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云南省2000—2006年各类退耕还林面积和树种数据,设定2007—2010年间的6种年度造林与采伐情景,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的人工林生长数据,拟合出各造林树种的经验生长曲线,并利用这些能够反映不同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平均生长曲线,结合生物量扩展因子、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估算不同情景下的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在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8.1~8.8、19.6~25.7、18.4~33.0、20.3~34.9和 23.6~35.4 TgC。退耕地造林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占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的33%~41%。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data of the acreage and tree species of pla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s(GGP)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06, and designed the six different schemes for planting and havesting the annual area of forests in GGP from 2007 to 2010. Furthermore, the empirical growth curves for the different planted tree specie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data from national forestry inventory, and they predicted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plantations under various climates and site anditions. These curves were used for the estimating the carbon stock in the living biomass of the forests, in combination of wood density (WD),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s (BEF) and carbon fraction (CF). The prediction shows that the carbon stock in the biomass of forests in GGP in Yunnan will reach to 8.1~8.8, 19.6~25.7, 18.4~33.0, 20.3~34.9 and 23.6~35.4 TgC by the year 2010, 2020, 2030, 2040 and 2050, respectively, and the carbon stock in the biomass in the previous cropland accounts for 33%~41% of all GGPland in Yunnan.
全 文 :第 ww卷 第 x期
u s s {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w o²1x
¤¼ou s s {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 3
陈先刚t ou ov ow 张一平t 詹 卉x
kt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 yxsuuv ~ u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tsss{x ~
v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tsssv| ~ w1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昆明 yxsuuw ~ x q西南林学院国际合作处 昆明 yxsuuwl
摘 要 } 收集云南省 usss ) ussy年各类退耕还林面积和树种数据 o设定 ussz ) usts年间的 y种年度造林与采伐
情景 o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的人工林生长数据 o拟合出各造林树种的经验生长曲线 o并利用这些能够反映不
同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平均生长曲线 o结合生物量扩展因子 !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 o估算不同情景下的
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及其变化 ∀结果表明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在 usts !usus !usvs !usws和 usxs
年将分别达到 {1t ∗ {1{ !t|1y ∗ ux1z !t{1w ∗ vv1s !us1v ∗ vw1|和 uv1y ∗ vx1w ת≤ ∀退耕地造林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占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的 vv h ∗ wt h ∀
关键词 } 云南 ~退耕还林 ~碳汇潜力
中图分类号 }≥zxz1w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x p ssuw p sz
收稿日期 }ussz p tu p ut ∀
基金项目 }国家/ |zv0资助项目kussu≤
wtuxs{l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ksyszy
l ∀
3 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得到云南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o特此致谢 ∀
Βιοµασσ Χαρβον Σεθυεστρατιον Ποτεντιαλ οφ Τρεεσ υνδερ τηε
Γραιν φορ Γρεεν Προγραµσιν Ψυνναν Προϖινχε
≤«¨ ± ÷¬¤±ª¤±ªtou ov ow «¤±ª≠¬³¬±ªt «¤± ∏¬x
kt qΞισηυανγβαννα Τροπιχαλ Πλαντσ Γαρδεν οφ ΧΑΣ Κυνµινγ yxsuuv ~ u1 Ρεσεαρχη Χεντερφορ Εχο2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Σχιενχεσ οφ ΧΑΣ Βειϕινγ tsss{x ~
v1 Γραδυατε Σχηοολοφ ΧΑΣ Βειϕινγ tsssv| ~ w1 ∆επτq οφ 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Σχιενχε ανδ 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φ ΣΩΦΧ Κυνµινγ yxsuuw ~
x qΧεντερφορΙντερνατιοναλ Εξχηανγε ανδ Χοπρερατιον οφ ΣΜΦΧ Κυνµινγ yxsuuwl
Αβστραχτ} ± ·«¬¶¶·∏§¼ º¨ ¦²¯¯¨ ¦·¨§§¤·¤ ²©·«¨ ¤¦µ¨¤ª¨ ¤±§·µ¨¨¶³¨¦¬¨¶²© ³¯¤±·¤·¬²± ¤¦¦²µ§¬±ª·²·«¨ µ¤¬± ©²µµ¨ ±¨
°µ²ªµ¤°¶k°l ¬± ≠∏±±¤± °µ²√¬±¦¨ ©µ²° usss ·²ussy o¤±§§¨¶¬ª±¨ §·«¨ ¶¬¬§¬©©¨µ¨±·¶¦«¨ °¨ ¶©²µ³¯¤±·¬±ª¤±§«¤√¨ ¶·¬±ª·«¨
¤±±∏¤¯ ¤µ¨¤²©©²µ¨¶·¶¬± °©µ²° ussz·²usts qƒ∏µ·«¨µ°²µ¨ o·«¨ °¨³¬µ¬¦¤¯ ªµ²º·«¦∏µ√¨ ¶©²µ·«¨ §¬©©¨µ¨±·³¯¤±·¨§·µ¨¨¶³¨¦¬¨¶
º¨ µ¨ §¨ √¨ ²¯³¨ §¥¤¶¨§²± §¤·¤©µ²° ±¤·¬²±¤¯ ©²µ¨¶·µ¼¬±√¨ ±·²µ¼o¤±§·«¨¼ ³µ¨§¬¦·¨§·«¨ ¤√¨ µ¤ª¨ ªµ²º·«µ¤·¨ ²© ³¯¤±·¤·¬²±¶∏±§¨µ
√¤µ¬²∏¶¦¯¬°¤·¨¶¤±§¶¬·¨ ¤±§¬·¬²±¶q ׫¨¶¨ ¦∏µ√¨ ¶ º¨ µ¨ ∏¶¨§©²µ·«¨ ¶¨·¬°¤·¬±ª·«¨ ¦¤µ¥²± ¶·²¦®¬± ·«¨ ¬¯√¬±ª ¥¬²°¤¶¶²©·«¨
©²µ¨¶·¶o¬±¦²°¥¬±¤·¬²± ²© º²²§§¨±¶¬·¼ k • ⁄l o¥¬²°¤¶¶ ¬¨³¤±¶¬²± ©¤¦·²µ¶k
∞ƒl ¤±§¦¤µ¥²± ©µ¤¦·¬²± k≤ƒl q ׫¨ ³µ¨§¬¦·¬²±
¶«²º¶·«¤··«¨ ¦¤µ¥²±¶·²¦®¬±·«¨ ¥¬²°¤¶¶²©©²µ¨¶·¶¬± °¬± ≠∏±±¤± º¬¯¯ µ¨¤¦«·²{1t ∗ {1{ ot|1y ∗ ux1z ot{1w ∗ vv1s o
us1v ∗ vw1| ¤±§uv1y ∗ vx1w ת≤ ¥¼·«¨ ¼¨ ¤µusts ousus ousvs ousws ¤±§usxs oµ¨¶³¨¦·¬√¨ ¼¯ o¤±§·«¨ ¦¤µ¥²± ¶·²¦®¬±·«¨
¥¬²°¤¶¶¬±·«¨ ³µ¨√¬²∏¶¦µ²³¯¤±§¤¦¦²∏±·¶©²µvv h ∗ wt h ²©¤¯¯ °2¯ ¤±§¬± ≠∏±±¤±q
Κεψ ωορδσ} ≠∏±±¤± °µ²√¬±¦¨ ~ªµ¤¬±©²µªµ¨ ±¨ ³µ²ªµ¤°~¦¤µ¥²± ¶¨ ∏´¨¶·µ¤·¬²±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日益受到关注 o保护现有森林碳贮存以及开展造林和再造林活
动 o已成为增强陆地碳汇 !减少对大气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造林活动之
一 ∀目前 o全球 !国家和地区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变化的研究较多k⁄¬¬²± ετ αλqot||w ~
¬µ§¶¨¼ ετ
αλqot||v ~µ¬ª¤¯ ετ αλqot||u ~ƒ¤±ª ετ αλqousst ~ • ¤±ª ετ αλq~usst ~¬®¨ ετ αλqousss ~周玉荣等 ousss ~赵敏
等 oussw ~张德全等 oussu ~曹军等 oussu ~管东升等 ot||{l ∀但对退耕还林工程碳贮量及碳汇潜力的研究还
较少见 ∀云南省是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省分之一 o于 ussu年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 o截止到 ussy年年底 o
已完成退耕还林k草l面积占全国的 v1{z h o涉及造林树种近 tss种k陈建军 oussu ~李世东 ousswl ∀本研究对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进行预测 o进而探索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碳汇潜力的预测方法 o为今
后我国的生态评价体系建设和履约5京都议定书6提供依据 ∀
t 研究地概况
云南k|{β ) tsyβ ∞outβ ) u|β l属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 o地形高低起伏 o山脉河流纵横交错 o盆地湖泊星
罗棋布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 }滇西北最高 o平均海拔 v sss °以上 ~滇中高原分 v级/阶梯0 }中
北部海拔 t yss ∗ t |ss ° o中南部 t uss ∗ t wss ° o南部 xss ∗ |ss ° ~滇东南河口最低 o海拔在 xss °以下 ∀以
金沙江上段 !点苍山 !哀牢山及元江一线为界 o东部为云南高原 o西部为横断山区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与西
风南支急流依季节更替 o是云南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 ∀冬半年晴朗干燥 o夏半年多雨湿润 o干湿季
分明 ∀年均气温 x ∗ uw ε o年温差一般为 ts ∗ tx ε o日温差可达 tu ∗ us ε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
t tss °° oy )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ys h ∀全年无霜期 uts ∗ vvs §∀境内植物种类繁多 o几乎集中了从热
带 !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 ∀
u 研究方法
211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的总面积与各林分类型面积的计算
根据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历年复查报告 o整理得到 usss ) ussy年各树种的年度造林面积 ∀根据全国
usts年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目标及云南省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国退耕还林面积的比例 o推算出 ussz ) usts年云
南省需完成的退耕还林面积为 vx1sux w万 «°u o其中退耕还林 tw1svx s万 «°u o荒山造林 us1||s x万 «°u ∀未
来 w年的年度造林面积安排有以下 v种情景 }情景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总目标面积中尚未完成的部分 o
在余下 w个年度内平均安排 ~情景
}根据近 v年kussw ) ussyl间的年均递减率 vt1t h 安排 w个年度的退耕
还林面积 ~情景 ≤ }ussy年以后不再安排任何退耕还林面积k表 tl ∀ussz ) usts年各树种的年度造林面积 o
按已退耕还林的各树种的比例计算 ∀
表 1 未来云南省各树种退耕还林面积
Ταβ .1 Αρεα οφ πυρε πλαντατιον φορ εαχη σπεχιεσ υνδερ Γ ΓΠιν Ψυνναν Προϖινχειν τηε φυτυρε «°u
树种 ≥³¨¦¬¨¶ 情景 ≥¦¨±¤µ¬² 情景 ≥¦¨±¤µ¬²
ussz ) usts ussz uss{ uss| usts
华山松 Πινυσ αρµανδι z wxt1{ v tuz1s u txw1v t w{w1u t suu1y
云南松 Πινυσ ψυννανενσισ y vyz1w u yzt1| t {ws1{ t uy{1u {zv1{
兴安落叶松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ι tuw1y xu1v vy1s uw1{ tz1t
思茅松 Πινυσ κεσιψα √¤µqλανγβιανενσισ u ||t1x t uxx1v {yw1| x|x1{ wts1x
杉木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νχεολατα u xtw1x t sxx1u zuz1s xss1{ vwx1t
云杉 Πιχεα ασπερατα ty{1{ zs1{ w{1{ vv1y uv1u
柳杉 Χρψπτοµερια φορτυνει zys1v vt|1s ut|1{ txt1w tsw1v
冷杉 Αβιεσφαβριχ vsx1y tu{1u {{1w ys1| wt1|
油杉 Κετελεεριᶳq y1s u1x t1z t1u s1{
柏树 ≤¼³µ¨¶¶ u wst1w t ssz1z y|w1v wz{1v vu|1x
其他针叶树种 ·«¨µ¦²±¬©¨µ²∏¶¶³¨¦¬¨¶ |tt1| v{u1y uyv1y t{t1y tux1t
樟树 Χινναµοµυµ χαµπηορα uy1| tt1v z1{ x1w v1z
栎类 Θυερχυσ uuu1v |v1v yw1v ww1v vs1x
其他硬阔叶树种 ·«¨µ«¤µ§º²²§¶³¨¦¬¨¶ x xxz1t u vvt1| t ysy1y t tsy1{ zyu1y
桉树 ∞∏¦¤¯¼³·∏¶ y ||z1v u |vy1v u suu1| t v|v1z |ys1u
檫木 Σασσαφραστσυµυ tus1v xs1x vw1{ uw1s ty1x
杨树 Ποπυλυσ δελτοιδεσ uy{1z ttu1z zz1z xv1x vy1|
油桐 Αλυεριτεσφορδιι vuz1v tvz1v |w1y yx1u ww1|
桦木类 Βετυλα u {{v1x t uts1s {vv1y xzw1v v|x1z
其他软阔叶树种 ·«¨µ¶²©·º²²§¶³¨¦¬¨¶ uw vsz1z ts uss1u z suz1w w {wt1y v vvx1y
合计 ײ·¤¯ yw ztw1| uz txy1s t{ zs|1v tu {{|1y { {{s1x
212 碳贮量计算
由于造林对土壤 !枯死木和枯落物碳贮量的影响相对较小k°¤∏¯ ετ αλqoussul o且缺乏估计这些碳库变化
的相关参数 o本研究只关注林木生物质碳贮量 ∀各林分类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采用下式计算 }
Χσι Εϕ Εκ Αϕκ # ςιϕκ # ∆ϕ # Φ¥¨ ϕ # Φ¦ϕ ∀ ktl
xu 第 x期 陈先刚等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
式中 }Χσι 为第 ι目标年各林分类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kª≤l ~
Αϕκ为第 κ年营造的ϕ林分类型的面积 k«°ul ~
ςιϕκ为第 κ年营造的ϕ林分类型到第 ι目标年时的林分蓄积量k°v#«°pul ~
∆ϕ为ϕ林分类型的木材干质量密度kª#°pvl ~
Φ¥¨ ϕ为 ϕ林分类型的生物量扩展因子k树干生物量转换到全林生物量的转换系数 ~
Φ¦ϕ为ϕ林分类型的碳含量kª ≤#ªptl ∀
根据云南省历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所得到的不同龄级不同树种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数据 o用下述理查
得方程拟合各林分类型的蓄积生长曲线 o并用于计算第 κ年营造的ϕ林分类型到第 ι目标年时的林分蓄积
量 o即 }
ςιϕκ α≈t p ¬¨³kp β # Αl χ ∀ kul
式中 }为林龄k ι p κl o¤!¥和 ¦为拟合参数 o造林当年的蓄积量假设为零 ∀拟合结果如图 t ∀由于云南
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中人工林分树k林l种的相关数据不全 o现有数据只能拟合出云南省主要人工林类
型的生长方程k图 tl ∀其他林分类型的生长曲线用这几个主要林分类型的生长曲线替代 o即针叶类林分采
用针叶混交林的生长曲线 o硬阔叶类林分采用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曲线 o软阔叶类林分采用多树种混交林拟合
的生长曲线 ∀工程中营造的灌木 !藤本及草本植物均不纳入测算 ∀
tl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 qussw q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 q
生物量扩展因子k Φ¥¨ ϕl和木材密度k ∆ϕl计算采用中国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
体排放清单中采用的相关参数tl o碳含量来自文献资料k程根伟等 oussv ~刘华等 oussx ~丁圣严等 oussw ~方
晰等 oussv等l ∀
表 2 不同树种的木材密度 !生物量扩展因子 !碳含量和轮伐期 ≠
Ταβ .2 Ωοοδ δενσιτψ, βιοµασσ εξπανσιον φαχτορ , χαρβον χοντεντ ανδ ηαρϖεστ ροτατιον φορ διφφερεντ τρεε σπεχιεσ
树种
≥³¨¦¬¨¶
木材干质量密度
• ²²§§¨±¶¬·¼k§µ¼ °¤¶¶lΠ
kª#°pvl
生物量扩展因子
¬²°¤¶¶ ¬¨³¤±¶¬²±
©¤¦·²µk Φ¥¨ l
碳含量
≤¤µ¥²±©µ¤¦·¬²±k Φ¦lΠ
kª#ªptl
轮伐期
¤µ√¨ ¶·µ²·¤·¬²±Π
¤
兴安落叶松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ι s1w| t1zw s1xt yt
华山松 Πινυσ αρµανδι s1v|y u1u| s1xs¤l xt
云南松 Πινυσ ψυννανενσισ s1w{v u1sw s1xw xt
思茅松 Πινυσ κεσιψα √¤µqλανγβιανενσισ s1wxw t1{v s1xs¤l xt
冷杉 Αβιεσφαβριχ s1vyy u1tu s1w| yt
云杉 Πιχεα ασπερατα s1vwu u1tu s1xt tst
油杉 Κετελεεριᶳq s1ww{ u1uv s1xs¤l xt
柳杉 Χρψπτοµερια φορτυνει s1u|w t1|t s1xs¤l vy
杉木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νχεολατα s1vsz t1|u s1w| vy
柏树 ≤¼³µ¨¶¶ s1wz{ u1tt s1x tst
针叶混 ¬¬¨ §¦²±¬©¨µ¶³¨¦¬¨¶ s1wsx u s1xu )
樟树 Χινναµοµυµ χαµπηορα s1wy t1{| s1w| zt
栎类 Θυερχυσ s1yzy u1s| s1x zt
硬阔类 ¤µ§º²²§¶³¨¦¬¨¶ s1x|{ u1vw s1xs¤l zt
桦木 Βετυλα s1xwt t1yu s1x xt
檫树 Σασσαφραστσυµυ s1wzz u1w| s1xs¤l uy
桉树 ∞∏¦¤¯¼³·∏¶ s1xz{ t1yx s1xs¤l uy
杨树 Ποπυλυσ s1vz{ u1ty s1xt uy
泡桐 Παυλοωνια s1uv| v1y| s1xs¤l uy
软阔类 ≥²©·º²²§¶³¨¦¬¨¶ s1wwv u1x s1xs¤l uy
阔叶混 ¬¬¨ §¥µ²¤§¯ ¤¨©¶³¨¦¬¨¶ s1w{u t1|x s1ww xt
≠ }¤l为 °≤≤缺省值 ∀¤l ¬¶°≤≤ §¨©¤∏¯·√¤¯∏¨ q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所营造的林分中 o|x h以上属于生态公益林k陈建军 oussu ~李世东 ousswl ∀根据
5生态公益林技术规程6 o只有当其进入过熟林后才可能进行采伐 ∀生态公益林中部分主要树种的最短轮伐
期如表 u ∀工程中已造或者即将营造的林分也可能不采伐 o因为这些林分通常都位于偏远的山区或属于重
yu 林 业 科 学 ww卷
要水源林 ∀因此 o我们进一步将情景 !
和 ≤细分为如下 y种情景 }情景 p t }无采伐的情景 ~情景 p
u }在最小采伐林龄采伐的情景 ~情景
p t }无采伐的情景
~情景
p u }在最小采伐林龄采伐的情景
~
情景 ≤ p t }无采伐的情景 ≤ ~情景 ≤ p u }在最小采伐林龄采伐的情景 ≤ ∀
根据上述 y种情景 o利用公式ktl和kul预测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 ∀对于有采伐的情景 o假设
所有采伐迹地在采伐当年便完成更新造林 o且采伐残留物已全部移出采伐地 ∀
图 t 云南省主要林分类型的拟合生长曲线
ƒ¬ªqt ƒ¬·¨§ªµ²º·«¦∏µ√¨ ²© °¤¬± ¶·¤±§·¼³¨¶¬± ≠∏±±¤± °µ²√¬±¦¨
u 结果与分析
211 年度造林面积的变化
截止到 ussy年 o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年度造林面积的变化是先增后减 o峰值出现在 ussv年 ∀工程经 v
年kt||| ) usstl试点后 o由于政府的鼓励政策 o使得 ussu与 ussv这 u年造林面积迅速增长 o在 ussv年达到峰
值kvw1y{| w万 «°ul ∀ussw ) ussy年 o为了提高已营造或正在营造林的质量 o政府逐渐减少工程面积 ∀根据
这种趋势推断的 v种预测情景k !
与 ≤l中 o情景
的可能性最大kussz ) usts年每年造林面积分别为
v1yzw ww !u1xvt w| !t1zww s{和 t1ust x|万 «°ul ∀目前造林趋势为缩减耕地造林面积 !增加封山育林面积 ∀
212 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
基于 y种情景 o计算得到 usts !usus !usvs !usws及 usxs年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分别
为 {1t ∗ {1{ !t|1y ∗ ux1z !t{1w ∗ vv1s !us1v ∗ vw1|和 uv1y ∗ vx1w ת≤ ∀情景
的碳贮量小于情景 o而大于情
景 ≤k图 ul ∀在采伐情景下 o情景 p u !
p u和 ≤ p u的碳贮量相应地小于情景 p t !
p t和 ≤ p t ∀退耕还
zu 第 x期 陈先刚等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
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量在实施造林后逐年增加 o情景 ≤ !
和 分别在 uss| !ustt和 ustv年达到最大值 o
分别为 t1w !t1x和 t1| ת≤#¤pt o然后均逐渐减小 ~对于有采伐的情景k p u !
p u和 ≤ p ul o在采伐期间为净
排放k图 vl ∀在退耕地上营造的林分的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占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的比例在 usts
年为 wt h ∗ wv h !usus年为 ws h ∗ wx h !usvs年为 ws h ∗ wy h !usws和 usxs年均为 v| h ∗ wy h ∀
213 退耕还林工程林主要树种的碳汇潜力
usss ) ussy年 o在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已造林面积中 o华山松k Πινυσ αρµανδιl !云南松k Πq ψυννανενσισl !
思茅松 k Πq κεσιψα √¤µqλανγβιανενσισl !侧柏 k Πλατψχλαδυσ οριενταλισl !杉木 k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χεολαταl !桉树
k Ευχαλψπτυσl和桦木k Βετυλαlz个主要林分类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ww h ∀对应于情景 ≤ p t和 ≤ p u o这些主要
林分类型的生物质碳贮量占整个工程所有林分生物质碳贮量的比例分别为 vx1w h ∗ w{1x h 和 vx1w h ∗
xy1u h o其中 usts !usus !usvs !usws和 usxs年华山松碳贮量分别为 s1svz !u1wys !v1vvw !v1v|w和 v1v{| ת≤ o云
南松分别为 s1zzv !t1|vs !u1xvy !u1{sv和 u1|txת≤ o桉树分别为 s1{sx !t1yvu !t1{{y ks1|wsl !t1|xw kt1uwwl和
t1|zv kt1{wtl ת≤k括号内数字为有采伐的情景下的结果l ∀到 usts年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结束 o根据预测 o情
景 p t和 p u中 z个主要林分类型的生物质碳贮量占所有林分类型生物质碳贮量的比例分别为 vw1t h
∗ wz1w h 和 vw1v h ∗ wz1w h ∀对于情景
p t和
p u分别为 vw1t h ∗ xx1{ h 和 vw1v h ∗ xz1y h ∀
图 u 云南省耕还林工程林分生物质库碳贮量
ƒ¬ªqu ≤¤µ¥²± ¶·²¦®²© °2©²µ¨¶·¶¬± ≠∏±±¤± °µ²√¬±¦¨
v 结论与讨论
基于 y种情景的研究表明 o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o预计到 usts !usus !usvs !usws和
usxs年 o其累计碳汇量将分别达到 {1t ∗ {1{ !t|1y ∗ ux1z !t{1w ∗ vv1s !us1v ∗ vw1|和 uv1y ∗ vx1w ת≤ o其中退
{u 林 业 科 学 ww卷
图 v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生物质年碳汇潜力
ƒ¬ªqv ±∏¤¯ ¦¤µ¥²± ¶¨ ∏´¨¶·µ¤·¬²± ³²·¨±·¬¤¯ ²© °2©²µ¨¶·¶¬± ≠∏±±¤± °µ²√¬±¦¨
耕地造林林木生物质碳汇量占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量的 vv h ∗ wt h ∀
本研究只估算了退耕还林生物质碳贮量及其变化 o由于缺乏相关参数 o没有考虑退耕还林对土壤有机
碳 !枯落物碳和枯死木碳的影响 o而通常情况下退耕造林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几部分碳库中的碳贮量 ∀
同时 o本研究假定在采伐情景下 o采伐的林木立即计为排放 o而忽略了木质林产品中保存的碳贮量 ∀有研究
表明 o木质林产品中的碳贮量占采伐的生物质碳贮量的比例可高达 vu h k¬∏ ετ αλqoussyl ∀因此 o从长远
来看 o需要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及木质林产品碳贮量的进一步调查研究 o以便能够估计
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碳和林产品碳库的增汇效益 ∀
参 考 文 献
曹 军 o张镱锂 o刘燕华 qussu1 近 us年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 q地理研究 outkxl }xxt p xys1
陈建军 qussu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实务全书 q北京 }世界音像电子出版社 q
程根伟 o罗 辑 qussv1 嘎贡山亚高山林地碳的积累与耗散特征 q地理学报 ox{kul }tz| p t{x1
丁圣彦 o梁国付 qussw1 近 us年来洛宁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动态变化 q资源科学 ouykvl }tsx p ts{
方 晰 o田大伦 o项文化 o等 qussv1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q浙江林学院学报 quskwl }vzw p vz|1
管东升 o陈玉娟 o黄芬芳 qt||{1 广州市绿地系统的储存 !分布及其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q中国环境科学 ot{kxl }wvz p wwt1
李世东 qussw1中国退耕还林研究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q
刘 华 o雷瑞德 qussx1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q西北植物学报 ouxkwl }{vx p {wv1
张德全 o桑卫国 o李日峰 o等 qussu1 山东省森林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研究 q植物生态学报 ouyk增刊l }|v p |w1
赵 敏 o周广胜 qussw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q地理科学 ouwktl }xs p xw1
周玉荣 o于振良 o赵士洞 qusss1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 q植物生态学报 ouwktl }xs p xw1
|u 第 x期 陈先刚等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
¬µ§¶¨¼ o°¯ ¤±·¬±ª¤ ≥ qt||v1°¤¶·¤±§³µ²¶³¨¦·¬√¨ ¦¤µ¥²± ¶·²µ¤ª¨ ¬± ±¬·¨§≥·¤·¨¶qƒ²µ¨¶·∞¦²¯²ª¼ ¤±§ ¤±¤ª¨ °¨ ±·ox{ }vv p ws1
⁄¬¬²± o
µ²º± ≥ o ²∏ª«¬²± o ετ αλqt||w1≤¤µ¥²± ³²²¯¶¤±§©¯∏¬²©ª¯²¥¤¯ ©²µ¨¶·¨ ¦²¶¼¶·¨°¶q≥¦¬¨±¦¨ ouyv }t{x p t|s1
ƒ¤±ª ≠ o≤«¨ ± ° o°¨ ±ª ≤ o ετ αλqusst1≤«¤±ª¨¶¬±©²µ¨¶·¥¬²°¤¶¶¦¤µ¥²± ¶·²µ¤ª¨ ¬± ≤«¬±¤¥¨·º¨¨ ± t|w| ¤±§t||{1≥¦¬¨±¦¨ ou|u }uvus p uvuu1
µ¬ª¤¯ ⁄ ƒ o «°¤±± ƒ qt||u1≤¤µ¥²± ¶·²µ¤ª¨ ¬± ∏³¯¤±§©²µ¨¶·¶²©·«¨ ¤¯®¨ ¶·¤·¨¶q≥²¬¯ ≥¦¬¨±¦¨ ≥²¦¬¨·¼ ²© °¤µ¬¦¤²∏µ±¤¯ oxy }|vx p |wv1
¬®¨ o • ¤±ª≥ ± o«¤² ≥ ⁄qusss q≤¤µ¥²± ¶·²µ¤ª¨ ¬± ≤«¬±¤. ¶√¨ ª¨·¤·¬²± ¤±§¶²¬¯¶q≥¦¬¨±¦¨ ¬± ≤«¬±¤k≥ µ¨¬¨¶⁄l ovvktl }zu p {s q
¬∏÷ o⁄∏¬®¨µ≥ • qussy1≤¤µ¥²± ¶¨ ∏´¨¶·µ¤·¬²± ³²·¨±·¬¤¯ ¥¼ ¤©©²µ¨¶·¤·¬²± ²© °¤µª¬±¤¯ ¤ªµ¬¦∏¯·∏µ¤¯ ¤¯±§¬±·«¨ ¬§º ¶¨·¨µ± q≥ qƒ²µ¨¶·∞¦²¯²ª¼ ¤±§ ¤±¤ª¨ ° ±¨·o
uuv }wtx p wuz1
°¤∏¯ o°²¯ª¯¤¶¨ ° o¼¤®∏¨±ª¤°¤ o ετ αλqussu1≤«¤±ª¨ ¬± ¶²¬¯ ¦¤µ¥²±©²¯ ²¯º¬±ª¤©©²µ¨¶·¤·¬²±qƒ²µ¨¶·∞¦²¯²ª¼ ¤±§ ¤±¤ª¨ °¨ ±·oty{ }uwt p uxz q
• ¤±ª ÷ oƒ ±¨ª • o ∏¼¤±ª ≠ qusst1׫¨ ¬°³¤¦·²©«∏°¤± §¬¶·∏µ¥¤±¦¨ ²± √¨ ª¨·¤·¬√¨¦¤µ¥²± ¶·²µ¤ª¨ ¬± ©²µ¨¶· ¦¨²¶¼¶·¨°¶¬± ≤«¬±¤q ƒ²µ¨¶·∞¦²¯²ª¼ ¤±§
¤±¤ª¨ °¨ ±·otw{ }ttz p tuv q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5中国 目昆虫6k陈树椿 !何允恒著l
目昆虫k竹节虫l全世界已知 vsss余种 o我国已记载有 vss多种 o它以天然的保护色与惊人的拟态著
称于世 o有些种类由于形态奇特或珍稀等原因 o已被列入5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科学研究价值
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中 ∀近年 o更有些种类严重危害农林业 o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本书图文并茂 o为我国
当今该目昆虫研究的系统总结 o共记述了 目昆虫 x科 yx属 vvy种k其中包括 x新属 zy新种l o系统全面地
叙述了该目的分类概况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种类及地理分布 !采集及饲养 !发生与防控等内容 ~在各论
中 o分别编有科 !亚科 !族 !属 !种的检索表和较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 o如模式标本及存放地点 !鉴别特征 !地理
分布和寄主等 ∀全书共有 |ss余幅黑白特征图与部分整体图 otu个彩版 ∀本书可供植保工作者 !昆虫学研
究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使用 ∀
本书已于 uss{年 w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ty开本 o全书 zxs千字 o定价 uus元 ∀有需要者请与中
国林业出版社联系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刘海胡同 z号 ~邮编 }tssss| ~电话 }kstslyytyu{{s ~∞ p °¤¬¯}©²µ¨¶·
tyv q¦²°∀
sv 林 业 科 学 ww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