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DENSITY AND THINNING EXPERIMENTS OF CHINESE FIR SIANDS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1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指数级,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外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两者胸径差异明显,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两者立木蓄积,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间伐林分总蓄积量(立木蓄积+间伐蓄积)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其比值,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高于未间伐林分的枝下高,16年前影响明显;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小于未间伐林分的冠幅,11~16年时差异明显。(2)立地指数级不同,初植密度基本相同的林分,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According to 18 years located study of density and thinning experiments of Chinese fir stands,we can get some results as followings:1.At the same site index class,comparing the unthinned stand with the thinned stand which keeps the same density with the unthinned stand after thinning,their average tree height and dominant tree height have no evident difference.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of thinned stand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unthinned stand. The standing stock of thinned stand is lower than that of unthinnned stand.The total volume (standing stock+thinned tree volume) of thinned stan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thinned stand. The ratio of total volume of thinned stand with high primary density to unthinned stan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inned stand with low primary density to unthinnned stand.The tree height under the first branch of thinned stan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thinned stand,and it is especially evident when the stand is less than 16 years old.The crown diameter of thinned stand is lower than that of unthinned stand,and the difference is remarkable when the stand is 11~16 years old.2.With the same primary density,the ratio of total volume of thinned stand to that of unthinned stand at the high site index class i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low site index class.


全 文 : 第 vy卷 专刊 tu s s s年 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
∂ ²¯1vy o≥³qt
¤± qou s s s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3
童书振 张建国 罗红艳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tsss|tl
罗云伍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试验中心 分宜 vvyyssl
摘 要 }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 t{年的定位试验研究 o其结果表明 }ktl同一立地指数级 o不同初植密度
的林分 o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外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o两者优势木高 !平均木高
无明显差异 ~两者胸径差异明显 o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 ~两者立木蓄积 o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 ~间
伐林分总蓄积量k立木蓄积 n间伐蓄积l高于未间伐的蓄积 ∀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 o间伐后与未间伐林分的
总蓄积量百分比 o其比值 o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 ~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高于未间伐林分的枝下
高 oty年前影响明显 ~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小于未间伐林分的冠幅 ott ∗ ty年时差异明显 ∀kul立地指数级
不同 o初植密度基本相同的林分 o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 o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
值 ∀
关键词 } 杉木 o密度 o间伐 o蓄积量
收稿日期 }t|||2sz2ut ∀
3 本文为国家/九五0攻关专题杉木建筑材树种遗传改良及培育技术研究的一部分 ∀
参加该项试验工作的还有刘景芳 !曾国民 !卢俊豪 !周建跃等 o在此一并致谢 ∀
ΣΤΥ∆ΙΕΣ ΟΝ ΤΗΕ ∆ΕΝΣΙΤΨ ΑΝ∆ ΤΗΙΝΝΙΝΓ ΕΞΠΕΡΙΜΕΝΤΣ ΟΦΧΗΙΝΕΣΕ ΦΙΡ ΣΙΑΝ∆Σ
ײ±ª≥«∏½«¨ ± «¤±ª¬¤±ª∏² ∏² ‹²±ª¼¤±
(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
∏² ≠∏±º∏
(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 Χεντερ οφ Συβτροπιχαλ Φορεστρψ, ΧΑΦ Φενψι vvyyss)
Αβστραχτ : „¦¦²µ§¬±ª·²t{ ¼¨ ¤µ¶¯ ²¦¤·¨§¶·∏§¼ ²© §¨ ±¶¬·¼ ¤±§·«¬±±¬±ª ¬¨³¨µ¬° ±¨·¶²© ≤«¬±¨ ¶¨ ©¬µ¶·¤±§¶oº¨¦¤±
ª¨·¶²°¨µ¨¶∏¯·¶¤¶©²¯ ²¯º¬±ª¶}t q„··«¨ ¶¤°¨¶¬·¨¬±§¨¬¦¯¤¶¶o¦²°³¤µ¬±ª·«¨ ∏±·«¬±±¨ §¶·¤±§º¬·«·«¨ ·«¬±±¨ §¶·¤±§
º«¬¦«®¨ ³¨¶·«¨ ¶¤°¨§¨ ±¶¬·¼ º¬·«·«¨ ∏±·«¬±±¨ §¶·¤±§¤©·¨µ·«¬±±¬±ªo·«¨¬µ¤√ µ¨¤ª¨ ·µ¨¨«¨¬ª«·¤±§§²°¬±¤±··µ¨¨
«¨¬ª«·«¤√¨±² √¨¬§¨ ±·§¬©©¨ µ¨±¦¨ q׫¨ §¬¤° ·¨¨µ¤·¥µ¨¤¶·«¨¬ª«·k ∆ΒΗl ²©·«¬±±¨ §¶·¤±§¬¶°∏¦« ²¯º µ¨·«¤±·«¤·²©
∏±·«¬±±¨ §¶·¤±§q ׫¨ ¶·¤±§¬±ª¶·²¦® ²©·«¬±±¨ §¶·¤±§¬¶ ²¯º µ¨·«¤± ·«¤·²© ∏±·«¬±±±¨ §¶·¤±§q׫¨ ·²·¤¯ √²¯∏°¨
k¶·¤±§¬±ª¶·²¦®n·«¬±±¨ §·µ¨¨√²¯∏° l¨ ²©·«¬±±¨ §¶·¤±§¬¶«¬ª«¨µ·«¤±·«¤·²©∏±·«¬±±¨ §¶·¤±§q ׫¨ µ¤·¬² ²©·²·¤¯
√²¯∏°¨²©·«¬±±¨ §¶·¤±§º¬·««¬ª«³µ¬°¤µ¼ §¨±¶¬·¼·²∏±·«¬±±¨ §¶·¤±§¬¶«¬ª«¨µ·«¤±·«¤·²©·«¬±±¨ §¶·¤±§º¬·« ²¯º
³µ¬°¤µ¼ §¨ ±¶¬·¼·²∏±·«¬±±±¨ §¶·¤±§q׫¨ ·µ¨¨«¨¬ª«·∏±§¨µ·«¨ ©¬µ¶·¥µ¤±¦«²©·«¬±±¨ §¶·¤±§¬¶«¬ª«¨µ·«¤±·«¤·²©
∏±·«¬±±¨ §¶·¤±§o¤±§¬·¬¶ ¶¨³¨¦¬¤¯ ¼¯ √¨¬§¨ ±·º«¨ ±·«¨ ¶·¤±§¬¶¯ ¶¨¶·«¤± ty ¼¨ ¤µ¶²¯§q׫¨ ¦µ²º± §¬¤° ·¨¨µ²©·«¬±±¨ §
¶·¤±§¬¶¯ ²º µ¨·«¤±·«¤·²©∏±·«¬±±¨ §¶·¤±§o¤±§·«¨ §¬©©¨ µ¨±¦¨ ¬¶µ¨°¤µ®¤¥¯¨º«¨ ±·«¨ ¶·¤±§¬¶tt ∗ ty ¼¨ ¤µ¶²¯§qu q
• ¬·«·«¨ ¶¤°¨³µ¬°¤µ¼ §¨ ±¶¬·¼o·«¨ µ¤·¬²²©·²·¤¯ √²¯∏°¨²©·«¬±±¨ §¶·¤±§·²·«¤·²©∏±·«¬±±¨ §¶·¤±§¤··«¨ «¬ª«¶¬·¨
¬±§¨¬¦¯¤¶¶¬¶«¬ª«¨µ·«¤±·«¤·¤··«¨ ²¯º ¶¬·¨¬±§¨¬¦¯¤¶¶q
Κεψ ωορδσ: ≤«¬±¨ ¶¨ ©¬µo ⁄¨ ±¶¬·¼ o ׫¬±±¬±ªo ×µ¨¨√²¯∏°¨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与杉木林密度试验和间伐试验有所不同 ∀杉木林密度试验是栽植不同的密
度后 o不进行间伐 o比较其生产力和其他测树因子的变化 ~杉木林间伐试验是栽植基本相同的密度采用
不同的间伐强度后 o比较其生产力和其他测树因子变化 ~而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是在密度试验的基础
上 o按照密度图 s1x的密度管理线对不同林分进行间伐比较其生产力和其他测树因子的变化情况 ∀
林分密度间伐试验的研究 o在我国其他树种研究中尚未见报道 o在国外资料中亦不多见 ∀但由于
林分密度管理技术的发展 o从林分密度的规律来理解间伐对总产量的影响 o能够在理论上获得比较完
善的说明 ∀从林分的单位面积材积随年龄与林分密度而转移的相关关系 o在密度管理图上制定两种不
同栽植密度的模式图 o栽植较密的林分进行多次间伐后 o与栽植较稀的林分相比较 o二者主伐量相等 o
总产量k主伐 n间伐l密植的比稀植的要高k佐藤敬二 ετ αλql ∀林分总生长量随密度的加大而增加 o其
增加的比值 !伐期越短 o增加越大 o反之越小 ∀另外 o密度大而又大密度管理下 o总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
增加 ~如栽植密度大 o但实行小密度管理 o则增加的比值就很小k安藤贵 ot|y|l ∀作者利用杉木密度管
理图编制的间伐表与上述日本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o如 uu指数级 o栽植 ysss株r«°u 的与 usss株r
«°u比较 o载植 ysss株r«°u的经过多次间伐后 o到 vs年主伐时保留 txss株r«°u o栽植 usss株r«°u
的间伐 t次 o到 vs年主伐时保留 txss株r«°u o二者主伐量相等 o总产量栽植 ysss株r«°u 的比栽植
usss株r«°u的增加 ty1t h tl ∀
tl刘景芳 o童书振 q杉木人工林间伐表的编制与问题讨论 q林业研究所研究报告 qt|{u oktl }t| ∗ u{ q
上述结果均利用密度管理图进行间伐模拟试验 o与实际试验结果是否一致 o必须经过定位试验予以验
证 o这就是本试验的目的 ∀
t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江西省分宜县大岗山实验局k现为亚林中心l年珠林场青石湾 o试验前是一片次生阔叶
林 ot|{t年砍山炼山后 o于 t|{u年春营造试验林 ∀该地处于北纬 uzβvwχ o东经 ttwβvvχ o海拔 wxs ° o低
山 o母岩为沙页岩 o黄壤 o年平均气温 ty1{ ε o年降雨量 tyxy °° o年蒸发量 txsv °° ∀
u 试验方法
造林密度和设计方法与全国杉木林密度试验基本相同 o即 „ 密度为 tss株ryss °u o…为 uss株r
yss °u !≤ 为 vss株ryss °u !⁄为 wss株ryss °u !∞为 yss株ryss °u o重复 v次共 tx个小区 ∀在林木生
长过程中 o按照刘景芳 !童书振编制的/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0的密度管理线 s1x为标准进行动态下层
间伐 o间伐后的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较稀植的初植密度基本相同 o两者进行比较 ∀例如 o初植密
度 yss株的 ∞小区间伐后 o保留 wss株 o与原初植密度 wss株的 ⁄小区比较 o由 wss株间伐到 vss株与
初植 vss株的小区比较 o这样从中找到不同立地 !不同年龄阶段保留何种密度生产力最高及各测树因
子变化情况 ∀该片试验林已 t{年生 o除稀植密度 „密度外 o其他密度小区已进行 t ∗ w次的间伐 ∀
v 结果与结论
该试验林共 tx个小区 o尽管同一区组 x个密度小区排在一个等高线上 o但有的立地条件仍有差
异 o为了消除立地的影响 o故根据 tw年生的优势高查全国k实生林l地位指数表 o将同一指数级的归为
一组进行统计分析 o其结果见表 t ∀从该表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
ktl同一指数级 o间伐后的林分与基本密度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o其优势高 !平均高生长有些差
异 o但差异不明显 ∀例如 o保存初植密度 xzy株的 ∞v小区 o{年生开始间伐到 wsw株 o其优势高和平均
高分别为 z1s °和 x1{ ° o而未间伐的 ⁄v !⁄u小区平均密度 v{s株 o其平均优势高和平均高分别为 z1t
°和 x1y ° ∀这一结果与杉木密度试验结果相悖 o这正体现了杉木密度间伐试验 o树高生长的特点 ∀
kul同一指数级 o间伐后的林分与其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o其胸径前者小于后者 ∀例
如 o仍以 ∞v和 ⁄v !⁄u小区为例 o∞v小区 w次间伐后保留的 tss株 ot||{年复查时kt{年生l o其胸径为
ty1|¦° o而未间伐的 „v !„u小区平均密度 |w株 o其平均胸径为 t|1y¦° o前者小于后者 u1z¦° ∀
kvl同一指数级 o间伐后林分的立木蓄积 o一般低于基本密度相同未间伐林分的立木蓄积 ∀例如 o
≤v !≤u小区 tt年生开始间伐 o经 u次间伐后 ot||{年复查时 o其立木蓄积为 uyz1t °vr«°u ~而与其密度
基本相同 o未经间伐的 …v小区立木蓄积为 vsu1u °vr«°u o后者比前者多 vx1t °vr«°u ∀
kwl同一指数级 o间伐的林分总蓄积k立木蓄积 n间伐蓄积l o均大于基本密度相同未间伐林分的立
z{ 专刊 t 童书振等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 林 业 科 学 vy卷
木蓄积 oktw指数级 ≤t小区幼龄时除外l ∀例如 o⁄v !⁄u小区经 v次间伐后 ot||{年复查时 o其平均立
木蓄积为 u{y1u °vr«°u ov次间伐蓄积为 tvt1| °vr«°u o总蓄积为 wt{1t °vr«°u o而未间伐的 „v !„u
平均密度 |w株的小区立木蓄积平均为 vsu1u °vr«°u o前者比后者多 v{1w h ∀
kxl同一指数级 o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 o经间伐后与基本密度相同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百分比 o初
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 ∀例如 oty指数级 ∞v小区 o保存密度为 xzy株 o经 w次间伐后保留 tss
株 ot||{年复查 o其总蓄积比未间伐的 „v !„uk平均 |w株l小区大 vt1| h ~而 ty指数级 ≤v !≤u小区平
均保存 uz{株 o经 u次间伐后 o保留 ||株 o其总蓄积比未间伐的 „v !„u小区k平均 |w株l大 ut1x h o两
者相差 ts1w h ∀
kyl指数级不同 o而初植密度相同的林分 o间伐后与未间伐林分总蓄积百分比 o高指数级的比值高
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例如 oty指数级的 ∞v小区 o经过 w次间伐后 ot||w年调查ktw年生l o与未间伐的
„v !„u小区相比较 o其总蓄积量百分比为 vu1s h ot||{年复查时 o为 v{1w h ~而 tw指数的 ∞u小区 o经
过 v次间伐后 ot||w年调查ktw年生l o与未间伐的 …u !…t小区相比较 o其总蓄积量百分比为 w1w h otw
指数的 ≤t小区 o经过 u次间伐 ot||{年复查 o与未间伐的 „t小区比较 o其总蓄积量百分比为 t{1u h o
从而可以看出 o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
kzl林分密度对枝下高影响很大 ∀高密度的林分虽经间伐 o但在间伐前已经或多或少受到密度的
制约 o故枝下高一般高于基本密度相同未间伐的林分 ∀ty年前影响比较明显 oty年后则不明显 o但在
不同指数级之间不太明显 ∀
k{l密度对冠幅的影响 o一般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冠幅变小的规律 ∀高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 o
其冠幅虽加速生长 o但与基本密度相同未间伐的林分冠幅比较 o一般仍小于未间伐的林分 ∀间伐初期
两者差异不明显 o中期ktt ∗ ty年l差异明显 oty年后又不明显 ∀
w 结束语
本项试验研究历时 t{年 o得出的 {条试验结论 o对今后杉木林的经营很有实用价值 o它可以提供
多种经营模式 o如市场上大径材经济效益好 o就采用低密度管理模式 o该模式对维护地力大有益处 ~如
市场上中小径材销路好 o就采取高密度经营 ~如市场上需要大径材 o又需要中小径材 o就采取高密度造
林 o低密度管理的模式 o该模式生产力高经济效益好 o又能维护地力 ∀
本项试验研究 o除具有实用意义外 o还揭示了间伐与基本密度相同不间伐林分生长规律 o包括胸
径 !树高 !冠幅 !枝下高 !蓄积量及总产量的动态变化 o具有理论价值 ∀另外 o试验结果进一步检验了林
分密度管理图上模拟结果 o除主伐产量尚未有结果外k因试验林尚未到主伐年龄l o其他基本规律均一
致 o通过实际试验研究结果 o比在密度管理图上模拟结果更可靠 ∀
本项试验研究 o从试验设计到实施 o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o其他树种也未见有报道 o在实施过程中 o难
免有不足 o例如 o某一密度的林分间伐后所保留的株数与未间伐林分的保存株数 o不一定完全相同 o稍
有偏差 o但这种偏差并不会影响其所得出的基本规律 o但它给以后的学者再搞此试验时提供一个经验 o
一定要把保留株数调整好 o间伐与不间伐的可比性更高 ∀
参 考 文 献
刘景芳 o童书振 q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编制及其在抚育间伐上的应用 q林业科学 ot|{s oktl
南方 tw省k区l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 q全国杉木k实生l地位指数表的编制与应用 q林业科学 ot|{u okvl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协作组 o杉木造林密度试验阶段报告 q林业科学 ot||w okxl
孙时轩主编 q造林学k第二版l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u o{
|{ 专刊 t 童书振等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