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菌液浸泡法、顶尖接种法对不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性能测定,并结合林间调查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并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的角度研究其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与其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的18个桉树无性系中,bd1、bd2、赤桉和南宁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 U6、南宁尾叶桉、雷9、钦32-29为中抗无性系; DH32-27、钦9、南宁广9、钦8、邓恩桉、钦32-22、雷2、巨桉、尾叶桉和钦广9为感病无性系。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对青枯菌没有直接拮抗作用,但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青枯病菌在抗病性强的无性系的根系分泌物及组织液中的增殖显著低于感病无性系,验证通过茎段浸泡接种筛选出的桉树无性系的准确性,同时表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可以反映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抗病性强弱。
Resistance of Eucalyptus spp. against bacterial wilt,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was determined by dipping inoculation of shoot cuttings and shoot tip inoculation using potted seedlings and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as well as field disease survey in a eucalypt plantation.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root exudate and supernatant of tissue triturat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sistant clones of Eucalyptus against R. solanacearum were performed using liquid cultu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udate, tissue triturate and the levels of disease resist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ones, bd1, bd2, E. camaldulensis and E. grandis×E. urophylla from Nanning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bacterial wilt; U6, E. urophylla from Nanning,Lei9 and Qin32-29 were the mid wilt-resistant clones; and DH32-27, Qin 9, Nanningguang 9, Qin8, E. dunnii, Qin32-22, Lei2, E. grandis, E. urophylla and Qinguang 9 were susceptible clon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root exudates and the supernatant of triturated tissue had no direct inhibition to the growth of R. solanacearum. However, the proliferation number of R. solanacearum in root exudate and tissue triturate from wilt-susceptible clones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e ones from highly wilt-resistant clones,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disease resistance using dipping inoculation and tip inoculation of shoot cuttings, indicating that the resistance ability of different clones could be manifested by the growth of R. solanacearum in root exudate and supernatant of triturated tissue.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02#
3456!$ % & &
桉树抗青枯病的鉴定技术!
王艳丽&7李正楠$7李会平&7冉隆贤&
"&2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7保定 %"&%%%7 $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山区研究所7保定 %"&%%%$
摘7要!7采用菌液浸泡法(顶尖接种法对不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性能测定!并结合
林间调查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并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的角度研究其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抑
制作用!探索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与其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供试的 &C 个
桉树无性系中!K:&(K:$(赤桉和南宁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 k#(南宁尾叶桉(雷 ?(钦 8$ B$? 为中抗无性系#
l^8$ B$"(钦 ?(南宁广 ?(钦 C(邓恩桉(钦 8$ B$$(雷 $(巨桉(尾叶桉和钦广 ? 为感病无性系% 不同抗性桉树无性
系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对青枯菌没有直接拮抗作用!但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青枯病菌在抗病性强的无性系
的根系分泌物及组织液中的增殖显著低于感病无性系!验证通过茎段浸泡接种筛选出的桉树无性系的准确性!同
时表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可以反映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抗病性强弱%
关键词&7桉树无性系# 青枯病# 抗病性# 根系分泌物# 组织研磨液
中图分类号! ’"&C2>777文献标识码!-777文章编号!&%%& B"!CC#$%&&$%# B%&%& B%"
收稿日期& $%%? B&& B&C# 修回日期& $%&% B%! B&&%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C 8&%"%>"!$和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R-^ %C-&&%$$项目%
!冉隆贤为通讯作者% 在桉树无性系材料收集和青枯病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谢耀坚(周旭东(周群英和李天
会等!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彭士尧(冼升华!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吴耀军(吴幼媚(黄华艳和邓艳等!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何贵整等同志提供了
大力帮助!特此致谢%
H,0,’)%0’")"*H’(,%(,+,(’(0%)8,"*298%.<$0%-%’)(06%80,&’%.T’.0!%9(,51<
9($&’%0/( &%$(0(),(+12
Z95Hn951F&7.FG@D5H595$7.Fl4FOF5H&7]95 .05HYF95&
"&25+.#(#+46+*#73*0! >(*%-=.3=*&.@’%,#*7%30+4W#2#%7N&+:%’( %"&%%%#
$2\+=’3&%’ >*#& B#7#&*-" M’73%3=3#+4W#2#%)*+,%’-#! >(*%-=.3=*&.@’%,#*7%30+4W#2#%7N&+:%’( %"&%%%$
:1(0&%80&7]D;F;<95ND0L8=-&.0E3=7;OO69H9F5;
"B&.73+’%& 7+.&’&-#&*=9$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的维管
束病害!其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我国主要
是生理小种 & 号(生化型&侵染为害!导致整株枯
死!被称为桉树的,绝症-% 此病最早于 &?C$ 年发
现于 我 国 广 西 的 柳 桉 " 8F 7&.%(’& $ 和 巨 桉
林 业 科 学 !" 卷7
"8F(*&’:%7$等幼树上"曹季丹!&?C$$% 此后!在广
东(云南(海南(福建和台湾等桉树大面积栽植的地
区也相继发现"黄晖!$%%!# 伍慧雄等!$%%## 李逸!
$%%## 李伟东!&??$$!损失巨大!严重制约了桉树产
业的发展% 在国外!桉树青枯病于 &?C8 年在巴西报
道发生后!澳大利亚(乌干达及南非的一些国家陆续
也有报道"(04
效的药剂可以防治!其中造成桉树青枯病大流行的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面积单一无性系的推广应用%
因此!如何选育和推广应用抗病无性系是防治青枯
病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顶尖包扎(伤根灌淋菌液"方中达!&??C$
是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无性系的常用人工接种方法!
沈文生等"$%%%$等应用 ZS,法也能较好地测定桉
树对青枯病的抗性% 这些接种技术虽然能够得到较
好的筛选结果!但是它们均以整株的桉树移栽苗或
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同时必须配合后期的重病区造
林试验!不仅费时费力!且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此找到一种快速(简便的接种技术是成功筛选桉
树抗青枯病无性系的基础和前提%
在植物抗病性筛选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植物种
类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根系分泌物不同 "陈宏宇
等!$%%>$!根系分泌物与植物抗病性有着密切关系
"冯洁等!&?? 王汝贤等!&??># 铃木直治!&?C>$!
黄奔立等"$%%"$研究发现黄瓜"5=-=9%77&3%,=7$的
感病 品 种 根 系 分 泌 物 促 进 了 黄 瓜 枯 萎 病 菌
"6=7&*%=9+L07E+*=9L6;O6-=-=*9#*%’=9$的生长!
而抗病品种和云南黑籽南瓜"5=-=*2%3& 4%-%4+.%&$根
系分泌物则抑制了病菌生长!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
报道"李洪连等!&??C# 王守正等!$%%&$% 不同抗性
桉树无性系的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并
将其应用于桉树无性系抗病性筛选方面的研究报道
很少% 有研究表明!植物组织成分及其副产物中含
有对病原真菌和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王贻
莲!$%%C# (FA95H9#3&.F! $%%$$!但不同桉树无性系
组织成分对青枯病菌的作用是否与桉树自身的抗病
性相关还未见报道% 本文将不同桉树无性系根系分
泌物和自身组织成分作为其抗病性能力强弱的重要
参考和验证指标!为桉树无性系抗病性筛选提供了
新的思路%
本研究采用茎段浸泡法(顶端接种法!对来源不
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
性能测定!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无性系!为林业生产合
理利用优质(高产(抗病无性系提供依据!并将筛选
出来的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的根际分泌物和组织研
磨过滤液用于培养青枯病菌!作为检测和验证桉树
抗病性高低的指标!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桉树无性系
抗青枯病的机制开辟新的途径%
&7材料与方法
@?@A青枯菌的培养与菌悬液的制备
试验用青枯病菌由河北农业大学林木病理室保
存% 病菌的培养采用改良 mD1A95 培养基"mD1A95!
&?>!$"葡萄糖 &%2% H! 蛋白胨 &%2% H!水解酪蛋白
>2% H!琼脂 &$2% H$!菌种活化时在培养皿内选取不
规则圆形!外围乳白色!易流动扩散的菌落!扩大培
养 8# j!C @ 后!用无菌水洗下菌体!在 &% %%% M’
AF5 B&下离心 &% AF5!去除上清液!无菌水稀释后在
波长 ##% 5A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配制成浓
度为 &%? (Sk’A.B&的菌悬液备用%
@?>A试验材料的收集
温室盆栽 ! j# 个月的桉树无性系雷 $!雷 ?!
K:&!K:$!南宁广 ?!南宁巨尾桉 "8F(*&’:%7g8F
=*+E"0.&$!南宁尾叶桉!钦 8$ B$$!钦 8$ B$?!
l^8$ B$?! l^8$ B$"!钦广 ?!钦 C!钦 ?!邓恩桉"8F
:=’’%$!巨桉!赤桉"8F-&9&.:=.#’7%7$和尾叶桉"8F
=*+E"0.&$!苗高约 $% j$> NA!苗木生长健壮!无病
虫% 以上材料由广东省雷州市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
所(广西钦州市林业局(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培苗
工厂提供% 试验用桉树无性系组培苗由河北农业大
学林木病理室提供%
@?BA青枯病菌接种浓度的测定
在容积为 >%% A.的玻璃瓶内加入 &>% A.无菌
&e&%=’ 营养液!&$& c高压灭菌 8% AF5% 将已配制
好的青枯病菌菌悬液梯度稀释!使玻璃瓶内的青枯
菌终浓度分别为 &%>!&%#!&%" (Sk’A.B&浓度梯度
备用!并设对照!对照瓶盛装灭菌的 &e&%=’ 培
养液%
以桉树无性系 l^8$ B$? 为试验材料!剪取顶
部长约 &> NA幼嫩枝条!放入盛有青枯菌液的玻璃
瓶内!每处理 > 瓶!每瓶 " jC 个桉树茎段!每处理 8
个重复% 将接种后的桉树茎段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
养!保持白天温度 8% j88 c!晚上温度 $> j$C c!
相对湿度 ?%d以上!接种后第 8 j" 天!分别统计存
活株数并计算死亡率% 供试桉苗出现感染青枯病症
状后!除记录发病株数外!还进一步对部分病株作病
原菌的分离培养!包括对照可能出现的死亡株!以排
除非青枯病死亡的干扰!使试验准确无误 "施仲美
等!$%%%$%
$%&
7第 # 期 王艳丽等& 桉树抗青枯病的鉴定技术
@?KA茎段浸泡法进行桉树无性系抗病性测定
&2!2&7温室盆栽苗7以抗病树种赤桉和感病树种
尾叶桉为参照进行测定% 从温室中培养 ! j# 个月
桉树各无性系幼苗上取长约 &> NA顶部幼嫩枝条!
剪去下端叶片!插入含有 &%" (Sk’A.B&青枯病菌的
玻璃瓶中!每处理 > 瓶!每瓶放入 " jC 株!8 j> 次
重复% 发病条件及培养条件同 &28 节%
&2!2$7室内组培苗7将供试的各桉树无性系组培
苗洗净培养基!轻微损伤根尖!插入含有 &%" (Sk’
A.B&青枯病菌的安培瓶中!每处理 &% 瓶!每瓶 &
株!8 次重复% 发病条件及培养条件同 &28 节%
@?YA顶尖接种法进行桉树无性系抗病性测定
根据茎段浸泡法的筛选结果!选取桉树无性系
雷 ?!K:$!南宁广 ?!钦 C 为试验材料进行抗病性测
定% 剪取约 &> NA长的各桉树无性系顶端幼嫩茎
段!在顶尖至第 8 片幼叶处剪一斜切口!将含有表面
活性剂"&d的洗涤灵$的 &%" (Sk’A.B&青枯菌液均
匀涂抹于切口处!涂抹菌液量约为 $ j8 #.% 每处
理 > 瓶!每瓶 > j# 株!8 次重复!同时设对照% 培养
条件同 &28 节% 接种后每天观察记录各处理发病情
况!以从接种点向下变黑的长度为标准记录病级!计
算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 h*&"各级病株数 g相应
级的 代 表 数 值 $e"试 验 总 株 数 g8 $+ g&%%%
病害分级标准& % 级为无症状# & 级为变黑茎段长
度小于 %2> NA# $ 级为变黑茎段长度 %2> j$ NA# 8
级为变黑茎段长度 $ NA以上或整个茎段全部变黑(
死亡%
@?LA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
生长的影响
&2#2&7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的获取7
根据桉树抗青枯病无性系的筛选结果!以 K:$ 为抗
性无性系!雷 ? 为中感无性系!钦广 ? 和钦 8$ B$$
为感病无性系% 取温室中已栽培 ! j# 个月的各桉
树无性系!移栽进行水培试验!移栽时!将桉树苗整
株取出!洗净根部泥土!先用清水浸洗 ! 次!再用蒸
馏水淋洗根系 ! 次!然后再用去离子水淋洗 & 次!最
后将幼苗植入 & .烧杯中!加 &e&% =’ 培养液至根
颈!培养 " 天后收集培养液!用滤纸进行粗过滤!将
含有根系分泌物的培养液做 $ 部分使用!其中一部
分用 %2!> #A滤膜过滤!剩余培养液不作处理!均
置于 ! c冰箱中冷藏备用"解文科等!$%%>$% 每个
处理设 8 个重复%
&2#2$7根系分泌物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7
&$滤纸片法7将 mD1A95 培养基加热溶解!快速倒
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即成平板% 然后在每个平板
上面均匀涂抹 &%C (Sk’A.B&的青枯菌 $%% #.% 表
面吹干后每皿放置 & 个直径约 #% AA无菌滤纸片!
然后加入用滤膜过滤过的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
&> #.!用无菌水作对照!8% c下培养% !C @ 后观
察% $$液体培养法7取浓度为 &%! (Sk’A.B&的青
枯菌 %2& A.加入到 ?2? A.的各桉树无性系的无菌
根系分泌物中!使各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内的青
枯菌终浓度为 &%$ (Sk’A.B&% 以无菌水作对照%
8% c!&$% M’AF5 B&摇床培养!于 &!$!8!! 天后在波
长 ##% 5A下测 \^ 值!并分别以不加青枯菌的根系
分泌物为对照%
@?^A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组织研磨液对青枯病菌
生长的影响
根据抗病性测定结果!选取雷 $!雷 ?!K:$!钦
广 ? 为试验材料!取顶端茎段同一位置的茎(叶组
织 %2> H!加定量无菌水进行研磨!同时为防止氧
化加入 8d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将研磨液定量至
$> A.!! c!?%% M’AF5 B&离心 > AF5!取出上清液!
用孔径 %2!> #A滤膜过滤!滤液作 $ 部分处理!一
部分接种青枯菌液!使得滤液中的青枯菌终浓度
为 &%$ (Sk’A.B& # 另一部分滤液不作处理!均置
于8% c!&$> M’AF5 B&的摇床中进行液体培养!分
别于接种后 &!$!8!! 天后在波长 ##% 5A下测定
\^ 值!测定时以不接种青枯菌的组织研磨液为对
照!并同时以接种相同浓度青枯菌的无菌水为
对照%
@?‘A林间抗病性测定
$%%" 年至 $%%? 年!分别在广东湛江(肇庆!广
西南宁和钦州等桉树青枯病发病区定点调查!每个
样地内对各无性系调查 >% 株桉树!重复 > 次%
@?RA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
法统计各处理平均值的差异!并在 ’_’’ 数据处理系
统中采用 4^5N95 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
性测验%
$7结果与分析
>?@A青枯病菌接种浓度的测定结果
由图 & 可知!8 个浓度梯度处理的 l^8$ B$? 都
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在青枯菌浓度为 &%> (Sk’A.B&
和 &%# (Sk’A.B&时!出现症状的时间晚!持续的时
间长# 当浓度达到 &%" (Sk’A.B&!桉树出现症状的
时间早!而且到第 " 天发病率平均为 &%%d!发病时
间集中% 根据此结果! 在后续试验中选取 &%"
(Sk’A.B&作为青枯病菌的接种浓度%
8%&
林 业 科 学 !" 卷7
图 &7 l^8$ B$? 无性系在不同青枯菌浓度中的发病率
SFH6&7)5NF:D5ND0LN105D l^8$ B$? F5 :FLDMD5
$2$2&7温室盆栽苗7由表 & 可以看出!供试 &C 个
桉树无性系盆栽苗接种后均发病!叶片(嫩梢从顶部
开始青枯萎垂!茎基由下向上变褐!发黑!且随着接
种时间的延长!发病症状日益严重% 接种 8 天后部
分感病无性系开始发病!! j" 天为发病高峰期!&%
天后所有供试桉树无性系全部发病!发病率达
&%%d% 桉树各无性系接种 > 天后!方差分析结果表
明!发病率差异显著!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
平!可以进行平均值多重比较% K:&(K:$(赤桉和南
宁巨尾桉病株最少!平均发病率分别为 C2"d!
C2?d!&$2!d和 &>2>d!表明对青枯病的抗性最
强!与其他 &! 个无性系比较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
平# 钦广 ? 的抗性最差!青枯病的平均发病率达
C?2>d!与尾叶桉(巨桉(雷 $(钦 8$ B$$(邓恩桉(钦
C(南宁广 ?(钦 ?( l^8$ B$" 的发病率接近!这 &% 个
无性系的发病率都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属于感病
无性系% 根据各桉树无性系的发病率!供试 &C 个无
性系的抗青枯病等级划分为&K:&(K:$(赤桉和南宁
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 k#(南宁尾叶桉(雷 ?(钦 8$
B$? 为中抗无性系# l^8$ B$"(钦 ?(南宁广 ?(钦
C(邓恩桉(钦 8$ B$$(雷 $(巨桉(尾叶桉和钦广 ? 为
感病无性系% 经邓肯法统计分析!抗病无性系!中抗
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
$2$2$7室内组培苗法7室内组培苗法进行的桉树
不同无性系抗病性测定见图 $% 各无性系组培苗接
种 " 天后!经方差分析!无性系间的发病率差异显
著% 所选材料的抗病性强弱次序依次为&K:$(雷 ?(
钦 8$ B$?(钦广 ?(钦 8$ B$$!结果与温室栽培苗法
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BA顶尖接种法进行桉树无性系抗病性测定
用浓度为 &%" (Sk’A.B&的青枯菌液通过顶尖
接种的方法进行桉树无性系抗病性测定!各供试无
性系茎段在接种 $ 天后开始出现发病症状!随着接
种时间的延长!病情指数呈增加趋势!接种 && 天后
发病情况趋于稳定"数据未给出$% 如图 8 所示!接
表 @A桉树不同抗性无性系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
C%1D@A+,(’(0%)8,5,0,’)%0’")"*5’**,&,)08."),(
’);1)($#*’1&($$D0" 93&%$(0(),(+12
无性系
(105D;
平均发病率
=D95
F5NF:D5ND"d$
差异显著性
’FH5FLFN95ND
钦广 ? JF5H495H? C?2> 9
尾叶桉 8F=*+E"0.& C?2$ 9
巨桉 8F(*&’:%7 C!2> 9K
雷 $ .DF$ ">2# KN
钦 8$ B$$ JF58$ B$$ "$2" N
邓恩桉 8F:=’’% #C2& N:
钦 C JF5C ##2& :
南宁广 ? +955F5HH495H? #>2> :
钦 ? JF5 ? #82# :D
l^8$ B$" #&2% :D
钦 8$ B$? JF5 8$ B$? !#28 L
雷 ? .DF? !&2" L
南宁尾叶桉
8F=*+E"0.& LM0A+955F5H
!&28 L
k# 8"2C L
南宁巨尾桉 8F(*&’:%7g
8F=*+E"0.& LM0A+955F5H
&>2> H
赤桉 8F-&9&.:=.#’7%7 &$2! H
K:$ C2? H
K:& C2" H
77" 4^5N95 新复极差法检验 ".h%2%>$ !不同字母表示均值差
异显著% ,@D:9<9UDMD9591Q;D: KQ 4^5N95 F5 ’_’’6,@D:FLDMD5<
1D
图 $7不同桉树无性系组培苗接种后第 " 天的发病情况
SFH6$7)5NF:D5ND0LK9N
SFH687 D^
别为 8>!!8!">!"!!在 .h%2%> 水平下!K:$(雷 ? 和
!%&
7第 # 期 王艳丽等& 桉树抗青枯病的鉴定技术
钦 C(南宁广 ? 差异显著!而 K:$ 与雷 ?(钦 C 与南宁
广 ? 之间差异不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可知!K:$!雷
? 为抗病无性系!钦 C!南宁广 ? 为感病无性系%
>?KA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
生长的影响
$2!2&7平板法7采用平板法研究不同抗性桉树根
系分 泌物对 青枯病菌 生长的影响! 加 有 经 过
%2!> #A滤膜过滤的根系分泌物的小滤纸片与对照
上均无抑菌圈出现%
$2!2$7液体培养法7从图 ! 可以看出!接种青枯菌
& 天后!不同根系分泌物中青枯菌浓度增大!但青枯
菌在各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中的增加量较对照的
增长并不明显% 接种 8 天后!各根系分泌物中的青
枯菌量较对照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青枯菌在钦 8$ B
$$(雷 $ 两个感病无性系的根系分泌物中增长较快!
其光密度对数值分别达到 %2#% 和 %2>$!而在抗病
无性系雷 ? 和 K:$ 的根系分泌物中增长相对较慢!
光密度对数值分别为 %2!! 和 %28#!均显著高于对
照 %2%8%
图 !7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SFH6!7,@DOM01FLDM9
SFH6>7,@DOM01FLDM9
生长的影响
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组织研磨液对青枯病菌
生长的影响见图 >% 接种青枯菌 & 天后!不同抗性
组织研磨液中青枯菌的浓度较对照均有一定量的
增大!接种 ! 天后增殖显著% 青枯菌在接种 ! 天
后!其在 K:$!雷 ?!钦广 ?!雷 $ 组织研磨液中的光
密度对数值分别达到了 %2&?!%2&?!%2$? 和 %28>!
均显著高于对照的 %2%&"%
>?LA林间抗病性测定
为了验证实验室筛选的结果!对雷 $!雷 ?!K:$!
l^8$ B$$! l^8$ B$"! l^8$ B$?!k#!广 ? 进行林
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见图 #% 林间雷 $ 和 l^8$ B$$
发病率最高!分别达到 !"2#d和 !"2$d!其次为广
?!发病率为 !&2#d! l^8$ B$"! l^8$ B$? 和 k# 的
发病率分别为 8"2#d!8Cd!8"2$d!雷 ? 发病率中
等!为 $!2!d!K:$ 为 !2>d!发病率最低% 根据方
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病率差异显著!处理间的差异
达到极显著水平!即&K:$ 为抗青枯病无性系# 雷 ?
为中 抗 无 性 系# 雷 $! l^8$ B$$! l^8$ B$"!
l^8$ B$?!k# 和广 ? 为感病无性系%
图 #7林间抗病性测定
SFH6#7 D^
目前我国桉树造林大多选用单一无性系大面积
造林!而生产上种植的无性系抗病能力参差不齐!在
青枯病大流行的年份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发病!给
生产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生产种苗单位在
推广桉树无性系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抗病性测定%
本试验首先利用茎段浸泡法对供试的各桉树无性系
进行了初筛!试验结果表明!桉树不同种和无性系之
间的抗病能力差异很大% K:&(K:$(赤桉和南宁巨尾
桉为抗病无性系# k#(南宁尾叶桉(雷 ?(钦 8$ B$?
为中抗无性系# l^8$ B$"(钦 ?(南宁广 ?(钦 C(邓
恩桉(钦 8$ B$$(雷 $(巨桉(尾叶桉和钦广 ? 为感病
无性系% 赤桉和尾叶桉的抗病能力与前人测定结果
一致!根据初筛试验结果!选择雷 ?(K:$(钦 C(南宁
广 ? 采用顶端接种进行复筛及验证!所得试验结果
与采用茎段浸泡法测定其抗病性结果基本一致!即
K:$ 属于抗病无性系!雷 ? 属于中抗无性系!钦 C 和
南宁广 ? 属于感病无性系%
在进行桉树无性系抗病性测定中!本试验所采
用的茎段浸泡法与顶端接种(伤根灌淋菌液法(ZS,
法等常用接种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更加简便直观!测
定更加快速的特点!且测得的结果比较符合林间桉
>%&
林 业 科 学 !" 卷7
树青枯病发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该接种方法!在经
过顶端接种(组培苗伤根浸泡接种进行比较和验证
后!更加充分证明了茎段浸泡法接种测定桉树抗病
性高低的准确性!可直接用于生产上桉树无性系的
抗病性测定!为生产上抗病(优质(高产无性系的合
理利用提供了新的测定方法%
对于采用相同的接种方法但由不同的繁殖方式
得到的桉树无性系!其发病症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采集的温室盆栽桉苗顶部幼嫩枝条接种 8 天后表现
出典型的发病症状!而室内生根组培苗需在 ! j> 天
后表现症状!潜育期较长# 茎段发病时幼叶萎蔫!维
管束变褐!症状明显!而组培苗则全株萎蔫!维管束
变褐不够明显!容易造成发病率记录上的误差% 综
合考虑以上 $ 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桉树无性系抗病
性测定时最好采集茎段进行测定!该材料容易得到!
且降低培养扩繁成本% 在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无性系
时!个别无性系出现抗病性不稳定现象!原因可能与
测定季节和苗木本身的生长势有关!因此!每种无性
系的抗性测定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同时尽量保证试
验条件的相同及每天的发病记录时间!从而得出可
靠数据!进行综合评判%
植物根系分泌物很早就为人们所研究!潘凯等
"$%%C$等发现黄瓜根系分泌物对抗病黄瓜品种根
区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有促进作用!黄瓜植株的根系
分泌物对黄瓜根区土壤的尖孢镰刀菌 "6=7&*%=9
+L07E+*=9$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感病品
种的促进作用强于抗病品种% R4Y<05"&?#$$认为!
抗(感品种的生化性质的差异在抗病中发挥作用!并
且这种差异可通过根系分泌物反映出来% 本试验采
用平板法研究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对桉
树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中!抗青枯病无性系 K:$!中
抗无性系雷 ?!感病无性系钦广 ?!钦 8$ B$$ 的无菌
根系分泌物对于青枯菌均没有抑菌圈出现!表明抑
菌圈法不适合测定桉树抗青枯病的能力# 而对于液
体培养法!青枯菌浓度增加的多少反映了各无性系
抗青枯病能力的强弱!即青枯菌在抗青枯病能力强
的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中增殖量小!反之青枯菌
在抗青枯病能力弱的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中增殖
量大% 供试的桉树无性系抗病能力强弱依次为
K:$!雷 ?!雷 $!钦 8$ B$$!结果与茎段浸泡法测定
桉树无性系抗青枯病筛选结果相一致!验证了采用
茎段浸泡菌液法进行抗病性筛选的准确性% 在组织
研磨液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方面!多年的研究发现!
瑞香狼毒" ;3#.#*& -"&9$&79#$ "温哲屹等!$%%C$!
厚朴"\&(’+.%& +4%-%’&.%7$ "赵纯森等!&??! $!青刺
果"B+7& "#’*0%$ "朱正良等!$%%$$及多种中药类植
物"李永刚等!$%%8$均含有抗菌物质!且该类物质
主要集中在植物的茎(叶(根(花和种子内% 方舟
"$%%"$研究发现大叶桉"8F*+2=73&$叶精油对大肠
杆 菌 " 87-"#*%-"%&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3&E"0.+--+-=7&=*#=7$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单萜
和含氧单萜是大叶桉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本试
验利用桉树无性系组织研磨液与青枯菌相互作用!
观察其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根系分泌
物对青枯菌的生长影响基本一致!即青枯菌在抗性
强的桉树无性系组织研磨液的增殖显著低于感病无
性系中青枯菌的增殖量!青枯菌增殖量的大小反映
了各无性系抗青枯病能力的强弱!增殖量小则组织
研磨液对青枯菌的抑制作用大!抗性强# 增殖量大!
抑制作用小!则抗青枯病能力弱!同时!验证了抗病
性筛选的准确性!即 K:$ 为抗病无性系!雷 ? 为中抗
无性系!钦广 ?(雷 $ 为感病无性系!因此!根系分泌
物法和组织研磨液法进行的桉树抗青枯病测定结果
与茎段浸泡法测定桉树无性系抗病性筛选结果相一
致% 本文将桉树青枯病菌在桉苗根系分泌物和组织
研磨液中增殖的速率作为测定桉树抗病性高低的指
标!为桉树抗青枯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参 考 文 献
曹季丹6&?C$6巴西柳桉( 巨桉青枯病调查初报6广西林业科技!
"!$ & 8% B8&6
陈宏宇! 李晓鸣! 王敬国! 等6$%%>6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
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6)6非连作大豆 "正茬$根面及根际微生
物区系的变化6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C%! BC%?6
方中达6&??C6植病研究法6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6
方7舟6$%%"6大叶桉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6福建林学院
学报! $""&$ & !C B>&6
冯7洁! 陈其煐! 石磊岩6&??&6棉花幼苗根系分泌物与枯萎病关
系的研究6棉花学报! 8"&$ & C? B?#6
黄奔立! 许云东! 伍7烨! 等6$%%"6两个不同抗性黄瓜品种和云南
黑籽南瓜根系分泌物对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6应用生态学
报! &C"8$ & >>? B>#86
黄7晖6$%%!6我国营造桉树人工林的现状与发展对策6广西林业
科技! "#$ & !$ B!86
李洪连! 袁红霞! 王7烨! 等6&??C6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棉花品种
对黄萎病抗性关系研究6)6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棉花品种对黄
萎病抗性的关系6植物病理学报! $C"!$ & 8!& B8!>6
李伟东6&??$6桉树青枯病在海南的发病现状与防治措施6海南林
业科技! "8$ & $& B$$6
李7逸6$%%#6如何预防和防治桉树绝症6热带林业! ? " 8 $ & !>
B!#6
李永刚! 文景芝6$%%868% 种中药抑菌活性的筛选试验初报6植物
保护学报! 8"&$ & &%? B&&%6
铃木直治6&?C>6近代植物病理化学6齐显章! 许泳峰! 张际中! 等
#%&
7第 # 期 王艳丽等& 桉树抗青枯病的鉴定技术
译6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
潘7凯! 姚7友6$%%C6不同黄瓜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微生
物及土壤养分的影响6北方园艺! "C$ & &C B$%6
沈文生! 黄乃秀6$%%%6桉树抗青枯病的筛选技术6广西植保! &8
"!$ & 8! B8#6
施仲美! 奚福生! 何贵整! 等6$%%%6桉树品系对青枯病抗性及其稳
定性的研究6广西林业科学! $?"&$ & & B#6
王汝贤! 杨之为! 宗照锋! 等6&??>6棉花枯萎病抑菌土成因初探6
)6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的影响6西北农业学报! ! "!$ &
#8 B#C6
王守正! 王海燕! 李洪连! 等6$%%&6植物微生物区系和植物抗病性
研究6河南农业科学! ">$ & $% B$86
王贻莲! 陈燕平! 黄7伟! 等6$%%C6苦瓜活性组分物质抑菌活性测
定6植物保护! 8!"$$ & #" B"&6
温哲屹! 师光禄! 苏学友! 等6$%%C6瑞香狼毒提取物对病原菌及桃
酶的生物活性研究6北京农学院学报! $8"&$ & $> B$?6
伍慧雄! 王胜坤! 孙7思6$%%#6桉树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6广东林
业科技! $$"8$ & >8 B>>6
解文科! 王小青! 李7斌! 等6$%%>6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综述6山
东林业科技! ">$ & #8 B#"6
赵纯森! 黄俊斌! 周茂繁6&??!6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
77防病效果6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8"&$ & 8"8 B8""6
朱正良! 樊7建! 赵天瑞! 等6$%%$6青刺果提取液的抑菌对比研
究6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 !? B>!6
R4Y<05 *Z6&?#$6]00
(FA95H9m! m9AK4 m! ,059.! #3&.6$%%$6(0MMD19
(04
mD1AD5 -6&?>!6,@DMD19
]04Y3! (04
!责任编辑7朱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