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ysiological Indexe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Aging Old Trees

适用于表征古树衰老的生理指标


随着古树的衰老,代谢水平逐渐下降,多种酶趋于降解,营养物质合成速率降低,叶绿体和线粒体活力降低,明显出现器官水平上的程序化细胞死亡。本文概述近20年来国内外对古树叶片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活性氧防御系统、矿质营养元素等生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旨在对古树的衰老检测和复壮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The senescence of old tree belongs to the special degenerate process of procedure cell death.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easurements of leaf ultrastructure, chlorophyll content, protein content, active oxygen defensive system and mineral nutrition element of the old leaves. It also analysed and discuss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se physiological indexes.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 !",+02 #
3456,$ % & %
适用于表征古树衰老的生理指标!
张艳洁& 7 丛日晨$ 7 赵7 琦& 7 张国华& 7 李玉华& 7 谷润泽$
(&2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7 北京 &%%%!8;$2 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 7 北京 &%%&%$)
摘 7 要:7 随着古树的衰老,代谢水平逐渐下降,多种酶趋于降解,营养物质合成速率降低,叶绿体和线粒体活力降
低,明显出现器官水平上的程序化细胞死亡。本文概述近 $% 年来国内外对古树叶片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蛋白
质含量、活性氧防御系统、矿质营养元素等生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旨在对古树的衰老检测和复壮提供理论依
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7 古树;衰老;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9&86 !#7 7 7 文献标识码:-7 7 7 文章编号:&%%& : 9!88($%&%)%# : %&#! : %;
收稿日期:$%%8 : %8 : $<。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古树保护与复壮”。
!赵琦为通讯作者。
!"#$%&’&(%)*’ +,-./.$ 011’%.- 2& 3"*4*)2.4%5. 0(%,( 6’- 74..$
=>4?@ A4?BCD& 7 (0?@ ECF>D?$ 7 =>40 GC& 7 =>4?@ HI0>I4& 7 .C AI>I4& 7 HI EI?JD$
(&2 !"#$#%& ’()*+,-(., #/ 0*)",*$ 1#+-*$ 2."3(+4",&7 !("5".% &%%%!8;$2 !("5".% 6.4,",7,( #/ 8*.94:*)( ;*+9(.".%7 !("5".% &%%&%$)
08$24*)2:7 ,>D KD?DKFD?FD 0L 01M N5DD OD10?@K N0 N>D KPDFC41 MD@D?D54ND P50FDKK 0L P50FDMI5D FD11 MD4N>6 ,>CK P4PD5
KIQQ45CJDM N>D QD4KI5DQD?NK 0L 1D4L I1N54KN5IFNI5D,F>1050P>R11 F0?ND?N,P50NDC? F0?ND?N,4FNCSD 0TR@D? MDLD?KCSD KRKNDQ
4?M QC?D541 ?IN5CNC0? D1DQD?N 0L N>D 01M 1D4SDK6 )N 41K0 4?41RKDM 4?M MCKFIKKDM N>D P54FNCF4OC1CNR 0L N>DKD P>RKC010@CF41
C?MDTDK6
9.# :&4-$:7 01M N5DD;KD?DKFD?FD;P>RKC010@CF41 C?MDT
7 7 古树是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历来受到重视和
保护。由于生长年代久远,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表
征,甚至死亡。树木的衰老是树体整个外部形态、内
部结构及生理功能都发生衰退的综合现象,是一个
复杂的生理过程。随着古树的衰老,其营养组分、水
分输导、矿质营养元素、激素和酶系统等都发生显著
变化,体内代谢的合成和分解代谢逐渐失调,近而引
起组织衰老,导致器官及个体的衰竭,最终导致古树
死亡。研究古树衰弱过程中各种代谢指标的变化,
有助于发现古树衰老的可靠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
复壮措施,达到有效保护古树,保留历史景观。
国外研究者在草本植物衰老代谢以及衰老遗传
等方面积累不少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熊
和平等,&<<<),但国外古树存活量少,故古树衰弱
研究尚不多见报道。我国的古树复壮研究主要以树
体的生长状况及古树生态环境改善为突破口,结合
植物衰老研究领域的成果和理论,对古树衰弱的诸
多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尝试采用可行的复壮措施,奠
定古树复壮的理论基础。本文作者查阅了近 $% 年
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大量文献,按照古树叶片超微
结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活性氧防御系统、矿
质营养元素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7 古树叶片的结构特征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呼吸及蒸腾作用的重要
器官,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
深入,可以从亚细胞水平观察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叶
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线粒体是判断细胞生理活性的
重要结构,对古树而言,发生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渐进
性功能衰退及细微的结构变化,都直接影响古树的
代谢平衡,干扰古树的正常生长,其中叶片的衰老是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特殊退化过程(李德红等,
&<<;)。郑波等($%%")以白皮松(<".74 =7.%(*.*)、
侧 柏( <$*,&:$*974 #+"(.,*$"4 )和 油 松( <".74
,*=7$*(/#+-"4)为材料,对衰弱和复壮古树叶片的超
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复壮和濒弱的
古树叶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复壮
古树叶绿体中片层丰富、排列整齐、基粒发达,而衰
! 第 " 期 张艳洁等:适用于表征古树衰老的生理指标
弱古树的叶绿体片层出现明显的解体,导致片层稀
疏和叶绿体膜系统解体;#)复壮树的叶肉细胞中
噬锇颗粒少而小,衰弱树的叶绿体膜系统严重破损,
噬锇颗粒多而大;")复壮树的叶绿体数量多且外
形较小,基粒片层密集,排列整齐,叶绿素含量高;
而衰弱古树的叶绿体数目少,基粒片层薄而少,呈现
不规则收缩,导致外被膜与内部结构的损坏;$)复
壮树叶绿体中淀粉粒少而小,而衰弱古树的叶绿体
中淀粉粒多而大(李锦龄,%&&’)。另外,何英姿等
(#((()用 ) 射线能谱观察了古白皮松当年生针叶
的结构,也发现了叶绿体淀粉粒的显著增大现象,认
为可能与缺少 *+,,- 和 . 离子有关。除了在松柏
类古树中观察到叶绿体噬锇颗粒增大与衰老有关
外,赵旺兔等(#((")在榉树(!"#$%&’ ()*+",-".,’+’)
中看到了同样的现象,衰老的榉树叶片细胞中有深
色物质积累,细胞核被挤在细胞膜一侧,细胞质中央
大液泡充满了黑色的噬锇颗粒,叶绿体中有巨大的
淀粉粒,脂肪滴增多。/0123456 等(#((7)也观察到
衰弱叶片的叶绿体片层结构减少,叶绿体中积累了
大量的淀粉粒。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古树衰
弱现象主要表现在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上,随着古树
衰老的进程,可以看到叶绿体中巨大淀粉粒的积累
和噬锇颗粒的增加,这说明程序性的叶片细胞特殊
性退化,可以揭示叶片衰老的开端。
#! 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
在植物的衰老进程中,同化作用逐渐减弱,异
化作用逐渐加强,有机物大量分解。有研究证明,
衰老进程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刘
道宏,%&’")。因此,与同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叶绿素
含量变化能够反映同化作用的强度,另外,可溶性
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刘道宏,%&’";方志伟,%&’8)也
能反映同化作用的强度。
众所周知,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组分,叶绿素含
量的降低(陆定志,%&’"),预示着植物衰老开始(喻
树迅等,%&&$),随着叶片中叶绿素的减少,叶色开
始变黄(李付广,#((")。不同树龄的古树,衰弱程
度不同,叶绿素含量也不同,有研究表明,古油松的
强势树比衰弱树的叶绿素含量要高 "(9;而七叶树
(/"()0#0( )*,+"+(,()的强势树比衰弱树叶绿素含量
高 %$9(李 庆等,#(($);这种现象 在 广 玉 兰
( 1’2+%#,’ 2.’+-,3#%.’ )、 香 樟 ( 4,++’5%505
)’56*%.’)、银杏( 7,+$2% 8,#%8’)中也得到了证实
(汤珧华等,#(($)。何英姿等(%&&8)对古白皮松当
年生针叶进行了光合特性研究,发现壮树的叶片叶
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弱树和特弱树,特弱树的叶绿素
含量只有壮树的 :(9。通过测定 #(,7( 和 %(( 年树
龄的黄山松(9,+0( :’,;’+"+(,()针叶的叶绿素含量,
发现总叶绿素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其中 %((
年树龄的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最显著(李东林
等,%&&8)。但是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绿素 ; 和叶绿
素 < 比值产生了变化,有试验证明,衰老叶片的 *=0
; > < 比值会增加(?+,#((%)。
在叶绿体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形成色素蛋白复
合体,在光合过程中共同起作用。因此,蛋白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李东林等(%&&8)
测定了不同树龄黄山松当年生针叶中蛋白质的含
量,发现随树龄的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下降幅度较大的是 ’( 年树龄的黄山松,以 %(( 与
$( 年树龄黄山松做对比,发现 %(( 年树龄的针叶蛋
白质含量降低 "79,这就不难看出为何古树的光合
速率下降显著。因此对古树叶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
含量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古树的衰老状况,及时采取
相应的复壮措施。
"! 活性氧防御系统
有研究发现,叶片的衰老进程与活性氧代谢呈
正相关(王海涛等,#((%),主要由于植物体内活性
氧积累过多,在细胞内会启动膜脂氧化机制,进而破
坏膜结构,造成生物氧毒害;同时细胞内也存在清
除活性氧自由基的系统,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维持
着动态平衡。植物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AB)、过氧化氢酶(*CD)、过氧化物酶( EAC)能
够共同协调,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促使细胞内的自
由基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从而防止活性氧对细胞
的氧化损坏,这 " 种内源性酶构成细胞内的防御酶
系统,因此防御酶的活性可用作检测植物衰老的指
标之一(林植芳等,%&’$;王根轩等,%&’&)。近年
来,对超氧化物歧化酶(@AB)研究得比较多。
何英姿等(%&&$)用生长旺盛期、停滞期、恢复
期的古白皮松为材料,分别选取东、南、西、北 $ 个
朝向顶端的松枝针叶,在夏、冬、春 " 个季节,分别测
定其 @AB 活性,结果显示:无论哪个朝向的针叶,
在冬季生长停滞期古白皮松的 @AB 活性都出现上
升趋势,到春季恢复期 @AB 又降下来。这说明冬季
是古白皮松 @AB 活性最高的阶段;但是不同的树
种 @AB 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古树和幼树的 @AB 活
性 也 不 同。 通 过 对 银 杏、浙 江 楠( 9*%"8"
)*"$,’+2"+(,()和雀梅藤( <’2".":,’ :*""=’+()" 种阔叶
树的古、幼树新梢叶片中 @AB 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
林 业 科 学 !" 卷 #
显示,古树的 $%& 活性低于幼树,但二者差异较小,
且二者 $%& 活性曲线波形近似(徐德嘉,’(())。李
东林等(’((*)对 +, - ", 年树龄的黄山松当年生针
叶的 $%& 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 $%& 活
性差异不显著,而 ./0 活性随树龄增加而下降。由
此可见,树势强弱、生长时期等因素都与防御酶活性
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胡萝卜素能与活性氧直接反应,维
生素 .、维生素 1、甘露醇等也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
酶的催化作用与活性氧反应,从而控制细胞内自由
基的含量,故这些非酶类物质也被列入活性氧清除
剂的范畴(王宝山,’(22;王建华等,’(2()。徐德嘉
(’(())测定了老树和幼树新梢中的类胡萝卜素含
量,结果发现银杏、雀梅藤老树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
低于幼树,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看来这些非酶类物质
对改善植物的防御酶系统有促进作用,随着树龄的
增加,非酶类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防御酶系统的作
用也呈下降趋势。如果对古树进行复壮处理,可以
改善古树体内的防御酶系统,以缓解古树的衰老进
程。该学者还对古楸树( !"#"$%" &’$(&")进行复壮
处理,发现经复壮处理的古楸树的叶片中类胡萝卜
素的含量高于长期失管的幼树,由此看出,有效的复
壮措施有利于改善古树的树势。因此,类胡萝卜素
的含量可能也与树势的强弱有关。研究指出叶黄素
循环可以清除过度积累的过氧化物(3456789: )# "$;,
+,,";<=>8?= )# "$*,’((2),减少由光氧化所导致的光
合系统损伤(&@AA=?B/CDAE,’((,;F8GH?,’((’)。
在古树体内,由于内源保护酶 $%& 活力的降
低,不能完全清除细胞内所产生的活性氧,从而使细
胞内氧自由基大量积累,增加了膜脂不饱和脂肪酸
的过氧化,形成了许多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丙
二醛(I&/)、乙烷、乙烯等。&J=HCED 等(’(2’)早就
指出:膜透性与脂质过氧化物 I&/ 的增加,会导致
叶片衰老。李东林等(’((*)测定了不同树龄的黄
山松当年生松叶的脂质过氧化物 I&/,发现高龄老
树的 I&/ 含量显著增加,因此加速了古树的衰老。
何英姿等(’((!)发现生长旺盛期、停滞期、恢复期
的古白皮松中 I&/ 的变化与 $%& 密切相关,老树
的 $%& 活力降低,故 I&/ 含量偏高,弱树中 $%&
活力较弱,故 I&/ 含量也偏高,因此要延缓古树的
衰老,主要从增加非酶类物质入手,改善内源防御酶
系统,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 矿质营养元素
古树树龄大多在百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几千
年,由于自然淋溶及气候、立地环境的不断变化,以
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古树根系土壤瘠薄,矿质
营养失衡,从而影响古树的正常生长。
李锦龄(+,,’)运用高频等离子吸收光谱仪,分
析了古油松、古白皮松、侧柏的当年生针叶及根系的
矿质元素,同时测定了叶片、土壤中的 < 素含量,结
果表明:古油松的矿质营养平衡失调,主要是 < 和
K + 种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古油松生长势衰弱;而
古白皮松矿质元素平衡失调与缺 I?,L@,MH 有直接
关系,濒弱的古白皮松枝叶中这 N 种元素的含量显
著低于对照;经过对比发现,古白皮松、古侧柏、古
油松的矿质营养失衡都与 危古树中 另外还利用能谱分析仪对细胞切片进行了叶绿体的
扫描分析,用无标样法计算了各元素的峰值和相对
含量,结果显示,衰弱古树中 K,I?,.D 元素的峰值
比对照树的峰值低;衰弱树中 L@ 的峰值也比对照
树的峰值低,但特弱树中 L@ 的峰值反而比衰弱树的
峰值高,这可能是由于 L@ 过量导致中毒,所以每种
元素在古树体内都应有适当的比例,并非越多越好;
.G,MH 元素在对照树中检测出峰值,而在衰弱树中
检测不到峰值。众所周知 .G,MH 元素一般存在于代
谢酶系中,而衰弱树代谢强度减弱,所以检测不出峰
值。由此可见,元素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树体的正
常代谢(3456789: )# "$*,+,,";<=>8?= )# "$*,’((2)。
薛秋华等(+,,")发现,古槐( +(%,(-" ."%(/01")
叶片中 <,P,I? 元素含量低于幼槐;.D,L@,IH 含
量则高于幼槐,K 元素含量在古槐和幼槐中基本相
同。例如古香樟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
大,其中不可再利用元素的变异系数大于可再利用
营养元素(李迎,+,,2)。因此,古香樟树叶片中 <,
P,K 三大营养元素均低于幼年香樟树,说明 <,P,K
元素在古香樟树中被再次利用。
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对树木的生长也具有
一定影响。李庆庚等(+,,,)研究发现,古银杏生长
土壤的 P 和 K 素总量均比现代银杏的总量高,而 <
要比现代银杏的总量低。
)# 内源激素
内源激素是植物体内微量但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的生理活性物质,生长素( Q//)、细胞分裂素
(.0K)、赤霉素( R/N)、脱落酸( /S/)和乙烯
(10T)都与植物生长发育和衰老有关(赵春江等,
+,,,;孟庆伟等,+,,+)。
奎宏等( +,,))指出 .0K 和 Q// 的消长及
"N’
! 第 " 期 张艳洁等:适用于表征古树衰老的生理指标
#$% & ’(( 比值是判断植物衰老的重要指标。另外,
根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经木质部随蒸腾流向
顶端运输,对地上部蛋白质和叶绿素代谢、叶片的生
理活性均起着重要作用()*+, !" #$%,-..";/0+1 !"
#$%,-.23;4,,56+ !" #$%,-..";7,6809* !" #$%,-..3)。
因此,细胞分裂素的数量变化也可作为根系衰老的
生理指标(沈波等,:;;:)。丁彦芬等(:;;;)利用
#$%,’((,<(" 对古银杏进行了复壮的研究,结果表
明,:; = -; > ? 1·9@ > -的 #$% 能有效延缓古银杏的叶
绿素降解,并降低 A4*B6 的活力,从而延缓衰老;细
胞分裂素 ? >苄基腺嘌呤()()液和生长素 :,C > /
的复合处理以及 #$% 和 <("的复合处理,比单一处
理显著延缓古银杏枝条的叶绿素降解速率,提高有
机物合成,从而延缓衰老。由此看出,使用促进植物
生长物质,特别是细胞分裂素,进行古银杏复壮处
理,效果非常显著。
?! 其他指标
何英姿等(:;;;)在研究中发现衰老的古树叶
绿体大都内含巨大的淀粉粒,而巨大淀粉粒里缺乏
#D,E+,% 等元素,他认为淀粉粒在叶绿体内过多积
累,致使叶绿体的大部分空间被占用,基粒片层垛叠
受到限制,类囊体数量减少,再加上营养元素的缺
失,导致了光合作用下降,碳水化合物合成不足,影
响营养物质运输和转化,致使古树抗病能力降低,代
谢减缓,促进衰老死亡。
李庆等(:;;C)用红外线测温仪分别测定了七
叶树和油松的衰弱树及对照树的树体温度,结果显
示,相同环境中,: 种衰弱树的体温均比对照树要
高。这可能与树木的生理代谢亢进及水分代谢失调
有关,代谢物不能有效运转,水分的吸收和转运得不
到有效调节。因此,造成代谢失调,树体温度失常。
F! 小结
古树的衰老和死亡是一个渐变的进程,如果能
在开始阶段就检测出古树的衰老,并发现衰老的原
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复壮措施,就可能延缓古树的衰
老,避免珍贵树种的死亡和绝迹。近些年来,随着生
物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对古树的复壮研究已
经从生态和生理生化领域的整体水平深入到分子和
亚分子水平,并且通过根系透气、叶外施肥、主干湿
化补水、吊瓶滴注营养液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
古树复壮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其
他领域的研究水平相比,对古树的研究相对还比较
薄弱。概括起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树叶部
光合特性的研究,包括叶片的超微结构、叶绿素和蛋
白质的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检测。另外还对古树的代
谢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活性氧防御系统、矿质
营养元素和内源激素以及树体温度等生理指标进行
了大量的测定和分析。通过这些检测和分析,已经
初步认识到,古树衰亡主要是细胞器结构老化畸变
和代谢水平降低以及有害物质积累造成的。因此,
古树复壮应对症下药。今后需要从古树内源物质的
检测,尤其是激素的分布和平衡调控,以及生物技术
在古树衰老研究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丁彦芬,刘玉莲,郭继善 G :;;;H 古银杏复壮技术的研究 G 江苏林业科
技,:F(增):"3 > ".H
方志伟 G -.2FH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G南京农
业大学学报,(C):-2 > ::H
何英姿,刘忠敏 G :;;;H 应用 I 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古白皮松针
叶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G北京园林,(C):? > 2H
何英姿,刘忠敏 G -..FH 古白皮松衰老机理的研究 G广西工学院学报,
2(C):F2 > 2:H
何英姿,刘忠敏 G -..CH 古白皮松衰老机理初探:超氧化物歧化酶及
脂质过氧化物与衰老的关系 G广西工学院学报,3(:):32 > ?;H
奎宏,华锡奇,童晓青 G :;;3G 雷竹开花期内源激素、氨基酸和营养
成分含量的变化 G 林业科学,C-(:):-?. > -F"G
李德红,潘瑞炽 G -..3H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G 植物生理学通
讯,"-(:):-CC > -C.H
李东林,严景华,曹恒生,等 G -..FH 黄山松不同龄阶针叶衰老指标的
比较研究 G林业科学研究,--(:)::-2 > ::-H
李付广 G :;;"H 双价基因抗虫棉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G 棉花学报,-3
("):-"- > -"FH
李锦龄 G -..2H 古树矿质营养及细胞微区的研究 G中国园林,-C(:):
C? > 3;H
李锦龄 G :;;-H 北京松柏类古树濒危原因及复壮技术的研究 G北京园
林,-F(-)::C > :FH
李 ! 庆,马建鑫,赵凤君,等 G :;;CH 北京市戒台寺、潭柘寺古树衰老
的几个生理特征研究 G西部林业科学,""(:):"F > C-H
李庆庚,李 ! 群 G :;;;H 银杏生长的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G 土壤通报,
"-(:):C? > C2H
李 ! 迎 G :;;2H 古樟树营养诊断与复壮技术研究 G福建农林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H
林植芳,李双顺,林桂珠,等 G -.2CH 水稻叶片的衰老和超氧化物歧化
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G 植物学报,:?( ?):?;"
> ?-"H
刘道宏 G -.2"H 植物叶片的衰老 G植物生理学通讯,-.(:):-C > -.H
陆定志 G -.2"H 叶片的衰老及其调节控制*北京植物生理学会 G 植
物生理生化进展 G北京:科学出版社,:; > 3:H
孟庆伟,夏 ! 凯,李合生 G :;;:H 现代植物生理学 G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 "2H
沈 ! 波,王 ! 熹 G :;;:H 两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根系生理活性 G
中国水稻科学,-?(:):-3" > -3FH
汤珧华,程 ! 敏 G :;;CH 透气砖对古树复壮作用的探索 G 中南林学院
F"-
林 业 科 学 !" 卷 #
学报,$!(%):&$&,$$&,’$&(
王宝山 ) &*++( 生物自由基与植物膜伤害 )植物生理学通讯,$!($):
&$ , &"(
王根轩,杨德承,梁厚果 ) &*+*( 豆叶片发育与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
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植物生理学报,&%(&):&’
, &-(
王海涛,杨祥良,徐辉碧 ) $..&( 活性氧的信号分子作用 ) 生命的化
学,$&(&):’* , !&(
王建华,刘鸿先 ) &*+*( /01 在植物逆境和衰老生理中的应用 ) 植物
生理学通讯,$%(&):& , -(
熊和平,于志熙 ) &***( 延缓几种南方古树衰老的研究 ) 武汉城市建
设学院学报,&"(’):* , &’(
徐德嘉 ) &**%( 古树体内活性氧防御酶系统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苏州
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 %!(
薛秋华,徐 # 炜,艾明渡 ) $.."( 古槐树的保护与复壮研究 )园艺园林
科学,$$($):$"$ , $""(
喻树迅,黄祯茂,姜瑞云,等 ) &**!( 几个短季棉品种叶片衰老特征的
研究 )棉花学报,!(增):’& , ’%( #
赵春江,康书江,王纪华,等 ) $...( 植物内源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的
调控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 ".(
赵旺兔,彭 # 冶,丁雨龙 ) $..’( 榉树叶片解剖构造和叶肉细胞超微
结构的观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
郑 # 波,陈之欢,黄 # 凯,等 ) $.."( 古松柏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研
究 )北京农学院学报,$&(’):’* , !&(
2345 6,157889:4; <,=3>4 =) &**’( 6?@A:@:A 3A:B 34B ACD5E:4:4@ 3@
F5@@:?9G 755DHD5H@>55D @:;439@ :4 IC9GJ @3F 58 7:AG F934D@ :4 B7C:4;
@5:9) 6K@D73 L934D L>C@:595;C,$.:&.* , &&%(
1GJJ:;H6B3J@ 2 ) &**.( M375DG45:B@ 34B F>5D5F75DGAD:54 :4 F934D@:3
759G 857 D>G I34D>5F>C99@ NG3I34D>:4) 2:5A>:J 2:5F>C@ 6AD3,&.$.:&
, $!(
1>:4B@3 O /,1>:4B@3 L L,P>57FG P 6) &*+&( QG38 @G4G@AG4AG:
A577G93DGB R:D> :4A7G37GB 9GSG9@ 58 JGJ?734G FG7JG3?:9:DC 34B 9:F:B
FG75I:B3D:54,34B BGA7G3@GB 9GSG9@ 58 @KFG75I:BG BG@JKD3@G 34B
A3D393@G) TIFG7:JG4D39 25D34C,’$:*’ , &.&(
1:4; U,/>G4 V 1) &*+%( MCD5E:4:4@ :4 755D GIKB3DG@ 58 A5DD54 F934D@)
6AD3 L>CD5F>C@:59 /:4,&&(’):$!* , $%*(
QK M W) $..&( M>373ADG7:N3D:54 58 F>5D5@C4D>GD:A F:;JG4D A5JF5@:D:54,
F>5D5@C@DGJ XX F>5D5A>GJ:@D7C 34B D>G7J39 G4G7;C B:@@:F3D:54 BK7:4;
9G38 @G4G@AG4AG 58 R>G3D F934D@ ;75R4 :4 D>G 8:G9B) U5K7439 58
TIFG7:JG4D39 25D34C,%$(’"$):&+.% , &+&.(
Y:C5;: < <,Z75@@J34 6 O,2[57EJ34 0) &**+( !"#$%&’()%) JKD34D@
BG8:4G 3 AG4D739 759G 58 D>G I34D>5F>C99 ACA9G :4 D>G 7G;K93D:54 58
F>5D5@C4D>GD:A G4G7;C A54SG7@:54) L934D MG99,&.:&& , $&(
Y55BG4 Q 1,QGD>3J 1 /) &**’( MCD5E:4:4 JGD3?59:@J 34B @:;4399:4;
:4D>G @5C?G34 F934D) 6K@D73 L934D L>C@:59,$.:"’* , "%’(
/5G[:J3 =,/K;:C3J3 P,X@>:>373 <) &**%( M>34;G@ :4 D>G A>9575F>C99
A54DG4D@ 58 9G3SG@ 34B :4 9G3SG@ 58 ACD5E:4:4@ :4 755D GIKB3DG@ BK7:4;
7:FG4:4; 58 7:AG AK9D:S37@: :FF54?37G 34B 6EG45>5@>:) L934D MG99
L>C@:59,’"("):&&.% , &&&!(
\9]AE5S^ 6,]/FK4B5S^ W,<5D3?5S^ T,*+ #,) $.."( L75DGAD:SG ACD5E:4:4
3AD:54 @R:DA>G@ D5 B3J3;:4; BK7:4; @G4G@AG4AG 58 BGD3A>GB R>G3D
9G3SG@ :4 A54D:4K5K@ 9:;>D) L>C@:595;:3 L934D37KJ,&$":$%- , $"-(
_5K4; 6 U) &**&( P>G F>5D5F75DGAD:SG 759G 58 A375DG45:B@ :4 >:;>G7 F934D@)
L>C@:59 L934D,+’:-.$ , -.+(
(责任编辑 # 郭广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