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4ꎬ 32(1): 27~33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3724 / SP J 1142 2014 10027
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对无芒雀麦的通用性分析
程雪妮1ꎬ 王 颖2ꎬ 庞玉辉2ꎬ 陈新宏2ꎬ 武 军2ꎬ 赵继新2∗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 陕西杨凌 712100ꎻ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ꎬ 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具有营养价值高、 产量大、 利用季节长、 耐寒耐旱、 适应性强等优
良品质ꎮ 为了解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在亲缘植物无芒雀麦中的通用性ꎬ 本研究选用位于普通小麦 7个部分
同源群的 203对 SSR引物和 46 对 EST ̄SSR 引物对无芒雀麦基因组 DNA 进行了扩增ꎮ 结果显示: 有 137 对
(67 49%)SSR和 30对(65 22%)EST ̄SSR引物对无芒雀麦可以有效扩增ꎬ 平均扩增条带数分别为 2 8和 2 5ꎬ
即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在无芒雀麦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ꎻ 研究还发现ꎬ 来自小麦 B基因组和第 5同源群染
色体的引物在无芒雀麦中的有效扩增比率和平均扩增条带数最低ꎮ 据此推断ꎬ 小麦 B 基因组和第 5 同源群染色
体可能与无芒雀麦基因组的亲缘关系较远ꎮ 该研究对开发无芒雀麦基因组的特异分子标记、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析和功能基因定位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ꎮ
关键词: 无芒雀麦ꎻ 小麦ꎻ SSRꎻ EST ̄SSRꎻ 通用性
中图分类号: S512 1ꎻ Q94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4)01 ̄0027 ̄07
收稿日期: 2013 ̄05 ̄13ꎬ 修回日期: 2014 ̄01 ̄25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345)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QN2011001)ꎮ
作者简介: 程雪妮(1975-)ꎬ 女ꎬ 硕士ꎬ 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E ̄mail: cxn8353@163 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zhjx881@163 com)ꎮ
Primer Transferability Analysis on SSR and EST ̄SSR Markers
from Triticum aestivum to Bromus inermis
CHENG Xue ̄Ni1ꎬ WANG Ying2ꎬ PANG Yu ̄Hui2ꎬ CHEN Xin ̄Hong2ꎬ WU Jun2ꎬ ZHAO Ji ̄Xin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ꎬ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ꎬ Yanglingꎬ Shaanxi 712100ꎬ Chinaꎻ
2. College of Agronomyꎬ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ꎬ Yanglingꎬ Shaanxi 712100ꎬ China)
Abstract: Bromus inermis Leyss. (bromegrass) is a species of the Bromeae tribeꎬ Poacea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nutritional valueꎬ high yieldꎬ strong adaptabilityꎬ and long
growing seasonꎬ and it is tolerant to abiotic stresses such as droughtꎬ coldꎬ salinityꎬ and
infertile soils. In this paperꎬ 203 pairs of SSR and 46 pairs of EST ̄SSR primersꎬ designed
from genomes Aꎬ Bꎬ and D of Triticum aestivumꎬ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primer
transferability in the genomes of B inermis. Results showed that 137 (67 49%) pairs of SSR
and 30 (65 22%) pairs of EST ̄SSR primers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in the genomic DNA
of B inermis. The average numbers of bands per primer in B inermis were 2 8 for SSR
primers and 2 5 for EST ̄SSR primers. This indicated that a higher transferability of SSR and
EST ̄SSR primers might exist between T aestivum and B inermi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primers from genome B and homologous chromosome group 5 of T aestivum had the lowest
effective amplification ratio and average amplified bands in B inermisꎬ which suggested that
genome B and homologous chromosome group 5 of T aestivum might have a homolog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nomes of B inermis. This resear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exploit the specific genetic markerꎬ and estim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B inermis.
Key words: Bromus inermisꎻ Triticum aestivumꎻ SSRꎻ EST ̄SSRꎻ Transferability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又名禾萱
草、 无芒草、 光雀麦ꎬ 是禾本科雀麦族雀麦属的一
种草本植物ꎬ 与小麦分属不同的族[1]ꎮ 野生种广
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ꎬ 属于长寿根茎型禾本
科草类ꎬ 是海拔 1000~3500 m 山地草甸草场优势
种ꎬ 是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干旱寒冷地区的一种重
要栽培牧草[2]ꎮ 无芒雀麦具有营养价值高、 产量
大、 适口性好、 利用季节长、 耐寒抗旱、 抗病、 耐
放牧、 适应性强等优良品质ꎬ 是建立人工草场和环
保固沙的主要草种[3]ꎮ 无芒雀麦对土壤适应性很
广ꎬ 耐盐碱能力较强ꎬ 其耐水淹的时间可长达
50 d左右[4ꎬ5]ꎮ 杨慧玲等[6]研究表明ꎬ 无性系分株
繁殖能显著提高无芒雀麦在高盐胁迫环境中的存活
能力ꎮ 蔡卓等[7]研究表明ꎬ 无芒雀麦可以作为 Cd
污染地区的修复植物、 Zn 污染地区的水土保持植
物和饲草作物ꎮ 因此ꎬ 无芒雀麦对作物改良尤其
是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ꎮ 目
前ꎬ 在分子水平上对无芒雀麦优良基因的研究还
很少ꎮ
孔祥祯[8]对新疆无芒雀麦的核型分析表明ꎬ
新疆无芒雀麦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 28ꎬ 核型是
2n =24m+4smꎬ 属 1A型ꎬ 其染色体组基数是 7ꎮ
Pillay[9]研究表明ꎬ 无芒雀麦叶绿体 DNA 与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大麦(Hordeum vulgare
L.)、 黑麦(Secale cereale L.)和燕麦(Avean sati ̄
va L.)的叶绿体 DNA 具有共线性ꎮ Metin 等[10]对
无芒雀麦染色体的 C ̄分带研究表明ꎬ 八倍体无芒
雀麦可能不是由四倍体无芒雀麦染色体加倍而形
成ꎮ 向凤宁等[11]用紫外线照射和 PEG诱导得到了
具有无芒雀麦小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的不对称体细
胞杂种ꎮ 邢梅青等[12]采用 PEG法诱导获得了小麦
原生质体与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Nevs ̄
ki)、 无芒雀麦及韦氏雀麦(B willdenowii Kunth)
原生质体的对称融合体ꎮ 宋旭红等[13]和张凤霞
等[14]分别利用 ISSR 和 RAPD 分子标记对无芒雀
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ꎮ 此外ꎬ 前人还对
无芒雀麦的栽培技术、 生理生态、 品种选育与引
种、 种质资源评价等进行了研究[15]ꎮ 探讨小麦基
因组与无芒雀麦基因组亲缘关系对研究无芒雀麦基
因组进化演变及利用无芒雀麦的优良性状改良普通
小麦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ꎮ
简单重复序列 ( simple sequence repeatꎬ
SSR)又称微卫星(microsatellite)ꎬ 是由少数核苷
酸为单位簇集而成的串联重复序列ꎬ 广泛分布于真
核生物基因组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ꎬ 具有位点丰
富、 多态性较高、 操作简单、 共显性遗传、 重现性
好、 特异性强等优点[16ꎬ17]ꎻ EST ̄SSR 标记来源于
基因转录编码区ꎬ 属于基因表达序列ꎬ 是参与生物
基本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的基因ꎬ 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和种属间的通用性ꎬ 与 SSR标记相比 EST ̄SSR具
有较好的物种间可转移性ꎬ 但其多态性比 SSR 标
记低[18]ꎮ 目前这 2 种标记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
多样性、 亲缘关系鉴定、 基因组作图和重要性状基
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19]ꎮ 宿俊吉等[17]、 王小国
等[20]和王黎明等[21]对小麦 SSR 引物分别在冰草
(Agropyron cristatum L.)、 三芒草 (Aristida ad ̄
scensionis L.)和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 ̄
dium (Host) Bark worth & Dewey)等植物中的通
用性进行了研究ꎮ 李宏伟等[22]、 Zhang 等[19]和赵
岩等[23]分别研究了小麦 EST ̄SSR 引物在山羊草
(Aegilops L.)、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
黑麦、 大麦、 水稻(Oryza sativa L.)、 玉米(Zea
mays L.)和大豆(Glycine max L.)等植物中的通用
性ꎮ 引物的通用性研究对分析亲缘种属的遗传多样
性及其基因组进化演变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ꎮ
目前ꎬ 采用普通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对无芒
雀麦的通用性研究还未见报道ꎮ
本研究拟利用普通小麦的 SSR和 EST ̄SSR 引
物对无芒雀麦的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分析ꎬ 评价
小麦 SSR分子标记在无芒雀麦中的通用性ꎬ 探讨
无芒雀麦基因组与小麦基因组的亲缘关系ꎬ 以期为
进一步研究利用无芒雀麦的优良性状ꎬ 开发无芒雀
麦基因组的特异分子标记、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
功能基因定位等提供参考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供试材料为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 ̄
vum ‘Chinese Spring’)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 ̄
mis)ꎬ 由本实验室保存ꎮ
82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基因组 DNA的提取
采用 CTAB法从小麦品种‘中国春’和无芒雀
麦新鲜叶片提取基因组总 DNAꎮ
1 2 2 SSR和 EST ̄SSR实验
SSR 和 EST ̄SSR 引物分别来自于 Röder
等[16]和 Yu等[18]公布的序列ꎬ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
程有限公司合成ꎮ PCR 扩增体系为 20 mLꎬ 其中
包含 2 0 μL 的 10× Buffer(200 mmol / L Tris ̄HClꎬ
100 mmol / L ( NH4 ) 2SO4ꎬ 100 mmol / L KClꎬ
20 mmol / L MgCl2 )ꎬ 0 4 μL dNTPs ( 10 mmol /
L)ꎬ 0 5 μL Taq 酶(2 U / μL)ꎬ 4 0 μL SSR 引物
(1 25 μmol / L)ꎬ 6 0 μL 模板 DNA(约 100 ng)ꎬ
7 1 μL 无菌水ꎮ PCR 反应程序为: 94℃预变性
5 minꎬ 94℃变性 1 minꎬ 50~60℃(依引物而定)
退火 1 minꎬ 72℃延伸 1 minꎬ 35个循环ꎬ 72℃再
延伸 5 minꎬ 4℃保存ꎮ 扩增产物经 8%的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后ꎬ 胶片采用硝酸银染色ꎬ 用数码相机
拍照留存ꎮ
1 2 3 数据分析
统计每对引物对小麦品种‘中国春’和无芒雀
麦扩增出的条带数ꎬ 记下相应的条带数ꎮ 对获得的
数据进行分析ꎬ 计算出有效扩增引物比率及平均扩
增条带数ꎮ 其中有效扩增引物比率为有电泳条带扩
增的引物占总引物的百分比ꎬ 平均扩增条带数为扩
增出的所有条带数除以所用引物数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小麦 SSR、 EST ̄SSR 引物在无芒雀麦上的
通用性分析
运用位于小麦 7 个同源群染色体上的 203 对
SSR和 46对 EST ̄SSR引物对小麦品种‘中国春’和
表 1 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对无芒雀麦的扩增情况
Table 1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SSR and EST ̄SSR primers between Triticum aestivum and Bromus inermis
引物类别
Type of primer
引物总数
Total No of primers
有效扩增引物数及比率(%)
Number and ratio of primers
amplified successfully
W B
总扩增条带数
Total No of bands
W B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
Average No. of bands
W B
SSR 203 180 (88 67) 137 (67 49) 1008 559 5 0 2 8
EST ̄SSR 46 43 (93 48) 30 (65 22) 223 116 4 8 2 5
注: W为小麦品种‘中国春’ꎬ B为无芒雀麦ꎮ 下同ꎮ
Notes: W is Triticum aestivum ‘Chinese Spring’ꎬ B is Bromus inermis. The same below.
W WW WW WW WW WW WB BB BB BB BB BB B
图 1 部分小麦 SSR(左)和 EST ̄SSR(右)引物的扩增结果
Fig 1 The amplification results by using partial SSR ( left) and EST ̄SSR ( right) primers
92 第 1期 程雪妮等: 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对无芒雀麦的通用性分析
无芒雀麦进行了 PCR 扩增ꎬ 结果表明(表 1、 图
1)ꎬ 203对小麦 SSR引物在小麦品种‘中国春’和
无芒雀麦中的有效扩增分别为 180 对和 137 对ꎬ
有效扩增引物比率分别为 88 67%和 67 49%ꎻ 平
均扩增条带数分别为 5 0 和 2 8ꎮ 46 对小麦 EST ̄
SSR引物在小麦品种‘中国春’和无芒雀麦中的有
效扩增引物分别有 43 对和 30 对ꎬ 有效扩增引物
比率分别为 93 48%和 65 22%ꎬ 平均扩增条带数
分别为 4 8 和 2 5ꎮ 表明来源于小麦的 SSR 引物
和 EST ̄SSR引物在无芒雀麦上均能得到较多的有
效扩增ꎻ 无芒雀麦基因组可能与普通小麦基因组具
有较近的同源关系ꎮ
2 2 小麦不同基因组 SSR、 EST ̄SSR 引物在无
芒雀麦上的通用性分析
根据小麦 A、 B、 D 基因组来源进行分类ꎬ 将
不同基因组的 SSR和 EST ̄SSR引物对‘中国春’和
无芒雀麦进行扩增ꎬ 结果可看出(表 2)ꎬ 这些引物
对小麦品种‘中国春’而言ꎬ 都得到了较好的扩增ꎬ
有效扩增比率达到 86 36%以上ꎬ 平均扩增条带数
4 7条以上ꎬ 均较高ꎻ 而在无芒雀麦基因组中ꎬ 来
自小麦 B基因组引物的有效扩增和平均扩增条带
数比来自小麦 A、 D基因组引物的数值稍低ꎬ 分别
为 61 36%和 2 7条ꎻ 共线性引物与单一基因组来
源引物对无芒雀麦的扩增相比ꎬ 虽然有效扩增引物
比率比 A、 B、 D基因组引物稍高ꎬ 但其平均扩增
条带数却偏少ꎮ 说明小麦 A、 B、 D 基因组与无芒
雀麦的基因组可能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亲缘关系ꎬ 小
麦 B基因组与无芒雀麦基因组的亲缘关系可能略
远于小麦 A和 D 基因组与无芒雀麦基因组的亲缘
关系ꎮ
2 3 小麦不同同源群 SSR、 EST ̄SSR 引物在无
芒雀麦上的通用性分析
根据小麦的 7个同源群来源进行分类ꎬ 将不同
同源群的 SSR和 EST ̄SSR引物对‘中国春’和无芒
雀麦进行扩增ꎬ 结果可看出(表 3)ꎬ 对小麦品种
‘中国春’而言ꎬ 只有第 1 同源群引物的有效扩增
比率偏低ꎬ 第 6 同源群引物的平均扩增条带数偏
少ꎬ 分别为 80 77%和 4 2条ꎬ 而其他同源群引物
表 2 小麦不同基因组 SSR和 EST ̄SSR引物的扩增情况
Table 2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genomic SSR and EST ̄SSR primers
基因组
Genome
所用引物
Primers
有效扩增引物及比率(%)
Number and ratio of primers
amplified successfully
W B
总扩增条带数
Total No of bands
W B
平均扩增条带数
Average No of bands
W B
A 73 64 (87. 67) 50 (68. 49) 342 201 4 7 2 8
B 88 76 (86 36) 54 (61 36) 449 237 5 1 2 7
D 46 42 (91 31) 31 (67 39) 222 128 4 8 2 8
共线性引物
Synteny primers 42 39 (92 86) 29 (69 05) 216 109 5 2 2 6
表 3 小麦不同同源群 SSR和 EST ̄SSR引物的扩增情况
Table 3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homologous groups SSR and EST ̄SSR primers
同源群
Homologous
所用引物
Primers
有效扩增引物及比率(%)
Number and ratio of primers
amplified successfully
W B
总扩增条带数
Total No of bands
W B
平均扩增条带数
Average No of bands
W B
1 26 21 (80 77) 18 (69 23) 122 82 4 7 3 2
2 44 39 (88 64) 27 (61 36) 211 114 4 8 2 6
3 33 32 (96 97) 25 (75 76) 184 105 5 6 3 2
4 18 16 (88 89) 11 (61 11) 101 43 5 6 2 4
5 36 31 (86 11) 20 (55 56) 165 80 4 6 2 2
6 19 16 (84 21) 12 (63 16) 79 52 4 2 2 7
7 31 27 (87 09) 21 (67 74) 151 88 4 9 2 8
03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都得到了较好的扩增ꎮ 然而在无芒雀麦中ꎬ 第 1和
第 3同源群引物的有效扩增比率和平均扩增条带数
均较高ꎬ 而第 2、 4、 5 同源群引物的有效扩增比
率和平均扩增条带数均较低ꎬ 其中第 5同源群引物
的有效扩增比率和平均扩增条带数最低ꎬ 分别只有
55 56%和 2 2条ꎮ 说明小麦不同同源群染色体与
无芒雀麦的基因组可能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同源关
系ꎬ 第 5同源群染色体与无芒雀麦基因组的同源关
系可能最远ꎮ
3 讨论
郭光艳等[24]用 227对小麦 SSR引物对多枝赖
草(Leymus multicaulis (Kar. et Kir.) Tzvel)基因
组 DNA进行 PCR 扩增ꎬ 共有 81 对(35 7%)SSR
引物在多枝赖草中得到有效扩增ꎮ 王小国等[20]采
用小麦的 41对 SSR 引物对早熟禾亚科的三芒草、
燕麦和小黑麦等野生种进行扩增表明ꎬ SSR 引物
的有效扩增率均在 73%以上ꎬ 平均扩增条带数在
215条以上ꎬ 其中ꎬ 在三芒草中的有效扩增率和
平均扩增条带数分别达到 85 4%和 3 17条ꎬ 说明
源于小麦的 SSR 引物在早熟禾亚科三芒草属植物
中有较高的通用性ꎮ 赵岩等[23]分析了小麦等 5 种
作物的 703对 EST ̄SSR引物在结缕草中的通用性ꎬ
发现 438 对 62 30% EST ̄SSR 引物在结缕草中得
到有效扩增ꎬ 说明小麦、 大麦、 玉米、 高粱、 水稻
的 EST ̄SSR 在结缕草中有较好的通用性ꎮ Saha
等[25]报道ꎬ 高羊茅 ( Festuca elata Keng) EST ̄
SSR标记对其他草类通用性为 57%ꎮ Holton 等[26]
的研究表明ꎬ 大麦 EST ̄SSR 引物对小麦的通用性
为 55%ꎮ 本研究利用 203 对普通小麦 SSR 和 46
对 EST ̄SSR引物对无芒雀麦进行扩增的结果显示ꎬ
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在无芒雀麦中的通用性
分别为 67 49%和 65 22%ꎬ 平均扩增条带数分别
为 2 8和 2 5ꎮ 表明小麦的 SSR 和 EST ̄SSR 引物
在无芒雀麦中能得到较多的有效扩增ꎬ 并且小麦的
SSR和 EST ̄SSR引物在无芒雀麦上具有较高的通
用性ꎮ
王黎明等[21]利用普通小麦的 525 对 SSR 引
物ꎬ 对中间偃麦草进行扩增的结果表明ꎬ 202 对
(38 4%)引物在小麦和中间偃麦草间具有多态性ꎬ
认为小麦 SSR 引物在中间偃麦草中具有通用性ꎻ
同时发现ꎬ 小麦的 SSR 引物与中间偃麦草具有相
同的 SSR扩增位点ꎬ 认为中间偃麦草具有与普通
小麦部分同源的序列ꎮ Zhang等[19]和李宏伟等[22]
对小麦 EST ̄SSR 引物在山羊草、 黑麦、 长穗偃麦
草(Th elongatum)、 大麦、 水稻、 玉米和大豆中
等种属间的通用性研究结果表明ꎬ EST ̄SSR 引物
在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属(如山羊草、 长穗偃麦
草等)中通用率较高ꎬ 而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种(如
玉米和大豆等)中通用率较低ꎮ 本研究中ꎬ 小麦品
种‘中国春’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ꎬ 而无芒雀
麦属于禾本科孤茅族雀麦属植物ꎬ 两者在植物分类
学上关系较远ꎬ 在小麦 SSR、 EST ̄SSR 引物对无
芒雀麦的通用性研究中发现ꎬ 小麦部分 SSR、
EST ̄SSR引物在无芒雀麦基因组 DNA中也有一些
相同的扩增位点ꎬ 表明无芒雀麦基因组可能与普通
小麦基因组有部分同源或相同的 DNA 序列ꎮ 另
外ꎬ 本研究还发现ꎬ 小麦不同基因组和不同同源群
引物在无芒雀麦基因组中的通用性不一致ꎬ B基因
组和第 5同源群引物的有效扩增和平均扩增条带数
均略低于其它基因组和同源群引物ꎬ 说明小麦的 3
个基因组和 7个同源群与无芒雀麦基因组间的亲缘
或同源关系可能不尽相同ꎮ
Liewlaksaneeyanawin 等[27] 报道火炬松 ( Pi ̄
nus taeda L.)的 EST ̄SSR与传统的 SSR相比ꎬ 在
松树跨种间的有效扩增引物比率较高ꎬ 但多态性较
低ꎮ 宿俊吉等[17]选用小麦的 534 对 SSR 引物和
351对 EST ̄SSR引物对四倍体冰草进行扩增的结
果显 示ꎬ 有 226 对 ( 42 3%) SSR 和 258 对
(73 5%)EST ̄SSR 引物在冰草中可以有效扩增ꎬ
表明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在冰草中具有较高
通用性ꎬ EST ̄SSR 引物在冰草上的有效扩增引物
比率亦高于 SSR 引物ꎬ EST ̄SSR 引物的通用性明
显高于 SSRꎮ 本研究中ꎬ EST ̄SSR 引物对无芒雀
麦的有效扩增比率和平均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均
略小于 SSR引物ꎬ 这与宿俊吉等[17]的研究结果不
太一致ꎬ 其原因可能是无芒雀麦与普通小麦的基因
组差异较大ꎬ 而 EST ̄SSR引物比 SSR引物更保守
的缘故ꎬ 或是由于无芒雀麦的物种特异性所致ꎮ
宋旭红等[13]利用 ISSR 标记对 69 份国内外无
13 第 1期 程雪妮等: 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对无芒雀麦的通用性分析
芒雀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ꎬ 在 62个 ISSR
引物中筛选出了 19 对扩增条带清晰、 重复性好的
引物ꎬ 19对 ISSR引物共扩增出 109条谱带ꎬ 平均
扩增条带数为 5 7ꎮ 张凤霞等[14]用 RAPD 标记对
12 个无芒雀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ꎬ 9 对
RAPD引物在无芒雀麦中共扩增出了 76 条多态性
条带ꎬ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 9 7 条条带ꎮ 本研究中ꎬ
小麦的 SSR和 EST ̄SSR引物虽然在无芒雀麦中的
有效扩增比率较高ꎬ 但其平均扩增条带数却比宋旭
红等和张凤霞等的研究结果低ꎬ 仅为 2 8条和 2 5
条ꎻ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引物的类型和来源不同引起
的ꎮ 本研究结果对无芒雀麦基因组特异性分子标记
开发、 遗传多样性和物种指纹图谱分析、 以及功能
基因定位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ꎮ
参考文献:
[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 9卷ꎬ 第 2分册[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2002ꎬ
333-377.
[ 2 ] 陈默君ꎬ 贾慎修. 中国饲用植物[M] . 北京: 中国
农业出版社ꎬ 2000.
[ 3 ] 杨青川ꎬ 王垫. 牧草的生产与利用[M] . 北京: 化
学工业出版社ꎬ 2002.
[ 4 ] 陈宝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 . 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ꎬ 2001.
[ 5 ] 张淑艳ꎬ 张玉龙ꎬ 王晓东ꎬ 毕建英. 氮肥对无芒雀
麦生理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 . 草业科学ꎬ 2009ꎬ
26(10): 109-112.
[ 6 ] 杨慧玲ꎬ 薛瑞丽ꎬ 叶永忠ꎬ 王会勤ꎬ 董鸣ꎬ 黄振英.
克隆整合对无芒雀麦在异质性盐分环境中存活和生
长的影响[ J] . 生态学报ꎬ 2009ꎬ 29(6): 2827-
2834.
[ 7 ] 蔡卓ꎬ 毛培春ꎬ 田小霞ꎬ 干友民ꎬ 孟林. 无芒雀麦
对 Cd和 Zn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富集作用[J] . 草业
科学ꎬ 2012ꎬ 29(6): 876-882.
[ 8 ] 孔祥祯. 新疆无芒雀麦的核型分析[J] . 八一农学院
学报ꎬ 1991ꎬ 14(1): 43-45.
[ 9 ] Pillay M. Chloroplast genome organization of bro ̄
megrassꎬ Bromus inermis Leyss[J] . Theor Appl
Genetꎬ 1993ꎬ 86: 281-287.
[10] Tuna Mꎬ Vogel KPꎬ Gill KSꎬ Arumuganathan K.
C ̄banding analyses of Bromus inermis Genomes
[J] . Crop Sciꎬ 2004ꎬ 44(1): 31-37.
[11] 向凤宁ꎬ 夏光敏ꎬ 周爱芬ꎬ 陈惠民ꎬ 黄粤ꎬ 翟晓玲.
普通小麦与无芒雀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J] .
植物学报ꎬ 1999ꎬ 41(5): 458-462.
[12] 邢梅青ꎬ 夏光敏ꎬ 陈惠民. 小麦与禾草对称融合中
杂种染色体组成与亲缘关系的初步探究[J] . 植物
研究ꎬ 2001ꎬ 21(1): 74-79.
[13] 宋旭红ꎬ 于涛ꎬ 田青松ꎬ 韩冰. 69 份无芒雀麦种质
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J] . 西北农业学报ꎬ 2010ꎬ
19(12): 87-93.
[14] 张凤霞ꎬ 王铁娟ꎬ 王照兰ꎬ 杜建材ꎬ 田青松ꎬ 吴新
宏. 12个无芒雀麦种群遗传多样性的 RAPD 分析
[J] . 中国草地学报ꎬ 2011ꎬ 33(2): 25-30.
[15] 骆秀梅. 我国无芒雀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
安徽农业科学ꎬ 2012ꎬ 40(33): 16432-16434.
[16] Röder MSꎬ Korzun Vꎬ Wendehake Kꎬ Plaschke
Jꎬ Tixier MHꎬ Leroy Pꎬ Ganal MW. A microsatel ̄
lite map of wheat [ J ] . Geneticsꎬ 1998ꎬ 149:
2007-2023.
[17] 宿俊吉ꎬ 柴守诚ꎬ 刘伟华ꎬ 杨欣明ꎬ 李立会. 普通
小麦 SSR和 EST-SSR引物对冰草通用性的比较分
析 [ J] . 西北植物学报ꎬ 2007ꎬ 27 ( 7): 1311 -
1316.
[18] Yu JKꎬ Dake TMꎬ Singh Sꎬ Benscher Dꎬ Li WLꎬ
Gill Bꎬ Sorrells ME. Development and mapping of
EST ̄derive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for
hexaploid wheat[ J] . Genomeꎬ 2004ꎬ 47: 805-
818.
[19] Zhang LYꎬ Bernard Mꎬ Leroy Pꎬ Feuillet Cꎬ
Sourdille P. High transferability of bread wheat
EST ̄derived SSRs to other cereals[J] . Theor Appl
Genetꎬ 2005ꎬ 111: 677-687.
[20] 王小国ꎬ 梁红艳ꎬ 张薇. 来自小麦基因组的 SSR标
记在早熟禾亚科植物中的通用性分析[J] . 华北农
学报ꎬ 2007ꎬ 22(4): 155-157.
[21] 王黎明ꎬ 李兴锋ꎬ 刘树兵ꎬ 王洪刚. 小麦微卫星标
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 J] . 华北农学报ꎬ
2007ꎬ 22(6): 50-52.
[22] 李宏伟ꎬ 刘曙东ꎬ 高丽锋ꎬ 贾继增. 小麦 EST ̄SSRs
的通用性研究[J]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ꎬ 2003ꎬ 4
(3): 252-255.
[23] 赵岩ꎬ 孔凡美ꎬ 丁承强ꎬ 李斯深. EST ̄SSR 标记在
结缕草中的通用性[J] . 中国草地学报ꎬ 2008ꎬ 30
(3): 69-76.
[24] 郭光艳ꎬ 李瑞芬ꎬ 张敬原ꎬ 葛荣朝ꎬ 赵茂林ꎬ 黄占
23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景ꎬ 沈银柱. 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多枝赖草基因组
DNA扩增的研究[J] . 华北农学报ꎬ 2004ꎬ 19(1):
1-4.
[25] Saha MCꎬ Rouf Mian MAꎬ Eujayl Iꎬ Zwonitzer
JCꎬ Wang LJꎬ May GD. Tall fescue EST ̄SSR
markers with transferability across several grass
species[J] . Theor Appl Genetꎬ 2004ꎬ 109: 783-
791.
[26] Holton TAꎬ Christopher JTꎬ McClureꎬ Harker Nꎬ
Henry RJ. Ide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polymor ̄
phic SSR markers from expressed gene se ̄
quences of barley and wheat[ J] . Mol Breedingꎬ
2002ꎬ 9: 63-71.
[27] Liewlaksaneeyanawin Cꎬ Ritland CEꎬ El ̄Kassaby
YAꎬ Ritland K. Single ̄copy species ̄transferabl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developed from loblolly pine
ESTs[ J] . Theor Appl Genetꎬ 2004ꎬ 109: 361 -
369.
(责任编辑: 张 平)
致谢 2013年审稿专家(按汉语拼音排序)
2013年共有 281位专家先后为«植物科学学报»审阅稿件ꎮ 在此ꎬ 我们衷心感谢诸位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ꎬ 向你
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白文明 白学良 宾金华 蔡 霞 蔡永立 曹建国 曹 敏 曹 同 常学向 常艳芬 陈本建 陈发棣
陈 防 陈飞鹏 陈少瑜 陈士林 陈士云 陈小勇 陈怡平 程业明 淳长品 崔浪军 邓红兵 邸 欣
丁立生 丁圣彦 丁雨龙 董仕勇 杜芝芝 段舜山 戴思兰 樊后保 范亚文 方炎明 冯虎元 冯玉龙
付玉杰 高信芬 葛学军 关保华 郭宝林 郭世伟 郭守玉 郭水良 郭文武 郭振飞 郭友好 韩博平
韩 发 韩文炎 韩振海 郝 刚 郝占庆 何聪芬 何 东 何奇江 何顺志 何兴金 何兴元 贺福元
贺学礼 胡春香 胡征宇 胡 晋 黄昌军 黄丽清 黄上志 黄雪梅 贾敬芬 贾克功 贾 渝 江明喜
姜闯道 姜 玲 姜卫兵 蒋德明 蒋洪恩 蒋继宏 蒋跃明 金黎平 金效华 景蕊莲 康 明 柯德森
赖广辉 雷建军 李艾莲 李爱芬 李法曾 李国庆 李合生 李 恒 李加纳 李建东 李建宏 李建龙
李建强 李立家 李明军 李韶山 李世晋 李唯奇 李维国 李 伟 李锡文 李先琨 李新伟 李银心
李再云 李兆华 李振基 李作洲 梁世中 梁宗锁 廖建雄 林 娟 林顺权 蔺银鼎 凌丽俐 刘大有
刘贵华 刘国祥 刘家熙 刘建军 刘菊秀 刘 楠 刘 青 刘全儒 刘 伟 刘文哲 刘 演 刘玉梅
刘志民 卢晓霞 鲁长虎 吕洪飞 吕金印 罗世孝 罗晓东 罗毅波 罗应刚 罗正荣 马锋旺 马兰青
马乃训 毛子军 缪旻珉 纳海燕 聂泽龙 宁熙平 潘伯荣 裴男才 彭 华 彭抒昂 彭玉兰 强 胜
乔勇进 邱明华 任 海 阮建云 上官周平 尚富德 沈根祥 沈 浩 沈火林 史军义 史 奕 宋经元
宋松泉 苏志尧 孙 航 孙蒙祥 孙庆泉 孙士国 孙同兴 孙卫邦 孙 越 谭志远 唐建维 唐 琳
田霄鸿 汪 洪 汪小凡 王爱平 王 斌 王恒昌 王 红 王建波 王雷宏 王立松 王 丽 王玲平
王明奎 王任翔 王文和 王希华 王孝安 王 雁 王英强 王 瑛 王有为 王幼芳 王峥峰 王青锋
韦毅刚 魏 伟 魏孝义 魏新增 魏印心 吴彩娥 吴金清 吴鹏程 吴玉环 夏兰琴 夏念和 夏宜平
肖炳光 谢树莲 谢永宏 谢宗强 邢福武 熊治廷 徐凤霞 焉翠蔚 阎秀峰 杨崇仁 杨得坡 杨广笑
杨海军 杨汉奇 杨洪强 杨 继 杨建雄 杨亲二 杨世雄 杨淑华 杨宇红 杨允菲 杨仲南 姚振生
叶 清 叶万辉 叶燕萍 衣艳君 于明坚 虞木奎 喻德跃 喻方圆 喻勋林 员海燕 岳 明 曾继吾
曾庆银 张宝玺 张纯喜 张 峰 张 峰2 张继澍 张教林 张金屯 张 力 张利权 张连全 张石宝
张守仁 张岁岐 张文辉 张全发 章 镇 赵德修 赵建成 赵彦修 赵杨景 赵玉英 郑海雷 郑 珩
郑建斌 郑 军 钟 扬 周凤琴 周世良 周浙昆 朱 华 朱 江 朱万泽 朱相云
«植物科学学报»编辑部
2014年 2月
33 第 1期 程雪妮等: 小麦 SSR和 EST ̄SSR引物对无芒雀麦的通用性分析