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棕榈藤物种资源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状况;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As a kind of multipurpose plant found in the forests in tropical and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s,rattan is of great economic value 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forest product only second to wood and bamboo.In this paper,the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ttan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 first;and then,a overview of ratt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present;finally,prospects and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of rattans are discussed.
全 文 :第 v{卷 第 u期
u s s u年 v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v{ o²1u
¤µqou s s u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
许煌灿 尹光天 孙清鹏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xtsxusl
吴金坤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 tsss|tl
摘 要 }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 o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 o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棕榈藤物种资源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状况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o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关键词 } 棕榈藤 o资源 o分类学 o植物生态学 o繁殖 o栽培
收稿日期 }t|||2sy2sz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棕榈藤萌蘖机理的研究0k批准号 }v|wzsx|zl ∀
ΡΕΣΕΑΡΧΗ ΑΝ∆ ∆Ες ΕΛΟΠΜΕΝΤ ΟΦ ΡΑΤΤΑΝ ΙΝ ΧΗΙΝΑ
÷∏∏¤±ª¦¤± ≠¬± ∏¤±ª·¬¤± ≥∏± ±¬±ª³¨ ±ª
kΤηε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Τροπιχαλ Φορεστρψo ΧΑΦ Γυανγζηου xtsxusl
• ∏¬±®∏±
k Τηε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οφ Φορεστρψ Βειϕινγ tsss|tl
Αβστραχτ } ¶¤®¬±§²©°∏¯·¬³∏µ³²¶¨ ³¯¤±·©²∏±§¬±·«¨ ©²µ¨¶·¶¬±·µ²³¬¦¤¯ ¤±§¶²∏·«¶∏¥·µ²³¬¦¤¯ µ¨ª¬²±¶oµ¤·¤±¬¶²©ªµ¨¤·
¦¨²±²°¬¦√¤¯∏¨ ¤±§¥¨¦²°¨ ¶¤±¬°³²µ·¤±·©²µ¨¶·³µ²§∏¦·²±¯¼¶¨¦²±§·²º²²§¤±§¥¤°¥²²q±·«¬¶³¤³¨µo·«¨ §¬¶·µ¬¥∏·¬²±¤±§
∏·¬¯¬½¤·¬²±²©µ¤·¤±µ¨¶²∏µ¦¨¶¤µ¨ ¶∏°°¤µ¬½¨ §©¬µ¶·~¤±§·«¨ ±o¤²√¨ µ√¬¨º ²©µ¤·¤±µ¨¶¨¤µ¦«¤±§§¨√¨ ²¯³°¨ ±·¥²·«¤·«²°¨ ¤±§
¤¥µ²¤§¤µ¨ ³µ¨¶¨±·~©¬±¤¯ ¼¯ o³µ²¶³¨¦·¶¤±§³²·¨±·¬¤¯ ©²µ§¨√¨ ²¯³°¨ ±·²©µ¤·¤±¶¤µ¨ §¬¶¦∏¶¶¨§q
Κεψ ωορδσ} ¤·¤±o ¶¨²∏µ¦¨¶oפ¬²±²°¼o
¬²2 ¦¨²¯²ª¼o°µ²³¤ª¤·¬²±o≥¬¯√¬¦∏¯·∏µ¨
棕榈藤k¤·¤±l属棕榈科k Παλµαεl省藤亚科k Χαλαµοιδεαεl省藤族kχαλαµεαεl植物 ∀英国植物分类学
家 ⁄µ¤±¶©¬¨ §¯把棕榈藤归为 tv属k¤·¤¯¬¨ ετ αλqot|{zl o全世界已知 yss余种 o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 ∀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 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棕榈藤的去鞘藤茎k藤条l 表皮乳
白色 !鞣韧 !抗拉强度大 o是编织和家具制作的优良材料 ~多种藤果和藤梢富含营养 o为优质热带水果和
森林蔬菜 ~黄藤属的果实可萃取/麒麟血竭0药品 ∀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产品k许
煌灿等 ot||wl ∀us世纪 zs年代以来 o以原藤为主要原料的藤家具工业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o形成数十
亿美元的国际市场 o吸纳 t ≅ tsy 万余人就业 o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 o由于
制藤工业所需原料赖于生存的热带原始林遭到长期过度采伐 o面积逐年减少 o致使棕榈藤资源日趋枯
竭 o某些优良藤种面临绝种 o危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o严重制约藤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o引起社会的严重关
注 ∀东南亚棕榈藤资源拥有国为保护本国资源和维护自身商业利益 o从 t|zz年起相继制定了严格限制
棕榈藤的采收和禁止原藤及半成品出口法令 o同时 o导入国际组织的援助 o把棕榈藤的研究列为重点科
研项目 o开展物种资源调查和保护 !主要商品藤种生态生物学特性 !繁育和栽培技术及藤材特性和利用
研究 ∀国际竹藤组织k
l的建立 o促进了国际棕榈藤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 o研究取得了显著
进展 o中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印度等国已基本查清资源现状 o建立物种基因资源收集圃 o
研究和发展了繁殖和栽培实用技术 o推动了地区棕榈藤种植业的发展 ∀然而 o较之于国内外的主要用材
和经济树种 o棕榈藤的研究起步晚 o许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良种选育研究尚未开展 o从而制约了种植业
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综述近十年来世界棕榈藤研究新进展 o浅谈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
t 棕榈藤 ) 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
1 .1 世界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棕榈藤属热带植物种群 o天然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地区及邻近区域 o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宝库中
的多用途植物资源 ∀全世界共有 tv属 o约 yss种 o其中 o亚洲分布有 ts属约 vss ∗ wss种 o大洋州北部有
t属 {种 o西非热带共有 w属kv属为特有属luw种k见表 tlk¤·¤¯¬¨ ετ αλqot|{z ~许煌灿等 ot||w¤~t||w¥~
t||w¦~¤±²®¤µ¤±ot||s ~⁄µ¤±¶©¬¨¯ot||yl ∀估计全球 v1x ≅ tsz«°u 以上的天然林有棕榈藤分布 o东南亚地
区约 u1|u ≅ tsz«°u ∀著名商品藤种有 us ∗ vs种 o较集中分布在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
以藤为原料制作的藤家具 o美观素雅 !轻便灵巧 !结实耐用 o长期走俏国际市场 ∀us世纪 zs年代以
来 o藤家具工业产值和国际贸易额每年以 ts h的速度迅速增长 ∀t||t年联合国亚太社经会k∞≥≤°l报
道k∞≥≤°Πot||tl o亚太地区现有棕榈藤分布的天然林面积估计为 u1| ≅ tsz«°u o年产原藤 vu ≅ tsw·o
生产潜力达到 ww ≅ tsw·o藤家具工业产值 ts ≅ ts| ≥⁄o吸纳 tss多万人就业 o预测 t||x年产值达到 tx ≅
ts| ≥⁄ousss年产值将达到 us ≅ ts| ≥⁄k见表 ul ∀然而 o藤工业所需原藤的 |s h依靠东南亚野生藤资
源 o由于热带林急剧消减 o原藤长期过度采收 o仅依靠天然资源已无以维继藤家具工业日益扩大对原藤
的需求 o而且 o东南亚国家仅分享国际棕榈藤贸易市场的 x{ h owu h的市场份额为工业发达国家所占
有 ∀资源拥有国已充分意识到藤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巨大商业价值 ∀自 zs年代末 o继菲律宾之后东南亚
各国相继制定了保护资源的法令 o严格控制藤采收 o禁止原藤及其半成品出口 o同时把棕榈藤列为长期
优先研究和发展项目 o为棕榈藤种植业提供技术服务 o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 ∀
表 1 世界棕榈藤的地理分布 ≠
Ταβ .1 Γεογραπηιχ διστριβυτιον οφ ρατταν ιν τηε ωορλδ
属 名
¤°¨
²©
ª¨±∏¶
中 国
≤«¬±¤
印支
半岛
±§²¦«¬±¤
°¨ ±¬±¶∏¯¤µ
泰国
׫¤¬¯¤
缅甸
∏µ°¤
孟加拉
¨ ±ª¤¯
印度
±§¬¤
尼泊尔
¨³¤¯
菲律宾
°«¬¯¬2
³³¬±¨
马来
西亚
¤¯¤2
¼¶¬¤
印度尼西亚 ±§²±¨¶¬¤
爪哇
¤√¤
婆罗洲
²µ±¨ ²
苏门
答腊
≥∏°¤2
·µ¤
苏拉
威西
≥∏¯¤2
º¨ ¶¬
新 几
内 亚
¨º
∏¬±2
±¨ ¤
斯里
兰卡
≥µ¬
¤±®¤
斐 济
ƒ¬¬¤±
所罗门
≥²¯²°²±
大洋州
¦¨¤2
±¬¤
西非
• ¶¨·
©µ¬¦¤
估计
种数
±∏°¥¨µ
²©
¶³¨¦¬¨¶
Χαλαµυσ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wss
Χαλοσπατηα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t
Χερατολοβυσ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y
∆αεµονοροπσ p n p n n p n n p p p p p p p p p p ttx
Ερεµοσπατηα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n z
Κορτηαλσια p p p n p n p n p p p p p p p p p p uy
Λαχχοσπερµσ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n z
Μψριαλεπισ p n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t
Ονχοχαλαµυσ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n x
Πλεχτοχοµια n n n n p n p n n n n p p p p p p p ty
Πλεοτοχοµιοπσισ p n n n p p p p n p n p p p p p p p x
Πογονοτιυµ p p p p p p n p n p p p p p p p p p v
Ρετισπατηα p p p p p p p p p p n p p p p p p p t
分布属数
∏°¥¨µ²©ª¨±∏¶ v x z x u w u w | x { x v v t t t w tv
估 计 种 数
∏°¥¨µ²©¶³¨¦¬¨¶ ws vv xs vs tt x{ z wz tsw ux tsx zx u{ xs ts v { uw yss
变 种
∏°¥¨µ²©√¤µ¬¨·¼ ut
≠资料引自参考文献k¤·¤¯¬¨ ετ αλqot|{z~许煌灿等 ot||w¤~t||w¥~t||w¦~¤±²²®¤µ¤±ot||s~⁄µ¤±¶©¬¨¯ot||yl~印支半岛 o包括越南 !老挝和柬埔寨 v国 ~n表
示天然分布 ~p表示无天然分布 ∀⁄¤·¤¦¬·¨§©µ²°µ¨©¨µ¨±¦¨ k¤·¤¯¬¨ ετ αλqot|{z~许煌灿等 ot||w¤~t||w¥~t||w¦~¤±²²®¤µ¤±ot||s~⁄µ¤±¶©¬¨¯ot||yl~±§²¦«¬±¤°¨ ±¬±2
¶∏¯¤µ¬±¦¯∏§¬±ª∂¬¨·±¤°o¤²¶¤±§≤¤°¥²§¬¤ ~n ±¤·∏µ¤¯ §¬¶·µ¬¥∏·¬²± ~ p ±²±¤·∏µ¤¯ §¬¶·µ¬¥∏·¬²±q
1 .2 我国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我国疆域辽阔 ouwβ 以南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区域 o处于棕榈藤中心分布区的北缘 o天然分布 v属 ws
种 ut变种 o约占全世界总属数的 uv1t h o已知种数的 y1z h ∀由于我国东南部和西南部自然地理和气候
条件的明显差别 o形成了分别以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为中心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两大分布区 o东南分布
yvt 林 业 科 学 v{卷
区包括华南诸省k区l及台湾 o有 v属 ux种 y变种 o西南分布区包括云 !贵 !藏 v省k区l及广西西南局部
区域 o有 u属 t|种 ty变种 ∀各省k区l种属分布见表 vk许煌灿等 ot||v ~裴盛基等 ot|{| ~中国科学院中
国植物志编委会 ot||t ~卫兆芬 ot|{yl ∀
表 2 棕榈藤资源 !产量和进口情况 ≠
Ταβ .2 Ρατταν ρεσουρχεσ, προδυχτιον ανδ ιµ πορτ
国家或地区
≤²∏±·µ¼
²µ¤µ¨¤
天 然 林
¤·∏µ¤¯ ©²µ¨¶·
人 工 林
°¯ ¤±·¤·¬²±
面积
µ¨¤
k«°ul
现产量
≤∏µµ¨±·
³µ²§∏¦·¬²±
k·l
可利用资源
¶¨²∏µ¦¨¶
¤√¤¬¯¤¥¯¨
k·l
面 积
µ¨¤
k«°ul
现 产 量
≤∏µµ¨±·
³µ²§∏¦·¬²±
k·l
可利用资源
¶¨²∏µ¦¨¶
¤√¤¬¯¤¥¯¨
k·l
总产量
ײ·¤¯
³µ²§∏¦·¬²±
k·l
可利用资源
ײ·¤¯
µ¨¶²∏µ¦¨¶
¤√¤¬¯¤¥¯¨
k·l
原藤进口量
°²∏±·
²©µ¤·¤±
¬°³²µ·¶
k·l
中 国
≤«¬±¤ xsssss ts osss
ysss
ky osssl
usss
kvssssl p
wsss
kyssssl tssss
tssss
kyysssl ussss
印度尼西亚
±§²±¨ ¶¬¤ |xsssss |ssss
twssss
ktwssssl
uusss
ktuxssssl ussss
wssss
kxsssssl ttssss
t{ssss
kywssssl p
菲律宾
°«¬¯¬³³¬±¨ ¶ ussssss wssss
vuxss
kvuxssl
vvss
kx{ssl p
tssss
kussssl wssss
wuxsss
kxuxssl tssss
泰国
׫¤¬¯¤±§ usssss ysss wsss tuss p uxss ysss yxss |sss
马来西亚
¤¯¤¼¶¬¤ |ssssss {ssss
tsssss
ktsssssl uwsss xsss p {xsss
txssss
ktxssssl p
缅甸
∏µ°¤ xssssss ttxsss ttxsss p p p {xsss ttxsss p
越南
√¬¨·±° xsss tusss tssss p p p tusss tssss p
老挝
¤²¶ txsssss vsss txsss p p p vsss txsss p
新几内亚
¨ º ∏¬±¨ ¤ tssssss usss ussss p p p usss ysss p
总计
ײ·¤¯ u|xsssss vu{sss wwuxss xuxss uxsss tsysss vxvsss xvxsss v|sss
≠ 资料引自参考文献 k∞≥≤°Πot||tl ~p现缺资料 ~括号内数据为规划发展 ∀
⁄¤·¤¦¬·¨§©µ²° µ¨©¨µ¨±¦¨¶k∞≥≤°Πot||tl ~p ±²§¤·¤q׫¨ §¤·¤¬±·«¨ ¥µ¤¦®¨·¶¤µ¨ ·«¨ ³¯¤±±¬±ª²±¨ ¶q
我国棕榈藤天然分布区 o除省藤属 !原始省藤亚属 !灌木状藤种和钩叶藤属的藤种以外 o其余都不同
程度被利用 ∀一些质量较差 !资源较少 !分布范围窄的藤种k如短轴省藤 !上思省藤等l多为当地农民编
织日常器具 ∀质量好 !分布广 !资源数量大的藤种采收后 o以原藤制成家具和器具出售 o形成了一定的商
品市场 ∀我国原藤年产量约为 wsss ∗ ysss·o主产于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o其中海南岛以黄藤 !白
藤 !大白藤 !单叶省藤及华南省藤为主 o年产量约 vsss ∗ wsss ·o云南以小糯藤 !大糯藤为主 o年产量在
tsss ∗ usss·o两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s h以上 o是各地中小型藤器加工厂的主要原料来源 ∀目前 o
一些质量较好的藤种 o如小茎藤 !桂南省藤等 o虽然其分布范围窄 !资源数量少 o尚未得到广泛的利用 o但
其藤茎粗细均匀 !韧性好 o具优良工艺特性 o市场价值高 o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k许煌灿等 ot||wl ∀
我国制藤工业发达 o工艺精良 o产品款式近万种 o畅销国际市场 o年产值达数亿元人民币 o出口创汇
超亿美元 o同时 o吸纳 ts万人劳动就业 o在区域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然而 o与全球热带地区国家
现存的问题一样 o我国热带森林面积锐减 o野生资源过度开发而枯竭 o优良藤种濒危 o导致原藤产量和品
质下降 o年产量 wsss ∗ ysss·o仅能满足藤加工工业所需原料的 tx h ∗ us h o每年需要进口原藤 v ≅ tsw ·
∗ w ≅ tsw ·o以维继我国藤工业对原藤的需求 ∀但是 o自 us世纪 zs年代末以来 o印度尼西亚等棕榈藤资
源拥有国相继禁止原藤及其半成品出口 o国际市场原藤平均价格从 vss ≥⁄#·pt上升到 {ss ≥⁄#·pt o优
质原藤上涨到 tuss ∗ txss ≥⁄#·pt o从而严重制约甚至危及我国藤工业的生存和发展k许煌灿等 ot||w¤~
t||w¥~t||w¦l ∀因此 o为解决资源的危困 o在从巴布亚新几内亚 !缅甸 !越南 !西非等国家和地区开辟新
zvt 第 u期 许煌灿等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
的原料供应市场的同时 o必须加强对现存天然资源的保护 o发挥资源生产潜力 o研究和发展原藤的综合
利用技术 o提高全藤利用率 o大力发展种植业 o扩大原藤生产 o以维继传统制藤工业和外贸的拓展 ∀
表 3 中国棕榈藤的分布 ≠
Ταβ .3 Ρατταν διστριβυτιον ιν Χηινα
种 !属名
׫¨ ±¤°¨ ²©
¶³¨¦¬¨¶¤±§
ª¨ ±∏¶
学名
≥¦¬¨±·¬©¬¦
±¤°¨
国内分布 ⁄¬¶·µ¬¥∏·¬²±¬± ≤«¬±¤
海南
¤¬±¤±
广东
∏¤±ª§²±ª
广西
∏¤±ª¬¬
福建
ƒ∏¬¤±
江西
¬¤±ª¬¬
浙江
«¨¬¤±ª
湖南
∏±¤±
台湾
פ¬º¤±
贵州
∏¬½«²∏
云南
≠∏±±¤±
西藏
׬¥¨·
q钩叶藤属 Πλεχτοχοµια ¤µ·q¬¨
¯ q t¶ p t¶ p p p p p p v¶ p
q省藤属 Χαλαµυ󬱱 tt¶t√
tt¶
v√
|¶
u√
v¶
p
u¶
p
t¶
p
t¶
p
v¶
t√
w¶
p
tu¶
tx√
t¶
t√
¤q原始省藤
属
Συβγενν Προχαλα2
µυσ
p
p
x¤
t√
w¶
p
u¶
p
u¶
p
t¶
p
t¶
p
p
p
u¶
p
u¶
t√
p
p
¥q省 藤 亚
属
Συβγενερα Χαλα2
µυσ
|¶
t√
w¶
u√
w¶
t√
u¶
p
p
p
p
p
p
p
t¶
p
u¶
p
y¶
x√
t¶
t√
¦q鞭轴亚属 ΣυβγενεραΡηαχηιχιρρυσ
u¶
p
t¶
p
t¶
t√
p
p
p
p
p
p
p
p
t¶
t√
p
p
w¶
|√
p
p
q黄藤属 ∆αεµονοροπσ
q t¶ t¶ t¶ p p p p p p p p
≠ o¶表示种 ~√ 表示变种 ~ p 表示无天然分布 ∀¶o√ op ¶·¤±§©²µ¶³¨¦¬¨¶o√¤µ¬¨·¼ ¶³¨¦¬¨¶op ±² ±¤·∏µ¤¯ §¬¶·µ¬¥∏·¬²±q
u 棕榈藤的研究成就
2 .1 国外研究
棕榈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 o面对棕榈藤赖于生存的热带天然林的日益消减及棕榈
藤野生资源被长期过度采收的严峻局面 o各资源拥有国相继把棕榈藤的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 o
制定了长期研究和发展计划 o力图发展种植业 o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等
国家先后得到了 ⁄° !⁄ ≤ !×× !°!
等国际组织的重视和资金支持 o重点开展了生物多样
性保护 ~主要商品藤种繁殖和栽培技术 ~藤材特性和原藤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o并取得显著成就 ∀
u qt qt 棕榈藤分类学的研究 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世界林业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o亦是棕榈藤重要
研究课题之一 ∀分类学则是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基础 ous世纪 {s ∗ |s年代 o棕榈藤分
类学的研究获得较快的发展 ∀ ¤·¤¯¬¨ ¤±§⁄µ¤±¶©¬¨ §¯kt|{z ot||yl 归纳和系统地整理了世界棕榈植物的
形态学 !细胞解剖学的研究成果 o把棕榈藤植物归为棕榈科省藤亚科省藤族 o并分类为 tv属k¤·¤¯¬¨ ετ
αλqot|{zl ∀分类学的研究成果和分类系统的建立 o为物种资源清查和藤种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
资源拥有国和国际组织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资源调查采集和物种分类的研究 o建立本国属 !种的分类系
统 o科学定名物种 o不断发表新种和变种 ∀迄今 o全世界已查明有 yss余种k见表 tl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
多种植被类型的重要组成植物 o种群大 o分布区域广 o迄今 o仍然有许多种类尚未被发现和采集 o亦有已
采集的少量标本不完整 o给分类鉴定造成一定困难 o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 ∀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物质基础是基因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o资源拥有国在建立森林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
园和棕榈藤物种原地保存的同时 o物种迁地保存研究也获得较快的发展 ∀据文献报道k • ¬¯¯¬¤° ετ αλqo
t||xl o中国 !印度 !马来西亚 !菲律宾等国相继建立了藤种基因收集圃 !藤种园等迁地保存基地 o保存藤
种 {s多种 ∀¤³¬¶kt||zl报道 o菲律宾原地保存 tx个藤种 o并建立了 x个藤种基因收集圃 o收集 w属 wy
种 o有效地保护了种质资源 ∀
u qt qu 棕榈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十年来的进展优为显著 o¤½¤¯¬等kt||ul在全面地介绍了 Χαλαµυσ
µαναν oΧqχαεσιυσ等马来西亚主要栽培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k¤² ετ αλqot|{|l ∀ ⁄µ¤±¶©¬¨ §¯¤±§ ¤±²®¤2
µ¤± kt||vl对亚太地区 us种主要棕榈藤种的植物生态学特性作了详细的描述 ∀许多文献收集了十年来
各国的研究结果 o论述了棕榈藤种群和世界主要商品藤种的形态特征 !生长和开花结实等生物学特性
k¤½¤¯¬ετ αλqot||u ~⁄µ¤±¶©¬¨ §¯ ετ αλqot||v ~¤² ετ αλqot||x ~t||y ~t||z ~∂¬√¨ ®¤±¤±§¤± ετ αλqot||{l ∀
{vt 林 业 科 学 v{卷
u qt qv 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 这项研究始于 us世纪 ys年代末 ozs ∗ {s年代获得较快的进展 o各国已
初步掌握了有性繁殖方法 ∀|s年代 o棕榈藤物候学 !种实和苗木生理试验研究成果为种实处理 !种子催
芽 !芽苗移植 !营养杯苗培育 !苗期管理k光照 !水分和营养l以及出圃苗木质量指标的制定等提供了理论
指导 o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目前 o生产育苗的种子发芽率可达到 zx h以上 ot ¤生苗木的出圃率达到
{s h k°¬±¤« ετ αλqot|{| ~°¬±∏§§¬±ot||s ~°¬±∏§§¬±ot||u ~¤¤ ετ αλqot||u ~÷∏ ≤ ετ αλqot|{z ~≠¬± ×
ετ αλqot|{| ~t||ul ∀
优良商品藤种的种源缺乏 o制约种植业发展 o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企图通过扦插 !埋条 !分根等无性繁
殖方法培育藤苗 o无一成功报道 ∀ 2 ≤ 首次报道了省藤属 tt种和黄藤属 u种的组织培养
初步试验结果k×2 ≤ ot|{xl o开辟了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繁殖优良藤种途径 ∀随后 o中国 !马来
西亚等国相继投入大量研究 o至 |s年代 o棕榈藤组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o马来西亚成功地培育出 Χq
χαεσιυσoΧqµαναν等重要商品藤种组培苗k¤°¤±∏¤ ¤² ετ αλqot|{| ~¤½¬¤«ot||ul ∀棕榈藤微繁技术将
广泛应用于优质商品藤种苗木培育 o并为良种选育提供技术手段 ∀
¤±²®¤µ¤± q报道 otss 多年前 o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已开始人工栽培 Χqχαεσιυσk ¤±²®¤µ¤±o
t|{wl ∀us世纪 zs ∗ {s年代 o中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等国开展棕榈藤造林试验 o¤±²®¤µ¤±报道了 Χq
µαναν oΧqχαεσιυσ的系列造林试验结果k¤±²®¤µ¤±ot|z{ ~t|{t ~t|{u ~t|{v ~t|{y ~פ± ετ αλqot||ul ∀随后
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和马来半岛多各地区的原始林采伐迹地 !人工林 !次生林和橡胶林等不同类型的林
地 o扩大实施林藤间种的造林试验kפ± ετ αλqot||u ~≥«¬°ot||xl o在沙巴的热带林采伐迹地 o营建了
wsss«°u 的 Χαλαµυσχαεσιυσ!Χq τραχηψχολευσ藤林 ∀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各自国家的研究结果 o总结了棕榈
藤栽培技术 ∀十年来 o棕榈藤的林藤间种技术包括宜藤地的条件 !藤种和间种树种的选择 !间种方式和
密度 !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已较为成熟k许煌灿等 ot||w¤~t||w¥~t||w¦~¤½¤¯¬ ετ αλqot||u ~¤² ετ αλqo
t||zl ∀t||v年
组织的专家会议 o确定了 Χqµαναν o Χqχαεσιυσo Χqτετραδαχτψλυσo Χq τραχηψχολευσ
等 ts个优先发展藤种k • ¬¯¯¬¤°¶ ετ αλqot||wl ∀各国已大规模发展人工栽培 o东南亚国家造林面积达数
万 «°u o其中 o印尼 wssss «°u o马来西亚 vtss «°u ∀早期营造的藤林已达到工艺成熟龄 o投入采收试验 ∀
据报道 o在良好的立地和管理条件下 o细茎藤种 o如 Χqχαεσιυσo产量为 z1x ·#«°pu ~大茎藤 o如 Χαλαµυσ
µαναν o产量为 uvtx °#«°pu k∏µ≥∏³¤µ§¬ ετ αλqot|{| ~t||t ~t||u ~±¬¶∏¯¤¬°¤± ετ αλqot||t ~פ± ετ αλqo
t||ul ∀
u qt qw 藤材特性研究 °¤µ¤°¨ ¶º¤µ¤± ¤±§¬¨¶¨kt|{xl观察 Χq µαναν藤茎微观结构 o研究维管束组织结
构等解剖特性 ∀¬¨¶¨ 和 • ¬¨±¨ µ研究了马来西亚的 Χαλαµυσo∆αεµονοροπσ和 Κορτηαλσια v属 uw种藤茎的解
剖特征 o论证种 !属间微观结构的差异k • ¬¨±¨ µετ αλqot|{| ~t||vl ∀ ≤«∏±ª和 ≤«¨ ±用电镜观察了巴布亚#
新几内亚 x种藤茎的超微结构k≤«∏±ª ετ αλqot||wl ∀
«¤·等对印度产的 tx种藤茎的表皮细胞进行观察
k
«¤·ετ αλqot||vl ∀¶°¤¬¯o¤¬§和 ≥¬°¤·∏³¤±ª分别研究了马来西亚主要藤种的力学和化学性质k¶°¤¬¯o
t|{| ~¤¬§ot|{| ~≥¬°¤·∏³¤±ªot|{|l o为原藤产后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
2 .2 国内研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等单位 o长期坚持棕榈藤植物标本采集和
分类研究 o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t|zz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出版的海南植物志 o初步建立了棕榈藤的分类
系统 o记录了华南地区分布的钩叶省藤属 !省藤属和黄藤属 v属 tu种藤种 ∀卫兆芬kt|{yl建立了我国
省藤属分类系统 o把省藤属分为 v个亚属 ∀继后 o裴盛基 !陈三阳系统整理了我国棕榈藤植物物种分类 o
查明我国棕榈藤共有 v属 ws种 ut变种k见表 ul o其中黄藤属k ∆αεµονοροπσlt种 o省藤属k Χαλαµυσlvx种
ut变种 o钩叶藤属k Πλεχτοχοµιαlw种k¤·¤¯¬¨ ετ αλqot|{z ~斐盛基等 ot|{| ~卫兆芬 ot|{yl ∀分类学的研究
成果 o为生物多样性保存 !资源开发利用 !良种选育和栽培研究奠定了基础 ∀
较之于经济林木 o棕榈藤的研究和栽培历史较短 ∀ys年代中期 o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
究所在海南岛开展资源清查 !野生黄藤和白藤的驯化和繁殖研究 ∀首先 o利用藤种的强萌蘖特性 o采用
分株移植的繁殖方法 o采集野生藤苗开展造林试验 o同时亦开展种子繁殖试验 ∀许煌灿 !钟惠甫kt|{wl
|vt 第 u期 许煌灿等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
总结了藤类植物种子繁殖和白藤栽培研究 o并在华南地区推广 ∀随后 o棕榈藤的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研
究项目 o并导入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k⁄ ≤l的合作 o开展了我国棕榈藤种群分布的区系特征 !种质
资源收集和保存 !生态生物学特性 !繁殖技术 !优良藤种速生丰产栽培和经营技术 !藤材性质和综合利用
等内容的系统研究 ∀主要成果如下 }
u qu qt 资源调查 通过全国资源调查 o建立了完善的棕榈藤腊叶标本库 ∀论述了棕榈藤族群各属 !种
的地理分布 !区系特征 o分析各主要植被类型的棕榈藤种群数量和群落学特征 ∀我国棕榈藤天然分布区
的北缘线东起浙江省南部的平阳 !经福建北部的建阳 !邵武 !湖南省南部的郴州 !广西的桂林 !贵州省西
部的榕江 !荔波 !云南的文山 !红河 !盈江 o到西藏的察隅 !墨脱和亚东 o包括海南 !云南 !广东 !广西 !福建
等省k区l以及浙江 !江西 !湖南 !贵州和西藏等省区的局部地区 ∀分布区北缘线大致与 ∴ts ε 年积温为
zsss ε 的等值线相近似 o跨越了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 w个气候区的 y个植被带Π亚地带 ∀在热带湿润雨
林 !热带山地雨林 !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植被类型中 o棕榈藤分布的种群数量大 !密
度高 o热带山地雨林分布 z种 o总密度达 xy|s株#«°pu o热带常绿季雨林分布 y种 o总密度 twxs ∗ uv{s株
#«°puk许煌灿等 ot||v ~t||w¤~t||w¥~t||w¦~÷∏ ≤ ετ αλqot|{| ~t||z ~l ∀首次系统地测试了我国 v属 uz
种藤径的解剖特征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o并将我国商品藤种归为 x类k蔡则谟 ot||u ~t|{| ~t||w ~蔡则谟
等 ot||v ~t||wl o分析了 u种主要栽培藤种茎梢营养成份和含量 o证实棕榈藤茎梢富含多种营养成份 otz
种氨基酸的总含量高达 tv1tw h o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k许煌灿等 ot||tl ~查清棕榈藤有 tw种 ∂ 菌根 o
隶属 w个属k²±ª ετ αλqot||w ~t||xl ∀
u qu qu 棕榈藤种基因库的建立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的棕榈藤种基因库 o共收集国内外棕榈藤种 v属 w|
种 y变种 o成功地保存了 v属 vy种 x变种 o其中省藤属 vs种 x变种 o黄藤属 x种 o钩叶藤属 t种 o保存率
zw1x h o在保存的藤种中 o已开花结实的藤种有 ty种 ~对所保存藤种的生长 !萌蘖 !适应性k温度 !水分 !
士壤和光照等l和开花结果习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分析 o选择了黄藤 !白藤 !单叶省藤和异株藤作
为华南地区大面积人工栽种藤种 o同时 o还筛选出短叶省藤 !长鞭藤 !版纳省藤 !云南省藤 !上思省藤 !长
咀黄藤和西加省藤等质量较优 !适应性强的藤种作为进一步开展繁殖和栽培研究k尹光天等 ot||vl ∀
u qu qv 棕榈藤的人工栽培区划的初探 将华南宜藤区划分为 w大区域 }即最适栽培区 !适宜栽培区 !次
适宜栽培区和局部可植区 o并为各区提出了适宜种植的藤种和基本造林技术k 曾炳山等 ot||vl ∀
u qu qw 棕榈藤种子的检验 !贮藏和催芽试验 对 wt种k变种l棕榈藤的种子分别进行的种子品质检验 !
贮藏方法和催芽试验 o突破棕榈藤种子容易丧失活力难关 o研究出控温 !湿度的储存技术 o储期由 u周延
至 y个月 o发芽率 yx h o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低温高湿储藏和沙床层积催芽成套技术 o在生产上得
到广泛的应用k尹光天等 ot||ul ~同时 o应用生物实用技术 o突破棕榈植物组培难关 o成功培育单叶省藤 !
黄藤 !白藤 !短叶省藤等 tu个藤种组培试管苗 o年繁殖系数达到 u1{ ≅ tsx o移植成活率 |s h o年生产能
力 ts ≅ tsw 株k张方秋 ot||v ~曾炳山等 ot||zl ∀
u qu qx 主要商品藤种的分类 通过对我国主要商品藤种k黄藤 !白藤和单叶省藤l进行的水培矿质营养
k°值 !缺素 !营养液配方l试验和壮苗培育条件k温度 !水分 !光照 !施肥和 ∂ 菌根效应l的研究 o总结
出了配套的棕榈藤壮苗培育技术k陈清度 ot||s ~t||u ~尹光天等 ot|{{ ~t||tl ~根据对 wt种k变种l棕榈藤
苗期生长规律的探索试验和综合分析结果 o将棕榈藤苗木归成 v类 }速生型 !次速生型 !慢生型 o并依据
各类苗木的生长速率 o提出了相应的育苗措施和苗木出圃质量指标k尹光天等 ot||vl ∀
u qu qy 主要商品藤种的比较分析 对我国主要商品藤种的适生区域和适生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
上 o先后在广东 !广西 !海南和福建开展林藤间种的树种选择 !造林密度 !丛栽密度 !不同立地条件 !分级
苗造林 !幼林施肥试验和造林中间试验及示范推广 o参试藤种主要有黄藤 !白藤 !单叶省藤和异株藤 o累
计营造各种小试林共 xt1t «°u o中试林 xx «°u o获得系列试验研究成果 o总结一套完善的林藤间种的栽
培技术k许煌灿等 ot||w¤~t||w¥~t||w¦~尹光天等 ot||z ~÷∏ ≤ ετ αλqot||vl o直接推广造林面积逾 usss
«°u ~同时 o对不同类型林藤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产量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 !林藤间种人工藤林生长
规律和藤丛生长模型以及藤林产量预测等进行了深入探索k尹光天等 ot||v ~曾炳山等 ot||vl ~以试验林
swt 林 业 科 学 v{卷
的生长和采收实测 !种植场的经营和市场调查为依据 o利用经济效益动态评价方法 o对白藤 !单叶省藤和
黄藤人工林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 }黄藤是最具潜力的速生丰产栽培藤种 o其次是单叶省
藤和白藤 o在 ux ¤的经营期内 ov种藤林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可分别达 vw|x元#«°pu !wyx{元#«°pu !
tyz{x元#«°pu和 ux1|x h !ut1us h !u{1zt h o收益成本比和投资回收期分别为 t1zt !u1tv !w1zz !和 x1x ¤!
ts1v ¤!ts1u ¤k周再知等 ot||u ~÷∏ ≤ ετ αλqot||sl ∀
v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ts年来 o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o许多技术成果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但是 o从总体水平
上来看 o棕榈藤的研究置后于发展需要 ∀基于棕榈藤资源具有的重要商业利益和原藤供求关系日益尖
锐的严峻事实 o各国政府将继续把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作为优先项目 ∀国际竹藤组织k
l正为 ut
世纪竹藤研究制定发展战略 ∀根据棕榈藤资源 !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 o可以预计 o未来 us ∗ vs ¤o
我国和东南亚各国必将加强以下 v个方面的研究 }
3 .1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各国将投入资金 o清查本国现有资源 o鉴定物种 o建立物种原地和迁地保存基地 o制订资源利用的相
关法规 o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资源 !开发未知名藤种 !发挥其资源优势奠定基础 ∀
3 .2 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近 us年 o人们已掌握了主要商品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o研究和发展了栽培实用技术 o实现从野生
到人工栽培 ∀然而 o系统的良种选育研究置后 o迄今各国均未采用经过严格科学选育的优良藤种的种苗
造林 o人工藤林的栽培和经营水平比较低 o影响原藤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o制约种植业的发展 ∀如马来西
亚大面积种植的西加省藤林 o| ¤投产 o生产量为 s1w|·#«°pu otu年产量 t1wx ·#«°pu ∀各国将以商用藤
种为主要研究藤种 o开展良种选育 !栽培和经营技术的研究 ∀印度尼西亚为了保持该国资源和原藤生产
第一大国地位 o制定长期发展计划 o在该国营造 tuxs ≅ tsw«°u 的人工藤林 o生产 xs ≅ tsw·原藤 ∀马来西
亚沙巴州林业局从 t||v年开始执行棕榈藤良种选育研究项目 o进行玛瑙k Χαλαµυσ µανναl !粗鞘省藤
k Χqτραχηψχολευσl和西加省藤k Χq χαεσιυσl的种源Π家系选育实验研究 o开展了控制受粉和杂交的前期性研
究 o力图培育新品种 o提高人工藤林的产量k≥«¬° ot||xl ∀我国亦将以单叶省藤 !黄藤 !版纳省藤等优质
藤种为主要研究藤种 o开展种源Π家系的良种选育 !无性快繁技术和藤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综合研究 o并
以海南省和云南省的热带地区发展棕榈藤种植业 o提高我国的原藤产量和质量 ∀
3 .3 原藤加工工艺研究与开发
原藤加工工艺 !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设计研究和开发 ∀世界藤家具市场不断扩大 o而资源日趋萎缩
的状况下 o国际市场原藤的价格将越来越昂贵 ∀制藤工业图生存求发展 o必然会在加强市场调研的基础
上 o一方面加强原藤加工工艺技术的研发 o提高原藤利用率 o另一方面 o研发替代原藤或原藤与其他材料
合成的复合材料 o同时加强藤家具的产品更新设计 ∀
参 考 文 献
蔡则谟 q四种藤茎几项特性的变异 q林业科学 ot||u ou{ktl }zs ∗ zw
蔡则谟 q四种藤茎维管组织的分布 q植物学报 ot|{| ovtk{l }xy| ∗ xzx
蔡则谟 o刘 英 o方文彬 q藤茎的导管分子 q林业科学 ot||v ou|kwl }u|v ∗ u|z
蔡则谟 q藤茎的抗拉强度试验 q林业科学 ot||w ovsktl }|v ∗ |x
蔡则谟 o刘 英 q棕榈藤茎的解剖特性及商用藤归类 q林业科学 ot||w ovskvl }us| ∗ utv
陈清度 q白藤苗木矿质营养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u oxkxl }v{z ∗ v|v
陈清度 q!° !营养元素的不同配比对黄藤苗木生长的影响 q林业科学研究 ot||s ovktl }|s ∗ |w
裴盛基 o陈三阳 q棕榈科植物新资料 q植物分类学报 ot|{| ouzkul }tvu ∗ twy
卫兆芬 q中国省藤属的研究 q广西植物 ot|{y oykt p ul }tz ∗ ws
许煌灿 o周再知 o尹光天 q藤茎嫩梢的营养成分分析 q林业科学研究 ot||t owkwl }wx| ∗ wyt
许煌灿 o尹光天 o立意德等 q我国棕榈藤的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v oykwl }v{s ∗ v{|
twt 第 u期 许煌灿等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
许煌灿 o尹光天 o曾炳山 q棕榈藤的研究 q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ot||w¤ot ∗ u|
许煌灿 o尹光天 o曾炳山等 q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w¥ozktl }us ∗ uz
许煌灿 o尹光天 o曾炳山等 q黄藤栽培技术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w¦ozkul }uv| ∗ uwy
尹光天 o许煌灿 q黄藤种子的储存条件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u oxkvl }vwz ∗ vxs
尹光天 o许煌灿 o张伟良等 q棕榈藤物种资源的收集和引种驯化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v oykyl }ys| ∗ ytz
尹光天 o许煌灿 q光照与藤苗生长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 otkxl }xw{ ∗ xxu
尹光天 o许煌灿 q黄藤苗木施肥量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t owkxl }xxs ∗ xxw
尹光天 o许煌灿 o曾炳山等 q单叶省藤生态生物学特性 q林业科学研究 ot||z otsktl }z ∗ tx
尹光天 o许煌灿 o曾炳山等 q不同类型林藤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v oykwl }vx{ ∗ vyz
曾炳山 o许煌灿 o尹光天 q黄藤藤丛结构和生长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v oykwl }wtw ∗ wuu
曾炳山 o许煌灿 o尹光天 q我国棕榈藤栽培区区划初探 q林业科学研究 ot||v oykxl }xwz ∗ xxx
曾炳山 o许煌灿 o刘 英等 q棕榈藤组培苗移植 q林业科学研究 ot||z otskyl }xyv ∗ xy|
张方秋 q棕榈藤组培技术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v okxl }w{y ∗ w|u
周再知 o许煌灿 o尹光天等 q藤类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 q林业科学研究 ot||u oxktl }wz ∗ xx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q中国植物志 qt||t otvktl }xx ∗ ts{
°¬±¤« ±§ ²«§©¨ ±§¬ q ±²·¨¶²±·«¨ ªµ²º·«²© Χαλαµυσ µαµαν ¶¨ §¨¯¬±ª¶©²¯ ²¯º¬±ª©¨µ·¬¯¬½¤·¬²±q²∏µ±¤¯ ²©×µ²³¬¦¤¯ ƒ²µ¨¶·≥¦¬¨±¦¨ ot|{| oukul }
tyx ∗ tyz
°¬±∏§§¬± q ¶³¨¦·¶²©·«¨ ³«¼¶¬²¯²ª¼²© ¤·¤±¶q± ¤½¤¯¬• o⁄µ¤±¶©¬¨¯q¤±§ ¤±²®¤µ¤± qk∞§¶ql q ∏¬§¨ ·² ≤∏¯·¬√¤·¬²±²© ¤·¤±qƒ²µ¨¶· ¶¨¨¤µ¦«
±¶·¬·∏·¨o¤¯¤¼¶¬¤}t||u ovx ∗ vz
°¬±∏§§¬± q∞©©¨¦·²©±∏·µ¬¨±·¦²±§¬·¬²±¶²±·«¨ ªµ²º·«²© Χαλαµυσ µαναν ©µ²° ©¬√¨³µ²√¬±¦¨¶¬± °¨ ±¬±¶∏¯¤µ¤¯¤¼¶¬¤q²∏µ±¤¯ ×µ²³¬¦¤¯ ƒ²µ¨¶·≥¦¬¨±¦¨ o
t||s oukwl }vsz ∗ vt|
±¬¶∏¯¤¬°¤± ¤±§∏µ≥∏³¤µ§¬ q×µ¬¤¯ «¤µ√ ¶¨·¬±ª²©ts ¼¨ ¤µ¶²¯§¦∏¯·¬√¤·¨§ °¤±¤± ¦¤±¨ q ≤
∏¯¯¨·¬±ot||t otsktl }tx ∗ ty
«¤· o²«¤° §¨¤¶¶¨µ ¤±§×«∏¯¤¶¬§¤¶° q±¤·²°¼ ¤±§¬§¨±·¬©¬¦¤·¬²± ²©¶²∏·«±§¬¤±µ¤·¤±¶k Χαλαµυ󶳨¦¬¨¶l q • ot||v owktl }yv ∗ zy
≤«∏±ª ¤±§≤«¨ ± ≠ ≥ q ±¤·²°¬¦¤¯ ³µ²³¨µ·¬¨¶²©³¤³∏¤ ±¨ º ª∏¬±¨ ¤µ¤·¤±¶qפ¬º¤± ƒ²µ¨¶·µ¼ ¶¨¨¤µ¦«±¶·¬·∏·¨ot||w
⁄µ¤±¶©¬¨¯q׫¨ ¤·¤± פ¬²±²°¼q± ¤² ¤±§¤² ∂ qk §¨¶ql q¤·¤± ) פ¬²±²°¼ o¨¦²¯²ª¼ o¶¬¯√¬¦∏¯·∏µ¨ o¦²±¶¨µ√¤·¬²±oª¨ ±¨ ·¬¦¬°³µ²√ °¨ ±¨·¤±§¥¬²2
·¨¦«±²¯²ª¼ q≥¤¥¤«}t||y ot ∗ tx
⁄µ¤¶©¬¯§¤±§ ¤±²®¤µ¤±q ³¯¤±·µ¨¶²∏µ¦¨¶²©≥²∏·«2∞¤¶·¶¬¤q • ¤ª¨ ±¬±ª¨ ±}°∏§²¦≥¦¬¨±·¬©¬¦°∏¥¯¬¶«¨µ
∞≥≤°Π°µ²¦¨ §¨¬±ª²©·«¨ º²µ®¶«²³²±·«¨ ¬¨³¤±¶¬²± ²©·µ¤§¨ ¬±µ¤·¤± ¤±§µ∏¥¥¨µº²²§©∏µ±¬·∏µ¨ q
¤±ª®²®o׫¤¬¯¤±§}t||t
²±ª ± o≤«¨ ± ≠ ¤±§ • ¤±ªƒ q≥·∏§¼ ²± ∂ °¼¦²µµ«¬½¤¶²©µ¤·¤±¶³¨¦¬¨¶qƒ²µ¨¶· ¶¨¨¤µ¦«ot||w ozk wl }vx| ∗ vyv
²±ª ± o• ¤±ªƒ ¤±§≤«¨ ± ≠ q≥∏¦¦¨¶¶©∏¯ ¬±²¦∏¯¤·¬²± ²±µ¤·¤± ¶¨ §¨¯¬±ª¶º¬·« ∂ °¼¦²µµ«¬½¤¯ ©∏±ª∏¶qƒ²µ¨¶· ¶¨¨¤µ¦«ot||x o{kvl }uwz ∗ uxt
÷ ≤ o≠¬± × ¤±§ ±¨ª
≥ q ¤·¤± µ¨¶²∏µ¦¨¶²©¦«¬±¤¤±§¦∏µµ¨±·≥·¤·∏¶²© ≤²±¶¨µ√¤·¬²±q ¨º ⁄¨ «¯¬}
• ²µ®¬±ª°¤³¨µt||z oz
÷∏ ≤ q ¤·¤± µ¨¶¨¤µ¦«¬± ≤«¬±¤q± µ¨¦¨±·µ¨¶¨¤µ¦«²± µ¤·¤±¶o©¤¦∏¯·¼ ²©©²µ¨¶·o¤¶¨·¶¤µ·}±¬√¨ µ¶¬·¼ i ±·¨µ±¤·¬²±¤¯ ⁄¨ √¨¯²³°¨ ±· ¶¨¨¤µ¦« ≤ ±¨·¨µo
t|{| otv ∗ t{
¶°¤¬¯ q ¦¨«¤±¬¦¤¯ ³µ²³¨µ·¬¨¶²©µ¤·¤±q± ¤² ¤±§ ∂²±ª®¤¯∏¤±ªqk∞§¶ql q ¦¨¨±·©¨ ¶¨¤µ¦«²±©¤·¤±¶o≤«¬¤±ª°¤¬}t|{| ot{| ∗ t|z
¤³¬¶
q°«¬¯¬³³¬±¨ µ¤·¤± µ¨¶²∏µ¦¨¶o³µ²§∏·¬²± ¤±§µ¨¶¨¤µ¦«q± ¤² ¤±§ ¤² ∂ qk §¨¬·²µ¶l q¤·¤±2·¤¬²±²°¼ o¨¦²¯²ª¼ o¶¬¯√¬¦∏¯·∏µ¨ o¦²±¶¨µ√¤·¬²±o
ª¨ ±¨ ·¬¦¬°³µ²√¨ °¨ ±·¤±§¥¬²·¨¦«±²¯²ª¼o≥¤µ¤º¤®o≥¤¥¤«}t||y ousz ∗ uut
¤¬§ • q≥·µ¨±ª·«¥¨«¤√¬²µ²©µ¤·¤± ¤±§¬·¶¶∏¬·¤¥¬¯¬·¼ ¤¶¤µ¨¬±©²µ¦¬±ª°¤·¨µ¬¤¯ q± ¤² ¤±§∂²±ª®¤¯∏¤±ªqk∞§¶ql q ¦¨¨±· ¶¨¨¤µ¦«²± ¤·¤±¶o
≤«¬¤±ª°¤¬}t|{| ot|{ ∗ usx
¤±²®¤µ¤± q ≤¯ ∏¶·¨µ¬±ª¬±µ²·¤± °¤±¤∏k Χαλαµυσ µανανl q¤¯¤¼¶¬¤± ƒ²µ¨¶·¨µot|{t owwkwl }xxz ∗ xx|
¤±²®¤µ¤± q ≤¯ ∏¶·¨µ¬±ª¬± Χαλαµυστυµιδυσk²·¤± °¤±¤∏·¬®∏¶l q≤
∏¯¯¨·¬±ot|{y oxkwl }t ∗ v
¤±²®¤µ¤± q±§²±¨ ¶¬¤ ¤·¤±}≤∏¯·¬√¤·¬²±o³µ²§∏¦·¬²± ¤±§·µ¤§¨ q¤·¤± ±©²µ°¤·¬²± ≤ ±¨·µ¨ ¦¦¤¶¬²±¤¯ °¤³¨µ²qu ot|{w
¤±²®¤µ¤± q≥∏µ√¬√¤¯ ¤±§ªµ²º·«²© Χαλαµυσ χαεσιυσ¤·xtΠv ¼¨ ¤µ¶¤©·¨µ³¯¤±·¬±ªq ¤¯¤¼ ƒ²µ¨¶·¨µot|{u owxkul }t|v ∗ usu
¤±²®¤µ¤± q≥∏µ√¬√¤¯ ¤±§ªµ²º·«²© Χαλαµυσχαεσιυσ¤··º² ¼¨ ¤µ¶¤©·¨µ³¯¤±·¬±ª}q¬±¨ 2³¯¤±·¨§¬± º¨¯¯§µ¤¬±¨ §¶²¬¯q ¤¯¤¼ ƒ²µ¨¶·¨µot|z{ owwktl }tu ∗
uu
¤±²®¤µ¤± q≥∏µ√¬√¤¯ ¤±§ªµ²º·«²© Χαλαµυσχαεσιυσ¤··º²¼¨ ¤µ¶¤©·¨µ³¯¤±·¬±ª}q¬±¨ 2³¯¤±·¨§¬± º¨¯¯§µ¤¬±¨ §¶²¬¯q¤¯¤¼ qƒ²µ¨¶·¨µot|{t oww kwl }wyw
∗ wzu
¤±²®¤µ¤± q≥∏µ√¬√¤¯ ¤±§ªµ²º·«²© Χαλαµυσχαεσιυσ¤··º²¼¨ ¤µ¶¤©·¨µ³¯¤±·¬±ª} µ²∏³2³¯¤±·¨§¬± ³²²µ¯¼ §µ¤¬±¨ §¶²¬¯q¤¯¤¼ ƒ²µ¨¶·¨µot|{u owxktl }vy
∗ w{
¤±²®¤µ¤± q≥∏µ√¬√¤¯ ¤±§ªµ²º·«²© ²·¤± ≥ °¨¤°¥∏k Χαλαµυσσχιπιονυµl ¤·z ¼¨ ¤µ¶¤©·¨µ³¯¤±·¬±ªq¤¯¤¼ qƒ²µ¨¶·¨µot|{v owyktl }{t ∗ {x
¤±²®¤µ¤± q׫¨ ¶·¤·¨ ²©·«¨ µ¤·¤± ¤±§¥¤°¥²²·µ¤§¨ q≤ ¦¦¤¶¬²±¤¯ °¤³¨µ²qz ot||s
¤·¤¯¬¨ • «¯ ¤±§⁄µ¤±¶©¬¨ §¯o¨ ±¨ µ¤°¤¯°¤µ∏° q∞°µ¨¶¶}t|{z ouvv ∗ uz{
uwt 林 业 科 学 v{卷
∏µ≥∏³¤µ§¬ ¤±§ °¬±∏§§¬± qµ²º·«o±²§¨ §¨√¨¯²³° ±¨·¤±§ ¶¨·¬°¤·¨§¼¬¨ §¯²© Χαλαµυσ µαναν ³¯¤±·¨§∏±§¨µµ∏¥¥¨µ¶°¤¯ 2¯«²¯§¬±ª¶q°¨ ·¨¤±¬®¤o
t||t otwktl }t ∗ x
∏µ≥∏³¤µ§¬ ¤±§¤½¤¯¬• q׫¨ ªµ²º·«¤±§¼¬¨ §¯²©±¬±¨ ¼¨ ¤µ¶²¯§µ¤·¤± ³¯¤±·¤·¬²±q± ¤² ¤±§∂²±ª®¤¯∏¤±ªqk∞§¶ql q ¦¨¨±· ¶¨¨¤µ¦«²± ¤·2
·¤±¶}≤«¬¤±ª°¤¬o׫¤¬¯¤±§ot|{| oyu ∗ yz
∏µ≥∏³¤µ§¬ q¤µ√ ¶¨·¬±ª²©µ¤·¤±¶q± ¤½¤¯¬ • o⁄µ¤±¶©¬¨¯¤±§ ¤±²®¤µ¤± qk §¨¶ql q ∏¬§¨ ·²¦∏¯·¬√¤·¬²± ²©µ¤·¤±qƒ²µ¨¶· ¶¨¨¤µ¦«±¶·¬·∏·¨}
ƒ²µ¨¶· ¶¨¨¤µ¦«±¶·¬·∏·¨o¤¯¤¼¶¬¤ot||u otyv ∗ tzx
°¤µ¤°¨ ¶º¤µ¤± ¤±§¬¨¶¨ • qƒ¬¥¨µº¤¯¯¤µ¦«¬·¨¦·∏µ¨ ¬±·«¨ ¶·¨° ²©µ²·¤± °¤±∏∏q± • ²±ª ¤±§ ¤±²®¤µ¤± q°µ²¦¨§¬±ª¶²©·«¨ ¤·¤± ≥¨ °¬±¤µu ∗
w o∏¤¯¤∏°³∏µ}t|{x otuv ∗ tvs
¤¤
¤µ¬½¤± ≥ ¤±§°¬±∏§§¬± q∏·µ¬¨± µ¨ ∏´¬µ¨°¨ ±·¶¤±§ ⁄¨©¬¦¬¨±¦¼ ¶¼°·²°¶¬±µ¤·¤±q± ¤½¤¯¬ • o⁄µ¤±¶©¬¨¯¤±§ ¤±²®¤µ¤± k∞§¶ql ∏¬§¨
·² ≤∏¯·¬√¤·¬²± ²© ¤·¤±oƒ²µ¨¶· ¶¨¨¤µ¦«±¶·¬·∏·¨o¤¯¤¼¶¬¤}t||u ottv ∗ tuy
¤°¤±∏¤ ¤² ∂ o ≠ ¤±§¤² q°µ²³¤ª¤·¬²±²©¥¤°¥²²¤±§µ¤·¤±·«µ²∏ª«·¬¶¶∏¨ ¦∏¯·∏µ¨ q⁄ ≤ ¤±§¤·¤±
¤°¥²² ¶¨¨¤µ¦« ¨·º²µ®ot|{|
¤² ¤±§ ¤² ∂ q ¤·¤± ) ·¤¬²±²°¼ o¨¦²¯²ª¼ o¶¬¯√¬¦∏¯·∏µ¨ o¦²±¶¨µ√¤·¬²±oª¨ ±¨ ·¬¦¬°³µ²√¨ °¨ ±·¤±§¥¬²·¨¦«±²¯²ª¼o≥¤µ¤º¤®o≥¤¥¤«}t||y
¤² ¤±§ ∂²±ª®¤¯∏¤±ªq ¦¨¨±·µ¨¶¨¤µ¦«²±µ¤·¤±¶q≤«¬¤±ª°¤¬o׫¤¬¯¤±§}t|{z
¤² ¤±§ ¤² q
¤°¥²²¤±§µ¤·¤± ª¨ ±¨ ·¬¦µ¨¶²∏µ¦¨¶¤±§∏¶¨ q°µ²¦¨ §¨¬±ª¶²©·«¨ ¶¨¦²±§
2°ot||y
¤² ¤±§ ∂²±ª®¤¯∏¤±ªq ¦¨¨±·µ¨¶¨¤µ¦«²±µ¤·¤±¶q³µ²¦¨ §¨¬±ª²©·«¨ ¬±·¨µ±¤·¬²±¤¯ µ¤·¤± ¶¨ °¬±¤µo≤«¬¤±ª°¤¬o׫¤¬¯¤±§}t|{z
¤² ¤±§ ¤² q
¤°¥²²¤±§µ¤·¤± ª¨ ±¨ ·¬¦µ¨¶²∏µ¦¨¶¤±§∏¶¨ q°µ²¦¨ §¨¬±ª¶²©·«¨ ƒ¬µ¶·
ot||x
¤½¤¯¬ • o⁄µ¤±¶©¬¨¯¤±§ ¤±²®¤µ¤± q∏¬§¨ ·²¦∏¯·¬√¤·¬²± ²©µ¤·¤±qƒ²µ¨¶· ¶¨¨¤µ¦«±¶·¬·∏·¨o ¤¯¤¼¶¬¤
¤½¬¤« ≠ q׬¶¶∏¦∏¯·∏µ¨ ²©µ¤·¤±¶q± ¤½¤¯¬• o⁄µ¤±¶©¬¨¯q¤±§ ¤±²®¤µ¤± qk∞§¶ql q ª∏¬§¨ ·²¦∏¯·¬√¤·¬²±²©µ¤·¤±qƒ²µ¨¶· ¶¨¨¤µ¦«±¶·¬·∏·¨o¤¯¤¼2
¶¬¤ot||u }tw|
≥«¬° ° ≤ q⁄²°¨ ¶·¬¦¤·¬²± ¤±§¬°³µ²√¨ °¨ ±·²©µ¤·¤±q¨º ⁄¨ «¯¬}
• ²µ®¬±ª°¤³¨µ²qx ot||x
≥¬°¤·∏³¤±ª q≥²°¨ ±²·¨¶²± ·«¨ ¦«¨ °¬¦¤¯ ¦²°³²¶¬·¬²± ²©µ¤·¤± ¬¨·µ¤¦·¬√ ¶¨q± ¤² ¤±§ ∂²±ª®¤¯∏¤±ªqk∞§¶ql ¦¨¨±· ¶¨¨¤µ¦« ²± ¤·¤±¶o
≤«¬¤±ª°¤¬}t|{| outy ∗ uuw
פ± ≤ ƒ ¤±§ • ²²± • ≤ q∞¦²±²°¬¦¶²©¦∏¯·¬√¤·¬²±²©¶°¤¯ 2¯§¬¤°¨ ·¨µµ¤·¤±q± ¤½¤¯¬• o⁄µ¤±¶©¬¨¯q±§ ¤±²®¤µ¤± qk §¨¶ql q ∏¬§¨ ·² ≤∏¯·¬√¤·¬²±²©
¤·¤±oƒ²µ¨¶· ¶¨¨¤µ¦«±¶·¬·∏·¨o¤¯¤¼¶¬¤}t||u otzz ∗ usv
פ± ≤ ƒ o∏µ≥∏³¤µ§¬§¤±§ °¬±∏§§¬± q°¯ ¤±·¬±ª¶¼¶·¨°¶q± ¤½¤¯¬ • o⁄µ¤±¶©¬¨¯q±§ ¤±²®¤µ¤± qk∞§¶ql q ∏¬§¨ ·² ≤∏¯·¬√¤·¬²± ²© ¤·¤±o
ƒ²µ¨¶· ¶¨¨¤µ¦«±¶·¬·∏·¨o ¤¯¤¼¶¬¤}t||u oz| ∗ ttu
2 ≤ q׬¶¶∏¨ ¦∏¯·∏µ¨ ²©¶²°¨µ¤·¤± ¶³¨¦¬¨¶q± ¤² ¤±§ ∂²±ª®¤¯∏¤±ªqk∞§¶ql q ¦¨¨±· ¶¨¨¤µ¦«²± ¤·¤±¶o≤«¬¤±ª°¤¬o׫¤¬¯¤±§}
t|{| ouv ∗ vu
∂¬√¨ ®¤±¤±§¤± o¤² ¤±§¤² q
¤°¥²²¤±§¤·¤± ¨ ±¨ ·¬¦ ¶¨²∏µ¦¨¶¬± ≤ µ¨·¤¬± ¶¬¤± ≤²∏±·¬¨¶q±·¨µ±¤·¬²±¤¯ °¯ ¤±·¨ ±¨ ·¬¦ ¶¨²∏µ¦¨¶±¶¬·∏·∏¨ }
t||{
• ¬¨±¨ µ ¤±§¬¨¶¨ • q ±¤·²°¬¦¤¯ ¶·µ∏¦·∏µ¨ ©²µ¬§¨±·¬©¬¦¤·¬²±²©µ¤·¤±q± ¤² ¤±§∂²±ª®¤¯∏¤±ªqk∞§¶ql ¦¨¨±· ¶¨¨¤µ¦«²± ¤·¤±¶o≤«¬¤±ª°¤¬}
t|{| otsz ∗ tt|
• ¬¨±¨ µ ¤±§¬¨¶¨ • q ¨ ±¨ ·¬¦¶·µ∏¦·∏µ¨¶¤±§§¬©©¨µ¨±¦¨¶²©µ¤·¤± ª¨ ±¨ µ¤©µ²° ¶²∏·« ¶¬¤q×µ²³ƒ²µq≥¦¬qot||v otwktl }xx ∗ yt
• ¬¯¯¬¤° × o¤² ∂ ¤±§ ¤² q ¨ ±¬·¬¦ ±¨«¤±¦¨ ° ±¨·²©¥¤°¥²²¤±§µ¤·¤±q°«¬¯¬³³¬±¨ ¶} ³¨²µ·²©∞¬³¨µ·≤²±¶∏¯·¤·¬²± «¨ §¯¤·²¶
¤±²¶ot||x
• ¬¯¯¬¤°¶× ¤±§ ¤² ∂ q°µ¬²µ¬·¼ ¶³¨¦¬¨¶²©¥¤°¥²²¤±§µ¤·¤±q
Π°}
× ¦¨«q ³¨qt ot||w
÷∏ ≤ o≠¬± × ¤±§«¤±ª • q°µ¨ ¬¯°¬±¤µ¼ ²¥¶¨µ√¤·¬²±¶²±·«¨ ªµ²º·«²©¶¨ §¨¯¬±ª¶²© Χαλαµυστετραδαχτψλυσq¤·¤±±©²µ°¤·¬²± ≤ ±¨·¨µ
∏¯¯¨·¬±ot|{z o
ykxl }uv ∗ u{
÷∏ ≤ o≠¬± × q≤¤¯∏°∏¶ ª¨µ¨ ∏´¨¶q± ⁄µ¤±¶©¬¨ §¯q¤±§ ¤±²®¤µ¤± qk∞§¶l q°¯ ¤±· ¶¨²∏µ¦¨¶²©≥²∏·«2∞¤¶·¶¬¤oy } ¤·¤±¶o• ¤ª¨ ±¬±ª¨ ± }°∏§²¦≥¦¬2
±¨·¬©¬¦°∏¥¯¬¶«¨µot||v owy ∗ wz
÷∏ ≤ o≠¬± × q≤¤¯∏°∏¶¶¨°³¯¬¦¬©²¯¬∏¶q± ⁄µ¤±¶©¬¨ §¯q¤±§ ¤±²®¤µ¤± qk∞§¶l q°¯ ¤±· ¶¨²∏µ¦¨¶²©≥²∏·«2∞¤¶·¶¬¤oy } ¤·¤±¶o• ¤ª¨ ±¬±ª¨ ± }°∏§²¦
≥¦¬¨±·¬©¬¦°∏¥¯¬¶«¨µot||v oy{ ∗ zs
÷∏ ≤ o≠¬± × q≤¤¯∏°∏¶·¨·µ¤§¤¦·¼¯∏¶q± ⁄µ¤±¶©¬¨ §¯q¤±§ ¤±²®¤µ¤± qk∞§¶l q°¯ ¤±· ¶¨²∏µ¦¨¶²©≥²∏·«2∞¤¶·¶¬¤oy } ¤·¤±¶o• ¤ª¨ ±¬±ª¨ ± }°∏§²¦
≥¦¬¨±·¬©¬¦°∏¥¯¬¶«¨µot||v oy{ ∗ zs
÷∏ ≤ o≠¬± × q⁄¤¨ °²±²µ²³¶°¤µª¤µ¬·¤¨ q± ⁄µ¤±¶©¬¨ §¯q¤±§ ¤±²®¤µ¤± qk∞§¶l q°¯ ¤±· ¶¨²∏µ¦¨¶²©≥²∏·«2∞¤¶·¶¬¤oy } ¤·¤±¶o• ¤ª¨ ±¬±ª¨ ±}°∏2
§²¦≥¦¬¨±·¬©¬¦°∏¥¯¬¶«¨µot||v o{w ∗ {y
÷∏ ≤ o«²∏ ¤±§≠¬± × q ©¬±¤±¦¬¤¯ ¤³³µ¤¬¶¤¯ ²©µ¤·¤± ³¯¤±·¤·¬²± §¨√¨¯²³° ±¨·q°¤³¨µ³µ¨¶¨±·¨§¤··«¨ × ¦¨«±¬¦¤¯ ≥ ¶¨¶¬²±²©ƒ ÷÷ • ²µ¯§≤²±2
ªµ¨¶¶o ²±·µ¨¤¯ o≤¤±¤§¤}x ∗ tt ∏ª∏¶·ot||s
≠¬± × ¤±§ ÷∏ ≤ q∞©©¨¦·²©©¨µ·¬¯¬½¨ µ¶²± ¶¨ §¨¯¬±ª¶²© ⁄¤¨ °²±²µ²³¶°¤µª¤µ¬·¤¨ q ¤·¤± ±©²µ°¤·¬²± ≤ ±¨·¨µ
∏¯¯ ·¨¬±ot||u ottktl }| ∗ tu
≠¬± × ¤±§ ÷∏ ≤ q ³µ¨ ¬¯°¬±¤µ¼ ¶·∏§¼ ²±·«¨ ©¨©¨¦·²©§¬©©¨µ¨±·¯ √¨¨ ¶¯²© ¬¯ª«·¬±·¨±¶¬·¼ ²±·«¨ ªµ²º·«²©µ¤·¤± ¶¨ §¨¯¬±ª¶q± ¤² ¤±§ ¤² q
k∞§¶ql q ¦¨¨±· ¶¨¨¤µ¦«²± ¤·¤±¶qƒ¤¦∏¯·¼ ²©ƒ²µ¨¶·µ¼o¤¶¨·¶¤µ·±¬√¨ µ¶¬·¼ i ±·¨µ±¤·¬²±¤¯ ⁄¨ √¨ ²¯³°¨ ±· ¶¨¨¤µ¦« ≤ ±¨·µ¨¶}t|{| otvs ∗ tvy
vwt 第 u期 许煌灿等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