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SSR标记。通过对参与木材形成的16个基因在40个毛白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共检测到20个SSR多态性位点。在毛白杨自然群体中,SSR多态性位点的碱基重复呈现出二碱基、三碱基、五碱基、六碱基与七碱基形式,基元重复次数变异范围为2~34次,其中以二碱基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55.0%。在此基础上,依据SSR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20对SSR位点PCR扩增引物对。利用设计的引物检测开发的SSR位点在杨属内15个基因型个体中PCR扩增的有效性及SSR位点的保守性。PCR扩增结果显示,90.0%的SSR位点能够在杨属至少2个派内有效扩增,每对引物组合可检测到SSR多样性位点数为3~9个,平均5.3个。开发的这些SSR位点在功能基因内不同区域的分布频率不同。
Species-specific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are desirable for genetic studies and to harness the potential of MAS-based breeding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ood fiber traits in trees.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at a set of new polymorphic nuclear SSR markers were developed and characterized in Populus tomentosa by means of direct sequencing of functional genes involved in wood formation. A total of 20 polymorphic SSR loci were identified within 16 genes from 40 unrelated individuals in P. tomentosa. The SSR types of di-, tri-, penta-, hexa-, and hepta- nucleotide repeats and motifs repeats varied from 2 to 34 were displayed, with dinucleotide SSRs being the most frequent, accounting for 55.0% of the total loci 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 of P. tomentosa. Twenty primer pairs for PCR amplification SSR loci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ative flanking sequences of SSR loci. The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on of SSR loci were tested among 15 individuals under genus Populus. The PCR amplification exhibited an average of 90.0% conservation in at least two groups under genus Populus, and the number of alleles produced ranged from 3 to 9, with an average of 5.3 alleles per locus. Furthermore, the SSR loci were non-randomly distributed within different regions of functional genes. The gene-based SSR markers developed here would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MAS breeding of new germplasms with desirable wood fiber traits in P.tomentosa, and ha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ree breeding.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1##
*/23!$ % # %
毛白杨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 &&A标记的开发及评价!
杜庆章#!$4王博文#!$4王保垒#!$4 张4曼54李百炼#!$4张志毅#!$4张德强#!$
"#1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4北京 #%%%75# $1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北京 #%%%75#
5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杨凌 :#$#%%$
摘4要!4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 &&A标记& 通过对参与木材形成的 #" 个
基因在 !% 个毛白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共检测到 $% 个 &&A多态性位点& 在毛白杨自然群体中!&&A多
态性位点的碱基重复呈现出二碱基%三碱基%五碱基%六碱基与七碱基形式!基元重复次数变异范围为 $ 95! 次!其
中以二碱基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 881%a& 在此基础上!依据 &&A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 $% 对 &&A位点
k’A扩增引物对& 利用设计的引物检测开发的 &&A位点在杨属内 #8 个基因型个体中 k’A扩增的有效性及 &&A
位点的保守性& k’A扩增结果显示!6%1%a的 &&A位点能够在杨属至少 $ 个派内有效扩增!每对引物组合可检测
到 &&A多样性位点数为 5 96 个!平均 815 个& 开发的这些 &&A位点在功能基因内不同区域的分布频率不同&
关键词’4毛白杨# 木材形成# 基于基因的 &&A标记
中图分类号! &:#71!"" ?6!51$444文献标识码!,444文章编号!#%%# >:!77#$%#%$## >%%%7 >%7
收稿日期’ $%#% >%: >%7# 修回日期’ $%#% >%7 >%5&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6! 5%7:$%!$$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
"5%:%%"$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项基金 "*’)+^%: %^%7!$ # 国家林业局 6!7 项目
"$%%6 !^ $^$$ &
!张德强为通讯作者&
E.A.%"#F.)’&)
-DCGD0DGI#! $4H=GIJH=DND#! $4 H=GIJKMQDGIJ#! $
"#IO/+4$0/%<0640))(406 ./;$(/+$(,&$(F())A())1406! A)4B406 ’$()*+(,7048)(*4+,4A)4B406 #%%%75# $I:),./;$(/+$(,$&E)0)+4"*
/01 A())1406 40 ’$()*+F())*/01 P(0/=)0+/%?%/0+*$&H404*+(,$&<15"/+4$0! A)4B406 ’$()*+(,7048)(*4+,4A)4B406 #%%%75#
51O$(+#Q)*+3-’7048)(*4+,4R/06%406 :#$#%%$
78/’,&-’’4&SMRDMW^WSMRDXDRWD;S0MWMQEMIRMVMSMGT" &&A$ ;GVdMVWGVMUMWDVGZ0MX/VJMIMTDRWTEUDMWGIU T/=GVIMWWT=M
S/TMITDG0/X],& Z^GWMU ZVMMUDIJX/VJMIMTDRD;SV/2M;MIT/XY//U XDZMVTVGDTWDI TVMMW3(I T=DWWTEUN! YMVMS/VTT=GTGWMT/X
IMYS/0N;/VS=DRIER0MGV&&A ;GVdMVWYMVMUM2M0/SMU GIU R=GVGRTMVD‘MU DI ?$25%5*+$=)0+$*/ ZN;MGIW/XUDVMRT
WMQEMIRDIJ/XXEIRTD/IG0JMIMWDI2/02MU DI Y//U X/V;GTD/I3,T/TG0/X$% S/0N;/VS=DR&&A0/RDYMVMDUMITDXDMU YDT=DI #"
JMIMWXV/;!% EIVM0GTMU DIUD2DUEG0WDI ?3+$=)0+$*/3+=M&&ATNSMW/XUD^! TVD^! SMITG^! =M_G^! GIU =MSTG^ IER0M/TDUM
VMSMGTWGIU ;/TDXWVMSMGTW2GVDMU XV/;$ T/5! YMVMUDWS0GNMU! YDT= UDIER0M/TDUM&&AWZMDIJT=M;/WTXVMQEMIT! GRR/EITDIJ
X/V881%a /XT=MT/TG00/RDDI T=MIGTEVG0S/SE0GTD/I /X?3+$=)0+$*/3+YMITNSVD;MVSGDVWX/Vk’AG;S0DXDRGTD/I &&A0/RD
YMVMUMWDJIMU ZGWMU /I T=MR/IWMV2GTD2MX0GIdDIJWMQEMIRMW/X&&A0/RD3+=MMXDRDMIRNGIU R/IWMV2GTD/I /X&&A0/RDYMVM
TMWTMU G;/IJ#8 DIUD2DUEG0WEIUMVJMIEW?$25%5*3+=Mk’AG;S0DXDRGTD/I M_=DZDTMU GI G2MVGJM/X6%1%a R/IWMV2GTD/I DI
GT0MGWTTY/JV/ESWEIUMVJMIEW?$25%5*! GIU T=MIE;ZMV/XG0M0MWSV/UERMU VGIJMU XV/;5 T/6! YDT= GI G2MVGJM/X815
G0M0MWSMV0/REW3@EVT=MV;/VM! T=M&&A0/RDYMVMI/I V^GIU/;0NUDWTVDZETMU YDT=DI UDXMVMITVMJD/IW/XXEIRTD/IG0JMIMW3
+=MJMIM^ZGWMU &&A;GVdMVWUM2M0/SMU =MVMY/E0U SV/2DUMGS/YMVXE0T//0X/V],& ZVMMUDIJ/XIMYJMV;S0GW;WYDT=
UMWDVGZ0MY//U XDZMVTVGDTWDI ?3+$=)0+$*/! GIU =G2MT=M/VMTDRG0GIU SVGRTDRG0WDJIDXDRGIRMDI TVMMZVMMUDIJ3
9.: ;",’4?$25%5*+$=)0+$*/# Y//U X/V;GTD/I# JMIM^ZGWMU &&A;GVdMV
44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
的日益加剧!新能源的研发已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发
展的战略!纤维质生物量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通
过生物转化成乙醇可替代石油作液体燃料!有望解
4第 ## 期 杜庆章等’ 毛白杨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 &&A标记的开发及评价
决出现的能源短缺问题"KM;DVZGW! $%%8$& 而森林
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约
7%a的纤维质生物量 "KM;DVZGW! $%%8$& 其中!由
于杨树"?$25%5*$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种间杂交
与无性繁殖比较容易和便于遗传操作等优点!在北
半球被认为是最具前途的纤维质能源树种 "-D)+
/%3! $%%7$& 因此!深入研究木材生物合成途径!阐
明木材纤维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是加速木材品质遗
传改良的基础&
而目前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主要进展是通过分
子标记辅助选择";GVdMVGWWDWTMU WM0MRTD/I!],&$策
略将影响木材纤维性状的多个基因剖分开来!可以
像研究质量性状基因位点一样!对这些数量性状基
因位点进行研究!研究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并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此来对林木进
行遗 传 改 良 "CV/YI )+/%3! $%%5# H=GIJ)+/%3!
$%%"$& 在常见的分子标记技术中!简单序列重复
"WD;S0MWMQEMIRMVMSMGTW!&&AW$也称微卫星 K*,!由
于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检测容易且结果稳
定%重复性强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
"+EWdGI )+/%3! $%%!$& 但!先前开发的 &&A位点多
来自基因组的随机区域!而这些 &&A多呈中性进
化!与物种表型性状的形成连锁不太紧密"+EWdGI )+
/%3! $%%!$& 与此不同!基因内的 &&A由于其功能重
要性!在进化过程中!一般会受到较强烈的选择压!
造成与物种的表型性状紧密连锁"-D)+/%3! $%%!$&
因此!开发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 &&A位点!是利用
该标记技术进行重要纤维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
种的前提&
为此! 本 研 究 以 最 大 程 度 地 反 映 毛 白 杨
"?$25%5*+$=)0+$*/$自然分布区域的 !% 个基因型个
体为材料!在测定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序列的基础上!
发现基因内不同区域 &&A位点!并依据 &&A位点两
侧的保守区域设计 &&A扩增引物& 在此基础上!以
杨属内白杨派 " .)5")$%黑杨派 "346)4($*$%青杨派
"F/"/=/#/"/$%胡杨派"F5(/06/$#8 个基因型个体
为试验材料!对开发的 $% 对 &&A引物进行了多态
性评价!证明了其在杨属内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为
利用功能基因内 &&A位点进行 ?+-分析及连锁不
平衡"0DIdGJMUDWMQED0DZVDE;!-K$作图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材料与方法
=C=>植物材料
用于毛白杨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内 &&A发现的
材料取自全国毛白杨基因库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
毛白杨天然分布范围的 !% 株基因型个体 "徐煲铧
等!$%%6$# 而用于 &&A引物有效性评价的材料为表
# 中杨属内 #8 个基因型个体&
表 =>用于 @@I引物有效性评价材料
2&8?=>2+.F&’.,(&%/$/.<0",.A&%$&’(")
"0@@I#,(F.,#&(,/
派别
&MRTD/I
树种
&SMRDMW
来源4
&/EVRM4
标本号
./ER=MV*/3
白杨派 毛白杨 ?1+$=)0+$*/ 北京 CMDPDIJ HK?^%#5
.)5") 欧洲山杨 ?3+()=5%/ 瑞典 &YMUMI HK?^%#8
山杨 ?31/8414/0/ 北京 CMDPDIJ ]FB^%#7
银白杨 ?I/%;/ 北京 CMDPDIJ LHH^%#8
新疆杨 ?3;$%)/0/ 新疆 [DIPDGIJ LHH^%#:
河北杨 ?3#$2)4)0*4* 北京 CMDPDIJ LHH^%#"
黑杨派 美洲黑杨 ?31)%+$41)* 美国 ,;MVDRG HK?^%%7
346)4($*
4
箭杆杨
?3046(/ 2GV3+#)8)*+40/
河北 FMZMD HK?^%#%
钻天杨
?3046(/ 2GV34+/%4"/
河北 FMZMD HK?^%##
青杨派 小叶杨 ?I*4=$04 内蒙古
(IIMV]/IJ/0DG
LHH^%%$
F/"/=/#/"/ 大青杨 ?35**5(4)0*4* 吉林 \D0DI \[C^%$5
香杨 ?3*5/8)$%)0* 韩国 l/VMG LHH^%%!
滇杨 ?3,500/0)0*4* 云南 BEIIGI HK?^%$7
胡杨派 胡杨 ?I)52#(/+4"/ $ 新疆 [DIPDGIJ H&-^%$"
F5(/06/
4
胡杨 ?I)52#(/+4"/%
内蒙古
(IIMV]/IJ/0DG
H&-^%$:
外类群
oETJV/ES
馒头柳
!/%4G=/+*51/0/
北京 CMDPDIJ HK?^%5%
=CB>总 EN7的提取
总 K*,提取按 K*MGWNk0GIT]DIDlDTW"?DGJMI!
(IR3!.G0MIRDG! ’,! p&,$描述的方法进行&
=CD>@@I位点发现及引物开发
作者所在课题组在进行杨树主干维管组织如韧
皮部%形成层%未成熟木质部及成熟木质部基因表达
谱芯片分析时发现许多高丰度差异表达的基因!本
研究从中选取了在形成层及成熟木质部表达量超过
其他组织 8 倍以上的 #" 个基因作为候选序列!并设
计了基因特异的 k’A扩增引物& 在此基础上!以
#1# 中描述的 !% 株毛白杨基因型个体为材料进行
k’A扩增& 将 k’A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分离!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后与 kO)]+^载体连接!
转化后挑取阳性单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将每一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拼接成完整的基因序列& 利
用 ])O,!18%1! 软件对每一基因的 !% 个序列进行
比对分析!从而发现基因内 "启动子%8hp+A%外显
子%内含子%5hp+A$不同区域 &&A位点!并依据
&&A位点两侧的保守区域设计 &&A扩增引物&
6
林 业 科 学 !" 卷4
=CO>@@I位点扩增及电泳检测
根据设计的核苷酸引物对应用 $8 --K*,聚
合酶链式反应"k’A$体系! 以杨属不同种及毛白杨
种内不同个体提取的 K*,为模板!加入 $18 --
#% mZEXMV! #17 --$8 ;;/0(-># ]J’0$! # --
#% ;;/0(-># U*+k!F/DK*,聚合酶 #1% p"以上试
剂购自 kV/;MJG公司$! #%% I;/0(->#正向和反向引
物各 # --! 加适量双蒸水至 $8 --& 于 6! j !
5 ;DI&"65j! 5% W&8" j! 5% W& :$j! !% W$!
58 个循环&:$ j! 8 ;DI 热循环条件下!扩增出预
期长度的目的片段& 扩增产物加入 #% ---/GUDIJ
ZEXMV"67a甲酰胺!#% ;;/0(-># )K+,!%1$8a二甲
苯青!%1$8a溴芬蓝$!经变性后在 "a的变性聚丙
烯酰胺胶上电泳分离!条件是 68 L!$ %%% .!恒功
率电泳约 :% ;DI& 电泳后采用 +D_DMV等"#66:$的银
染检测方法进行显色观察!记录扩增结果&
=CP>@@I引物的有效性评价
利用开发的 &&A引物!检测其在杨属内不同个
体间的有效性扩增!并分析其多态性# 根据电泳结
果!统计扩增谱带!建立 %!# 矩阵# 在 *+&BSR$1#%
软件中计算种间个体的遗传相似系数 "JMIMTDR
WD;D0GVDTN! O&$及遗传距离"JMIMTDRUDWTGIRM! OK$!
并进行个体之间的 pkO],聚类分析!最终在分子
水平上确定杨属内各派间亲缘关系&
$4结果与分析
BC=>毛白杨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内 @@I位点发现
为了检测杨树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内的 &&A位
点!选取了在杨树主干维管组织差异表达的 #" 个候
选基因作为目标!对这些基因的 8hp+A%外显子%内
含子%5hp+A及部分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进行克隆
"表 $$& 由表 $ 可见!分析的这 #" 个基因长度为
"6$ 9 7 !5! ZS! 共 覆 盖 杨 树 基 因 组 长 度 为
:6 58! ZS&通过对在木材主干维管组织差异表达的
#" 个基因在 !% 个毛白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
分析!共检测到 $% 个 &&A位点 "表 5$& 由表 5 可
见!开发的这 $% 个 &&A位点!均源于基因的非编码
区!即基因的启动子%8hp+A%内含子及 5hp+A区
域& 其中!有 #% 个位点源于内含子区域!占总位点
数的 8%1%a# 而有 " 个则位于启动子区域"表 5$&
在这 $% 个 &&A位点中!碱基重复呈现出二碱基%三
碱基%五碱基%六碱基与七碱基形式!其中以二碱基
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 88a!且尤以 ",+$ I!
"’+$ I!"+’$ I 较普遍"表 5$&
表 B>用于 @@I检测的候选基因
2&8?B>*&)<(<&’.6.)./$/.<0",@@I<.’.-’(")
基因名称
OMIMIG;M
推测的基因功能
kETGTD2MXEIRTD/I
分析的基因
长度
OMIM0MIJT=
GIG0N‘MUiZS
?+@)*3S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7 !5!
?+@)*3ST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 "65
?+@)*3U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 $7"
?+@)*3V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7 #"%
?+@)*3W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 76"
?+@)*3XY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8 :"$
?+@)*3XX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 %%7
?+@)*3XZ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7 !%8
:O3F
维管形成层发育
.GWRE0GVRG;ZDE;UM2M0/S;MIT
" %$!
:PKA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 $$7
!5!,Z 蔗糖生物合成 &ERV/WMZD/WNIT=MWDW 8 5!#
[5*"#)%
维管形成层发育
.GWRE0GVRG;ZDE;UM2M0/S;MIT
$ $#6
@!9
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
]/I/0DJI/0ZD/WNIT=MWDW
"6$
@PA.XY 纤维素生物合成 ’M0E0/WMZD/WNIT=MWDW $ !##
3"+40
细胞骨架维持
]GDITMIGIRM/XRNT/WdM0MT/I
$ #8"
!5!,U 蔗糖生物合成 &ERV/WMZD/WNIT=MWDW 8 "!#
总和 +/TG0 :6 58!
表 D>基因内开发的 @@I位点
2&8?D>@@I%"-(<.A.%"#.<;(’+()6.)./
&&A位点名称
&&A0/RDIG;M
重复基元
&&A;/TDX
&&A位点来源
&&A0/RDW/EVRM
HK?&&A$ "’+$ "!: ?+@)*3S 8hp+A
HK?&&A8 ",+$ I ?+@)*3T SV/;/TMV
HK?&&A" "’+$ $ ?+@)*3S DITV/I5
HK?&&A#% "++’+’’$ $ ?+@)*3U DITV/I"
HK?&&A#$ ",O$ I ?+@)*3V SV/;/TMV
HK?&&A#5 "+OO$ $ ?+@)*3V DITV/I!
HK?&&A#" "’+$ $ /V! ?+@)*3W DITV/I5
HK?&&A#6 "’,,,’,$ 5 98 ?+@)*3XY SV/;/TMV
HK?&&A$# "+,$ ! 9: ?+@)*3XY DITV/I5
HK?&&A$! "+’$ I ?+@)*3XX DITV/I"
HK?&&A$8 "++,$ : 9## ?+@)*3XZ SV/;/TMV
HK?&&A$7 "+’$ : 9#5 ?+@)*3XZ DITV/I"
HK?&&A!! "OO’+,$ #!$ ?+:O3FX DITV/I5
HK?&&A!: "+’’$ $! 5 ?+:$(ADITV/I5
HK?&&A8% "’+’+’++$ #! $ ?+!5!,A8hp+A
HK?&&A8! ",+$ " 97 ?+[5ASV/;/TMV
HK?&&A87 "’++$ ! 9" ?+@T95hp+A
HK?&&A"! "’+$ 8 ?+@$;%XY DITV/I!
HK?&&A:# "+’$ 7 ?+3@F\ 8hp+A
HK?&&A75 ",+++++$ ! ?+!5!,U SV/;/TMV
BCB>@@I位点 !*I扩增引物的设计及有效性
检测
在 &&A位点发现的基础上!依据其两端的保守
序列!设计了 $% 对 &&A位点 k’A扩增引物"表 !$&
为了检测所设计的这 $% 对引物组合在杨属内 k’A
%#
4第 ## 期 杜庆章等’ 毛白杨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 &&A标记的开发及评价
扩增的有效性!以表 # 所列的杨属白杨派%黑杨派%
青杨派及胡杨派内 #8 个基因型个体为材料进行
k’A扩增及等位位点多样性检测!结果列于表 ! 与
表 8& 可见!除引物对 HK?&&A$! 与 HK?&&A$! 仅
能在白杨派树种中进行有效扩增外!其他 #7 对引物
组合都至少能在 $ 个派内个体中进行有效扩增!因
此!在开发的 &&A标记引物中!#%%a能够在同一派
内不同树种中得到有效扩增!6%a的标记可在同一
属内不同种间进行有效扩增!而 :8a以上的标记能
够延伸到同一科的柳属树种中得到扩增"表 8$& 每
对引物组合可检测到 &&A多样性位点数为 5 96
个!共检测到 #%" 个多样性位点!平均 815 个&
表 O>设计的 @@I扩增位点引物
2&8?O>@@I%"-(&F#%(0(-&’(")#,(F.,#&(,/<./(6).<
&&A位点名称
&&A0/RDIG;M
引物序列"8h)5h$
kVD;MVWMQEMIRMW
预期片段长度
)_SMRTMU SV/UERT0MIJT=iZS
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目
*E;ZMV/XG0M0MW/ZWMV2MU
HK?&&A$ @’ O,+O+O’+’+O’’+,,’,O,’, #5! 9#!% !
A’ OO++O,OO,O++OO+OO’,
HK?&&A8 @’ ’O’+O’+,O+,O+,’’,’+, 5$6 95!# :
A’ ’,’O’,,’+++,’’’,’’’
HK?&&A" @’ O+,O’O+++’’,’,O+OO,+ $!# 9$!: !
A’ ’OO’OO,,’++O,O’+OO+
HK?&&A#% @’ OO+O,++,OO’++’,O’’,, #:! 9#6$ !
A’ ’++,+O,O’’++OO’,,’’,,
HK?&&A#$ @’ O+O+O+’O+’O’+++’O++ $5% 9$!7 :
A’ +’’,,O,+’O,’’O,+O’+
HK?&&A#5 @’ O’,+’+O,+O+’’,’’,,+’, #85 9#8: 5
A’ ’’’,O+’’BOO+O,,’’,,
HK?&&A#" @’ ’+O+’+’,+’,,+’+,’++O++O+ 5"# 95"6 8
A’ ’O+,’,O,++O,++O+’,OO+O+
HK?&&A#6 @’ OO++,,’’,+,O’O,,’O’,, $#6 9$!5 8
A’ O,’O,’’,,’+’OO+O+’,
HK?&&A$# @’ OO++’’,,++’,,+OO,+++O+ #:8 9#7# !
A’ OO++’,O,,,’+OO,+,+OOO+
HK?&&A$! @’ OO+++O’’O’,+’++OO,+ #5: 9#88 :
A’ +O+O+++O+O+O’++O+++O+
HK?&&A$8 @’ ’+O’++O+O+,++,+,,’+’,+O #%7 9#$" :
A’ ’,’,O’,,,,,+,,O++,’,O,
HK?&&A$7 @’ ,’O,+O’’+,+OO,++O+OO #7! 9$%" 7
A’ ’O+O,+O+O+O+O+O+O+
HK?&&A!! @’ ’+,O+O++’,,O++’’+’+O #8# 9#"# 5
A’ ’+++’’OO,+O’,,+’,+O+O
HK?&&A!: @’ O+O,+’+’O++’+O,OO++ #76 9#67 !
A’ O+’,,’,O’,O++’,+’,OO++
HK?&&A8% @’ OO+O’+O,’,,,,’+’+O’+ $55 9$!: 5
A’ +,+,O’,O,,,O’+’+’,+O’
HK?&&A8! @’ O,’,+O,+O,,’,’+,’’+’+O #5! 9#8" 6
A’ ’,+O+’+,O+O,’,’+,+’,+OO
HK?&&A87 @’ O++O’,,,O’’,,OO+’’+++ #%: 9#$! :
A’ ’,+’’,O,,’’,+’’’O’++
HK?&&A"! @’ ’,O,O,+O’,O,’’O,,O+ $$6 9$58 5
A’ O’,++O’,’+,+O+’+O’O+
HK?&&A:# @’ O,,,OO’+O+’,O,’,OO+ #66 9$#: 5
A’ O,’++O’+,O’+OO+OO++
HK?&&A75 @’ OO’+O’,O+’’’+O,’,,, #6$ 9$!" 6
A’ ,O,+’+’O+O’,+’O+O’,
总和 +/TG0 #%"
##
林 业 科 学 !" 卷4
表 P>@@I引物在杨属内个体扩增的有效性评价!
2&8?P>GA&%$&’(")"0’+.$’(%(’: "0@@I#,(F.,#&(,/
()()<(A(<$&%/0,"F*+,$#$%
&&A位点名称
&&A0/RDIG;M
青杨派
F/"/=/#/"/
白杨派
.)5")
黑杨派
346)4($*
胡杨派
F5(/06/
HK?&&A$ > q q >
HK?&&A8 q q q q
HK?&&A" q q q >
HK?&&A#% q q q r
HK?&&A#$ q q q >
HK?&&A#5 > q > >
HK?&&A#" q q q >
HK?&&A#6 q q r r
HK?&&A$# q q q >
HK?&&A$! r q r r
HK?&&A$8 r q r r
HK?&&A$7 q q q >
HK?&&A!! q q q >
HK?&&A!: q q q >
HK?&&A8% q q > r
HK?&&A8! q q q >
HK?&&A87 q q > >
HK?&&A"! q > q >
HK?&&A:# > q q >
HK?&&A75 q q q >
44. * q+ ’ 具有多态性位点 k/0N;/VS=DR0/RD# * >+ ’ 无多态性
*/I S^/0N;/VS=DR0/RD# * r+ ’ 无扩增 */G;S0DXDRGTD/I3
BCD>基因内 @@I位点在毛白杨及杨属内不同个体
间的等位变异
为了检测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内开发的 &&A位
点在毛白杨及杨属内不同种间的等位变异!比较了
来源于基因内不同区域 &&A位点的多样性变异&
结果表明!源于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A位点无论在
毛白杨种内不同个体间还是在杨属内不同派间均显
示出较高的多样性等位变异& 图 # 显示了在毛白杨
纤维素合酶 ?+@)*3T 与 ?+@)*3V 基因启动子区域检
测到的 ,+与 ,O作为重复单元的 &&A位点多样
性& 在这 $ 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与 ,O单元的
重复次数分别为 7 95! 次及 7 9#" 次!显示了启动
子区域 &&A位点在毛白杨种内具有广泛的遗传变
异# 而在杨属内不同种间也展示了较为广泛的等位
位点多样性!变异范围为 8 96 个!平均为 :15 个"表
!$& 与源于启动子区域的 &&A相比!位于 8hp+A的
位点则较为保守!变异幅度较低!如源于 ?+@)*3S 基
因 8hp+A以 ’+为重复单元的 &&A位点等位变异
程度较低!重复单元次数仅为 8 9: 次 "图 $$& 同
样!位于 8hp+A的 &&A位点在种间检测到的等位
变异多样性也较低!变异范围为 5 9! 个!平均为
515 个"表 !$&
BCO>基因内 @@I位点在杨属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基因内的 &&A由于其功能重要性!在进化过程
中!一般会受到较强烈的选择压!造成与物种的表型
性状紧密连锁& 因此!很有必要尝试开发这些基因
内 &&A位点在杨属不同派间分类中的应用& 为此!
随机选取了其中的 #% 个 &&A位点来检测杨属内不
同种间的遗传进化关系& 通过对 &&A电泳结果显
示!#8 份供试材料在 &&A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多态
性差异!且可很容易区分出不同派间的杨树个体&
如选用 HK?&&A#6 引物组合对供试材料进行的谱带
检测可明显区分出这 #8 个杨树个体!可将其分出 !
类!即青杨派"编号 # 9!$%白杨派"编号 8 9#%$%
黑杨派"编号 ## 9#5$及胡杨派树种"编号 #! 9
#8$"图 5$&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个体间的遗传距离
及遗传相似系数& 杨属各派间遗传指数变化范围较
大!遗传相似系数为 %1"%" 5 9 %16"% 7!平均为
%1:75 !# 遗传距离为 %1#%% : 9%166$ 8!平均为
%188% :& 根据遗传距离矩阵!利用 *+&BSR$1#% 软
件进行 #8 个基因型个体的 pkO],聚类分析 "图
!$!聚类结果与电泳谱带显示的结果及常规分类一
致!即各派在杨属中是明显独立的!黑杨派%青杨派
及胡杨派亲缘关系较近!与白杨派亲缘关系较远&
54讨论
&&A作为一种分子标记技术!与其他标记如
A@-k%A,kK及 ,@-k等相比!具有多态性高%共显
性%K*,用量少%试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等优点!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林木树种的遗传研究及分子标记
辅助早期选择育种"+EWdGI )+/%3! $%%!$& 因此!开
发树种特异的 &&A标记是进行该物种分子遗传学
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如利用 &&A标记进行
重要树种遗传多样性评价与核心种质构建%绘制指
纹图谱与种质鉴定%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
子标记辅助选择& 先前虽利用基因组插入文库筛选
法%微卫星富集法及数据库生物信息学搜索法开发
了一批 &&A标记 "BGW/U=G)+/%3! $%%7# BDI )+/%3!
$%%6$!但由于开发的这些 &&A位点多来自基因组
的随机区域!在应用 &&A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中
则经常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随机区域特别是
基因间隔区虽可检测到较多的 &&A位点!但由于这
些区域的保守性较低!造成在一个物种中开发的
&&A标记很难延伸应用到近缘物种的遗传学研究
中# 另一问题是这些 &&A多呈中性进化!与物种表
型性状的形成连锁不太紧密!很难检测到与表型性
状显著连锁的 &&A位点".GWM;sJD)+/%3! $%%8$& 而
功能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一般会受到强烈的自然选
择!由于源于基因内的 &&A座位与基因一样也受到
$#
4第 ## 期 杜庆章等’ 毛白杨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 &&A标记的开发及评价
图 #4毛白杨不同个体间纤维素合酶基因启动子区域 &&A位点多样性
@DJ3#4&&AUD2MVWDTNYDT=DI SV/;/TMVVMJD/I /X?+@)*3JMIMWXV/;UDXMVMITDIUD2DUEG0WDI ?I+$=)0+$*/
,’ 毛白杨 ?+@)*3T4@)*3T /X?3+$=)0+$*/# C’ 毛白杨 ?+@)*3V4@)*3V /X?3+$=)0+$*/3
了强烈的选择压!结果造成基因内的 &&A多态性位
点经常会与物种的表型性状的形成紧密连锁"-D)+
/%3! $%%!$& 若 &&AW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就可能
导致产生新的蛋白质和 ;A*,的结构折叠!造成质
量上的不同# 若位于调控区或内含子区!就可能影
响基因表达水平%A*,的稳定性而导致数量上的变
化"-D)+/%3! $%%!$& 因此!开发功能基因内 &&A位
点并分析其多态性!是利用该标记技术进行重要经
济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前提& 为此!检测木材
形成功能基因内的 &&A多态性位点!开发与木材纤
维性状显著连锁的 &&A标记是加速杨树生物质能
源树种改良及纸浆材林建设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围绕上述目的!本文首次将在杨树主干维管组
织差异表达的 #" 个 )&+W作为候选基因!直接分析
这些基因的启动子% 8hp+A%外显子%内含子及
5hp+A区域在毛白杨自然群体中的多态性来开发
5#
林 业 科 学 !" 卷4
图 $4毛白杨不同个体间 ?+@)*3S 基因 8hp+A区域 &&A位点多样性
@DJ3$4&&AUD2MVWDTNYDT=DI 8hp+AVMJD/I /X?+@)*3S XV/;UDXMVMITDIUD2DUEG0WDI ?3+$=)0+$*/
图 54HK?&&A#6 引物组合对 #8 份杨属种间材料的 &&A位点
@DJ354+=MG;S0DXDMU &&A0/RD/X#8 DITMV^WSMRDXDRDIUD2DUEG0WEIUMV?$25%5*ZNHK?&&A#6
]’ 标准 K*,分子量 " Sp’#6iH*2($ &TGIUGVU K*,0GUUMV" Sp’#6iH*2($ # #’ 大青杨 ?I5**5(4)0*4*# $’ 小叶杨 ?I*4=$04# 5’ 香杨 ?I
*5/8)$%)0*# !’ 滇杨 ?I,500/0)0*4*# 8’ 毛白杨 ?I+$=)0+$*/# "’ 欧洲山杨 ?I+()=5%/# :’ 山杨 ?I1/8414/0/# 7’ 银白杨 ?I/%;/# 6’ 新疆杨 ?I
;$%)/0/# #%’ 河北杨 ?I#$2)4)0*4*# ##’ 美洲黑杨 ?I1)%+$41)*# #$’ 箭杆杨 ?I046(/ 2GV3+#)8)*+40/# #5’ 钻天杨 ?I046(/ 2GV34+/%4"/# #!’ 胡杨$
?I)52#(/+4"/ $# #8’ 胡杨%?I)52#(/+4"/%3
图 !4基于 &&A标记的杨属 #8 个不同种间个体的聚类分析
@DJ3!4’0EWTMVGIG0NWDW/X#8 DITMV^WSMRDXDRDIUD2DUEG0WEIUMV?$25%5*EWDIJ&&A;GVdMVW
!#
4第 ## 期 杜庆章等’ 毛白杨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 &&A标记的开发及评价
树木功能基因内的 &&A标记& 通过该策略分析了
覆盖杨树基因组长度为:6 58! ZS的基因序列!检测
到了 $% 个多态性 &&A位点"表 5$& 与先前在青杨
派树种毛果杨 "?I+(4"#$"/(2/$中开发的 &&A标记
"+EWdGI )+/%3! $%%!# BDI )+/%3! $%%6$相比!具有明
显的优点’ 一是本文报道的是多态性的 &&A位点!
而在毛果杨中是基于 # 个基因型个体检测到具有简
单序列重复的 &&A位点!在不同基因型个体中不一
定具有多态性 "+EWdGI )+/%3! $%%!# BDI )+/%3!
$%%6$& 二是基因内开发的 &&A标记能够扩展应用
到同一属内不同亚属甚至同一科内& 本文开发的
&&A标记中!#%%a能够在同一派内不同树种中有效
扩增!6%a的标记能够在同一属内不同种间进行有
效扩增!而 :8a以上的标记能够延伸到同一科的柳
属树种中得到扩增# 而在毛果杨中开发的 &&A标记
能够在美洲山杨"?3+()=5%$41)*$中得到扩增的不足
7%a"BDI )+/%3! $%%6$& 由于基因内开发的 &&A标
记能够在同一属内不同种间得到有效扩增!因此应
用基因内的 &&A标记位点可在分子水平上将杨属 !
个派内的个体明显区分!分析不同派间及派内个体
的遗传距离 "图 !$& 虽然目前基于表达序列标签
"M_SVMWWMU WMQEMIRMTGJ! )&+$开发的 &&A标记在群
体遗传学及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中也显示了强有
力的生命力!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真核生物
基因内一般会存在一个至多个内含子!基于 )&+开
发的引物对经常会落在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剪切位点
而不能得到扩增!在数据分析时被误认为是零等位
"IE0G0M0M$!结果造成错误的结论 ")0DW)+/%I!
$%%:$& 因此!究竟选用具有何种特点的 &&A标记!
则需要依据研究项目的需求!选用合适的 &&A标记
位点& 如若要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及父本分析!建议
选用源于基因组随机区域的 &&A位点# 若要进行分
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则选用基于基因内的 &&A标
记较为理想&
参 考 文 献
徐煲铧!杨晓慧!李百炼!等3$%%63毛白杨纤维素合酶基因 ?+@)*3T
的克隆%表达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3林业科学!!8 " 8 $ ’ #
>#%3
CV/YI O A! CGWW/IDK -! OD0Ok! )+/%3$%%53(UMITDXDRGTD/I /X
QEGITDTGTD2MTVGDT0/RDDIX0EMIRDIJY//U SV/SMVTNTVGDTWDI 0/Z0/0NSDIM
" ?405*+/)1/ -3$ $3 ?+- 2MVDXDRGTD/I GIU RGIUDUGTMJMIM
;GSSDIJ3OMIMTDRW! #"!"!$ ’ #85: >#8!"3
KM;DVZGW,3$%%83CD/MT=GI/0XV/; RM0E0/WDR;GTMVDG0W’ GVMIMYGZ0M
;/T/VXEM0XV/;ZD/;GWW3)IMVJN&/EVRMW! $:"!$ ’ 5$: >55:3
)0DW\A! CEVdM\]3$%%:3)&+^&&AWGWGVMW/EVRMX/VS/SE0GTD/I
JMIMTDRGIG0NWMW3FMVMUDTN! 66"$$ ’ #$8 >#5$3
-D[! LMIJ\l! ’=GSS0M’0DIT3$%%73(;SV/2M;MIT/XZD/;GWWT=V/EJ=
0DJIDI ;/UDXDRGTD/I3+=Mk0GIT\/EVIG0! 8!"!$ ’ 8"6 >87#3
-DB’! l/V/0,C! @G=D;G+3$%%!3]DRV/WGTM0DTMWYDT=DI JMIMW’
WTVERTEVM! XEIRTD/I! GIU M2/0ETD/I3]/0CD/0)2/0! $# " " $ ’ 66#
>#%%:3
+D_DMV] F! &/EVUD0Mk! -MV/Nk! )+/%3#66:3KMTMRTD/I /XY=MGT
;DRV/WGTM0DTMWEWDIJGI/I V^GUD/GRTD2MWD02MVIDTVGTMWTGDIDIJ;MT=/U3
\OMIMTCVMMU! 8#’ #:8 >#::3
+EWdGI O ,! OEITMV- )! BGIJH l3$%%!3’=GVGRTMVD‘GTD/I /X
;DRV/WGTM0DTMW VM2MG0MU ZN JMI/;DR WMQEMIRDIJ /X ?$25%5*
+(4"#$"/(2/3’GI \@/VAMW! 5!"#$ ’ 78 >653
.GWM;sJD,! *D0WW/I \! kVD;;MV’A3$%%83)_SVMWWMU WMQEMIRMTGJ^
0DIdMU ;DRV/WGTM0DTMWGWGW/EVRM/XJMIM^GWW/RDGTMU S/0N;/VS=DW;W
X/VUMTMRTDIJWDJIGTEVMW/XUD2MVJMITWM0MRTD/I DI GT0GITDRWG0;/I
" !/%=$*/%/(-3$3]/0CD/0)2/0! $$"!$ ’ #%": >#%:"3
BGW/U=GA! &E;GT=DA! ’=M‘=DGI k! )+/%3 $%%73 )ERG0NSTEW
;DRV/WGTM0DTMW;DIMU 40 *4%4"$’ WEV2MNGIU M2G0EGTD/I3\OMIMT! 7:
"#$ ! $# >$83
BDI +/IJ;DIJ! H=GIJ[DINM! OEITMV-)! )+/%3$%%63]DRV/WGTM0DTM
SVD;MVVMW/EVRMX/V?$25%5*UM2M0/SMU XV/; T=M;GSSMU WMQEMIRM
WRGX/0UW/XT=M*DWQEG0N^# JMI/;M3*MYk=NT/0/JDWT! #7#"$$ ’ !67
>8%53
H=GIJKMQDGIJ! H=GIJH=DND! BGIJlGD3$%%"3?+-GIG0NWDW/XJV/YT=
GIU Y//U R=M;DRG0R/ITMITTVGDTWDI GI DITMVWSMRDXDRZGRdRV/WWXG;D0N
/XY=DTMS/S0GV" ?$25%5*+$=)0+$*/ m ?3;$%)/0/ $ m ?3
+$=)0+$*/3’GI \@/VAMW! 5""7$ ’ $%#8 >$%$53
!责任编辑4徐4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