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Grazing Intensity on the Growth of Yaks

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的影响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3) 03-0256-06
放 牧 强 度 对 牦 牛 生 长 的 影 响
董全民, 马玉寿, 李青云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西宁 810003)
摘要: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牦牛在冬季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但夏季则呈极显著的二次多
项式回归关系。在不同放牧强度下, 牦牛体重、日增重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和高次多项式回归关
系; 在试验期间,牦牛的增重、每公顷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牦牛平
均总增重差异显著( F= 5. 03> 0. 05= 3. 68) , 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之间差异不显著, 但二者
和重度放牧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放牧强度;牦牛生长
中图分类号: S 812. 8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Grazing Intensity on the Growth of Yaks
DONG Quan-min, MA Yu-shou, LI Qing-yun
( Qinghai Academy of Anim al and Veter inary Scien ce, Xining, Qingh ai Province 810003, China)
Abstract: T w o year s of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 razing intensity on yaks g row th indicates that in the w inter
pastureland the r eg ression value of g razing intensity on a yaks w eight g ain is linear , w hile in the summer
pastureland, a second degree polynom ial regr ession is seen. U nder different states o f gr azind intensity, the
regerssion value of a yaks w eight , and daily w eight gain, w ith change of t ime, is linear , or a 5th or 6th de-
gree po lynomial.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tudy , the reagession value of a y aks w eight gain, live w eight
gain per hectare, on gr azing intensity is obviously linear. A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mong the 3
treatments the average total w eight g ain of a yak varies significant ly ( F= 5. 03> F 0. 05= 3. 68) . By SRR ana ly sis,
slight difference ex ists betw een light and moderat e g razing , t hough remarkable var iance show s betw een the former tw o and
geavy g r azing .
Key words: Gr azing int ersity ; Grow th o f yaks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高寒
草甸是其主要的天然放牧地类型, 牦牛和藏羊是组
成该生态系统的主体, 因此放牧家畜与天然放牧地
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
定与可持续发展。但在青海牦牛产区,终年放牧,靠
天养畜的饲养方式和极度粗放的经营管理, 使牦牛
终年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之中;
同时由于缺乏对高寒草甸放牧场的科学管理,加之
不合理的放牧强度和放牧体系及鼠虫危害等,青海
南部地区 30%以上的天然放牧场已发生严重退化,
其中 9%已退化为“黑土滩”,这一状况导致高寒草
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着牦牛业生产的发
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 1]。
有关放牧强度的文章国外早有报道[ 2~4 ] , 均认
为放牧强度比放牧体系更重要。国内高寒草甸放牧
强度的研究在应用绵羊方面比较多见[ 5~7]。在青藏
高原有关牦牛放牧强度的试验报道尚不多见。
  本试验是为了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牦牛生
长的影响, 以便确定其合理的放牧强度并探讨最优
的放牧体系 , 从而获得更高的高寒草甸生产力而
收稿日期: 2002-09-12; 修回日期: 2003-01-14
基金项目:青海省“九五”攻关项目(编号 96-N-112)
作者简介:董全民( 1972-) ,甘肃天水人,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及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第 11卷 第 3期
 Vo l. 11  No. 3
草 地 学 报
ACT A AGRESTIA SIN ICA
 2003 年 9月
 Sept.  2003
且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并为经济效益
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最
终达到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8]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设在青海省达日县窝赛乡, 位于北纬
99°47′38″, 东经 33°37′21″, 海拔 4100 m , 年均气温
- 1. 2℃, 最 高 和最 低 气 温分 别 为 24. 6℃和
- 34. 5℃, 年均降水量 569 mm, 年蒸发量 1119. 07
mm , 无绝对无霜期。放牧场为中度退化的小嵩草
( K 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土壤为高山草甸土。
1.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冬、夏两个放牧季, 每年 6 月 1 日~10
月 31日为夏季放牧期, 11 月 1日~5月 30 日为冬
季放牧期,进行围栏轮牧。冬、夏季草场均设 3个处
理和一个对照, 分别是 A (轻度放牧, 牧草利用率
30% ) , B(中度放牧, 牧草利用率 50%) , C (重度放
牧, 牧草利用率 70% ) ,对照( CK,不放牧)。每个处
理放牧四头 2. 5岁阉割公牦牛,体重 100±5 kg。根
据放牧地生物量、牧草利用率、牦牛理论采食量和围
栏面积确定放牧强度。试验从 1998年 6月 28日开
始, 2000年 5月30日结束。其间每月下旬早晨空腹
称重(用电子秤)。每天早晨 8: 00将试验牦牛分组赶
进围栏放牧, 晚上 18: 00~19: 00归牧回圈,夜间不
补饲,每日饮水 2次(出牧前, 归牧后)。
2 结果与分析
2. 1 牦牛体重变化
在三个处理中牦牛的个体体重均呈上升趋势,
但轻牧区( 30% )体重增长较快,中牧区( 50% )次之,
而重牧区( 70% )牦牛增重最慢(图 1)。在实验期间,
在放牧处理间, 牦牛体重与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关
系,差异极显著( P< 0. 01) (表 2)。
表 1 试验设计
Table 1 T r ial design
处理
T reatmen t
试验用牛(头)
T rial yaks
围栏面积( hm2)
Enclosed pasture area
放牧率(头/ hm2)
Stockin g rates
冬场
Winter pastur e
夏场
Summer pasture
冬场
Win ter pas tu re
夏场
Summer pasture
A(轻度放牧) - L
Ligh t grazing( L )
4 5. 19 4. 50 0. 77 0. 89
B(中度放牧) - M
Moderate g razing( M )
4 3. 09 2. 75 1. 29 1. 45
C(重度放牧) - H
Heavy graz ing( H)
4 2. 12 1. 92 1. 93 2. 08
对照(不放牧)
Cont rol (CK)
0 1. 00 1. 00 0 0
表 2 放牧率与牦牛体重的关系
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 een yak body w eight and differ ent stocking rat es o f gr azing durat ion
放牧率
S tocking rates
回归方程
Regress ion equation
R 2 值
Relat ion coef f icient
显著水平
S ignif icant s tandard
轻度放牧
Ligh t grazing( L )
Y= 13. 649x+ 83. 309 0. 9833 0. 01
中度放牧
Moderate g razing( M )
Y= 12. 827x+ 92. 517 0. 9793 0. 01
重度放牧
Heavy graz ing( H)
Y= 9. 739x+ 94. 562 0. 9600 0. 01
257第 3期 董全民等: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的影响
图 1 放牧率对牦牛生长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sto cking r ates on the g rowth o f yaks
  Jones等( 1974) [ 9]考察了从热带到温带 33个不
同植被类型放牧场的大量放牧强度试验数据,发现
家畜的个体增重 Y 与放牧强度 X(只/ hm2 )呈线性
关系:
  Y= a+ b* x
式中 Y 轴截距( a)和斜率( b) ,分别表示放牧场
的营养水平和草地空间稳定性及恢复能力。a 值越
大草场营养水平越高, b 值越小,草场空间稳定性越
好,恢复能力越强。
分析 3个放牧处理的试验数据,其中冬季放牧
场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但在
夏季放牧场,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二次
多项式回归关系(表 3) , 结果与上面的线性关系不
相符合,也与周立等人[ 6]藏羊的实验结果不相符合,
这是牦牛与其它家畜的不同之处,或因试验时间较
短,未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在
放牧第一、二年和全放牧期, 当放牧强度 X 分别为
1. 54、2. 4和 1. 45时,牦牛个体增重达到最大,分别
为30. 966 kg、71. 16 kg 和 118. 1 kg。而第一、二年
的放牧强度均高于处理 B 区(中牧区) , 整个放牧期
的放牧强度恰好是处理 B的放牧强度。因此, 在高
寒草甸夏季牧场,中度放牧时牦牛的个体增重最大,
该结果与汪诗平等人的研究相近[ 7]。
表 3 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关系
Table 3 Relationship betw een yak body w eight g ain and sto cking ra tes on tw o-season pastures
回归方程
Regress ion equat ion
R2
Relation coef ficient
显著水平
Sig nifi can t standard
冬季
Winter
夏季
Summ er
冬季
Winter
夏季
Summer
冬季
Winter
夏季
Summ er
第一年
T he f irst year
Y= - 14. 75x+ 39. 833 Y= - 4. 35x2+ 13. 35x+ 36. 1 1. 0000 1. 0000 0. 01 0. 01
第二年
T he second year
Y= - 6. 90x+ 12. 267 Y= - 6. 60x2+ 30. 50x+ 38. 1 0. 9548 1. 0000 0. 10 0. 01
两年
T w o years
Y= - 21. 65x+ 52. 100 Y= - 10. 95x2+ 43. 85x+ 74. 2 0. 9954 1. 0000 0. 05 0. 01
两年平均
Average of tw o years
Y= - 10. 83x+ 26. 050 Y= - 5. 48x2+ 21. 93x+ 37. 1 0. 9954 1. 0000 0. 05 0. 01
整个放牧期
Grazing duration
Y= - 21. 6x+ 162. 8 0. 8848 0. 10
258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2. 2 牦牛日增重变化
放牧第一年,轻牧区和重牧区一开始日增重即
下降, 到 7月下旬开始增加, 到 8月下旬达到最大。
中牧区开始时即上升, 到7月下旬达到最大。这可能
是牦牛“补偿性生长”和“放牧家畜牧草过剩性饥饿”
共同作用的结果[ 10~11]。在三个处理中, 重牧区牦牛
生长最慢,而中牧区最快。转入冬场后,由于补偿性
生长, 日增重迅速增加,随着时间的延续, 日增重增
加逐渐变慢, 但在整个冬牧期间,牦牛的日增重没有
出现负增长现象, 轻牧区仍以较慢的速度增重, 而中
牧和重牧区的增重速度接近零。这与牧草的生长周
期和牦牛潜在的生长有关。放牧强度越小,草地状况
越好,牦牛的生长潜力能更好发挥。翌年,转入冬场
后, 牦牛“补偿性生长”和“放牧家畜牧草过剩性饥
饿”在重牧区体现得更加充分, 6月下旬日增重达到
最大,轻牧区和中牧区的日增重持续增加,到 7月下
旬达到最大, 10月下旬均出现负增长。在整个放牧
期间,轻牧区增重最快,中牧区次之,重牧区最慢。放
牧处理间牦牛日增重随着时间的变化均呈高次多项
式回归关系,差异极显著( P< 0. 01) (表 4)。
图 2 放牧率对日增重的影响
F ig . 2 Changes o f yak daily g ain under different sto cking r ates
2. 3 个体增重、公顷增重与放牧强度的关系
两直线相交点的放牧强度是 5. 5,远大于处理
C (重牧区) ,此时牦牛每公顷草地增重和个体增重
均为43. 76 kg ,在这种情况下, 高寒草甸生产力的提
高主要是通过提高放牧强度, 而不是提高个体增重。
但是如果一味地提高放牧强度,追求公顷最大增重,
势必造成草场的进一步退化, 不能保证持续获得公
顷最大增重和高寒草甸的可持续利用(表 6)。
表 4 放牧率对日增重的影响
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 een yak daily g ain and differ ent stocking rates o f gr azing duration
放牧强度
S tocking rates
回归方程
Regress ion equat ion
R2
Relation coef ficien t
显著水平
Sig nifi cant s tandard
轻度放牧
Ligh t grazing( L )
Y= 0. 0007x 5- 0. 0189x4+ 0. 1882x3- 0. 791x2+
1. 306x - 0. 1339
0. 7334 0. 01
中度放牧
Moderate g razing( M )
Y= - 0. 0001x 6+ 0. 0058x5- 0. 0967x4+ 0. 7667x3-
2. 9346x 2+ 4. 8918x- 2. 1113
0. 8794 0. 01
重度放牧
Heavy graz ing( H)
Y= 0. 0008x 5- 0. 024x4+ 0. 2465x3- 1. 0714x2+
1. 8486x - 0. 5555
0. 6647 0. 01
259第 3期 董全民等: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的影响
表 5 个体增重、公顷增重与放牧强度的关系
T able 5 Relationship betw een yak body w eight gain, daily gain per hect are, and sto cking ra tes
回归方程
Regres sion equat ion
R 2
Relat ion coef f icient
显著水平
S ignif icant s tandard
个体增重 Body w eight g ain Y= - 21. 6x+ 162. 8 0. 8848 0. 10
每公顷增重 Gain per h ectare Y= 6. 4629x+ 8. 2259 0. 9973 0. 05
表 6 放牧强度与牦牛总增重( kg)
T able 6 To tal gain o f yaks under different stocking rat es
时间
Tim e
轻度放牧
Ligh t grazing
中度放牧
Moderate grazing
重度放牧
Heavy grazing
第一年增重
T he gain of the f irst year
70. 2 55. 7 32. 6
第二年增重
T he gain of the second year
66. 5 72. 9 60. 9
总增重
T he total gain
136. 7 128. 6 93. 5
2. 4 牦牛总增重的变化
  在试验期间,三个处理牦牛的平均总增重依次
为 136. 7、128. 6和 93. 5 kg (表 6) ,其中轻牧区(处
理 A )较中牧区(处理 B)高 6. 3%、较重牧区(处理
C)高 46. 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第一年和第
二年,处理间牦牛个体增重差异不显著,但处理间牦
牛平均总增重差异显著( F= 5. 03> F0. 05= 3. 68) ,进
一步做新复极差测验, 30%和 50%之间差异不显
著,但和 70%之间差异显著[ 12]。在放牧第一年,个体
增重与放牧强度在 0. 1的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的线
性回归关系;第二年呈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也就
是说,在放牧第一年,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牦牛的个
体增重减慢,但在第二年, 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极
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 即X(放牧强度) = 1. 85时,牦
牛全年的个体增重达到最大值, ( 73. 114 kg ) (表 7)。
表 7 年度间个体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
Table 7 Relat ionship bet ween the body w eight g ain and sto cking rat es w it hin tw o yea rs
回归方程
Regress ion equat ion
R2
Relat ion coef ficien t
显著水平
Signif icant s tandard
第一年增重
T he gain of the f irst year
Y= - 18. 8x+ 90. 433 0. 9829 0. 10
第二年增重
T he gain of the second year
Y= - 9. 2x2+ 34x+ 41. 7 1. 0000 0. 01
3 结论
3. 1 在实验期间,牦牛体重随着放牧时间的延长呈
正相关关系, 差异极显著( P< 0. 01) ;冬季放牧场个
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而在夏
季放牧场,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二次回
归关系,在放牧第一、二年和整个放牧期, 当放牧强
度 X分别为 1. 54、2. 4和 1. 45时,牦牛的个体增重
达到最大, 分别为 30. 966 kg、71. 16 kg 和 118. 1
kg,而此时的放牧强度恰好是处理 B(即中牧区)的
放牧强度,因此, 在高寒草甸夏季牧场,中度放牧时
牦牛的个体增最大。
3. 2 牦牛日增重随着时间的变化均呈高次多项式
回归关系,且均在 0. 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
3. 3 在放牧第一年,牦牛的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在
0. 10的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 第二年呈极显著
的二次回归关系;在实验期间,牦牛的个体增重与放
牧强度在 0. 10的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
3. 4 实验期间,牦牛每公顷草地的增重和牦牛个体
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 两直线的相
交点的放牧强度为 5. 5, 此时每公顷草地牦牛平均
增重和个体平均增重为 43. 76 kg。
3. 5 放牧第一年和第二年,处理间牦(下转 276页)
260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650~1 500 mm 广大地区种植, 其它气候条件相类
似地区亦可种植。
沙弗蕾肯尼亚白三叶
Trif olium semipilosum Fres. var. glabresecns
Gil let cv. Safari
品种登记号: 250
牧草名称:肯尼亚白三叶
品种名称:沙弗蕾
登记日期: 2002年 12月 11日
申报者: 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周自玮、
黄梅芬、吴维琼、奎嘉祥、匡崇义。
品种来源: 1983年从澳大利亚引入。
品种特征特性: 多年生草本, 2倍体, 2n= 2x=
16。主根发达、粗壮。匍匐茎可斜向上生长,茎节上
可长出新根和新枝条。节、叶柄和半数的叶片有毛。
1/ 3叶片沿中脉有一条纺锤形白斑将中脉包在中
间,明显区别于白三叶小叶上与中脉垂直的 V 型白
斑; 小叶数 3, 长卵圆形; 叶缘、叶脉及中叶一侧、侧
叶的背部均有丝状柔毛, 长度较茎秆和花梗上的短。
花梗较长, 花序球形, 直径约 2 cm , 含小花 10~20
朵。花冠白色、咖啡色或粉红色, 长 8~9 mm。荚果
长约 5 mm ,宽近 3 mm, 成熟时由浅绿色变为褐色;
每荚含种子 2~6粒。种子呈黄、褐、浅橄榄或黑色,
千粒重1~1. 2 g。抗旱、耐热、耐盐;抗烟草花叶病毒
能力弱、耐寒性和耐水淹能力不如白三叶,霜冻后再
生缓慢。适宜的土壤pH 范围为5~7,在酸性土壤上
生长及结瘤情况比白三叶好。需要专门的根瘤菌接
种,较有效的根瘤菌种为澳大利亚生产的 CB782。在
云南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均可种植。
草质优良, 与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混播共生
持久。
基础原种: 保存于澳大利亚。
适应地区: 在云南中温带至中亚热带, 海拔
1 000~2 500 m ,≥10℃的年积温 1 600~6 000℃、
年降雨 650~1 500 mm 的广大地区栽培, 在南方中
亚热带至暖温带可广泛栽培。
(上接 260页)
牛个体平均增重差异不显著,但在处理间牦牛个体平
均总增重差异显著( F= 5. 03> F0 . 05= 3. 68) , 进一步
做新复极差测验, 牧草利用率 30%和 50%之间差异
不显著,但和 70%差异显著。
3. 6 从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 牧草
利用率为 50%的中度放牧较为合理, 因此建议在
50%利用率下放牧牦牛,必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 另外, 在该放牧条件下, 7~9月在天然草
地上进行牦牛育肥,则能获得很好的经济回报。
参考文献
[ 1 ] 赵新全,王启基. 青海高寒草场优化放牧方案的综合评价[ J ] .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1987, 22: ( 2) 68~75
[ 2] Martern编. (李永宏等译, 1997) . 放牧研究:设计、方法与分析
[ M ] .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9, 147~165
[ 3]  Jones R J. Interp ret ing f ixed s tocking r ate experimen ts . In L.
Wheeler and R. D. Mochr is( ed s) , Forage Evaluat ion: Con cepts
an d T echniques. Csiro, Melbourn e, 1981
[ 4] Wilson A D. Principles of grazing management s ystem s. In R.
J. J os s, P. W . Lynch and O. B. W ill iam s ( eds) , Rangelan d: A
Resou rce und er Siege. Cambridge U niv. New York, 1986
[ 5] 李永宠,陈佐忠. 草原放牧系统持续管理试验研究 [ J] . 草地学
报, 1999, 3: 173~182
[ 6] 周立,王启基,赵京等. 高寒草甸牧场最优放牧强度的研究Ⅰ-
Ⅳ[ J] .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第四集. 1995, 365~418
[ 7] 汪诗平,李永宏, 关世英等. 内蒙古型草原草畜系统适宜放牧率
的研究Ⅰ-Ⅱ[ J] . 草地学报, 1999, 3: 183~197
[ 8]  夏景新. 载畜率调控的理论与牧场管理实践 [ J ] . 中国草地,
1995, ( 1) : 46~54
[ 9]   Jones R J, Sandland R L. The relat ion betw een anim al and
stocking rate. Derivat ion of th e relat ion f rom th e r esu lt of graz-
ing of t rials[ J ] . J. Agric. S ci. 1974, 83: 335~342
[ 10] Holmes W. Grass-it s product ion an d ut ilizat ion[ J] . Lond on , U.
K, 1989, 101~102
[ 11 ] Van Poolen H W. Herbage response to grazing system and
stocking intens it ies [ J] . J . Ran ge Manag e, 1979, 32: 250~253
[ 12] 董全民,李青云,施建军等. 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和
牦牛生长的影响[ J]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 ( 3) : 5~7
276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