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Biomass Yield of Bioenergy Grasses on Abandoned Sand Excavation Lands

氮肥对挖沙废弃地能源草生长特性与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全 文 :第 18 卷  第 2 期
Vol. 18  No. 2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0 年  3 月
 Mar .   2010
氮肥对挖沙废弃地能源草生长特性与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侯新村1 , 范希峰1 , 左海涛1* , 武菊英1 , 李召虎2
(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097; 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193)
摘要: 能源草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资源之一,为获得能源草在华北地区边际土地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
面的基础数据, 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开展了能源草柳枝稷( Panicum v irg atum L. )、荻 ( T r iar rhena sacchar if l ora
( Max im. ) Nakai)和芦竹( A rundo donax L . )的氮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对边际土地上种植的 3 种能源草的
株高、分蘖数量、叶片 SPAD值和生物质产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 < 0. 05) ;生物质产量与土壤氮素浓度之间
的回归分析表明,在挖沙废弃地上获得柳枝稷、荻和芦竹最高生物质产量的适宜土壤氮素浓度分别为 115. 1 mg 
kg - 1、131. 0 mg kg- 1、125. 1 mg  kg- 1。
关键词:边际土地; 柳枝稷;荻; 芦竹;氮肥
中图分类号: S21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10) 02-0268-07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Biomass Yield
of Bioenergy Grasses on Abandoned Sand Excavation Lands
HOU Xin-cun
1
, FAN X-i feng
1
, ZU O Ha-i tao
1*
, WU Ju- ying
1
, LI Zhao-hu
2
( 1. Beij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 enter for Grass and E nvironment , Bei jing Academy of Agricul tu re an d Forest ry S cien ces ,
Bei jing 100097, China; 2. Col leg 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 nology, Ch ina Agricu ltural U nivers ity, Bei 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Bioenerg y g rass is one of the biomass resources w ith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 ial. In o rder to ob-
tain the basic data about the fert ilizer ef fect on bioenerg y g rasses on marginal lands of Nor th China, a f ield
experiment w 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 fect of nit rog en fert ilizer on gr ow th characteristics and biomass
yield of sw itchgr ass ( Panicum vir gatum L. ) , silverreed ( T riar rhena sacchar if lor ( Max im. ) Nakai) , and
giant reed ( Ar undo donax L. ) on abandoned sand excavat ion lands in Beijing suburban areas. The r esults
show that nit rog en fer tilizer had signif icant promot ing ef fects on the plant height , t iller number, leaf
SPAD value, and biomass y ield of the above thr ee bio ener gy g rass species ( P< 0. 05) . Accor ding to the re-
g ression analysis betw een biomass yield and soil nit rogen content, the feasible target o f so il nit rogen con-
tent w as 115. 1, 131. 0, and 125. 1 mg  kg- 1 fo r the maximal biomass yield of sw itchg rass, silverreed and
giant reed, respectiv ely , on abandoned sand excavation lands.
Key words: Mar ginal land; Sw itchgr ass; Silverreed; Giant reed; Nitr ogen fer tilizer
  柳枝稷( Panicum vir gatum L. )是禾本科黍属
多年生C4 草本植物,是典型的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
物(以下简称能源草) , 已被列入美国生物质能源发
展计划的模型植物 [ 1~ 4] ; 荻 ( T riar rhena sacchari-
f lor ( M axim. ) Nakai)是禾本科荻属多年生 C4 草
本植物,是理想的能源草种之一[ 5~ 9] ;芦竹( A rundo
donax L. )是禾本科芦竹属多年生 C3 草本植物, 也
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草 [ 10~ 13]。
在能源植物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 我国鼓励利
用荒山、荒地等边际土地资源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
的种植,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要做到不与民争粮,
不与粮争地。由于柳枝稷、荻和芦竹均属于非粮能
源植物,在边际土地上进行规模化种植与开发利用,
可以有效地克服利用谷物生产燃料乙醇所造成的粮
食饲料短缺等问题,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近年
来,国内着眼于边际土地开展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
竹的规模化种植及其生长特性的系统研究 [ 2, 3] , 但
关于柳枝稷、荻和芦竹在边际土地上对氮肥响应的
系统试验研究却未见报道。
本研究在京郊选择挖沙废弃地这一典型边际土
地开展柳枝稷、荻和芦竹氮肥效应试验,通过分析其
株高、分蘖数量、叶片叶绿素含量 ( SPAD) 和生物质
收稿日期: 2009-12-14;修回日期: 2010- 02-24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Z09050600630901、欧盟 F6框架 HYVOLUT ION 项目子课题
作者简介:侯新村( 1977- ) ,男,山东省阳信县人,博士,研究方向为能源草品质调控, E-m ail: h ou xincun@ yahoo. com. cn; * 通讯作者 Au-
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zuohait@ 126. com
第 2期 侯新村等:氮肥对挖沙废弃地能源草生长特性与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产量对氮素的响应, 推算出获得柳枝稷、荻和芦竹最
高生物质产量的适宜土壤氮素浓度,为能源草在华
北地区边际土地上的规模化种植与开发利用提供肥
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2009年 6- 10月在北京市昌平区马池
口镇土楼村的一个挖沙废弃地内进行, 该区属典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1. 7  , 1 月
平均气温- 4. 1  , 7月平均气温 25. 8  ,年平均降
水量 569. 8 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2641. 4 h,无霜期
约 198 d。
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 粒径大于 5 mm 的石砾
占 33. 24%, 其余部分土壤 1. 00- 0. 05 mm 粒径的
砂粒占 84. 87%, 属于多砾质粗砂土[ 14] ; 有机质
0. 72%,全氮0. 01% ,全磷0. 47% ,全钾 1. 72%, pH
值 7. 81,碱解氮 10. 5 mg  kg- 1 ,速效磷 1. 7 mg 
kg - 1 ,速效钾 38. 0 mg  kg- 1。
1. 1  试验材料
柳枝稷品种 A lamo 是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
展中心于 2005年自美国引进, 2008年春在日光温
室内育苗,于 2008年 6 月挖穴种植, 株行距 0. 5 m
 0. 5 m。
荻与芦竹的根茎采集于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
展中心的小汤山能源草圃基地, 于 2008 年 5 月种
植:荻开沟埋土种植, 行距 0. 75 m; 芦竹挖穴种植,
株行距 0. 9 m  0. 9 m。
供试氮肥为尿素 CO ( NH 2 ) 2 , 含氮量为
46. 67%。
1. 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各试验小区之间
设保护行。共 7个氮肥处理, 分别施用氮素( N)浓
度为 N 1 ( 0. 0 mg  kg- 1 , 对照)、N 2 ( 30. 0 mg 
kg- 1 )、N 3 ( 60. 0 mg  kg - 1 )、N 4 ( 90. 0 mg  kg - 1 )、
N 5 ( 120. 0 mg  kg- 1 )、N 6 ( 150. 0 mg  kg- 1 )、N 7
( 180. 0 mg  kg- 1 )。施肥处理前, 采用五点取样法
测定试验地 0- 20 cm 土层的平均容重为 1. 15 g 
cm
- 3
,试验处理中参照该土壤容重和设计施肥浓度
计算试验小区的施肥量(表 1) , 于 2009 年 6月 29
日作为追肥一次性施入。试验处理前全部试验小区
施磷钾肥,使试验地土壤中磷( P 2O 5 )和钾( K 2O)的
浓度分别达到 20. 0 mg  kg - 1、120. 0 mg  kg- 1。
全生育期自然降水。2009年 5- 10 月试验地区总
降水量为 365. 6 mm , 各月降水量分别: 5月 34. 2
mm, 6月 60. 7 mm, 7月 146. 0 mm, 8月 64. 8 mm,
9月 49. 2 mm, 10月 10. 7 mm。
表 1 能源草氮肥效应试验设计
Table 1  Exper imental design of nitr og en fer tilizer effect on bio ener gy gr asses
能源草种
Bioenergy g ras s species
处理 T reatm ent
N 1 N 2 N 3 N 4 N 5 N 6 N 7
试验小区
Experimental plot
柳枝稷 Sw itchgrass + + + + + + + 5. 0 m  5. 0 m
荻 Silverreed + + + + 5. 5 m  4. 5 m
芦竹 Giant reed + + + + 5. 4 m  4. 5 m
  施肥处理后第 7 周( 2009年 8月 17日)、第 14
周( 2009年 10月 5日) 2次测定能源草的株高、分蘖
数量、叶片 SPAD值,第 14周测定能源草的生物质
产量。
1.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 3. 1  株高、分蘖数量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 5株柳
枝稷与芦竹,测量每株株高并统计每株的分蘖数, 分
别取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株高( m )、分蘖数量( No.
 plant - 1 ) ;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荻的 5个分蘖, 测量
每个分蘖的株高,取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株高( m ) ;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 5 个 1. 0 m  0. 75 m 的样方作
为观测点,统计分蘖数量, 计算单位面积的分蘖数
量,取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分蘖数量( No.  m- 2 )。
1. 3. 2  叶片 SPA D值  利用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
的叶绿素测定仪 ( SPAD-502 )测定叶片的 SPAD
值。测定部位为代表性分蘖顶端第 3 片叶片的中
部,注意避开叶脉部位。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 10 株柳枝稷与芦竹, 10个
荻分蘖。
1. 3. 3  生物质产量  收获能源草地上部茎叶, 立即
用水冲洗干净, 于烘箱内 105  下杀青 15 min 后在
80  下烘干至恒重,称量,计算能源草的生物质产量
( t  ha- 1 )。取样方法:每个小区随机选取 1. 0 m 
1. 0 m 的柳枝稷样方;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 2. 0 m 
1. 5 m 荻样方;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 2. 7 m  2. 7 m 的
芦竹样方。
269
草  地  学  报 第 18卷
1. 4  数据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柳能源草株高、分蘖数量、
叶片 SPAD值、生物质产量与土壤氮素浓度之间的
关系,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取施用氮素浓度与试验地
施肥处理前土壤中的碱解氮浓度之和作为每个处理
的土壤氮素浓度。
试验数据采用 SAS 8. 2 软件进行方差显著性
和回归分析,差异显著水平为 = 0. 05。
2  结果与分析
2. 1  氮肥对能源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施肥处理后第 7 周、第 14 周对能源草柳枝稷、
荻和芦竹株高的测定分析结果如图 1所示。
对于柳枝稷,第 7周 N 2、N 3、N 4、N 5、N 6、N 7 等
各施肥处理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第 14周除 N 2 外, N 3、N 4、N 5、N 6、N 7 与 N 1
之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施用氮肥
总体上对柳枝稷的株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施
肥处理范围内, 随着施用氮素浓度的提高, 从 N 1 到
N 4 ,柳枝稷的株高逐渐增加, 第 7周、第 14 周均以
N 4 的株高值最大, 分别为 1. 71 m、1. 93 m, 且与
N 2、N 3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氮
素浓度的增加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明显。从 N 4 到
N 7 , 柳枝稷的株高有所降低,第 7周 N 7 比 N 4 显著
降低( P< 0. 05) ,而 N 5、N 6 与 N 4 之间差异不显著,
第 14周N 5、N 6、N 7 与 N4 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氮素
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柳枝稷的株高已经趋于稳
定;在施肥前期,过量施氮肥甚至对柳枝稷的株高具
有一定负作用,到施肥后期这种负作用却已不显著。
对于荻,第 7 周以 N 4 的株高值最大, 为 2. 12
m, N 4 与 N 1 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而 N 2、N 6 与 N 1之间, N 4 与 N 2 之间的差异却不显
著,而 N 6 比 N 4 却有显著下降( P< 0. 05) ; 第 14周
以 N 2 的株高值最大,为 2. 55 m , N 2、N 4、N6 各施肥
处理与 N 1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N 4
与 N 2 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而 N 6 比 N 2 却有显著下
降( P< 0. 05)。适量施用氮肥对荻的株高具有明显
促进作用,施氮肥不足或过量施氮肥均达不到理想
效果,过量施氮肥甚至对荻的株高具有一定负作用。
对于芦竹, 第 7周、第 14 周 N 2、N 4、N 6 各施肥
处理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施用氮肥总体上对芦竹株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第
7周以 N 6的株高值最大,为 2. 57 m,第 14周以 N 4
的株高值最大, 为 3. 50 m, N 2、N 4、N 6 各施肥处理
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图 1 氮肥对柳枝稷、荻和芦竹株高的影响
Fig. 1 Effect of nitr og en fer tilizer on plant height o f sw itchg rass, silver reed, and g iant reed
注:同一种能源草同一取样时间内,肩标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 P < 0. 05) ;下同
Note: For the sam e species , bars w ith diff er ent let ters at th e same samplin g t ime are sign ificant ly dif feren t at the 0. 05 level; same as b elow
  施肥处理后第 7周、第 14周对能源草柳枝稷、
荻和芦竹分蘖数量的测定分析结果如图 2所示。
对于柳枝稷,第 7周、第 14 周 N2、N 3、N 4、N 5、
N 6、N 7 等各施肥处理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
水平( P< 0. 05) ,施用氮肥对柳枝稷的分蘖数量具
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施肥处理范围内, 随着施用
氮素浓度的提高,从 N 1 到N 5 ,柳枝稷的分蘖数量逐
渐增加,第 7周、第 14 周均以 N 5 的分蘖数量最大,
分别为 40. 5 No .  plant - 1、52. 3 N o.  plant - 1 ; 第
7周 N 5 与 N 2、N 3、N 4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
平( P< 0. 05) , 施肥前期氮素浓度的增加对分蘖数
量的促进作用明显; 第 14周 N 5 与 N 2 之间的差异
显著( P< 0. 05) , 而 N 5 与 N 3、N 4 之间的差异不显
著,施肥后期氮素浓度的增加对分蘖数量的促进作
用不太明显。从 N 5 到 N 7 , 第 7周、第 14周 N 6、N 7
与 N 5 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氮素浓度达到一定水
平之后,柳枝稷的分蘖数量趋于稳定。
270
第 2期 侯新村等:氮肥对挖沙废弃地能源草生长特性与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图 2  氮肥对柳枝稷、荻和芦竹分蘖数量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nitr og en fer tilizer on tiller number o f sw itchg rass, silverr eed, and g iant reed
  对于荻,第 7周以 N 4 的分蘖数量最多, 为 18. 0
No.  m- 2 , N 2、N 4 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
平( P< 0. 05) ,而 N 6 比 N 4 显著下降( P< 0. 05) ; 第
14周以 N 4 的分蘖数量最多, 为 21. 8 No.  m - 2 ,
N 2、N 4、N6 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但 N 2、N 4、N 6 各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
著。适量施用氮肥对荻的分蘖数量具有明显促进作
用,施氮肥不足或过量施氮肥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施肥前期,过量施氮肥对荻的分蘖数量具有一定负
作用,到施肥后期已不显著。
对于芦竹,第 7周 N 4、N 6 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而 N 2 与 N 1 之间的差异
均不显著, 以 N 4 的分蘖数量最大, 为 22. 8 No. 
plant - 1 , N6 与 N 4 之间差异不显著; 第 14 周 N 2、
N 4、N 6 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 P <
0. 05) , 以 N 4 的分蘖数量最大, 为 23. 7 No. 
plant
- 1
, N 2、N 4、N 6 各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
著。施用氮肥总体上对芦竹的分蘖数量具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
施肥处理后第 7周、第 14周对能源草柳枝稷、
荻和芦竹叶片 SPAD值的分析结果如图 3所示。
图 3 氮肥对柳枝稷、荻和芦竹叶片 SPAD值的影响
Fig . 3  Effect o f nitro gen fertilizer on leaf SPAD value of switchg rass, silver reed, and g iantreed
  对于柳枝稷, 第 7周、第 14 周 N2、N 3、N 4、N 5、
N 6、N 7 等各施肥处理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
水平( P< 0. 05) , 施用氮肥对柳枝稷的叶片 SPAD
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施肥处理范围内, 随着
施用氮素浓度的提高, 叶片 SPAD 值总体上呈现先
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第 7周以 N 5 的 SPAD值最大,
为 40. 7,第 14 周以 N 4 的 SPAD值最大, 为 39. 8,
但是,第 7周、第 14周 N 2、N 3、N 4、N 5、N6、N 7 各施
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当氮素浓度达到一定
水平后,柳枝稷的 SPAD值已经趋于稳定。
对于荻,第7周 N 2、N 4、N 6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以 N 4 的 SPAD值最大,
为 43. 5, N 2、N 4、N 6 各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
著;第 14周以 N 4 的 SPAD值最大, 为 43. 7, N 6 与
N 4 之间差异不显著,但 N 4、N 6 与 N 1 之间的差异达
到显著水平( P< 0. 05) ,而 N 2 与 N 1 之间的差异不
显著。施用氮肥总体上对荻的 SPAD 值具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
271
草  地  学  报 第 18卷
对于芦竹, 第7周 N 2、N 4、N6 与 N 1 之间的差异
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以 N 4 的 SPAD 值最
大, 为 41. 6, N 4、N 6 与 N 2 之间差异显著 ( P <
0. 05) ,而 N 4 与 N 6 之间差异不显著; 第 14周以 N 4
的 SPAD值最大, 为 41. 8, N 6 与 N 4 之间差异不显
著,但 N 4、N 6 与 N 1 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而 N 2 与 N 1 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施用氮肥
总体上对芦竹的 SPAD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从柳枝稷、荻和芦竹株高、分蘖数量、叶片
SPAD值对氮素浓度的响应来看,在边际土地上种植能
源草时,适量施用氮肥才能对柳枝稷、荻和芦竹的生长
特性发挥最佳效用,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施氮肥不足
或者过量施氮肥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过量施氮肥甚
至会给能源草的生长特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 2  氮肥对能源草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施肥处理后第 14周对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
生物质产量的测定分析结果如图 4所示。
图 4 氮肥对柳枝稷、荻和芦竹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F ig . 4 Effect of nit rog en fertilizer on biomass y ield of sw itchgr ass, silv err eed, and giantr eed
  对于柳枝稷, N 2、N 3、N 4、N 5、N 6、N 7 等各施肥
处理与 N 1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 05) ,
施用氮肥对柳枝稷的生物质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
用。在施肥处理范围内, 随着施用氮素浓度的提高,
从 N 1 到 N 4 ,柳枝稷的生物质产量呈现显著增加的
趋势,以 N4的生物质产量最高, 为 5. 90 t  ha- 1 ,
N 4与 N2、N 3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 P <
0. 05) ,氮素浓度的增加对生物质产量的促进作用明
显。从 N 4到 N 7 , 柳枝稷的生物质产量有所降低,
N 5为 5. 70 t  ha- 1 ,与 N 4 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N 6、
N 7分别为 5. 29 t  ha- 1、5. 04 t  ha- 1 ,与 N 4 之间
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 < 0. 05) ,氮素浓度达到一
定水平之后,柳枝稷的生物质产量达到最高值,过量
施氮肥反而使柳枝稷的生物质产量有所降低。
对于荻, N 2、N 4、N 6 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
著水平 ( P< 0. 05) , 以 N 4 的生物质产量最大, 为
4. 33 t  ha- 1 , N 4、N 6 与 N 2 之间差异显著 ( P <
0. 05) ,而 N 4 与 N 6 之间差异不显著, 施用氮肥总体
上对荻的生物质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于芦竹, N 2、N 4、N 6与 N 1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
显著水平( P< 0. 05) ,以 N 6 的生物质产量最大, 为
15. 16 t  ha- 1 , N 4、N 6 与 N 2 之间差异显著( P <
0. 05) ,而 N 4 与 N 6 之间差异不显著, 施用氮肥总体
对芦竹的生物质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氮素浓度对柳枝稷、荻和芦竹的株高、分蘖数
量、叶片 SPAD值的影响类似, 施氮肥不足或者过
量都达不到理想的生物质产量, 过量施氮肥甚至会
使柳枝稷的生物质产量下降。因此, 在边际土地上
种植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时,应当适当控制氮肥
的用量,以达到最理想的预期效益。
2. 3  能源草生物质产量与氮素之间的回归分析
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生物质产量与土壤氮
素浓度之间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如下:
Y 1= 3. 89846+ 0. 03214X- 0. 00014X
2
R= 0. 9782 ( 1)⋯⋯⋯⋯⋯⋯⋯⋯⋯⋯⋯⋯⋯⋯⋯
Y 2= 2. 30613+ 0. 03162X- 0. 00012X2
R= 0. 9956 ( 2)⋯⋯⋯⋯⋯⋯⋯⋯⋯⋯⋯⋯⋯⋯⋯
Y 3= 11. 92911+ 0. 05545X- 0. 00022X
2
R= 0. 9944 ( 3)⋯⋯⋯⋯⋯⋯⋯⋯⋯⋯⋯⋯⋯⋯⋯
其中, Y 1、Y 2、Y 3 分别为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
竹的生物质产量( t  ha- 1 ) , X为土壤氮素( N )浓度
( mg  kg - 1 )。
方程 ( 1 )、( 2 )、( 3 ) 的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 9782、0. 9956、0. 9944,说明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
竹的生物质产量 Y1、Y 2、Y 3 与土壤氮素浓度 X 高
度相关。对回归方程进行 F 检验, F 值分别为
44. 3272、56. 2677、44. 3429,分别大于 F(= 0. 05)
272
第 2期 侯新村等:氮肥对挖沙废弃地能源草生长特性与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0. 0019、0. 0939、0. 1056, 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 可
以认为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生物质产量与土壤
氮素浓度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
回归方程( 1)、( 2)、( 3)即为在挖沙废弃地上种
植的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的氮素效应模型,可以
用于计算获得柳枝稷、荻和芦竹最高生物质产量的
适宜土壤氮素浓度。
根据方程( 1)、( 2)、( 3) ,用偏导数方法配置获得
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最高生物质产量的方程
如下:
Y1 / X= 0. 03214- 0. 00028X ( 4)⋯⋯⋯⋯
Y2 / X= 0. 03162- 0. 00024X ( 5)⋯⋯⋯⋯
Y3/ X= 0. 05545- 0. 00044X ( 6)⋯⋯⋯⋯
分别令 Y1 / X= 0、Y 2 / X= 0、Y 3 / X= 0,
解方程( 4)、( 5)、( 6) ,计算出在挖沙废弃地这一典型
边际土地上种植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获得最高
生物质产量所需的适宜土壤氮素( N) 浓度分别为
115. 1 mg  kg- 1、131. 0 mg  kg- 1、125. 1 mg  kg- 1。
总之,该适宜土壤氮素浓度为施用氮素浓度与
试验地施肥处理前土壤中的碱解氮浓度之和。在华
北地区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的种植与推广过程
中,应该事先测定种植地土壤中的碱解氮浓度,然后
再参考该适宜土壤氮素浓度确定生产中的适宜氮素
用量。在本试验地所在的挖沙废弃地, 试验地施肥
处理前土壤中的碱解氮浓度为 10. 5 mg  kg - 1。因
此,在该挖沙废弃地种植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
时,为获得最高生物质产量所需要的适宜氮素用量
分别为 104. 6 mg  kg- 1、120. 5 mg  kg - 1、114. 6
mg  kg- 1。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氮肥对柳枝稷的增产效果极显
著[ 4, 15] , 并对荻[ 8, 9] 和芦竹 [ 11~ 13] 的生长发育十分重
要。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适量施用氮肥对于挖沙废弃
地种植的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的株高、分蘖数
量、叶片 SPAD值和生物质产量的促进作用均达到
了显著水平。
柳枝稷、荻和芦竹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物质
产量一般在种植后的第 2、3个生长季达到高峰并保
持稳定。本试验只研究了氮肥对 3种能源草第 2个
生长季的生长特性和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进一步的
研究应该连续多年观测分析 3种能源草对氮肥的响
应,以更加科学地说明氮肥对柳枝稷、荻和芦竹生长
特性和生物质产量的作用。
能源草肥料效应方面的进一步试验研究可以参
考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 16, 17] , 开展柳枝稷、荻和芦
竹氮、磷、钾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系统探索氮、磷、钾
3种肥料对 3种能源草生长特性和生物质产量的作
用以及氮、磷、钾 3种肥料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提
出获得能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最高生物质产量的
氮、磷、钾肥料配方, 为研制适合在边际土地上使用
的能源草专用复合肥料奠定科学基础。
在肥料效应研究中,将肥料与产量的市场价格
因素引入后,就可以分析推算最佳经济产量所需的
最佳肥料用量。如果将尿素 CO( NH 2 ) 2 与能源草
柳枝稷、荻和芦竹生物质的市场价格因素引进, 就可
以分析获得柳枝稷、荻和芦竹最佳经济产量所需的
最佳氮素用量。与最高生物质产量的适宜氮素用量
相比,获得最佳经济产量的最佳氮素用量更适合在
生产中推广使用, 进一步研究可以根据我国当前能
源草与生物质产业的发展情况, 调研能源草柳枝稷、
荻和芦竹生物质的市场价格, 以分析确定 3种能源
草最佳经济产量所需的最佳氮素用量。目前,我国
以能源草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尚未形成,不同
的生物质能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对能源草生物质的
市场定价相差很大。因此,本研究暂时未对获得能
源草最佳经济产量的最佳氮素用量进行分析。
4  结论
对于挖沙废弃地为代表的边际土地上种植的能
源草柳枝稷、荻和芦竹的株高、分蘖数量、叶片
SPAD值和生物质产量, 适量施用氮肥均具有明显
促进作用;在挖沙废弃地上种植柳枝稷、荻和芦竹获
得最高生物质产量所需的适宜土壤氮素( N)浓度分
别为 115. 1 mg  kg- 1、131. 0 mg  kg- 1、125. 1 mg
 kg - 1 ;能源草生物质产量与土壤氮素浓度之间存
在着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 在边际土地种植能
源草过程中,应事先测定种植地土壤中的碱解氮浓
度,而后根据土壤氮素的目标值,计算生产中的氮肥
施用量。
参考文献
[ 1]  Lewandow skia I, S curlock J M O, Lindval l E, C hristou M .
T 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 s of perennial rhi zomatous
grasses as energy crops in the US and Eu rope[ J] . Biom ass an d
Bioen ergy, 2003, 25: 335-361
(下转第 279页)
273
第 2期 王赫等:苜蓿黄萎病菌中国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zerne und E xpar set te ( Err eger : Vert ic il lum albo-atr um Rke.
E t Berth. ) [ J] . Nachrichtenb l. Dtsch. Pflan rens chutzdienst
( Berl. ) , 1938, 18: 57-58
[ 5]  Hansen H R, Web er A. Plant dis ease and pes ts in Denm ark in
1945 [ M ] . Tids skr. Plan teavl . , 1948, 51: 434
[ 6]  N oble M , Robert son N F, Dowson W J . Vert icillium wil t of
lucerne in Britain [ J] . Plan t Path ology, 1953, 2: 31- 33
[ 7]  Aube C, Sackston W E. Verticillium w ilt of forage legum es in
Canada [ J] . Can . J . Plant S ci. , 1964, 44: 427-432
[ 8]  Graham J H , Peaden R N, Evans D W . Vert icil lium w il t of al-
fal fa found in th e United States [ J] . Plan t Disease Report ,
1977, 61: 337-340
[ 9]  Smith H C. T he morphology of Ve rt ici l lium albo-atr um , V.
d ahl iae and V. T ri cor p us [ J] . New Zealan d J. Agric. Res. ,
1965, 8: 450-478
[ 10] Kitazawa K, Sato R. W ilt of alfalfa caused by Ve rt ici l lium al-
bo-at rum Reinke & Berthold [ J] . Annals of the Ph ytopatho-
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1981, 47: 2272- 2274
[ 11] Ghalandar M , Clew es E, Barbara D J, e t al . Vert icillium-w ilt
( Vert ic il l ium albo-at rum ) on Med icag o sa ti v a ( alf al fa) in Iran
[ J ] . Plant Pathology, 2004, 53( 6) : 812
[ 12] 王雪薇,喻宁莉,马德成,等. 新疆苜蓿病害种类和分布的初步
研究[ J ] .草业学报, 1998, 7( 2) : 48-52
[ 13] 马德成,秦晓辉,王培,等. 新疆局部地区苜蓿黄萎病防控与扑
灭[ J ] .植物检疫, 2006, 20( 6) : 394
[ 14] 邵刚,李志红,张祥林,等. 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
研究[ J ] .植物保护, 2006, 32( 5) : 48- 51
[ 15] Nees Von Esenbeck C G. Das system der pilz e un d Schw amm e
[ M ] . Stahelsch en Buchhandluns. Wu rzburg, 1816, 40
[ 16] C. M . I. Descript ions of pathogenic fungi and bacteria [ J] . Na-
ture, 1965, 207: 356
[ 17] Isaac I. S peciat ion in Vert icillium [ J ] . Ann. Rev. Phyto-
path. , 1967, 5: 201- 222
[ 18] Sanbrook J, Frit sch E F, Maniat is T . ( 金冬雁, 黎孟枫译 ) .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 [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259-262
[ 19] T amu ra K, Dudley J , Nei M , Kumar S . MEGA4: M olecu lar
evolu tionary genet ics an aly sis ( MEGA) softw ar e vers ion 4. 0.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 ion [ J ] , 2007, 24: 1596-1599
[ 20] 俞大绂. 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技术汇编[ M ] .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 1979, 1-511
[ 21] H aw ksworth D L, T alb oys P W . Vert i cil l ium albo-at rum. C.
M . I. Descript ion of Pathogen ic Fungi and Bacteria [ M ] ,
1970, 259
[ 22] Ch risten A A, Fr ench R C. Grow th an d path ogenicity of alfal-
fa st rain s of Ve rt ici l lium albo-at rum [ J] . Plant Dis. , 1982,
66: 416-418
[ 23] H eale J B. Vert icil lium wil t of alfalfa, b ackground and current
research [ J ] .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 t Pathology, 1985, 7:
191-198
[ 24] 杨家荣,商鸿生,李玥仁. 苜蓿黄萎病病原菌研究 [ J] . 草业学
报, 1997, 6( 3) : 42-44
[ 25] 张祥林,毋跃文,张振华. 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对黑白轮枝菌
生长的影响[ J] . 新疆农业科学, 2004, 41( 5) : 283-287
[ 26] 白可喻,徐斌,邱建军. 基于 GIS 的中国苜蓿资源分布和生产
力分析[ J] .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29( 4) : 15-20
[ 27] 侯天爵, H. C. H uang, J . Fraser. 两种轮枝菌对 15 种豆科牧
草的致病性[ J] . 植物病理学报, 1995, 25( 2) : 189-192
(责任编辑  李  扬)
(上接第 273页)
[ 2]  左海涛, 武菊英. 草本能源植物在北京地区的生产潜力 [ A] .
见: 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 海
口: 中国草业青年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2007: 474-478
[ 3]  左海涛, 杨秀山, 陈群. 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研究进展
[ A] . 见: 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
[ C] . 上海: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2008: 256-261
[ 4]  王会梅, 徐炳成, 李凤民, 等. 不同立地柳枝稷生长响应的初
步研究[ J ]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 3) : 91-93
[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十卷第二
分册[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26-27
[ 6]  黄杰, 黄平, 左海涛. 栽培管理对荻生长特性及生物质成分的
影响[ J ] . 草地学报, 2008, 16( 6) : 646-651
[ 7]  黄平, 左海涛, 韩烈保, 等. 拔节期水分胁迫对荻生长和生物
质特性的影响[ J] . 草地学报, 2007, 15( 2) : 153-157
[ 8]  高捍东, 蔡伟建, 朱典想, 等. 荻草的栽培与利用[ J] . 中国野
生植物资源, 2009, 28( 3) : 65-67
[ 9]  王玉珍. 荻的繁殖技术[ J ] .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 10 ( 6) :
33
[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二
分册[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20-21
[ 11] 王庆海, 武菊英, 滕文军, 等. 种植方式和越冬保护措施对芦
竹成活率的影响[ J]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 6) : 813-815
[ 12] 韩志萍, 胡晓斌, 胡正海. 芦竹修复镉汞污染湿地的研究[ J ]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 5) : 945-950
[ 13] 许彩霞. 水生观赏植物抗水体重金属污染机理及其快繁技术
研究[ D] : [学位论文] .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5: 13, 33
[ 14] 熊毅, 李庆逵. 中国土壤 (第二版 ) [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34-38
[ 15] James P M, Mat t A S, Wil liam R O, et al . Biomass produc-
t ion of  Alam o sw itchgrass in r esponse to n it rog en, phos-
phorous and row spacing [ J ] . Agron om y Jou rnal , 2001, 93
( 4) : 896-901
[ 16] 陈岗, 薛国祥, 王志民. 西昌市高草乡水稻配方施肥 3414大
田试验肥料效应函数分析[ J] . 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8, 22( 3) : 17-22
[ 17] 朱涛, 张中原, 李金凤, 等. 应用二次回归肥料试验 3414设
计配置多种肥料效应函数功能的研究 [ J ] . 沈阳农业大学学
报, 2004, 35( 3) : 211-215
(责任编辑  李  扬)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