产 材 量 总 产 值 净 产 值 增加单位投 资的
株数 (元 / hm : ) (% ) (rn , z卜m , ) (% ) (元 / hm : ) (% ) (元八 m Z ) (% ) 效 益 率

C K
1 8 6 5

4 0
1 7 4 0
.
4 5
1 6 15

5 0
1 4 9 0
.
5 5
1 25
.
1
11 6
.
8
10 8
.
4
10 0
.
0
4 7
.
8 9
4 1
.
0 0
3 0
.
2 2
2 2

50
2 1 2
.
8
1 8 2
.
2
1 34
.
3
1 0 0
.
0
6 0 8 2
.
0 3
5 2 0 7
.
0 0
3 8 3 7
.
9 4
2 8 5 7
.
5 0
2 1 2
.
8
1 82
.
2
13 4
.
3
10 0
.
0
4 2 16
.
6 3
3 4 6 6
.
55
2 2 2 2
.
4 4
1 3 6 6
.
9 5
3 0 8
.
4 7
2 5 3
.
6 0
1 6 2
.
5 8
1 0 0
.
0
7
.
6 0
8
.
4 0
6
.
8 4
注 : 杨木小径材按市价 12 7 元 / m 3 计算 .
2 期 赵天锡等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 2 3 3
在群状栽植各处理中 , 以每群 3 株者效果最好 。 其胸径生长仅比 2 株 /群少 4 . 6 % , 而 比 4
株 /群多 6 . 0 % ;其单位面积材积生长 比前者多 47 . 7 % , 而仅比后者少 30 . 6% 。 并且其增加单
位投资的效益率也是最高的 , 达 8 . 40 , 而 4 和 2 株 /群则分别为 7 . 6 和 6 . 84 , 即比对照每增加 1
元投入 , 分别比前两者多盈利 0 . 80 和 1 . 56 元 。
4 讨 论
群状栽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 ,且提高的幅度较大 。 在单位面积株数相等的前提
下 , 增加了农作物间作年限 , 间作中以耕代抚也降低了营林支出 。 群植时 , 群间距大 , 有利于机
械化耕作 。 群状栽植不利于树木的直径生长 , 因而不适于培育杨木大径材 。
参 考 文 献
佐膝敬二 , 佐燕大七郎 , 四手井绷英 (兆翰之 , 关福临译) . 造林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4 . 巧 4 ~ 1 56 .
北京林学院主编 . 造林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5 1 . 1 7 5 ~ 1 7 6 .
陈章水 . 杨树二元材积表的编 制. 林业科学研究 , ” 89 , 2 (1) : 78 ~ 83 .
郑友敬 . 经济效益问题研究.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 9 0 . 58 ~ 63 , 1 94 ~ 1 9 6.
E x Pe r im e n t o n P la n tin g in G r o u Ps w ith
P叩u lu s 又 x ia o he i c v ‘C h ife n g ’
Z h a
o
T l’a n x i 不犷口 n g F “g “ 。
A b s tr a et T he e x p e r im e n t o n p la n tin g in g r o u p s w ith Pop
u lu s 又 x ia o he i H u a n g e t
L ia n g e v
. ‘
C h ife n g

ha s be e n e o m p le te d in Jia n p in g C o u n ty
,
L ia o n in g Pr o v in e e in 1 9 8 5 ~
1 9 8 9
.
T he r e s u lt s s ho w th a t th e a p p lie a tio n o f p la n t in g in g
r o u p s in in t e n s iv e

m a n a g e d p o p la r
e u ltiv a t io n 。a n in e r e a s e th e tim b e r p r o d u 。t io n u p t o 3 4
.
4 %一 1 1 2 . 8 % , the n e t p r o d t , c t io n v a l-
u e u P t o 6 2
.
6 % ~ 2 0 8
.
5% a s 。o m p a r e d w ith the 。o n tr o l
.
A n d in 。o m p a r is io n w it h the 。o n -
v e n t io n a l m e th o d o f Pla n t in g in the s a m e d e n s ity
,
it e a n p r o lo n g t h e t im e o f in t e
r e r o p p in g fo r
l ~ 2 ye a r s
.
A m o n g the 3 t r e a tm e n t s 3 tr e e s / g r o u p 15 the b e s t
,
it s r a t io o f e e o n o m ie effe e t
s
e a n r e a eh 8
.
4 0 , a s 4 a n d 2 t r e e s / g ro u p o n ly 7
.
6 a n d 6
.
8 4 r e s p e e t iv e ly
.
K ey w o r d s P op
u lu s 又 x ia o h e i e v . ‘C h ife n g 夕 , t r e e h e ig h t , t r e e d ia m e te r , in t e r e r o p p in g
Z hao T i
a n x i
,
A s soc ia te Pro fe s
s o r (T h e R
e s e a r eh In
s rit u t e o f Fo
r e s t r y , C A F Be iji
n g 1 0 0 0 9 1 ) ; w a n g F
u g u o (H
e is h u i
S ta teo wn
e d F o re s t F a rm
o fJ
a n p in g C o
u n t y , L i
a o n in g P
r o v in e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