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槲蕨(Drynaria roosii)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式,观察记录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槲蕨孢子接种后6~7 d即能萌发,60 d左右发育形成心形原叶体,100 d左右开始形成孢子体幼苗;采用NaClO消毒5.5 min左右是理想的消毒方式;在Knop’s培养基中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可达49%左右.低无机盐浓度的MS培养基有利于孢子萌发,但不利于配子体发育;黑暗条件下孢子能萌发但不能形成片状体.采用5% NaClO表面灭菌5.5 min, 1/2MS培养基在40 μmol·m-2·s-1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良好。
全 文 :园 艺 学 报 2009, 36 (5) : 711 - 716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收稿日期 : 2008 - 10 - 20; 修回日期 : 2009 - 04 - 13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项目 (2005DKA21000, 2006GH559901, 2007AA021405)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72045)3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 E2mail: shilei67@2631net)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繁殖
的影响
张银丽 1, 2 , 杜红红 1, 3 , 李 杨 1 , 李 东 1 , 季梦成 2 , 姜闯道 1 , 石 雷 13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093; 2 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 , 浙江临安 311300; 3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 研究了槲蕨 (D rynaria roosii) 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式 , 观察记录消毒方式、无机盐
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 槲蕨孢子接种后 6~7 d即能萌发 , 60 d
左右发育形成心形原叶体 , 100 d左右开始形成孢子体幼苗 ; 采用 NaClO消毒 515 m in左右是理想的消毒方
式 ; 在 Knoppis培养基中孢子的萌发率最高 , 可达 49%左右。低无机盐浓度的 MS培养基有利于孢子萌发 ,
但不利于配子体发育 ; 黑暗条件下孢子能萌发但不能形成片状体。采用 5% NaClO 表面灭菌 515 m in,
1 /2MS培养基在 40μmol·m - 2 ·s- 1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良好。
关键词 : 槲蕨 ; 孢子萌发 ; 无菌培养
中图分类号 : S 6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5132353X (2009) 0520711206
Stud ies on the Effect of D ifferen t Ster iliza tion Procedures , M ed ium , and
D ifferen t L ight In ten sity on Spore Propaga tion of D ryna ria roosii
ZHANG Yin2li1, 2 , DU Hong2hong1, 3 , L I Yang1 , L IDong1 , J IMeng2cheng2 , J IANG Chuang2dao1 , and SH ILei13
( 1 Institu te of B otany, the Chi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 B eijing 100093, China; 2 The College of L andscape A rchitecture, Zhejiang
Forestry U niversity, L inpian, Zhejiang 311300, Ch ina; 3 The College of L ife Science, N ortheast Forestry U 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 ina)
Abstract: The spore in vitro culture and routine p ropagation of D rynaria roosii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terilization p rocedures, medium and light intensity on
spores of D rynaria roosii. The result exhibits that the spores germ inated within 6 - 7 days after inoculated in
the medium, and sporophytes began to form in 100 days after inoculated. The maximum germ ination ratio was
49% obtained in Knoppis medium. The low salt concentration ofMS basal medium was helpful to spore germ i2
nation, but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gametophytes. Spores can germ inate in dark but canpit develop to p ro2
thallial p late. Spores surface2sterilized for 515 m in with 015%NaClO and inoculated in 1 /2MS medium , were
app rop riate for D ryna ria roosii cultivation with 40μmol·m - 2 ·s- 1 light intensity.
Key words: D rynaria roosii Nakaike; spore germ ination; in vitro culture
槲蕨 (D rynaria roosii Nakaike ) 是园林造景的优良植物材料 , 根状茎可入药 (李顺祥 等 ,
2002)。槲蕨的多糖还具有一定的抗细菌和真菌活性 (苏育才 , 2005) , 是中国药典收载中药骨碎补
的原料植物。以槲蕨为原料的强骨胶囊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二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并开始生产 (国家药典委员会 , 2005) , 对原料的需求急剧增加 , 野生槲蕨紧缺。因此 , 通过人工栽
培是保护和利用野生槲蕨资源的惟一途径 , 而孢子繁殖是蕨类植物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之一 (郝丽
珍 等 , 1998; 袁艺 等 , 2002)。开展槲蕨孢子的快速繁殖研究对槲蕨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
园 艺 学 报 36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槲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分析上 (周铜水 等 , 1997) , 而槲蕨孢子的人工繁殖尚
未见报道。Chang等 ( 2007) 主要研究了光质、培养基和 pH值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
响。本文主要论述槲蕨孢子的无菌繁殖和土壤繁殖 , 以及不同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光照强度对槲
蕨孢子无菌繁殖的影响 , 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槲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1 槲蕨孢子的采集
槲蕨孢子于 2006年 10月采自重庆。将具有成熟孢子的叶片自植株上剪下 , 放入洁净密封的纸袋
中 , 置于干燥通风处 , 待孢子自然散落后将其收集于硫酸纸袋中 , 置 4 ℃冰箱中保存供培养使用。
112 孢子的繁殖
11211 无菌栽培 取成熟的孢子包于 1 cm ×1 cm的滤纸中 , 浸泡到无菌水中 , 用镊子轻压挤出气
泡 , 使孢子与无菌水充分接触。浸泡 1 h后 , 取出滤纸包放入 5%NaClO溶液中表面灭菌 515 m in, 灭
菌后用无菌水冲洗 4~5遍 , 然后用无菌水将孢子冲到离心管中 , 充分震荡 , 获得无菌的孢子悬浊液。
用滴管将此悬浊液均匀接种在培养基的表面。接种后先置黑暗处保存 24 h, 以促使孢子同步萌发。培
养室温度为 (25 ±2) ℃; 荧光灯光源 , 每天光照 12 h, 光照强度 30~40μmol·m - 2 ·s- 1。
11212 土壤栽培 土壤培养是将过细筛的草炭土和细沙以体积为 1∶1的比例均匀混合 , 121 ℃高压
灭菌 20 m in后 , 放入底部有孔的塑料盒 (大小为 25 cm ×20 cm ×5 cm) 内 , 将基质表面整平、压实 ,
基质厚度约 3 cm, 充分洇水 , 待基质表面湿润后取出塑料盒待用。将孢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表面 ,
盖上塑料盖子。培养条件同无机培养基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定期观察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 , 直
至形成幼孢子体。以孢子壁破裂 , 具有至少一个含叶绿素的绿细胞和至少一条不含叶绿素的假根时 ,
定为孢子萌发 , 记录萌发时间、心形原叶体出现时间、孢子体出现时间以及配子体生长发育情况。
113 不同消毒方式试验
孢子分别采用 5%NaClO表面灭菌 415、515、610 m in和 011% HgCl2灭菌 215、315、410 m in。消
毒过程和栽培条件与槲蕨孢子的无菌栽培相同。
114 不同培养基试验
无机培养基采用 MS、1 /2MS、1 /5MS (大量和微量元素为 MS培养基全量的 1 /2、1 /5, 铁盐和有
机物的含量与 MS培养基相同 ) 和 Knoppis固体培养基 , pH 518, 琼脂浓度为 017%。培养基经 121 ℃
高压灭菌 20 m in, 灭菌后立即分装到直径为 315 cm的培养皿中。孢子用 5%NaClO表面灭菌 515 m in,
待培养基冷却后将无菌孢子悬浊液均匀接种 (每个培养皿中接种约 013 mL)。轻微晃动培养皿使孢子
均匀散开 , 培养条件同上。
115 不同光照强度试验
采用 1 /2MS培养基 , pH 518, 琼脂浓度为 017% , 荧光灯光源光照强度设 130、100、70和 40
μmol·m - 2 ·s- 1和黑暗培养 5个处理。光照时间 12 h·d - 1 , 其他培养条件同上。
以上每个处理接种 5个培养皿。自接种 3 d后每天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情况 , 直至形成幼
孢子体 , 用体式显微镜 TS20 /30观察配子体的生长发育情况。自配子体长到 3个细胞时 , 每个处理随
机选择 3个视野用 N ikon ECL IPSE E600拍照 , 计算孢子的萌发率 , 每个视野的孢子数不低于 200个。
2 结果与分析
211 槲蕨的孢子繁殖
槲蕨的孢子黄色 , 单裂缝 (图版 , A) , 表面有颗粒状纹饰 (图版 , B )。无菌培养的槲蕨孢子接
217
5期 张银丽等 :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繁殖的影响
种后 6~7 d即能萌发 (图版 , C) , 通过不对称的有丝分裂产生一大一小两个细胞 , 小细胞萌发出极
性生长的假根 , 大细胞继续分裂发育为配子体。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 (V ittaria2type) (Nayar & Kaur,
1971) , 经 13 d左右形成 2~5个细胞的丝状体 (图版 , D) , 接种后 20 d左右 , 开始形成片状体 (图
版 , E、F) , 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 (D rynaria2type) , 约 35 d左右形成心形原叶体 (图版 , G) , 接种
后 100 d左右开始出现幼孢子体。幼孢子体的叶片全缘 , 与生长后期的羽状深裂明显不同。
图版说明 : A. 槲蕨孢子 ; B. 孢子表面的纹饰 ; C. 孢子萌发 ; D. 丝状体 ; E、F. 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原叶体 ; G. 心形原叶体 ; H.
移栽到土壤中的孢子体苗。
Explana tion of pla tes: A. Spore of D rynaria roosii; B. The exine bearing verrucate ornamentation; C. Spore germ ination; D. Filament; E, F.
Prothallial p late in high light intensity; G. The mature p rothallus; H. Young sporothytes in soil.
317
园 艺 学 报 36卷
当孢子体长到高 3~5 cm左右 2片叶子以上时 , 即可将幼苗移栽到直径 12 cm的花盆中。首先将
三角瓶移至温室中炼苗一周左右 , 再打开瓶盖炼苗一周即可移栽。移栽时用镊子轻轻夹出小苗 , 洗净
根部的培养基 , 移栽到充分浸水的草炭土 ∶素沙 = 1∶1的基质中 , 移栽后充分浇水 , 盖上玻璃保持盆
土湿润 , 缓苗后打开玻璃 , 每个盆中移栽 3~4株幼苗。幼苗栽培环境为温室大棚 , 相对湿度保持在
60%左右 , 春冬季温度保持在白天 20 ℃左右 , 夜间 15 ℃左右 , 夏秋季遮荫 (自然光强的 50%左
右 ) , 移栽成活率 90%以上。
土壤栽培的槲蕨孢子 15 d左右开始出现绿色 , 60 d左右形成心形原叶体 , 此时若配子体过于密
集将影响配子体进一步发育 , 应及时移植。移植时用镊子将土壤基质中的配子体分成 1 cm ×1 cm左
右的小丛 , 移栽到相同的基质上。移栽完后立即浇水 , 使假根和土壤充分接触 , 提高配子体的移栽成
活率。播种后约 80 d左右开始形成孢子体苗 , 当小苗长到 3~5 cm高时 (图版 , H ) 可移栽到相同
的土壤培养基上 , 温度保持在白天 20 ℃左右 , 夜间 15 ℃左右 , 夏秋季遮荫 (自然光强的 50%左
右 ) , 移栽成活率可达到 80%以上。
212 不同消毒方式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不同的消毒方式能影响槲蕨孢子的萌发和配子体发育 (表 1)。采用 5%NaClO消毒 515 m in的孢
子 , 7 d左右就能萌发 , 萌发率最高达到 50% , 约 15 d左右能形成片状体。采用 HgCl2消毒能明显降
低污染率 , 但 HgCl2穿透性强 , 影响槲蕨孢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时间 , 且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 , 配子体
发育缓慢甚至停滞 , HgCl2消毒 4 m in接种一个月后仍处于丝状体阶段 , 不能形成片状体。
表 1 不同消毒方式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Table 1 The germ ina tion of spores w ith d ifferen t ster iliza tion procedures
消毒方式
Sterilization
消毒时间 /m in
Sterilization time
萌发时间 / d
Germ ination time
萌发率 /%
Germ ination rate
心形原叶体出现的时间 / d
Days of cordate2thalloid p rothallus appearance
NaClO 415 7 37139 ±0180 b 21
515 7 50152 ±1167 d 15
610 9 43164 ±3191 c 18
HgCl2 215 10 37150 ±1110 b 21
315 15 31194 ±0149 b 28
410 18 26106 ±0173 a 40
213 不同培养基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接种在 MS、1 /2MS、1 /5MS和 Knoppis培养基上的孢子萌发时间和萌发率不同。Knoppis培养基中
的孢子约经 6 d萌发 , 比其他培养基中的早 2~3 d, 且萌发后配子体生长发育较快。从表 2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 : 4种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都适宜槲蕨孢子的萌发 , 其中 Knoppis中的萌发率最高 , 达到
50%左右 , 其次是 1 /5MS。3种不同浓度的 MS培养基中 , 随着无机盐浓度的降低 , 萌发率升高 , 可
见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槲蕨孢子的萌发 , 这与翟国燕等 (2007) 对蕨菜孢子的无菌培养 , 全量 MS培
养基接种的孢子萌发量最高 , 随培养基营养成分
的降低孢子萌发量递减的结果明显不同 , 可见不
同种类的蕨类无菌培养对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要
求是不同的。在配子体发育阶段 , 低无机盐浓度
培养基中的配子体呈黄绿色 , 生长发育缓慢 , 不
利于孢子体苗的形成 , 因此对比萌发率和配子体
发育情况 , 1 /2MS和 Knoppis是槲蕨孢子繁殖的理
想培养基。
表 2 不同培养基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Table 2 The germ ina tion of spores in var ious m ed ia
培养基
Medium
萌发时间 / d
Germ ination
time
萌发率 /%
Germ ination
rate
心形原叶体出现的
时间 / d
Days of cordate2thalloid
p rothallus appearance
MS 8 28170 ±0172 a 18
1 /2MS 9 34165 ±0149 b 18
1 /5MS 7 45178 ±1105 c 22
Knoppis 6 48163 ±0160 d 15
417
5期 张银丽等 :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繁殖的影响
214 不同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从表 3可以看出 , 强光条件下孢子萌发率较高 , 但孢子萌发时间延长 , 萌发后生长缓慢 , 在 130
μmol·m - 2 ·s- 1光照条件下长期处于萌发阶段 , 不能形成片状体 , 影响配子体发育。在形态上 , 与
40μmol·m - 2 ·s- 1光照强度下培养的配子体相比 , 130与 100μmol·m - 2 ·s- 1光照强度下配子体细
胞紧密 , 假根明显较短 (图版 , E、F) , 数量减少。
表 3 不同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Table 3 The germ ina tion of spores in d ifferen t light in ten sity
光照强度 /
(μmol·m - 2 ·s - 1 )
L ight intensity
萌发时间 / d
Germ ination time
萌发率 /%
Germ ination rate
心形原叶体出现的时间 / d
Days of cordate2thalloid
p rothallus appearance
130 15 40164 ±3144 a -
100 13 48120 ±4108 a 30
70 11 31185 ±2103 b 22
40 9 30139 ±2143 b 16
注 : - 表示不能形成片状体。
Note: - shows no p rothallus formed.
3 讨论
槲蕨适宜生长的土壤 pH为 710~715, 配子体在 2 500~3 500 lx的光照强度和 25 ℃的条件下生
长最好 ; 62BA和 NAA对槲蕨配子体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吴艳芳 等 , 2005)。Chang等 (2007) 研
究了不同栽培基质、不同 pH以及不同光质对槲蕨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 发现槲蕨孢子在
pH 317~917都能萌发 , 在 1 /2MS培养基添加 2%蔗糖 , pH 717, 白光条件下萌发率最高。
槲蕨孢子细小 , 杂质较多 , 无菌栽培时易出现污染 , 表面消毒前采用无菌水浸泡可以提高孢子对
灭菌剂的敏感性 , 从而提高灭菌效果。本试验中采用 5%NaClO或 011% HgCl2消毒 , 随着时间的延长
污染率减低 , 但到一定时间后孢子的萌发率也随之降低。011% HgCl2的消毒时间则应控制在 3 m in以
内。5%NaClO是槲蕨孢子理想的表面消毒剂 , 消毒时间为 515 m in左右。
光照强度是影响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又一重要因素 (W hittier, 1973; Banks, 1999;
Pérez2Garcia et al. , 2007)。在孢子萌发阶段 , 高强度光照可能更容易启动孢子萌发所必需基因的表达
和蛋白的合成 , 如编码顺乌头酸酶的基因 (Banks, 1999 ) 和似豌豆球蛋白基因 ( Shutov et al. ,
1998)。在配子体发育阶段 , 低光照足以促进配子体光形态建成的发生 , 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素
的形成及光合作用等。相反 , 高强度光照可能会抑制细胞的分裂 , 甚至使配子体的发育处于一个特定
的阶段 , 如在 130μmol·m - 2 ·s- 1光照强度下不能形成片状体。槲蕨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能够萌发形
成丝状体 , 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 , 细胞伸长 , 但不能形成片状体。将黑暗条件下的丝状体移到光照条
件下继续培养 , 丝状体能继续生长分裂 , 形成片状体 , 且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 , 光照对
配子体的二维生长是必需的。
槲蕨对培养基的适应性广 , 在本试验采用的 MS、1 /2MS、1 /5MS及 Knoppis培养基中均能萌发且
配子体发育良好。一般情况下 , 从蒸馏水到复杂的营养液都适于孢子的萌发 , 营养液成分通常只影响
配子体的发育 , 而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 (M iller, 1968)。但是本试验中槲蕨孢子对不同含盐量培养
基的反应不同。另外 , Raghavan (1980) 也报道了加入无机盐后培养基的渗透势较高 , 延迟了孢子外
壁破裂的时间 , 并且抑制假根和原叶体细胞的发育。蕨类植物的孢子类似种子植物的种子 , 其体内贮
存的营养物质 (Raghavan, 1976) 可以满足孢子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 因此作者认为 , 在孢子发育初
期低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有利于槲蕨孢子萌发。
本试验中完成了槲蕨从孢子培养到孢子体幼苗形成的整个过程 , 建立了槲蕨孢子的快速繁殖方
517
园 艺 学 报 36卷
法。在控制条件下 , 槲蕨孢子的萌发率可达 50%左右 , 萌发后在 25 ℃, 空气相对湿度 70%左右 , 光
照强度 30~40μmol·m - 2 ·s- 1培养条件下 , 70 d左右能形成成熟原叶体 , 从孢子接种到第 1株孢子
体幼苗形成无菌培养需 90 d左右 , 土壤栽培需 110 d左右 , 幼孢子体移栽成活率可达 90%以上 , 为
槲蕨的规模化繁育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槲蕨提供了基础资料。
References
Banks J A. 1999.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ferns. 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Mol B iol, 50: 163 - 186.
Chang H C, Agrawal D C, Kuo C L, W en J L, Chen C C, Tsay H S. 2007. In vitro culture of D rynaria fortunei, a fern species source of Chinese
medicine“Gu2Sui2Bu”. In V itro Cell Dev B iol Plant, 43: 133 - 139.
Hao L i2zhen, Deng Jun2ling, Huangpu W ei2wu. 1998.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pore germ inateon and develop ing p rocess of Pterid ium
aqulilum var. latiuscu lum. Journal of InnerMongoli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 Animal Husbandry, 19 (2) : 75 - 80. ( in Chinese)
郝丽珍 , 邓俊玲 , 黄甫武威. 1998. 蕨菜孢子萌发及生育进程与诸因素关系研究.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 19 (2) : 75 - 80.
L i Shun2xiang, Long M ian, Zhang Zhi2guang. 2002. Reserch advancee of“Gu2Sui2Bu”.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9 (11) : 75 - 78. ( in Chinese)
李顺祥 , 龙 勉 , 张志光. 2002. 骨碎补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9 (11) : 75 - 78.
M iller J H. 1968. Fern gametophyte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Botanical Review, 34 (4) : 361 - 440.
Nayar B K, Kaur S. 1971. Gametophytes of homosporous ferns. Bot Rev, 37: 295 - 396.
Pérez2Garcia B, Mendoza2Ruiz A, Sánchez2Coronado M E, O rozco2Segovia A. 2007. Effect of light and temperature on germ ination of spores of
four trop ical fern species. Acta Oecologica, 32 (2) : 172 - 179.
Pharmacopoeia Comm ission of China. 2005. Chinese pharmacopoeia. Beijing: Chem ical Industry Press: 179 - 180. ( in Chinese)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 : 179 - 180.
Raghavan V. 1976. Gibberellic acid2induced germ ination of spores of Anem ia phyllitid is: Nucleic acid and p rotein synthesis during germ ination.
Amer J Bot, 63 (7) : 960 - 972.
Raghavan V. 1980. Cytology, physiology and biochem istry of germ ination of fern spores. Int Rev Cytol, 62: 69 - 118.
Shutov A D, B raun H, Chesnokov Y V, Baum lein H. 1998. A gene encoding a vicilin2like p rotein is specifically exp ressed in fern spores evolu2
tionary pathway of seed storage globulins. Eur J B iochem, 252: 79 - 89.
Su Yu2cai. 2005. Prelim inary studies on the isol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D rynariea fortunei and its antim icrobial activities. Studies of Trace
Elements and Health, 22 (4) : 25 - 26. ( in Chinese)
苏育才. 2005. 槲蕨多糖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 22 (4) : 25 - 26.
Whittier D P. 1973. The effect of light and other factors on spore germination in B otrychium dissectum.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51: 1791 - 1794.
W u Yan2fang, You M in, W ang Xin2sheng. 2005. Primary study on effect factors for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of D rynaria roosii. Journal ofW uhan
Botanical Research, 23 (5) : 461 - 463. ( in Chinese)
吴艳芳 , 尤 敏 , 王新胜. 2005. 槲蕨配子体发育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3 (5) : 461 - 463.
Yuan Yi, Tian Sheng2ni, Ye A i2hua. 2002. Studies on the rap id p ropagate of the O sm unda japonica Thunb.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9 (3) :
247 - 250. ( in Chinese)
袁 艺 , 田胜尼 , 叶爱华. 2002. 紫萁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园艺学报 , 9 (3) : 247 - 250.
Zhai Guo2yan, B ian Ke, J ia Ke2gong. 2007. Effect of GA3 and MS medium ratio treatments on spore germ ination of wild brake. China Vegeta2
bles, (8) : 21 - 26. ( in Chinese)
翟国燕 , 边 珂 , 贾克功. 2007. GA3及不同比例 MS培养基对蕨菜孢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蔬菜 , (8) : 21 - 26.
Zhou Tong2shui, L i Rui2zhou, L in Dong2wu, Zhou Rong2han. 1997. Determ inatlon of total flavonoid and naringin in the rhizome of D rynaria fortu2
neilmm ( Kze) .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 6 (1) : 54 - 55. ( in Chinese)
周铜水 , 李瑞周 , 林东武 , 周荣汉. 1997. 槲蕨根茎总黄酮和柚皮甙的含量测定. 植物资源与环境 , 6 (1) : 54 - 55.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