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 }t||{ p sy p u| ∀
基金项目 }云南省重点基金 ∀
第 vx卷 第 y期t | | |年 tt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
∂ ²¯1vx o ²1y
²√ qot | | |
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张忠和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昆明 yxsutyl
谢开立 曹葵光
k西南林学院 昆明 yxsuuwl
摘 要 } 本文对华山松木蠹象为害木分级 !蛹的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以及发生与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o华山松木蠹象为害木可分为 w级 }正常木 !初侵染木 !近枯死木 !枯死木 ∀蛹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
分布 ∀抽样部位以树干下部为最佳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o通过计算机处理调查数据得出 o在 |x h的可靠性
下 o影响华山松木蠹象种群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林木生长势 ∀
关键词 } 华山松木蠹象 o空间分布型 o抽样技术 o环境因子 o虫口密度
Α ΣΤΥ∆Ψ ΟΝ ΤΗΕ ΡΕΛΑΤΙΟΝΣΗΙΠΣ ΒΕΤ ΩΕΕΝ ΟΧΧΥΡ ΡΕΝΧΕ
ΟΦ ΑΡ ΜΑΝ∆ ΠΙΝΕ ΒΑΡ Κ2 ΩΕΕςΙΛ( ΠΙΣΣΟ∆ΕΣ ΨΥΝΝΑΝΕΝΣΙΣ ΛΟΝΓΕΡ)
ΑΝ∆ ΕΝςΙΡ ΟΝΜΕΝΤ
«¤±ª«²±ª«¨
( Τηε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Ρεσουρχεσ Ινσεχτσοφ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 µψοφ Φορεστρψ Κυν µινγyxsuty)
÷¬¨ ¤¬¯¬ ≤¤² ∏¬ª∏¤±ª
( Σουτηωεστ Φορεστρψ Χολλεγε Κυν µινγyxsuuw)
Αβστραχτ : ׫¬¶¶·∏§¼o²± ²±¨ «¤±§oµ¨¶¨¤µ¦«¨ §¬±·²·«¨ µ¨ ¤¯·¬²± ¥¨·º¨¨ ± ²¦¦∏µµ¨±¦¨ ²©¤µ°¤±§³¬±¨ ¥¤µ®2º¨¨ √¬¯
¤±§ ±¨√µ²° ±¨·¤¯ ©¤¦·²µ¶¤±§²±·«¨ ²·«¨µ«¤±§o¬·¤¯¶²¦¤µµ¬¨§²∏·¤± ¬¨³¯²µ¤·¬²±·²ªµ¤§¬±ª²©§¤°¤ª¨ §·µ¨ ¶¨o¶³¤2
·¬¤¯ §¬¶·µ¬¥∏·¬²± ³¤··¨µ± ²©³∏³¤¤±§¶°¤³¯¬±ª·¨¦«±¬´∏¨ q׫¨ µ¨¶∏¯·¶§¨ °²±¶·µ¤·¨·«¤··«¨ ·µ¨ ¶¨§¤°¤ª¨ §¥¼·«¨ ¤µ2
°¤±§³¬±¨ ¥¤µ®2º¨¨ √¬¯¦¤± ¥¨ ªµ¤§¨§¬±·²w ¯¨ √¨¯¶}±²µ°¤¯ o³µ¬°¤µ¬¯¼¬±©¨¦·¬²∏¶o±¨ ¤µ¯¼ º¬·«¨ µ¨§o¤±§º¬·«¨ µ¨§q¯ ¯
·«¨ ¶³¤·¬¤¯ §¬¶·µ¬¥∏·¬²±³¤··¨µ±¶²©³∏³¤¤µ¨ ¤ªªµ¨¶¶¬√¨§¬¶·µ¬¥∏·¬²±o·«¨ ¥¨¶·¶¤°³¯¬±ª³²¶¬·¬²±¬¶·«¨ ©²²·²©·µ¨¨o¤±§
∏±§¨µ|| h µ¨ ¬¯¤¥¬¯¬·¼o·«¨ ±¨√¬µ²±° ±¨·¤¯ ©¤¦·²µº«¬¦««¤¶°¤²µ¬±©¯∏¨ ±¦¨ ²±·«¨ ±∏°¥¨µ²©¤µ°¤±§³¬±¨ ¥¤µ®2º¨¨2
√¬¯ ³²³∏¯¤·¬²±¬¶ªµ²º¬±ª³²·¨±·¬¤¯ ²©·µ¨ ¶¨q
Κεψ ωορδσ: µ°¤±§³¬±¨ ¥¤µ®2º¨¨ √¬¯o≥³¤·¬¤¯ §¬¶·µ¬¥∏·¬²± ³¤··¨µ±o≥¤°³¯¬±ª·¨¦«±¬´∏¨ o ∞±√¬µ²±° ±¨·¤¯ ©¤¦·²µo
°²³∏¯¤·¬²± §¨ ±¶¬·¼
华山松木蠹象k Πισσοδεσ ψυννανενσισ ²±ª¨µl属鞘翅目k≤²¯ ²¨³·¨µ¤l o象甲科k≤∏µ¦∏¯¬²±¬§¤¨ l o木蠹象
属k Πισσοδεσ) o是为害华山松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 ∀t|{s年首次在云南省个旧市发现 o当时受该虫为害
的华山松面积就达 |zv1u «°uk柴秀山等 ot||sl ∀另外 o据调查 ot||y年在云南曲靖已大面积发生 o有
大暴发的趋势 o在云南的其它地区也有该虫分布 o并不断蔓延 ∀因其为一新虫种 o故对其所作的研究甚
少 o前人仅对其作过部分生物 !生态学研究k柴秀山等 ot||sl ∀本文对华山松木蠹象虫口密度及环境因
子作了大量调查 o并应用数学手段 o分析该虫发生为害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的联系 o旨在为生产上采用
合理的措施综合治理该虫提供依据 ∀
t 研究方法
111 为害木分级
因华山松木蠹象为蛀干害虫 o习性隐蔽 o对其虫口密度作大量调查颇为困难 ∀因此 o如何准确调查
该虫的虫口密度是该项研究的关键技术 ∀
为避免与生产发生矛盾 o也即避免大量采伐林木进行调查 o首先对华山松木蠹象为害木进行分析
研究 ∀在确定以/新鲜蛹室数rtss¦°u 树干面积0作为虫口密度指标的基础上k该虫世代整齐l选择立
地条件及树干 !树冠 !针叶等特征不同的林木伐倒 o具相似特征的林木伐 v ∗ x株 o详细记录样株的树
干 !树冠 !针叶的特征 o然后在每一样株的上 !中 !下 v个部位每部位各随机抽取一小段面积的林木 v段
进行环形剥皮 o调查这些取样面积上的新鲜蛹室数 o以统计受害程度不同的林木样株上华山松木蠹象
的虫口密度 o并以具相似外观的样株虫口密度平均数作为该害级木虫口密度的估计值 o然后根据林木
样株的表面特征 o将受害木分级 ∀提出各级别的树干 !树冠 !针叶的判断标准 o作为进一步调查的基础
及客观依据 ∀
112 蛹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t1u1t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选择不同坡向 !坡位 !海拔 !林分状况和土壤条件的样地 tw块 o样地面
积为 ts° ≅ ts° o进行每木调查 o按分级标准判断每一林木所属受害级别 o据分级中各级别的虫口密度
估计值计算出各样地的平均虫口密度及方差 ∀
t1u1u 分布型的测定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 o即通过对聚集度指标k Ι) !扩散系数( Χ) !ΧΑ指数 ! µ / ξ
指数 !扩散型指数(Ι∆) !负二项分布之 Κ值及 º¤²法中 Α!Β的计算 ,测定空间分布型 ∀聚集成因用聚
集均数(Κ)测定k丁德葆 ot||w ~杜荣骞 ot|{x ~丁岩钦 ot|{t ~t||w ~t|{s ~邬祥光 ot|{x ~徐汝梅 ot|{zl ∀
113 最适抽样部位及二阶抽样模型k丁德葆 ot||w ~杜荣骞 ot|{x ~丁岩钦 ot|{t ~t||w ~t|{s ~邬祥光 o
t|{x ~徐汝梅 ot|{zl
将调查所得树干上 !中 !下各部位虫口密度与整株虫口密度进行回归分析 o求出相关性最高的最适
抽样部位 ∀
由于华山松木蠹象在华山松上各部位均有为害 o在调查其虫口密度时 o不可能也无必要将整个树
干全部剥尽 o因此需用阶层抽样的方法 o以每一林木为初级抽样单元 o林木上一定面积的树段为次数抽
样单元 o通过初 !次给单元数量的配额来保证抽样的精度 ∀
114 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选择不同坡向 !坡位 !海拔 !林分状况和土壤条件和林分设置样地 o样地面积为 ts° ≅ ts° ot||y年
设 tw块 ot||z年设 us块 o进行虫口密度与环境各因子的调查 ∀调查虫口密度时 o以全部抽样方式进
行 o据分级标准判断样地中每一林木所属受害级别 o然后根据分级中各受害级别虫口密度的估计值 o统
计各样地中的平均虫口密度 ∀同时 o详细调查各样地中包括气候 !地形 !林分 !土壤等各方面的环境因
子 o室内工作将调查资料汇总 o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o通过计算机筛选出对虫口密度具有显著影响的
环境因子 ∀
u 研究结果
211 为害木分级
华山松木蠹象为害木可分为 w级 }分别以 s !´ !µ !¶表示 os级木即正常木 o林木表面特征为 }树
干 !树冠 !针叶均正常 o树干无流脂现象 ∀ ´级木为初侵染木 o林木表面特征为 }树冠及针叶正常 o树干
有流脂现象 ∀ µ级木为近枯死木 o林木表面特征为 }树冠 trv以下枯黄 o树干失水严重 ∀ ¶级木为枯死
木 o其树冠 trv以下至全部枯黄 o树干干枯 o树皮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末 ∀
212 空间分布型
对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见表 t ∀
根据表 t计算结果及空间分布型各种指标的判断标准可得出 o在所有样地中华山松木蠹象蛹均成
聚集分布 o种群的聚集由环境所引起 ∀
uz 林 业 科 学 vx卷
表 1 华山松木蠹象蛹的聚集度指标计算结果
Ταβ .1 Τηερεσυλτσ οφ αγγρεσσιϖε δεγρεεινδεξ οφ πυπαε οφ τηε αρµανδ πινε βαρκ2ωεεϖιλ
样地号
∏°¥¨µ
²©¶¤°³¯¨
¶·¤±§
林分
密度
∏°¥¨µ
²©·µ¨ ¶¨
k³¯¤±·
rtss°ul
虫口密度
⁄¨ ±¶¬·¼
²©¬±¶¨¦·¶
k«²¯¨
rtss¦°u
·µ∏±®l
平均
拥挤度
√ µ¨¤ª¨
¦µ²º§¬±ª
§¨ ªµ¨¨
k°l
扩散系数
⁄¬¶³¨µ¶¬±ª
³¤µ¤° ·¨¨µ
( Χ)
ΧΑ指数
ΧΑ±§¨ ¬
°rh¬ 值
Ι √¤¯∏¨
Ι∆指数
Ι∆¬±§¨ ¬
聚集
均数
ªªµ¨¶¶¬√¨
¤√ µ¨¤ª¨ √¤¯∏¨
kΚl
t xu s qytvs x qw|zs v qs|{s v qwuux w qwuux u qs|{s | qsxvz s qvz{|
u vv s qzxzt z qxyx| v quttx u q|utt u q|utt u quttx ts qs{us s qvwww
v vy s quwux v qyszs w quwuw tv qvzts tv qvzts v quwuw tz q|||s s qttsv
w vt s qvts{ u qvs{{ v qtsx{ y qzzxx y qzzxx u qtsx{ z q|wsu s qtwtw
x vt s qwywy y qwu yz v q{zts y qz|ys y qz|ys u q{zts tw qvwvs s quttv
y uz s qxtss v qzwyw u q{{ut v qy|sx v qy|sx t q{{ut z qx|sw s quvus
z vy s qsvwu s qvtyy w qvx{v || qtyys || qtyys v qvx{v t{ qzw|s s qstxx
{ vz s qtxxy s q|y|u v qwtwx ty qxtzs ty qxtzs u qwtwx z qtxtu s qszsz
| vt s qyzz| | q{vxx v q{zsy x quvw| x quvw| u q{zsy tw qzuxs s qvs{w
ts wz s qwzsu t qw|{w u qszy| v qu|sv v qu|sv t qszy| v quwuu s qutv|
tt vt s qv||| v quxz{ v qtsxx y quywv y quywv u qtyxx { qxusu s qt{t|
tu wt s quyt| s q{u{t u qwwxx y qxt|u y qxt|u t qwwxx v qvuxw s qtt|t
tv xv s qtyu| v qv|zv x qs|{{ uy qtyts uy qtyts w qs|{{ uv qsu|s s qszwt
tw vt s qxs{s u quv{y u qvtz| v qx|vu v qx|vu t qvtz| w qxt|u s quvtu
213 最适抽样部位及二阶抽样模型
u1v1t 最适抽样部位 将调查所得树干上 !中 !下 v部位虫口密度与整株虫口密度进行回归分析 o得
回归分析方程为 }
ψ(整) = t .us + s .{|hξ(上) ρ = s .{z
ψ(整) = s .{u + s .zwhξ(中) ρ = s .{z
ψ(整) = s .zu + s .zxhξ(下) ρ = s .{|
从相关系数 ρ看出 o树干下部与整株最为相关 o经 τ检验 o相关关系在 || h的置信水平上存在 ∀
u1v1u 二阶抽样模型
表 2 二阶抽样模型方差分析表
Ταβ .2 Τηεϖαριανχε αναλψσισταβλε οφ τωο2σταγεσαµ πλε µοδελ
变异来源
µ¬ª¬± ²©√¤µ¬¤·¬²±
自由度
⁄¨ ªµ¨¨²©©µ¨ §¨²°
平方和
≥∏° ²©¶´∏¤µ¨
均方
√ µ¨¤ª¨ ¶´ ∏¤µ¨
总的 ײ·¤¯ yu wux
树间
¨ ·º¨¨ ±·µ¨ ¶¨ y t|v1uy σvu = vu .ut
树段间
¨ ·º¨¨ ± ¶¨¦·²µ¶²©·µ¨ ¶¨ xy uvt1zw σuu = w .tw
σtu = (σvu − σuu)/ µ = v .tt 代入公式σhξu = σtu/ ν + σuu/ ν # µ 即得华山松木蠹象二阶抽样模
型为σhξu = v1tt/ ν + w .tw/ ν # µ
214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为摸清在海拔起伏不大的设置样地的林分内 o小气候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o首先设置不同坡向 !
坡位 !海拔 !林分状况的样地 ts块 o在同一天的 { }ss !ts }ss !tu }ss !tw }ss !ty }ss时同时分别测温 !湿
度 o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 o分析结果表明 o样地间并无显著差异 ∀对其它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如下 }
vz y期 张忠和等 }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表 3 1996 年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环境关系调查结果
Ταβ .3 Τηεινϖεστιγατιον ρεσυλτσ οφ ρελατιον βετωεεν αρµανδ πινε βαρκ2ωεεϖιλ οχχυρρενχε 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οφ 1996
样地
∏°¥¨µ
²©
¶¤°³¯¨
¶·¤±§
坡 向
⁄¬µ¨¦·¬²±
²©
¶¯²³¨
坡 位
°²¶¬·²±
²©¶¯²³¨
生长势
°²·¨±·¬¤¯
²©
ªµ²º·«
土 壤
含水量
• ¤·¨µ
¦²±·¨±·
²©¶²¬¯
海拔
∞¯ √¨¤·¬²±
k°l
树种
组成 ≠
≥³¨ ¦¬¨¶
¦²°³²¶2
¬·¬²±
林龄
ª¨ ²©
©²µ¨¶·
k¤l
郁闭度
≤¤±²³¼
§¨ ±¶¬·¼
林分
密度
≥·¤±§
§¨ ±¶¬·¼
k ³¯¤±·r
tssul
土壤
厚度
׫¬¦®±¨ ¶¶
²©¶²¬¯
k¦°l
虫口密度
⁄¨ ±¶¬·¼ ²©
¬±¶¨¦·¶
k«²¯ r¨
tss¦°u
·µ∏±®l
t 阳坡²µ·«¨µ± ¶¯²³¨ 中 ¬§§¯¨ 中 §¨¬∏° 中 §¨¬∏° t|ux ts vs s qz xu |s s qytv
u 阳坡²µ·«¨µ± ¶¯²³¨ 上 ³³¨µ 中 §¨¬∏° 中 §¨¬∏° t|ts ts vu s qz vv {s s qzxz
v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上 ³³¨µ 中 §¨¬∏° 多 ≥∏©¬¦¬¨±· t|ss ts vz s qy vy tss s quwu
w 阳坡²µ·«¨µ± ¶¯²³¨ 上 ³³¨µ 中 §¨¬∏° 中 §¨¬∏° t|sx ts vs s qz vt {x s qvts
x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下 ⁄²º± 中 §¨¬∏° 中 §¨¬∏° t{xs ww≠u≤ vx s qy vt tss s qwyw
y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差
¤§ 中 §¨¬∏° t{ux {u≠ vx s qy uz tss s qxts
z 阴坡≥²∏·«¨µ± ¶¯²³¨ 中 ¬§§¯¨ 好 ²²§ 中 §¨¬∏° t{xs ts vu s qz vy |s s qsvw
{ 阴坡≥²∏·«¨µ± ¶¯²³¨ 下 ⁄²º± 好 ²²§少 ±¶∏©©¬¦¬¨±· t{xs |t≠ u{ s q{ vz zx s qtxx
|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差
¤§ 中 §¨¬∏° ts{s {u≠ vs s q{ vt tsx s qyzz
ts 阳坡²µ·«¨µ± ¶¯²³¨ 中 ¬§§¯¨ 差
¤§ 多 ¶∏©©¬¦¬¨±· uuvs ts vu s qz wz zs s qwzs
tt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上 ³³¨µ 中 §¨¬∏° 中 §¨¬∏° uuss |t≠ vs s q{ vt {s s qv||
tu 阴坡≥²∏·«¨µ± ¶¯²³¨ 上 ³³¨µ 好 ²²§ 中 §¨¬∏° utxs ts vu s q{ wt tts s quyt
tv 阳坡²µ·«¨µ± ¶¯²³¨ 上 ³³¨µ 中 §¨¬∏°少 ±¶∏©©¬¦¬¨±· utxs ts vs s q| xv tsx s qtyu
tw 阳坡²µ·«¨µ± ¶¯²³¨ 中 ¬§§¯¨ 差
¤§ 中 §¨¬∏° utss ts vx s q{ vt {s s qxs{
≠ }华山松 ~≠ }云南松 ~≤ }杉木 ∀ ) µ¤°¤±§³¬±¨ k Πινυσ αρµ ανδι ƒµ¤±¦«ql o ≠ ) ≠∏±±¤± ³¬±¨ k Πινυσ ψυννανενσισ ƒµ¤±¦«ql ≤ ) ≤«¬2
±¨ ¶¨ ©¬µk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νχεολατα ²²®ql q
表 4 1997 年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环境关系调查结果
Ταβ .4 Τηεινϖεστιγατιον ρεσυλτσ οφ ρελατιον βετωεεν αρµανδ πινε βαρκ2ωεεϖιλ οχχυρρενχε 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οφ 1997
样地
∏°¥¨µ
²© ¶¤°³¯¨
¶·¤±§
坡 向
⁄¬µ¨¦·¬²±
²©¶¯²³¨
坡 位
°²¶¬·¬²± ²©
¶¯²³¨
生长势
°²·¨±·¬¤¯ ²©
ªµ²º·«
林内卫生
¼ª¬¨±¨ ²©
©²µ¨¶·
土 壤
含水量
• ¤·¨µ
²©¶²¬¯
海拔
∞¯ √¨¤·¬²±
k°l
郁闭度
≤¤±²³¼
§¨ ±¶¬·¼
虫口密度
⁄¨ ±¶¬·¼ ²©
¬±¶¨¦·¶k蛹
室rtss¦°u
树干l
t 阳坡²µ·«¨µ± ¶¯²³¨ 中 ¬§§¯¨ 好 ²²§ 中 §¨¬∏° 多 ≥∏©©¬¦¬¨±· t|zs s qz s
u 阳坡²µ·«¨µ± ¶¯²³¨ 中 ¬§§¯¨ 中 §¨¬∏° 差
¤§ 中 §¨¬∏° t|ss s qz s quv{|
v 阳坡²µ·«¨µ± ¶¯²³¨ 下 ⁄²º± 好 ²²§ 中 §¨¬∏° 多 ≥∏©©¬¦¬¨±· t{{s s q{ s
w 阳坡²µ·«¨µ± ¶¯²³¨ 中 ¬§§¯¨ 中 §¨¬∏° 差
¤§ 少 ±¶∏©©¬¦¬¨±· t{zx s qx s qvwuy
x 阳坡²µ·«¨µ± ¶¯²³¨ 下 ⁄²º± 中 §¨¬∏° 中 §¨¬∏° 少 ±¶∏©©¬¦¬¨±· t{|s s qx s quuu|
y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中 §¨¬∏° 中 §¨¬∏° 少 ±¶∏©©¬¦¬¨±· t|ts s qy s qww{t
z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中 §¨¬∏° 中 §¨¬∏° 少 ±¶∏©©¬¦¬¨±· t|ts s qz s qvuy|
{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中 §¨¬∏° 中 §¨¬∏° 少 ±¶∏©©¬¦¬¨±· t|ss s qz s qxvx|
wz 林 业 科 学 vx卷
续表 w
|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上 ³³¨µ 中 §¨¬∏° 差
¤§ 少 ±¶∏©©¬¦¬¨±· t|ts s qy s qvyvt
ts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中 §¨¬∏° 差
¤§ 中 §¨¬∏° t|us s q{ s quyt{
tt 阳坡²µ·«¨µ± ¶¯²³¨ 中 ¬§§¯¨ 中 §¨¬∏° 中 §¨¬∏° 中 §¨¬∏° t|ts s qz s qtswv
tu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中 §¨¬∏° 差
¤§ 中 §¨¬∏° t|ts s qz s qvsxy
tv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差
¤§ 差
¤§ 少 ±¶∏©©¬¦¬¨±· t|ss s qx s qttwy
tw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下 ⁄²º± 中 §¨¬∏° 中 §¨¬∏° 中 §¨¬∏° t|sx s qy s qt|ty
tx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中 §¨¬∏° 中 §¨¬∏° 中 §¨¬∏° t|us s qz s qxvst
ty 阳坡²µ·«¨µ± ¶¯²³¨ 中 ¬§§¯¨ 中 §¨¬∏° 中 §¨¬∏° 中 §¨¬∏° t|ux s qz s qsw|{
tz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中 ¬§§¯¨ 差
¤§ 差
¤§ 中 §¨¬∏° t|vs s qy s qvsuw
t{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上 ³³¨µ 中 §¨¬∏° 中 §¨¬∏° 中 §¨¬∏° t|ws s q{ s qs{{t
t| 阳坡²µ·«¨µ± ¶¯²³¨ 上 ³³¨µ 中 ¬§§¯¨ 中 §¨¬∏° 中 §¨¬∏° t|vx s qz s qvzus
tw 半阴半阳坡∞¤¶·²µº ¶¨·¶¯²³¨ 下 ⁄²º± 中 §¨¬∏° 中 §¨¬∏° 中 §¨¬∏° t{{s s q{ s qutty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 o将以上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 o其中定性因子以 s !t记法 o同时输入入选变量
Φ值 o结果仅有一个自变量k林木生长势l对因变量k虫口密度l具有显著影响k丁岩钦 ot||w ~t|{s ~郎奎
健等 ot|{| ~南开大学等 ot|{y ~唐守正 ot|{| ~邬祥光 ot|{x ~徐汝梅 ot|{zl ∀
v 讨论
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 o该项研究对华山松木蠹象为害木分级标准 !蛹的空间分布型 !最适抽样部位
和二阶抽样模型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o所得结论对生产上进一步调查该虫为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经逐步回归分析 o在影响华山松木蠹象种群数量的诸环境因子中 o仅林木生长势对其有显著影响 o
这为生产上预防该虫为害提供了依据 ∀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o如何增强华山松生长势 o提高林分的抗虫
性 o为有效控制木蠹象为害的关键性措施 ∀在营造华山松人工林时 o要遵照/适地适树0 !/良种壮苗0 !
/合理混交0 !/科学营造0以及及时进行抚育管理等一整套营林技术措施 ∀开展华山松木蠹象防治 o应
贯彻以营林措施为基础 o配合以适当其它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策略 ∀
参 考 文 献
柴秀山 o梁尚兴 q华山松木蠹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 q昆虫知识 ot||s ouzkyl }wy ∗ w|
丁德葆 q甘薯象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q昆虫知识 ot||w okvtl }y{ ∗ zs
丁岩钦 q昆虫种群抽样理论的研究 q动物学集刊 ot|{t ot }tw| ∗ tys
丁岩钦 q昆虫数学生态学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w
丁岩钦 q昆虫 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s
杜荣骞 q生物统计学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ot|{x
郎奎健 !唐守正 q
°≤ 系列程序集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 }uuz ∗ uu|
南开大学等 q昆虫学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ot|{x
唐守正 q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
邬祥光 q昆虫生态学的常用数学方法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t|{x
徐汝梅 q昆虫种群生态学 q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ot|{z
xz y期 张忠和等 }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