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林科院“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4 卷 第 5 期
1 9 9 1 年10月
林 业 科学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A R CH
V o l
.
4
,
N o
.
5
O e t
。 ,
1 9 9 1
中国林科院 “七五 ” 国家科技攻关项 目研究进展 .
“七五 ”期间, 中国林科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专题 46 个。 在林木良种选育 、 人工林集约栽培、 林木 病
虫害防治、 “三北 ”防护林营造技术 、 太行山造林绿化技术 、 生物质能开发 、 黄淮海中低产 区综合防护 林休
系配套技术及林业遥感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 经院林业 、 亚林、 热林、 资源信息 、 林化 、 资源 昆
虫等研究所及全国有关科研 、 教学 、 生产单位的1 2 00余名科技人员协同攻关 , 取得了显著成续和新 进展 。
据统计共营造各种试验林、 示范林 7 万余亩 , 获得科研成果5 项 , 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项, 国际先 进
和 国际水平25 项 , 其余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目前大部分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应 用 ,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 。
1 主要速生丰产树种良种选育
承担了主要造林树种种源选择、平原阔叶树 良种选育、经济树种良种选育及濒危珍稀树种保存与繁殖 技
术等研究 。
(l) 营造衫木、 马尾松等 8 个树种种源试验林6 03 0亩 , 种源基因库 13 处 , 保存种源296 个。 弄 清 了杉
木、 马尾松 、 油松、 华山松、 白榆的地理变异模式 , 选出了杉木、 马尾松 、 白榆等 7 个树种 的 优 良种 源
n s个 , 平均材积增益 10 % ~ 20 % 。 提出了杉木等树种种源 、 林分、 家系不同层 次变异及 有 性、 无 性 相
结合的林木遗传改良策略和程序。 建立引种网点40 个 , 丰富了我国造林树种资源 。
(2 ) 营造欧美杨、 泡桐试验示范林1 . 4万亩, 建立基因库2 40亩 , 繁殖圃1 34 5亩。 通过杂交育 种 , 选育
出中林拐号等12 个欧美杨新品种 , 年平均树高生长 1 ~ 2 皿 , 胸径生长 3 ~ 4 c m , 材 积生长超 过对照30 %
~ 50 %
。 从17 个国家引进的3 1个无性系中筛选出 2 个美洲黑杨和 4 个欧美杨新无性系 , 提高了材积生长量
和造林成活率 。 初选出抗云 斑天牛和杨干象甲新品种 , 为抗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 选育出的 6 个泡桐优良无
性系, 千形通直 , 材积增益20 %一30 % , 丛枝发病率降低39 % 。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抱桐基因库 , 收 集种质
资源3 00 多号 。 获得了10 。株外源 D N A 导入抱桐后长势 良好的无性系植株 ,
(3) 收集油茶、 油桐、 核桃种质资源 3 0 7 1号 , 建立基因库9 8亩 , 营造试验林2 4 6 9亩。 选育出新品 系
94 个。 其中, 49 个油茶优良无性系 , 亩产茶油 30 k g , 比对照增产 15 % 以上 , 同时解决了油茶无性 系 许多
造林技术问题 , 选出油桐优良无性系2 个 , 增产30 %~ 50 % 。 千年桐浙皱 7 、 8 、 9 号无性系 , 6 年 生 亩
产油41 ~ 52 k g , 产量居 全 国之冠 ; 选育出中林 1 号等16 个早实核桃新品种 , 高接后第三年平均株 产 3 ~
5 k g
, 此实生园产量提高10 倍左右 , 平均出仁率50 % ~ 6 2 % 。
2 人工林集约栽培技术
(1) 完成调查样地9 8 5 5块 , 解析木9 2 09株 , 土壤 部面6 2 30个 , 建立定位观测点105 个 。 建立了 中 国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 制订 了1 4个重点林区的立地分类、 评价和适地适树方案 , ‘ 编制了立地类型图 。 研制 建
立了森林立地数据库 。 在立地质量评价上做到了定量化 、 多因子化及树种间转换 , 提高了评价精度 。 已 在
东北和西南80 多万亩丰产林基地推广应用 。
(2) 完成杉木 、 杨树、 泡桐用材树种组装配套示范林 1 . 5万亩。初步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的优化栽培 模
式 。通过施肥 、灌概 、间作、修枝等配套技术 , 使在较贫瘩沙地上营造的群众杨丰产林 . 年胸径 生 长 量 3 c 皿
「以上 。 确定了杨树生物量生产 、 造林密度、合理灌溉与施肥的数量化生理指标 , 填补了树木生理学的空 白 ,
编制了杉木经营数表 , 解决了杉木适宜轮伐期问题 , 提出了不同产区 、 不同立地指数下的杉木优化密度 控
制技术。 提出了通过改变人工林结构、 施肥、轮作 , 利用林下 植被等防止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具体措 施 ,
本文于1 9 9 1 年 3 月 1 8 日收到 。
* 本文承蒙洪菊生 副院长 、 潘允中处长 审阅 , 谨此致谢l
58 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提出了泡桐间作套种育菌技术 , 使当年埋根苗平均高达 4 tn , 地径6 c m 以上 。 经七年定位研 究 , 基本弄 清
了农桐间作对作物增、 减产的原因。 确定了农桐间作的最佳结构 , 已在生产上推广92 万亩。
(3 ) 完成了油茶、 核桃早实丰产试验示范林4 4 4 2 亩。 提出了油茶栽培配套技术 , 使五年生油茶生 产 林
亩均产 油 3 . ” k g , 最高 达 14 k g , 产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 初步提出了核桃早期丰产 、 劣质低产树改 造及
大树丰产技术。 探明了进入盛果期核桃树 N 、 P 、 K 含量指标和适宜的土类施肥量 。 提出了以 “圆谁形 ”矮
化栽培技术为主导的枣树早实丰产配套技术 , 第 2 年结果率达时 % , 第 3 年全部挂果 , 亩产鲜果 25 3 k g 。
(4) 进行了菌根在林业上应用研究。 收集外生菌根真菌42 9种 , 分离培养12 2种 , 筛选出13 株优 良外 生
菌根真菌 , 2 株优良 V 人 菌根真菌, 研制开发了 4 大类 8 种菌根荆及其制备工艺技术。 营造菌根化苗木试
验林90 亩。 与对照相比 , 增 加 苗高10 %~ 20 % 、地径 5 % ~ 10 % 、生物最87 % , 育苗周期缩 短 1 / 3 ~ 1/ 2 。
已在山西 、 黑龙江等地推广造林10 余万亩 。 首次稀土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表明 , 提高杉木 、 马尾 松 、 泡桐
等苗高生长1 5% ~ 35 % , 地径生长 4 % ~ 8 % 。 在花期喷施稀土 , 可明显提高核桃、 枣等 座 果 率 , 单株
产量比对照增加20 % ~ 50 % 。 目前已在61 方株经济林木 , 2 2 0 多亩林苗上推广应用 。
3 主共林木脚虫. 件合防治技术
开展了 “二 、 三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 ”和“马尾松毛虫预侧预报与防治指标 ”等研究 。建立 了 6 73
万亩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林。 将安庆地区松毛虫的发生区划分为常灾、 偶灾、 安全三个类型 , 以常灾区为 主
要防治目标。 编制的马尾松毛虫预侧预报棋型及计算机系统软件程序, 可进行松毛虫发生量 、 发生面 积及
动态预报 , 为我国实现计算机进行森林害虫的中 、 长期预报开创了先例。 研制松毛虫综合管理优化决策 模
型及软件。 提出了在二 、 三代松毛虫发生区 , 七年为一个防治规划期 , 以第一代不防 , 越冬代防 治 3 ~ 5
条 / 株的最优决策。 通过加强虫情监侧 , 实施优化的综合管理措施 , 从宏观上控制了松毛虫大面积危 害。五
年来使示范区松毛虫发生面积由8 . 5万亩减少到25万亩 , 危害率低于 5 %以下 , 防治费用每亩仅 。。 31 元 .
4
“三北 , 防护林 , 趁技术
(1) 开展了干草原、 荒澳、 半荒澳区立地分类评价和适地适树的研究 , 完成调查样地 3 968 块 , 建 立 不
同立地类型乔浪木示范林 534 h a 。 提出了毛乌素沙区立地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 首次建立了毛乌素 沙区气
象各要素模式因子并进行了定量区划 , 以生物量为指标 , 编制了沙柏 、 花律等 9 个灌木树种立地 质量数量
化表 。 首次在西北沙区编制了杨树立地指数表和数量化立地质蚤 表 。
(2) 在内蒙橙 口开展了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作用的研究 , 开发荒淇1 4 78 h a , 采用乔、 灌 树 种
和条 、 片 、 网相结合营造防护林4 49 . 49 五a , 果树69 . 8 h a , 草地20 五a 。 经10 年工作, 建成以防护林体系为
主体的区域性绿洲人工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观侧表明 : 大范 围绿化工程可使短波辐射多 吸 收10 % ~ 20 % ,
七月前后缓和大气燕发力30 %~ 切 % , 绿洲边缘降低风速28 % , 中部降低37 % , 大气浑浊度降低 35 % ~
40 %
, 大气降尘t 减少40 % , 绿洲内沙尘物移量减少80 % 。 为评价“三北 ”林业生态工程区域性 建设 成 效
提供了数值化指标和科学依据 。 成果达到了国际钡先水平 。
(3) 开展了盐化沙地适生造林树种选择及抗逆性造林试验研究 , 筛选出适生优良树种沙 拐 枣 8 个 , 怪
柳 2 个 。 提出了利用夏洪直播、 保湿扦插等沙拐枣萦殖 、 造林配套技术 , 成活率达到85 % 以 上 。 首 次 为
西北盐演化土壤提供了棒子松杭盐造林新方法和适生范围 , 在防风固沙林体系优化模式研究方面 , 在三 个
不同生态区营造防风固沙示范 林 27 9 . 4 ha 。 历时七年 , 筛选出了梭梭 、 沙拐枣 、 花棒等12 个适生优 良 固
沙树种 , 找到了 8 个防风固沙林优化模式的 6 个主要因子参数和不同生态区的林带配置类型 。
(4 ) 研制出 “三北 . 地区资源树种与环境信息系统 , 编写了《三北地 区经济树木志》, 采集了我国沙棘 种
样本上千个 , 建成了沙棘果汁系列产品 、 果肉油和种子油生产线各一条。 完成了沙棘油医用毒性 、 药理 和
临床试验 。 分别在新获和内蒙建立了沙棘收集困和品种园 。
5 太行山通林. 化技术
(l) 完成标准地调查 3 3 01块 , 土城剖面 228 个 , 进行土坡 、 水质 、 植物室内分析1 5 4 8 6项次 。提出 了太
行山立地类型表、立地图 5 个 , 编制了9个树种立地指数表和生长过程表。将太行山划分为四个生毒夹型 区 ,
5 期 中国林科院“七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进展 5 8 7
提出各区适地适树方案 。 从宏观上为太行山造林绿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在北京九龙山开展了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及其效益研究。 营造水土保持试验林 1 0 86 亩 , 造林成活
率蛇%一% % , 保存率89 %一95 % 。 提出了从育苗、 整地 、 造林及前期抚育管理一整套技 术措施。 采用侧
柏容器大苗和带土佗大苗 (SOc 皿高)造林的经验 。 提出了 6 种不同水保林结构模式 。 在试验区内建 立 常 年
气象观测站一处 , 固定标地14 块 , 小流域逞流量水堰 6 处 , 坡面迁流小区 8 个 , 人工降雨小 区 6 个 , 林冠
截留降雨试验地 4 处 。 为今后长期定位观测和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
6 黄淮海平康稼合防护林休系配套技术
在“六五”攻关基础上 , 成功地在沙土 、 砂姜黑上 、 盐碱土类型区的河南原阳等四个万亩试验示范 区建
成了综合防护林体系 。 筛选出廷生用材树种2 0个 , 经济树种 9 个 , 灌木 3 个 , 解决了各类型区适地 适树间
题 。 确定了配套的造林技术 , 使造林成活率在95 % 以上 , 年材积生长量。. 5~ 1 . o ln a/ 亩 。 在防护林 体 系 配
置上实行了以农田林网为骨架 , 与小片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及农林间作有机结合的 多 树 种 结 构 , 农
田 、 林网 、 水渠和道路综合治理 。 使试区内林木覆盖率从 4 . 8%提高到20 % , 农作物产量平均增 产8 . 7% ,
林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2 . 5 % , 为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区提供了高效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和样 板, 已在
山东 、 河南等省推广1 1 00万亩 。
了 生物质能(薪炭林 )技术开发研究
提出了全国薪炭林区划、 发展目标和技术政策要点 。 筛选出了按树、 相思 、 刺槐、 沙枣等60 多个优 良
薪材树种 。 通过密植和超短轮伐期试验确定了我国不同类型区主要薪材树种的栽培经营配套技术 , 提高 了
薪炭林产量 , 找到了在干早区营造沙枣薪炭林获得高产的最佳密度和适宜的平茬年龄 , 薪材产量 达7 。 81 t/
h a. a
。 筛选出刚果12 号按 、 马占相思等 9 个生长快 、 生物量高、 热值大的热带、 南亚热带优 良薪材树种 ,
并通过密植 、 混交 、 伐桩更新及系列集约经营 , 使年平均树高生长达 1 . 7 ~ 3 。 0鱼 , 胸径生长 2一 3c m , 薪材
产量达 20t /五a. a 以上 。 目前已在全国推广1 2 。万亩 。
8 “三北 ”防护林遥感综合调资技术研究
完成了河北平泉公共实验区的遥感综合调查 。 应用光学处理技术对各类信息源的技术经济性能 进行了
综合评价 , 确定了以 T M 图像和超小比例尺彩红外航片作为“三北 ”遥感综合调查的主要信息源 。 在国内 首
次制定了土地 、 森林和草场资源等综合遥感调查及系列制图的技术规程 。 建立了 “三北”地区遥感综 合调查
分类系统 , 首次以航天遥感图像编制了森林动态图 、 土地资源评价图 , 提出了一整套适用于再生资源 的图
像处理技术 , 建立了防护林生态效益动态监测系统。 以微机为主体开发设计了实验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
该系统 由地学信息管理 、 遥感图像处理和森林资源统计分析子系统构成 , 具有功能全面 、操作灵活的特 点。
另外 , 在遥感应用前沿技术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 郭志伟)
欢 迎 订 阅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刊期 : 季刊 , 季首月末出版 开本 : 16 开 , 全年480 页左右
邮发代号 : 18一91 国内定价 : 每期2. 5。元 ; 全年1 0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我校综合性学术刊物 , 主要刊登林学基础理论 、 造林经营 、 病虫害防 治 、 水土
保持、 林业经济、 森林经理、 林业机械、 木材加工 、 林产化学 、 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 论文 、 研究
报告、 简报、 综合述评 、 学术问题讨论 、 书评及学术动态等。
请读者直接到当地邮局 (所 )订阅 , 另外 , 本刊创刊以来各期尚有存刊 , 需要过期学报者请汇 款 给本刊
编辑部 , 每册优惠原价的50 % (含邮费)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