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Biol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iziphus mauritiana at Hot and Dry Valley

干热河谷区滇刺枣生物学特性



全 文 :第 7 卷 第 2 期
1 9 9 4 年 4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E A R CH
V o l
.
7
,
N o
.
2
A P r
. ,
1 9 9 4
干热河谷区滇刺枣生物学特性 ‘
喻赞仁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滇刺枣 、生物学 、信德紫胶虫
滇刺枣 (Z iz l’P 入u s m a u r iz ia n a L a m . )是信德紫胶虫〔K e二ia s in d ic a (M a h d . )〕的主要寄主
植物 , 我国以台湾省和云南省分布最广 。 在云南以怒江 、金沙江 、澜沧江及大盈江流域分布较
多 , 海拔 1 2 0 o m 以下的潞江 、元江 、元谋等干热河谷 区分布较为集中 。 1 9 8 7一 1 9 8 9 年在元江
干热河谷区对滇刺枣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定点 、定位观测研究 。为滇刺枣
的引种栽培及紫胶虫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
1 试验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1
.
1 试验地概况
本项研究在资源昆虫所元江试验站进行 。元江县地处 2 3 0 19 ‘一 5 5 ’ N , 1 0 1 0 3 9 ‘一 1 0 2 0 2 2 ’ E 。
试验站位于元江县坝子东侧 , 海拔 42 0 一son m , 处于元江河谷热带坝区 , 为热带半干旱河谷气
候类型 [lj , 见表 1 。
表 l 元江河谷主要气候要素
干燥度气 温(℃ )
年平均 妻 1 0℃积 温
极端最
高 温
极端最
低 温
年雨 量
(m m )
年蒸发量
(m m )
年平均相
对湿度
( % )
年平均
风速 籍期
(m /
s
)
2 4
.
1 8 8 0 0 4 2
.
3 3
.
8 7 8 0 2 3 4 0
.
6 2 7 5 0
.
9 1
.
9 5 9 ) 3 无
注 : 系元江县气象站多年平均值资料 . 元江县气象站 海拔高度 3 9 6 . 6 m .
1
.
2 物候期观察方法
根据文献图提供的方法 , 选择 1 年生树 10 株 , 2 年生树 10 株及 自然分布的老龄树 2 株 (辅
助材料 ) , 每 s d 观测 1 次 , 做到定时 、定点 、定位观测 。
1
.
3 生长过程观测方法
在株行距为 Z m 又 3 m 的滇刺枣人工胶园内 , 根据不同立地类型条件 , 生长状况 , 分为 5
个观测组 , 每组选择观测树 30 株 。 每月下旬定时 、定点 、定株观测 。
1
.
4 综合观测
采用人工挖掘根系测定 , 利用 自然剖面 , 结合仪器测定 , 综合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 。
2
.
1
结果与分析
滇刺枣的物候特点
19 9 3 一 0 8一 2 2 收稿 。
喻赞仁助理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昆明 6 5 0 21 6 ) 。
, 参加工作的有李力 、杨星池等同志 . 王绍云绘根系图 , 在此一并致谢 .
2 期 喻赞仁 : 干热河谷区滇刺枣生物学特性
1 9 8 7一 1 9 8 9 年连续 3 年定点观察表明 : 滇刺枣在元江干热河谷 的气候条件下 , 全年连续
生长 , 无明显休眠期 。 每年开花结果两次 , 第 1 次于 3 月中旬一 5 月上旬 , 花较少 ,座果率不高 ;
第 2 次开花在 7 月上旬一 9 月下旬 , 花较多 , 座果率亦高 , 果实于 12 月后进入成熟期 。
在元江干热河谷 , 滇刺枣的物候期变化及
([u已)喇书世翁斗叹1505043021气温 、雨量之间的关系见图 1 。 物候期变化除与
温度有 明显的关系外 , 水分条件亦是一个很重
要的因子 。 例如 1 9 8 9 年 3 月 , 在水分条件较好
的低湿地段 , 上旬期多数枝条芽苞膨大 , 部分枝
条已有小嫩叶抽出 ;而 山上较干的地段 , 多数枝
条未见膨大的芽苞 。
2
.
2 滇刺枣的生长规律
元江河谷 的积温为全国之冠 〔, 〕 , 因而滇刺
枣在元江河谷生长较快 。从 1 9 8 7 年 9 月 ~ 1 9 8 9
年 n 月观测表明 : 1 年中以雨季 6一 10 月生长
较快 , 旱季 n 月一次年 5 月生长较慢 。 在温度
高 、水分充足的 6 ~ 8 月内生长量可占全年生长
量的 连。%一 5 0 % 〔‘〕(见图 2 , 表 2 , 3 ) 。
表 2 该刺枣年平均生长规律
2 产 一 一 一、
气温/ -目创口
·尹 .
降水量
1 0 1 1 1 2
0吸†月任QJO目11ƒ,„†明犷g阵吹
月份
物候期
5 6 7 8
图 l 滇刺枣物候 期及气温 、雨 量曲线
物候期 : 1 . 叶芽膨大 ; 2 . 叶芽 开放 ; 3 . 开始
展 叶 ; 4 . 展 叶盛期 ; 5 . 花 蕾出现 ; 6 . 开花始期 ;
7
. 花盛期 ; 8 . 果期 ; 9 . 果 实成熟 ( 数字上 图点示
物候次数 )
树高 ( e m ) 地径 (e m )
连 年
生长量
1 7 3
.
6
1 7 5
.
1
1 7 5
.
1
1 8 0
.
0
1 8 2
.
1
2 3 1
.
0
2 50
.
4
2 8 4
.
5
3 0 1
.
0
3 0 3
.
2
3 0 3
.
5
3 0 3
.
7
增长 连 年生长量 增 长
1 6
.
8
1 8
.
9
2 3
.
0
2 5
.
1
28
.
4
0
4
.
9
2
.
1
4 8
.
9
1 9
.
4
3 4
.
1
1 6
.
5
2
.
2
0
.
3
0
.
2
2
.
2
.
: :{
_ _
/
一不:

:畔一 _一 _一 _ 一 ‘ 一 }:‘l 树高 1
2
.
2
.
2
.
1 8
2 l 0
.
0 3
0
.
0 5
六己R甘月‘8尹n
. .⋯0工J011上,乃乙左‘0甘
1 1 0
.
3
1 3 0
.
4
2 6
5 0
2
.
2
.
3
.
3
.
0
.
2 4
0
.
2 2
o出一飞一喂尸代尸州广怡尸 “
月份
图 2 滇刺枣年平均生长规律
表 3 滇刺枣逐年平均生长规律
9 3
l 0
0
.
2 1
0
.
1 7
1 1
1 2
3
.
3
.
2 l
2 l
亡J一bt了1丹」⋯六吕8月I内h日任n†口‘n乙q山
12645357910
1 7
.
0 2 5 2 3 0
.
0 2
时间 树龄 平均树高 平均 地径 冠 幅
(年一月 ) ( a ) ( e m ) ( e m ) ( e rn )
1 9 8 7一 1 0 1 1 0 0 ~ 15 4 1 . 0 0 ~ 1 . 8 1 10 2 义 8 0
1 9 8 8一 1 0 2 14 0 ~ 18 6 2 . 0 0 ~ 2 . 8 8 18 9 义 1 6 0
1 9 8 9一 1 0 3 2 0 0 ~ 2 4 0 3 . 5 ~ 4 . 2 2 6 0 X 2 0 0
nj‘dŽl口亡
.⋯,目0”匕n,匀八己Žb连」1
2
.
3 滇刺枣的根系
在初期 , 实生苗的垂直根强于水平根 , 1 一 2 年生实生苗根系的特征是具有两个 明显的层
次 : 第 1 层的骨干根水平分布 , 侧根围绕着水平分布的骨干根 向各个方向生长 , 这 一层在纵剖
面上占据的范围很小 , 只是在近地面 10 。m 之内 ;第 2 层的骨干根垂直分布 , 这一层内又可以分
为两层 , 上层的侧根或须根水平分布或趋于水平 , 下层的侧根或须根斜下 , 在纵剖面内第 2 层
的下层所占的比例最大 。 1 年生实生苗根系分布范围一般深度可达 1 . s m 左右 , 幅度也在 7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图 3 淇刺枣 1 年生实生苗根系 图 4 滇刺枣 2 年生实生苗 主干根
一 1 0 0 。m 以上 (见图 3 , 4 ) 。
2
.
4 滇刺枣的萌发力
为观测萌发能力强度 , 对 3 年生滇刺枣进行放养信德紫胶虫的试验 。 收胶时 , 结 合收胶采
用强度修剪 , 观测伐桩的萌发能力 。 6 月底一 7 月初收胶时 , 将 3 年生滇刺枣枝条剪去 , 留成伐
桩 。 经过 4 个月 , 到 10 月 5 日进行伐桩萌发条的调查测定 。 1 个伐桩萌发的枝条数为 3一 8 枝 ,
枝条长度为 1 49 ~ 2 40 。m , 枝径粗为 1 . n 一 2 . 1 0 。m 。 可见 , 滇刺枣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 。
2
.
5 滇刺枣的产胶性能
为测定其产胶性 能 , 对 2一 3 . 5 年生的的滇刺枣 , 从 1 9 8 7 年冬季世代一 1 9 8 9 年夏 季世代
连续进行了 4 个世代的放养信德紫胶虫的试验 。 其结果见表 4 。
表 4 滇刺枣不同树龄放种量及放收比 (单位 : g , 1 9 8 5 年 8 月)
臂 世代 放 养株数 放 种 量 收 获 量 平均单株产量 放 收 比梗胶重
4 9 0 0
3 5 50
6 3 00
2 5 00
原胶重 梗胶重
4 6 1 5 0
3 2 7 0 0
5 8 2 5 0
1 5 7 0 0
原胶重 梗胶重 原胶 比
19 8 7 年冬
19 8 8 年夏
19 8 8 年冬
19 8 9 年夏
4 9
3 5
2 4
1 3
3 2 0 5
14 0
Z U U
9 4 1
.
8 4
9 3 4
.
2 9
梗胶 比
1 : 9
.
4 2
l : 9
.
2 0
51
一L厂d000‘n乙
1 0 2 0 1 5 4 5
2 4 2 7
.
0 0
1 2 0 7
.
6 9
原胶重
65
.
5 4
6 1
.
1 4
3 0 ()
.
0 0
1 1 8
.
8 5
为了保证滇刺枣快速生长 , 采取了一系列造林技术及经营管理措施 。 3 a 多来 , 滇刺枣人工
胶园 , 在元江干热河谷建成并初具规模 : 树冠发育良好 , 林相整齐 , 在有效枝条 、 树高生长 、 径粗
生长等方面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的经济技术指标 . 」(见表 5 ) 。 滇刺枣生长量与气温 、降水及信
德紫胶产量成正相关关系 。
表 5 滇刺枣生长状况达到的经济技术指标 (19 8 9 年 1 月 )
树高
最高
2 7 0
地径
最大
4
.
5
(em ) 冠 幅 (e m 分枝数 (支 )
最大 平均 最 多
萌发枝 长 (c m )
最长 平均
有效枝 总长 (c m )
最长 平均
2 6 0 X 2 0 0 2 2 0 X 18 0 6 5 4 0 0 以上 2 9 0 以上
注 :大部分为 19 8 6 年 1 月造林 , 小部分为 1 9 8 5 年 9 月造林 。
2 期 喻赞仁 :干热河谷 区滇刺枣生物学特性 2 2 3
参 考 文 献
丘宝剑 , 卢其尧 . 中国热带一南亚热带的农业气候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63 .
宛敏渭 . 怎样观测物候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 ” 6 4.
喻赞仁 . 孟加拉国信德紫胶虫寄主树种的新纪录 . 云南林业科技 , 1 9 8 , (3 ) : 12 一 14 .
喻赞仁 . 淇刺枣在元江 河谷的生长过程及展望 .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 1 9 89 , (2 ) : 10 一 12 ·
喻赞仁 . 元江河谷热带坝区自然优势及其开发 . 自然 资探学报 , 19 92 , (3) : 15 ~ 17 .
A S tu d y o n th e B io lo g ic a l C h a r a e te r is tic s o f
Z iz iP h u s m a u ri tia n a a t H o t a n d D r y V a lle y
Y u Z h a n
r e , :
A b st r a c t A r e s e a r e h w a s m a d e d u r in g 1 9 8 7一 19 8 9 o n the p he n o lo g y , r e g u la r g r o w th
p a t te r n s
, r o o t s y s te m a n d v ig o r o f s p r o u t s o f Z iz lP h u
s I
na
u r itia , : a L a m
.
a t ho t

d r y v a lle y o f
Y u a n jia n g C o u n ty
,
Y u n n a n Pr o
v in e e
.
T he r e s u lt s h a
v e s ho w n th a t the g r o w in g in e
r em e n t
fr o m Ju n e to A u g u s t a e e o u n t s fo r 4 0 %一 5 0 % o f th e w h o le g r o w th o f a y e a r . R o o t s y s te m 15
w e ll d e v e lo Pe d w ith a s tr o n g m a in r o o t
.
T he s t u m p s a r e
v ig o r o u s in r e ju v e n a t io n a n d t he ir
sh o o ts o f 4 m o n ths a r e lo n g e n o u g h to b e in o e u la t e d w ith la e in s e e t s
.
T he a
v e r a g e he ig h t o f
the t ra n s p la n te d s e e dlin g s e a n b e u p t o 2 4 0 em w ith in 3 ye a r s ; e a n o p y 1 8 0 e m 又 2 2 0 em a p -
p r o x im a te ly ; b r a n e he s Z一 3 ; le n g th o f s h o o t 6 5 em . T h e t o t a l le n g th o f th e u s e fu l s ho o ts o f
a t r e e 15 a bo u t 2 9 0 e m
.
K e y w o r d s d r y

ho t v a lley
,
Z iz l’P h u s m a u ri t ia n a , bio lo g y , K e r r ia 5 1, , d ie a
Y u Zh a n r e n
,
A s s o c ia r e P ro fe s s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In s tit u t e o f E e o n o m ie In
s e e r s , C AF K u n m in g 6 5 0 2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