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CONSTRUCTION PATTERN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EGETATION WITH AGROFORESTRY IN THE WEST OF LIAONING

辽西地区几种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optimum, the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with four management models,i.e. agroforestry, forest herbs, forest medicinal crops and forest fruit trees were studied in western Liaoning. The results showed, not only the high economic benefit, but also the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 will be achieved. If four models are used with combination, it will be a good way to transform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in western Liaoning.


全 文 :第 v|卷 第 v期
u s s v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v| o‘²1v
¤¼ou s s v
辽西地区几种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王世忠 郭 浩 李树民 陈国山
k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建平 tuuwssl
谭学仁 胡万良
k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丹东 tt{ssul
高大鹏
k辽宁省建平县建平镇林业站 建平 tuuwssl
关键词 } 农林复合经营 o综合效益 o辽西地区 o经济树种
收稿日期 }usst p s| p uw ∀
ΣΤΥ∆Ψ ΟΝ ΧΟΝΣΤΡΥΧΤΙΟΝ ΠΑΤΤΕΡΝΣ ΟΦ ΣΟΙΛ ΑΝ∆ ΩΑΤΕΡ ΧΟΝΣΕΡ ς ΑΤΙΟΝ
ς ΕΓΕΤΑΤΙΟΝ ΩΙΤΗ ΑΓΡ ΟΦΟΡΕΣΤΡΨΙΝ ΤΗΕ ΩΕΣΤ ΟΦ ΛΙΑΟΝΙΝΓ
• ¤±ª≥«¬½«²±ª Š∏² ‹¤² ¬≥«∏°¬± ≤«¨ ±ªŠ∏²¶«¤±
kΑφφορεστατιον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Λιαονινγ Προϖινχε ιν Αριδ Ζονεσ ϑιανπινγtuuwssl
פ± ÷∏¨µ¨± ‹∏ • ¤±¯¬¤±ª
kΛιαονινγ Φορεστ Μαναγεµεντ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ανδονγtt{ssul
Š¤² ⁄¤³¨ ±ª
k Φορεστ Στατιον οφ ϑιανπινγ Τοων oϑιανπινγ Χουντψo Λιαονινγ Προϖινχε ϑιανπινγtuuwssl
Αβστραχτ } …¤¶¨§²±·«¨ ³µ¬±¦¬³¯ ¶¨²© ¦¨²¯²ª¬¦¤¯ ¦¨²±²°¬¦¶¤±§ ¦¨²¯²ª¬¦¤¯ ²³·¬°∏°o·«¨ °¤±¤ª¨ °¨ ±··¨¦«±¬´∏¨¶²©¶²¬¯
¤±§º¤·¨µ¦²±¶¨µ√¤·¬²± ©²µ¨¶·º¬·«©²∏µ°¤±¤ª¨ °¨ ±·°²§¨ ¶¯o¬q¨ q¤ªµ²©²µ¨¶·µ¼o©²µ¨¶·2«¨µ¥¶o©²µ¨¶·2°¨ §¬¦¬±¤¯ ¦µ²³¶¤±§
©²µ¨¶·2©µ∏¬··µ¨ ¶¨º¨ µ¨ ¶·∏§¬¨§¬± º¨ ¶·¨µ± ¬¤²±¬±ªq׫¨ µ¨¶∏¯·¶¶«²º¨ §o±²·²±¯¼·«¨ «¬ª« ¦¨²±²°¬¦¥¨ ±¨ ©¬·o¥∏·¤¯¶²·«¨
¦¨²¯²ª¬¦¤¯ ¤±§¶²¦¬¤¯ ¥¨ ±¨ ©¬·º¬¯¯ ¥¨ ¤¦«¬¨√¨ §qŒ©©²∏µ°²§¨ ¶¯¤µ¨ ∏¶¨§º¬·«¦²°¥¬±¤·¬²±o¬·º¬¯¯ ¥¨ ¤ª²²§º¤¼·²·µ¤±¶©²µ°
·«¨ ¶²¬¯ ¤±§º¤·¨µ¦²±¶¨µ√¤·¬²±©²µ¨¶·¬± º¨ ¶·¨µ± ¬¤²±¬±ªq
Κεψ ωορδσ} „ªµ²©²µ¨¶·µ¼ °¤±¤ª¨ °¨ ±·o≤²°³µ¨«¨ ±¶¬√¨ ¥¨ ±¨ ©¬·o• ¶¨·¨µ± ¬¤²±¬±ªo∞¦²±²°¬¦©²µ¨¶·
辽西地区属半干旱丘陵区 o由于地势起伏 o雨量集中 o土壤粘重 o植被稀疏 o森林覆盖率低 o成为我省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 ∀水土流失的结果是导致表土破坏 o底土裸露 o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恶化 o土地生
产力下降 o增加了植被恢复的难度 ∀为迅速改变辽西地区贫瘠落后的面貌 o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建国以
来 o这一地区开展了大面积人工造林工作 o据统计资料表明 o以油松纯林为主的水保林面积达 xv万
«°u o这些林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o推动国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以大面
积纯林为主的油松水土保持林存在树种单一 !层次简单 !病虫害严重 !地力衰退 !水土流失严重 !林木生
长量低等问题 ∀作为辽西地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o其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还没有得到发挥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 o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 o应用种群生态学理论 o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则
拓展生态位 o合理组装生态位 o将多种结构群落协调配置 o疏通物质与能量流通渠道 o开拓未被有效利用
的生态位 o以获得最大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
为了消除现有水土保持林存在的生态滞竭 o自我调节能力低下问题 o从 t||s年开始 o开展了辽西地
区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o并根据辽西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o提出了 w种复合经营模式 o旨在
探讨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合理经营的途径 o为水土保持林高效 !多功能可持续集约经营提供依据 ∀
t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设在辽西地区凌源市国营欺天林场聂虎沟工区 ∀本区属于低山丘陵区 o海拔 xvs ° o境内山
峦起伏 o丘陵绵延 o沟壑纵横 o山地破碎 o水土流失严重 ∀该区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o年均温 z1| ε o平
均相对湿度 xs h ∗ zs h o年平均降水量 wss ∗ yss °° o年蒸发量 t {ss ∗ u tss °° o约为常年降水量的 u1x
∗ v1{倍 ∀各年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o常形成周期性旱年 o旱年频率达 us h ∗ ux h ∀土壤主要为发育于黄
土和红土母质的淋溶褐土 !褐土及少量碳酸盐褐土 ∀土壤瘠薄 o腐殖质含量低 o保水能力差 ∀
本区植物属华北植物区系 ∀油松k Πινυσ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l是本区的代表树种 o与辽东栎 k Θυερχυσ
λιαοτυνγενσισl !蒙古栎k Θυερχυσ µονγολιχαl等组成地带性植被 ∀草本植物隐子草k Χλειστογενεσ ηανχειl盖度
u{1vs h o万年蒿k Αρτεµισια γ µελινιιl盖度 vs1zs h o羊胡苔草k Χαρεξ χαλλιτριχηοσl盖度 vw1{s h o百里香
k Τηψυµσσερπψλλυµl等植被盖度为 y1us h ∀
u 模式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t||s年 o选择 u| ¤生不同采伐方式的油松水土保持林进行复合经营试验 ∀
u1t 模式的建立
u1t1t 林 p农复合经营模式 在带状皆伐的纯油松水土保持林的空带内k带宽 vs °l o在其它经济树种
幼树期间 o小垅种植k垅宽 us ∗ vx ¦°l玉米k Ζεα µαψσl !谷子 !豆类等农作物 o与两侧的油松形成林 p农
的复合经营模式 ∀
u1t1u 林 p药复合经营模式 在带状皆伐油松水土保持林的空带内k带宽 tx °l o秋季清除伐根 o穴状
整地k规格 vs¦° ≅ vs ¦° ≅ vs ¦°l ot||t年春季按 t1x ° ≅ u °的株行距栽植枸杞k Λψχιυµ χηινενσεlw带 o
t1s ° ≅ t1s °的株行距栽植黄花菜k Ηεµεροχαλλισ χιτριναlw 带 o以垅作撒播方式播种桔梗k Πλατψχοδον
γρανδιφλορυσlv带 ∀
u1t1v 林 p草复合经营模式 在斑块状和带状方式皆伐的油松水土保持林空带内 o在采取细致整地的
基础上 o采用小垅k垅宽 tx¦°l撒播的方式播种草木樨k Μελιχοτυσ οφφιχιναλισl和紫花苜宿k Μεδιχαγο σατιϖαl
各 u带 ∀
u1t1w 林 p果复合经营模式 在带状方式皆伐水土保持林带内k带宽 ux °l o秋季清除伐根 o穴状整地
k规格 ys¦° ≅ ys¦° ≅ ys¦°l ot||t年春季 o按 t ° ≅ v °株行距栽植大扁杏k Πρυνυσ αρµενιαχαlw带 ~山杏
kΠqσιβιριχαly带 ~按 t1x ° ≅ u1s °的株行距栽植大枣k Ζιζιπηυσϕυϕυβαlv带 o樱桃k Πρυνυσ πσευδοχερασυσlu
带 ~按 u1s ° ≅ t1s °的株行距栽植沙棘k Ηιπποπηαε ρηαµνοιδεσlw带 ∀
u1u 研究方法 采用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o采用典型抽样法选择具有代表性林分内设置
固定标准地 tt块k见表 tl o每块标准地面积 uss ∗ yss °u o分别测定标准地内各种林木k草本l的高 !径
k地径l !冠幅 !生物量 ∀并在标准地内设 t ° ≅ t °的样方 o调查枯枝落叶量及分解情况 o同时采集枯枝
落叶及土壤样品带回室内分析测定 ∀
v 结果与分析
v1t w种模式的生态效益
v1t1t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经引进各种乔木 !灌木及草本植物后 o逐步形成了各种复
合经营模式 o同时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所变化 ∀现将 t|||年测定的林地土壤表层 t ∗ ts¦°范围内的
土壤容重 !孔隙度 !土壤湿度等物理因子列于表 u加以分析 ∀
由表 u可知 o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因树种不同 o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也不同 ∀以林 p草模式效果最为
明显 ∀其土壤容重与油松纯林相比 o降低 vs h o土壤孔隙度与土壤湿度分别比油松纯林提高 uy1w h和
ux1x h ∀说明农 p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是有影响的 ∀
v1t1u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化学性质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 ot|||年测定了 w种经营模
式林分土壤 s ∗ ts¦°范围内的有机质 !全氮 !全磷含量k见表 vl及脲酶 !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k沈慧
等 oussslk见表 wl ∀由表 v可以看出 o不同模式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与纯油松纯林相比均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o其中以林2草模式最为显著 o分别提高 xv1v h和 y|1u h ∀
wyt 林 业 科 学 v|卷
表 1 试验地和调查类型的基本概况
Ταβ . 1 Βασιχ χονδιτιονσ οφ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λανδσ ανδ συρϖειεδ τψπεσ
模式类型
°¤·¨µ±¶ Œ±·¨µ¦µ²³³¬±ª
坡向
„¶³¨¦·
坡度
≥¯ ²³¨ §¨ªµ¨ Π¨kβl
土层厚度
≥²¬¯·«¬¦®±¨ ¶¶Π¦°
年龄
„ª¨Π¤
标地面积
„µ¨¤¶²©¶¤°³¯ ¶¨Π°u
林 p农
„ªµ²©²µ¨¶·µ¼
玉米
Ζεα µαψσ • x ws t yss
林 p草
ƒ²µ¨¶·º¬·««¨µ¥¶
草木樨
Μελιχοτυσ οφφιχιναλισ • z u{ u uss
紫花苜蓿
Μεδιχαγο σατιϖα • z vw u uys
林 p药
ƒ²µ¨¶·º¬·« ° §¨¬¦¬±¤¯ ¦µ²³¶
枸杞
Λψχιυµ χηινενσε ∞≥ { vx ts vss
黄花菜
Ηεµεροχαλλισ χιτρινα ∞≥ { vs vs vss
桔梗
Πλατψχοδον γρανδιφλορυσ ∞≥ | u{ ts vss
林 p果
ƒ²µ¨¶·º¬·«©µ∏¬··µ¨ ¶¨
大扁杏
Πρυνυσ αρµενιαχα • ≥ y ws ts yss
山杏
Πρυνυσσιβιριχα • ≥ z vz ts yss
沙棘
Ηιπποπηαε ρηαµνοιδεσ ≥ ts vz ts wss
大枣
Ζιζιπηυσϕυϕυβα ∞≥ { vu ts wss
对照区
≤Ž
油松纯林
°∏µ¨ ≤«¬±¨ ¶¨ °¬±¨ ¶·¤±§ • ∞ { vu ts wss
表 2 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物理性质
Ταβ . 2 Πηψσιχαλ χηαραχτερσ οφ σοιλιν διφφερεντ µ οδελσ
模式类型
°¤·¨µ±¶
容重
…∏¯® §¨±¶¬·¼
Πkª#¦°pvl
孔隙度
°²µ²¶¶¬·¼
Πh
土壤湿度
≥²¬¯ «∏°¬§¬·¼Πh
¤¬ ¬± „√¨ µ¤ª¨
林 p农 „ªµ²©²µ¨¶·µ¼ t1uzw xt1vz |1vu y1|y {1tw
林 p草 ƒ²µ¨¶·º¬·««¨µ¥¶ t1svu yv1wu tu1w |1zw tt1sz
林 p草 ƒ²µ¨¶·º¬·«©µ∏¬··µ¨ ¶¨ t1tyt xw1wy tu1z z1z{ ts1uw
林 p药 ƒ²µ¨¶·º¬·« °¨ §¬¦¬±¤¯ ¦µ²³¶ t1tzu xu1wu tt1v y1{y |1s{
油松纯林 °∏µ¨ ≤«¬±¨ ¶¨ °¬±¨ ¶·¤±§ t1vwu xs1ty |1t {1xw {1{u
表 3 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化学性质
Ταβ . 3 Χηεµιχαλ χηαραχτερσ οφ σοιλιν διφφερεντ µ οδελσ kª#®ªptl
模式类型
°¤·¨µ±¶
有机质
’µª¤±¬¦°¤·¨µ
全氮
ײ·¤¯ ‘
全磷
ײ·¤¯ ° ³‹
林 p农 „ªµ²©²µ¨¶·µ¼ tz1| s1zw s1vy z1x
林 p草 ƒ²µ¨¶·º¬·««¨µ¥¶ ut1s s1{{ s1wt z1s
林 p药 ƒ²µ¨¶·º¬·« ° §¨¬¦¬±¤¯ ¦µ²³¶ t{1y s1yw s1vx y1|
林 p果 ƒ²µ¨¶·º¬·«©µ∏¬··µ¨ ¶¨ t|1w s1zu s1vz z1u
油松纯林 °∏µ¨ ≤«¬±¨ ¶¨ °¬±¨ ¶·¤±§ tv1z s1xu s1vu z1v
xyt 第 v期 王世忠等 }辽西地区几种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从土壤酶的活性看k见表 wl ow种模式 v种土壤酶活性均大于油松纯林 o其中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
|1yz h ∗ tuw1wy h o磷酸酶活性提高了 uv1{ h ∗ |x1x h o蔗糖酶活性提高了 {1zz h ∗ t{v1z h ∀可见 o复
合经营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要好于纯油松水土保持林 o并且土壤的肥力水平也有所提高 ∀
表 4 不同模式土壤酶活性状况
Ταβ . 4 Σοιλ ενζψµε αχτιϖιτιεσιν διφφερεντ µ οδελσ k‘‹v2‘°ª#§ptªp tl
模式类型 °¤·¨µ±¶ 脲酶 ˜µ¨¤¶¨ 磷酸酶 °«²¶³«¤·¤¶¨ 蔗糖酶 ≥∏¦µ¤¶¨
林 p农 „ªµ²©²µ¨¶·µ¼ s1uuw s s1u{z u t1tz{
林 p草 ƒ²µ¨¶·º¬·««¨µ¥¶ s1tzx y s1wxv u v1szu
林 p药 ƒ²µ¨¶·º¬·« ° §¨¬¦¬±¤¯ ¦µ²³¶ s1tvw z s1v|{ u u1|{y
林 p果 ƒ²µ¨¶·º¬·«©µ∏¬··µ¨ ¶¨ s1tv{ | s1wuz | v1stw
油松纯林 °∏µ¨ ≤«¬±¨ ¶¨ °¬±¨ ¶·¤±§ s1ttt y s1uvt { t1s{v
图 t 不同类型农林经营模式树冠状况比较
ƒ¬ªqt ≤²°³¤µ¬¶²± ²©¦µ²º±¬± §¬©©¨µ¨±··¼³¨¶²©¤ªµ²©²µ¨¶·µ¼
τ 林冠面积 ≤µ²º± ¤µ¨¤Π°u ~υ林冠厚度 ≤µ²º±·«¬¦®±¨ ¶¶Π° q
v1t1v 林分的水土保持特性 水土保持林的水土保持特
性主要是通过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状况来反映的 ∀不
同复合经营模式具有不同的水土保持特性 ∀
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树冠层的厚度 !面积及树冠截留量
见图 t ∀由图 t可知 o复合经营模式比纯油松水保林的层
次多 !面积大 o因此树冠对降雨的截留量也大 ∀这是因为
复合经营模式形成复层林冠 o降水被逐步截留 ∀纯林树冠
与之相比 o层次少 !面积小 o所以截留量也小 ∀
不同经营模式林分由于其林分组成不同 o林下枯枝落
叶层的厚度和分解状况也各不相同 o因此 o其蓄水能力也
有所差异k见表 xl ∀
表 x表明 ow种复合经营模式与油松纯林相比 o枯枝落
叶量平均增加 |s1t h o枯枝落叶层厚度平均增加 yv1u h o
饱合持水量平均增加 tyt1y h o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也大于油松纯林 ∀由于林分结构的改变 o枯落物的
增加 o持水能力的增强 o减少了地表径流 ∀
图 u 不同经营类型土壤非毛管空隙与土壤流失量
ƒ¬ªqu ‘²± ¦¤³¬¯¯¤µ¼ ¦¤³¤¦¬·¼ ¤±§³µ²§∏¦¨§¶¤±§
·µ¤±¶³²µ·¤°²∏±·¬± §¬©©¨µ¨±·°¤±¤ª¨ ° ±¨··¼³¨¶
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是指将地表径流
转为土内径流的能力 ∀森林蓄水能力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森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 o非毛
管孔隙度的暂时性滞留贮存 o能容纳暴雨 o
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o补充地下水 ∀因此 o
森林蓄水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林地土壤
非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高表明林分
蓄水能力强 o反之 o则说明林分蓄水能力弱 ∀
据 t|||年测定 ow种经营模式类型的土壤非
毛管孔隙度均高于纯油松水保林k见图 ul ∀
由于土壤中非毛管孔隙度的提高 o土壤
的蓄水能力也随之提高 ∀土壤流失量逐渐
减少k见图 ul ∀据测定 ow种经营模式中 o土
壤流失量以林2草模式为最低 o年均只有 u1z·#«°pu o其次为林2果模式 o年均 v1s·#«°pu ∀
yyt 林 业 科 学 v|卷
表 5 不同模式枯枝落叶情况对比
Ταβ . 5 Χοµ παρισον οφλιττερ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µ οδελσ
模式类型
°¤·¨µ±¶
枯枝落叶厚度
¬·¨µ·«¬¦®±¨ ¶¶
Π¦°
枯枝落叶量
¬·¨µ ∏´¤±·¬·¬¨¶
Πk®ª#«°pul
枯枝落叶持水量
• ¤·¨µ2«²¯§¬±ª
¦¤³¤¦¬·¼ ²© ¬¯·¨µ
Πk®ª#«°pul
分解状态 ⁄¨ ¦²°³²¶¨ ¶·¤·¨Πh
未分解
˜±§¨¦²°³²¶¨§
半分解
⁄¨ ¦²°³²¶¨§
近分解
‘¨¤µ§¨¦²°³²¶¨§
其它
∞¯¶¨
林 p农
„ªµ²©²µ¨¶·µ¼ u1w v tvu1w y suw1x
林 p草
ƒ²µ¨¶·º¬·««¨µ¥¶ u1| v wyx1z y twv1z
林 p药
ƒ²µ¨¶·º¬·« °¨ §¬¦¬±¤¯ u1z v t|z1v y z||1y
林 p果
ƒ²µ¨¶·º¬·«©µ∏¬·©µ¨ ¶¨ v1t w zus1s z ww|1x u{1zv wv1|s ux1sz u1vs
油松纯林
°∏µ¨ ≤«¬±¨ ¶¨ °¬±¨ ¶·¤±§ t1z t |zw1| u xux1s w|1z{ wu1ww x1{z t1|t
v1u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v1u1t 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林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o其中直接经济
效益包括用材林树种的木材收入 o经济树种的果实 !条材收入以及药材的收入等 ∀间接经济效益包括食
用菌 o山兔和野鸡等收入 ∀直接经济效益采用净现值法 o以总量的角度反映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农林复
合经营技术从整地到评价年限整个周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 ∀为了能相互比较 o采用 us ¤为基准年 ∀并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成本和产出 o并将计算结果列于表 y加以分析 }
Λ € Ε
ν
ι € t
Χι≈kt n Ρlι ≈kt n Εlk νp ιl  ktl
式中 oΛ}投资或产出金额k元l oΧ}年投资或产出金额k元l o Ρ }物价 Ρ € y1ss h oΕ }年利率 Ε € z1|u h o
ν }投资或产出年限 ∀
资金利润率 € k产值 p 成本lΠ成本 kul
产投比 € 产值Π成本 kvl
表 6 复合经营模式与纯油松水保林效益对比
Ταβ . 6 Τηε βενεφιτ χοντραστ οφ µ αναγεµεντ τψπεσ ωιτη πυρε στανδ οφ σοιλ ανδ ωατερ χονσερϖατιον
模式类型
°¤·¨µ±¶
产值
’∏·³∏·Πk• … ≠∏¤±l
成本
≤²¶·Πk• … ≠∏¤±l
利润
°µ²©¬·Πk• … ≠∏¤±l
利润率
°µ²©¬·µ¤·¨Πh
产投比
°µ²³²µ·¬²± ²©²∏·³∏·¤±§¦²¶·
林 p农
„ªµ²©²µ¨¶·µ¼ y uwv1w{ t ww{1ys w z|w1{{ vtt1ss w1vt
林 p草
ƒ²µ¨¶·º¬·««¨µ¥¶ w {zy1uw t ysw1sv v uzu1ut usv1ss v1sw
林 p药
ƒ²µ¨¶·º¬·« ° §¨¬¦¬±¤¯ ¦µ²³¶ tu wsy1vz u wtv1zs | ||u1y{ wtw1ss x1tw
林 p果
ƒ²µ¨¶·º¬·«©µ∏¬··µ¨ ¶¨ vvx |ut1w wz twz1s| u{{ zzw1vs ytu1xs z1tu
油松纯林
°∏µ¨ ≤«¬±¨ ¶¨ °¬±¨ ¶·¤±§ u {vx1tz t szz1st t zx{1ty tyv1uw u1yv
由表 y可以看出 ow种复合经营模式的利润及产投比均高于油松纯林 ∀其中以林 p果模式所产生
利润最大 o产投比最高 ∀
zyt 第 v期 王世忠等 }辽西地区几种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v1u1u 社会效益 实行水土保持林复合经营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o因而 o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
带状方式调整每 «°u 需 xx个工日 o按此水平计算 ots万 «°u 纯油松水保林完全调整完毕 o需工日 xx万
个 o这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o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w 结论
w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对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 !防止水土流失均有显著效果 o但以林草模式效果最
好 o在具体施工中各类型经营模式应有机组合 o在发展大扁杏等经济树种时 o初期应结合种草 !农作物 !
药材等 o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 o同时还可保持水土 o这是目前辽西地区大面积发展经济林应该借鉴的
一条成型经验 ∀
林 p农 !林 p草 !林 p药 !林 p果 w种模式中林 p果模式是一种投资少 !见效快 !产投比高的一种模
式 o适宜在辽西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
水土保持林复合经营模式是辽西地区结合低质水土保持林改造 !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途径 ∀它充
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o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 o同时 o在逐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o实现区域社会经
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侯国华 1辽宁西部地区河滩地高效林业生产技术 q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ot||| ovskxl }uw p u{
沈 慧 o姜凤岐 o杜晓军等 1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研究 q生态学报 ousss ouskxl }zxv p zx{
孙立达 o朱金兆 1 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 q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ot||x
王世忠 o郭 浩 o谭学仁等 1 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不同林分类型效益初探 q辽宁省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q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o
t||{ }{{ p v|u
邢华文 o李勇生 1 太行山石灰岩区水保林林分结构模式研究 q山西林业科技 ousss oktl }t{ p ut
{yt 林 业 科 学 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