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Review of Paphiopedilum Research

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介绍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其野生资源、栽培繁殖等。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杂交、繁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兜兰属植物开发利用的方向。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ctual research of Paphiopedilum,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ts wild resources, 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 Some existing problems on Paphiopedilum, especially its hybridization, breeding and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on Paphiopedilum resources ut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全 文 :第 wu卷 第 z期
u s s y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z
∏¯ qu s s y
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王 贞 丛 磊 刘 燕
k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tsss{vl
摘 要 } 介绍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o重点介绍其野生资源 !栽培繁殖等 ∀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o特别是杂交 !繁
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分析 o指出兜兰属植物开发利用的方向 ∀
关键词 } 兜兰属 ~资源 ~栽培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y{u1v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z p sttv p sz
收稿日期 }ussx p su p u{ ∀
基金项目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基金kvstsvy|l资助 ∀
Α Ρεϖιεω οφ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Ρεσεαρχη
• ¤±ª«¨ ± ≤²±ª¨¬ ¬∏≠¤±
kΧολλεγε οφ Λανδσχαπε Αρχηιτεχτυρε oΒειϕινγ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tsss{vl
Αβστραχτ} ׫¬¶¤µ·¬¦¯¨ ¤·¨ °³·¶·² °¤®¨ ¤±¬±·µ²§∏¦·¬²±·²·«¨ ¤¦·∏¤¯ µ¨¶¨¤µ¦«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o³¤¼¬±ª °²µ¨ ¤·¨±·¬²±·²¬·¶
º¬¯§µ¨¶²∏µ¦¨¶o¦∏¯·¬√¤·¬²± ¤±§³µ²³¤ª¤·¬²±q≥²°¨ ¬¨¬¶·¬±ª³µ²¥¯ °¨¶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o ¶¨³¨¦¬¤¯ ¼¯ ¬·¶«¼¥µ¬§¬½¤·¬²±o¥µ¨ §¨¬±ª
¤±§¶∏¶·¤¬±¤¥¯¨ ¬¨³¯²¬·¤·¬²±o¤µ¨ ¤¯¶²§¬¶¦∏¶¶¨§qƒ¬±¤¯ ¼¯ o¤¶¨µ¬¨¶²©¶∏ªª¨¶·¬²±¶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µ¨¶²∏µ¦¨¶∏·¬¯¬½¤·¬²± ¤µ¨ ³∏·
©²µº¤µ§q
Κεψ ωορδσ}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µ¨¶²∏µ¦¨¶~¦∏¯·¬√¤·¬²±~µ¨√¬¨º
兜兰属k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l也称拖鞋兰属或亚洲拖鞋兰属 o为地生或附生兰 ∀其栽培中心和消费市场主要
在欧美地区 o栽培历史有 tss多年 o已登录的栽培品种上万个 ∀我国具有丰富的野生兜兰种质资源 o但是兜
兰属植物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短 o直到目前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的品种培育阶段k罗毅波等 oussvl ∀
t 兜兰属植物资源概况
111 资源分布
兜兰属是兰科k’µ¦«¬§¤¦¨¤¨ l的一个濒危类群 o全世界约有 {s余种k刘仲健等 oussw¥l o全部产于亚洲的热
带和亚热带地区 o分布中心在东南亚 !南洋群岛以及太平洋西南的大洋洲岛屿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 ∀我
国兜兰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o除陈心启等kt||zl在5中国兰花全书6记载的原产于我国的 t{种野生原种k表
tl o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又发现了不少原产于我国的野生兜兰的种和变种k表 ul ∀目前共计 tt个种 ots个变
种 ∀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南缘地区 o以云南 !广西和贵州分布最多 o全部可供观赏k陈心启
等 ot||zl ∀其中杏黄兜兰k Πq αρµενιαχυµl和白花兜兰k Πq εµερσονιιlu种为我国特产种k郎楷永 ot||{l ∀兜
兰属分为 u个亚属 }宽瓣亚属k≥∏¥ª¨±q Βραχηψπεταλυµl和兜兰亚属k≥∏¥ª¨±q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l o其中以宽瓣亚属
最为原始 o该属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至马来西亚半岛 ∀
外国兜兰种类德氏兜兰k Πq δελενατιιl !韩氏兜兰k Πq ηανγιανυµl !苏氏兜兰k Πq συκηακυλιιl !菲律宾兜兰
k Πq πηιλιππινενσεl等几十个种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泰国 !越南等国家的石灰岩山地的石隙和林
下的腐殖土中 ∀其中韩氏兜兰和德氏兜兰是未来香花兜兰育种的潜在种质k胡东华 oussul ∀
于我国发表的国外兜兰种类 }发现于越南的巧花兜兰k Πq δελιχατυµ  qq¬∏ ·¨q≠ q«¤±ªlk刘仲健等 o
usst¦l !毛蕊兜兰k Πq πυβερυλυµ ≥ q° q¨¬ ·¨q≠ q«¤±ªlk雷嗣鹏等 oussul !狭叶兜兰k Πq ανγυστιφολιυµ • qƒ q
Š∏² ·¨ qq¬∏lk郭荣发等 oussul ~发现于柬埔寨的大花兜兰k Πq µαχραντηυµ  qq¬∏ ·¨≥ q≤ q≤«¨ ±lk刘仲
健等 oussu¥l o发现于缅甸的根茎兜兰k Πqρηιζοµατοσυµ ÷ q± q≤«¨ ± ·¨ qq¬∏lk陈心启等 oussul都是兜兰亚
属的新种 ∀
112 品种类型
国内外现代兜兰的杂交品种层出不穷 o依花色可以分为红色花系 !白色花系 !绿色花系 !黄色花系以及斑
表 1 原产我国的兜兰属植物
Ταβ . 1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οριγινατεδ φροµ Χηινα
分类 ≤ ¤¯¶¶¬©¬¦¤·¬²± 种 ≥³¨¦¬¨¶ 产地 °µ²§∏¦·¬²± ¤µ¨¤
宽瓣亚属
≥∏¥ª¨ ±q
Βραχηψπεταλυµ
巨瓣兜兰 Πq βελλατυλυµ
同色兜兰 Πq χονχολορ

硬叶兜兰 Πq µιχραντηυµ
杏黄兜兰 Πq αρµενιαχυµ
麻栗坡兜兰 Πq µαλιποενσε
白花兜兰 Πq εµερσονιι
广西西部 !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 ׫¨ º¨ ¶·²© Š∏¤±ª¬¬o©µ²° ¶²∏·«¨¤¶··²¶²∏·«º¨ ¶·²© ≠∏±±¤±
广西西部 !贵州 !云南东南部和西南部
׫¨ º¨ ¶·²© Š∏¤±ª¬¬oŠ∏¬½«²∏o·«¨ ¶²∏·«¨¤¶·¤±§¶²∏·«º¨ ¶·²© ≠∏±±¤±
广西 !贵州西南部 !云南东南部 Š∏¤±ª¬¬o·«¨ ¶²∏·«º¨ ¶·²© Š∏¬½«²∏o·«¨ ¶²∏·«¨¤¶·²© ≠∏±±¤±
云南西部 ׫¨ º¨ ¶·²© ≠∏±±¤±
广西 !贵州西南部 !云南东南部 Š∏¤±ª¬¬o·«¨ ¶²∏·«º¨ ¶·²© Š∏¬½«²∏o·«¨ ¶²∏·«¨¤¶·²© ≠∏±±¤±
广西北部 !贵州南部 ׫¨ ±²µ·«²© Š∏¤±ª¬¬o·«¨ ¶²∏·«²© Š∏¬½«²∏
兜兰亚属
≥∏¥ª¨±q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卷萼兜兰 Πq αππλετονιανυµ
紫纹兜兰 Πq πυρπυρατυµ

秀丽兜兰 Πqϖενυστυµ
彩云兜兰 Πq ωαρδιι
飘带兜兰 Πq παρισηιι
长瓣兜兰 Πq διαντηυµ
虎斑兜兰 Πq µαρκιανυµ
紫毛兜兰 Πqϖιλλοσυµ
亨利兜兰 Πq ηενρψανυµ
带叶兜兰 Πq ηιρσυτισσιµυµ

波瓣兜兰 Πqινσιγνε
小叶兜兰 Πq βαρβιγερυµ
海南 !广西南部 ‹¤¬±¤±o·«¨ ¶²∏·«²© Š∏¤±ª¬¬
广东南部 !香港 !广西南部 !云南东南部
׫¨ ¶²∏·«²© Š∏¤±ª§²±ªo‹²±ª®²±ªo·«¨ ¶²∏·«²© Š∏¤±ª¬¬o·«¨ ¶²∏·«¨¤¶·²© ≠∏±±¤±
西藏东南部至南部 ƒµ²° ¶²∏·«¨¤¶··²¶²∏·«²©×¬¥¨·
云南西南部 ׫¨ ¶²∏·«º¨ ¶·²© ≠∏±±¤±
云南南部 ׫¨ ¶²∏·«²© ≠∏±±¤±
广西 !贵州西南部 !云南东南部 Š∏¤±ª¬¬o·«¨ ¶²∏·«º¨ ¶·²© Š∏¬½«²∏o·«¨ ¶²∏·«¨¤¶·²© ≠∏±±¤±
云南南部 ׫¨ ¶²∏·«²© ≠∏±±¤±
云南南部至东南部 ƒµ²°·«¨ ¶²∏·«·²¶²∏·«¨¤¶·²© ≠∏±±¤±
云南东南部 ׫¨ ¶²∏·«¨¤¶·²© ≠∏±±¤±
广西西部至北部 !贵州西南部 !云南东南部
ƒµ²°·«¨ º¨ ¶··²±²µ·«²© Š∏¤±ª¬¬o·«¨ ¶²∏·«º¨ ¶·²© Š∏¬½«²∏o·«¨ ¶²∏·«¨¤¶·²© ≠∏±±¤±
云南北部 ׫¨ ±²µ·«²© ≠∏±±¤±
广西北部和贵州 ׫¨ ±²µ·«²© Š∏¤±ª¬¬oŠ∏¬½«²∏
表 2 近年发现的野生兜兰种和变种
Ταβ . 2 Νεω σπεχιεσ ανδ ϖαριετιεσ οφ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分类
≤¯ ¤¶¶¬©¬¦¤·¬²±
种和变种
≥³¨¦¬¨¶¤±§√¤µ¬¨·¬¨¶
引证文献
≥²∏µ¦¨
宽瓣亚属
≥∏¥ª¨±q
Βραχηψπεταλυµ
窄瓣兜兰 Πq ανγυστατυµ  qq¬∏ ·¨≥ q≤ q≤«¨±
心启兜兰 Πqσινγχηιι  qq¬∏ ·¨q≠ q«¤±ª
小囊兜兰 Πq γλοβυλοσυµ  qq¬∏ ·¨≥ q≤ q≤«¨±
文山兜兰 Πq ωενσηανενσε  qq¬∏ ·¨q≠ q«¤±ª
麻栗坡兜兰原变种 Πq µαλιποενσε √¤µq µαλιποενσε
浅斑兜兰 Πq µαλιποενσε ≥ q≤ q≤«¨± ·¨ q‹ q׶¬√¤µqϕαχκιι k≥ q‹ q‹∏l „√¨ µ¼¤±²√ ετ αλq
钩唇兜兰 Πq µαλιποενσε ≥ q≤ q≤«¨± ·¨ q‹ q׶¬√¤µq ηιεπιι k„√¨ µ¼¤±²√l ≤µ¬¥¥
扁球兜兰 Πq µιχραντηυµ פ±ª ·¨• ¤±ª√¤µq οβλατυµ  qq¬∏ ·¨q≠ q«¤±ª
金兜兜兰 Πq αρµενιαχυµ √¤µq παρϖιφλορυµ  qq≠ q«¤±ª
浅黄兜兰 Πq αρµενιαχυµ ≥ q≤ q≤«¨± ·¨ƒ q≠ q¬∏√¤µq υνδυλατυµ  qq¬∏ ·¨q≠ q«¤±ª
大化兜兰 Πq χονχολορk¬±§¯ ql°©¬·½ √¤µq δαηυαενσε  qq¬∏ ·¨q≠ q«¤±ª
无点兜兰 Πq χονχολορ k¬±§¯ ql °©¬·½q√¤µqιµ µαχυλατυµ  qq¬∏ ·¨q≠ q«¤±ª
刘仲健等 ousss¤
刘仲健等 ousss¥
刘仲健等 oussu¤
刘仲健等 ousss¦
刘仲健等 oussu§
刘仲健等 oussu§
刘仲健等 oussu§
刘仲健等 oussu¤
刘仲健等 ousst¤
陈心启等 ousst
刘仲健等 ousst¦
刘仲健等 ousst¦
兜兰亚属
≥∏¥ª¨±q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密毛兜兰 Πq δενσισσιµυµ  qq¬∏ ·¨≥ q≤ q≤«¨±
玲珑兜兰 Πq µιχροχηιλυµ  qq¬∏ ·¨≥ q≤ q≤«¨±
夏花兜兰 Πq αεστιϖυµ  qq¬∏ ·¨q≠ q«¤±ª
多叶兜兰 Πq µυλτιφολιυµ  qq¬∏ ·¨q≠ q«¤±ª
短唇兜兰 Πq βρεϖιλαβιυµ  qq¬∏ ·¨q≠ q«¤±ª
翡翠兜兰 Πqσµαραγδινυµ  qq¬∏ ·¨≥ q≤ q≤«¨±
狭叶紫毛兜兰 Πqϖιλλοσυµ k¬±§¯ ql °©¬·¬½q√¤µq ανναµενσε ‹²µ·q
中华紫毛兜兰 Πq ≅ σινοϖιλλοσυµ  qq¬∏ ·¨≥ q≤ q≤«¨±
岩地兜兰 Πqτρανλιενιανυµ √¤µqσαξοσυµ ÷ q  q÷∏ ·¨÷ q’∏¼¤±ª
刘仲健等 oussu¦
刘仲健等 ousst¥
刘仲健等 ousst§
刘仲健等 oussu¨
张建勇等 ousst
刘仲健等 oussv
黄广宾等 ot||w
刘仲健等 oussw¤
徐向明等 oussx
点花系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良品种有 }红色花系品种 o苏瓦达k Πq Ž¨¼¨ ¶«¬¯¯ −≥∏º¤§¤. l ~白色花系品种 o
苏栅的花边k Πq≥∏¶¤± −×∏¦®¨µ. l ~绿色花系品种 o白花兜兰k ΠqŠ²º¨ µ¬¤±∏° − „¯ ¥∏°. l ~黄色花系品种 o石灰光
k ΠqŠµ¨ ±¨ ²²±−¬°¨ ¬ª«·. l ~斑点花系品种 o富凯k Πq„±§¼ ≠¤°¤°²·² −ƒ∏®¬. l等k衣彩洁等 oussvl ∀
以花朵数目来划分品种所属系列 o即单花系和多花系为较实用的划分方法 ∀单花系品种阴森峡谷k Πq
≤²¯²µ¤§¨ −⁄¨ ³¨ ⁄¤µ® ≤¤±¼²±. l !白胡椒k Πq≥®¬³…¤µ·¯¨·− • «¬·¨ °¨ ³³¨µ. l以及闪光k Πq ¤∏§¬¤¨ −…¤±® ‹²∏¶¨ . l o多
花系品种珍宝k Πq≥¤¬±·≥º¬·«¬±−∏°¥²¤°¥²µ¨ .¨ l !苏栅棚屋k Πq≥∏¶¤± −…²²·«. l以及米奇k Πq ¬®¨ •²¦¦¤©²µ·¨
− ¬®¨ . l等k胡东华 oussul ∀
我国野生兜兰分布地区较集中 o数量有限 o分类方法有多种 o可根据其开花时间 !叶的形态特点 !生活型
以及生长习性等进行分类k王英强 ousss¤~usss¥l o见表 v ∀
wtt 林 业 科 学 wu卷
表 3 我国兜兰属植物分类概况 ≠
Ταβ . 3 Χλασσιφιχατιον οφ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ιν Χηινα

≥³¨¦¬¨¶
开花日期k月l
ƒ¯ ²º µ¨¬±ª³¨µ¬²§k°²±·«l
叶的形态
¨¤©¶«¤³¨
生活型
¬©¨ ©²µ°
生活习性
¬©¨ ¥¨ «¤√¬²µ
巨瓣兜兰 Πq βελλατυλυµ
同色兜兰 Πq χονχολορ
硬叶兜兰 Πq µιχραντηυµ
杏黄兜兰 Πq αρµενιαχυµ
麻栗坡兜兰 Πq µαλιποενσε
白花兜兰 Πq εµερσονιι
卷萼兜兰 Πq αππλετονιανυµ
紫纹兜兰 Πq πυρπυρατυµ
秀丽兜兰 Πq ϖενυστυµ
彩云兜兰 Πq ωαρδιι
飘带兜兰 Πq παρισηιι
长瓣兜兰 Πq διαντηυµ
虎斑兜兰 Πq µαρκιανυµ
紫毛兜兰 Πq ϖιλλοσυµ
亨利兜兰 Πq ηενρψανυµ
带叶兜兰 Πq ηιρσυτισσιµυµ
波瓣兜兰 Πq ινσιγνε
小叶兜兰 Πq βαρβιγερυµ
w ) y
y ) {
v ) x
u ) w
tu ) v
w ) x
t ) x
ts ) t
t ) v
tu ) v
y ) z
z ) |
y ) {
tt ) v
z ) {
w ) x
ts ) tu
ts ) tu
红背叶种类 • §¨2¥¤¦®¯¨ ¤©
红背叶种类 • §¨2¥¤¦®¯¨ ¤©
红背叶种类 • §¨2¥¤¦®¯¨ ¤©
红背叶种类 • §¨2¥¤¦®¯¨ ¤©
红背叶种类 • §¨2¥¤¦®¯¨ ¤©
绿叶类 Šµ¨ ±¨ ¯¨ ¤©
青背叶种类 Šµ¨ ±¨2¥¤¦®¯¨ ¤©
青背叶种类 Šµ¨ ±¨2¥¤¦®¯¨ ¤©
红背叶种类 • §¨2¥¤¦®¯¨ ¤©
红背叶种类 • §¨2¥¤¦®¯¨ ¤©
绿叶类 Šµ¨ ±¨ ¯¨ ¤©
绿叶类 Šµ¨ ±¨ ¯¨ ¤©
绿叶类 Šµ¨ ±¨ ¯¨ ¤©
绿叶类 Šµ¨ ±¨ ¯¨ ¤©
绿叶类 Šµ¨ ±¨ ¯¨ ¤©
绿叶类 Šµ¨ ±¨ ¯¨ ¤©
绿叶类 Šµ¨ ±¨ ¯¨ ¤©
绿叶类 Šµ¨ ±¨ ¯¨ ¤©
半附生 ‹¤¯©2¤§±¤¶¦¨±·
半附生 ‹¤¯©2¤§±¤¶¦¨±·
半附生 ‹¤¯©2¤§±¤¶¦¨±·
半附生 ‹¤¯©2¤§±¤¶¦¨±·
半附生 ‹¤¯©2¤§±¤¶¦¨±·
半附生 ‹¤¯©2¤§±¤¶¦¨±·
地生 × µ¨µ¨¶·µ¬¤¯
地生 × µ¨µ¨¶·µ¬¤¯
地生 × µ¨µ¨¶·µ¬¤¯
地生 × µ¨µ¨¶·µ¬¤¯
附生 „§±¤¶¦¨±·
附生 „§±¤¶¦¨±·
地生 × µ¨µ¨¶·µ¬¤¯
附生 „§±¤¶¦¨±·
半附生 ‹¤¯©2¤§±¤¶¦¨±·
半附生 ‹¤¯©2¤§±¤¶¦¨±·
地生 × µ¨µ¨¶·µ¬¤¯
半附生 ‹¤¯©2¤§±¤¶¦¨±·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散生型 ²±²³²§¬¤¯
散生型 ²±²³²§¬¤¯
散生型 ²±²³²§¬¤¯
散生型 ²±²³²§¬¤¯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散生 ²±²³²§¬¤¯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丛生型 ×∏©·¼
≠我国兜兰的叶形基本为狭矩圆形或近带形 o可根据叶表面有无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 o分为斑叶类和绿叶类 ∀斑叶类又根据叶背面有
无紫色斑点分为 u类 o即红背叶种类和绿背叶种类 ∀红背叶种类 }叶背遍布紫色斑点 o有时斑点极多而使整个叶背呈紫红色或紫褐色 ~青背叶
种类 }叶背绿色 o至多在基部有紫晕 ∀ ׫¨ ¯¨ ¤©¶«¤³¨ 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 ≤«¬±¤¬¶¦²°°²±¯¼ ±¤µµ²º2²¥¯²±ª²µ±¨ ¤µµ¬¥¥²±2¶«¤³¨ o¤±§·«¨ ³¯¤±·¦¤± ¥¨
§¬√¬§¨§¬±·²¶³²·¨§¯¨ ¤©¤±§ªµ¨ ±¨ ¯¨ ¤©¤¦¦²µ§¬±ª¤¶º«¨·«¨µ·«¨ ¯¨ ¤√¨ ¶¤µ¨ ¶·µ¬³¨§º¬·«§¨ ³¨ªµ¨ ±¨ ¦²¯²µ²±·«¨ ©¤¦¨ q׫¨ ¶³²·¨§¯¨ ¤©¦¤± ¤¯¶²¥¨ ¦¯¤¶¶¬©¬¨§¤¶µ¨§2
¥¤¦®¯¨ ¤©¤±§ªµ¨ ±¨ ¯¨ ¤©¥¼·«¨ ³∏µ³¯ 2¨¶³²·¶²±·«¨ ¯¨ ¤©2¥¤¦®q׫¨ ©²µ°¨ µ. ¶¯ ¤¨©2¥¤¦®¬¶º«²¯ ¼¯ ¶³µ¨¤§¨§º¬·«³∏µ³¯ 2¨¶³²·¶o·«¨ ¤¯·¨µ. ¶¯ ¤¨©2¥¤¦®¬¶ªµ¨ ±¨ ¤±§²±¯¼
©¤¬±·³∏µ³¯¨¤··«¨ ¥¤¶¨ ²©·«¨ ¯¨ ¤√ ¶¨¤·°²¶·q
u 兜兰属植物的栽培现状
目前 o所有已发现的兜兰属植物种类在欧洲和北美均有种植k罗毅波等 oussvl ∀世界上野生种栽培最多
的是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的兰谷 o其次是英国丘园和日本广岛植物园 ∀国内栽培的兜兰分为 u类 }一类是
未经杂交改良的原生种 o另一类是少量的杂交种 ∀一般杂交种花大 o易开花 o色泽鲜艳 o生长健壮 o现在欧洲 !
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栽培 ∀
兜兰属植物大多分布于热带地区 o在原生地均以其根扎于石隙聚积的腐殖土中或在林下溪旁的树皮上
和湿石上扎根 o与苔藓和蕨类一起生长 o缺少许多兰花植物所具有的用以储藏养料和水分的假鳞茎 o对气候
适应性较差 ∀因此兜兰在栽培管理上较为特殊 o在土壤施肥和浇水等方面均与其他热带兰种类有所不同k罗
毅波 oussvl ∀兜兰的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 !无菌播种以及以无菌播种苗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 ∀
211 分株繁殖
兜兰的分株繁殖在开花后或春秋季均可进行 ∀一般野生种生长 u年或至多 v年就可以分株 o而一些杂
交种或热带种类 ot年可以生长 u次 o每年都要分株 ∀分株时可以不用利刃 o只要两手握住植株基部根状茎
即可掰开k胡东华 oussul ∀幼苗离开母体后 o分别进行栽植 o浇透水 o置半荫处 o注意保持空气湿度 o以利于尽
早恢复生长 ∀半个月后进行常规管理 ∀兜兰人工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 o繁殖系数不高 ∀李明等kusstl采用
根组织切片法从杏黄兜兰根内分离得到优势菌 ) ) ) 组丝核菌 o经人工制成菌剂 o施入杏黄兜兰幼苗的根部 o
对其生长产生了一定的促进效果 ∀
212 无菌播种
兜兰的无菌播种被认为是兰科植物中较难者k„µ§¬·¬ετ αλqot||vl ∀一般杂交种的无菌播种要比自花授
粉的原生种容易且发芽率高k≥·¬°¤µ·ετ αλqot|{tl ∀不同的朔果成熟度 !培养基类型 !添加物以及培养方式等
都会影响兜兰种子的萌发 ∀
兜兰种子通常从授粉到受精完成要 ys ∗ |s §o蒴果成熟到开裂要 y个月至 t年以上 o开裂前为采种的适
期 ∀适宜的荚果成熟度k‘¤ª¤¶«¬°¤ot|{u ~陈之林等 ousswl以及 种子超音波振荡器处理均可提高发芽率 ∀不
同的兜兰种子最佳的采收期不同 ∀波瓣兜兰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 t|x ∗ uss §k‘¤ª¤¶«¬°¤ot|{ul o报春兜兰
k Πq πριµυλινυµl授粉后 tts §的种子萌发率最高k李勇毅等 ousstl o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授粉后 tus §进行接
xtt 第 z期 王 贞等 }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种比较合适 k陈之林等 ousswl o而兜兰杂交种 k胼胝拖鞋兰 Πq χαλλοσυµ − ’¤®«¬. ≅ 罗氏拖鞋兰 Πq
λαωρενχεανυµ −×µ¤§¬·¬²±. l要授粉 x个月后进行采种 ∀
普遍适用于兜兰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为 …∏µª¨©©∞Š2t与 ׫²°¤¯¨Š⁄k≥·¬°¤µ·ετ αλqot|{tl ∀但不同的兜兰最
适宜的培养基类型不同 o李勇毅等kusstl无菌播种报春兜兰于 ׫²°¤¯¨ Š⁄和低浓度的 tΠw ∗ tΠ{≥培养基上
均可发芽 ∀陈之林等kusswl试验得出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的种子于盐浓度较低的 • 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 ∀
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有机物椰汁 !香蕉泥 !土豆泥 !活性炭等有利于兰科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活性
炭有利于兜兰种子发芽 !原球茎的发育 o幼苗根的生长以及鲜质量的增加k∞µ±¶·ot|zwl ∀椰汁对于兜兰种子
发芽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k陈之林等 ousswl o而李勇毅等kusstl在试验中发现香蕉泥对报春兜兰种子的萌发
反而有抑制作用 ∀
暗培养对于兜兰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早期的生长比较有利k≥·¬°¤µ·ετ αλqot|{tl ∀液体悬浮培养比固态
培养有较高的发芽率 o并且发芽速度快而整齐k李勇毅等 ousst ~丁长春等 ousswl ∀
无菌播种幼苗长到 v ∗ w ¦°即可出瓶 o栽于消毒的苔藓Β珍珠岩Β河沙Β树皮Β泡沫塑料为 wΒvΒvΒtΒt的栽
培基质中 o置于温度为 uu ε 的光照条件下 o避免直射 o并注意保湿kŠ∏±½¨ ±«¤∏¶¨µot|ztl ∀
目前无菌播种法已经成为兰科植物栽培 !繁殖的一种常规方法 o但有菌播种技术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以及
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k•¤¶°∏¶¶¨±ot||xl o已在其他兰科植物中广泛应用 ∀兜兰属植物种子繁殖直到现在仅有
无菌播种一种方法 o其有菌播种方法未受到重视和发展 ∀但有菌播种可能是兜兰属植物人工育种和栽培发
展的一个方向 ∀如果有关该属与共生真菌关系的研究有所突破 o将对兜兰属植物的育种和栽培产生积极的
影响k罗毅波等 oussvl ∀
213 组织培养
兜兰是组培最难的兰科植物之一 o有关研究报道很少k谭文澄等 ot||zl ∀杂交种的组织培养相对较易 o
原生种的组织培养较难 ∀兜兰的茎极短 o又靠近土壤生长 o切取外植体十分困难 o极易受菌类污染 ∀只有少
数种 o如硬叶兜兰 !杏黄兜兰 o其侧芽有时像根状茎一样伸长 o便于采芽用于茎尖培养 ∀兜兰茎尖培养可采用
‹¨¯¯¨µ培养基k卢思聪 ot||wl ∀如果茎尖避免细菌的污染 o就可以分化成愈伤组织和小苗 o可是茎尖的污染率
很高 ∀虽然 ‹∏¤±ªkt|{{l以温室兜兰苗作为试验材料 o利用微小的外植体高为 u ∗ v °°的茎尖进行试验避
免了菌类的污染 o但是小的外植体存活率和繁殖系数都很低k‹∏¤±ª ετ αλqousstl ∀由此可见 o兜兰成功组培 o
实现工厂化生产的重要方面就是要使外植体摆脱细菌和真菌的污染k…∏¥¨¦®ot|zv ~≥·¨º¤µ·ετ αλqot|zx ~
‹∏¤±ªot|{{l ∀
无菌播种的幼苗整齐一致 o可以作为进行组织培养的原始材料k‹∏¤±ª ετ αλqousstl ∀这样就可以省去茎
尖 !叶片等外植体的消毒步骤 o近年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 ∀
‹∏¤±ª等kusstl以高为 w ¦°的菲律宾兜兰k Πq πηιλιππινενσεl ≅苏栅棚屋k Πq≥∏¶¤± −…²²·«. l无菌播种试
管苗的茎尖作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激素的培养基上 o实现了芽增殖和生根的一步完成 o每 tu周就可以使得
兜兰数量增加 t倍 o巨瓣兜兰的杂交种k Πq βελλατυλυµ −…¬ª¤³²·. ≅ Πq² „±±. ¶ •¬±¨ l和硬叶兜兰的杂交种
k Πq µιχραντηυµ ≅ Πq γλαυχοπηψλλυµl均可通过该方法实现组培苗的增殖 ∀
∞µ±¶·kt|zxl利用紫毛兜兰 !费氏兜兰k Πq φαιριεανυµl !波瓣兜兰以及其杂交种进行试验 o发现花梗 !叶
尖 !根尖 !雄蕊在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o子房部分的胎盘虽然可以进行生长和分化 o但是不能够形成愈伤组织 ∀
兜兰杂交种k胼胝拖鞋兰 Πq χαλλοσυµ−’¤®«¬. ≅ 罗氏拖鞋兰 Πqλαωρενχεανυµ−×µ¤§¬·¬²±. l无菌播种苗的茎干 !
根尖以及叶片也不能够形成有用的愈伤组织k¬± ετ αλqousssl ∀而以无菌播种的 u种菲律宾兜兰杂交种
k°‹x| !°‹ysl幼苗的茎节k带有节点lk≤«¨ ± ετ αλqoussul !叶片k≤«¨ ± ετ αλqousswl作为外植体接种于tΠu≥
培养基 ot个茎节最多可以产生 z个芽 o茎节再生芽所需激素种类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叶片在不附加任何
激素的培养基上暗培养 t个月即可产生不定芽 o但叶片的再生能力 !整叶与分割叶的再生能力以及激素对叶
片再生能力的促进和延缓作用都因品种而有显著差异 ∀
兜兰杂交种k胼胝拖鞋兰 Πq χαλλοσυµ −’¤®«¬. ≅ 罗氏拖鞋兰 Πq λαωρενχεανυµ −×µ¤§¬·¬²±. l无菌播种于
tΠu≥的培养基上形成原球茎 o通过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可形成幼苗 ∀平均每 s1t ª原球茎诱导的愈伤就
可以产生 z个芽也就是 z株幼苗 o为兜兰的大量繁殖开创了可行的途径k¬± ετ αλqousssl ∀
这种建立在无菌播种基础上的组织培养 o多以改良的 ≥k‹∏¤±ª ετ αλqousstl或 tΠu≥k¬± ετ αλqousss ~
ytt 林 业 科 学 wu卷
Χηεν ετ αλqoussu ~usswl作为基本培养基进行试验 ∀u ow2⁄与 ×⁄ 的结合使用对于兜兰组培中外植体的分化
作用很大k¬± ετ αλqousssl ∀在愈伤组织诱导k¬± ετ αλqousssl !茎节和叶片再生k≤«¨ ± ετ αλqoussu ~usswl
试验中都用到了这 u种激素 o而在 ‹∏¤±ª等kusstl的试验中发现 ×⁄会限制茎尖的增殖以及幼苗的生根 o高
浓度的 …„与低浓度的 ‘„„更有利于茎尖的增殖 ∀蛋白胨以及椰汁等有机添加物对于兜兰的组培也有一定
帮助 ∀
目前 o利用兜兰无菌组培苗作为初试材料进行组培试验还主要集中在杂交种 o而不同的基因型 !不同的
外植体类型的再生能力差别很大 ∀兜兰组培快繁的主要问题还没有解决 o例如即使从愈伤诱导的第一代幼
苗的表现型没有差异 o其基因稳定性并没有保障 o人们试图从原球茎诱导愈伤途径来实现兜兰的悬浮细胞培
养 o以建立优良品种的组织培养体系k¬± ετ αλqousssl ∀
v 我国兜兰种质对世界兜兰育种的影响
我国野生兜兰 o早在 t|世纪被引入欧洲 o成为现代兜兰品种的杂交亲本 ∀第一个兜兰属的人工杂交种
Πq ‹¤µµ¬¶¬¤±∏°k Πqϖιλλοσυµ ≅ Πq βαρβατυµl就是由原产于中国的紫毛兜兰与产于马来西亚的髯毛兜兰k Πq
βαρβατυµl杂交而得 o于 t{y|年由伦敦 ∂ ¬¨·¦«苗圃正式注册登录k罗毅波等 oussvl ∀自从兰科植物无菌播种
方法成功以后 o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得到了快速发展 ∀us世纪 {s年代中期 o新发现的原产于我国的 v种兜
兰杏黄兜兰 !白花兜兰和麻栗坡兜兰以及硬叶兜兰引起了全世界兜兰育种家的极大兴趣k陈心启等 ot|{ul ∀
最初 o育种家怀疑这些兜兰的颜色和形态是否为显性 o是否会在后代中被隐蔽和丢失 ∀事实证明 o这些兜兰
的颜色有时是显性的且都是可育的 o同其他种进行杂交也能够产生种子k‹¨¯ ±¨ ot|||l ∀野生兜兰居群中常
会产生一些稀有的变异 o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变异作为栽培材料k罗毅波等 oussvl ∀浅斑兜兰 !钩唇兜兰 !
扁球兜兰 !金兜兜兰等都是新发现的兜兰属植物变种 ∀理论上 o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要远高于人工栽
培居群 o因而野生植物在育种中潜在的价值远高于栽培植物k罗毅波等 oussvl ∀例如硬叶麻栗坡兜兰k Πq ≅
φαρντιχυµl !长瓣带叶兜兰k Πq ≅ γρυσσιανυµl等都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天然杂交种 ∀
我国丰富的野生兜兰资源为世界兜兰的育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o大量优良的杂交品种 o单花系的中国月
亮 Πq≤«¬±¤ ²²±k格雷兜兰 Πq γρεψι ≅ 杏黄兜兰l !魔鬼灯笼 Πq ¤ª¬¦¤±·¨µ±k硬叶兜兰 ≅德氏兜兰l !亚米
尼白 Πq„µ°¨ ±¬• «¬·¨k杏黄兜兰 ≅德氏兜兰l !金钻石 ΠqŠ²¯§¨± ⁄¬¤°²±§k杏黄兜兰 ≅费氏兜兰l !翡翠龙 Πq
¤§¨ ⁄µ¤ª²±k麻栗坡兜兰 ≅ 费氏兜兰l !德氏麻栗坡 Πq¼±¯ ¬¨ª«k德氏兜兰 ≅ 麻栗坡兜兰l !金法拉明高 Πq
ƒ¯ ¤°¬±ª² Š²¯§k同色兜兰 ≅硬叶兜兰l等 o以及多花系的金元 Πq Š²¯§§²¯ ¤¯µk报春兜兰 ≅ 杏黄兜兰l !沙金 Πq
≥¤±§⁄²¯ ¤¯µk巨瓣兜兰 ≅报春兜兰l等k李少球等 ot|||l都具有中国原种兜兰的血统 ∀
w 问题与展望
我国原种兜兰资源在 us世纪 {s !|s年代已遭受了较为强烈的人为破坏 o很多原种被大量采挖 o达到了
濒危的地步 ∀自 us世纪 {s年代以来 o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一直从事兜兰属植物的引种 !驯化工作 o现已引种
栽培宽瓣亚属及兜兰亚属的野生兜兰 tv种 o目前均表现良好 ∀昆明园林科研所已成功引种野生兜兰 tv种 o
存苗 u万余株 o栽培于昆明植物园的兰圃k李洁 oussul ∀邬秉左kt||{l曾从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等省
引种了许多我国野生兜兰 ∀另外 o深圳梧桐山苗圃总场收集了大量的野生兜兰 o并发现了一些新的种和变
种 ~北京中山公园栽培兰花的时间较长 o并且积累了兜兰栽培的一些成功经验 ∀
李昂等kussul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硬叶兜兰的群体遗传结构 o为进一步了解物种的进化历程和
濒危机制 o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仲健等kussw¥l进行了紫纹兜兰保育生物学
的研究 o研究了生长地气候 !植被 !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与紫纹兜兰之间的关系 o认为紫纹兜兰生存所面临的
主要威胁是其生境 o即森林的破坏 o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 ∀鉴于此 o保护紫纹兜兰主要应采取退
耕还林 o从保护其特有生境入手 ∀但是目前还无法为每一种兜兰属植物制定出科学 !合理和可操作的保护计
划k罗毅波等 oussvl ∀在5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条约6k≤Œ×∞≥l中此属全部种类均列入其附录 Œo禁止贸
易 o属于一级保护的植物k郎楷永 oussul ∀西南各省区是兜兰分布较多的区域 o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 o严格
执法 o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k李洁 oussul ∀
兜兰在欧美被广泛深入地研究 o主要集中在原生种质资源 !杂交育种 !栽培 !繁殖技术和花期调控技术 o
ztt 第 z期 王 贞等 }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但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至今尚未成熟 o从而制约了其规模化商业生产 ∀我国栽培兰的历史极为悠久 o但历来仅
偏重于春兰 !蕙兰 !建兰 !墨兰等兰属k Χψµβιδιυµl的种类 o有关兜兰方面的研究非常缺乏 o且现有的研究大部
分是分类学方面的研究 o栽培繁殖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和落后 o有关育种 !花期调控方面几乎是空白 ∀我国
商业上的栽培种多为引进国外的杂交种 o未有规模化生产 ∀
由于兜兰属植物的繁育技术还很薄弱 o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宜以原地保护为主 o同
时积极开展有关兜兰属植物保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o大力发展和完善迁地保护技术体系k罗毅波等 oussvl o
建立兜兰种质资源库 o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 o以实现种质的永久保存 ~进行野生兜兰生物学特性观察 o栽培技
术 !生理特性 !繁殖技术研究 o尤其是组培快繁技术 o以达到商业化规模生产 ~进行花期调控研究 o以供应不同
节日用花需要 ~通过杂交 !化学辐射和细胞杂交等多种方式进行育种研究 o筛选一些适合做盆花 !切花的优良
品种以满足市场需要 ∀
参 考 文 献
陈心启 o吉占和 qt||z1 中国兰花全书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xx p uxy
陈心启 o刘方嫒 qt|{u1 云南几种兜兰属植物 q云南植物研究 owkul }ty p tyz
陈心启 o刘仲健 o张建勇 qusst1 兰科兜兰属一新种和一新变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v|kxl }wxx p wx{
陈心启 o刘仲健 qussu1 根茎兜兰 ) ) ) 缅甸兰科一新种 q武汉植物学研究 ousktl }tu p tv
陈之林 o叶秀 o梁承邺 o等 qussw1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种子试管培养 q园艺学报 ovtkwl }xws p xwu
丁长春 o虞 泓 o刘方嫒 qussw1 影响杏黄兜兰种子萌发的因素 q云南植物研究 ouykyl }yzv p yzz
郭荣发 o刘仲健 qussu1 狭叶兜兰 }越南兰科一新种 q云南植物研究 ouwkxl }xxw p xxy
胡东华 qussu1 热带兰花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ut p tv|
黄广宾 o俸宇星 qt||w1 狭叶紫毛兜兰 q广西植物 okwl }w{
郎楷永 qt||{1 五种中国兜兰 q植物杂志 oktl }w{
郎楷永 qussu1 中国的兜兰 q科技导报 ok|l }xy
雷嗣鹏 o张建勇 qussu1 毛蕊兜兰 o越南兰科一新种 q云南植物研究 ouwkvl }vs| p vts
李 昂 o罗毅波 o葛 颂 qussu1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两种兰科植物的群体遗传结构 q生物多样性 otskvl }uw| p uxz
李 洁 qussu1 云南野生兜兰的引种栽培 q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outkul }yt p yv
李 明 o张 灼 qusst1 杏黄兜兰菌根研究与应用 q生物学杂志 ot{kyl }tz p t{
李少球 o胡松华 qt|||1 世界洋兰 q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ow{ p xx
李勇毅 o等 qusst1 果荚成熟度 !培养基组成分与液体培养对芭菲丽鞋兰属之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πριµυλινυµ 种子发芽之影响 q中国园艺 owzkul }twz p
txy
刘仲健 o陈心启 qussw¤q中华紫毛兜兰 ) ) ) 紫毛兜兰与亨利兜兰之间的天然杂交种 q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uxkwl }tuv p tuw
刘仲健 o张建勇 o茹正忠 o等 qussw¥q兰科紫纹兜兰的保育生物学研究 q生物多样性 otukxl }xs| p xty
刘仲健 o陈心启 qussv1 翡翠兜兰 o中国云南兰科一新种 q武汉植物学研究 outkyl }w{| p w|t
刘仲健 o陈心启 o张建勇 qussu¤q兜兰属宽瓣亚属k广义l的补充研究 q植物分类学报 owskwl }vyw p vzs
刘仲健 o陈心启 qussu¥q大花兜兰 o柬埔寨兰科一新种 q云南植物研究 ouwkyl }ztu p ztw
刘仲健 o陈心启 qussu¦q密毛兜兰 o中国云南兰科一新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wskvl }u{v p u{x
刘仲健 o陈心启 o张建勇 o等 qussu§q麻栗坡兜兰及其近缘植物的分类研究 q云南植物研究 ouwkul }t|v p t|{
刘仲健 o张建勇 qussu¨q多叶兜兰 o云南兜兰属一新种 q云南植物研究 ouwkul }t|t p t|u
刘仲健 o张建勇 qusst¤q金豆兜兰 o中国西南部兰科兜兰属一新变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v|kxl }wx| p wys
刘仲健 o陈心启 qusst¥q玲珑兜兰 o中国云南兰科一新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v|kul }txy p tx|
刘仲健 o张建勇 qusst¦q巧花兜兰 ) ) ) 越南中部兰科一新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v|ktl }z{ p {s
刘仲健 o张建勇 o罗秋林 qusst§q中国云南兜兰属k兰科l一新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v|kyl }xy{ p xzs
刘仲健 o陈心启 qusss¤q窄瓣兜兰 o中国云南兰科一新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v{kxl }wyw p wyy
刘仲健 o张建勇 qusss¥q心启兜兰 o兜兰属宽瓣亚属的一个新增种 q植物分类学报 ov{kxl }wyz p wzs
刘仲健 o张建勇 o徐向明 o等 qusss¦q同色兜兰及其亲缘群的研究 q云南植物研究 ouukwl }v|s p v|w
卢思聪 qt||w1 中国兰与洋兰 q北京 }金盾出版社 oty p t{
罗毅波 o贾建生 o王春玲 qussv1 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 q生物多样性 ottkyl }w|t p w|{
罗毅波 qussv1 杏黄兜兰 q中国林业 ottk…l }vt
谭文澄 o戴策刚 qt||z1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yy p uyz
王英强 qusss¤q中国兜兰属植物生态地理分布 q广西植物 ouskwl }u{| p u|w
王英强 qusss¥q中国兜兰属野生花卉资源 q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otvktl }wx p w|
{tt 林 业 科 学 wu卷
邬秉左 qt||{1 兜兰及其引种栽培 q花木盆景 okxl }ts p tt
徐向明 o欧阳雄 qussx1 岩地兜兰 o云南兰科植物一新种 q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ouyktl }tuv p tuw
衣彩洁 o周 清 qussv1 洋兰栽培与观赏 q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o{z p tss
张建勇 o刘仲健 o雷嗣鹏 o等 qusst1 彩云兜兰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q植物分类学报 ov|kyl }xyu p xyz
„µ§¬·¬o∞µ±¶·• qt||v1 ¬¦µ²³µ²³¤ª¤·¬²± ²©²µ¦«¬§¶q ‘¨º ≠²µ®}²«± • ¬¯¨ ¼ ¤±§≥²±¶owvw p wyy
…∏¥¨¦® ≥ Žqt|zv1 „ ¶·∏§¼ 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 µ¨¬¶·¨° ¦∏¯·∏µ¨ q°«q⁄q⁄¬¶¶¨µ·¤·¬²±q •∏·ª¨µ¶˜±¬√¨ µ¶¬·¼o ‘¨º …µ∏±¶º¬¦®
≤«¨ ± × ≠ o≤«¨ ± × o≤«¤±ª • ≤ qussu1 ∏¯·¬³¯¨¶«²²·©²µ°¤·¬²± ¤±§³¯¤±·µ¨ª¨ ±¨ µ¤·¬²±©µ²° ¶·¨° ±²§¤¯ ¬¨³¯¤±·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²µ¦«¬§qŒ± ∂¬·µ² ≤¨¯ ∏¯¯¤µi
⁄¨ √¨ ²¯³°¨ ±·¤¯ …¬²¯²ª¼ ov{ }x|x p x|z
≤«¨ ± × ≠ o≤«¨ ±× o≤«¤±ª • ≤ qussw1 °¯ ¤±·µ¨ª¨ ±¨ µ¤·¬²±·«µ²∏ª«§¬µ¨¦·¶«²²·¥∏§©²µ°¤·¬²±©µ²°¯¨ ¤©¦∏¯·∏µ¨¶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²µ¦«¬§¶q°¯¤±·≤¨¯¯×¬¶¶∏¨ ¤±§
’µª¤± ≤∏¯·∏µ¨ ozy }tt p tx
∞µ±¶·• qt|zw1 ׫¨ ∏¶¨ ²©¤¦·¬√¤·¨§¦«¤µ¦²¤¯ ¬± ¤¶¼°¥¬²·¬¦¶¨ §¨¬±ª¦∏¯·∏µ¨ 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q„°¨ µ’µ¦«¬§≥²¦…∏¯¯owvktl }vx p v{
∞µ±¶·• qt|zx1 ≥·∏§¬¨¶¬± ¤¶¼°¥¬²·¬¦¦∏¯·∏µ¨ ²©²µ¦«¬§q„°¨ µ’µ¦«¬§≥²¦…∏¯¯oww }wt| p wuv
Š∏±½¨ ±«¤∏¶¨µ∞qt|zt1 •¤¬¶¬±ª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 §¨¬±ª¶©µ²° ©¯¤¶®¶≈Š¨ µ°¤±  q ’µ¦«¬§¨¨ouukul }x{ p x|
‹¨¯ ±¨ ‹ qt|||1 Παρϖισεπαλυµ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¼¥µ¬§¶q’µ¦«¬§¶oktl }y p tv
‹∏¤±ª≤ o¬± ≤ oŽ∏² ≤ Œo ετ αλqusst1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²±¬±ª¬± √¬·µ²q≥¦¬¨±·¬¤ ‹²µ·¬¦∏¯·∏µ¨¤o|t }ttt p tut
‹∏¤±ª≤ qt|{{1 „ ³µ²¦¨§∏µ¨ ©²µ¤¶¨¬∏¤¯ °∏¯·¬³¯¬¦¤·¬²± 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 √¬·µ²q„° µ¨’µ¦«¬§≥²¦…∏¯¯ oxz }uzw p uz{
¬± ≠ ‹ o≤«¤±ª ≤ o≤«¤±ª • ≤ qusss1 °¯ ¤±·µ¨ª¨ ±¨ µ¤·¬²±©µ²° ¦¤¯ ∏¯¶¦∏¯·∏µ¨ 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¼¥µ¬§q°¯¤±·≤¨¯¯o׬¶¶∏¨ ¤±§ ’µª¤± ≤∏¯·∏µ¨ oyu }ut p ux
‘¤ª¤¶«¬°¤ × qt|{u1 ≥·∏§¬¨¶²±·«¨ ¶¨ §¨ª¨µ°¬±¤·¬²± ¤±§ °¨¥µ¼²ª¨ ±¨ ¶¬¶¬±·«¨ Χψµιδιυµ γοερινγιι •¦«¥q©q¤±§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ινσιγνε √¤µq σανδεραε •¦«¥q
³± ≥²¦‹²µ·≥¦¬oxt }|w p tsx
•¤¶°∏¶¶¨± ‹ qt||x1 × µ¨µ¨¶·µ¬¤¯ ²µ¦«¬§¶©µ²° ¶¨ §¨·² °¼¦²·µ²³«¬¦³¯¤±·q≤¤°¥µ¬§ª¨ ˜±¬√ µ¨¶¬·¼ °µ¨¶¶o ‘¨º ≠²µ®o˜≥„
≥·¨º¤µ·o…∏·²± qt|zx1 ׬¶¶∏¨ ¦∏¯·∏µ¨ ¶·∏§¬¨¶¬± Παπηεοπεδιλυµ q „° µ¨’µ¦«¬§≥²¦…∏¯¯owwkzl }x|t p x||
≥·¬°¤µ·⁄ ° o„¶¦«¨µ° ⁄qt|{t1 Œ± √¬·µ² ª¨µ°¬±¤·¬²± ²© Παπηιοπεδιλυµ ¶¨ §¨²± ¤¦²°³¯ ·¨¯¨¼ §¨©¬±¨ § ° §¨¬∏° q≥¦¬¨±·¬¤ ‹²µ·otw }tyx p tzs
k责任编辑 徐 红l
/第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0将于 tt月中下旬在长沙举行
为给我国广大的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观点的高层次 !综合性学
术交流舞台 o激发林业青年的创新活力 o加快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o培养和造就宏大的林业青年科技人才队
伍 o经研究 o中国林学会定于 ussy年 tt月中下旬在湖南长沙召开/第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0 o会期 u
天 ∀凡工作在林业教学 !科研 !生产和管理领域 o年龄不超过 wx周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均可报名参加本届青
年学术年会 ∀年会主题为 }/自主创新与现代林业0 o现已初步确定设/现代林草生物技术0等 z个分会场 ∀年
会报名截止时间为 ussy年 ts月 us日 o论文接收截止日期为 ussy年 ts月 vs日k以当地邮戳为准l ∀年会详
细资料请浏览中国林学会网站kººº q¦¶©q²µªq¦±l ∀热诚欢迎广大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办好本次年会提出
建设性意见 ∀
联系地址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学会学术部 邮编 }tsss|t
联 系 人 }曾祥谓 何 英 刘根凤 王秀珍
电 话 }kstslyu{{|{ut yu{{|{t|
传 真 }kstslyu{{|{ut yu{{{vtu
电子邮件 }¦¶©ƒ¦¤©q¤¦q¦± 网页 }ººº q¦¶©q²µªq¦±
|tt 第 z期 王 贞等 }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