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Viewshed Analysis of Viewing Point in Houshi Forest Park

基于DEM的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的视域分析


利用GIS视域分析功能,基于地形特征,对辽宁省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可达景点、不可达景点和游道的视域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游道的视域特征以游道上间隔50 m的75个样点来表征。结果表明:公园内可达景点分布较为合理,一类位于游道两侧山坡上,视野开阔,90%景点的视域面积达100 hm2以上;另一类分布在近游道两侧,视域面40~70 hm2。不可达景点可视性良好,75%的景点视域面积达100 hm2以上,观赏价值充分体现;游道分布较为合理,全程可观赏到公园总面积的41.71%,游道内的平均视域面积为(61.96±23.52) hm2。视域内地形呈一定程度起伏,平均高差350 m,兼具一览无余的豁达之美与峰回路转的曼妙之美。研究以游览者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为目的,探讨森林公园景点和游道规划的定量依据,是对目前旅游区景观视觉特征评价的重要补充,是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Based on the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e employed the viewshed analysis in GIS to analyze the viewshed of the sight points(accessible and inaccessible) and tourist roads in Houshi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Liaoning. The results shows that all kinds of accessible points are distributed appropriately in which the viewshed area from accessible points on the higher hillslope far away from the road is almost more than 100 hm2, while the viewshed area from accessible sight points close to the road is 40~70 hm2 The visibility of the inaccessible sight points is satisfactory, and the viewshed area of 75% of them is larger than 100 hm2 The tourist roads spread reasonably. When going through the whole road, the tourists can overlook 41.71% of the entire forest park area, which equals roughly to the the mean viewshed area of (61.96±23.52) hm2, with three obvious fluctuations. Meanwhile, there is a relative big relief in each viewshed area from the road points, so that the tourists can experience the changing views when they walk along the road.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viewshed area characteristics from sight points and tourist roads, and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method to design the sight points and roads. It is also with a complement to current landscape visual assessment for planning and managing forest parks or other tourism areas.


全 文 :第 ww卷 第 t期
u s s {年 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t
¤±qou s s {
基于 ⁄∞ 的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的视域分析
李月辉t 周 锐t ou 冯 秀v 胡志斌t 牛剑锋w 谭振军w
kt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ttssty ~ u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tsssv| ~
v1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呼和浩特 stssut ~ w1 辽宁省林业厅 沈阳 ttssvyl
摘 要 } 利用 ŠŒ≥视域分析功能 o基于地形特征 o对辽宁省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可达景点 !不可达景点和游道的
视域特征进行分析 o其中 o游道的视域特征以游道上间隔 xs °的 zx个样点来表征 ∀结果表明 }公园内可达景点分
布较为合理 o一类位于游道两侧山坡上 o视野开阔 o|s h 景点的视域面积达 tss «°u 以上 ~另一类分布在近游道两
侧 o视域面积 ws ∗ zs «°u ∀不可达景点可视性良好 ozx h的景点视域面积达 tss «°u 以上 o观赏价值充分体现 ~游道
分布较为合理 o全程可观赏到公园总面积的 wt1zt h o游道内的平均视域面积为kyt1|y ? uv1xul «°u ∀视域内地形呈
一定程度起伏 o平均高差 vxs ° o兼具一览无余的豁达之美与峰回路转的曼妙之美 ∀研究以游览者的景观视觉特征
分析为目的 o探讨森林公园景点和游道规划的定量依据 o是对目前旅游区景观视觉特征评价的重要补充 o是旅游区
总体规划和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
关键词 } 森林公园 ~数字高程模型 ~视域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景点 ~游道
中图分类号 }≥zvt1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t p ss|x p sy
收稿日期 }ussz p su p tv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wsvstsw{l资助 ∀
ςιεωσηεδ Αναλψσισ οφ ςιεωινγ Ποιντ ιν Ηουσηι Φορεστ Παρκ
¬≠∏¨«∏¬t «²∏•∏¬tou ƒ ±¨ª ÷¬∏v ‹∏«¬¥¬±t ‘¬∏¬¤±©¨ ±ªw פ± «¨ ±­∏±w
kt1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Αππλιεδ Εχολογψo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οφ Σχιενχεσ Σηενψανγ ttssty ~u1 Γραδυατε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οφ Σχιενχεσ Βειϕινγ tsssv| ~v1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Εχολογψ 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o Ιννερ2Μονγολια
Υνιϖερσιτψ Ηυηηοτ stssut ~w1 Φορεστρψ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Λιαονινγ Προϖινχε Σηενψανγ ttssvyl
Αβστραχτ } …¤¶¨§²±·«¨ ·²³²ªµ¤³«¬¦¤¯ ¦«¤µ¤¦·¨µ¬¶·¬¦¶oº¨ °¨³¯²¼¨ §·«¨ √¬¨º¶«¨§¤±¤¯¼¶¬¶¬± ŠŒ≥·²¤±¤¯¼½¨ ·«¨ √¬¨º¶«¨§²©·«¨
¶¬ª«·³²¬±·¶k¤¦¦¨¶¶¬¥¯¨¤±§¬±¤¦¦¨¶¶¬¥¯ l¨ ¤±§·²∏µ¬¶·µ²¤§¶¬± ‹²∏¶«¬‘¤·¬²±¤¯ ƒ²µ¨¶·°¤µ®¬±¬¤²±¬±ªq׫¨ µ¨¶∏¯·¶¶«²º¶·«¤·¤¯¯
®¬±§¶²©¤¦¦¨¶¶¬¥¯¨³²¬±·¶¤µ¨ §¬¶·µ¬¥∏·¨§¤³³µ²³µ¬¤·¨¯¼¬± º«¬¦«·«¨ √¬¨º¶«¨§¤µ¨¤©µ²° ¤¦¦¨¶¶¬¥¯¨³²¬±·¶²±·«¨ «¬ª«¨µ«¬¯¯¶¯²³¨
©¤µ¤º¤¼©µ²°·«¨ µ²¤§¬¶¤¯°²¶·°²µ¨ ·«¤± tss «°u oº«¬¯¨ ·«¨ √¬¨º¶«¨§¤µ¨¤©µ²° ¤¦¦¨¶¶¬¥¯¨¶¬ª«·³²¬±·¶¦¯²¶¨ ·²·«¨ µ²¤§¬¶
ws ∗ zs «°u1 ׫¨ √¬¶¬¥¬¯¬·¼ ²©·«¨ ¬±¤¦¦¨¶¶¬¥¯¨¶¬ª«·³²¬±·¶¬¶¶¤·¬¶©¤¦·²µ¼o¤±§·«¨ √¬¨º¶«¨§¤µ¨¤²©zx h ²©·«¨ °¬¶ ¤¯µª¨µ·«¤±
tss «°u1 ׫¨ ·²∏µ¬¶·µ²¤§¶¶³µ¨¤§µ¨¤¶²±¤¥¯¼q • «¨ ± ª²¬±ª·«µ²∏ª«·«¨ º«²¯¨µ²¤§o·«¨ ·²∏µ¬¶·¶¦¤± ²√¨ µ¯²²® wt1zt h ²©·«¨
±¨·¬µ¨ ©²µ¨¶·³¤µ® ¤µ¨¤o º«¬¦« ¨´ ∏¤¯¶µ²∏ª«¯¼ ·²·«¨ ·«¨ °¨ ¤± √¬¨º¶«¨§¤µ¨¤ ²© kyt1|y ? uv1xul «°u o º¬·«·«µ¨¨ ²¥√¬²∏¶
©¯∏¦·∏¤·¬²±¶q  ¤¨±º«¬¯¨ o·«¨µ¨ ¬¶¤ µ¨ ¤¯·¬√¨ ¥¬ªµ¨ ¬¯¨©¬± ¤¨¦« √¬¨º¶«¨§¤µ¨¤©µ²° ·«¨ µ²¤§³²¬±·¶o¶²·«¤··«¨ ·²∏µ¬¶·¶¦¤±
¬¨³¨µ¬¨±¦¨ ·«¨ ¦«¤±ª¬±ª√¬¨º¶º«¨ ±·«¨¼ º¤¯®¤¯²±ª·«¨ µ²¤§q׫¬¶¶·∏§¼©²¦∏¶¨¶²±·«¨ √¬¨º¶«¨§¤µ¨¤¦«¤µ¤¦·¨µ¬¶·¬¦¶©µ²°¶¬ª«·
³²¬±·¶¤±§·²∏µ¬¶·µ²¤§¶o¤±§³µ²√¬§¨¶¤ ∏´¤±·¬·¤·¬√¨ °¨ ·«²§·²§¨¶¬ª±·«¨ ¶¬ª«·³²¬±·¶¤±§µ²¤§¶qŒ·¬¶¤¯¶² º¬·«¤¦²°³¯ °¨¨ ±··²
¦∏µµ¨±·¯¤±§¶¦¤³¨ √¬¶∏¤¯ ¤¶¶¨¶¶°¨ ±·©²µ³¯¤±±¬±ª¤±§°¤±¤ª¬±ª©²µ¨¶·³¤µ®¶²µ²·«¨µ·²∏µ¬¶° ¤µ¨¤¶q
Κεψ ωορδσ} ©²µ¨¶·³¤µ®~⁄∞ ~√¬¨º¶«¨§¤±¤¯¼¶¬¶~ª¨²ªµ¤³«¬¦¬±©²µ°¤·¬²±¶¼¶·¨°~·²∏µ¬¶° ³²¬±·~·²∏µ¬¶°µ²¤§
景观的客观视觉特征是开发和规划旅游区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对景观美学质量 !景观阈
值和景观敏感度等进行评价的多种方法体系k俞孔坚 ot||t¤~t||t¥~²·«¬¤±ot||| ~吴必虎等 ousst ~刘滨谊 o
ussv ~刘惠明等 oussv ~陈铭等 oussx ~王保忠等 oussy ~王云才等 oussyl o这种视觉感知是人类对于环境感知研
究的重要内容 o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o也是旅游区规划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k肖笃宁等 oussy ~杨海
军 oussvl ∀但旅游系统本身不仅是客观存在的景观 o而是景观和游人的共同体k钟林生等 ousssl o当游人从
不同角度观赏到这些景观 !体验到景观之美的时候 o其美学价值才得以实现 ∀森林公园景点和游道的位置分
布 o就决定了游人在游览中能够观赏到的景色的范围和角度 o决定了公园美学价值能否有效发挥 ∀所以 o从
观景者的角度出发 o结合景点及游道空间分布 o分析游人在公园中游览过程中所能看到的视域的特征 o是视
觉感知研究的重要方面 o是对目前旅游景观视觉特征评价的重要补充 o是旅游规划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科学依据 o目前该方面研究尚少 ∀
以 ŠŒ≥为平台的基于地形特征的视域分析是实现游人游览的视域特征分析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 o在视
域分析算法本身的研究基础上k’. ≥∏¯¯¬√¤± ετ αλqousst ~Ž¬° ετ αλqousswl o开始在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逐渐应用
该技术k…¤¦²±ot||x ~ƒ¬¶«¨µot||x ~t||y ~÷¬¤±ªot||{l o并且将与三维技术紧密结合来实现虚拟现实系统
k…¬¶«²³oussvl ∀
本文利用视域分析技术 o剖析辽宁省猴石国家森林公园的游览视域 o探讨森林景观视觉分析的定量化方
法 o提示理论研究者和规划者对游道的视域特征的重视 o使旅游景区的评价和设计更为全面和完整 ∀可为森
林公园以及其他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可操作的途径 o为深入研究虚拟现实系统在旅游景
区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
t 研究区和研究方法
111 研究区概况
猴石森林公园是 t||w年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o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新宾县赵家林场ktuwβuyχtxδ∞o
wtβwsχ‘l o总面积 u wss «°u ∀公园为长白山系龙岗余脉的延伸部分 o地势东高西低 o平均海拔 xus ° o最低海
拔 wsx ° o最高峰海拔 t tvt °∀地貌为起伏连绵 !挺拔峻峭的冰川地貌 ∀水系属浑河流域苏子河支流部分 o
清秀谷k哈蚂塘河l横贯园区 ∀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 ∀研究区属中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o年均气温 z ε o
年均降水量 |ts °°∀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o长白植物区系 o现有以柞树k Θυερχυσl !杨树
k Ποπυλυσl !桦树k Βετυλαl和阔叶杂木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kΛαριξl !红松k Πινυσ κοραιενσισl为主的人工
林 ∀公园内植被茂密 o森林覆盖率高达 |x1z h k徐广仁等 oussul ∀
112 研究方法
t1u1t 数据来源 猴石森林公园地形图ktΒts sss o辽宁省测绘局 t|{y年绘制l ~辽宁省新宾县行政区图
ktΒtss sssl ~猴石景区景点分布图及公园内部分景区平面图ktΒu xssl ~ussw年 x月进行野外调查 o利用 Š°≥
获得各景点及游道的空间位置数据 ∀
t1u1u 数据处理 tl制作专题图 ∀猴石森林公园地形图矢量化 o以 us ° ≅ us °分辨率 o形成数字高程模型
k⁄∞l ~景区 !道路和景点分布图矢量化 o结合野外获得的景点坐标数据 o形成公园的景点分布图和道路图 o
再利用森林公园的野外调查数据 o将景点分为可达景点和不可达景点 ∀
ul视域分析 ∀利用 „µ¦ŠŒ≥ 视域分析k√¬¨º¶«¨ §¤±¤¯¼¶¬¶l功能 o可获得某一点位的视域范围k汤国安 o
ussul ∀ ≠景点的视域分析 }制作各景点视域分布图 o计算各景点视域范围内的景点数量和游道长度 ∀  游
道的视域分析 }从入口处每隔 xs °取一个点 o共 zx个点 o制作每一点的视域范围图 ∀这 zx个样点的视域特
征代表游道的视域特征 ∀¤q视域范围重叠率 }为了显示游人在游道上行走时所观赏景色的变化程度 o即移步
换景的程度 o本文提出/视域范围重叠率0这一指标 o即 u个相邻样点视域范围的重叠面积占 u个视域范围总
面积的百分比 o重叠率的大小反应景物变换程度的大小 ∀分别计算间隔 xs !tss !txs !uss和 uxs °两点之间
的视域范围重叠率 ∀¥q地形起伏度 }用视域范围内的高度的最大值 !最小值以及最大最小值之差来表示地形
的起伏状态 ∀利用 „µ¦ŠŒ≥空间分析k¶³¤·¬¤¯ ¤±¤¯¼¶¬¶l的 ±¨ ¬ª«¥²µ«²²§¶·¤·¬¶·¬¦¶和 ¦¤¯¦∏¯¤·¨功能实现k汤国安 o
ussul ∀
u 结果与分析
211 可达景点的视域特征
猴石公园的可达景点共有 tx个k表 tl o其中 t ∗ ts }仙人指 !木屋山庄 !双灵寺 !夹扁石 !千佛壁 !洗月潭 !
一指洞天 !猴石山观景处 !仙人台 !如意灵龟 o位于主游道两侧山坡之上 o与主游道有一定的高差 o需要拾级而
上 ∀这 ts个可达景点中 o猴石山观景处是专门为从特殊角度观赏猴石山的逼真形象而设置 o其视域范围较
小 o为 yz1ww «°u 外 ~其余 |个景点视域面积均在 ts| «°u 以上 o最大的仙人指达 utz1s| «°u o其视域内的游道
长度为 u wvx ° o占游道全长的 yx h ∀各景点视野范围内的可视景点数变化较大 o仙人台视域内可视 |个景
点 o其余的在 t ∗ {个之间变动 o各个景点之间互相观望的概率较大 ∀就视野内游道长度而言 o景点视域的游
y| 林 业 科 学 ww卷
道长度都大于 |vw ° o即游人在游道上的较长距离内都可以看到这些景点 ∀其中 o木屋山庄较为特殊 o为实
现住宿功能 o选择了相对隐蔽和幽静的位置 o所以在游道内无法看见该山庄 ∀位于山坡上的这类景点既提供
了到达景点过程中的运动体验 o又提供了到达景点之后一览众山的开阔视觉体验 ∀
表 t中 tt ∗ tx为另一类可达景点 o包括观佛台 !启运石 !圣水潭 !情人石 !月亮石k黑龙泉l o景点位置的
海拔较低 o分布在近游道两侧 o可视面积相对较小 o在 ws ∗ zs «°u 之间 ∀但是 o该类景点大多视野范围内均
有相对大面积的 !甚至触手可及的水面 o例如黑龙泉泉水和圣水潭有清澈的溪水 o水光山色相映之美便应水
而生 ~各个景点视野范围内的景点数也不同 o观佛台最大 o达到 {个 o月亮石和启运石最小 o仅有 u个 ~其视野
范围内的游道长度较短 o都在 |ss °以下 o最短的启运石仅为 wst ° o启运石和情人石位置比较隐蔽 o是曲径
通幽之处 o给人以神秘幽静的体验 ∀
表 1 猴石森林公园可达景点视域面积以及视域内可视景点数
Ταβ . 1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σ οφ ϖιεωσηεδ φροµ αχχεσσιβλε ποιντσιν Ηουσηι φορεστ παρκ
序号
≥ µ¨¬¤¯ ±∏°¥¨µ
景点名称
‘¤°¨²©·²∏µ¬¶° ³²¬±·
视域面积
∂¬¨º¶«¨ §
¤µ¨¤Π«°u
可视景点数
‘∏°¥¨µ²©√¬¶¬¥¯¨
·²∏µ¬¶° ³²¬±·
视域内游道长度
¨±ª·«²©√¬¨º¶«¨ §
·²∏µ¬¶°µ²¤§Π°
t 仙人指 ÷¬¤±µ¨±½«¬ utz1s| { u wvx
u 木屋山庄 • ²²§¨± √¬¯¯¤ª¨ twx1|w t s
v 双灵寺 ≥«¤±ª¯¬±ª·¨°³¯¨ tv|1w z t uw{
w 夹扁石 ¬¤¥¬¤±µ²¦® tvz1|x w |zs
x 千佛壁 ±¬¤±©² ¦¯¬©© ttv1w w t uxs
y 仙人台 ÷¬¤±µ¨± ³¯¤·©²µ° tuv1zt | t txs
z 如意灵龟 • ∏¼¬¯¬±ªª∏¬ tzt1ws y t t|{
{ 一指洞天 ≠¬½«¬§²±ª·¬¤± ts|1{y v t tw{
| 猴石山观景处 √¬¨º ³²¬±·²© ‹²∏¶«¬«¬¯¯ yz1ww u txs
ts 洗月潭 ÷¬¼∏¨·¤± ttu1y z |v|
tt 观佛台 Š∏¤±©² ³¯¤·©²µ° yx1sx { x|u
tu 启运石 ±¬¼∏±µ²¦® xv1wx u wst
tv 圣水潭 ‹²¯¼2º¤·¨µ¥¤¶¬± xu1tw y {ws
tw 情人石 Œ±¤°²µ¤·²µ²¦® wy1w{ w wus
tx 月亮石k黑龙泉l²²±µ²¦®k…¯¤¦®§µ¤ª²± ¶³µ¬±ªl ww1|v u xtu
212 不可达景点
的视域特征
猴石森林公园
以独特的地质地
貌 !形态各异的岩
石为特色 o公园内
不可达景点有 {处
k表 ul o多为此类
观赏性的岩石景
观 ∀其中 y个景点
的视域面积达到
tss «°u 以上 o有 u
个达到 wss «°u 以
上 o其中 o最大的为
天 成 弥 勒 大 佛
wux1sw «°u o其视
域内的景点数也为
最多 o达到 ts 个 ∀
观音壁和罗汉山的视域范围较小 o分别为 yw1yz «°u 和 ww1wv «°u o视域内游道长度也较短 ∀可以观赏游道长
度 t sss °以上的景点达到了 w个 o即能够观赏该类景点的角度和范围都很大 o不可达景点的可视性较好 o更
好地发挥其观赏价值 ∀
表 2 不可达景点的视域范围以及游道长度
Ταβ . 2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σ οφ ϖιεωσηεδ φροµ ιναχχεσσιβλε ποιντσιν Ηουσηι φορεστ παρκ
景点名称
‘¤°¨²©
·²∏µ¬¶° ³²¬±·
视域面积
∂¬¨º¶«¨ §
¤µ¨¤Π«°u
视域范围内可视景点数
‘∏°¥¨µ²©√¬¶¬¥¯¨·²∏µ¬¶°
³²¬±·¶¦²√¨ µ¨§¥¼ √¬¨º¶«¨ §
视域范围内游道长度
•²¤§¯¨ ±ª·«¦²√¨ µ¨§
¥¼ √¬¨º¶«¨ §Π°
猴石弥勒大佛 ‹²∏¶«¬°¬¯¨ §¤©² wux1sw ts t w{s
柱云峰 «∏¼∏±©¨ ±ª wtv1s| z t wzs
三峰山 ׫µ¨¨³¨ ¤®¶«¬¯¯ vv{1zv tu {tv
八戒台 …¤­¬¨ ³¯¤·©²µ° vuu1ss y t yuv
猴石山 ‹²∏¶«¬«¬¯¯ tx|1ut y ty{
云雾双灵 ≠∏±º∏¶«∏¤±ª¯¬±ª ts{1wy ts t {ww
观音壁 Š∏¤±¼¬± ¦¯¬©© yw1yz w xvt
罗汉山 „µ«¤·«¬¯¯ ww1wv u twx
213 游道的视域分析
猴石森林公园主游道总长 v zxs ° o本研究用所选 zx个样点的视域范围代表整个游道的视域范围 o计算
结果显示 o总视域面积为 t sss «°u o占整个公园面积的 wt1zt h o即游人走完全程可以从不同角度 o观赏到公
园总面积的 wt1zt h o游人
游览过程中可充分饱览森林
公园的景色 ∀
间隔 xs °的 zx个连续
样点 o各点位的平均视域面
积为 kyt1|y ? uv1xul «°u o
占 公 园 总 面 积 的 比 例
v1|v h ∀视域面积在 vv1v
«°u 和 tvv1y{ «°u 之间变
动 o占公园总面积的比例为
u1tu h ∗ {1w| h之间 ∀这些
样点的视域面积变化很大
z| 第 t期 李月辉等 }基于 ⁄∞ 的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的视域分析
k图 tl o距公园的入口处 tss °出现第一个视域面积的峰值 o为 |v1sy «°u o继续行走 o视野逐渐减小 o至 xss °
处几乎达到最小值 o仅为 vw1us «°u o后又逐渐开阔 o至 t uss °处 o达到 {u1yt «°u o至 t wss °处下降至 ws
«°u o一直维持在 ws «°u 左右 ou sss ∗ u tss °开始增大 ou tss ∗ u yxs °基本保持在 zu «°u 左右 o至 u zss °
处出现了整个游道内的最大视域面积 o为 tvw «°u o该处可观赏到公园总面积的 {1w| h ∀在全长 v zss °的游
道上视域面积出现了 v次显著的起伏 o说明游人在游道上观光游览时 o时而渐行渐窄 o时而峰回路转 !豁然开
朗 o可充分体验森林公园峰回路转的曼妙之美 ∀
图 t 猴石森林公园游道上间隔 xs °样点的视域面积变化
ƒ¬ªqt ׫¨ √¬¨º¶«¨ §¤µ¨¤¶²©xs °2¬±·¨µ√¤¯ ¶¤°³¯¨³²¬±·²±µ²¤§
图 u 猴石森林公园间隔 xs °相邻样点的视域重叠率
ƒ¬ªqu ’√ µ¨¯¤¼µ¤·¬²²©xs °2¬±·¨µ√¤¯ ¶¤°³¯¨³²¬±·²±µ²¤§
表 3 猴石森林公园游道上不同间距相邻取样点之间的视域面积重叠率统计特征
Ταβ .3 Οϖερλαψ ρατιο οφ τωο νειγηβορινγ ποιντσ αχροσσ διφφερεντ δισταντ
统计特征
≥·¤·¬¶·¬¦¤¯ ¦«¤µ¤¦·¨µ¬¶·¬¦
间隔 xs °
xs °2§¬¶·¤±·
间隔 tss °
tss °2§¬¶·¤±·
间隔 txs °
txs °2§¬¶·¤±·
间隔 uss °
uss °2§¬¶·¤±·
间隔 uxs °
uxs °2§¬¶·¤±·
平均值  ¤¨± wu1{x v{1sz vv1|w vs1|{ u{1vy
最大值 ¤¬¬°∏° w{1xu wz1{u wy1u{ ww1|u ws1uy
最小值 ¬±¬°∏° uu1vz ux1tu t|1tz tv1tw tx1sz
标准差 ≥·¤±§¤µ§§¨√¬¤·¬²± w1xv x1xu y1x| y1yw y1uv
变异系数 ∂¤µ¬¤·¬²± ¦²¨©©¬¦¬¨±· ts1x{ tw1xs t|1wu ut1wv ut1|y
森林公园中 o随游人观赏位点的移动视点移动 o会出现不同风景画面 o就像欣赏电影艺术 o看到的是一个
动态的森林风景序列 o相邻样点的视域重叠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这一风景序列的动态变化程度 ∀猴石森
林公园内 o间隔 xs °样点间视域范围重叠率平均值为 wu1{x h o最大最小值分别为 w{1xu h和 uu1vz h ∀在
{ss ∗ {xs °之间 ot vss ∗ t vxs °之间 ou sxs ∗ u sts °之间分别出现了 v 次重叠率的低谷值 o分别为
vx1s{ h ovt1{ h和 uu1vz h o意味着前后 xs °所见的视域范围的 yx h以上是另一番景色k图 ul ∀
表 v显示 o取样点间隔分别为 xs !tss !txs !uss和 uxs °时 o相邻样点的平均视域重叠率逐渐下降 oxs °
相邻样点平均重叠率为 wu1{x h o至 uxs °间隔时 o下降为 u{1vy h o所见森林山石地视觉范围变化很大 o
zt1yw h的视野景色都不相同 ∀图版 ´ p x显示了相邻 uxs °的视野重叠率的最小值 o是从 u zxs ∗ v sss °一
段距离 o两点间的视域范围重叠率仅为 tx1sz h o当行人走过这 uxs °时 o所见的视觉范围几乎完全不同 o体
现了步换景移 !时空变换的新鲜视觉感受 ∀
214 游道视域内的
地形起伏
猴石森林公园是
较典型的山地森林 o
山体形象受晨昏光
影 !季节更替及气象
因子的影响会呈现不
同的景象 ∀其中 o地
{| 林 业 科 学 ww卷
形的起伏 o是形成森林外貌的韵律和节奏的重要因素 o用视域范围内的海拔高度的最大 !最小值以及最大最
小值之差可以一定程度表示地形的起伏状态 ozx个视点视域范围内的海拔中 o最大值为 |xx ° o共出现 y次 o
即在游道上 y个点处可见最高峰 ∀最低海拔 wsx ° o出现 v次 ou个点在公园入口处 o另一个在 v txs °处 ∀
所有视域内高差的平均值为 vyx ° o最大值出现在 v txs °处 o为 xxs ° o最小值出现在 t {xs °处 o为 usv °∀
连绵的峰岭 !起伏的地势赋予山体森林奇妙的变化 o游人于起伏蜿蜒的游道上漫步 o可欣赏林地变幻之美 ∀
v 结论
猴石森林公园内景点分布较为合理 o可达景点中有一类位于游道两侧山坡上 ots 个中有 | 个景点视野
面积达 tss «°u 以上 o可观赏到此类景点的游道长度都在 |zs °以上 o具有远眺群峰的开阔视野 ~另一类分布
在近游道两侧 o视域面积 ws ∗ zs «°u o视野内游道距离小于 |ss ° o是曲径通幽的神秘去处 ∀
公园内不可达景点均为观赏性景点 o也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o{个中有 y个视域面积达 tss «°u 以上 ou个
达 wss «°u 以上 o视域内游道长度达 t sss °以上的有 w个 o可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0的意境 o观赏价值发挥
较充分 ∀
游道分布也较为合理 o游人游览过程中可以充分饱览森林公园的景色 o全程可观赏到公园总面积的
wt1zt h o游道的平均视域面积为kyt1|y ? uv1xu l«°u o视域范围变化大 o出现 v次较大起伏 o取样点间隔从
xs °增大到 uxs °时 o相邻样点平均视域重叠率由 wu1{x h逐渐下降至 u{1vy h o同时 o视域内地形呈一定程
度起伏 o可同时感受一览无余的豁达之美与峰回路转的曼妙之美 o增加了视觉变幻程度和游人的新奇感受 ∀
w 讨论
视域分析的结果实际应用于森林公园和旅游景区的评价和规划时 o除了地形因素决定的视觉通达性外
k⁄∞l o非地形因素也至关重要 o例如景点的具体形态 o本研究猴石公园中的云雾双灵 o为龟蛇相依状天成岩
石 o其视域面积达到 ts{ «°u o视域内的游道长度为所有景点之最 o几乎是整个游道长度的 tΠu o游人在游道上
的一半时间内视觉都可及 o但该岩石体积较小 o尤其在游园季节的茂盛林木覆盖下 o观赏到其逼真形态的视
域和角度会远远小于理论值 ∀此外 o还有景点周围以及整个公园的植被状况 o植被的外貌形态 !高度 !盖度
等 o都会使视域分析的理论值与实际状况产生差距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还要结合野外调查 o在地形视域分析
的基础上 o对景点的形态 !体积 !功能等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
目前关于旅游区视域特征研究尚少 o没有可比依据 o暂时无法定量判断景点视域面积的最佳值 o即视域
范围的合理性无从比较 o对景点和游道分布的合理程度也只能定性的判断 ∀在后续的研究中 o需逐步构建能
够表达每一个景点视域特征的综合指数 o综合视域内的多种特征 o例如视域的面积 o视域内的游道长度 !地形
起伏变化 !植被覆盖率 !水面的面积比例等等 o进行加权综合 o最后将各个景点的综合特征再继续加权综合 o
得到公园视域特征的综合指数 o就可以方便对各个研究区进行定量比较 o进而确定较为合适的域值范围 ∀
本研究证明 ŠŒ≥的视域分析功能 o在森林公园的规划和评价中都极为有用 o以此为基础 o一方面可以与
目前的风景质量视觉特征评价结合 o进行景观质量和景区景点规划的综合评价 ~另一方面可将高程起伏和视
野的平面变化结合 o形成三维的视域评价 o两者都会为规划提供更加完善的依据 o在风景区规划和管理中会
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
参 考 文 献
陈 铭 o邓骥中 qussx1 南京市珍珠泉旅游度假区视觉生态环境评价 q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uskvl }yx p y{ q
刘滨谊 o杨铭祺 qussv1 景观与旅游区 „∂ ≤评价量化模型 }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 q中国园林 ot|kyl }yt p yu q
刘惠明 o杨燕琼 o罗富和 qussv1 基于 v≥技术的景观敏感度测定研究 q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ouwkvl }z{ p {t q
汤国安 o陈正江 o赵牡丹 o等 qussu1„µ¦∂¬¨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q
王保忠 o王保明 o何 平 qussy1 景观资源美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q应用生态学报 ok|l }tzvv p tzv| q
王云才 o陈 田 o石忆邵 qussy1 文化遗址的景观敏感度评价及可持续利用 }以新疆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为例 q地理研究 ouxkvl }xtz p xux q
吴必虎 o李咪咪 qusst1 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 q地理学报 oxykul }utw p uuu q
肖笃宁 o解伏菊 o魏建兵 qussy1 景观价值与景观保护评价 q地理科学 ouykwl }xsy p xtu q
徐广仁 o赵连辰 o徐 英 o等 qussu q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初探 q辽宁林业科技 oktl }vt p vu q
|| 第 t期 李月辉等 }基于 ⁄∞ 的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的视域分析
杨海军 o丸山纯孝 o土谷富士夫 o等 qussv1森林草地转换对景观视觉效果的影响 q应用生态学报 otwkyl }|s| p |tu q
俞孔坚 qt||t¤q景观敏感度与阈值评价研究 q地理研究 otskul }v{ p xs q
俞孔坚 qt||t¥q景观保护规划的景观敏感度依据及案例研究 q城市规划 otxkul }wy p w| q
钟林生 o肖笃宁 qusss1 生态旅游及其规划与管理研究综述 q生态学报 ouskxl }{wt p {w{ q
…¤¦²± • qt||x1 ≤µ¨¤·¬±ª¤± ¤·µ¤¦·¬√¨ ¤¯±§¶¦¤³¨ ·«µ²∏ª«√¬¨º¶«¨ § °¤±¤ª¨ ° ±¨·q²∏µ±¤¯ ²©ƒ²µ¨¶·µ¼o|vkul }uy p u{ q
…¬¶«²³Œ ⁄qussv1 „¶¶¨¶¶°¨ ±·²© √¬¶∏¤¯ ∏´¤¯¬·¬¨¶o¬°³¤¦·¶o¤±§ ¥¨«¤√¬²µ¶o¬± ·«¨ ¤¯±§¶¦¤³¨ o¥¼ ∏¶¬±ª °¨ ¤¶∏µ¨¶²© √¬¶¬¥¬¯¬·¼q ∞±√¬µ²±° ±¨·¤±§ °¯¤±±¬±ª …2
°¯ ¤±±¬±ª i ⁄¨ ¶¬ª±ovskxl }yzz p y{{ q
ƒ¬¶«¨µ° ƒ qt||x1 „± ¬¨³¯²µ¤·¬²± ²©³µ²¥¤¥¯¨√¬¨º¶«¨ §¶¬± ¤¯±§¶¦¤³¨ ³¯¤±±¬±ªq∞±√¬µ²±° ±¨·¤±§°¯¤±±¬±ªouukxl }xuz p xwy q
ƒ¬¶«¨µ° ƒ qt||y1 ∞¬·¨±§¬±ª·«¨ ¤³³¯¬¦¤¥¬¯¬·¼ ²©√¬¨º¶«¨ §¶¬± ¤¯±§¶¦¤³¨ ³¯¤±±¬±ªq°«²·²ªµ¤°° ·¨µ¬¦∞±ª¬±¨ µ¨¬±ª¤±§ • °¨²·¨ ≥ ±¨¶¬±ªoyukttl }tu|z p tvsu q
Ž¬° ≠ ‹ o •¤±¤≥ o•¬¶¨ ≥ qussw q∞¬³¯²µ¬±ª°∏¯·¬³¯¨√¬¨º¶«¨ §¤±¤¯¼¶¬¶∏¶¬±ª·¨µµ¤¬±©¨¤·∏µ¨¶¤±§²³·¬°¬¶¤·¬²±·¨¦«±¬´∏¨¶q≤²°³∏·¨µ¶i Š¨ ²¶¦¬¨±¦¨¶ovsk|Πtsl }
tst| p tsvu q
²·«¬¤± „ qt|||1¤±§¶¦¤³¨ ¤±§·«¨ ³«¬¯²¶²³«¼ ²©¤¨¶·«¨·¬¦¶}Œ¶ ¤¯±§¶¦¤³¨ ∏´¤¯¬·¼¬±«¨µ¨±·¬±·«¨ ¤¯±§¶¦¤³¨ ²µ¬±·«¨ ¼¨¨ ²©·«¨ ¥¨«²¯§¨µ‚¤±§¶¦¤³¨ ¤±§ ˜µ¥¤±
°¯¤±±¬±ªokwwl }tzz p t|{ q
’. ≥∏¯¯¬√¤± ⁄o×∏µ±¨ µ„ qusst1 ∂¬¶¬¥¬¯¬·¼ ªµ¤³«¶¤±§ ¤¯±§¶¦¤³¨ √¬¶¬¥¬¯¬·¼ ¤±¤¯¼¶¬¶qŒ±·¨µ±¤·¬²±¤¯ ²∏µ±¤¯ ²© Š¨ ²ªµ¤³«¬¦¤¯ Œ±©²µ°¤·¬²± ≥¦¬¨±¦¨ otxkvl }uut p uvz q
÷¬¤±ª • ‘qt||{1 „¶¶¨¶¶°¨ ±·²©·«¨ ¥∏©©¨µ2¬±§∏¦¨§¶¨·¥¤¦® ©¨©¨¦·¶²±µ¬³¤µ¬¤±¶¦¨±¬¦ ∏´¤¯¬·¼ ¥¼ §¬ª¬·¤¯ ·²²¯¶q∞±√¬µ²±° ±¨·¤±§°¯¤±±¬±ª…2°¯ ¤±±¬±ª i ⁄¨ ¶¬ª±o
uxkyl }{{t p {|w q
k责任编辑 郭广荣l
sst 林 业 科 学 ww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