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
V o l
.
3
卷 第 1 期
N o
.
1
草 地 学 报
A C T A A G R E ST IA S IN IC A
1 9 9 5 年
1 9 9 5
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
1
. 放牧对牧草采食量及营养摄人量的影响
姚爱兴 王 培 夏景新 呼天明
(北京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 北京 1 0 0 0 9 4 )
摘要 : 本文作者在湖南南山牧场研究了两种放牧制度 (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 )和三种放牧强
度 (0 . 4 67 , 0 . 6 67 和 o . 867 ha /头 )对处于泌乳中后期的黑白花奶牛在多年生黑麦草 / 白三叶人工
草地上的放牧采食量 、采食植物组成 、 营养摄入量的影响 。 结果表明 :轮牧制奶牛的采食量低于
连续放牧制 , 但其 日粮组成中黑麦草和白三叶的比例高于连续放牧 , 故粗蛋 白质 、总能 、钙和磷的
日摄入量也低于轮牧制奶牛 。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 , 奶牛的采食量 、以及粗蛋白质 、酸性洗涤纤维 、
总能 、钙和磷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 , 但三种放牧强度间差异并不显著 。放牧强度越大 , 家畜日粮组
成中黑麦草和白三叶的比例越大 , 而枯草和杂草所占比例越小 。 这说明在南山试验条件下 , 放牧
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奶牛的采食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 日摄入量有一定影响 。
关键词 : 放牧制度 ; 放牧强度 ; 奶牛 ; 采食量 ; 营养摄入量
1 引言
采食量是评价草地生产能力和草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 也是研究放牧家畜营养摄入
量 、确定草地载畜量的重要参数 (吉田重治 , 1 9 81 ) 。 近年来 ,许多学者先后采用指示剂法 、食
道瘩管法 、牧前牧后法等来测定奶牛的采食量 (Meij s , 1 98 1 ) 。 但有关放牧制度对奶牛放牧采
食量影响的报道尚不多 , 这是由于放牧条件下测定采食量的难度较大 , 而且影响采食量的
因素又很多 。迄今为止 , 已有许多学者先后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家畜放牧采食量的
变化 (L e D u 等 , 1 9 7 9 , 1 9 8 1 ; C o m b e lla n s 和 H od g so n , 1 9 7 9 ; C a ir d 和 H o lm e s , 1 9 8 6 ) , 但由于
各研究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影响采食量因素较多的缘故 , 所得结果不尽相同 。本研究
试图通过比较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采食量 、采食植物组成 、营养摄入量的变化 , 旨在
为确定不同放牧条件下奶牛适宜的牧草需要量 ,进而为南山牧场奶牛生产的优化提供依据 。
2 试验区自然条件
研究地点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的南山牧场 。地处北纬 2 6 0 2 1’ , 东径 1 0 9 0 5 6 ‘ ,
海拔高度 1 2 7 8 ~ 1 9 4 6 m 。 南山多雨 , 重雾 , 冬天严寒 , 夏无酷暑 。 年平均气温 n . 9 ‘C , 年平均
降雨量 1 6 4 8m m , 年平均 日照 1 2 4 5 . 6hr , 夏季最高温度 29 . 6 ℃ , 冬季最低温度 ~ n . 6 ℃ , 年
平均相对湿度达 8 . 69 % 。 试验期间所观测的气象资料见图 1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
.
1 试验样地选择 :
本试验于 1 9 9 4 年 5 月到 1 9 9 4 年 n 月在湖南南 山牧场 白堰塘奶牛场进行 ,试验样地系
* 国家“八五 ”攻关项 目 8 5一0 1 1 一。2一。2 专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
草 地 学 报 1 9 9 5 年
!;;⋯{雷 {{{羹鑫{⋯;奎 三i
0旧心1On‘351020,·!卜|l仁才.|l|!es!⋯儿
图 1 1 9 9 4 南山牧场气象资料图
Fig
.
1 T h e m e t e o r o lo g ie a l d a t a fo r N a n sh a n R a n e h d u r in g 1 9 9 4
1 9 8 0 年 8 月 2 日~ 23 日建植的第一飞播区 。 其混播草种组成及播量分别为 : Vi ct or ia n 和
N ul 多年生黑麦草 (及址iu m Pe re n ne )各 2 . 0 k g / ha , 意大利黑麦草 (L . m ul tifl ~ n)
1 k g /ha
,
N e w z e a la n d 和 V i e to r ia n i r rig a t io n 白三 叶 ( T 犷晌ziu m re Pe 玛 ) 各 1 . o k g / ha , W o g e n e llu p 和
H t
.
Ba
r k e r 地三 叶 (T . : ub tera ne
u m )各 1 . o kg / ha , T u r o a 和 H am u a 红三叶 (T . prat ens 。) 各
0
.
7 5k g / ha
,
C u r r ie 鸡脚草 (刀“ty肠 g lom e r at a ) 0 . 5 k g / h a 。播前用除草剂进行喷洒除草 , 豆
科牧草种子均经过根瘤菌接种处理 。 经多年利用 , 草地中现 已有相当数量的野生杂草入侵 ,
主要有箭叶寥 (尸ols g on u m sag 故at u m ) 、繁缕 (S te la 血 刀亡g le ct a) 、 多头苦英菜 ( Ix er is 加l少-
ce Ph以应) 、长叶车前 ( 尸lat a g o la nce ol at a) 和囊吾 ( L心u la、 sP . )等 。
试验区草地力求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 且多年生黑麦草 、 白三叶分布较均匀 , 地形起伏变
化小 ,兼顾阴坡和阳坡 。
3
.
2 试验设计
放牧试验分连续放牧 (A l) 和轮牧 ( A 2) 两种放牧制 , 每个放牧制又分别包括 B l (0 . 4 67
ha /头 ) 、 B Z (0 . “ 7 ha / 头) 、B 3 (0 . 86 7 ha/ 头 )三个放牧强度 , 共计 6 个组合 。 轮牧试验各个处
理均为 4 区轮牧 , 供需 12 个小区 , 各试验小区随机排列 。 轮牧周期为一个月 , 每个轮牧小区
放牧天数为 7 . 5 天 。 连续放牧三个处理分设三大区 , 且随机排列 。 放牧时间从 5 月 20 日开
始 , 至 10 月 30 结束 , 共计 1 60 天 。 并设对照封育 , 供测定牧草生长速度 。
试验期间奶牛日常管理程序照旧 , 采用早晚两班制挤奶及原日粮标准和配方 。 放牧前
期日头供应混合精料 5 . 5 k g , 此后随产奶量降低递减 。
3
.
3 试验动物选择
选择体质健康 , 年龄 、胎次 、体重 , 产犊 日期及泌乳量基本相近的成年黑白花奶牛 18
头 , 随机分为 6 组 , 每组 3 头 。
3
.
4
3
.
4
.
1
测量项 目及 内容
放牧采食量及采食植物成分的测定 对各处理的放牧小区分别于放牧前和放牧后
第 1 期 姚爱兴等 : 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用齐地收获法测定草地产草量 M 和牧后剩余量 M f , 并测定封育草地牧草净生产量△M e ,
然后用公式 C 一M 一M f+ 0 . 5△M e (Meij i , 1 9 81 )计算放牧采食量 。 根据牧前牧后草地植物
组成的变化 , 计算奶牛采食日粮中植物组成 。
3
.
4
.
2 营养成分分析 将每月 4 次混合植物样分类合并后供营养成分分析用 。分别用凯氏
定氮法 、 酸洗法和氧弹式测热器测定植物样品的粗蛋白质 (CP ) 、酸性洗涤纤维 (A D F )和总
能 (G E )含量 , 并根据奶牛采食植物成分的量 ,计算奶牛的放牧营养摄入量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
.
1 放收对奶 牛采食量的影响
从图 2 可看出 , 在连续长放牧和轮牧制下 , 奶牛的采食量都具有逐月降低的趋势 , 这与
草地牧草的生长及奶牛泌乳曲线是相吻合的 。 就两种放牧制而言 , 前四个月里 , 连续放牧制
奶 牛单位体重的采食量明显高于轮牧制(P < 0 . 0 5 ) , 后一个月里 ,轮牧制奶牛的日采食量高
于连续放牧 (P> 0 . 0 5 ) 。 H o m e 等 (1 9 6 0 )和 A d a m som 等(1 9 7 9 )发现 , 大多数试验条件下 , 连
续放牧制的采食量均较高 , 这与本试验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
‘ DM八9 . LW
一昌丁昆侃谑榷灌蟾6
目引到昌甲」
峨月们日2501050
. . B l(0
.
4 6 7 ha / c 。份) 庄习 B Z(0 . 6 67 址/ 。。切)
}
_〕B 3 (0 . 8 87 U / ‘口钾 )
图 2 不同放牧制度下奶牛牧草食t 的变化 图 3 不同放牧强度下奶牛牧草采食t 的变化
F ig
.
2 H e r ba g e in ta k e fo r d a ir y e o w s u n d e r F ig
.
3 H e rba g e in ta k e fo r d a ir y e o w s u n d er
d iffe r e n t g r a z in g sy ste m d iffe r e n t g r a z in g in te n sity
本试验结果还说明 , 奶牛的采食量不但受放牧制度的影响 , 而且也随放牧强度的不同
而变化 (图 3 ) 。 随放牧季的进展 , B1 , B Z , B 3 三个放牧强度 间采食量的差异越来越大 。 基本的
规律是 B 3 > B Z> B l , 平均分别为 1 5 . 2 5 5 、 1 7 . 5 9 0 和 1 6 . 9 4 5 9 D M / k g . L W , 方差分析表明 ,
前四个月里 , 三种放牧强度之间虽有差异 , 但差异均不显著(P > 0 . 0 5 ) , 只有 10 月份的差异
达到了极显著 (P < 0 . 01 ) , 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 B l 与 B 3 。 经 q 检验 , 连续放牧条件下 , B l 与
B Z 和 B 3 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 < 0 . 0 1 ) 。 轮牧条件下 , B l 与 B 3 间差异显著 (P < 0 . 0 5 ) 。
草 地 学 报 1 9 9 5 年
上述结果表明 , 放牧强度对奶牛采食量有一定的影响 。 随放牧强度降低 , 采食量相应增
加 。 这虽同 M icg el 和 F u1 ker so n( 1 9 8 7) 的放牧强度对奶牛采食量无显著影响的结果相矛盾 ,
但与大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K in g 等 , 1 9 5 4 ; S t a k elu m , 1 9 8 6 ; H e r n a n d e z 等 , 1 9 8 7 ; I-
v a n o v 等 , 1 9 5 9 ; E n g lu n d , 1 9 9 0 ) , 他们发现 , 奶牛的 D M 采食量随放牧强度的降低而显著提
高 。 因为在牧草采食量与供应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Ki ng 等 , 1 9 8 4 ) 。 H o g en do m 等
(1 9 8 8 ; 1 9 9 2) 也认为 , 草丛类型对采食量的影响 , 主要取决于干物质供应量 。 但也看到 ,放牧
强度对采食量的影响也与放牧季节有关 , 同时还受到草地状况 、产奶量 、胎次等因素的影响
(B o n s em b ia n t e
,
1 9 8 7 )
。
4
.
2 放枚对奶牛 日采食植物组成的影响
T ay lo
r 等 (1 9 80 )发现 , Mer ril l放牧制 (1 9 5 4) 与轮牧制下 阉牛放牧采食的植物组成无差
异 。 Pi t s 等 (1 9 8 7) 和 Ki rb y 等 (1 9 8 6) 的研究也得到相 同的结论 。 本研究表明 , 不同放牧制
下 ,奶牛采食日粮中各种牧草的比例是不同的 (表 1 ) 。 轮牧制下奶牛日粮中多年生黑麦草(P
< 0
.
0 1) 和 白三叶 (P > 0 . 05 )所占的比例大于连续放牧制 , 而杂类草和枯黄草的 比例则显著
低于连续放牧制 (P < 0 . 05 ) 。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在连续放牧制下奶牛可以自由选择适
口性好 , 幼嫩多汁的牧草 。 长期选择的结果致使草丛中的一部分黑麦草和 白三叶变得枯老 ,
甚至开花结实 , 适 口性和营养价值下降 。而一些一年生杂草虽然营养价值不高 ,但幼嫩多汁 ,
适 口性较好 。 当牧草生长速度减慢后 , 草地现存量下降 , 此时奶牛又不得不采食一些枯黄的
植物 。 这也说明轮牧制能增加家畜对营养丰富植物的选择 (H ar t 等 , 1 98 6 ) 。
表 1 不同放牧制度对奶牛 日采食植物组成的影响
T a b le 1 B o t a n ie a l e o m p o sitio n o f d a ir y e o w d ie t s u n d e r d iffe r e n t g r a z in g sy s te m
放牧制度
G r a z in g s ys te m
日采食植物组成 (% )
C o n stit u te s o f pla n t sp ee ie s in d a ily h e rb a g e d ie ts
A 1
A 2
黑麦草
R ye g r a s s
3 8
.
0 4 3A
4 6
.
0 7 4B
白三叶
W h it
e e lo v e r
2 5
.
6 6 0 a
2 8
.
7 0 0 a
杂类草
W
e ed s
2 3
.
1 3 5 a
1 7
.
1 8 8b
枯草
D ea d h e rba g e
1 3
.
1 7 8 a
8
.
0 3 7b
同列字母不同者为差异显著 (P < 。. 05 , )或极显著 (P < 。. 01 , * )
M
e a n s in th e s a m e e o lu m n w ith u n lik e s u p e r s e r ip t s d iffe r s ig n ifiea n tly (P < 0
.
0 5 , o r P < 0
.
0 1 ‘ ,
随放牧强度增加 , 奶牛采食 日粮中黑麦草和白三叶的比例相应增加 , 而杂类草和枯草比
例则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 (表 2 ) 。 方差分析表明 , B1 中黑麦草的 比例显著高于 B 3 (P < 0.
05 )
, 但与 B Z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 > 0 . 05 ) ; 白三 叶的比例在三种放牧强度间差异并不显著
(P> 0
.
05 ) ; 杂类草的比例在 BZ 和 B 3 间差异不显著(P > 0 . 0 5 ) , 但却显著地高于 B l (P <
0
.
0 5 ) ; B 3 中枯草的比例显著高于 B l 和 B Z (P< 0 . 0 5 ) 。 这与 Mieh ell和 Fu lk e r so n (1 98 7 )在
多年生黑麦草 / 白三 叶草地上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 即轻牧条件下奶牛采食 日粮中枯死物
比例较高 , 故其消化率较低 。 El 一A ic h 等 (1 9 8 4) 在研究中也发现 , 重牧下 , 家畜比轻牧和适
牧更趋向于采食 C P 含量高的植物 。 这与本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
第 1 期 姚爱兴等 :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表 2 不同放牧强度对奶牛日采食植物组成的影响
T a ble 2 B o t a n iea l eo m p o s itio n o f d a ir y e o w d ie ts u n d e r d iffe r e n t g r a z in g in te n s ity
放牧强度
G r a z in g in ten sit y
日采食植物组成(% )
C o n stit u te s o f p la n t s p e eies in d a ily h e rb a g e d ie ts
黑麦草
R y eg r a s s
4 4
.
9 2 6 a
4 1
.
2 0 2 a b
4 0
.
5 7 7 b
白三叶
W hit
e e lo v e r
杂类草
W
e ed s
1 7
.
3 7 4 a
2 1
.
1 3 1b
2 1
.
5 5 8b
枯草
D ea d h e rba g e
2 8
.
1 1 9 a
2 8
.
2 5 7 a
2 5
.
5 4 1 a
9
.
5 8 la
9
.
4 1 0 a
1 2
.
3 2 3b
1Q自八jB
同列字母不同者为差异显著 (P < 。. 05 , )或极显著 (P < 0 . 01 , , )
M
ea n s in t he sa m e eo lu m n w ith u n like s u p e r se rip ts d iffe r s ig n ific a n tly (P< 0
.
0 5 , o r P< 0
.
0 1 * *
4
.
3 放收对奶牛 日采食收草管养摄入童的影响
为了保证放牧奶牛正常的生长繁殖和畜产品生产 , 除了供应一定量精料外 , 其余营养
须由牧草中摄取 。 不同的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不但影响牧草的生长 , 而且影响家畜的采食
量 , 因此也就对放牧摄入的营养物质的量有一定的影响 。
虽然连续放牧制下奶牛单位体重采食量高于分区轮牧制 (图 2 ) , 但其粗蛋白质 日摄入
量却低于轮牧制 4 . 3 6 3 % (P> 0 . 0 5 ) (表 3 ) , 平均分别为 3 . 0 94 士 0 . 6 0 8 和 3 . 2 2 9 士 0 . 2 3 9 9 /
k g
.
L w
,
Pi t s 等(1 9 8 7) 也证明连续放牧制和轮牧制下奶牛日粮中 C P 含量差异不显著 。 本
试验中轮牧制奶牛 CP 日摄入量较连续放牧高的原因是其选食 日粮中白三叶比例较高 , 而
白三叶的 CP 含量明显高于禾草 (Ba x 和 T ho m a s , 1 9 2 ) 。 酸性洗涤纤维 (A D F) 的日摄入量
则 以连续放牧制较高 (P> 0 . 0 5 ) , 平均分别为 6 . 9 0 5士 一 7 9 4 和 6 . 3 5 9 士 1 . 2 0 4 9 / k g . LW 。总
能的日摄入量在两个放牧制间几乎完全一致 , 以轮牧制略高些 (P > 0 . 0 5 ) , 分别为 0 . 2 92 士
0
.
0 5 4 和 0 . 2 9 5 士 0 . 0 4 9 M J/ k g . L w 。 这与M ek o w n (2 9 9 1 )轮牧限制家畜对优良牧草采食的
结论相矛盾 。 相反笔者认为连续放牧制下 , 奶牛能自由选择那些适 口性好的牧草 , 而牧草
的适 口性高低与其营养价值不一定成正比 。 轮牧下 , 奶牛对牧草更多的是非选择性采食 , 而
且三叶草的叶子较禾草的叶子在草地上层所占比例大 , 日粮中的三叶草的比例大于禾草
(H od gs on
,
1 9 9 3 )
, 且牧草的幼嫩程度适中 , 故实际摄取养分较高 。 轮牧制下奶牛日摄入钙 、
磷的量也较连续放牧分别高 45 . 46 和 10 . 53 % 。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 , 每头奶牛牧草粗蛋白质(C P) 日摄入量均逐渐降低 (表 4 ) 。 方差分
析表明 : B l 、B Z 和 B 3 三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 . 0 5 ) ,平均分别为 2 . 9 7 5 士 0 . 6 5 6 、 3 . 1 9 3 士 0 .
45 8 和 3 . 3 14 士 0 . 47 9 9 / k g . Lw 。 酸性洗涤纤维(A D F) 的摄入量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
少 , 其平均 日摄入量 , 由高到低依次为 6 . 5 2 7 士 0 . 9 6 7 、 6 . 6 1 5士 1 . 6 9 9 和 6 . 4 9 8士 1 · 8 4 9 9 /
k g
.
LW
, 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 > 。. 05 ) 。 奶牛日头摄入的总能 (G E )同 CP 和 A D F 一样 , 也
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 , 以 B 3 最高 , BZ 为次之 , B l 最低 , 分别为 0 . 3 04 士 0 . 0 42 , 0 . 29 4 士
0
.
05 和 0 . 2 82 士 0 . 0 65 MJ/ kg . Lw 。 钙 、 磷日摄入量也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
5 小结
5
.
1 不同放牧制度对奶牛的 日采食量 、 日粮中植物组成和营养摄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
响 。 虽然连续放牧制下 , 奶牛单位体重 日采食量较高 , 但其 日粮组成 中黑麦草和白三叶的比
例低于轮牧 , 故 日摄入粗蛋白质 、总能 、钙和磷的量也低于轮牧制奶牛 。
草 地 学 报 1 9 9 5 年
表 3 不同放牧制度下奶牛 日采食牧草曹养物质的变化
T a b le 3
.
D y n a m ie s o f n u tr ie n ts in 罗s ted fr o m he r ba g e d a ily
fo r d a iry e o w s u n d e r d iffe re n t 乎a z in g sys te m
项目
Ite m
放牧制度
G ra z in g
s yst e m
月 份 M o n th
Ju n e J
u ly A u g u
.
Se p t
. 氏to . Mea n 士Sd
CP
(g / k g
.
LW )
A D F
(g / kg
.
LW )
G E
(M J/ k g
.
LW )
C a
(9
.
kg
.
LW )
P
(g /k g
.
L W )
C G
R G
C G
R G
C G
R G
C G
R G
C G
R G
3
.
8 3 7
3
.
6 5 1
9
.
0 4 3
8
。
0 2 1
0
.
3 4 6
0
.
3 5 0
0
.
0 3 2
0
.
0 4 6
0
.
0 8 3
0
.
0 7 7
3
。
4 4 5
3
。
53 7
8
。
0 5 1
7
.
22 8
0
.
3 2 3
0
,
3 2 4
0
.
0 1 6
0
.
0 3 3
0
.
0 4 7
0
.
0 7 6
3
.
1 7 9
3
。
3 6 9
6
,
6 2 4
6
.
0 0 7
0
.
3 1 3
0
.
3 0 6
0
.
0 3 2
0
.
0 3 9
0
.
0 5 9
0
.
0 6 1
2
。
7 30
3
.
0 5 8
6
。
5 0 2
5
.
5 8 0
0
.
2 6 7
0
.
2 7 1
0
.
0 1 7
0
.
0 2 2
0
.
0 5 4
0
.
0 4 8
2
。
2 82
2
.
5 3 2
4
.
3 0 6
5
.
1 1 1
0
.
2 1 0
0
.
2 2 4
0
.
0 1 2
0
.
0 2 0
0
.
0 4 3
0
.
0 5 1
3
.
0 94士 0 . 6 0 8 a
3
.
2 2 9士 0 . 2 3 9 a
6
.
9 0 5士 1 . 7 9 4 a
6
.
3 8 9士 1 . 2 0 4 a
0
.
2 9 2士 0 . 0 5 4 a
0
.
2 9 5 士 0 . 0 4 9 a
0
.
0 2 2士 0 . ol o a
0
.
0 3 2士 0 . 0 1 0 a
0
.
0 5 7 士 0 . 0 2 0 a
0
.
0 6 3士 0 . 0 1 0 a
表 4
T a b le 4
不同放牧强度下奶牛 日采食牧草营养物质
D yn a m ie s o f n u trie n ts in g e sted f
r o m h e rb a g e d a ily
fo r d a iry e o w s u n d e r d iffe r e n t g ra z in g in te n sity
项目
Ite m
放牧强度
G ra z in g
In te n s lty
月 份 M o n th
J
u n e Ju ly A u g u
.
Se Pt
.
(〕c to. M ea n 士Sd
CP
(g / k g
.
LW )
A D F
(g / k g
.
LW )
G E
(MJ / k g
.
LW )
C a
(g / k g
.
LW )
P
(g / kg
.
LW )
3
.
6 9 6
3
.
6 7 6
3
.
8 62
8
.
5 2 4
8
.
9 8 7
8
.
0 8 7
0
.
3 4 0
0
.
3 4 9
0
.
3 5 4
0
.
0 3 8
0
.
0 5 9
0
.
0 4 0
0
.
0 7 3
0
。
0 7 7
0
.
0 9 0
3
.
1 9 9
3
.
5 5 7
3
.
68 7
7
.
8 83
7
.
7 1 9
7
.
3 1 8
0
.
3 0 8
0
.
3 3 1
0
.
3 3 1
0
.
0 2 0
0
.
0 2 1
0
.
0 3 1
0
。
0 6 4
0
.
0 6 8
0
.
0 5 4
3
.
2 5 0
3
.
2 4 2
3
。
3 29
6
.
1 0 9
5
.
9 7 1
6
.
8 6 7
0
.
3 15
0
.
3 0 5
0
.
3 1 0
0
.
0 4 0
0
.
0 3 0
0
.
0 3 7
0
.
0 5 6
0
.
0 5 9
0
.
0 6 6
2
.
7 6 9
2
.
9 2 8
2
。
9 8 7
6
.
19 7
5
.
6 0 8
6
.
3 1 9
0
.
2 7 1
0
.
2 6 2
0
.
27 4
0
.
0 1 8
0
.
0 2 0
0
.
0 2 2
0
.
0 4 4
0
。
0 5 1
0
。
0 5 6
1
.
9 5 9
2
.
5 6 0
2
.
7 0 4
3
.
7 7 5
4
.
8 0 8
5
.
5 4 2
0
.
1 7 4
0
.
2 2 5
0
.
2 5 1
0
.
1 1 0
0
.
0 1 5
0
.
0 2 2
0
.
0 3 5
0
.
0 4 7
0
.
0 5 8
2
.
9 7 5士 0 . 6 5 6 a
3
.
1 9 3士 0 . 4 5 8 a
3
.
3 1 4 士 0 . 4 7 9 a
6
,
4 98 士 1 . 84 9 a
6
.
6 1 8 士 1 . 6 9 9 a
6
.
8 2 7士 0 . 9 6 7a
0
.
282 士 0 . 0 6 5a
0
.
2 9 4 士 0 . 0 5 0 a
0
.
3 0 4 士 0 . 0 4 2 a
0
.
0 2 5 士 0 . 0 1 0 a
0
.
0 2 9士 0 . 0 20a
0
.
0 3 0 士 0 . o lo a
0
.
0 5 4士 0 . 0 2 0 a
0
.
0 6 0 士 0 . 0 1 0 a
0
.
0 6 5 士 0 . 0 2 0 a
11,曰q口臼nJ0自Q八9乃」B
5
.
2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 , 奶牛的采食量 、以及粗蛋白质 、酸性洗涤纤维 、 总能 、钙和磷的摄
入量均有所增加 , 但三种放牧强度间差异并不显著 。 放牧强度越大 , 家畜日粮组成中黑麦草
和 白三叶的比例越大 , 而枯草和杂草所占比例越小 。
第 l 期 姚爱兴等 :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7
参 考 文 献
1 吉田重治著 , 1 981 , 草地刃生态七生产技术 , 东京株式会社养贤堂发行 , P 135 一 247
2 Ba
x , J
.
A
.
a n d C
.
T ho m a s
,
1 9 9 2
,
De
v e lo pm e n t in 1e g u m e u se fo r m ilk p rod
u e tio n
.
Oc
e a s io n a l S ym p o s iu m
,
B ritis h G r a s sla n d Soc i
e ty
.
2 6 : 4 0 一 5 3
3 Bo n se m bi
a n te , P
.
1 9 8 7
,
C a le u 1a tio n o f a n eq
u a tio n fo r th e e stim a tio n o f in ta k e in d a iry e o w s
.
Zo t
e n ie a e
N u t r iz io n e A n im a le
.
1 3 (3 ) : 2 4 0
4 E n g lu n d
,
C
.
1 9 9 o
,
E stim a tio n o f in ta k e a n d d ig e stib ilit y o f p a s tu re su bj
ee te d t o d iffe re n e e s in st oc k in g
d e n sity
.
A m in o r fie ld s tu d y
.
Da i
r y Sc i
.
A bs tr a e t
.
5 2 : 8 3 7 6
5 H e r n a n d e z
,
D
. ,
C
.
Sa
e z , R
.
J
.
G a r e ia 一 T ru jilo , M . C a rha l o a n d C . M e n d o za , 1 9 8 7 , G r a z in g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G u in ea g ra s s e v
.
Liko n i fo r m ilk p rod
u e tio n
.
Pa s tos y for
a
j
e s
.
1 0 (l) : 8 3 一 9 3
6 H 0 0 g e n d o
rn , C
.
J
. ,
C
.
W
.
H o lm e s a n d A
.
C
.
P
.
C h u
,
1 9 88
,
G ra z in g m a n a g e m e n t in
q u e n t d a ir y e o w p e o fo r m a n e e
.
P roc
e ed in g s o f th e N e w Z e a la n d G r a s la n d A
soc
ia tio n
.
sP rin g a n d su bs e
4 9
:
7一 1 0
7 Ho g
e n d o
r n , C
.
J
,
C
.
W
.
h o lTn
es a n d A
.
C
.
P
.
C hu
,
1 9 9 2
, 肋m e e ffe et s o f he r ba g e e o m p o sitio n a s in fl u -
e n e ed b y p re v io u s g r a z in g m a n ag e m e n t
, o n m ilk p rod
u etio n b y e o w g ra z in g o n 斗e g ra s / w h ite e lov er p a s-
t u re s
.
2
.
M ilk p
r记u e tio n in la t e s p r in g : e ffe et s o f g r a z in g in te n sity d u r in g th e p roc e e d in g sp rin g 讲r i记 ·
G r a s a n d Fo r a g e Sc i
.
4 7
:
3 1 6一 3 2 5
8 Iv a n o v
,
V
.
A
. ,
I
.
P
.
M
es h eh e r ya k o v a a n d E
.
B
.
C h iehk in a
,
1 9 8 9
,
Co r ec
t g r a ss l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g r a z in g of e o w s
.
Zo t
e k hn iy a
.
4 : 37 一 38
9 K in g
,
K
.
R
.
a n d e
.
R
.
s toc k d
a le
,
2 9 5 4
,
E ffec ts o f p a sture
ty伴 a n d g ra z in g m a n a g e m e n t in a u t u m n o n t he
p e rfo rm a n e e o f d a irye o w s in la te la e ta tio n a n d o n su bse q u e n t p a s tu r e p rod
u e tiv ity
.
A u st
.
J
.
E x p
.
A g r ie
.
A n im
,
H u a b
.
2 4
:
3 1 2 一 3 2 1
1 0 K ir by
,
D
.
R
.
a n d H
.
E
.
W
e bb
.
2 9 5 9
,
C a tt le d ie ts o n ro t
a tio n a n d se a so n l
o n g g ra z in g t r e a tm e n t s
·
N o rt h
D a ko t a Fa rm R e se a re h
.
4 6 (6 ) : 1 4一 1 7
1 1 L e Du
,
Y
.
L
.
P
. ,
J
.
C o m be l
a s , J
.
H od g so n
a n d R
.
D
.
Ba k
e r , 1 9 7 9
,
H e r ba g e in ta k e a n d m ilk p rod
u e tio n
by g ra z in g d a ir y e o w s
.
11
.
T h e e ffee t o f le v el o f w in te r fee d in g a n d d a ily h e rba罗 a llo w a n ee . G r a s a n d
Fo r a g e 反 1. 3 4 : 2 4 9 一 26 0
1 2 L e Du
,
Y
.
L
.
D
. ,
R
.
D
,
Ba k
e r a n d R
.
D
.
N e w be rry
,
1 9 81
,
H e r ba g e in t a k e a n d m ilk p rod
u etio n by g r a z in g
d a iry e o w s
.
111
.
T h e effec t o f盯a z in g se v er ity u n d e r e o n tin u o u s s toc k in g . G r a s a n d Fo r a g e Sc i. 3 6 : 3 0 7
一 3 1 8
1 3 M
eij
s ,
J
.
A
.
C
.
1 9 8 1
,
H e rba g e in t a ke by g ra z in g d a iry e o w s
.
Ce
n t r e fo r A g r ie u ltu r a lPu bli sh in g a n d D oc
u -
m e n ta tio n
,
W
a g e n in g e n
1 4 M i
e he l
,
P
.
a n d W
.
J
.
F u lk er so n
,
1 9 8 7
,
E ffec t o f g r az in g in t en s ity in sp rin g o n p a stu r e g r o w th
, eo m p o s i
-
tion
a n d dig e stibil ty
, a n d o n m ilk p r od
u e tio n by d a iry eo w s
.
A u s tr a li a n J
.
o f E x p
.
A g ri
.
2 7 (1) : 3 5一 4 0
1 5 Pitts
,
J
.
5
.
a
nd F
.
C
.
B rya n t
,
1 9 8 7
,
S te e r a n d v e g e t a tio n r e s卯n se t o sh o r t d u r a tio n a n d eo n tin u o叮
8 草 地 学 报 1 9 9 5 年
g r a z in g
.
J
.
R a n g e M
a n a g e
.
5 : 3 8 6 一 3 8 9
1 6 T a ylo r
,
C
.
A
.
1 9 8 0
,
D ie t s ele e tio n by e a ttle
M
er rill g r a z in g sy ste m s
.
J
.
R a n g e M
a n a g e
.
u n d e r h ig h in t e n sity lo w 一 fr e q u e n ey , sh o r t , d u r a tio n , a n d
3 3 : 4 2 8 一 4 3 4
S tu d ies o n P r o d u c tiv itie s fo r D a iry C o w s u n d e r D iffe r e n t
G r a z in g Syste m a n d G r a z in g In te n sity
1
.
E ffee t o f G r a z in g o n H e r b a g e In ta k e a n d N u tr ien ts In g e stio n
Y a o A ix in g
,
W
a n g Pe i
,
X ia Jin g x in a n d H u T ia n m in g
(In s tit u t e o f G r a s s la n d S e ie n ce
,
B e iii
n g A g r ic u ltu r a l U n iv e r s ity
,
B eijin g 1 0 0 0 9 4 )
A b str a e t : T h e effe e t o f tw o g ra z in g s ys te m (eo n tin u o u s g r a z in g (C G )a n d r o t a tio n a l g r a z in g (R G ) ) a n d
th r e e g r a z in g in t e n sitie s (H G I (0
.
4 6 7 h a /
e o w )
,
M G I (0
.
6 6 7 h a /
eo w )
, a n d L G I (0
.
8 6 7 h a / e o w ) ) o n th e
he r ba g e in t a ke
,
d ie t e o m p o sitio n
, n u t r ie n t in g e stio n fo r Fr ie sia n eo w s a t m id d le la e t a tio n g r a z ed in m ix e d
sw a rd o f p e r e n n ia l ry eg r a s s (Lo li
u m Per en n e ) a n d w h ite e lo v e r (T r ifo li
u m re Pen s ) w er e s t u d ie d a t N a n sha n
R a n eh
,
H u n a n Pr o v in e e
.
T h e h e rb a g e in t a k e fo r R G e o w s w a s lo w e r th a n tha t fo r CG e o w s
,
bu t th e p r o p o r
-
tio n o f rye g r a s s a n d w h ite e lo v e r in th e d ie t fo r R G eo w s 15 h ig h e r th a n tha t fo r CG eo w s
, 5 0 th e d a ily in g es
-
tio n o f C P
,
G E
,
C a a n d P fo r R G e o w s w e r e h ig h e r th a n t ho se fo r C G e o w s
.
T h e h e r ba g e in t a k e
, in g e stio n
o f C P
,
A D F
,
G E
,
C a a n d P r a is e d slig h tly w ith th e in e r e m e n t o f g r a z in g in t e n sit y
,
bu t th e r e w a s n o sig n ifi
-
ea n t differ e n e e be tw e e n g r a z in g in te n s itie s
.
T he h ig h er p r o p o r tio n o f p er e n n ia l ry eg r a ss a n d w h ite elo v e a n d
lo w e r p r o p o r tio n o f d e a d h e rb ag e a n d w e e d w e r e e x is ted w he n g r a z in g in t e n s ity in e r ea s ed
.
It 15 in d ie a t e d th a t
g r a z in g sy s t e m a n d g r a z in g in t e n s ity h a v e a lit tle e ffe e t o n h e rb a g e in t a ke
,
in g e s tio n o f C P
,
A D F
,
G E
, ea le iu m
a n d Ph o sp ho r u s fo r d a ir y e o w s
.
K e y w o r d s
:
G r a z in g sy s t e m ; G r a z in g in te n s ity ; D a iry eo w ; H e rb a g e in t a k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