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n Change Pattern of the Vegetative Growth and Forage Quality of 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

高丹草营养生长与饲用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全 文 :第 19 卷 第 5 期
Vol. 19 No. 5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1 年 9 月
Sep. 2011
高丹草营养生长与饲用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李 源, 谢 楠, 赵海明 , 刘贵波* , 谢俊雪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为揭示高丹草( Sorghum bicolor @ S. sudanense)在营养生长及饲用品质方面的变化规律,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
法,以冀草 1 号、冀草 2 号高丹草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生育天数内其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氢氰酸含量、鲜干
比、可溶性糖含量、茎叶比以及粗蛋白含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 高丹草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粗蛋白产量
的变化随生育天数的推进符合 Log istic增长模型, 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 其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及粗蛋白含量呈
下降趋势,茎叶比呈增加趋势, 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回归分析得
出,高丹草在抽穗期收割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
关键词:高丹草; 营养生长;饲用品质;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16.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11) 05-0813-08
Analysis on Change Pattern of the Vegetative Growth and
Forage Quality of Sorghum bicolor @ S. sudanense
LI Yuan, XIE Nan, ZHAO Ha-i m ing, LIU Gu-i bo
*
, XIE Jun-xue
( Dryland Farmin g Ins titute, H eb 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ry Sciences,
Key L aboratory for C rop Drought Resistance of H eb ei Provin ce, H engshui 053000, Ch ina)
Abstract: T he change pat tern of the vegetat ive gr ow th and forage quality of Sor ghum bicolor @ S. sudane-
nse was analyzed. P lant height , dry mat ter accumulat ion, HCN content, f resh/ dry rat io, sugar content
and cr ude pro tein w ere invest ig ated and analy zed during dif ferent gr ow th stages.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change of plant height , dry mat ter accumulat ion and crude protein y ield of Sor ghum bicolor @ S . sudanense
was related to a logistic gr ow th model under differ ent gr ow th stages, and the max value w as in heading
stage. With an ex tended g row th per iod, the HCN content, crude pro tein content and the r at io of fr esh/ dry
had a decreasing t rend while the rat io o f stem/ leaf show ed an increase; their regularity of changes f it the
linear reg ression mode. T he sugar content o f S or ghum bicolor @ S . sudanense complied to a quadrat ic cur ve
regression mode w ith dif ferent g row th day s, present ing an init ial drop follow ed by its rising t rend. Data
suggests that Sor ghum bicolor @ S. sudanens. should be har vested at it s heading stage to produce better b-i
omass and nutrit ive v alue.
Key words: Sor ghum bicolor @ S. sudanense ; Nutrit iv e grow th; Fo rage quality ; Regression
高丹草( S or ghum bicolor @ S . Sudanense)是高
粱( S or ghum bicolor ( L. ) M oench)与苏丹草( S or-
ghum sudanense ( Piper) Stapf )的 F 1 代杂交种, 为
禾本科C4 作物,具有杂种优势大、品质好、抗逆性强
等特点,在畜牧、水产养殖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
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高
丹草栽培技术、生物学性状以及杂种优势利用乃至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QTL 定位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
研究 [ 2~ 4]。而在营养生长及品质动态研究方面, 高
占魁等侧重研究了 6个饲用高粱品种的植株生长特
征和产量特性 [ 5] , 缺乏饲用品质动态变化方面的研
究。杨恒山等 [ 6]、刘建宁等[ 7]只对某一个高丹草品
种的生长特性及营养成分动态进行了研究,其研究
结果是否符合所有高丹草品种的动态变化规律还需
进一步验证。贾汝敏等重点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高
丹草的营养成分变化[ 8] ,未对营养生长方面的变化
收稿日期: 2011-03-14;修回日期: 2011- 06-20
基金项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 A09040107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008BADB3B05) ; 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 10820117D)资助
作者简介:李源( 1981- ) ,男,山西翼城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E- mail : gs ly868@ 163. com ; * 通信作者
Auth or for correspon dence, E-mail: l gb2884@ yah oo. com . cn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进行研究。且上述报道都只对头茬草进行了研究,
没有分析再生草在营养生长和饲用品质方面的动态
变化。因此,本研究以最新国审通过的冀草 1号、冀
草 2号高丹草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栽
培试验,于苗期开始动态取样测定新品种的株高、干
物质积累量、氢氰酸含量、鲜干比、茎秆糖含量、茎叶
比以及粗蛋白含量等指标, 比较分析 2次刈割条件
下各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通过回归分析揭示高丹草
在营养生长及饲用品质方面的变化规律, 旨为新品
种的应用推广、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节水试
验站( E115b42c, N37b44c) , 海拔 20 m, 属暖温带半
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温 12. 6 e , 年均降水
510 mm, 其中 70% 降水集中在 7 - 8 月。无霜期
206 d。试验田土壤为粘质壤土,基础土壤含有机质
12. 2 g # kg- 1 , 碱解氮67. 2 mg # kg- 1 ,速效磷 17. 3
mg # kg- 1和速效钾 138 mg # kg- 1。
1. 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冀草 1号( Jicao 1)、冀草 2号( Jicao
2)高丹草,二者均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
究所选育。其中冀草 1号是 2009年国家高粱品种
鉴定委员会鉴定的新品种,冀草 2号是 2010年国家
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
1. 3 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09年 5- 10月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
作农业节水试验站进行。每品种的小区面积为 120
m
2
(12 m @ 10 m)。5月 19日开始播种,播种时行距
控制在 40 cm,播前底施复合肥 750 kg # hm- 2 ,播量
22. 5 kg # hm- 2 ,播深 3~ 5 cm, 播后镇压。5 叶期按
株距 15 cm 定苗,定苗后再将每大区划分为 15个长
势一致、有代表性的小区,其中用于第 1茬草取样的
为9个小区,剩余的 6个小区用于第 2茬草测定, 每
小区留苗 40株。且当第 1茬草的冀草 1号到达抽穗
期时对第 2茬草标记的 6 个小区全部进行刈割。2
茬草不同生育天数下指标测定均于苗期开始进行,以
后每隔 7 d取样一次,至冀草 2号达到抽穗期时结束
试验。生育期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锄草、病虫害防治、
适时浇水。刈割时留茬高度15 cm。
1. 4 测定内容
1. 4. 1 株高 测量从地面到植株新叶最高部位的
绝对高度。测量时每小区随机选取 10株, 然后取其
平均值作为该生长时期株高。
1. 4. 2 茎叶比 每小区取代表性的植株 10 株, 人
工将其茎和叶、花序按 2部分分开,待自然风干后各
自称重, 穗部包括在叶内, 茎叶比= 风干后茎的重
量/风干后叶的重量。
1. 4. 3 鲜干比 取代表性的植株 10株,称其鲜重,
待自然风干后称量干重,鲜干比= 植株总鲜重/植株
总干重。
1. 4. 4 干物质积累量 每隔 7 d取代表性植株 10
株, 人工将其切碎呈 1 cm 长的片段, 待自然风干后
称重,干物质积累量= 平均单株干物质重量 @ 留苗
密度。
1. 4. 5 粗蛋白产量 粗蛋白产量= 单株平均干物
质重量@ 留苗密度 @ 粗蛋白含量, 其中粗蛋白含量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1. 4. 6 可溶性糖含量 每小区抽取有代表性的植
株 10株,采用手持量糖仪测定主茎秆基部、中部和
上部的茎汁液糖锤度, 然后依据鲜干比,折算成单位
干物质重量下的可溶性糖含量。
1. 4. 7 氢氰酸含量 每小区抽取有代表性的植株
10株,人工将高丹草植株茎叶混合、剪碎,取鲜样 40
g, 采用硝酸银滴定法[ 9] 测定。
1. 5 数据处理
运用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作图; 用
DPS 3. 01软件建立回归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 1 高丹草营养生长变化动态
2. 1. 1 生育进程比较
由表 1可知,第 1茬高丹草在生育天数为 100 d
时, 冀草 1号进入蜡熟期, 冀草 2号刚到抽穗期, 且
冀草 2号营养生长经历了 93 d, 冀草 1号只用了 65
d, 由此表明同期播种下, 冀草 2号的营养生长明显
长于冀草 1 号。第 2茬草生育期调查表明(表 1) ,
冀草1号的营养生长用了63 d,冀草 2号用了 70 d,
营养生长只比冀草 1号多了 7 d。综合比较得出,冀
草 2号的营养生长受环境影响变化较大,可能与自
身遗传特性有关, 而冀草 1号的生育期受环境影响
相对较小。
814
第 5期 李源等:高丹草营养生长与饲用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表 1 不同生育天数下高丹草新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Table 1 Compa rison of g rowt h period in dif fer ent gr ow th days
生育天数
Grow th days
第 1茬 1st cut t ing
冀草 1号 Jicao 1 冀草 2号 J icao 2
生育天数
Grow th days
第 2茬 2nd cu tt ing
冀草 1号 J icao 1 冀草 2号 Jicao 2
44 d 苗期 Seeding 苗期 Seedin g 38 d 苗期 S eeding 苗期 Seeding
51 d 拔节期 Joint ing 拔节期 Joint ing 45 d 拔节期 J oin tin g 拔节期 Joint ing
58 d 拔节期 Joint ing 拔节期 Joint ing 52 d 拔节期 J oin tin g 拔节期 Joint ing
65 d 孕穗期 Boot ing 拔节期 Joint ing 59 d 拔节期 J oin tin g 拔节期 Joint ing
72 d 抽穗期 H eading 拔节期 Joint ing 63 d 孕穗期 Boot ing 拔节期 Joint ing
79 d 初花期 Ealy f low er 拔节期 Joint ing 70 d 抽穗期 H eading 孕穗期 Boot ing
86 d 盛花期 Flow ering 拔节期 Joint ing
93 d 乳熟期 Milk stage 孕穗期 Boot ing
100 d 蜡熟期 Dough stage 抽穗期 H eading
2. 1. 2 株高变化
第 1, 2茬高丹草株高随生育天数的延长呈增加
趋势(图 1)。由于供试品种的生育进程不同, 导致
其株高变化也不同: 若相同生育天数下刈割, 冀草 1
号株高高于冀草 2号,若在抽穗期刈割,则冀草 2号
株高明显高于冀草 1号。回归分析得出, 第 1 茬草
播种后 44~ 100 d内, 冀草 1号、冀草 2号株高随生
育天数变化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 274. 05/ ( 1+ e
5. 56- 0. 11x
) , r = 0. 998 ( P <
01 01) ,
y = 294. 72/ ( 1+ e4. 57- 0. 08x ) , r = 0. 996 ( P <
01 01) ,
式中 y 为株高( cm ) , x 为生育天数( d) ,株高变
化规律符合 Logist ic生长模型,第 2茬草割后 38~
70 d, 冀草 1号、冀草 2号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259. 92/ ( 1 + e4. 80- 0. 11x ) , r = 0. 998 ( P <
01 01) ,
y= 238. 30/ ( 1 + e5. 73- 0. 13x ) , r = 0. 992 ( P <
01 01) ,
其株高变化规律亦然符合 Log ist ic 生长模型。
由此表明,随着生育天数的延长, 高丹草的株高变化
规律符合 Logistic 生长模型, 与刘建宁等[ 7] 研究结
果相一致。
图 1 第 1, 2 茬草生长时株高的变化
F ig. 1 Change of plant heights under 1st and 2nd cutting
2. 1. 3 干物质积累变化
随着生育天数的推进, 高丹草的干物质积累量
呈增加趋势,且相同生育天数下,冀草 2号的干物质
积累量高于冀草 1号 (图 2)。回归分析得出, 第 1
茬草生长时,冀草 1号干物质积累量从播后 44 d 到
播后 72 d(抽穗期)增长较快,而后缓慢增长, 干物质
积累量随生育天数变化的拟合方程为:
y= 17. 65/ ( 1 + e7. 06- 0. 13x ) , r = 0. 981 ( P <
01 01) ,
式中 y 为干物质积累量 ( t # hm- 2 ) , x 为生育
天数( d) ,增长曲线符合 Logist ic生长模型。
冀草 2号的拟合方程为:
y= 43. 98/ ( 1 + e
4. 89- 0. 07x
) , r = 0. 994 ( P <
01 01) ,
增长曲线亦然符合 Logist ic生长模型。第 2茬
草在刈割后的 38~ 70 d, 冀草 1号、冀草 2号高丹草
干物质积累量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19. 71/ ( 1 + e
7. 81- 0. 15x
) , r = 0. 994 ( P <
815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01 01) ,
y= 49. 03/ ( 1 + e
4. 62- 0. 06x
) , r = 0. 993 ( P <
01 01) ,
其变化规律亦然符合 Logist ic生长模型。由此
表明,随着生育天数的延长,高丹草的干物质积累变
化规律符合 Log ist ic增长模型。
图 2 第 1, 2 茬草生长时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F ig . 2 Change o f dr y matter yields under 1 st and 2nd cutting
2. 1. 4 鲜干比变化
第 1茬高丹草的鲜干比随着生育天数的增加呈
/先增加后降低0的趋势(图 3) , 鲜干比在播后 58 d
达到最大,此时高丹草生长正值雨季,鲜干比的增大
可能与降水较多有关, 回归分析得出, 冀草 1号、冀
草 2号鲜干比随生育天数变化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 0. 07x + 11. 92, r= 0. 749 ( P< 0. 05) ,
y= - 0. 08x + 12. 26, r= 0. 722 ( P< 0. 05) ,
式中 y 为鲜干比, x 为生育天数( d)。其变化趋
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第 2茬高丹草的鲜干比
随生育天数的延长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回归分析得
出冀草 1号、冀草 2号的拟合方程为:
y= - 0. 23x+ 20. 47, r= 0. 995 ( P< 0. 01) ,
y= - 0. 10x+ 13. 09, r= 0. 776 ( P< 0. 05) ,
其变化趋势同样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图 3 第 1, 2 茬草生长时鲜干比的变化
Fig . 3 Change o f fresh/ dry ratio under 1 st and 2nd cutting
2. 2 高丹草饲用品质变化动态
2. 2. 1 氢氰酸含量变化
第 1, 2茬高丹草的氢氰酸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
进呈下降趋势(图 4)。回归分析得出, 第 1 茬草在
播后 44~ 100 d内,冀草 1号、冀草 2号氢氰酸含量
变化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 1. 69x + 194. 69, r= 0. 855 ( P< 0. 01) ,
y= - 2. 14x + 244. 77, r= 0. 938 ( P< 0. 01) ,
式中 y 为氢氰酸含量( mg # kg- 1 ) , x 为生育天
数( d) ,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 2茬高丹草不同生育天数下的氢氰酸含量分
析得出, 冀草 1号、冀草 2号的氢氰酸含量变化拟合
方程分别为:
y= - 3. 56x+ 259. 76, r= 0. 957 ( P< 0. 01) ,
y= - 3. 90x+ 298. 95, r= 0. 940 ( P< 0. 01) ,
其变化趋势与第 1茬高丹草氢氰酸含量变化趋
势相同, 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据朱蓓蕾 [ 10] 报
道, 植物饲料中氰化物的含量超过 200 mg # kg - 1时
对动物有毒害。由图 4可知, 在所测定的生育天数
下, 冀草 1号、冀草 2号高丹草的氢氰酸含量最高值
均在饲料安全范围内,在此期间进行刈割饲喂牲畜
是安全的。
816
第 5期 李源等:高丹草营养生长与饲用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图 4 第 1, 2 茬草生长时氢氰酸含量的变化
F ig . 4 Change o f HCN contents under 1 st and 2nd cutting
2. 2. 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由图 5可知,随着生育天数的增加,可溶性糖含
量呈/先降低后升高0的变化趋势。回归分析得出,
第 1茬草在播后 44~ 100 d,冀草 1号、冀草 2号可
溶性糖含量变化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0. 013x 2 - 1. 81x + 81. 48, r= 0. 836 ( P <
01 05) ,
y= 0. 016x 2 - 2. 25x + 95. 67, r= 0. 893 ( P <
01 01) ,
式中 y 为可溶性糖含量 ( %) , x 为生育天数
( d) ,其变化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第 2茬高
丹草在刈割后 38~ 70 d的回归分析, 冀草 1 号、冀
草 2号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0. 035x
2
- 3. 85x+ 126. 41, r= 0. 978 ( P<
0. 01) ,
y= 0. 026x 2 - 2. 82x + 95. 73, r= 0. 965 ( P<
01 01) ,
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 其变化趋势与第 1茬
高丹草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同。
图 5 第 1, 2 茬草生长时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Fig . 5 Change o f soluble sugar cont ents under 1 st and 2nd cutting
2. 2. 3 茎叶比变化
第 1, 2茬高丹草茎叶比随生育天数的变化见图
6。第 1茬草生长时, 冀草 1号的茎叶比在播后 79 d
(初花期)达到最大, 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可能与穗的
形成有关; 期间冀草 2号的茎叶比随着生育天数的
延长一直增加趋势, 经回归分析得出, 冀草 1号、冀
草 2号茎叶比变化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0. 02x+ 0. 25, r= 0. 708 ( P< 0. 05) ,
y= 0. 04x- 0. 99, r= 0. 977 ( P< 0. 01) ,
式中 y 为茎叶比, x 为生育天数( d)。第 2茬草
刈割后的 38~ 70 d 范围内, 茎叶比一直呈增加趋
势。冀草 1号、冀草 2号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0. 04x - 0. 97, r= 0. 985 ( P< 0. 05) ,
y= 0. 04x - 1. 05, r= 0. 952 ( P< 0. 01) ,
式中 y 为茎叶比, x 为生育天数( d)。由此可知
第 2茬高丹草的茎叶比变化趋势仍符合一元线性回
归模型。
2. 2. 4 粗蛋白含量变化
第 1, 2茬高丹草的粗蛋白含量随生育天数的增
加呈下降趋势(图 7)。经回归分析得出, 第 1茬草
在播后 44~ 100 d范围内,冀草 1号、冀草 2号高丹
草的粗蛋白含量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 0. 10x+ 17. 97, r= 0. 955( P< 0. 01) ,
y= - 0. 12x+ 19. 18, r= 0. 944( P< 0. 01) ,
817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式中 y 为粗蛋白含量 ( % DM ) , x 为生育天数
( d) ,变化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经回归分析得出,第 2茬高丹草冀草 1号、冀草
2号不同生育天数下的粗蛋白含量变化拟合方程分
别为:
y= - 0. 33x + 30. 73, r= 0. 969 ( P< 0. 01) ,
y= - 0. 27x + 27. 59, r= 0. 943 ( P< 0. 01) ,
式中 y 为粗蛋白含量( % DM ) , x 为生育天数
( d) ,其变化趋势与第 1茬高丹草粗蛋白含量变化趋
势相同,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 2. 4 粗蛋白产量变化
高丹草新品种的粗蛋白产量随生育天数的变化
见图8。第 1茬草生长时,冀草 1号的粗蛋白产量在
播后 72 d(抽穗期)达到最大,而后呈现缓慢下降,得
出冀草 1号、冀草 2 号粗蛋白产量随生育天数变化
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1. 663/ ( 1 + e6. 03- 0. 12x ) , r = 0. 950 ( P <
01 01) ,
y= 3. 520/ ( 1 + e
3. 76- 0. 06x
) , r = 0. 993 ( P <
01 01) ,
图 8 第 1, 2 茬草生长时粗蛋白产量的变化
F ig . 8 Change o f crude pro tein yields under 1 st and 2nd cutting
818
第 5期 李源等:高丹草营养生长与饲用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式中 y 为粗蛋白产量( t # hm- 1 ) , x 为生育天
数( d)。其变化趋势也符合 Log ist ic模型。第 2 茬
高丹草在刈割后的 38~ 70 d, 粗蛋白产量呈缓慢增
加趋势,回归分析得出, 冀草 1号、冀草 2号高丹草
粗蛋白产量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1. 546/ ( 1 + e
10. 26- 0. 23x
) , r = 0. 992 ( P <
01 01) ,
y= 2. 516/ ( 1 + e3. 30- 0. 07x ) , r = 0. 911 ( P <
01 01) ,
其变化趋势亦符合 Log ist ic生长模型。由此表
明,随着生育天数的延长,高丹草的粗蛋白产量变化
规律符合 Log ist ic生长模型。
3 讨论和结论
高丹草是以高粱为母本的杂交种, 高粱幼苗包
括再生苗都含有浓度较高的氰甙,家畜采食新鲜茎
叶易造成氰化物中毒, 当氢氰酸含量的浓度超过
200 mg # kg- 1时会对动物产生毒害[ 10] 。本研究结果
表明,冀草 1号、冀草 2号氢氰酸含量均在苗期达到
最高,分别为 161. 24 mg # kg- 1和 182. 06 mg # kg- 1 ,
而其后呈迅速下降趋势, 且在所测定的生育天数内
氢氰酸含量的浓度均未超过 200 mg # kg - 1 ,研究结
果与刘建宁等[ 7] 相一致, 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当高
丹草株高生长到 120 cm 以上时进行刈割饲喂牲畜
是安全的。
茎秆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牧草品质的一个重要
指标,研究牧草可溶性糖的含量水平、分布部位及其
变化趋势不仅能了解牧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身
调节机制,同时也是衡量牧草品质和确定牧草利用
时间、方式的重要指标 [ 11]。由于鲜干比不同, 使得
不同品种间茎秆汁液的糖锤度含量无法比较, 通过
换算将其修订为单位干物质重量下的可溶性糖含量
进行比较更具有科学性。本研究与詹秋文等 [ 12] 结
果相同的是:苗期高丹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 而后植
株进入营养快速生长期, 糖含量有所下降,至孕穗后
期生长缓慢,糖含量又趋于上升趋势; 不同的是: 冀
草 1号茎秆糖含量在扬花期后仍处于缓慢增加趋
势,而詹秋文等[ 12] 研究表明, 扬花期后由于穗的形
成茎秆中糖含量会减少, 研究结果出现不一致,这可
能是与测定部位、测定时期及测定方法不同造成的,
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
由于牧草的利用不同于农作物,收获的是以茎
叶等为目的营养体, 不需要完整的生育期,其营养成
分的产量越高越好。不同生育时期饲草的营养价值
和干物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越幼嫩的饲草营
养价值越高, 但干物质产量较低; 越接近成熟期的饲
草干物质产量越高,但营养价值较低 [ 13]。本试验结
果与之相符: 随着生育天数延长, 高丹草干物质积累
量逐渐增加, 而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因此只有在
某一特定生育时期, 干物质积累量和粗蛋白含量之
积, 即蛋白质产量达最大时进行刈割收获, 才能获得
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饲草产量, 而这一时期也就是牧
草的最佳刈割时期。本研究得出, 随生育天数的推
进, 高丹草品种的粗蛋白产量增长规律符合 Logis-
t ic增长模型, 且 2品种粗蛋白产量的最高值均出现
于抽穗期,从这个角度上可得出高丹草的最佳刈割
期为抽穗期。
饲草的有效养分含量及不同发育期的动态变化
是影响饲草利用效率和利用方式的重要因素, 牧草
的综合生产性能可用株高、干物质积累量、茎叶比、
粗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 14]。研究仅从粗
蛋白含量、产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上初步得
出高丹草的最佳刈割时期, 而与营养品质密切相关
的酸性洗涤纤维( ADF)、中性洗涤纤维( N DF)以及
能量价值指标总能 ( GE)、消化能 ( DE )、代谢能
( M E)和可消化养分总量( TDN)也需进一步研究和
分析。饲草刈割时期的确定是各种营养成分绝对含
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只有综合评判这些指标确定最
佳刈割期,并将其定位于某一特定的生育期,以此来
指导生产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由于本试验是以冀草
1号、冀草 2号高丹草品种为基础材料, 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否适合所有高丹草品种有待今后进一步系统
研究。
本研究初步得出, 高丹草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
的变化随着生育天数的推进符合 Log ist ic增长模
型, 其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及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
势, 茎叶比呈增加趋势, 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而
高丹草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生育天数增加符合二次曲
线回归模型。第 1茬草生长时,得出冀草 1号、冀草
2号粗蛋白产量变化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1. 663/
( 1+ e6. 03- 0. 12x ) , r= 0. 950( P< 0. 01) ; y= 3. 520/ ( 1
+ e3. 76- 0. 06x ) , r= 0. 993( P< 0. 01) ;第 2茬 2个品种
粗蛋白产量变化的拟合方程分别为: y = 1. 546/ ( 1
+ e10. 26- 0. 23x ) , r= 0. 992( P< 0. 01) , y = 2. 516/ ( 1+
e3. 30- 0. 07x ) , r= 0. 911( P< 0. 01) ; 式中 y 为粗蛋白产
量( t # hm- 1 ) , x 为生育天数( d) , 变化趋势也符合
Log ist ic模型, 即 2 品种粗蛋白产量的最高值均出
现于抽穗期。因此得出,高丹草在抽穗期收割时可
同时获得较高的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
819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参考文献
[ 1] 李进,韩登旭,梁晓玲,等.高丹草品种品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分析[ J ]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44( 6) : 828- 831
[ 2] 李源,谢楠,赵海明,等.不同高丹草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
抗旱性评价[ J] .草地学报, 2010, 18( 6) : 891- 896
[ 3] 逯晓萍,云锦凤,陈强,等.高丹草株高与叶片数主基因 + 多基
因的遗传分析[ J] .草地学报, 2009, 17( 6) : 713-717
[ 4] Peders en J F, Toy J J, John son B. Natu ral outcrossing of sor-
ghum and sudangrass in th e great plains [ J ] . Corp Science,
1998, 38( 4) : 937- 939
[ 5] 高占魁,刘景辉,段宇坤,等.不同饲用高粱植株形态特征及物
质生产特性[ 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增刊) : 66-70
[ 6] 杨恒山,曹敏建, 张瑞富,等. 健宝( J umbo) 生长及营养成分动
态研究[ J ]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4) : 69- 72
[ 7] 刘建宁,石永红,王运琦,等.高丹草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
[ J] .草业学报, 2011, 20( 1) : 31-37
[ 8] 贾汝敏,张惠霞,谭谦波,等.不同生长时期高丹草营养成分动
态研究[ J] .中国草食动物, 2008, 28( 2) : 49-51
[ 9] 蒋治国,何飞燕,李兴芳. 饲料中氢氰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J] .饲料工业, 2005, 26( 22) : 41-42
[ 10] 朱蓓蕾.动物毒理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107-109
[ 11] 高杨,张新全, 谢文刚. 鸭茅的营养价值评定 [ J ] . 草地学报,
2009, 17( 2) : 222-226
[ 12] 詹秋文,林平,李军.高粱- 苏丹草杂交种品质性状的研究[ J] .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院报, 2000, 14( 2) : 1- 4
[ 13] 李志坚,胡跃高.饲用黑麦生物学特性及其产量营养动态变化
[ J] .草业学报, 2004, 13( 1) : 45-51
[ 14] 杨曌,张新全,李向林,等.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 17个不同
秋眠级苜蓿的生产性能[ J ] .草业学报, 2009, 18( 5) : 67-72
(责任编辑 李美娟)
欢迎订阅 2012年5中国农业科学6中、英文版
5中国农业科学6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
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 #节水灌溉 #
农业生态环境; 园艺;园林;贮藏#保鲜 #加工;畜牧#兽医等栏目。读者对象是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农
业大专院校的科研、教学人员。
5中国农业科学6中文版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连续多年居全国农业科技期刊最前列或前列位次。1999年
起连续 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0资助;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1999年
获/首届国家期刊奖0, 2003、2005年获/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 2004- 2006年连续荣获第四、五届全国
农业优秀期刊特等奖; 2002年起7次被中信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0称号; 2008年获中国科技信息研究
所/精品科技期刊0称号,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权威期刊0称号; 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期刊提名奖0。在北京大学5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08年版)6中位居/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表0首位。2010
年1月起中文版改为半月刊,将有更多最新农业科研成果通过5中国农业科学6及时报道。
5中国农业科学6英文版( Ag ricultur 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年创刊, 2006年 1月起正式与国际著名
出版集团 Elsevier合作, 海外发行由Elsevier 全面代理,全文数据在 ScienceDirect平台面向世界发行。2010
年 1月起英文版页码增至 160页。2010年 A gr icul tur al Sciences in China 被 SCIE收录,拟于 2012年 1月
更名为 Jour nal of I ntegr at iv e A gr icul tur e。
5中国农业科学6中文版大 16开,每月 1、16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 224页, 定价 49. 50元, 全年
定价 1188. 00元,国内统一刊号: CN11-1328/ S,国际标准刊号: ISSN0578-1752,邮发代号: 2-138, 国外代号:
BM 43。
5中国农业科学6英文版大 16开,每月 20日出版, 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 160页,国内订价 36. 00元,全
年 432. 00元,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720/ S,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1-2927, 邮发代号: 2-851, 国外代号:
1591M。
地址:北京 中关村南大街 12号5中国农业科学6编辑部 邮编: 100081
电话: 010-82109808, 82106280, 82106281, 82106282 传真: 010-82106247
网址: www . ChinaAg riSci. com E-mail: zgnykx@ mail. caas. net . cn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