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echnique for Suitable Density Control of Pinus koraiensis Stand Used for Fruit and Wood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利用近50年的系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红松果材兼用林不同林分密度与直径、树高、冠幅等主要测树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等立地条件下(14地位指数),最佳的林分密度经验式为N=21182×D-1.1827。通过对现实林分的最佳密度调控,可改善林分质量,与对照比提高林木直径连年生长量15%~20%;提高树高连年生长量约5%左右,可大大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通过对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的植被多项因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测定与分析得出: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产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及土壤物理性状则有随林分密度降低而改善的趋势。历经20余年对红松果材兼用林和人工红松大径材培育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林分结实量与林分密度、林龄有直接关系。在适宜的林分密度下,在丰年后的冬季对具备截干条件的林木截去3~4枝以上主干,可人为促使林木形成多头(叉干),达到增加林木结实部位的目的,可明显提高林木结实量,改善林木质量,与对照比39年生林分一个丰年可提高结实量39kg·hm-2,净增产值约780元·hm-2

By using observation data over 50 year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 of different stand density with diameter, height, crown of trees and so 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formula for stand density under moderate site condition (index of 14) was N=21 182×D-1.182 7 . Stand quality was promoted by adjusting existing stand density. Compared with contrast, annual diameter and height increment were increased by 15%~20% and 5%, respectively, which would greatly reduce the duration of breeding large pol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s of plant and analys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 of soils under different density, species diversity and biomass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Conversely, the nutrition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y were enhanced with the decrease of density. Twenty years observation indicated that seed production had direct relations to stand density and age.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the research,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uitable stand density, cutting 3~4 branches and trunk at the top of tree in the first winter after abundant year, multi-tips would be gotten. As a result, multiple coning branches would be reached. Combining with pruning, wood quality could be promoted and seed production would be greatly increased. In an abundant year, cones could be increased about 39 kg·hm-2 and net benefit could be 780 yuan·hm-2 in a 39 a stand.


全 文 :第 wu卷 第 w期
u s s y年 w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w
„³µqou s s y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3
贾 云t 张利民t 谭学仁t 王 卫t 张华友u
kt1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丹东 tt{ssu ~u1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丹东 tt{ssul
摘 要 } 利用近 xs年的系统定位观测资料 o分析红松果材兼用林不同林分密度与直径 !树高 !冠幅等主要测树因
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中等立地条件下ktw地位指数l o最佳的林分密度经验式为 Ν € ut t{u ≅ ∆ p t1t{u z ∀通过对
现实林分的最佳密度调控 o可改善林分质量 o与对照比提高林木直径连年生长量 tx h ∗ us h ~提高树高连年生长量
约 x h左右 o可大大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 ∀通过对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的植被多项因子 o土壤物理 !化学性质测
定与分析得出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产量 o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及土壤物理性状
则有随林分密度降低而改善的趋势 ∀历经 us余年对红松果材兼用林和人工红松大径材培育的试验结果分析表
明 }林分结实量与林分密度 !林龄有直接关系 ∀在适宜的林分密度下 o在丰年后的冬季对具备截干条件的林木截去
v ∗ w枝以上主干 o可人为促使林木形成多头k叉干l o达到增加林木结实部位的目的 o可明显提高林木结实量 o改善
林木质量 o与对照比 v|年生林分一个丰年可提高结实量 v| ®ª#«°pu o净增产值约 z{s 元#«°pu ∀
关键词 } 红松 ~果材兼用林 ~适宜密度 ~生态效果 ~林木截干技术
中图分类号 }≥zxv1v ~≥zxv1x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w p ssxt p sy
收稿日期 }ussw p su p us ∀
基金项目 }辽宁省科技厅项目 ∀
3 参加本项研究的还有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的王行轩 !王忠利 !吴振铎 !胡万良等同志 o特此致谢 ∀
Στυδιεσ ον Τεχηνιθυεφορ Συιταβλε ∆ενσιτψ Χοντρολ οφ Πινυσ κοραιενσισ
Στανδ Υσεδ φορ Φρυιτ ανδ Ωοοδ
¬¤ ≠∏±t «¤±ª¬°¬±t פ± ÷∏¨µ¨±t • ¤±ª • ¬¨t «¤±ª ‹∏¤¼²∏u
kt1 Λιαονινγ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Μαναγεµεντ ∆ανδονγ tt{ssu ~u1 ∆ανδονγ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Σχιενχε ∆ανδονγ tt{ssul
Αβστραχτ } …¼ ∏¶¬±ª²¥¶¨µ√¤·¬²± §¤·¤²√¨ µxs ¼¨ ¤µ¶o·«¨ ³¤³¨µ¶¼¶·¨°¤·¬¦¤¯ ¼¯ ¤±¤¯¼½¨ §·«¨ µ¨ ¤¯·¬²±¶²©§¬©©¨µ¨±·¶·¤±§§¨±¶¬·¼
º¬·«§¬¤°¨ ·¨µo«¨¬ª«·o¦µ²º±²©·µ¨ ¶¨¤±§¶²²±q׫¨ µ¨¶∏¯·¶«²º¨ §·«¤··«¨ ¶∏¬·¤¥¯¨©²µ°∏¯¤©²µ¶·¤±§§¨±¶¬·¼∏±§¨µ°²§¨µ¤·¨¶¬·¨
¦²±§¬·¬²± k¬±§¨¬²©twl º¤¶ Ν€ ut t{u ≅ ∆ p t1t{u z q≥·¤±§ ∏´¤¯¬·¼ º¤¶³µ²°²·¨§¥¼ ¤§­∏¶·¬±ª ¬¨¬¶·¬±ª¶·¤±§§¨±¶¬·¼q≤²°³¤µ¨§
º¬·«¦²±·µ¤¶·o¤±±∏¤¯ §¬¤°¨ ·¨µ¤±§«¨¬ª«·¬±¦µ¨°¨ ±·º¨ µ¨ ¬±¦µ¨¤¶¨§¥¼tx h ∗ us h ¤±§x h oµ¨¶³¨¦·¬√¨ ¼¯ oº«¬¦«º²∏¯§ªµ¨¤·¯¼
µ¨§∏¦¨ ·«¨ §∏µ¤·¬²±²©¥µ¨ §¨¬±ª ¤¯µª¨ ³²¯¨q„¦¦²µ§¬±ª·²¬±√¨ ¶·¬ª¤·¬²±¶²©³¯¤±·¤±§¤±¤¯¼¶¨¶²©³«¼¶¬¦¤¯ ¤±§¦«¨ °¬¦¤¯ ³µ²³¨µ·¼²©
¶²¬¯¶∏±§¨µ§¬©©¨µ¨±·§¨±¶¬·¼o¶³¨¦¬¨¶§¬√¨ µ¶¬·¼¤±§¥¬²°¤¶¶º¨ µ¨ §¨¦µ¨¤¶¨§º¬·«·«¨ ¬±¦µ¨¤¶¨ ²©§¨±¶¬·¼q≤²±√¨ µ¶¨ ¼¯ o·«¨ ±∏·µ¬·¬²±
¤±§¶²¬¯ ³«¼¶¬¦¤¯ ³µ²³¨µ·¼ º¨ µ¨ ±¨«¤±¦¨§º¬·«·«¨ §¨¦µ¨¤¶¨ ²©§¨±¶¬·¼q׺¨ ±·¼ ¼¨ ¤µ¶²¥¶¨µ√¤·¬²±¬±§¬¦¤·¨§·«¤·¶¨ §¨³µ²§∏¦·¬²±
«¤§§¬µ¨¦·µ¨ ¤¯·¬²±¶·²¶·¤±§ §¨±¶¬·¼ ¤±§¤ª¨ q …¤¶¨§²± ·«¨ ¶·¤±§¤µ§²©·«¨ µ¨¶¨¤µ¦«o∏±§¨µ·«¨ ¦²±§¬·¬²±¶²©¶∏¬·¤¥¯¨¶·¤±§
§¨±¶¬·¼ o¦∏·¬±ªv ∗ w ¥µ¤±¦«¨¶¤±§·µ∏±®¤··«¨ ·²³²©·µ¨¨¬±·«¨ ©¬µ¶·º¬±·¨µ¤©·¨µ¤¥∏±§¤±·¼¨ ¤µo°∏¯·¬2·¬³¶º²∏¯§¥¨ ª²·¨±q„¶
¤µ¨¶∏¯·o °∏¯·¬³¯¨¦²±¬±ª ¥µ¤±¦«¨¶ º²∏¯§ ¥¨ µ¨¤¦«¨§q ≤²°¥¬±¬±ª º¬·« ³µ∏±¬±ªo º²²§ ∏´¤¯¬·¼ ¦²∏¯§ ¥¨ ³µ²°²·¨§¤±§ ¶¨ §¨
³µ²§∏¦·¬²± º²∏¯§¥¨ ªµ¨¤·¯¼¬±¦µ¨¤¶¨§qŒ± ¤± ¤¥∏±§¤±·¼¨ ¤µo¦²±¨ ¶¦²∏¯§¥¨ ¬±¦µ¨¤¶¨§¤¥²∏·v| ®ª#«°pu ¤±§±¨·¥¨ ±¨ ©¬·¦²∏¯§
¥¨ z{s ¼∏¤±#«°pu ¬± ¤v| ¤¶·¤±§q
Κεψ ωορδσ} Πινυσκοραιενσισ~©²µ¨¶·∏¶¨§©²µ©µ∏¬·¤±§º²²§~¶∏¬·¤¥¯¨¶·¤±§§¨±¶¬·¼~ ¦¨²¯²ª¬¦¤¯ ©¨©¨¦·~·¨¦«±¬´∏¨ ©²µ·µ∏±¦¤·¬²±
红松k Πινυσ κοραιενσισl果材兼用林 o是一种人工红松纯林 o以大径材培育和提高种子产量为主要目标 o并
兼顾生态效益的一种林木培育方式 ∀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和较强的生态防护效能 o现已成为我国东北
地区商品林主要经营模式之一 o在某种程度上标示了人工高效商品林的培育方向 ∀因此 o开展对人工红松果
材兼用林的培育途径研究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o而且有助于解决当前生产中广泛存在的技术问题 ∀
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的关键技术是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分密度k齐鸿儒等 ot|{z ~谭学仁 ousssl ∀有
关红松人工林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 o但红松果材兼用林 o尤其针对适宜密度的研究并不多见 ∀笔者发
现 o缺乏理论支持已成为这一模式推广的主要障碍 ∀诸如 }不同年龄阶段的适宜密度 !截干高度及效果等 ∀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试验开始于 us世纪 ys年代 o红松果材兼用林的试验研究正
式启动于 {s年代初期 o经过数十年的观测与试验 o现已取得初步结果 ∀
t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第 ´区组试验始于 t|yz年春 o当时林龄 t{年 o分别设置面积各为 t sss °u 的试验小区 x个 o间伐强度分
别为 vt h !v{ h !xv h !zt h o最初保留 u sss !t yss !t uss !{ss株#«°pu o对照为 u vws株#«°pu ∀又经过 t|zu !
t|{u !t||y年共 w次间伐后 o现分别保留 t sss !zxs !xxs !wys株#«°pu o对照则经自然淘汰 o现为 t yvt株#
«°pu ∀第 µ区组位于 ´区组同一林内 o设置于 t|y{年春 o当时林龄 t|年 o除设置年份与第 ´区组略有差别
外 o其余如 }小区个数 !面积 !间伐方法 !间伐强度 !间伐时间等基本相同 o是第 ´区组的重复 ∀现林地各小区
分别保留 wyy !yss !yvt !zvy株#«°pu o对照为 t wss株#«°pu ∀第 ¶区组设置于 t|zu年春 o当时林龄 ty年 o设
w个 t sss °u 试验小区 o分别保留 t yzs !t |ys !u uzs !对照为 u |ws株#«°pu ∀又经 t|z{ !t|{z !usss年共 w次
间伐 o现保留株数分别为 t sxs !{ts !xts株#«°pu o对照为 t yxt株#«°pu ∀其作业方法及密度控制等基本与
第 ´区组相同 ∀以上 v个试验区组 o区组内各小区间立地环境因子基本一致 o从试验区设立起至今每间隔 u
年测定 t次胸径 o逐年测定结实量 ox ∗ ts年测定 t次林木逐年高生长量和冠幅 ∀第 ·区组 o设置于 t||s年
春 o当时林龄 u|年 o设 u个小区 o同等立地条件 o保留密度均为 t tys株#«°pu o截干与不截干k对照l各 t小
区 o面积 yyz °u ∀第 ∏ ∗ ¬组分设于 t|{x ) t||x年间 o共 ut个试验小区 o主要目的一是第 ·区组的重复 o二
是同步测定修枝对大径材培育影响 !林地施肥与结实关系等 o林龄区间 t{ ∗ v|年 o各小区面积除 √ 区组为
yyz °u 外 o均为 t sss °u o并分设对照 ∀主要测定因子为 }每间隔 u年测定 t次胸径 o逐年测定林木结实量 ∀
由于林分密度对林内物种生存环境的影响 o导致林内其他植物以及土壤环境的相应变动 ~又采用样方调
查方法分别对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的植被种类 !株数 !高度 o单位面积生物量进行测定 o样方面积 t °u o每试
验小区内设 v次重复 ∀在测定上述因子的同时 o对第 µ组试验区 o分别测定了各密度条件下的土壤主要养分
和主要物理性状指标 ∀具体测定是依国家标准局kt|{zl进行 ∀
u 结果与分析
图 t 不同间伐区各年龄阶段直径生长量
ƒ¬ªqt ⁄¬¤° ·¨¨µ¬±¦µ¨°¨ ±·²© Πqκοραιενσι󷵨¨¤·§¬©©¨µ¨±·
¤ª¨2¦¯¤¶¶¨¶ªµ²º±¬± §¬©©¨µ¨±·¬±·¨µ°¨ §¬¤·¨ ¦∏·¬±ª¤µ¨¤¶
林分适宜密度标准因培育目的不同而不同 ∀红
松果材兼用林是以大径材培育和种子丰产 u项指标
为目的 o同时又必须兼顾森林的生态效能 ∀实质上
培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对林分密度的调整 ∀
211 林分密度对几个重要指标的影响
u1t1t 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 间伐的效果首先
表现在对直径生长的影响上 ∀在所有的区组试验中
都表现出这一规律 o并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效果愈明
显 ∀与对照相比 ovs年生以前提高效果均大于 vs
年生以后 ~从总平均生长量看 o不论立地条件如何变
化 o各区组间与对照区比提高的幅度均在 tx h ∗
ux h ∀以第 ´区组为例 o历经 w次间伐后的生长过
程如图 t ∀w次间伐中 o都是采取/下层抚育法0 o现
存保留木中 o均为生长速度快 !结实量相对较高具培
养前途的优良木 ∀
能否使林木密度适宜并均匀分布 o是获取林分高质高产的条件 o也是大径材培育的前提 ∀第 ´组试验 o
历经 w次下层抚育表明 o强度间伐可明显提高直径生长量和大径材培育的进程 ∀从表 t可见 o由于密度控制
的强度不同 o其效果不同 o就整体而言 o对照区遵从/密度效应0原理k吉良 夫等 ot|xz ~荻原秋男 ot|yx¤~
t|yx¥l o林地现存量最高 o但质量最差 o林分平均直径 ∆ ∴vs ¦°以上株数仅为 s1yt h ∀每公顷保留 wys和
xxs株小区 o∆ ∴vs ¦°的林木株数占到总株数的 wu1| h和 us1s h o但从现存量上看 o又有些偏低 ∀这一规律
在其他区组试验中也有同样表现 ∀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k谭学仁 ousss ~齐鸿儒 o
ux 林 业 科 学 wu卷
t|{{ ~贾云等 ot|{x ~荻原秋男 ot|yx¤~t|yx¥l ∀
表 1 密度对林木直径生长的作用分析
Ταβ .1 Αναλψσισ οφ στανδ δενσιτψ εφφεχτ ον διαµετερ γροωτη οφ φορεστ τρεεσ
现存株数
°µ¨¶¨±··µ¨ ¶¨Π
k·µ¨ #¨«°pul
平均直径
„√¨ µ¤ª¨ §¬¤° ·¨¨µΠ¦°
立木蓄积量
Šµ²º¬±ª¶·²¦®Π
k°v#«°pul
w次间伐量合计
ײ·¤¯ ¬±·¨µ° §¨¬¤·¨ ¦∏·¬±ª
¬± w·¬°¨ ¶Πk°v#«°pul
∆ ∴vs ¦°林木株数
‘∏°¥¨µ¶²©©²µ¨¶··µ¨ ¶¨ ∆ ∴vs ¦°
株数 ‘∏°¥¨µΠ·µ¨¨ 占总株数的比 °¨ µ¦¨±·¤ª¨ ²©·²·¤¯Πh
wys vs1| vwv1uwx tt|1zy{ uzs wu1|
xxs u{1s vst1|xs tst1yvx tts us1s
zxs uy1w wzw1wtv z{1xtt tvs tz1v
t sss ux1u wut1zss yt1y|v us u1s
t yvtk≤Žl t|1su zsu1wzu ts s1yt
连续 vx年的观测结果证明 o中等立地ktw地位指数l条件下 o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的适宜密度应遵从
式ktl
Ν€ ut t{u ≅ ∆ p t1t{u zk Ρu € s1|xl ktl
式中 ν € t|w ∀可靠性为 |x h 时的估测精度k Π¨ l }林分平均直径 y ∗ us ¦°时为 {z1y h out ∗ ux ¦°时为
{t1v h ouy ∗ vu ¦°时为 xt1wz h ∀
图 u 不同间伐强度间各年龄阶段树高生长量
ƒ¬ªqu ‹ ¬¨ª«·¬±¦µ¨° ±¨·²© Πqκοραιενσι󷵨¨¤·§¬©©¨µ¨±·
¤ª¨2¦¯¤¶¶¨¶ªµ²º±¬± §¬©©¨µ¨±·¬±·¨µ°¨ §¬¤·¨ ¦∏·¬±ª¤µ¨¤¶
u1t1u 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适宜的林分密度对红松
果材兼用林的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o但不如提高直
径生长效果显著k主要原因是间伐了下层小径木l o在所有
试验小区 o都表现出这一规律 ∀提高的幅度一般在 x h ∗
ts h ∀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主要受年龄和立地条件影响 ∀不
同密度条件下红松人工林的逐年高生长量见图 u ∀
u1t1v 密度对林木冠幅的影响 红松是针叶类树种中树
冠较庞大且叶面积指数较高的物种k贾云等 ot|{xl o控制树
冠过大扩张 o不但有利于林下其他物种的生存 o也是培育果
材兼用林必须考虑的问题 o而控制的手段唯有调整密度 o也
就是说 o不同年龄阶段的树木冠幅 o同样也是林分密度适宜
与否的衡量标准 ∀
图 v数据是在适宜密度林分中测定的 o揭示了冠幅这
一主要密度控制因子与其他主要林分因子的关系 ∀在实施作业的前后可利用 }
树冠面积与林分密度 }Σu € ts zvs1{yy x ≅ Νp t1ss{ x ~Ρu € s1||| w ~ν € tu kul
树冠面积与林龄 }Σu € t1{vx z ≅ t1swu |Α~Ρu € s1||| w ~ν € uz kvl
树冠面积与直径 }Σu € t1y|y u ≅ t1sy{ z ∆t1v ~Ρu € s1{st ~ν € tus kwl
树冠面积与树高 }Σu € u1svz u ≅ t1s|| Η~Ρu € s1||z ~ν € tus kxl
式中 }Σu 为树冠投影面积 ~Ν为单位面积株数 ~Α为林龄 ~∆t1v为平均胸径 ~Η为林分平均高 ~Ρu 为相关系数 ~
ν为样本数 ∀kul ∗ kxl式对林木实测与经验式检验值比较 o树冠投影同样可判断林分密度是否适宜 ∀
图 v 树冠面积与林分密度 !林龄 !直径 !树高的关系
ƒ¬ªqv • ¨¯¤·¬²±¶«¬³¥¨·º¨¨ ± ¤µ¨¤²©·µ¨¨¦µ²º± ¤±§¶·¤±§§¨±¶¬·¼o©²µ¨¶·¤ª¨ o·µ¨¨¨¯¬¤° ·¨¨µo·µ¨¨«¬ª«·
vx 第 w期 贾 云等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图 w 不同密度条件下植被情况
ƒ¬ªqw ƒ²µ¨¶·√ ª¨¨·¤·¬²±¶¬± §¬©©¨µ¨±·§¨±¶¬·¬¨¶
u1t1w 密度对林下植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tl灌草类物种多
样性分析 林下灌草类植物的生长状况 o直接受控于林地透光量的
大小 ∀经验证明 o林下灌草类植被生长过于茂盛 o表明林木生产力并
未达到最高 ~林下灌草类植被量过少 o虽可获得较高的林木生产力 o
但又易引起林地表物种量单一 o降低了林分生态防护效能 ∀在近 xs
年的试验中 o每间隔 ts ∗ tx年对试验区内的各密度区进行 t次调整 o
林分郁闭度的变化使林下植被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o但各密度条件
下植被物种指标的比值又基本呈衡定状态 ∀利用第 µ组不同密度的
试验 o当林分实施第 v次间伐作业后的第 x年 o测定不同密度条件下
的植物种类 !株数 !高度和生长量 o结果见图 w ∀在测定的 w项指标
中 o单位面积植被株数 !生物量 !高度与林分密度呈反比 ~而单位面积
物种数量则关系不明显 ∀
w个指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 wys ∗ yvt株#«°pu o结合林分直径 !树高 !结实等主要生产量纲指标 o表明当
林龄达 xs年时在 yss ∗ yvt株#«°pu是较理想的生态效果组合 ∀
ul林分密度对土壤理化指标影响 由于林分密度的不同 o经过 xs余年的森林培育利用 o各区组间土壤
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 o同样是研究的重点 ∀利用第 µ组试验区的条件对此进行定量比较 ∀在典型地段 v次
重复取样 o取样范围 }„层为距地表 us ¦°之内 ~…层为距地表 us ∗ ws ¦°之内 ∀结果见表 u ∀
经过 xs余年 w次密度调整过程 o总的趋势是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作用不大 o但也表
现出随林分密度增加 o营养成分指标均呈下降的趋势 o而 wys 株#«°pu密度下营养状况表现良好 ∀其他的密
度组合则规律不明显 ∀
表 2 土壤主要理化指标
Ταβ .2 Μαιν ινδεξεσ οφ πηψσιχαλ ανδ χηεµιχαλ προπερτψ οφ σοιλ
密 度
⁄¨ ±¶¬·¼Π
k·µ¨ #¨«°pul
³‹值
³‹ √¤¯∏¨
有机质
’µª¤±¬¦°¤·¨µΠ
kª#®ªptl
全 ‘
ײ·¤¯ ±¬·µ²ª¨ ±Π
kª#®ªptl
水解 ‘
‹¼§µ²¯¼·¬¦
±¬·µ²ª¨ ±Π
k°ª#®ªptl
有效 °
„√¤¬¯¤¥¯¨
³«²¶³«²µ∏¶Π
k°ª#®ªptl
速效 Ž
•¤³¬§¯¼ ¤√¤¬¯¤¥¯¨
³²·¤¶¶¬∏°Π
k°ª#®ªptl
土壤密度
≥²¬¯ §¨ ±¶¬·¼Π
kª#°pvl
总孔隙度
ײ·¤¯ ³²µ²¶¬·¼Π
h
wys p „ x1| wt1z t1w uyv1{ tw1w tt{1{ s1{y yx1yz
wys p … x1| vy1x s1| tz{1{ ts1y xx1w s1|{ yt1xx
yss p „ y1x vu1s t1s tys1x w1| xs1z t1ty xx1zw
yss p … x1{ tx1v s1x |t1| v1y ys1z t1ux xu1zw
yvt p „ y1u vt1w t1t tzy1x z1s yt1z t1u{ xt1zx
yvt p … x1{ t{1s s1y {w1w t1| xv1y t1sz x{1zz
zvy p „ y1v t{1w s1x yw1s {1v zy1v t1wt wz1w|
zvy p … y1w tw1w s1v wu1y w1x xu1t t1w| ww1y|
t wss p „ y1w vu1s t1t tws1t u1| zx1x t1tt xz1wu
t wss p … x1w tz1u s1w xx1| u1y wx1v t1sz xu1zw
212 促进结实技术及效果分析
促进林分种子丰产是本项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 ∀据测算 ows ∗ xs年生红松林松籽产值基本可与木材产
值持平k谭学仁 ousssl o这是红松果材兼用林之所以成为高效商品用材林的重要原因之一 ∀
促进结实技术研究起步于 t|{x年春 o试验的方法与内容包括 }密度与结实 !截干与结实 !施肥与结实 !调
整林地酸碱度与结实以及修枝与结实等诸多方法 ∀经过近 us年多次重复试验的结果 o有意义并效果显著的
方法是 }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采取人工截干技术 ∀
u1u1t 不同截干高度的效果比较 截干是指当林木达到一定高度后 o截去树梢端第 v ∗ w轮枝以上主干 o人
为促使林木形成多头k叉干l o增加结实部位的方法 ∀不同截干高度表现出不同的结实效果 o在所设置的多组
试验中 o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性 o其中第 √组试验区效果表现最为明显 o统计结果列于表 v ∀
截干作业后第 v年起 o林木开始结实 o通过 w个丰年的连续调查 o可总结如下基本规律 }同一林分内 o采
取截干措施后 o丰产效果在第 u至第 v个结实周期达到顶峰 o当梢端侧枝经过竞争再一次形成中央主干以
后 o效果逐渐消失 ~截干高度控制在截去 v ∗ w层以上主梢的效果相对好些 o由于截干后侧枝替代主梢形成的
wx 林 业 科 学 wu卷
表 3 不同截干高度效果分析
Ταβ .3 Αναλψσισ ον τηε εφφεχτ οφ διφφερεντ τρυνχατιον ηειγητσ
林龄
㻬
密度
⁄¨ ±¶¬·¼Π
k·µ¨ #¨«°pul
直径
⁄…‹Π¦°
截干位置
×µ∏±¦¤·¬²± ³²¶¬·¬²±
t||v年
球果数
≤²±¨ ¶¬±
t||v
t||w年
球果数
≤²±¨ ¶¬±
t||w
t||z年
球果数
≤²±¨ ¶¬±
t||z
usss年
球果数
≤²±¨ ¶¬±
usss
w个丰年
平均值
„√¨ µ¤ª¨ ²©w
¤¥∏±§¤±·¼¨ ¤µ¶
高于对照
²µ¨ ·«¤±
≤ŽΠh
u| t tys ty1w
截 t层轮枝
≤∏·t2¯ ¤¼¨ µ·µ²¦«¤¯ ¥µ¤±¦« x1u| tt1yw tv1t z1ut |1vt u{1sv
截 u层轮枝
≤∏·u2¯ ¤¼¨ µ·µ²¦«¤¯ ¥µ¤±¦« {1vv {1tv tu1uu |1{v |1yv vs1wv
截 v层轮枝
≤∏·v2¯ ¤¼¨ µ·µ²¦«¤¯ ¥µ¤±¦« ts1tv tt1{{ tv1zx z1s ts1y| vy1zv
截 w层轮枝
≤∏·w2¯ ¤¼¨ µ·µ²¦«¤¯ ¥µ¤±¦« v1ys tw1vv y1xu z1yx {1su ty1wy
对照 ≤Ž u1tw ts1|v y1xw z1uw y1zs s
新主干具备一定的粗度和力度 o能够满足林木结实的需要 ∀
u1u1u 林分密度对结实的影响 红松人工林的结实与林龄 !立地条件和密度有直接关系 o在同一林龄 !同一
立地条件下影响林木结实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 ∀利用草河口地区 wt年生红松不同间伐强度试验区k第 ´
组l种子丰年调查结果列于表 w ∀由表 w可见 o在密度的作用下 o林分结实量及种子质量呈明显的梯级规律 ∀
表 4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木结实影响
Ταβ .4 Εφφεχτ οφ διφφερεντ στανδ δενσιτιεσ ον φρυιτινγ οφ τρεεσ
试验密度
⁄¨ ±¶¬·¼Π
k·µ¨ #¨«°pul
结实株率
•¤·¨ ²©©µ∏¬·¬±ª
·µ¨ ¶¨Πh
平均单株结实量
„√¨ µ¤ª¨ ¼¬¨ §¯²©¬±§¬√¬§∏¤¯Π
k®ª#·µ¨ p¨ tl
林分结实量
≠¬¨ §¯²©·µ¨ ¶¨Π
k®ª#«°pul
单球果质量
≤²±¨
º ¬¨ª«·Πª
球果种子粒数k粒l
„°²∏±·²©
¶¨ §¨¶Πªµ¤¬±
wys xs1| u1ty ysx {{1y {s
xxs ws1y u1sw y{s zt1w yu
zxs vt1y s1yx yzx yw1v xx
t sss vs1z s1vv wuy w{1t v|
t yvtk≤Žl uv1w s1t{ u|z yv1{ x{
u1u1v 不同密度的截干效果比较 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分析 o适宜强度的截干和适当的林分密度 o对林
木的结实均具有促进作用 o那么在适宜密度的基础上再对林木实施截干 o是否会取得双重效果 ‚对此利用第
∏区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试验区组分别设置于不同立地 !不同年龄的林分内kv次重复l且同一方法 ∀
结果列于表 x ∀
表 5 不同密度的截干效果分析
Ταβ .5 Αναλψσισ ον τηε τρυνχατιον εφφεχτ οφ διφφερεντ δενσιτιεσ
林 龄
„ª¨ Π¤
林分密度
⁄¨ ±¶¬·¼Π
k·µ¨ #¨«°pul
处理方法
×µ¨¤·°¨ ±·¶
结实率
•¤·¨ ²©
©µ∏¬·¬±ªΠh
单株结果数
≤²±¨ ¶²©¬±§¬√¬§∏¤¯Π
k¦²±¨ #·µ¨ p¨ tl
单株种子
≥¨¨§¶²©
¬±§¬√¬§∏¤¯Π®ª
林分种子
≥¨ §¨¶²©
¶·¤±§Π®ª
uy wys 截干 ×µ∏±¦¤·¬²± |s1s t|1w s1sx{ t xt{1xwtu 对照 ≤Ž |y1z tx1u s1syt u v|v1v
vw t |zx 截干 ×µ∏±¦¤·¬²± yu1s v1u s1sxx { vxu1yt {v{ 对照 ≤Ž z|1t v1u s1syz s v|w1t
v| t s|w 截干 ×µ∏±¦¤·¬²± {t1s y1y s1sxx | wsv1y|zs 对照 ≤Ž xz1{ x1| s1syw y vy|1z
作业的过程是将 uy和 v|年生两林分的密度首先调整到果材兼用林适宜的密度区间 ovw年生林分保持
原有密度 o在此基础上仅将对照区间伐强度再增加 ts h !z h !tt h与实施截干方法比较 ∀从中得出 }结实株
率 o对照区高于截干区 s1u h ~单株结实个数 o截干区多 t1y个 ~单株种子重量对照区比截干区高 s1ssw { ®ª~
林分种子产量则由于截干区具有株数的优势而高于对照区 v|1u ®ª#«°pu ∀但从中也可看到 }vw年生的试验
组合 o由于截干试验区密度较大的原因 o对照区单株结实率呈略高于截干区 ∀对此现象笔者认为 }截干作业
应在适宜密度的条件下进行 o否则截干措施促进结实的效果将会丧失 ∀从提高林分总体产量而言 o综合措施
xx 第 w期 贾 云等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显得尤为必要 ∀
综上分析得出 }无论从个体或是林分整体由截干所起的作用 o要在林分适宜密度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种子
丰产的效果 o林分密度过大即使对林木进行截干处理 o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第 u次形成中央主干 o达不到较
长时期增加结果部位的目的 ~在 uy ∗ v|年龄段中 o林分总产量是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 ∀
u1u1w 林分截干标准的制定 在红松人工林中实施截干作业 o叶量的增加不但可促进种子产量 o一定程度
上还可提高林木直径生长量 o是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的主要措施 ∀结合红松速生丰产林确定的不同地位指
数和红松大径材标准k齐鸿儒等 ot|{zl o将观测调查结果归纳整理后 o制定人工红松林截干作业指标k表 yl ∀
表 6 红松果材兼用林截干指标
Ταβ .6 Τρυνχατιον ινδεξεσ οφ Π . κοραιενσισστανδ υσεδ φορ φρυιτ ανδ ωοοδ
地位指数
Œ±§¨¬²©¶¬·¨
作业林龄
• ²µ®¬±ª¤ª¨Π¤
平均高
„√¨ µ¤ª¨ «¨¬ª«·Π°
平均直径
„√¨ µ¤ª¨ §¬¤°¨ ·¨µΠ¦°
林分密度
⁄¨ ±¶¬·¼Πk·µ¨ #¨«°pul
截干高度
‹ ¬¨ª«·²©·µ∏±¦¤·¬²±Π°
tu vx ∗ ws tv1u ∗ tw1| tz1y ∗ tu1t yss  tu1s
tv vs ∗ vx tu1t ∗ tw1u ty1y ∗ t{1x yss  tt1s
tw ux ∗ vs ts1z ∗ tv1t tv1z ∗ tz1x yss  |1x
截干高度标准是根据国家造材指标中最大长度k{ °l的有关规定k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科技司 o
t||ul o并充分考虑了该区域红松生长的特性而制定的 ∀作业要求在冬季进行 o要求截口平整 o并不能损伤树
皮及最顶端侧枝 o若考虑作业成本最好与修枝同步进行 ∀
v 结论
红松果材兼用林经营的关键是密度控制 o而不同年龄阶段林分的适宜密度标准 Ν € ut t{u ≅ ∆ p t1t{u z适
宜于一般立地条件下ktw地位指数l的红松人工纯林 ∀
红松果材兼用林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 o同样具有强大的生态防护效能 ∀试验结果证明 }林下植被物种多
样性及生物产量随单位面积立木株数增加而减少 ~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o同样随单位
面积立木株数增加而劣化 ∀
红松果材兼用林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o依照本项研究的密度标准与截干参考指标和修枝等措施对林分
进行集约经营 o适宜的林分密度可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 us h k与对照比l o树高可提高 x h左右 o缩短大径材
培育年限约 us年 ∀与对照比 v|年生林分可提高单位面积结实量 v| ®ª#«°pu o一个丰年可增净产值约合人
民币 z{s元#«°pu ∀
参 考 文 献
丁宝永 o张世英 o陈祥伟 o等 1t||w q红松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q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ovvs p vx{
荻原秋男 qt|yx¤q自己 引 − 体 Κ ∗ 1 κ平均个体重 !密度 Ν 迹 Κ 9 κ q名大演 otx }xt p yz
荻原秋男 qt|yx¥q自己 引 − 体 Κ ∗ 1 κ密度 果 Ν ° { | „ ˜ r理 q名大演 otx }vt p xs
国家标准局 qt|{z q森林土壤分析方法 }第 u !v分册 q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贾 云 o张 放 qt|{x q草河口林区人工红松林生物产量的调查研究 q辽宁林业科技 ox }t{ p uv
吉良 夫 o依田恭二 qt|xz q林分密度 Η生 力 q北方林 otys p tyx
齐鸿儒 o张 放 o谭学仁 o等 qt|{z q红松速生丰产林国家专业标准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齐鸿儒主编 qt||t q红松人工林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 p yv
齐鸿儒 qt|{{ q草河口地区红松人工林生长及其生产力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uwkvl }vv| p vwx
谭学仁 qusss q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及种材兼用林效果分析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v }zs p zx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科技司 qt||u q林业标准汇编 }四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只木良也 qt|yv q 争密度 果 ρ基 Κ 7 ? 材 予 q林 研 otxw }t p |
k责任编辑 郑槐明l
yx 林 业 科 学 wu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