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of Juglans mandshurica Communities in Lishan Nature Reserve, Shanxi

历山山核桃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方法分析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 1)应用TWINSPAN将山核桃群落的35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分别是山核桃-连翘-升麻群丛、山核桃-连翘+牛奶子-蓝萼香茶菜群丛、山核桃-连翘-草乌头群丛、山核桃-连翘-香薷群丛、山核桃-连翘-披针叶苔草+筋骨草群丛、山核桃-连翘-风毛菊+牛尾蒿群丛和山核桃-连翘-藜芦群丛;2)35个样方DCA排序图较好地揭示了山核桃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排序图第1轴基本反映各群丛所在生境的坡向变化,第2轴基本反映了植物群落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变化,坡向、地形和土壤类型决定了山核桃群落类型的规律性变化;3)7个群丛草本层优势种在DCA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丛在DCA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uglans mandshurica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 was analyzed by using TWINSPAN and DCA. The results were as the following: J. mandshurica communi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7 associations by TWINSPAN, which were Assoc. Juglans mandshurica-Forsythia suspensa-Cimicifuga foetida, Assoc.Juglans mandshurica-Forsythia suspensa+Elaeagnus umbellata-Rabdosia japonica var. glaucocalyx, Assoc.Juglans mandshurica-Forsythia suspensa-Aconitum kusnezoffii, Assoc.Juglans mandshurica-Forsythia suspensa-Elsholtzia ciliate, Assoc.Juglans mandshurica-Forsythia suspensa-Carex lanceolata+Ajuga ciliate, Assoc. Juglans mandshurica-Forsythia suspensa-Saussurea davidii+Artemisia subdigitata and Assoc.Juglans mandshurica-Forsythia suspensa-Veratrum nigrum. The results of DCA ordination of 35 quadrats show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J. mandshurica communities changed with the gradient of environment factors. The first axis of the DCA ordination reflected the aspect gradient, and the second axis reflected the terrain and soil type gradient. The DCA ordination of 20 dominant species was much similar to that of 7 associations, which indicat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ommunities, to some extent, determined that of the community type. Aspect and terrain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J. mandshurica communities.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 !",*/1 #
2345,# $ % $
历山山核桃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高6 昆%,# 6 张6 峰7
(%5山西大同大学农学院 6 大同 $78$$9;#1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6 太原 $7$$$";71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6 太原 $7$$$")
摘 6 要:6 应用 +:(*&;,* 分类和 <’, 排序方法分析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应用
+:(*&;,* 将山核桃群落的 7= 个样方划分为 8 个群丛,分别是山核桃 >连翘 >升麻群丛、山核桃 >连翘 ?牛奶子
>蓝萼香茶菜群丛、山核桃 >连翘 >草乌头群丛、山核桃 >连翘 >香薷群丛、山核桃 >连翘 >披针叶苔草 ?筋骨草
群丛、山核桃 >连翘 >风毛菊 ?牛尾蒿群丛和山核桃 >连翘 >藜芦群丛;#)7= 个样方 <’, 排序图较好地揭示了山
核桃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排序图第 % 轴基本反映各群丛所在生境的坡向变化,第 # 轴基本反映了
植物群落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变化,坡向、地形和土壤类型决定了山核桃群落类型的规律性变化;7)8 个群丛草本层
优势种在 <’, 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丛在 <’, 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
关键词:6 +:(*&;,* 分类;<’, 排序;山核桃群落;历山
中图分类号:@9!A1 %=6 6 6 文献标识码:,6 6 6 文章编号:%$$% > 8!AA(#$%$)$# > $$%9 > $=
收稿日期:#$$A > %# > $%。
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88)和山西省留学基金(#$$")资助。
!张峰为通讯作者。
!"#$%&%#%&’( )*#++&,&-#%&.$ #$/ 01/&$#%&.$ ., !"#$%&’ (%&)’*"+,-%
).22"$&%&(+ &$ 3&+4#$ 5#%"1( 6(+(1’(,74#$8&
BC/ DEF%,# 6 GHCFI 23FI7
(%1 !"#$$% $& ’()*"+%,+)-,!#./0* 1.,$/( 2/*3-)4*,56 1.,$/( $78$$9;#1 6/4,*,+,- $& 7$-44 8%.,-.+,!#./0* 2/*3-)4*,56 9.*5+./ $7$$$";
71 !"#$$% $& 7*&- !"*-/"- ./: 9-"#/$%$(5,!#./0* 2/*3-)4*,56 9.*5+./ $7$$$")
9:+%1#-%:6 +H3 3J/0/IKJC0 L30CMK/FNHKO 43MP33F ;+(%./4 <./:4#+)*". J/QQEFKMK3N CFR 3FSKL/FQ3FM PCN CFC0TU3R 4T ENKFI
+:(*&;,* CFR <’,5 +H3 L3NE0MN P3L3 CN MH3 V/00/PKFI:;= <./:4#+)*". J/QQEFKMK3N P3L3 J0CNNKVK3R KFM/ 8 CNN/JKCMK/FN
4T +:(*&;,*, PHKJH P3L3 ,NN/J5 ;+(%./4 <./:4#+)*".>?$)45,#*. 4+4@-/4.>A*<*"*&+(. &$-,*:., ,NN/J5 ;+(%./4
<./:4#+)*".>?$)45,#*. 4+4@-/4. ? B%.-.(/+4 +D.C:$4*. E.@$/*". SCL5 (%.+"$".%50,,NN/J5 ;+(%./4 <./:4#+)*".>
?$)45,#*. 4+4@-/4.>’"$/*,+< F+4/-G$&&**,,NN/J5 ;+(%./4 <./:4#+)*".>?$)45,#*. 4+4@-/4.>B%4#$%,G*. "*%*.,-,,NN/J5 ;+(%./4
<./:4#+)*".>?$)45,#*. 4+4@-/4.>A.)-0 %./"-$%.,. ? ’E+(. "*%*.,-, ,NN/J5 ;+(%./4 <./:4#+)*".>?$)45,#*. 4+4@-/4.>
!.+44+)-. :.3*:** ? ’),-<*4*. 4+C:*(*,.,. CFR ,NN/J5 ;+(%./4 <./:4#+)*".>?$)45,#*. 4+4@-/4.>H-).,)+< /*()+<5 +H3
L3NE0MN /V <’, /LRKFCMK/F /V 7= WECRLCMN NH/P3R MH3 RKNMLK4EMK/F OCMM3LF /V ;= <./:4#+)*". J/QQEFKMK3N JHCFI3R PKMH MH3
ILCRK3FM /V 3FSKL/FQ3FM VCJM/LN5 +H3 VKLNM CXKN /V MH3 <’, /LRKFCMK/F L3V03JM3R MH3 CNO3JM ILCRK3FM,CFR MH3 N3J/FR CXKN
L3V03JM3R MH3 M3LLCKF CFR N/K0 MTO3 ILCRK3FM5 +H3 <’, /LRKFCMK/F /V #$ R/QKFCFM NO3JK3N PCN QEJH NKQK0CL M/ MHCM /V 8
CNN/JKCMK/FN,PHKJH KFRKJCM3R MH3 RKNMLK4EMK/F OCMM3LF /V MH3 R/QKFCFM NO3JK3N KF MH3 J/QQEFKMK3N, M/ N/Q3 3XM3FM,
R3M3LQKF3R MHCM /V MH3 J/QQEFKMT MTO35 ,NO3JM CFR M3LLCKF P3L3 MH3 QCKF VCJM/LN CVV3JMKFI MH3 J/QO/NKMK/F CFR RKNMLK4EMK/F
/V MH3 ;= <./:4#+)*". J/QQEFKMK3N5
;(< =.1/+:6 +:(*&;,* J0CNNKVKJCMK/F;<’, /LRKFCMK/F;;+(%./4 <./:4#+)*". J/QQEFKMK3N;-KNHCF
6 6 #$ 世纪 A$ 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研究的发展,植被格局研究成为植被生态学研究的
焦点(YELZ3,#$$%)。数量分析为客观、准确地揭示
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途
径,已成为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江洪,
%9!!;张峰等,#$$7)。数量分类和排序可以深刻地
揭示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张金
屯,%99=)。+:(*&;,* 和 <’, 已被广泛应用于植
被研究。
山 核 桃( ;+(%./4 <./:4#+)*".)属 胡 桃 科
( [EI0CFRCJ3C3)胡桃属( ;+(%./4)植物,起源于第三
纪及白垩纪,是被子植物中较古老的类群之一(宋
林 业 科 学 !" 卷 #
朝枢等,$%&%;上官铁梁等,$%%&),是我国特有种,
系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宋朝枢等,$%&%;上官铁梁
等,$%%&)。山核桃主要分布于山西省的太岳山、中
条山、吕梁山和太行山南部等地(上官铁梁等,
$%%&)。由于遭受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山西省山
核桃分布面积日趋减少,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处于濒
危状态。此外,由于山核桃大都零散分布于落叶阔
叶杂木林中,以山核桃为建群种的群落分布范围较
小,难以引人注目,迄今为止有关山核桃群落特征的
研究很少(毕润成,$%%%;刘任涛等,’(();马钦彦
等,’((*;高昆等,’((&)。本研究以山西历山分布
的以山核桃为建群种的山核桃群落为对象,采用
+,-./01. 和 231 对其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分析
群落类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群落性质和
分布规律,从而认识山核桃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和
结构特征,为山核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科
学依据。
$#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选择的山核桃群落位于山西历山自然保
护区 的 西 峡 河 漫 滩 和 猪 尾 沟( $$$4 5$6 $(7 —
$$’4 (56 *57 8,*54$"6*(7—*54 ’)6 ’(7 .)。历山属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 9 $’ :,%
$( :年积温 ! $"(; ! :,) 月均温 ’"; $ :,$ 月均温
< (; & :,全年无霜期 $&( 9 ’(( 天,年降水量 "(( 9
&(( ==。自高往低土壤类型垂直带谱为山地草甸
土、棕色森林土、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褐土(王惠玲
等,’((5;刘晓铃等,’((5)。
在植被区划上,历山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
带(张建民等,’((’;茹文明等,’(((>),地形复杂,
水热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植被类型有分
别以 侧 柏( !"#$%&"#’() *+,-.$#",))、油 松( !,.()
$#/("#-0*+1,))、栓皮栎( 2(-+&() 3#+,#/,",))、华山松
(!,.() #+1#.’,,)和辽东栎(2(-+&() ",#*$(.4-.),))为
建群种的天然次生林、荆条( 5,$-6 .-4(.’* ?>@A
7-$-+*87%""#)灌丛、黄刺玫( 9*)# 6#.$7,.#)灌丛、连
翘( :*+)%$7,# )()8-.)-)灌丛、三裂绣线菊( ;8,+#-#
$+,"*/#$#)灌丛、白羊草( <*$7+,*&7"*# ,)&7#-1(1)草
丛、苔草( =#+-6 BCCA)草甸和五花草甸等(茹文明
等,’(((D;’((";张金屯等,$%%))。
’# 研究方法
’((" 年 5 月在历山西峡河漫滩和猪尾沟选取
有代表性的 *5 个 $( = E $( = 的乔木样地,并在每
个样地内取 ! = E ! = 的灌木样方和 $ = E $ = 的草
本样方各 $ 个,调查记录各样方的乔木物种及其高
度、冠幅和胸径,灌木物种及其高度、盖度和多度,草
本物种及其高度和盖度,同时记录海拔、坡度、坡向
及干扰情况等环境特征。
采用重要值( -F)作为各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
度指标:乔木重要值为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相对
优势度 * 者之和比 *;灌木重要值为相对盖度与相
对高度 ’ 者之和比 ’;草本重要值等于相对盖度。
采用 F8101. 软件包中 GHII( $%)%)设计的
+,-./01. 进行群落分类,J@>>K( $%&&)设计的
31.L3L 软件包标准程序中的 231 进行排序(张
金屯,$%%5;张峰等,’((()。
*# 结果与分析
!" #$ 优势种确定
根据 *5 个样地中各物种重要值及其在群落中
的重要作用,确定出 ’( 个优势种(表 $)。
表 #$ %& 个优势种的重要值
’()* #$ +,-./0(10 2(345 .6 %& 7.,81(10 9-5:859
编号
.MA
物种
BCNOHNB
重要值
-=CM@P>QP ?>IRN
$ 山核桃 >(4"#.) 1#.’)7(+,&# &%; !$ S ’; *’
’ 北京丁香 ;%+,.4# 8-?,.-.),) ); %5 S $; %&
* 连翘 :*+)%$7,# )()8-.)# "!; %’ S !; *$
! 葱皮忍冬 @*.,&-+# 0-+’,.#.’,, ’; 5& S $; &*
5 土庄绣线菊 ;8,+#-# 8(/-)&-.) ); *) S ’; ($
" 牛奶子 A"#-#4.() (1/-""#$# ’; &’ S ’; ($
) 虎榛子 B)$+%*8),) ’#3,’,#.# *; 5’ S $; 5(
& 藜芦 5-+#$+(1 .,4+(1 $$; $5 S *; $%
% 草乌头 C&*.,$(1 ?().-D*00,, $*; &’ S ’; ’’
$( 香薷 A")7*"$D,# &,",#$# $’; ’! S ’; "$
$$ 升麻 =,1,&,0(4# 0*-$,’# ’; &! S (; &"
$’ 披针叶苔草 =#+-6 "#.&-*"#$# $"; %) S ’; &!
$*
蓝萼香茶菜 9#/’*),# E#8*.,&# ?>@F
4"#(&*&#"%6
’; (% S $; ()
$! 筋骨草 CE(4# &,",#$# "; 5" S $; 5)
$5 牛尾蒿 C+$-1,),# )(/’,4,$#$# ’; %( S (; )(
$" 委陵菜 !*$-.$,""# &7,.-.),) *; ** S (; ’$
$) 早熟禾 !*# #..(# ’; !! S (; ’%
$& 冰草 C4+*8%+*. &+,)$#$(1 *; ’( S (; ’!
$% 茜草 9(/,# &*+’,0*",# *; 5’ S (; ’"
’( 风毛菊 ;#())(+-# ’#3,’,, *; ($ S (; %"
!" %$ ’;+<=>?< 分类分析
采用 +,-./01. 将 *5 个样地分类,依据《中国
植被》的分类系统(吴征镒,$%%5)并结合野外调查
结果和群落特征,对 +,-./01. 分类结果做了一些
调整,最后将历山山核桃群落 *5 个样地划分为 ) 个
群丛(图 $)。
!:山 核 桃( >(4"#.) 1#.’)7(+,&#) < 连 翘
(’
! 第 " 期 高 ! 昆等:历山山核桃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图 #! $% 个样地的 &’()*+,) 分类树状图
-./0 #! &’()*+,) 123145/467 58 $% 967:;2 9.<29
(!"#$%&’() $*$+,-$))=升麻(.(/(0(1*2) 1",&(3))群丛
包含样地 ","> 和 "?。分布于下川猪尾沟,海拔
# %@A B # %>A 7,坡向为阴坡,坡度 C "AD,群落周围
有崩塌的岩石。群落总盖度 ?AE。乔木层盖度
%AE B FAE,山核桃盖度 "AE B %AE,高度 % B ? 7,
伴生有大果榆( 45/*$ /)0#"0)#+))、茶条槭( 60,#
2(--)5))和漆树(7"8(0"3,-3#"- 9,#-(0(15*/)等;灌木
层盖度 #AE B %AE,连翘盖度 #AE,高度 " B "G % 7;
草本层盖度 %E B #AE,升麻盖度 %E,铁线蕨
(63()-&*/ 0)+(55*$:9,-,#($)等盖度皆小于 %E。
!:山 核 桃 = 连 翘 H 牛 奶 子( ;5),)2-*$
*/<,55)&))= 蓝萼香茶菜( =)<3"$() >)+"-(0) I640
25)*0"0)5%8)群丛 ! 包含样地 % 和 @。分布于下川西
峡,海拔 # %"> B # %"? 7,坡向为阳坡,坡度 C %D。
群落总盖度 ?AE。乔木层盖度 $AE B %AE,山核桃
盖度 $AE B %AE,高度 $G % B % 7;灌木层盖度
"AE B JAE,连翘盖度 #AE B $AE,高度 # B "G % 7,
牛奶子盖度 #AE B #%E,高度 " B $G % 7;草本层盖
度 $AE B FAE,蓝萼香茶菜盖度 #AE B "AE,伴生
种有披针叶苔草( .)#,8 5)-0,"5)&))和小花草玉梅
( 6-,/"#, #(9*5)#($ I640 15"#,:/(-"#,)等,盖度都小
于 %E。
":山 核 桃 = 连 翘 = 草 乌 头( 60"-(&*/
?*$-,@"11(()群丛 ! 包含样地 #,$ 和 #"。分布于下川
西峡,海拔 # %J@ B # %@% 7,坡向为半阴坡,坡度 C
%D。群落总盖度 >AE B >%E。乔木层盖度 JAE B
%AE,山核桃盖度 $AE B %AE,高度 $G % B > 7,伴生
有北 京 丁 香( A%#(-2) +,?(-,-$($);灌 木 层 盖 度
#AE B $AE,连翘盖度 #AE B #%E,高度 #G % B "G %
7,伴生有葱皮忍冬(B"-(0,#) 1,#3(-)-3(()等;草本层
盖度FAE B >AE,草乌头盖度 #AE B JAE,伴生种
有藜芦( C,#)&#*/ -(2#*/)、披针叶苔草和龙牙草
(62#(/"-() +(5"$))等,盖度皆小于 %E。
#:山核桃 = 连翘 =香薷(;5$’"5&@() 0(5()&))群
丛 ! 包含样地 ##,#$,#%,#@,#> 和 "F。分布于下川
西峡,海拔 # %JA B # %@A 7,坡向为半阳坡,坡度
#A B $AD,在悬崖下方。群落总盖度 >%E B ?AE。
乔木层盖度 JAE B %AE,山核桃占绝对优势,盖度
达 JAE B %AE,高度 $G % B > 7;灌木层盖度 #AE B
@AE,连翘盖度 $AE B @AE,高度 #G % B " 7;草本
层盖度 %AE B ?AE,香薷盖度 "AE B $AE,伴生种
有筋骨草、兔儿伞( A%-,(5,$($ )0"-(&(1"5())等,盖度小
于 %E。
$:山 核 桃 = 连 翘 = 披 针 叶 苔 草( .)#,8
5)-0,"5)&)) H 筋骨草( 6>*2) 0(5()&))群丛 ! 包含样
地 >,?,#J,#F,$#,$",$$,$J 和 $%。分布于西峡,海
拔 # J>> B # %%@ 7,坡向为半阳坡,坡度 $AD,紧邻悬
崖,周围有大量崩塌的岩石。群落总盖度 >%E B
?AE。乔木层盖度 $AE B %AE,山核桃盖度 "AE B
%AE,高度 J B @ 7;灌木层盖度 %E B $AE,连翘盖
度 "AE B $AE,高度 #G A B #G % 7,虎榛子(D$&#%"+$($
3)9(3()-))盖度 %E B #AE,高度 AG $ B AG > 7;草本
层盖度 @AE B ?AE,披针叶苔草盖度 %E B JAE,
筋骨草盖度 %E B #AE,伴生种有小花草玉梅和香
薷等,盖度都小于 %E。
%:山 核 桃 = 连 翘 = 风 毛 菊( A)*$$*#,)
3)9(3(()H牛尾蒿( 6#&,/($() $*<3(2(&)&))群丛 ! 包含
样地 "A,"","$,"J,"% 和 "@。分布于猪尾沟,海拔
# %AA B # %J@ 7,坡向为阴坡,坡度约 #AD,周围有大
量山体崩塌的石头。群落总盖度 >AE B ?AE。乔
木层盖度 JAE B %AE,山核桃盖度 JAE B %AE,占
绝对优势,高度 J B @ 7;灌木层盖度 #AE B "AE,
连翘盖度 %E B #AE,高度 #G % B " 7,伴生有土庄绣
线菊( A+(#),) +*<,$0,-$)等;草本层盖度 $AE B
@AE,风毛菊盖度 %E B #AE,牛尾蒿盖度 %E B
#AE,还有茜草(=*<() 0"#3(1"5())、细叶百合( B(5(*/
+*/(5*/)等,盖度都小于 %E。
&:山核桃 =连翘 =藜芦( C,#)&#*/ -(2#*/)群
丛 ! 包含样地 J,F,#A,#?,"# 和 $A。分布于西峡海
拔 # %AA B # @AA 7,坡向为半阳坡,坡度 #A B #%D。
群落总盖度 ?AE。乔木层盖度 JAE B %AE,山核桃
盖度 JAE B J%E,高度 @ B F 7;灌木层盖度 "AE B
>AE,连翘的盖度为 "AE B >AE,高度为 " 7,伴有
土庄绣线菊等;草本层盖度 JAE B @AE,藜芦盖度
$AE B JAE,常见种有披针叶苔草和香薷等,盖度小
#"
林 业 科 学 !" 卷 #
于 $%。
!" !# 样地和群丛 $%& 排序分析
图 & 是 ’$ 个样方的 ()* 二维排序图,从排序
轴来看,第 + 轴基本上反映各群丛所在生境的坡向
变化,即从左到右坡向由阳坡向半阳坡、半阴坡和阴
坡过渡,坡向变化主要表现为光照强度的差异,同时
也影响群落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第 & 轴基本反
映了植物群落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变化,即从下到上
地形由河漫滩向沟谷坡地逐渐过渡,土壤由砂质土
变为山地褐土,土壤层厚度、有机质和含水量逐步
增加。
结合 ,-./01*/ 分类结果,可以看出各群丛在
二维排序图上有各自比较明确的分布范围和界限。
群丛!位于阳坡,处于第 + 排序轴的最左端;群丛
"位于阴坡,在第 + 排序轴的最右端;群丛#和$
位于半阴坡,群丛%,&和’位于半阳坡,位于第 +
排序轴的中间。从图 & 可以看出多数样地分布于排
序图中部,说明山核桃群落主要分布于半阴、半阳坡
地段,光照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群
丛&位于西峡河漫滩,受河流冲刷,岩石裸露,土层
较薄,有机质含量低,位于第 & 排序轴的下部;群丛
",!,#和’位于西峡和猪尾沟的沟谷,地势低洼,
能够淤积大量土层,位于第 & 排序轴的中部;群丛
%和$分布于西峡和猪尾沟 +23 4 ’23的坡地,土壤
为山地褐土,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多,处于第 &
排序轴的上部。
图 &# 样地和群丛 ()* 排序
5678 &# ()* 9:;6<=>69< ;6=7:=? 9@ A=?BCD A6>DA =<; =AA9E6=>69!" ’# 优势种 $%& 排序分析
图 ’ 是山核桃群落 &2 个优势种和常见种在
()* 排序图中的分布。从排序轴看,第 + 轴基本反
映物种生境坡向的变化,即从左到右由阳坡逐渐向
阴坡过渡;第 & 轴基本反映物种生境土壤水分的变
化,即从下到上土壤水分逐渐增加。图 & 中,以中生
或耐荫植物升麻为草本层优势种的群丛"位于
()* 排序图第 + 轴的最右边,图 ’ 中,升麻位于优
势种 ()* 排序图第 + 轴的最右边;图 & 中以阳生
植物牛奶子和蓝萼香茶菜为草本层优势种的群丛!
位于第 + 轴的最左边,图 ’ 中牛奶子和蓝萼香茶菜
位于优势种 ()* 排序图第 + 轴的最左边;图 & 中,
以阳性旱中生植物香薷为草本层优势种的群丛&位
于 ()* 排序图第 & 轴的最下端,图 ’ 中,香薷位于
优势种 ()* 排序图第 & 轴的最下端;图 & 中以耐
荫喜湿植物筋骨草为草本层优势种的群丛%位于第
& 轴的上端,图 ’ 中筋骨草位于优势种 ()* 排序图
第 & 轴的上端。由图 & 和 ’ 可见,草本层优势种在
()* 排序图上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F
个群丛在 ()* 排序图上的分布格局。
图 ’ 中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域,这
是由各自的适宜生存环境条件决定的:葱皮忍冬和
升麻较为耐荫,位于排序图最右边;山核桃、连翘、
土庄绣线菊是中生植物,适应性强,分布于较为广阔
的生存空间,因而位于排序图的中心位置;蓝萼香茶
菜和牛奶子喜阳,位于排序图的最左边。
图 ’# 优势种 ()* 排序图
5678 ’# ()* 9:;6<=>69< ;6=7:=? 9@ ;9?6<=<> ABDE6DA
!# 结论与讨论
采用 ,-./01*/ 分类法将历山山核桃群落 ’$
个样方划分为 F 个群丛:山核桃 G 连翘 G 升麻群
丛、山核桃 G连翘 H牛奶子 G蓝萼香茶菜群丛、山核
桃 G连翘 G草乌头群丛、山核桃 G连翘 G香薷群丛、
山核桃 G 连翘 G 披针叶苔草 H 筋骨草群丛、山核
桃 G连翘 G风毛菊 H牛尾蒿群丛和山核桃 G连翘 G
藜芦群丛。虽然 ,-./01*/ 分类法被广泛采用,但
在具体分类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群落的生境特
征和植物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才能获得
更加客观和符合植被分类原则的结果。
,-./01*/ 分类所产生的 F 个群丛在 ()* 排
序图上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界线,不同群丛在排
&&
! 第 " 期 高 ! 昆等:历山山核桃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序图上的位置基本反映出其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排
序图第 # 轴基本反映各群丛所在生境的坡向变化,
第 " 轴基本反映了植物群落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变
化,坡向、地形和土壤类型决定了山核桃群落生境的
光照、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导致
群落类型分布的规律性变化。
优势种 $%& 排序图显示:第 # 轴从左到右植
物由阳生演变到中生或耐荫,第 " 轴从下到上植物
由阳性旱中生演变到耐荫喜湿。优势种 $%& 排序
与群丛 $%& 排序表明,草本层优势种在 $%& 排序
图上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丛在 $%&
排序图上的分布格局。
由于近年来历山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活动对
山核桃群落的结构、种类组成和动态演替等产生了
重大影响。旅游、放牧等人为干扰因素使得山核桃
群落中建群种山核桃多呈灌木状,地面分支较多,没
有明显的主干,同时优势度有所降低,重要值由
’() #* 下降到 ++) ,-,伴生种种类增加,如大果榆
(!"#$% #&’()’&(*&)、茶条槭( +’,( -.//&"&)和杜梨
(01($% 2,3$".4)".&)等。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应对山核桃群落的生境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参 考 文 献
毕润成 . #’’’) 山西霍山山核桃群落生态特征及其区系分析 . 应用
生态学报,#/(+):+0/ 1 +0+)
高 ! 昆,张 ! 峰 . "//,) 历山山核桃群落种间分离研究 . 生态学报,
",(():#+/# 1 #+/*)
江 ! 洪 . #’’() 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 植物
生态学报与地植物学学报,-+(*):0-’ 1 00#)
刘任涛,毕润成,闰桂琴 . "//*)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山核桃种群动
态与谱分析 . 武汉植物研究,"0(-):"00 1 "+/)
刘晓铃,谢树莲 . "//0)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研究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
马钦彦,蔺 ! 琛,韩海荣,等 . "//-) 山西太岳山核桃楸光合特性的
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0(#):#( 1 #,)
茹文明,张 ! 峰 . "///2. 山西中条山东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山西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
茹文明,张 ! 峰 . "///3. 中条山东段植被垂直带的数量分类研究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 "/0)
茹文明,张金屯,张 ! 峰,等 . "//+) 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
落结构研究 . 应用生态学报,#*(():0+# 1 0++)
上官铁梁,马子清,谢树莲 . #’’,) 山西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北
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 "#)
宋朝枢,徐荣章,张清华 . #’,’)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1 #/-)
王惠玲,李秀芬 . "//0) 山西历山野生植物资源研究 . 山西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1 (-,)
吴征镒 . #’’0) 中国植被 . 北京:科学出版社,0#( 1 0#’)
张 ! 峰,张金屯,张 ! 峰 . "//-) 历山自然保护区猪尾沟森林群落
植被格局及其环境解释 . 生态学报,"-(-):("# 1 ("*)
张 ! 峰,张金屯 . "///) 我国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进展 . 山西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1 ",")
张建民,张 ! 峰,樊龙锁 . "//") 山西历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 植物
研究,""(():((( 1 (0")
张金屯 . #’’0) 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
张金屯,张 ! 峰,上官铁梁 . #’’*) 中条山植被垂直带谱再分析 . 山
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
45678 &. "//#) %92::;<;=2>;?@ 2@A ?6A;@2>;?@ ?< B92@> =?CC5@;>;8: ?< >D8
E25795<> C5@>2;@:, E2C;3;2. F?56@29 ?< G8H8>2>;?@ I=;8@=8,
#":0- 1 +/)
(责任编辑 ! 于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