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ASIC KNOWLEDGE ON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全 文 : 第 vy卷 第 w期u s s s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
∂ ²¯1vy o ‘²1w
∏¯¼ ou s s s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3
黄选瑞 张玉珍 周怀钧
k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保定 sztsssl
滕起和
k河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石家庄 sxss{tl
卢占山
k包头市师范学校 包头 stwsssl
摘 要 }林业是环境再生产的主导产业 ∀林业可持续发展 o关键在于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经营 !管理行
为 ∀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强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 o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物质产品和
环境服务功能 ∀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 }巨大的人口压力 !经济运行体制的变革 !现行林业政策体系不健全 o以
及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水资源总量少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 ∀林业发展目标取向的现实差异 o要求
政府建立起适当的协调机制 o在保障森林经营者 !部门 o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o实现林业可持续发
展社会 !经济 !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 ∀林业部门也必须把社会 !生态环境目标 o融于经济目标之中 o避免或减
少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 ∀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 o一是要明确特定区域对林业的需求结构和自然基础 ~二
是建立相应的社会 !经济 !生态环境目标和森林目标 ~三是构筑起配套的技术体系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
中国自然资源结构 !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此决定了不同的区域 o或
者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 o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 o对于林产品和森林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结构和发展道路存
在着差异 ∀因此 o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
关键词 } 中国 o林业可持续发展 o森林可持续经营 o区域化
收稿日期 }t|||2ts2u{ q
3本项研究得到河北省林业厅5河北省林业分类经营基础研究6课题和河北农业大学5海滦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综合研究6
课题共同赞助 ∀
ΒΑΣΙΧ ΚΝΟΩΛΕ∆ΓΕ ΟΝ ΣΥΣΤΑΙΝΑΒΛΕ ΦΟΡΕΣΤΡΨ ∆Ες ΕΛΟΠΜΕΝΤ ΙΝ ΧΗΙΝΑ
‹∏¤±ª ÷∏¤±µ∏¬ «¤±ª ≠∏½«¨ ± «²∏ ‹∏¤¬­∏±
( Ηεβει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αοδινγ sztsss)
× ±¨ª ±¬«¨
( Αχαδε µψοφ Φορεστ Ινϖεντορψ ανδ Πλαννινγ οφ Ηεβει Προϖινχε Σηιϕια Ζηυανγ sxss{t)
∏«¤±¶«¤±
( Βαοτου Νορµ αλ Σχηοολ Βαοτου stwsss)
Αβστραχτ : ƒ²µ¨¶·µ¼¬¶¤°¤­²µ¬±§∏¶·µ¼¬± ±¨√¬µ²±° ±¨·¤¯ µ¨³µ²§∏¦·¬²±q׫¨ ®¨ ¼ ²©¶∏¶·¤¬±¤¥¯¨©²µ¨¶·µ¼ §¨√¨ ²¯³° ±¨·
¬¯¨¶¬±µ¨ª∏¯¤·¬±ª¤±§¤§­∏¶·¬±ª·«¨ °¤±¤ª¨ ° ±¨·¥¨«¤√¬²µ¶²©©²µ¨¶·°¤±¤ª¨µ¤±§§¨³¤µ·° ±¨·q…¼ ° ¤¨±¶²© °¤±¤ª¬±ª
©²µ¨¶·¨ ¦²¶¼¶·¨° ©¨©¨¦·¬√¨ ¼¯ o¶∏¶·¤¬±¤¥¯¨©²µ¨¶·°¤±¤ª¨ ° ±¨·¨ °³«¤¶¬½¨¶·«¤·©²µ¨¶·¨¦²¶¼¶·¨° ³µ²√¬§¨¶√¤µ¬¨§°¤·¨µ¬¤¯
³µ²§∏¦·¶¤±§ ±¨√¬µ²±° ±¨·¶¨µ√¬¦¨¶©²µ¶²¦¬¤¯ ¤±§ ¦¨²±²°¬¦¤¯ §¨√¨ ²¯³° ±¨·q׫¨ ©¤¦·¶·«¤·©²µ¨¶·µ¼¦²±©µ²±·¶¬± ≤«¬±¤
¬±¦¯∏§¨ } ±¨²µ°²∏¶³²³∏¯¤·¬²± ³µ¨¶¶∏µ¨ o·µ¤±¶©²µ° ²© ¦¨²±²°¬¦¤¯ ¶¼¶·¨° o∏±¶²∏±§±¨ ¶¶²©©²µ¨¶·µ¼ ³²¯¬¦¼ ¶¼¶·¨°¶¬±
©¨©¨¦·o¤¶º¨¯¯ ¤¶·«¨ µ¨¯ ¤·¬√¨ ¬±¤§¨ ∏´¤·¨ ¤¯±§µ¨¶²∏µ¦¨¶o·«¨ ·²·¤¯ ∏´¤±·¬·¼²©º¤·¨µµ¨¶²∏µ¦¨¶¬± ≤«¬±¤¬¶±²·¨ ±²∏ª«o
¤±§·«¨ ¦µ¬·¬¦¤¯ ¶¬·∏¤·¬²±²© ¦¨²¯²ª¬¦¤¯ ±¨√¬µ²±° ±¨·q׫¨µ¨¬¶³µ¤¦·¬¦¤¯ √¤µ¬¤±¦¨¬±²¥­¨¦·¬√¨ ²µ¬¨±·¤·¬²±²©©²µ¨¶·µ¼ §¨2
√¨ ²¯³° ±¨··«¨ ª²√¨ µ±° ±¨·°∏¶·¶·µ¬®¨ ∏³¤³³µ²³µ¬¤·¨ «¤µ°²±¬²∏¶° ¦¨«¤±¬¶° ¥¤¶¨§²± ±¨¶∏µ¬±ª¯¨ ª¤¯ ¤∏·«²µ¬·¼ ²©
©²µ¨¶·°¤±¤ª¨µ¶o©²µ¨¶·§¨³¤µ·° ±¨·¤±§¤¯¯ ¦¬·¬½¨ ±µ¼¤±§·²µ¨¤¯¬½¨ ·«¨ ¦²²µ§¬±¤·¬²±²©¶²¦¬¨·¼o ¦¨²±²°¼¤±§ ±¨√¬µ²±2
° ±¨·²¥­¨¦·¬√¨ ¶²©¶∏¶·¤¬±¤¥¯¨©²µ¨¶·µ¼ §¨√¨ ²¯³° ±¨·qƒ²µ¨¶·µ¼ §¨³¤µ·° ±¨·°∏¶·­²¬± ¶²¦¬¨·¼ ¤±§ ¦¨²¯²ª¬¦¤¯ ±¨√¬µ²±2
° ±¨·²¥­¨¦·¬√¨ ¶¬±·² ¦¨²±²°¼ ²¥­¨¦·¬√¨ ¶·²¤√²¬§²µ§¨¦µ¨¤¶¨ ·«¨ ¤³³¨¤µ¤±¦¨ ²© ¬¨·¨µ±¤¯ §¬¶¨¦²±²°¼qײ·«¨ ¶∏¶·¤¬±2
¤¥¯¨©²µ¨¶·µ¼ §¨√¨ ²¯³° ±¨·o·«¨ ¶¨¶¨±·¬¤¯ ·¤¶®¬¶·²¶¨·∏³·«¨ ¦¨²¯²ª¬¦¤¯¯ ¼ µ¤·¬²±¤¯ o¶²¦¬¤¯¯ ¼ ¤±§ ¦¨²±²°¬¦¤¯¯ ¼ ©¨¤¶¬¥¯¨
²³¨µ¤·¬±ª¶¼¶·¨°¬± °¤±¤ª¨ ° ±¨·qŒ·«¤¶©²∏µ¶³¨¦¬©¬¦·¤¶®¶qƒ¬µ¶·¯¼o§¨·¨µ°¬±¬±ª º«¤·±¤·∏µ¤¯ ¥¤¶¬¶©²µ¤ªµ¬¦∏¯·∏µ¤¯
°¤±¤ª¨ ° ±¨·¬¶±¨ §¨¨§¬±·«¨ ³µ²¦¨¶¶²©¶∏¶·¤¬±¤¥¯¨©²µ¨¶·µ¼ §¨√¨ ²¯³° ±¨·~≥¨ ¦²±§¯¼o¦²°¥¬±¬±ª·«¨ ¤¥²√¨ ¶²¦¬¤¯ §¨2
°¤±§¶º¬·«±¤·∏µ¤¯ ¥¤¶¬¶o·²§¨·¨µ°¬±¨ ·«¨ ¶²¦¬¤¯ o ¦¨²±²°¬¦¤±§ ¦¨²¯²ª¬¦¤¯ ±¨√¬µ²±° ±¨·²¥­¨¦·¬√¨ o¤±§·«¨ ©²µ¨¶·²¥2
­¨¦·¬√¨ ¬±·«¨ ¶∏¶·¤¬±¤¥¯¨©²µ¨¶·µ¼ §¨√¨ ²¯³° ±¨·º«¬¦«¦¤± ª∏¤µ¤±·¨¨ ·«¨ µ¨¤¯¬½¤·¬²± ²©·«¨ ·«µ¨¨²¥­¨¦·¬√¨ ¶~׫¬µ§¯¼o
·² §¨·¨µ°¬±¨ ·«¨ ° ¤¨±¶²©µ¨¤¯¬½¬±ª·«¨ ²¥­¨¦·¬√¨ ²©¶∏¶·¤¬±¤¥¯¨©²µ¨¶·µ¼ §¨√¨ ²¯³° ±¨·o¬±¦¯∏§¬±ª·«¨ ¶·µ¤·¨ª¼o·«¨
¶³¨¦¬¤¯ ° ¤¨±¶o·«¨ ·¨¦«±²¯²ª¬¦¤¯ ¶¼¶·¨° ²©·«¨ ¶∏¶·¤¬±¤¥¯¨©²µ¨¶·µ¼ §¨√¨ ²¯³° ±¨·¤±§¬·¶²³¨µ¤·¬±ª¶¼¶·¨° ~ƒ²∏µ·«o·²
¬°³µ²√¨ ·«¨ ª∏¤µ¤±·¨¨ ¶¼¶·¨° ²©¶∏¶·¤¬±¤¥¯¨©²µ¨¶·µ¼ §¨√¨ ²¯³° ±¨·o¬±¦¯∏§¬±ª·«¨ ¶¼¶·¨° ²© °¤¦µ²2µ¨ª∏¯¤·¬²± ¤±§
¦²±·µ²¯ ¥¼·«¨ ª²√¨ µ±° ±¨·o·«¨ ¶¼¶·¨° ²©³∏¥¯¬¦³¤µ·¬¦¬³¤·¬²±o°¤±¤ª¨ ° ±¨·¶¼¶·¨° o·«¨ ¶¼¶·¨° ²©µ¤·¬²±¤¯ §¬¶³²¶¬2
·¬²±²©¬±·¨µ¨¶·¶¥¤¶¨§²± ·«¨ ³µ²³¨µ·¼ µ¬ª«·¶¼¶·¨° ¤±§·«¨ ¶¼¶·¨° ²©·«¨ ¶¦¬¨±·¬©¬¦µ¨¶¨¤µ¦« ¤±§ §¨∏¦¤·¬²± ¬±
©²µ¨¶·µ¼qŒ± ≤«¬±¤o·«¨ ±¤·∏µ¤¯ µ¨¶²∏µ¨¦¶¶·µ∏¦·∏µ¨ oª¨²ªµ¤³«¬¦¤¯ ¦«¤µ¤¦·¨µ¶¤±§·«¨ ³µ¨¶¨±·¶¬·∏¤·¬²±²©¶²¦¬¤¯ ¤±§ 2¨
¦²±²°¬¦§¨√¨ ²¯³° ±¨·¤³³¨¤µ¦²±¶³¬¦∏²∏¶µ¨ª¬²±¤¯ §¬√¬¶¬²±µ∏¯ ¶¨q≥²·«¨ §¬©©¨µ¨±¦¨ ²© ±¨ §¨¶©²µ©²µ¨¶·³µ²§∏¦·¶¤±§
©²µ¨¶·¨¦²¶¼¶·¨° ±¨√¬µ²±° ±¨·©∏±¦·¬²±o¤¶º¨¯¯ ¤¶·«¨ §¬©©¨µ¨±¦¨ ²©©²µ¨¶·µ¼ §¨√¨ ²¯³° ±¨·¯²¤§¤µ¨ ¬¨¬¶·¨§¬±¶²¦¬¤¯ ¤±§
¦¨²±²°¬¦§¨√¨ ²¯³° ±¨·³µ²¦¨¶¶©²µ§¬©©¨µ¨±·µ¨ª¬²±¤¯ ²µ§¬©©¨µ¨±·³¨µ¬²§¶¬±·«¨ ¶¤°¨µ¨ª¬²±¤¯ q׫¨µ¨©²µ¨ oµ¨ª¬²±¤¯¬¶¤2
·¬²± «¤¶¤√¨ µ¼¬°³²µ·¤±·¶¬ª±¬©¬¦¤±¦¨ ¬± ³µ¤¦·¬¦¨¶²©¶∏¶·¤¬±¤¥¯¨©²µ¨¶·µ¼ §¨√¨ ²¯³° ±¨·q
Κεψ ωορδσ: ≤«¬±¤o≥∏¶·¤¬±¤¥¯¨©²µ¨¶·µ¼ §¨ √¨¯²³° ±¨·o≥∏¶·¤¬±¤¥¯¨©²µ¨¶·°¤±¤ª¨ ° ±¨·o • ª¨¬²±¤¯¬¶¤·¬²±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 o以及与自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
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 o还应包括环境容量的扩大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o也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 ∀森林面积持续减
少而引发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o以及与之相关的更为深远的社会 !经济负效应 ~林业政策 !制度上的缺
陷 ~林业科技转化不力等传统林业的种种弊端 o都成为困扰林业发展的瓶颈 ∀这一切也正是可持续林
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的背景和需要研究的重点 ∀有关可持续林业的研究和实践 o可归结为如下 v
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第一 !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 ‚第二 !中国林业为什么要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 ‚第三 !如何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 ‚本文拟就/什么是0 !/为什么0以及/如
何0研究和实践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若干问题 o提出我们的观点和思路 ∀
t 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 o最终有赖于各产业部门的具体实践 ∀而各产业部门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 o所肩负着
的具体使命和任务是有差异的 ∀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事业 o是集社会 !经济 !生态环境
于一体的特殊行业 ∀事实上 o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o其目的 !对象都在发生着变化 ∀其中起
主导作用的是森林价值观的转变 o以及人类对森林的功能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 ∀森林毁坏后使生态
环境恶化的事实已经使人们普遍认识到 o林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o
t||{年发生在长江 !松花江 !嫩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最好的佐证 ∀林业发展的滞后 o已经开始制约
农业和水利的持续性 o也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温室效应等重大环境问题越来越
突出 ∀因此 o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再也不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 o而成为农业问题 !水利问题 !环境问题 !
社会问题 !政治问题 o最终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 ∀当代林业实质上已是包含自然环
境 o经济基础 o社会条件等综合要素在内的一个极其特殊的产业部门 ∀
由此看来 o我们认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 o以及森林生态
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它是通过综合开发 !培育和利用森林 o
以发挥其多种功能 o从而保护土壤 !空气和水的质量 o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o既满足当前社会经
济发展过程中对木质 !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 o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的林
业 ∀可持续林业从健康 !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
面 o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对于什么是森林可持续经营 o目前比较一致的观
点可归纳为k• ²°° ot||v ~朱春全 ot||{ ~张玉珍等 ot|||l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
系统的科学管理 !合理经营 o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 o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 o以此来
y{ 林 业 科 学 vy卷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o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 o保障和促进人口 !资源 !环境与社会 !
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可见 o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从全局 !系统 !综合长远的高度 o把处理好经济发展 !社
会进步 !资源环境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o处理好不同空间尺
度k景观 !社区 !区域 !国家与全球l的关系 ~处理好近期 !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为着眼点 o从社会经济
发展过程中 o协调森林与人类的矛盾以及利益关系出发 o通过对森林的合理经营 o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林业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 o其内涵既有联系 o又有区别 ∀可持续林业的提出是将林业作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tl o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o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
的地位和作用出发 o以人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固有特征为依据来规
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行为 ∀即规范林业部门管理行为 !森林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政府对林业的宏观调
控政策 ∀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 o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提
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 o从而实现人与森林协同发展的目的 ∀因此 ∀森林可持续
经营同时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具体体现 ∀没有一个持续经营的森林 o就不可能有持
续发展的林业 ~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林业 o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
tl潘存德 q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q博士论文 q北京林业大学 ot||w ovt ∗ vw q
u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因
2 q1 社会经济背景
影响和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 o其中人口问题 !经济运行体制的变革和现行的林业政策
体系是最主要 o也是最直接的社会经济因素 ∀
u qt qt 巨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问题不仅是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o同时 o也是中国整
个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制约因素 ∀由于人口三大高峰相继来临 o预计 usvs年人口规模下限为 tx
≅ ts{ o由此必然会增加林产品需求和环境压力 o进一步加剧林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 ∀
u qt qu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o注定了今后林业发展必须面
对市场化这一现实 o促使林业必须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 o
要保持林业的持续发展 o就必须保证林业的比较利益能够同其它产业基本持平 o保证林业经营者的实
际收入 o至少不低于社会平均收益 ∀弱质林业在多种社会经济环境制约下 o单纯依靠市场运行规模是
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林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仅是社会效益大的公益事业 o同时也是效益相对较低的
产业 o而且还是受市场机制 !自然因素约束的风险产业 o使得林业走向市场过程中 o不可避免地陷入相
对被动的困境 ∀市场经济要求林业通过社会化大生产 o实现林业经营规模化 !生产专业化 !产品商业
化 ∀而现实市场环境对林业发展十分不利 ∀首先 o由于价值规律成为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最重要法
则 o生产要素通常是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o受比较利益驱动 o林业吸引资金能力差 o林业投入不足 o成
为制约林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 o巨大的森林生态效益难以在市场交换中实现 ∀第三 o林业经营
者受自身素质的影响 o市场意识不强 ∀不论是在国有林区还是其它地区 o许多林副产品得不到重视 o长
期形成的线性思维模式 o把林业经济的发展仅仅盯在木材上 o缺乏开展多种经营 !顺应市场的能力 ∀第
四 o表现为林业要素市场发育较差 o至今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林地产权制度与市场运行规范 ∀第五 o不利
于中国林业走向市场的地缘环境 ∀我国土地利用开发的总体战略首先要保证农业用地 o留给林业的发
展空间综合条件相对较差 o以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带以及严重退化的贫瘠土地为主 o客观上加大了林业
进一步发展的成本和难度 ∀特别是我国 ts大防护林工程体系所涉及的地域 o绝大部分地区 o位于交通
不便 !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山区和大江大河源头 o自然条件的制约与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相联系 o使得林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困境和不利因素 ∀
u qt qv 林业政策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可持续林业发展需要 就林业生产和林业经营者经济行为而言 o
土地产权制度 !林业生产组织形式和收益分配制度 !林业生产部门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中国社会千百年
来所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是最具影响力的制度因素 ∀林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o
总是林业生产经营者与其利益相关者的某种行为方式的结果 ∀以国有林场和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的
z{ w期 黄选瑞等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事实上的模糊不清和残缺 o造成了林业生产者生态环境行为的短期化 o并且导致林
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2 q2 资源生态环境背景
林业既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业 o又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导产业 ∀尽管各级政府十分重视
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 o包括/三北0防护林在内的 ts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环境
保障作用 o但是 o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极其严峻 ∀并且突出的表现
在土地资源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v个方面 ∀由此 o也决定了中国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及
其任务的艰巨性 ∀
u qu qt 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o配置不合理且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土地是林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现实
和潜在的土地资源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林业发展的艰巨性 ∀在 uuyyy1z ≅ tsw «°u林业用地中 o有
林地面积 tvvvv1v ≅ tsw «°u o人均有林地面积 s1tsyz «°uk李育才 ot||yl ∀不仅总量少而且分布也极
不合理 ∀全国 |w h的人口 !{y h的耕地 !{s h的林地和 yy h的水面分布于东南部 oz{ h的草地 !zz h的
未利用地和难利用地分布于西北部k郭文卿 ot||zl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otrv的林地为次生林 !疏林 !
灌木林 ∀除此之外 o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o林地大量流失使得林业用地所承受
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
u qu qu 水资源总量少 o地下水严重超采 中国水资源总量 u1{t ≅ tstu °v o人均占有量仅 uvtz °v o居世
界第 ts|位 ∀因此 o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黄河 t||z年断流 uuy§o
断流河长 zss多 ®° o给黄河沿岸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北方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 o形成多处
大面积漏斗区k张蔚榛 ot||zl ∀与此同时 o由于全国范围内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o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
功能不强 o大量的天然降水白白流失 o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
tl新华社文 o5北京晚报6 ot|||2sw2ux q
u qu qv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然而 o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 ∀目前 o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t{1y h o全国
每年流失土壤 xs ≅ ts{ ·o累计损失水库库容 uss ≅ ts{ °v o而且有日益加剧的趋势 ∀如 t||{年 o全国共
有 u|个省 !市 !自治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o农田受害面积 uuu| ≅ tsw «°u o成灾面积 tvz{ ≅ tsw
«°u o死亡 wtxs人 o倒塌房屋 yx{ ≅ tsw间 o直接经济损失 uxxt ≅ ts{元tl ∀t||z年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
面积的 {1z h o而且正以每年uwys ®°u的速度推进k杨朝飞 ot||{l ∀其中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分布不合
理 !森林生态环境功能不强是引起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
综上所述 o根据我国人口增长快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客观现实 o在即将
到来的 ut世纪 o社会发展对森林的需求 o总体上可分为物质产品需求和森林环境功能需求两大类 o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和任务k张建国 ot||zl }
ktl保护国土 o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 ∀通过扩大造林面积 o限制采伐量 o保护仅剩的天然林 o建设各
类防护林工程 o扩大自然保护区等的实施 o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o扩大生态功能高的森林比重 o保护农田 o
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面积 ∀kul满足提供工业原材料和其它林副多种产品的需求 ∀通过扩大木质
和非木质工业原材料的森林培育 o以及林副产品的培育 o以增加森林的物质资料的供给 o包括食品 !医
药 !化工 !轻工等多行业所需物质 ∀kvl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 o满足人类休闲保健的需求 ∀扩大森林
公园及森林景观点和保健疗养点的建设 o为人们提供众多回归自然的旅游休憩场所 ∀kwl建设现代山
区的需求 ∀开发山区森林资源 o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o发展以林为基础的多部门经济 o增加山区就业机
会 o改变山区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 ∀kxl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求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人类
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 o同时也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生命支持系统 ∀其中 o森林生态系
统是孕育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因此 o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 o扩大森林面积 o维持森
林生态系统自我演化机制 o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o是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职责 ∀
v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 q1 对森林功能与作用的认识
{{ 林 业 科 学 vy卷
tl潘存德 q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q博士论文 q北京林业大学 ot||w q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o是由森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 o而决
定这种作用的本质是森林所固有的 o由自然 !社会条件 !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的特征所决定的多种功能 ∀
按照森林功能影响范围 o可分为地方性的k如集水区l !区域性或地带性的k如森林植物带 !大河流域l和
全球性的功能 ∀并且 o森林的所有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相互制约着的 ∀而森林的作用则完全受制于森
林功能的社会 !文化 !政治 !经济等意义 ∀森林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 o森林的作用离开以人为主体的社
会是没有意义的 ∀依照森林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可区分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和社会 !经济作
用 ∀前者的功能在于形成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环境 ~后者则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社会提供就
业机会 o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o提供多种林产品及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3 q2 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构成
按照森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预期目的 o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由相互联系 !制约的
生态环境目标 !社会目标 !经济目标构成 ∀
v qu qt 生态环境目标 主要取决于人类对森林环境功能 !森林价值的认识程度 ∀就目前广泛认同的
目标来看 o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水土保持 !涵养水源 !碳储存 !改善气候 !生物多样性保护 !流域治
理 !荒漠化防治等目标 ∀从本质上说 o生态环境目标是要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适宜和可资利用
的生态环境 ∀
v qu qu 社会目标 一般来说 o持续不断地提供多种林产品 o满足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对森林生态系统
中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多种产品的需求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除此之外还包括为社
会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收入 o为满足人的精神 !文化 !宗教 !教育 !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o提供良好的森林景
观及其环境服务 ∀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 o林业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肩负起发展经
济 !消除贫困的社会目标 ∀
v qu qv 经济目标 可从相互联系又彼此之间有一定区别的 w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 o通过对森林的可
持续经营获得多种林产品 o带动林产工业发展 o为国家或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提供经济贡献 ∀第二 o通
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o使森林经营者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获得持续的经济收益 ∀在森林生态环境允许
的范围内 o追求经济目标的最大化和应得收益 o是改善林业经济条件的关键 o忽视经济目标 o林业可持
续发展就会失去动力 o而超越生态环境界限 o一味追求自身的经济目标 o则会丧失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tl ∀第三 o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o促进和保障与森林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农业 !水利 !旅游 !渔业 !畜
牧业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o提高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第四 o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o提高国家 !
区域k流域l等不同尺度空间防灾减灾的经济目标 ∀
v qu qw 对可持续经营森林目标的认识 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得以实现的
基础 ∀我们经营森林的目的最终是要反映在森林的分布 !数量 !质量 !结构等诸多方面 ∀因此 o可持续
经营的森林目标不仅体现了人类经营森林的意愿和目的 o同时也是森林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 o反映了
人类经营森林的生物 !经济和社会的综合价值 ∀对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目标的具体界定 o应根据经营森
林的社会经济 !自然环境综合背景来考虑 o只有如此 o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的多种产品
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 ∀与此同时 o由于森林本身具有复杂 !动态的系统特征 o森林经营历程是建立
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作用的认识 o以及社会对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需求变化基础之上的 o因
此 o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目标不仅要有可操作性 o而且 o还要具备动态特征 o有利于引导森林经营实践 ∀
3 q3 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调
不同利益主体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差异 o必然导致森林经营目标取向上的差异 ∀
也就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矛盾的具体体现 ∀森林经营
者经营森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 o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力 o必然会以经济目标为首要目
标 ∀许多场合下 o经济目标的实现必然影响和削弱社会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 ∀另外 o由于森林
经营过程中所生产的森林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0特性 o使用上的/免费搭车0现象 o使得森林
环境资源经营者的利益难以通过产权界定和市场去实现 ∀而且环境利益分散在社会各个层面 o如国家
之间 !地区之间 !部门之间 !个人与公众之间 ∀因此 o如果缺乏适当的调控机制 o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冲
|{ w期 黄选瑞等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突 o会最终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tl ∀
tl黄选瑞 q区域可持续林业的研究 o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 ot||{ ∀
一般说来 o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矛盾 o应当在全球统一框架下寻求解决的途径 ∀而在一个国家内
部 o由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取决于国家对林业发展的总体需求 ∀因此 o政府应当充当主要调控者
的角色 o有责任通过建立起适当的协调机制 o在保障森林经营者 !部门 o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o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 !经济 !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入林业 o客观上需要重新认识
和评价森林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意义 o认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和
生态地位 ∀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 o一个分布合理 !健康的森林生态体系的存在 o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
发展 o维护国家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森林生态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o常常会带来巨大的
直接经济负担 ∀经济与生态的统一是森林经营最理想的模式 o但这一模式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森林的开
发 o会带来负效应 o而某些场合森林的存在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利用价值 ∀从国家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
分析 o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政府与林业部门在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各自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
务 ∀对于政府 o首先应当将林业放在环境与发展的框架内 o把林业作为以资源与环境再生产为主的产业部
门来看待k黄选瑞等 ot||| ~叶文虎等 ot||zl o从产业政策上给林业以强有力的支持 o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高度协调林业与其它产业部门的关系 o保障林业产业的应得利益 ∀另一方面 o对于森林经营管理部门
和个人来说 o必须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文化 !生态环境目标 o融于经济目标之中 o避免或减少外部不
经济性的产生 ∀现实中 o通过改变森林经营手段 !模式 o调整产品 !产业结构k如森林旅游业 !复合经营模式
等l等途径 o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v大目标的协调 ∀
w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
森林经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特定时空条件下 o森林经营的总体目标取向 o是各种相关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林业领域在对传统森林经营模式重新认识的基础上 o已开始研究和关注如何才能
使中国林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优化环境 !促进发展的双重目的 ~如何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o促进和保障
区域人口 !资源 !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 o提出用以指导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践的基本观点和思路框架 ∀
林业可持续
发展条件
≤²±§¬·¬²±¶
©²µ¶∏¶·¤¬±¤¥¯¨
©²µ¨¶·µ¼
§¨ √¨¯²³° ±¨·
社会需求
经济需求
资源基础
生态基础
≥²¦¬¤¯ §¨ °¤±§
∞¦²±²°¬¦§¨ °¤±§
• ¶¨²∏µ¦¨¶¥¤¶¬¦
∞¦²¯²ª¬¦¤¯ ¥¤¶¬¦
林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辨识系统
∞±√¬µ²±° ±¨·¤¯ µ¨¦²ª±¬·¬²±
¶¼¶·¨° ²©¶∏¶·¤¬±¤¥¯¨
©²µ¨¶·µ¼ §¨ √¨¯²³° ±¨·
基础需求
…¤¶¬¦
§¨ °¤±§
林业可持续
发展目标体系
’¥­¨¦·¬√¨¶¼¶·¨° ²©
¶∏¶·¤¬±¤¥¯¨©²µ¨¶·µ¼
§¨ √¨¯²³° ±¨·
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环境建设目标
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目标
’¥­¨¦·¬√¨²©¶²¦¬¤¯ §¨ √¨¯²³° ±¨·
’¥­¨¦·¬√¨²© ¦¨²±²°¬¦
§¨ √¨¯²³° ±¨·
’¥­¨¦·¬√¨²© ±¨√¬µ²±° ±¨·
§¨ √¨¯²³° ±¨·
’¥­¨¦·¬√¨²©¶∏¶·¤¬±¤¥¯¨
©²µ¨¶·°¤±¤ª¨ ° ±¨·
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标决策系统
’¥­¨¦·¬√¨§¨¦¬¶¬²±
¶¼¶·¨° ²©¶∏¶·¤¬±¤¥¯¨
©²µ¨¶·µ¼ §¨ √¨¯²³° ±¨·
约束导向
• ¶¨·µ¬¦·¬±ª
²µ¬¨±·¤·¬²±
林业可持续
发展途径
• ¤¼¶©²µ
¶∏¶·¤¬±¤¥¯¨
©²µ¨¶·µ¼
§¨ √¨¯²³° ±¨·
区域化
产业化
生态化
社会化
• ª¨¬²±¤¯¬½¤·¬²±
Œ±§∏¶·µ¬¤¯¬½¤·¬²±
∞¦²¯²ª¬½¤·¬²±
≥²¦¬¤¯¬½¤·¬²±
林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支持系统
× ¦¨«±²¯²ª¼ ¶∏³³²µ·¬±ª
¶¼¶·¨° ²©¶∏¶·¤¬±¤¥¯¨
©²µ¨¶·µ¼ §¨ √¨¯²³° ±¨·
调控保障
≤²±·µ²¯
±¨¶∏µ¬±ª
林业可持续
发展保障体系
≥¼¶·¨° ²© ±¨¶∏µ¬±ª
©²µ¶∏¶·¤¬±¤¥¯¨©²µ¨¶·µ¼
§¨ √¨¯²³° ±¨·
政府宏观调控
综合决策公众参与
政策与制度
动力 !激励 !约束机制
社会化服务体系
¤¦µ²2µ¨ª∏¯¤·¬²± ¤±§¦²±·µ²¯ ¥¼
·«¨ ª²√ µ¨±° ±¨·
°∏¥¯¬¦³¤µ·¬¦¬³¤·¬²± ¤±§
¦²°³µ¨«¨ ±¶¬√¨§¨¦¬¶¬²±
°²¯¬¦¬¨¶¤±§¬±¶·¬·∏·¬²±
¤¦«±¬¶° ²© °²·¬√¤·¬±ªo
±¨¦²∏µ¤ª¬±ª¤±§µ¨¶·µ¬¦·¬±ª
≥²¦¬¤¯¬½¨ §¶¨µ√¬¦¨ ¶¼¶·¨°¶
林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保障系统
≤²°³µ¨«¨ ±¶¬√¨ ±¨¶∏µ¬±ª
¶¼¶·¨° ²©¶∏¶·¤¬±¤¥¯¨
©²µ¨¶·µ¼ §¨ √¨¯²³° ±¨·
促进和保障区域持续协调发展
ײ ³µ²°²·¨ ¤±§ª∏¤µ¤±·¨¨·«¨ µ¨ª¬²±¤¯ §¨ √¨¯²³° ±¨·
º¬·«¶∏¶·¤¬±¨ §¤±§¦²²µ§¬±¤·¨§
图 t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基本框架
ƒ¬ªqt ׫¨ ¥¤¶¬¦©µ¤° ¶¨²©µ¨¶¨¤µ¦«¤±§³µ¤¦·¬¦¨ ©²µµ¨ª¬²±¤¯ ¶∏¶·¤¬±¤¥¯¨©²µ¨¶·°¤±¤ª¨ ° ±¨·
s| 林 业 科 学 vy卷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要建立起生态上合理 !经济上可行 !社会可接受的经营运行机制 ∀
它起码有 w个方面的任务 }其一 o确定和提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 o需要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提供
什么样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 o特定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o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森林经营的自然
基础 ~其二 o将上述社会需求与自然基础相耦合 o明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经济目标 !生态环境
目标 o及其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目标 o即所需的森林结构 !分布格局 !空间配置 ~其三 o实现林业可持续发
展目标的途径 o具体说来 o包括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空间途径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林业可持
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 ~其四 o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o主要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
公众参与机制 !管理体制 !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涉及社
会 !经济 !文化 !法律 !行政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协调问题 ∀据此 o提出一个如图所示 o用以指导区域林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框架 ∀
x 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特殊意义
中国的自然资源结构 !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此也从客观
上决定了不同的区域 o或者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 o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 o对于林产品和森林生态环境
功能的需求结构存在着差异 ∀因此 o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所谓
区域 o是由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形成的复杂开放系统 o它是自然
形成并附加了人类行为干预的地理单元 o是一个不断演化与发展的动态系统 ∀区域内部社会 !经济 !资
源 !环境各系统之间 o区域与区域之间 o共同构成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 ∀区域作为实践可持
续发展的空间单元 o是不同行业 !部门可持续发展实践在这一相对稳定空间内的综合体 ∀只有从区域
整体利益出发 o才能找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途径 o才能正确地确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
基础 ∀所谓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区域化 o强调把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框架 o从区域社
会 !经济 !资源 !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 o认识和把握林业的地位 ~强调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o有赖于区
域复合系统中相关部门的协调统一 o有赖于政府行为 !市场行为 !公众行为的协调统一 ~强调在区域政
策 !法律法规 !技术 !行政等手段的综合调控下 o谋求和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模式 !途径 ~强调林业应当在区域范围内 o与以土地为主要依托的农业 !牧业 !水利 !旅游 !生态环境建设
等行业和部门 o建立起相互制约 !联系 !促进的产业间协调关系 ∀其中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区域生态环
境建设保护规划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 o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化的具体体现 ∀
参 考 文 献
郭文卿 q中国山区资源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地位 q自然资源 ot||zkvl
黄选瑞等 q环境再生产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q中国软科学 ot||| okwl }ttt ∗ ttu
李育才 q面向 ut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研究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y
叶文虎等 q三种生产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q中国人口 q资源与环境 ot||zkul }{ ∗ tu
杨朝飞 q中国生态危机的挑战与思考 q中国环境管理 ot||{ktl }z ∗ ts
张建国 q现代林业论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z oxz ∗ x|
张蔚榛 q有关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q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ot||z增刊 oz ∗ tv
张玉珍等 q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 q河北林果研究 ot|||ktl }z ∗ tu
朱春全 o张守攻 q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进程及生态区域评价 q见 }第十一届世界林业大会文献选编 q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ot||{ ov{v
∗ v{|
• ²°° q≥∏¶·¤¬±¤¥¯¨ ƒ²µ¨¶·µ¼ ¤±§≥∏¶·¤¬±¤¥¯¨ ƒ²µ¨¶·¶q Š¯ ²¥¤¯ ƒ²µ¨¶·≤²±©¨ µ¨±¦¨ ot||v oux ∗ u{
t| w期 黄选瑞等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